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3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取下藤原京,那样更好。大唐将士就算是伤了一个,我也不愿意见到。”

    听了夏鸿升此言,苏定方很是兴奋的搓了搓手,说道:“早该冲杀进去,老苏等不及踏破藤原京,活捉舒明了。”

    夏鸿升早做布置,在占领大坂之后,就命令海军陆战队的队员连同一些间谍分批逐次的混入了藤原京之中,暗中准备颠覆活动。正是有了这一系列的计划和准备,所以夏鸿升才敢开口放言,等李孝恭大军至的时候,已经拿下藤原京。

    今日正是第三日,夏鸿升先通过早前埋伏好的海军陆战队员在城中各处埋下药包引爆,连续数日,早就使得藤原京中的军民人心惶惶,借着又用这些小手段做出倭国天神显灵劝降的事情,使不懂的这些原理的倭人深信不疑。然后在以神谕的方式同舒明会面,当面劝降,犹如当头棒喝。

    不过,俗话说一件事情两手准备。夏鸿升也已经安排好了攻城的计划,一旦倭国准备鱼死网破,那就可以里应外合,海军陆战队队员和间谍在藤原京内部到处制造爆炸,外面几轮炮轰,藤原京中的军民本就已然没有抵抗之心,倒是便更无士气,藤原京破城易如反掌。

    军中紧张而有序的准备着攻城及入城之后的一切事宜,至于傍晚时分,夏鸿升命军中好生造饭,使众将士好好吃一顿。

    而夏鸿升自己,也亲自动手,架了几根木柴,烤起东西来。

    正大快朵颐,忽闻帐外兵卒通传道:“启禀将军!营外倭国使节求见!”

    “倭国使节?”苏定方一愣,嘴里面还咬着一块撕下了肉来,说道:“怎么,来归降了?”

    夏鸿升一听,立时放下了手中的东西,问道:“哦?来了几人,如何而来,所带何物?”

    “回禀将军,倭人来使七人,装束皆似文臣,所带未有一张黄绢,说是倭国国主之国书。”帐外的兵卒回答道。

    听罢此话,夏鸿升大笑一声,说道:“料想倭人就会循着马蹄印子找过来,却没想到来得如此之快。留下蹄印指路,倭国若来得是偷营的倭兵,则倭国是打定主意不降,大唐将士正好杀伤其有生力量。而今来得是使者……哈哈哈哈,苏将军,张将军,吾等三人又立一大功矣!”(未完待续。)

第836章 倭国请降

    “四日之后,九月十八。倭国归降之仪式,就在此日!”夏鸿升最终一锤定音,肃然说道。

    对面倭国使节木然的点了点头。本来,他们带着倭国国主的亲笔国书前来请降,已经没有谈条件的资格了。大唐如何安排,他们就得如何照做。

    往前回溯一个时辰的时间,夏鸿升当时正在营帐之中同苏定方和张金树二人就地烤肉。夏鸿升的手艺自不必多说,三人大快朵颐,满嘴流油的时候,却有兵卒来通报,说倭国使节来了。

    夏鸿升为表不惧倭国,故意让士卒直接带着那七个倭国使节从营中经过,带入了帐中。

    倭国使节行礼之后献上了倭国国主的亲笔国书,上面写了未免百姓生灵涂炭,加罪于朕一身,而无伤倭国之百姓云云。

    一份没有多少诚意的请降国书。

    夏鸿升用脚趾头,都能猜得出来倭国国主的打算。

    无非就跟当初颉利在阴山下请降的时候,心中的算盘一样——眼前的形势明显,不可能是大唐的对手。所以摆出低姿态来请降,等到大唐接受了他的请降,然后退兵。退兵之后表面上以大唐为主,暗地里面借着大唐的光来发展自己,壮大势力,积聚实力,等待时机,企图东山再起,卷土重来。

    太天真了。

    大唐如今已经不再是那个对待敌人也还是圣人道君子云的大唐了。

    投降之后,大唐不会再给他任何可以东山再起的机会了。

    倭国国主的如意算盘,注定要落空。

    大唐水师八月份从琉球出发,抵达倭国之后,因为战力上的差距,势如破竹,倭国根本无力抵抗。

    如今九月下旬,倭国请降。算上行路在海上的时间,也才两月而已。

    算算时间,夏鸿升定下了这样一个日子。

    在这个时空之中,也只有他一个人才知道这个日子的意义。

    那个时空里面击败这个弹丸岛国太难了,付出了太大的代价。这个时空里面攻克倭国,却太过简单,反倒叫夏鸿升觉得不怎么有复仇的痛快。

    又或者说,大唐如今的地位和境界,已经让他对倭国,提不起来情绪了。

    倭国使者被送走,夏鸿升派出了探子,往后去迎李孝恭亲率的中军,将此消息传告给李孝恭。

    中军距此仅大半日的距离,急行军不停,半日就到了。

    李孝恭接到夏鸿升的书信,顿时大喜,令全军急行,次日便抵达,同夏鸿升所率之先锋军汇合。

    “贤侄!贤侄何在?!”李孝恭还没进营帐里面,就先朝里面喊了起来。

    夏鸿升听见声音,于是出来营帐,看见正是李孝恭和张亮等人,于是上前抱拳行礼:“末将夏鸿升,拜见两位大总管!”

    军中礼节做完了,这才又笑道:“小侄不知道叔叔已经抵达,有失远迎,还请两位叔叔恕罪。”

    李孝恭哈哈一笑,说道:“听闻贤侄兵不血刃便在三日之内拿下藤原京,本王喜不自胜,心急之下直接就闯将进来,寻贤侄听了仔细来了,未曾让人通传。来来来!贤侄速速与本王道来,贤侄是如何做到让倭国国主自己投降的?”

    夏鸿升笑了笑,将李孝恭和张亮请入营帐之中,坐下来之后,将自己对海军陆战队队员和间谍们提前下的任务,还有自己后来的安排,连同用一些小技俩让倭人以为天神显灵的事情,都尽数详细告知给了李孝恭和张亮。

    “哈哈哈哈!……贤侄果然是天纵之才,此番同倭国之战,前有铁甲船,乃贤侄所设计督造,中有火炮及弹丸,亦为贤侄所研制,后又有不损一兵一卒连克倭国重镇,劝降倭国国主之功。这灭倭国之战,贤侄当居首功!”李孝恭听完了夏鸿升的讲述之后,一拍大腿,立时大笑道。

    张亮也是捋着胡须笑道:“王爷所言不错。此番攻伐倭国,所用铁甲船与火器俱都出自夏贤侄之手,军中定计,又有如此功绩。此番伐倭,贤侄当为军功之首啊!”

    “哪里哪里!两位叔叔谬赞小侄了!”夏鸿升哪里不懂得“一切功劳都是领导的领得好”的官场规则,于是当即笑道:“小侄不过是仗着格物之术,和两位叔叔的信任,因而有机会耍了些小聪明而已,如何敢居于首功?若非是李叔叔信任,张叔叔配合,将士们忠心效命,令行禁止,小侄又如何能有机会做出这些来?伐倭之首功,不再小侄,而在于所有大唐军中之将士,更在于两位叔叔率军有方!”

    谁都喜欢听好话,听了夏鸿升这话,张亮和李孝恭都是喜笑颜开,李孝恭摆了摆手,笑道:“贤侄这可是太过自谦了。此番伐倭,本王反倒是觉得自个儿像是在旁观一般,贤侄可是让本王长了不少的见识啊!呵呵,贤侄啊,这回,本王可是先行祝贺贤侄了。回转长安之后,本王说什么都得去贤侄家里,喝了这杯酒去!”

    听了李孝恭的话,夏鸿升一愣,有些摸不着头脑,于是笑道:“叔叔能莅临小侄寒舍,小侄那自然是倒履相迎,亲自下厨给叔叔张罗一桌出来。”

    夏鸿升这话一出,李孝恭顿时很不怀好意的笑了起来,张亮也是一脸的奸笑,俩人在那儿挤挤眼睛,都朝着夏鸿升嘿嘿嘿的笑了起来,笑的夏鸿升渗得慌。

    “呃……两位叔叔这是……”夏鸿升挠了挠头。

    李孝恭同张亮相视一眼,李孝恭解释道:“倭国投降,咱们在此安稳几月,待陛下做出安排和处置,你我回去长安,怎么也过去年了。等回去长安,贤侄灭国之功,功成名就,这就差上一件事情了啊!哈哈哈哈,想必本王那侄女,也早已等得心焦了罢!怎么,那天贤侄要去亲自下厨去?”

    我去!……夏鸿升这才听明白他俩说的酒是什么,敢情是喜酒啊!有你这么说自己侄女儿的么!

    本公子又如何能在尔等面前失了气势?

    于是夏鸿升腰杆一挺,笑道:“两位叔叔放心,这杯酒两位叔叔如何也逃不过去!一回长安,小侄就要张罗此事!”

    两人又是一阵大笑,李孝恭朝夏鸿升轻轻一拍,笑骂道:“你这臭小子,满嘴乱说话。这事儿岂是你能张罗得了的?本王算算,这京中能替你张罗此事的,只有陛下及李纲、颜师古二老。你取陛下之女,陛下自然是不能给你张罗,只怕要落到李、颜二位身上,哈哈哈哈,二人最重故礼,你小子就等着回去受把捏罢!说不得,那时候又要念着在军中的时日了!哈哈哈哈……”(未完待续。)

第837章 攻占倭国之后要做的事

    大唐贞观六年,九月十八。

    藤原京城门大开,倭国国主舒明率倭国百官出城列队而站,等候唐军的到来。

    李孝恭率领大唐军队缓缓出现,将士们手持长槊,身穿明光铠,骑在高大壮硕的战马之上,英武非凡,宛若神兵天降一般。

    大唐将士军容整齐,令行禁止,万人而如同一人。战马齐齐的踏在地上,万匹战马的踩踏地面,却竟然无一丝不同的杂音。整齐的马蹄声一下一下的踩踏下去,好似连地面都跟着一下一下的震颤起来了一样。

    夏鸿升,苏定方等几个副将随李孝恭和张亮二人打马前去,到了倭国国主的面前。

    “尔国欺辱大唐在先,本王那日为尔国所害之时,曾言势必踏平倭国,屠尽倭人,方能解心头之恨。”李孝恭冷眼盯着倭国国书,肃然说道:“然,大唐终究仁义之国,尔国狂妄,错在朝廷,非在百姓。故不忍使尔国百姓因这战乱而流离失所,生灵涂炭。受尔之降,保全百姓,从此为大唐所属。大唐皇帝诏曰:倭国君臣百官随船入京觐见,领敕封,明赏罚。”

    李孝恭的话很短,但是却严肃有力,自成一股威严。

    倭国国主听了李孝恭的话,面无表情,只是从身侧的中臣镰足手中拿过一张黄绢,捧在手中,向李孝恭呈了上去。

    李孝恭将手中的长槊一转,挽出一个枪花来,顺势将倭国国主手中的请降书一挑,挑了过来,继而将手臂猛地举起,手中的长槊斜指天上,振声高呼:“大唐万胜!”

    那一纸黄绢被挑在长槊的尖上,迎风飞卷,便格外的醒目。

    “大唐万胜!”万名大唐将士齐声高呼,声如雷震,摄人心魄。

    呼声发出即收,周遭忽而又沉入了一片死寂。

    李孝恭将那降书交给一旁的夏鸿升,自己放下了长槊,看向了倭国国主。

    倭国国主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藤原京,继而低下了头去,后退一步,侧身站到了一边,让开了道路。

    李孝恭手中长槊往前一指:“入城!”

    大唐将士勒马徐行,浩浩荡荡,进入了藤原京之中。

    夏鸿升随之进入了藤原京中,回头看看正逐渐入城的唐军,心中知道,这并非是战争的结束,而是又一次新的开始。

    唐军入城,从倭兵的手中接管了城池的布防。倭国兵卒被限制在了军营之中,由一千名大唐兵卒看守着。

    李孝恭入城之后,立刻就颁布了数道命令。多数都是针对藤原京的百姓,也都是些“打土豪分田地式”的拉拢民心之策,大唐将士亦军纪严明,入城之后无有劫掠,更无惊扰百姓的举动。

    虽然想起后世里倭**队的暴行,心中不禁气愤,但是夏鸿升亦没有纵容士兵去烧杀抢掠。夏鸿升要的是这块土地,是将这个民族从文明上彻底泯灭,而非是一时的报复快感。

    或许,这本就是对倭国最狠的报复了。

    “倭国虽降,然却并非此战之终结。”忙碌一日,安排了一切之后,晚上李孝恭又将众将召集过来,说道:“倭国各地依旧在倭人的控制之中,各地随时可举兵反唐。藤原京中尚有数万倭兵,若是同藤原京中的倭人合谋,吾等便正是身处险地。本将对藤原京中倭人施以怀柔之策,正是要灭其反抗之心。诸将这些时日要约束部曲,勿要做出惹众怒之事,免使倭人同那些倭兵走到一路上去。此外,倭国既降,大唐要往各地各城驻兵。水师船队在吾等离开大坂之时,就已经开始回转大唐继续运兵过来。依本王来看,倭国朝廷对各地本就缺乏管束,各地未必会因倭国投降而随之放弃抵抗。只怕,到时候还是须大唐逐一平灭。以现下的人数,只怕不足。”

    众人都点了点头,也都同李孝恭的看法一样。

    夏鸿升因对倭国的历史有所了解,故而也知道李孝恭所言并非没有道理。

    眼下,倭国还并未真正进入到封建社会。在倭国,仍旧处于奴隶社会时期。倭国天皇虽有皇帝之名,但却并无皇帝之实。大贵族垄断政权,地方贵族垄断地方管辖之权。具体到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面来说,那就是中央对地方的管辖缺乏力度。各地虽然名义上听命于朝廷,听命于天皇,但是实际上,天皇并无实权,朝政大权由苏我氏等大贵族所垄断把持。而各地亦多数由各地的大贵族所统御,对于倭国朝廷的政令向来是对自己有利的就执行,对自己没有利益的就敷衍,甚至违背。简单来说,就是眼下的倭国缺乏尚未完成中央集权,所以对各地的控制不足。

    在原本的历史上,十多年之后,才会有皇室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镰足发动政变,刺杀当时掌握朝政的权臣苏我入鹿,其父苏我虾夷自杀,皇室夺取政权。中大兄皇子等拥立孝德天皇。孝德天皇即位后,废除大贵族垄断政权的体制,向中国隋唐政治经济体制学习,定年号为大化,迁都难波京,即大坂,颁布改新诏书,实行政治改革,成立古代中央集权国家。这就是历史上的大化改新。它给倭国历史上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此后倭国才终于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

    正是因为眼下倭国还没有完成中央集权,所以倭国这个“中央”的投降,对于各地的大贵族来说,却并无多大的强制力。也就是说,各地的大贵族,并不一定会因为倭国朝廷偷袭了大唐,而随之放弃抵抗,也投降大唐。

    因此,才有李孝恭方才之所言。

    倭国,是夏鸿升的大计划中,第一个被大唐真正意义上所占领的地方。这个占领,并不仅仅是土地,而是包括了土地、思想、文化、传统、习俗……等等一切在内的占领。

    所以,务必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才能为以后大唐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和占领做出一个参考的范例。

    所以,要彻底占领倭国,首先要在倭国完成它本未完成的中央集权。

    当然,这个中央,已经不再是倭国朝廷,而是大唐派驻倭国的管理人员和机构了。(未完待续。)

第838章 用倭人来打倭人!

    “人手不足,的确是一个不小的问题。”张亮听了李孝恭的话之后,点了点头,说道:“倭国各地驰援藤原京的军队已经在路上,只怕不少都快要抵达。倭国国主在此时请降,未必就真的是存了投降的心思。有极大的可能,倭国国主此刻请降,就是为了将大唐的军队拘囿于藤原京之中,等各地援军一道,再外围城,妄图将咱们困死在这藤原京中。”

    “张公所言不错!”李孝恭点了点头,说道:“倭国国主极有可能是存了这份心思的……来呐,速去清查粮仓,看藤原京中储粮几何。”

    李孝恭的亲兵接了李孝恭的命令,于是立刻告退出去,令人盘点粮仓去了。

    “看倭国地图,这倭国有四岛所成,间不相连。大唐若要巩固占据,须得四岛派兵。如此一来,只怕至少得数万之人才行。”苏定方说道:“若有倭人在他处称王,倭人相应云集,那咱就费这么多功夫了。最好能趁此时机一鼓作气,将其他四岛拿下,以免倭国终成割据。只可惜……这一万人,根本不够。”

    张亮捋了捋胡须,说道:“运兵之船从大唐运兵至于大坂,至少也要月余,如今已经九月,再过两月海水就可能上冻。登州这边便走不成了,只能先令将士至于江南道,再走琉球这条路过来,又须不少时间。”

    一万人,若是打下倭国,那是足够了。可要占据其地,却远远不够。城中要有守军,城外要有往各地去平定大贵族的军队,还要有人看着倭国原本的兵卒,这些都需要兵力。

    想一想,还真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夏鸿升皱了皱眉头,人数少,不应该成为问题啊!后世里原本的历史上,那些欧洲列强到处占领殖民地,也没有见往各个殖民地派人去啊!那个列强往自己的殖民地派去过万人军队的?大唐将士如今有一万人,已经是多的了!

    那后世里的列强是如何控制殖民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