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2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现在太极宫李渊面前的消息告诉给李世民。李世民自然要去看看,李渊为何会突然召见自己。又叫来了郑观音和李婉顺,激起李世民心中的愧疚和恻隐之心。言语间又提及李建成和李元吉,说给李世民听,提醒李世民是他杀了自己的兄弟。提及李承宗,也是在提醒李世民,你已经杀了你兄长的孩子们了,不要再杀了。有自己这个外人在,如此注重自己的群臣面前的名声的李世民自然有所顾忌,只能答应下来。

    “罢了!”李世民摇了摇头,说道:“你去告诉李婉姬,朕不杀她,也不再追究她的谋逆之举,叫她好自为之吧!你去将她从间谍营中接出来,在你府中辟一所别院,暂且安置在你府里,安排眼线,不得使她踏出半步!至于以后若何,且观后效!”

    “这……”夏鸿升犹豫了一下,说道:“陛下,这软禁在微臣的家中,这个……恐怕不合适吧!依微臣看,不若充入掖庭……”

    李世民抬头看了夏鸿升一眼,又淡声说道:“朕不希望再有任何人知道这件事情,也不希望任何人知道她的存在。不论是李婉姬,还是幽姬,都已经死了,夏卿可明白?”

    夏鸿升默默点了点头,躬身告退了。(未完待续。)

第421章 好自为之,莫要作死

    夏鸿升从李世民的书房告退,往皇城外面走去。

    途径太极宫,回头看看,心中也难免想起来方才李渊老泪纵横的样子,心生感慨。

    李世民,这个伟大的帝王,或者说任何一个伟大的帝王,都有其雄,而更有其枭。

    很可惜,李渊在这两个方面,都不如自己的这个儿子。倘若是在平常人的家庭里面,也不过就是小辈比父辈更加能够振兴家业,这么一个简单的事情。可他们是皇家,就注定了李渊,还以李建成的命运。

    夏鸿升收回目光,迈开了脚步,继续往外走去。

    “夏侯留步!”一个声音从身后传来。

    夏鸿升回头看看,李建成的太子妃,郑观音站在那里,手里牵着李婉顺,李建成“唯一”的血脉。

    “息王妃!”夏鸿升拱手行了一礼。

    “妾身知道,陛下定然是让夏侯处置此事了。妾身待罪之身,全凭陛下怜悯,太上皇庇佑,才能苟活至今,本不敢再有所奢望。只求,夏侯能手下留情!”郑观音拉着李婉顺,向夏鸿升深深的行了一礼。

    夏鸿升叹了口气,后退一步,拱手回礼,说道:“做娘亲的,拼尽全力,想尽办法去救自己的子女,这是一种本能,也是值得尊敬的母爱。息王妃放心吧。”

    “夏侯仁厚,妾身这一次为救女儿,只得求助于公公。只是公公如今处境并不好,这回必然又开罪于陛下,心生芥蒂。还求夏侯指点。妾身该如何帮助公公。化解芥蒂。”郑观音又一次说道。

    “他们二人的芥蒂。恐怕什么时候都化解不了。您贵为王妃,岂会不知?”夏鸿升叹了口气,顿了顿,又说道:“也罢,若是息王妃真的有心,就劝劝太上皇他老人家,莫要在对陛下和皇后娘娘不加理睬了。陛下心中,又岂会没有愧疚?又何尝不想同太上皇重修于好?只是两人之间。隔着东西呐!息王妃,您想要报答太上皇,就去劝劝太上皇,搬出太极宫吧——那里离太极殿太近了。”

    “妾身明白了。”郑观音再次施了一礼。

    夏鸿升摇了摇头:“不知道王妃明白了甚子?我可什么都没有说。”

    李渊与李世民之间,隔着的东西太多,他们注定再也无法真正的重归于好。太极殿,是朝廷处理政务的地方。在李世民的手段下,那些被李渊一手培养起来的大臣早就被调离了重要的职位。如今李世民的帝位稳若泰山,已经谁也无法再撼动了。李渊得搬出太极宫,他必须得远远的离开政权。从此和政权再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安安静静。好好养老。

    夏鸿升走出了皇宫,这个自古以来,再往后去,都充满了漩涡的危险的地方。

    历史上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诛灭了“谋逆的乱党”后,到李渊的面前跪下,父子两人相拥而痛哭。夏鸿升相信,两人所哭的意义,大约是不同的。夏鸿升窃以为,李世民哭的是,自己一生将声誉看得比性命都重要,想不到如今却为了皇位而杀害自己的兄弟,真不知未来的历史会如何书写自己,后世的人们又会如何评价自己。到底良心不安,到底心怀愧疚,可到底,也有一丝窃喜,便就是且喜且悲吧。李渊哭的是,自己非但不能杀了李世民为建成和元吉报仇,反而还要亲手将这个凶手扶上皇帝宝座——毕竟尉迟恭的双锏,就在跟前,而自己的这个儿子为了皇位,才刚刚亲手射杀了自己的亲兄弟。李渊何曾不会万分的痛恨李世民?但是他也知道,能够挑起帝国未来重担的,如今也就只有这个可恨的世民了。

    李渊聪明的没有如同杨坚一般,大呼上当,大呼后悔,危机新皇的帝位。于是李世民也终究没有做出如同杨广一般的恶迹。历史上的李渊做了九年的太上皇,终于寿终正寝,这样就很好。在这件事情上,就让历史遵循它原本的足迹吧。

    夏鸿升离开了皇宫,到了间谍营。

    牢房里面,夏鸿升静静看着眼前这个面带笑容的女子。她似乎丝毫不担心自己的处境,见夏鸿升进来,还故作惊喜的说道:“呀,公子总算是想起来妾身了!”

    夏鸿升默不作声,只是朝身边的人抬手示意了一下。

    两人进去解开了幽姬的脚镣,将她带了出来。

    向段瓒出示了皇帝的手谕,然后便顺利的将幽姬带走了。

    段瓒当然不明白为什么皇帝会带走幽姬,不过,大家都聪明的知道,天家的心思,不要妄加揣测,只管照做就是了。

    将幽姬安顿下来,她这时候还不明所以。

    “今后你就在这个院子里居住,我会给你安排几个丫鬟。在这院落之内,你可以安心过活。若是闷了,可在府中其他各处走走,不过要带上面纱,以防被人认出。”夏鸿升对不明所以的幽姬说道:“只是,不准踏出这个府门半步。”

    幽姬眼睛一眯,一转身坐下到了床上,往后倚靠过去,躺出一个撩人的姿势来,妖冶一笑,说道:“公子真是好生大胆,妾身如今是何身份,公子也敢收为禁脔?就不怕被皇帝杀头?”

    夏鸿升嗤笑一声:“少在这里跟我装蒜,今日之结果,想必你早就预料之中了吧?”

    幽姬盯着夏鸿升看了看,坐直了身子,说道:“公子何出此言?不是公子想要占有妾身,所以将妾身藏于府中了么?”

    “郑妃得知你被抓住,求太上皇相救。陛下亦心有不忍,故不杀你,也不再追究你谋逆的举动。陛下说,不论是李婉姬,还是幽姬,都已经死了。暂且将你安置于此,不得踏出府外半步。”夏鸿升盯着幽姬说道:“我只好奇,你是如何令息王妃知道你被抓住了。”

    “妾身可不知道。”幽姬笑了:“先前只有长孙皇后,前来探望过妾身。不若公子去找皇后娘娘问一问?”

    “事已至此,无论怎样都无所谓了。外面会有人守着院子,不论你去哪里,也都会有人跟着。”夏鸿升一边说着,一边往外走去:“所以收拾了所有多余的心思,好自为之吧。好死不如赖活着,莫要再自己作死了。”(未完待续。)

第422章 欲建书院

    夏鸿升特意将家中的所有人集合到了一起,说了家中多了一个人的事情。让众人散去之后,夏鸿升又单独留下了巧儿和盼儿,交代道:“巧儿,盼儿,我想让你们两个去那个院子去随身侍候,不知你们可否愿意?”

    两人相视一眼,虽然不解,但是却还是点了点头:“若是公子吩咐的话,奴婢自然愿意。”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如此便好。此人乃是陛下下的旨意,将其软禁于此的,不能让她离开府门半步,所以你们两个表面上是侍候她,实际上却是要看着她,绝不能让她出府,也不能让她暴露身份。不论她走到哪里,你们两个人都要跟着她。若是她有什么异动,也要及时告诉我。当然,这些事情,还有她的身份,你们都不能对其他人说。对了,盼儿是见过她的,应该还有些印象。”

    “多谢公子信任,奴婢一定谨记公子吩咐。”盼儿施礼说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然后带着巧儿盼儿去了幽姬在的那进院子。

    幽姬正在散漫的爬在煤炉子上翻着一本书,不过从她望向窗外的痴痴眼神上,显然并没有真的在看,只是手在下意识的在翻着书页,一副百无聊赖的样子。

    见夏鸿升开门进来,也是仍旧懒散爬在煤炉子上面不起,只是慵懒的转头过来看看。

    “她们两个从今日起就在身边受用,我家跟旁人家不一样,你好好待她们。”夏鸿升将巧儿和盼儿交给幽姬:“你有甚么需求的,告诉她们二人,她们自会告诉我。”

    “妾身还是直接告诉公子吧。监视妾身,外面站着的守卫就够了。公子还用得着再找两个贴身的丫鬟来?妾身可见过她们两个呢!”幽姬也不坐起来,仍旧随手翻着书页,说道。

    “你知足吧。我用的是自己家的人看着你。要是换了宫中禁卫或是间谍营的间谍,你连这个院子都出不去。现在我还让你起码能在府里自由些呢,要懂得感恩。”夏鸿升冲幽姬说道。

    幽姬从煤炉子上坐起身子来,冲夏鸿升笑道:“是。是,那妾身真是要谢过公子了,公子大恩大得无以为报,不如妾身以身相许?”

    夏鸿升冲她翻了翻白眼,没理会她,又交代了几句之后,就径自离开了那里。

    然后前去皇宫,将事情禀报于李世民。

    “好,夏卿办事。朕还是放心的。”李世民听完之后点了点头,微微停顿了一下,又说道:“婉姬的吃穿用度,朕会从内库中拨给你,终究是朕的侄女,莫要让她受苦。”

    “陛下放心吧,也无需内库出资,不过就是添一双筷子的事情。”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他终究还是对杀死李建成心中不安。也心存愧疚。也是,若非如此。又哪里有历史上他追封息王为皇太子,又将儿子过继给李元吉续后,为李婉顺封郡主,择良人的事情。恐怕极力打造的这一个盛世大唐,其中也会有证明自己,让自己安心的成分在里面吧。

    李世民叹了口气。又道:“若是婉顺她们想要去看看,也不是不可。只是,当有夏卿在场。”

    “是。”夏鸿升躬身领命。教李世民说出来“朕心中对其一家人有愧”这句话,是不可能的。可如今帝位稳固,已然再也没有能够威胁到李世民的皇位的人和事情了。若是这个时候,再去揪着几个妇孺不放,也难免失了胸襟气度。皇位的诱惑太大了,以至于它能暂时遮蔽了亲与情。而如今已经稳稳握在了手中之后,就又想起来曾经的情义了。

    李世民终究是一位万世无双的帝王,片刻的愧疚终不会妨碍他那一刻渴望强盛的心。

    所以叹了口气只是叹了口气,然后,一双眼中便又全然化作了犀利。

    “自去岁以来,军机坊产出的望远镜已经先从边军配备。新的制式钢弩也已经配给了边军。改良后的锻钢之术制成的兵器尚未能万全替换,而汽油也尚未足备。夏卿可有办法提高产出,争取今年之内配备齐全?”

    “边军人数众多,武器替换要运出一批,替换了边军的兵器,然后再将换下的兵器带回军机坊重新回炉。不过,照现在的产出速度,今秋就可以完成替换。主要是汽油,因原料产出少,所以制作的速度迟迟上不去。”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他虽然看似整天东一锤子西一榔头的偷奸耍滑,但其实心里都有数。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今从间谍营递交给朕的消息,突厥内已经混乱不堪。颉利可汗对赵德言很是信重,依照赵德言的法子在突厥极力推行汉治之法,想要效仿中原。突厥内部的贵族多有怨言。代州、河西都传回军报,说突厥似有异动,依朕来看,突厥怕是要坐不住了。”

    “这说明那些间谍在突厥内部搞的破坏很成功。这一冬雪下的足,今年关中之地一定丰收。而突厥已经连着两年冻死牛羊无数。而军中进攻突厥的呼声更是一浪比一浪高,正所谓是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占尽。”夏鸿升附和道。

    李世民笑着缕缕胡须,笑道:“夏卿如何知道今年关中丰收?”

    夏鸿升笑答:“民间的百姓有些谚语很有意思,都是在长久的生活中根据经验总结出来的,有一定的准头。比如说瑞雪兆丰年,就是说雪要是下的适度,来年就可以丰收。其实这里面是有道理的,冬天里下的雪,松软的覆盖在地面上,可以保暖土壤,春来天暖,积雪融化之后成了水,又能够积水利田,且雪水融化之后灌溉的田地,比平常的水灌溉田地更加肥沃,所以粮食能够丰收。百姓们不知道其中的缘由,但是在长久种田劳作里面,却见到了这一现象和结果,就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

    “既然夏卿特意说了这么说,即是说,这也是格物了?”李世民往后靠了靠,说道:“夏卿是不是话里有话?”

    “什么都瞒不过陛下!”夏鸿升笑着躬身说道:“臣想要在泾阳买一些土地来,建造一所书院,教授格物之道!还求陛下恩准!”(未完待续。)

第423章 书院要有自主权

    听夏鸿升突然奏请要在泾阳建设书院,李世民微微愣了一愣,说道:“传授格物之道?夏鸿升的格物之道神乎其神,若要传授,何不在国子监中先行传授?”

    “陛下觉得,臣的那些东西,国子监里面的学子会愿意学么?”夏鸿升说道:“微臣有意将这所书院以微臣自己的名义来修建、运行。一来,朝廷是一个统筹大局的地方,不仅仅是微臣的新,还有那些儒生的旧,这些都是朝廷需要统筹的地方,不能厚此薄彼。若是陛下以朝廷办学的名义去建立臣传授格物的学员,势必会令天下儒生对朝廷不满。这不是微臣愿意看到的,更不是陛下愿意看到的。所以微臣有意把这所书院撇出去,就算是引得天下儒生不满,那也不过是对微臣一人,对书院而已,却不会对朝廷如何,对陛下如何。而且,从朝廷中撇出来,也便于微臣自己进行安排。臣的格物之道有许多东西是外人所不懂的,若是不从朝廷中撇开出去,怕是只应付言官弹劾,就精疲力尽了。陛下也无需担心书院中的学生学习了格物之后会难于控制,陛下可以向书院派去官员进行监督,将书院的情况时刻汇报于陛下。微臣也会从军校中请来教员,在书院中开设思想政治教育课程。这一点,陛下无需担心。”

    夏鸿升嘴上说的,挺起来似乎都是在为朝廷考虑,不希望将书院引来的压力压到朝廷的身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后面,实际上是夏鸿升不愿意让政治的手伸进学校里面的欲求。行政可以引导教育,但是绝不能够把持教育。夏鸿升想要大唐开办一个综合性的大学,而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学必须以学术为目的,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并且应有某种对绝对精神的追求。这就要求学校有权力根据学术的需要来进行管理和安排。

    而行政化的学校,职能不清,仍旧是朝廷大包大揽,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地位不彰,办学自主权得不到保证,一切围绕朝廷的规划指令行事。管理作风官僚,等级制度森严。与夏鸿升欲使书院本应具有的学术优先、平等和谐的校园文化大相径庭。另外,行政化的办学使大量资源集中在朝廷官员手中,书院需要这些资源啊,于是为争取有限的资源,必然围绕朝廷的行政指令办学,而无视行政指令的科学性和正确性。而提供了资源的朝廷官员的政绩需要、知识水平及认知结构,也会影响着资源的分配方向,从而影响着书院的发展。“行政化”。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对学术权力的控制和干预。行政权力常常插手学术事务,弱化乃至替代学术权力,而学术权力也不断试图影响非学术事务,致使学术权力作用不突出,行政权力决定了高校的日常走向和学术走向,导致“学而优则仕”的思想左右学者的发展思路,学术失去了应有的超脱和独立,因而也就失去了其先进。

    行政把持教育带来的后果。那就是“民国以后再无大师”。

    这些当然不能对李老二这个控制欲超强的帝王明说。夏鸿升实际上想要的,是办学自主权。

    见李世民扔在沉思。夏鸿升于是又说道:“天下儒者何其多也!自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先秦的诸子百家至今再无当初百家争鸣之辉煌。天下四民,而士为尊,您却能四民并举。陛下,您是开明的君主。能够看的出来在尊儒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其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