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28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鸿升话音未落,就听一只没有吭声的程咬金突然大笑几声,叫道:“哇哈哈,小后生到底是小后生,那有何难,待退了朝,俺老程亲手去一棍子扪死它便是!”

    “程伯伯好办法。”夏鸿升笑眯眯的说道。

    李世民却是脸色一沉:“夏卿的意思是要朕将那些突厥俘虏全都杀了不成?”

    顿时夏鸿升就被朝臣立刻群起而攻之了。

    “诸位息怒,息怒!”夏鸿升摆了摆手:“那狗虽然咬人,可就这么棒杀了,也怪可怜的。嘿嘿,微臣倒是有些个小手段,能既不棒杀了那狗,又能叫那狗从此老老实实,不仅不再咬人,反而替微臣看门。”

    “哦?”李世民一眼睛就斜了过来:“快讲!”

    “只消微臣略略施法,教那狗变成人即可。”夏鸿升抚掌而笑:“狗变成了人,自然就不会再咬人了。”(未完待续。)

第601章 文化霸权

    “把狗变成人?夏鸿升,这可是朝堂之上,休要大放厥词!”听见夏鸿升的话,魏征赶紧抢先开口说道:“陛下,此子得陛下准许,久不上朝,这会儿怕是还没睡醒,说梦话的!”

    瞧瞧,这就是本公子能处人的好处。这满朝文武,除了本公子,谁还能让魏征给打掩护的?

    知道魏征的好意,夏鸿升向魏征笑笑,然后又看向了面色铁青的盯着自己,就差直接在脸上写一句“再胡说八道朕就要你好看”了的李世民,又说道:“陛下,狗之所以咬人,正是因为它是狗,而我们是人。这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突厥人就好比这狗,咱们就是那被狗咬的人。虽然那狗也不厉害,咱们来一条打一条。可那也挺麻烦的,不是么?可若是将那狗变成了人,那就是同族同宗,可不就是我族类,其心不异了么?”

    “夏卿的意思是……”李世民眉头一展,似乎有了些明悟,可又想不明白具体的东西。

    “陛下,微臣的意思是,那些游牧民族之所以屡教不改,纵是被打的在惨,亦或是被施与了再大的恩德,最终都难逃侵犯中原的结果的原因,正是因为咱们是汉人,而他们是突厥人。”夏鸿升对李世民解释道:“微臣的主意,就是把突厥人,都变成汉人!”

    却听李百药闻言笑道:“看来夏侯与老夫之见,不谋而合了。”

    合个屁!夏鸿升看了看他,笑着摇了摇头,问道:“李大人,在下不才,敢问李大人,使突厥人同汉人混居,令其耕种防止,就能将其变成汉人了么?”

    “夏卿详细道来。”李世民知道夏鸿升的意思肯定不是这么简单,于是说道。

    “是,陛下!”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答道:“其实这主意,老早之前微臣就跟陛下说过那么一嘴。陛下可还记得当初微臣给陛下说经济战的事情,提到过一个文化战?当时微臣对陛下说,若是要彻底的控制突厥,就要对其进行经济战和文化战。这几年咱们便一直通过粮食、茶叶、丝绸等等东西对突厥进行经济战,控制了突厥的经济命脉,使突厥遇到严寒的时候无法得到急需的东西,致使突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如今要使突厥人变成汉人的办法,这就该是这文化战开始的时候了。”

    “文化战……”李世民凝眉思索起来,片刻之后,李世民忽而抬头说道:“朕记得,当初夏卿问朕,秦统一六国,然后下令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这是为何?朕回答说,是为巩固天下一统,当时六国各自为政,使用的文字也各有不同,始皇帝为了便于统御六国百姓,是以下令书同文,这些指令,皆是为了其能够保持对六国百姓的控制。夏卿的意思,莫非是想要令突厥人皆学汉制,行汉法?”

    “正是如此!”夏鸿升点头说道:“陛下,不同的民族之间之所以不同,正是因他的传统习俗、他的说话做事,他的思维方式,他考虑问题的方式,他解决问题的办法,他的衣着装饰,他的吃穿用度……所有他从小到大,从古到今一直遵循的所有东西,通合起来就是他的其文化。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民族,不同的人。陛下,决定它是突厥人,是薛延陀人,是回鹘人、是高丽人的,从来都不是他身体里面的血液,而是他所处的文化。设使一个长安城的人,从他出生之后,就一直在突厥,学的是突厥话,吃的是突厥饭,写的是突厥字,过的是突厥的生活,守的是突厥的习俗,这样一个人,能称之为汉唐之人么?”

    “这……自然不能算是吧……”

    “陛下,微臣奏请陛下,对突厥进行文化统治,实现对突厥的文化霸权!”夏鸿升躬身对李世民说道。

    “文化统治?”李世民眼中一亮。

    “所谓文化统治,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它国或另一民族通过文化改造和思想改造而达到的征服行为。”夏鸿升解释道:“征服一个人的**,纵是杀了他,奴役他,或是有恩于他,都只是他的身体。而他的心,他的思想,则还是那个原来的突厥人。真正的征服,是彻彻底底的从里到外。对于突厥人来说,就是不仅要打败他们,而去还要从文化上打败突厥的文化,使大大唐的文化取代突厥的文化。”

    “夏侯的意思是,让突厥人的内里变成一个汉人。让他所思所想,所写所说,都变成一个汉人该有的所思所想,所写所说,如此一来,突厥人就变成汉人了。”魏征似乎听明白了夏鸿升的意思,笑着说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继续道:“消灭一个民族,并非要杀光这个民族的人,而是要瓦解这个民族的文化。如今我们打败了突厥,占领了突厥的土地和人口之后,我们不应该在他们投降称臣之后就这么离开。我们应该牢牢控制住那片土地,留下士兵,留下商人,留下咱们的文化。咱们要在那里开设学馆,所有的突厥人不管男女老幼,都要去学习咱们的语言,学习咱们文化,孔孟之道,君子之言,诸子百家的全都要教给他们,禁止在那片土地上再有突厥话响起,哪怕是突厥人之间交谈,也必须使用大唐官话。所有的突厥后代,从小,一出生,就要受到咱们的教育,从小讲的就是大唐官话,学的就是孔孟之言,修的就是忠君爱国——这个国自然是咱们大唐——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树立的观念,就是他们也是大唐人的一员。如此一来,几代人之后,那片土地上只有大唐,而没有突厥,再也不会有人说突厥语,再也不会有人写突厥文字,再也不会有人将唐人和突厥人区分开来。汉人是唐人,突厥人也是唐人,他们自小接受的就是这种理念,再也不知突厥为何物!如此一来,突厥这个民族,就没有了,有的,就只是一些面貌同中原有些区别的汉人而已了!而突厥之地,也就只是稀松平常的,大唐的普普通通一个道而已。不止是突厥,还有薛延陀、吐谷浑……所有的外族,我们都可以如此般对他们进行文化统治,将其汉化,最终融为一体,天下再无这族那族这人那人,而统统全是我唐人!”

    朝中文武百官,听闻此言顿时全都愣住,夏鸿升所描绘者宏大至极,令他们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第602章 劳改

    良久,殿中忽而传来笑声来,只见高士廉笑着捋须出列,对李世民行了一礼,笑道:“陛下,夏侯之策,虽操作起来略有麻烦,然一旦事成,便就是一劳永逸之计。如今正逢突厥战败之际,臣以为可以一试。若是能成,则日后我大唐对外族便有了一个可以永绝后患的法子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高士廉这老大人一点儿都不迂腐,也不圣人来君子去的,很好。

    “陛下,微臣以为可以一试。”魏征向夏鸿升点了点头,然后也躬身对李世民说道。

    “陛下,此策若成,则功在千秋,臣附议。”房玄龄出列点头表示同意。

    “陛下,臣有一言。”李靖这时候忽然站了出来,沉声说道:“微臣是个粗人,上阵杀敌,心里有数,可这如何治理,是没个思绪的。臣只是看到,对待那些外族之人,古往今来,只有两种办法。一是杀戮,屠个彻底,就如当年霍去病之于匈奴,杀的匈奴人畏之如鬼。一是怀柔,施加恩德,意图使其感恩戴德,顺从不侵。而后来所发生之事,诸位也都知晓。一旦时间长了,便又卷土重来,回到原样。而夏侯所言,老臣听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陛下也知道,老臣的儿子身子虚弱,而老臣的孙子十分机灵,老臣隔了辈,就很是疼爱这个孙子,自小纵容他,却使得他不学无术,成了个游手好闲的纨绔,也不用心学业,也不用心习武。后来,老臣将其送入了军校,在军校之中,纪律严明,不看身份,教员又教的好,如今,总算是有了些人样。老臣以为,这就是所处之境况,决定了他成一个什么样的人。放之于突厥人身上,只怕也是同一个理儿。突厥人自幼便在突厥的环境,长大后自然是突厥人,是要敌视咱们的。可若是令突厥的方方面面,都是汉家之教化,则所教化出之人,除了面貌,哪里同汉人还有不同?既无不同,则无争端,则同为大唐子民,同为陛下臣子。故而,老臣以为,此策可行!”

    李世民在御座之上笑了笑:“不错,夏卿之策,朕亦觉可行。此乃一劳永逸之策,也是百年之大计。不过,这十万余人如何安置,却是个眼前的问题。即便要用我大唐文化改其教化,也要先将其安置下来,再行改造。朝廷也总不能一直将其关押在军营之中,浪费粮草啊。退朝之后,夏卿将方才之定计,具体详细的拟一份奏疏交于朕,此乃永绝后患之大计,朕须同夏卿细致谋划。现下,还是说说眼下那十几万俘虏该如何处置才是。”

    “这样啊……”夏鸿升点了点头:“这个简单,陛下,他们都是俘虏,对待俘虏,不杀都已经是大恩大德了。咱们抓住这些俘虏费了多大的力气啊,总得有点价值不是?臣以为,可以对其进行劳动改造。”

    “劳动改造?这又是甚子东西?”众人看着夏鸿升,对于夏鸿升时不时的从嘴里面蹦出一些个谁都不知道的新鲜词语已经见惯不惯。

    “陛下,他们既是战俘,那就侵略过咱们大唐,欺负过咱们大唐百姓的罪犯,是犯人。是犯人,就得接受处罚。而劳动改造,正是一种处罚的方式。”夏鸿升对李世民解释道:“犯了错,就要受到惩处。所谓法不阿贵,皇子犯法尚且与庶民同罪,何况这些突厥战俘呢?而所谓劳动改造,就是咱们大唐对这些突厥的罪犯的一种处罚。顾名思义,就是一边劳动,一边改造。在劳动改造中,贯彻“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既对罪犯实行军事管制、强迫劳动,同时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生活上给予人道主义待遇,促使他们改恶从善,重新做人!”

    这下众人听的更蒙了,不过也有聪明的人眼中亮了起来。

    “夏侯的意思是,让那些突厥战俘进行徭役,一边让他们徭役,一边对他们进行咱们大唐的教化,改造其成为一个唐人!”房玄龄对夏鸿升说道。

    “对啊!”夏鸿升一拍手:“咱们要修水泥路,需要人手吧?要建造宫殿,需要人手吧?陛下体恤百姓,不愿使百姓徭役过重,所以咱们就差人手。这十几万突厥人,个个人高马大,健硕有力,来干活再好不过了啊!让他们进行徭役,一来,减轻了百姓的徭役负担,百姓必然对陛下感恩不尽。二来,解决了徭役不足,人手不够的问题。三来,徭役的同时,就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对其进行洗脑……呃,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改造,教化他们,如此一来,几年过去,这十几万突厥人,可不就成了十几万汉人了么,而去咱们的工程也没有耽搁。三来嘛,还可以用他们给朝廷挣钱!

    “挣钱?!”听见挣钱,户部尚书刘政会立马就跑出来了:“俘虏咋挣钱?”

    “这个,泾阳书院的修建需要人手啊,那不必军校,军校是朝廷的工程,有徭役的。可泾阳书院是在下的个人工程,只能自己找人来修。人手不够怎么办呢?不如陛下把这些突厥战俘加入徭役,然后租给微臣。微臣从朝廷租用了这些战俘去干活,那自然就要给朝廷付租金了。这不就是让朝廷挣钱了么!”夏鸿升两手一摊,对刘政会说道:“嘿嘿,少人手的地方多着呢,光是微臣知道,云中的煤矿上每个矿上都缺人手,若是朝廷能出租这些战俘去干活,那绝对很多人需要。”

    “那这中间的衣裳吃住呢?”刘政会问道。

    “谁租谁管呗!”夏鸿升说道。

    “跑了呢?死了呢?干完活了呢?”

    “中间若有有人跑了,赔!若是有人死了,也陪给朝廷,都算成钱来配!”夏鸿升说道:“干完了活,自然要还给朝廷,朝廷可以再租给其他人嘛!”

    “这,好处倒是不少。”刘政会笑了笑,似乎又觉得自己好像过于功利了,于是又补充道:“只是这么做的话,岂不是显得咱们大唐不够仁慈?”

    夏鸿升摇了摇头:“小孩子做错了事情还要打板子呢,何况是侵略咱们大唐这种大罪呢?不杀他们已经是仁慈了啊!这样,加个期限,十年,活着五年,这个期限里面是劳动改造,军事管制,强制劳动。出去这个期限,就是个佣工。可以娶妻生子,再劳动的话就跟平常雇佣干活一样,发工钱了,这真是仁至义尽了。”

    “呵呵呵,夏侯的思量……”高士廉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当真是出人意料,新颖奇特,却又对大唐极其有利,叫人眼前一亮,不能反驳。夏侯之考量,老夫自愧不如啊!陛下,臣附夏侯之议!认为可对这些俘虏进行劳动改造。”(未完待续。)

第603章 敕封

    夏鸿升的主意得到了许多人赞同,也被孔颖达等人所反对。认为这不合仁义,不是圣人之道。

    而夏鸿升的回答则是,圣人之道用了数百年,却也没见那些游牧民族真的感恩戴德,停止侵犯中原。而突厥南下肆虐的时候,驱逐他们,保护百姓的也不是圣人之言,而是铁血兵戈。可见对于大唐自己的子民,圣人之言才算数,而对于那些不知好歹,忘恩负义的外族,就要抓住一切机会削弱乃至吞并他们,将其同化,只有同化,才是长久之策。

    “诸位爱卿且莫要再争了。诸卿之言,都有道理,究竟如何处置,仍需朕思量过后,再做定论。”李世民抬手向下压了压,朝堂上支持夏鸿升的人同反对夏鸿升的人这才各自住口,重新回到了两侧站好。

    却听李世民继续说道:“今日听诸位爱卿所言,朕所得甚多。且不说眼下如何处置营中的那些突厥俘虏,方才夏卿对我大唐周边民族进行文化同化之举,朕所思尤深。此策可谓巧夺天工了,若成,则是我大唐百年之大计,对外族之国策。呵呵,能想出此策,教朕意外,也惊喜。夏卿不愧于坊间‘谪仙人’之称呼啊。”

    “微臣岂敢!那只是友人醉后胡闹而已,陛下谬赞了!”夏鸿升躬身很是谦虚的说道。

    “夏卿前几日行了冠礼,往后成人,更该以百姓为己任,匡君扶国,报销朝廷才是。”李世民笑着对夏鸿升说道。

    夏鸿升又是一礼,答道:“陛下不以微臣年少无知,长长口出狂言乱语,而对微臣信重有加,皇恩深厚。臣必鞠躬尽瘁,竭尽全力,以报陛下!”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说道:“夏卿自入朝以来,屡建奇功。不仅之于百姓民生,更有功于国之重器。朕闲来有所思,从百姓的吃穿用度,到大唐所向之披靡,皆有夏卿推动之功,而朕却少加封赏。夏卿可知为何?”

    “微臣年少,若陛下所赐外物太多,官爵加身,未免容易孤骄倨傲,目中无人,自负自大,反而不利于微臣。陛下一番苦心栽培,微臣焉能看不明白?”夏鸿升对答道。互相拍马屁嘛,谁不会。

    李世民听了果然心怀大悦,笑着点头说道:“不错,夏卿能明白朕的一片苦心,也不枉朕这一番功夫了。”

    “臣拜谢陛下!”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

    李世民又笑道:“不过,如今夏卿业已加冠,已为成人,朕念夏卿久来之功绩,当有所表。王德,宣旨。”

    “大唐皇帝诏曰:夏鸿升年少有为,为大唐屡建奇功,乃国之栋梁……”王德那浑厚且高亢的声音回荡于太极殿中,文武百官皆侧耳细听皇帝对夏鸿升的敕封:“着其为太子少师,教授……”

    此言一出,满朝皆惊,王德手中的诏书还没有读完,朝堂之上就已经是一片震惊之声了。

    无他,这敕封太不合规制!

    太子少师,与太子少保、少傅,合称东宫三少,是太子身边最亲近的官位。少师之责,在于传授太子知识,如今的太子少师是萧瑀,也即是说,这一道诏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