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3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假,回屋休息个把月的!”

    夏鸿升深知这货最善于装傻充楞,实际上心眼儿跟明镜儿似的。这么说,是在替他想法子应对了。

    的确,程咬金说的法子是个不错的应对办法。昨个晚上,他被李世民召入宫中,李世民也不是没有这么对他说过。说是既然这法子已经通过,任由那些个言官朝臣议论和弹劾的,只要夏鸿升不出面,过些时日也就消停了。反正举措已经实施了下去,目的已经达成了。

    不过,这种法子虽然有用,可始终是治标不治本的。或许可以避过这一次的风头,但是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夏鸿升就是准备借此机会戳戳他们,戳痛他们!

    趁着李世民还身体正健,趁着忠诚于李世民的文臣武将们还在,趁着大唐如今正形势一片大好,若是此时戳痛他们,戳怒他们,处理掉他们,难不成还等着日后李世民老了,忠诚于他的文臣武将们死了?

    这种事情,日后只会更多。总不能躲一次又一次。

    本公子要做真的猛士!

    于是夏鸿升笑了笑,对程咬金说道:“程伯伯放心,小侄心中有数。”

    程咬金眯起眼睛来,盯着夏鸿升看了看,然后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有数便好!小辈里面,就数你这小子最有数。他娘的,要是老程家的那几个也似你这般有数,老程就不愁了。那几个兔崽子整日里就他娘的知道惹是生非!”

    夏鸿升笑了笑,宫中的内侍出来通传,文武百官分列两侧,步入了宫中,进入了太极大殿。

    李世民从后面趋步而出,坐下在了龙椅之上,朝下面缓缓的扫视一圈,面无表情的淡声说道:“诸卿有何事所奏?”

    “陛下,年光将至,大朝会之时,河间郡王及夔国公将返回长安。臣以为该当提前决定封赏之事,犒劳水师将士。”兵部尚书出列进言。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此时应该及早确定下来,待元旦大朝会,朕要大肆封赏水师将士!”

    朝臣的进奏,与李世民的决定,一如寻常。

    期间上奏不少事情,似乎朝臣们都忘记了夏鸿升的事情一般。

    “……诸卿还有何事所奏?”李世民扫视一圈,又问道:“若无事再奏,便退朝罢!”

    “陛下!臣有所奏!”李世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人走了出列,说道。

    李世民眼中一凝,此人正是琅琊王氏的人。

    “卿所奏何事?”李世民语气平淡,不愠不火。

    “陛下,臣所奏之事,乃泾阳书院学子从书院出来之后,视同进士及第之事。”那人说道:“分科取士,行科举之制,乃朝廷选任官员根本之法。泾阳书院乃是私学,一人所掌,一家之言。其学子如何能同国子监之学子相比?若是以其卒业之学子视同进士及第,那天下间学子如何知道何为正统,何为旁支?国子监乃学统之所在,尚不能学够年限者便不经科举而直接视同进士及第,那泾阳书院又如何能有此特权与殊荣?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臣亦有所奏!”这时候另外一朝臣也出列说道:“陛下,自古以来,儒为正宗,而泾阳书院却大肆教授儒学外的其他旁门左道。泾阳书院若是一小小私学则罢,其却大肆招募学子,使人前往泾阳书院,不尊儒学,反将旁门左道大行其事。泾阳书院乃泾阳县侯夏鸿升所创,臣请治泾阳县侯夏鸿升不尊儒法,误人子弟之罪!”

    “陛下!泾阳县侯夏鸿升以创办泾阳书院为名,却在泾阳书院之中私自传授一己之道,使学子奉其为尊长。泾阳书院一众教席及学子,只知有山长夏鸿升,而不知有朝廷,有陛下。此举似涉结党营私,还望陛下圣目明垂,诏大理寺查明真相!”

    “泾阳县侯夏鸿升身为朝廷命官,又是陛下敕封之勋贵,然却狂妄自大,毫不遮掩,大肆行商贾之举,敛财无数。天下四民,士农工商。士者为贵,商者最贱。盖因其逐利而背义。我朝有制,明令官员不得从事商贾之举。臣请陛下治其罪!并钦定御史,查其是否利用朝官之利,职位之便,行卖官鬻爵之举,大肆敛财!”

    “陛下,泾阳候夏鸿升外派琉球之际,未经朝廷商议,陛下首肯,私自将琉球水师换下来的兵器送于海贼,卖给林邑国,从中谋利。方才听赵大人所言,夏侯在泾阳书院大肆招收学子,不问出身,不问德行。又使泾阳书院教席及学子,及其庄户,单知道有夏鸿升,而不知有陛下,有朝廷。泾阳县侯又私自处置兵器。两者合在一起,却让臣不得不多想。自然,臣相信夏侯不会行那不忠不义之举,然总该有所查验,以证清白。臣请陛下下旨,彻查泾阳县侯涉险****兵器,结党营私之事!”

    啧啧啧……夏鸿升听得直咋舌。这些个罪名,网罗的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严重啊!(未完待续。)

第893章 舌战

    夏鸿升听着一个个大臣出列对自己的诘问,一个比一个严重,一个比一个惊心。虽然早已经对此有所准备,可突然听闻,却还是心中一凉。

    心凉,倒不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反击之力,而感到担心。而是,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还真得可以做到这般程度,将大唐的利益抛得一干二净。怪不得李世民一直敌视这些士族。恐怕在这些士族的眼里,国家,百姓的利益都不重要,只有自己家族的利益,才高于一切。

    “陛下,方才诸多臣工诘问泾阳县侯。其中真假,臣咱不敢乱言。”这时候,萧瑀走了出来,对李世民说道:“臣以为,诸位臣工所言,只怕不会空穴来风,然夏侯对于朝廷之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说夏侯有不臣之心,这个臣也不大相信。不过,总归还是着有司查证为好。一来,可以还夏侯清白,二来,若是真有个万一……”

    说罢,萧瑀又转头看向了夏鸿升,说道:“哦,还请夏侯见谅,老夫这是就事论事,却并不是有意要针对夏侯。老夫自然相信夏侯不会做出那般勾当。”

    夏鸿升笑着对萧瑀点点头,笑着抬了抬手。

    老半天,一众朝臣才结束了对夏鸿升的攻讦,听了下来。

    整个朝堂之中针落可闻,都在等候着李世民和夏鸿升的反应。

    李世民似乎同刚才没有两样,仍旧面无波澜,只是转头看向了夏鸿升,淡声问道:“夏卿,方才如此多的臣工指出夏鸿升的罪过。夏卿可有何要说的?”

    夏鸿升深吸了一口气,走了出来,缓缓扫视了一圈方才站出来指责他的那些官员,然后躬身行了一礼,说道:“启禀陛下,方才诸位大人所言,微臣都听见了,听得一清二楚。不过,微臣觉得,诸位大人之所说,简直是一派胡言,根本就是放屁!”

    “夏鸿升!你……大胆!”大臣顿时指着夏鸿升跳将起来:“朝堂之上,口出狂言,大放厥词!竟然在朝堂之上公然辱骂朝臣,陛下,夏鸿升当罪加一等!”

    “说你放屁,你还放个不停了!”夏鸿升冲那大臣冷笑道:“本侯对大唐之心,天地可知,日月可鉴。方才尔等几个人攻讦于本侯,罗列罪状数条。本侯当逐条驳之。”

    说罢,夏鸿升当前几步,走到了那几人面前,同他们面对面的站着,然后又说道:“方才尔等攻讦本侯之说辞,和到一起来看,也跑不过这几条。其一,尔等言本侯的泾阳书院不尊儒学,专教些旁门左道的东西,误人子弟。其二,尔等言本侯之泾阳书院学子不应同进士及第,参加吏部选拔而入仕。其三,尔等言本侯利用书院学子结党营私。其四,尔等言本侯在琉球私自贩售兵器给林邑国,实际上是将这些兵器据为己有,意欲通过书院利用学子结党谋反。其五,尔等言本侯利用身份之便卖官鬻爵,大肆行商敛财。诸位大人,本侯所归纳凡此五者,可有缺漏?”

    “还有你口出狂言,朝堂之上公然辱骂朝臣!”最后说话那人又说道。

    “好,算上这条。”夏鸿升点了点头:“这下可还有缺漏的?”

    那几个攻讦夏鸿升的大臣互相看看,然后摇了摇头。

    夏鸿升又冷然一笑,说道:“好!既然诸位怀疑本侯,那本侯也有自证清白之责。诸位为本侯罗列的罪状,可是听着一条比一条严重,一条比一条要命。这第一条,诸位说本侯的泾阳书院不尊儒学。那却不知道诸位打听过没有,泾阳书院之教席当中,还有颜相时、盖文达、于志宁三为夫子?这三位夫子在泾阳书院之中,专门教授学子们儒家之经典与学说。且儒学亦为泾阳书院学子必修之课程。诸位如何说本侯的泾阳书院不尊儒学,而只教旁门左道了?难不成,颜相时、盖文达、于志宁三位先生在书院当中所教授的,也是旁门左道不成?”

    “这三人虽然教授儒学,然……”对面那几个人当中,有一人开口就要反驳。

    不过,夏鸿升没有等他将话说出来,就打断了他,又说道:“再来说说诸位所言的那些旁门左道。泾阳书院之学子,除了儒学之外,亦需学习算术、法度、天文、地理之类,盖因能够进入泾阳书院之学子,哪一个不是千里挑一的人才?对于他们来说,光是儒学之类,已经满足不了他们求学的需要。他们是要成为上知天文下晓地理,通法明辨的人才。在不耽搁学习儒学的情况下,学一些这种学问,又有何不可?我朝可曾有何章何制言说了不准学子研习学问的?若是这些算旁门左道,那我朝科举之中,除进士、明经之外,尚有明算、明法等凡五十余科,难不成也都是旁门左道?”

    “可你泾阳书院之中,并非只有这些。你泾阳书院之中,分设科目,除此之外,还有那劳什子经济、政治、工学、农学、医学之类。岂不是旁门左道?书院之中,当以儒学典籍为主,泾阳书院开这些东西,岂不是不尊儒之举?”又有一人反驳道。

    夏鸿升哈哈一笑:“那本侯就要问问这位大人了。敢问这位大人,你会种地么?你可知道如何安排四时农耕,如何建筑水利,如何提高产量,如何将不能耕种的盐碱地化作良田?这位大人,请回答本侯,你会么?!”

    “这……”那人眼珠一转,说道:“本官之责,乃是风闻奏事,耕种之事,乃司农寺诸官之责。”

    “哦,原来你不会。”夏鸿升点了点头:“可本侯会!泾阳书院农学之学子也将学会。农乃天下之本也,你说它是旁门左道,那想必这位大人平日里不须吃饭吧?”

    “你……”

    “我书院若不教给这些学子如何安排四时农耕,如何建筑水利,如何提高产量,如何将不能耕种的盐碱地化作良田,不让他们去帮助农人更好的耕种,难不成叫你去?我书院若不教学子如何妙手回春,诊疗病疾,难不成让你来给人当郎中看病?我书院若不教学子如何炼就钢铁,如何制作火炮,难不成让你去军机坊中教那些匠人们做火炮,做望远镜,做热气球,做水泥,做钢筋混凝土去?”夏鸿升冷哼一声,突然提高了些声音,对那人说道:“这农若是旁门左道,那你尽可不须吃饭。这医若是旁门左道,那你尽可不须寻郎中看病。这工若是旁门左道,那你尽可奏请陛下立即裁撤军机坊,收回军机坊所制之器物啊?本侯绝不拦你,这位大人,请啊!”

    “你!我……我何曾说过要裁撤军机坊?!……”那人被夏鸿升一喝问,当即就慌了,连忙争辩。

    “那这几样东西,可还是旁门左道?”夏鸿升冷笑着问道。(未完待续。)

第894章 朝堂之辩

    稍微有些脑子的人,现在都知道只能保持沉默,却不能再多嘴一句,说这些东西是旁门左道了。

    农乃天下之本,这是历朝历代都强调的事情,他们当然不能反驳。医者,谁敢说自己一辈子不生病不用看郎中的?且这几年一年两回体检,已成定制,有赖于此,好些个大臣得以及早发现隐疾,及早预防治疗,大为受益,谁敢说医者无用?还有工,军机坊这几年所产出之物在那里放着,他们的作用也在那里摆着,皇帝对于军机坊的重视,谁都看得到,谁敢说这是旁门左道?

    故而,方才那几个人都沉默不语了。

    “陛下,泾阳书院之中是否尊儒,老臣或可多嘴几句。”这时候,颜师古突然出列说道:“老臣去过泾阳书院不少次,老臣的弟弟颜相时,亦在泾阳书院之中作为教席。不论是老臣亲自去看,还是听回来的弟弟所说,这泾阳书院,和其学子,都是极好的。泾阳书院不仅开设儒学等科,对儒学之教授,不逊色于国子监之学子。而又有国子监中所没有的工、农、医等等,连同有些已经失传的百家之言,也被夏侯辛苦寻找,教授给学子。老夫以为,儒学虽尊,然其他学问,却也并非毫无用处。圣人尚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等后学之人,不更应当海纳百川,广汇天下之学问,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故而老臣以为,说泾阳书院不尊儒学,教授旁门左道之言,实属不当之言。”

    “陛下,臣斗胆多嘴一句。”何太医亦从百官中出列,行礼说道:“夏侯力谏之下,如今一年两次的体检已成定制。因这体检,而受到多少益处,臣不必多言,诸位大人自然有数。这事情且先不言,臣只说夏侯劝说并协助孙道长编纂《千金方》一书,为天下及后人留下了一部专司医学之全书,又造福了几多百姓。疟疾,自古之难疾,瘟疫之中,当以此最为令人色变,死伤无数,然在我朝陛下当政之际,竟可成为一种寻常小疾,不拘是预防还是治愈,皆易如反掌了。诸位大人莫忘了,预防和治疗疟疾的法子,可是夏侯找出来了。还有军中之军医,也是在夏侯的号召之下,才得以有那么多道士加入军伍成为军医,这之后,军阵之中受伤而死者少了多少,想必诸位将军都是有数的。当今之天下,唯有泾阳书院广收学子,教授医学。此举使得天下又多多少良医,又活多少性命!太医署中,巴不得能多从泾阳书院要来些这些学医的学子!”

    何太医说完,阎立德也走了出来,说道:“陛下,军机坊当中之事,多乃当朝之最机密,臣不便在此多言,而诸位大人也因此多有不知。可大唐如今,修建房屋,只须用以往十之一二的人力,用不足以往一半的时间,生产兵器,产出多,质地又好,还有铁甲船,火炮……太多了,臣都无法一一列举出来,可陛下您都是知道的!说这些东西是旁门左道,其心可诛!”

    夏鸿升感激的看了看颜师古和何太医,还有阎立德。然后又转头对那些攻讦自己的人说道:“诸位言我泾阳书院之学子不可同进士及第,接受吏部选拔。首先,得有此待遇的,只是书院农工医三科之学子,而非是全员。其次,这三科学子,入仕也只能进入司农寺,军机坊和太医署三个地方,而非是其他机构。这三个地方,都要求里面的人对于这一部分的东西极为了解。而当今天下,学习此三者之人,唯有我泾阳书院之学子。诸位说国子监的学子都没有这等特权,那我倒是要问问诸位,国子监的学子学成之后,知道如何耕种和改良土地么?知道如何改进炼钢的工艺么?知道如何治病救人么?而不懂耕种之人,进入司农寺何用?不懂工艺之人,进入军机坊何用?不懂医术之人,进入太医署何用?!这三个地方正欠缺懂的这三样东西的人,而泾阳书院此三科学子专学这三个方面的学问,他们为何不能进入这三个地方?”

    “这……”

    “再说这第三条。说本侯利用这书院的学子结党营私。”夏鸿升笑了笑,说道:“这一点,还请陛下为微臣作证!”

    “唔……”李世民语调平淡的说道:“朕答应夏鸿升营建泾阳书院之时,有几个条件。其中之一,便是朝廷要往泾阳书院派去耳目眼线。这些人,都是朕亲自挑选派去的,只有朕知道他们是谁。他们亦不断将泾阳书院的情况禀报于朕。这一点,诸卿可是错怪夏鸿升了。”

    “多谢陛下替微臣证明。”夏鸿升躬身行了一礼,然后又转头对那些攻讦他的大臣们说道:“还有这第四条。诸位说本侯在琉球的时候擅自卖给林邑国兵器。呵呵,这些兵器的去向,诸位不应该问本侯。因为本侯当时已经随河间郡王一道征伐倭国去了。诸位要问这些兵器的去向,可以去问问太子殿下。”

    “不错,诸位大人想知道这些兵器的去向,该来过问孤才是。”李承乾亦从前头出来,先对李世民行了一礼,然后又说道:“呵呵,现如今林邑国已成我大唐林邑道,这当中的谋划之举,也该是让诸位大人知道的时候了。当时,乃是孤在琉球,操持林邑国之事。当时得到间谍传回情报,林邑国内乱,其大臣摩诃漫多伽独欲图谋反,林邑国国主范梵志同摩诃漫多伽独僵持不下。当时,孤意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