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2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那个宫中禁卫就到了堂上,对夏鸿升行了礼,然后说道:“启禀夏侯,陛下召见夏侯入宫,说是要让夏侯去见几个人。”

    夏鸿升一听,立刻一下子站了起来,吓了李泰一跳。

    “快!走!”夏鸿升立马就要往外面去,把那个宫中禁卫也是惊的一愣一愣的。他来传召夏鸿升入宫也不是那一两回了,还是头一次见到夏鸿升这么积极的。

    “升哥儿,你这是干啥?”李泰很是好奇的跑了过来。

    “走走走,你也同去,见几个厉害人物!”夏鸿升一把拉住李泰,嘿嘿,走,先去见见你以后的自然和科学老师。

    夏鸿升很是急切的想要见到这几个人,也是发自内心的觉得他们是厉害人物。他是靠着后世里面二十多年填鸭式的受教育生涯,以及后来万金油式的教育生涯之中获得的知识,站在无数巨人的肩膀上面,才能够有如今他在唐人眼里神迹一般的格物之道。可是这些墨家的人不一样,他们是全凭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自己研究而得出的自然规律,光是这一点就足以令夏鸿升敬佩不已了。要知道,中国古代的社会环境中,是很难进行自然科学的探究的。

    夏鸿升领着李泰上了马车,随着禁卫匆匆的来到皇宫。

    李世民正在太极殿中,经由内侍通报之后夏鸿升与李泰一起进去,先就看见了下面站着的七个人。

    那七个人见夏鸿升进来,也是看向了他,却都面色似乎有些震惊。

    李世民看看夏鸿升,又看看那六个人,笑道:“这位就是大唐泾阳候夏鸿升,泾阳书院之山长。夏卿,这七位便是当今之墨家传人。”

    然后便不再作声了,似乎是想要看戏似的,只是看着下面。

    夏鸿升看看那七人,上前一步,躬身行了一礼,很是礼貌的问道:“在下夏鸿升,字静石,敢问钜子何在?容在下拜见。”

    只见对面七人之中走出来一人,笑着也很是合乎礼仪的回敬一礼,说道:“在下乐台,乃我墨家当今钜子,见过夏侯。”

    “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邓陵氏之墨?”夏鸿升再次问道。

    “墨家后学,破落之徒,不敢附先祖之名。”乐台答道。

    若是旁人,听到他如此回答,自会以为这是其自谦之语。不过在夏鸿升听来,这却是他在表明了身份。

    眼前这七人,就是墨家后学。

    或者说,墨家后学,并不是后学末进之意。墨家后学本就是墨家发展到了后期的一种学派,这个学派的名字,叫做墨家后学。(未完待续。)

第545章 固执的墨者

    夏鸿升观察着对面的七个人,对面的七个人也在观察着夏鸿升。

    墨子死后,墨家分为三大派别,分别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和邓陵氏之墨。分别以谈辩,从事,说书为主要思想,其中谈辩即辩论,从事即研究科学,说书即教书和研究各种典籍。所以方才夏鸿升才有此问。而到了战国后期,墨家三派又汇合成二支:一支转化为秦汉社会的游侠,另一支则注重认识论、逻辑学、数学、光学、力学等学科的研究,是谓“墨家后学”。即是乐台表明自己等人的身份的时候所言。

    他们身上的衣服都是寻常的山野农夫所穿戴的装束。不过穿着这身衣服站在太极殿里,站在天子眼前,却是神气自若,不卑不亢,自有一番傲骨,气质出众。然而却又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倨傲,反而看上去温润亲和。

    夏鸿升的大脑飞速运转,所有后世里记得的关于墨家的事情,还有穿越到了大唐之后搜集这些诸子百家的资料所做的功课,都一时间泛起于脑中。

    墨家学说和思想体系,后世里面夏鸿升因其的超前理念而倍感好奇,现今觉得它的创始人墨翟一定是穿越回去的,就是这么一门神奇的学术门派。

    它代表农民和手工业者阶级,它的信徒有着无私奉献的精神,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厚的、难以为平常人所理解的爱。它的信徒称为墨者,大都信奉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非命、天志、明鬼的核心思想,同时又有作战能力,以墨家钜子为核心结成准军事组织,墨门子弟必须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舍身行道。

    墨者们试图在人间创造一个“兼爱”互利的理想国,在兴盛之时,就受到儒道法诸家的攻讦。

    秦统一后,禁绝私学,“专任刑法,而儒墨既丧焉”。

    西汉初年。崇尚黄老之学,墨学在局部地区和民间有所复苏,到汉武帝时独尊儒术,法、道、阴阳诸学都被儒学所吸收或改造,只有墨学在此后的岁月里被视为异端邪说而备受打击,在此后的中华历史上被沦为绝学,墨者随之也湮灭在历史长河中。直到清代中叶,其时清朝海禁大开时期,中西交通发达。西方一些引入的科学理论,许多方面与墨经中的数学、光学、力学、天文学等理论相吻合,这才引发了人们的注意,才略有复苏。

    由此可见其超前性。

    “在下久闻墨者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气度非凡,灵蕴藏智。”夏鸿升再行一礼,对乐台说道:“敢问如今墨家境况如何?”

    乐台笑了笑。说道:“夏侯谬赞,墨家如今已然孱弱势微。当世之墨者传承,唯余吾七人矣!”

    墨者之中,又分为墨侠,墨客,墨匠三类,墨侠行走各国替弱国守备。传行墨家主张;墨客辑文成册,记录学说理念;墨匠乃是墨家科技的集大成者,是最早的科学家。

    “在下欲请诸位留于泾阳书院,传授墨家思想,传承墨家学说。不知诸位意下如何?”夏鸿升开门见山,直接了当。

    “哦?”那七人有些吃惊的看着夏鸿升。

    夏鸿升解释道:“泾阳书院不同于寻常书院,乃是吾欲使天下学问重现百家争鸣之地。”

    “诸子百家,各样主张。道不同,如何能同谋?”乐台眉头微皱,说道。

    这就是墨家逐渐消亡的原因之一啊!夏鸿升心中暗叹。

    墨家虽然对天下有大爱,但是对学术却没有“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的包容。儒家海纳百川,择百家之长改造为己所用,不停适应社会的变化而发展,这是儒家之所以能够战胜其他学术的,政治之外的原因之一。

    秦统一六国以后,到清朝初年的近两千年里,墨学进入最低潮的时期。墨学基本上是处于停滞阶段。

    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有秦始皇的以法为教、焚百家之书和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政策,但也有墨家自身未能保持生机和活力,以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的内因。

    大抵说来,还是墨家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难以实行,既不如儒家有治世的理想,也不如道家可深植于心灵,更不如法家能被巧妙的应用在政治上,再加上其小农思想和小生产者思想的局限性,导致了其理论主张中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因此,墨家思想慢慢的没落了。

    另外,墨家独特的钜子组织,已经是一种变相的神秘组织了。事实上,在真实的历史中,墨家是中国最早的民间武装团体。所以,任由哪一个再怎么大度的帝王,也不会在大一统之后还允许一个如此威力强大,且有掌握着神奇的机巧之术,富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组织存在。

    夏鸿升原以为经过从秦汉到如今大唐这中间的如此多年时间,这些墨者们会思考自己没落的原因,有所改变,却没想到,还是这么顽固。

    “国子监中有人讲解经文,有人教授算学,有人专司策论,有人传教诗赋。此皆不同,而学子共习之。”夏鸿升对乐台说道:“泾阳书院亦是如此。不拘是墨家,还是法家、儒家,乃至于医家、农家……各为一科而已。学子通习之,而不专习之。待其学问渐进,心智既成,则由其思量自心,从一而专矣。绝不独专一家。”

    “听吾言,用我道。”乐台摇了摇头,拒绝了夏鸿升。

    夏鸿升盯着他看了看,笑了起来:“当年令祖墨子拒越王官爵封地,说的就是这句话,要的就是这个条件。”

    “夏侯似乎对我墨家颇为了解。”乐台意外的看着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笑了笑,却听御座上一直沉默看戏的李世民忽而开了口,对夏鸿升说道:“夏卿可还记得前几日宫中魅影?乐先生言其通晓其道,可破而解之。夏卿以为如何?”

    夏鸿升转头看看乐台,见他面色略带得色,于是眼珠一转,当下心中便有了定计来。(未完待续。)

第546章 小孔成像

    夏鸿升如此高看墨家,倒不是说墨家的东西放到现在有多有用多神奇,毕竟墨家的东西就算是再超前,在先进,可它对自然的研究也依旧是浅显而表面的,毕竟有限,岂会比得过夏鸿升从后世里带来的知识成果。

    其实在夏鸿升看来,墨家最最重要的贡献并不是他们研究出来的那些自然规律和原理,而是他们的一种思维形式,即墨辩。

    《墨子》里面,其中有六篇内容,从未失传过,但是却一直被忽略了千年。

    而正是这六篇内容的被无视,使中国的近代科学较之西方科学缺少了一个最最重要的思维根基。否则,将会是一种全然不同的结果。近代科学就可能远远早于西方而出现在中国,工业革命就可能会远远领先于西方世界而在中国率先进行。

    这六篇内容,正是墨家的思维逻辑体系,称为墨辩。它与古希腊逻辑学、古印度因明学并称为世界古文明三大逻辑体系。古希腊逻辑学,成于几十年后的亚里士多德,古印度因明学,成于三百年后的足目·乔达摩。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影响了西方世界两千余年,并随着西方的强大进而影响整个世界。如今,几乎每一个受过现代化教育的人的头脑里,都有着亚里士多德的影子。至于因明学,虽影响远不及亚里士多德,却也化身于诸多佛典之中,成就了人世间一种极深邃的智慧。

    墨辩相较于两者,距离后世里的辩证唯物更加相近一些,也更加先进一些。墨学的墨辩,可以说是印度因明三段论、西方穆勒名学、近现代兴起的逻辑学的先驱。比如如何立辞、归类、推理等深奥的理论,墨辩中早已常常运用。

    可惜,它终于还是被尘封了两千年。直到中国被西方的炮火轰开了国门,才被梁启超等人震惊的发现竟然同西方科学的吻合,却也为时已晚。

    夏鸿升固然可以带来科学研究的入门,引导他们去得出科学的成果,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但是一种思维方式。一种逻辑体系,却是凭借夏鸿升没法完成的。夏鸿升有这个自知自明,知道自己没有这个本事。

    而中国古代的三大哲学思想体系之中,最为接近唯物的,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的逻辑形式就是墨家的墨辩。

    所以准确来说,夏鸿升看重的并非墨家的技艺和他们的成果,而是他们这种逻辑思维体系。

    这几个墨者太过固执,不懂的变通,严重排斥其他学术学说。泾阳书院绝不可能只教授墨家。夏鸿升不允许,皇帝更不会允许。不过,即便是当世只剩下这七个墨者传人了,也还是敢在皇帝面前说出“听吾言,用我道”这样的话,倒也可见其墨家的执着,或者说顽固。

    要说服这几个人去泾阳书院教书,先得搓搓他们的锐气。不然他们还觉得非自己不可了呢。就不相信他们不愿意借着这个机会令墨家重现世间。故作矜持而已。

    李世民突然说他们能够破解墙上的黑影,再看看他们脸上的一抹得色。夏鸿升就决定借这件事情来给这几个人一个下马威。让他们知道,泾阳书院也并不是非他们不可了。倘若他们不去泾阳书院教书,夏鸿升所损失不过几个教师,大不了夏鸿升自己费点事,自己去教。可他们失去的,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一个绝无仅有的,让墨家重见天日的时机。这里面孰轻孰重,他们不会看不清楚。

    于是夏鸿升笑了笑,对李世民答道:“陛下,这东西的原理叫小孔成像。就是个戏耍的小把戏而已,用不着麻烦。”

    说罢,夏鸿升又转而对王德说道:“王总管,劳烦找来几张纸,一小块儿木板,扯张白布,在拿根蜡烛过来。”

    “且慢!”乐台出言道:“戏耍的小把戏?夏侯可知那……”

    “钜子莫忙,且先听我一言。”夏鸿升打断了乐台的话,说道:“在下家中有个习武之人,在下尝随其学习,至今已年余。在下习得一招刀法,曾自以为得刀之三昧,炫耀于友人,友人哂余曰:雕虫小技耳!余大怒,比之,一招未能敌也。问其故,则曰,此刀法却原来只是入门,友人幼年初学刀法早已习之。在下自以为刀之三昧,却原是其幼年所练者,贻笑大方矣!”

    夏鸿升这话说的其实很不客气了。这就是在告诉他们,你们以为自己深谙的东西,其实在我眼里面就只是雕虫小技而已。

    乐台听了夏鸿升的话,眉头皱了皱,但是却并没有多说什么话来,只是回到原位上面静静的看着夏鸿升。

    王德办事的效率不是盖的,说话间没过多久,就有几个内侍捧着夏鸿升需要的东西进来了。

    夏鸿升让那些内侍关上了太极殿的门窗,放下了垂帘。在殿中找到了最暗的一角,然后让两个内侍扯开了白布拉在了最暗的那一处角落。

    然后又找了个禁卫过来,借了他的兵器来,用刀尖在那块小木板上面钻出来了个小小的孔洞来。

    夏鸿升拿着那块小木板走到了白布的前面,然后又令内侍点燃了蜡烛来,放到了白布的正对面。

    “陛下请看这张白布上面。”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李世民很是新奇,走下了御座到了夏鸿升的身旁来。

    就看见夏鸿升将手中的木板放到了蜡烛的前面,让木板上面的那个小小的孔洞对准了蜡烛的火苗来。

    “影子!”王德忽而惊呼了一声。

    众人顿时抬头看去,就吃惊的发现,白布上面不知道何时出现了一个倒着的火苗的影子,正在跃动着,时而变得巨大,沾满了整个白布,时而又变小,只有指头那么高!

    “陛下,现在是白天,殿中还是太明。等到了晚上,影子就会更显了。”夏鸿升站起了身来,拿开了木板,白布上面的影子立刻就消失了。

    李世民吃惊的看看夏鸿升,又看看地上的蜡烛和夏鸿升手中的木板:“这,夏卿,这却是为何?!”

    夏鸿升笑了笑,又拿过纸张来,随手撕成了个小纸人儿的形状,重又蹲下来,放好木板,然后将手中的小纸片人放到了蜡烛一边。

    这时候,就见白布上面,立刻呈现出来了一个人影来,不过,那个人影却是倒着的。

    夏鸿升笑笑,手中一翻,将手里的小人儿翻了个个儿,而那白布上面,就立刻是一个站着的人影了!、

    “嘶……”李世民倒抽了一口气。(未完待续。)

近况说明

    这段时间以来更新的其实并不给力,石肆自己也知道。

    若是不给大家一个说法,便觉也是对诸位看官的不尊重。

    真的是事情太多。

    首先是工作上。

    石肆在一个山村里面做特岗支教,村小里面算上校长一共八个老师。

    即便是一个村小的校长,也是很官僚的不用教课的。所以一共就七个人教课。

    两个年纪大的老教师分别包班一、二年级,所谓包班,就是一个人教语、数……等各门功课全部课程。

    剩下的五个人教三到五年级的语数英体音美品德带活动社团等等。

    然后其中有四位女教师怀孕了……

    没错,是四个女教师怀孕了,前后相差不到一两个月!

    石肆和另外一个教师的课程任务和工作内容就陡然多了起来。以前白天还可以有空码一会儿字,现在白天基本都没有时间码字了,都得挤到晚上熬夜码。

    然后是生活上。

    去年相亲了一个姑娘,虽然黑穷丑,但是人家并没有嫌弃石肆穷丑挫啊!

    如今临近婚期,要忙的各种事情多的琐碎的不得了。

    真的是那句话说的,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中间也是有吵有闹的,再加上婚前焦虑,感觉码字的质量也下降了。

    虽然爹娘一直十分反对和抗拒石肆码字,但是好在姑娘支持石肆码字,想来婚后也会继续支持的吧?

    距离婚期还有十多天,之后就没有这么多事情了。

    就可以恢复以往的更新字数和水准了。

    这里跟大家解释一下,也说一声抱歉。

    这本书,刚开始的势头还算是不错的,可惜后面碰上了这么多事情,石肆又是新手,还没有在都处理好这些事情的同时又保证更新字数和质量的本事,现如今,已经做好了扑成狗的心理准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