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肆敬上。(未完待续。)

第919章 巾帼不让须眉

    夏鸿升等了一夜,翌日清早,天还未亮,便去了书院。

    书院中学子已经起来,正是跑步的时候。

    “教你在家里待着,非要跟过来。冷了吧!”夏鸿升转头看看抽抽鼻子的李丽质,一边帮她将狐皮做的围巾又系了系,一边说道。

    “这东西真暖和,先前母后还说这东西围到脖子上面又软又可以隔风,好似又穿了一件衣裳似的,看着也好看。”李丽质摸着脖子上面的围巾,眼睛柔柔的看着夏鸿升,说道:“妾身的父亲在这里,妾身总不能不过来请个安吧!况且早上起来走一走,出出汗,就很是舒坦。”

    “天气冷,太早了风太凉,锻炼起来吸进去的寒气就多,反而不好。冬日里面,早上锻炼的时候该晚些的。”夏鸿升笑道:“你看这些学子们,书院就将他们早起的时间往后推了推。”

    “这书院真好。”李丽质有些艳羡的看着周围:“整日里面热热闹闹的,又能学到学问,风景又好,里面的东西又都这么新奇……”

    夏鸿升转头看看李丽质,笑了起来:“是啊,若是女子也可入学,那便好了。俗话说巾帼不让须眉,古往今来,也不乏有材干的女子。若是女子如同男子一般也可学习学问,也可出仕,也可从业,那大唐岂不是又多出无数的人才来?”

    李丽质有些吃惊的看着夏鸿升,问道:“夫君真是这么想的?”

    “自然。”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下一步,为夫就准备在泾阳书院另开一个女子学院,专门接收女子入学。谁说的女子无才便是德,简直是放狗屁,天大的笑话!”

    “女子无才便是德?”李丽质皱了皱眉头:“这是谁说的浑话,当真是听着叫人生气。”

    哦,这句话是清朝才有的。估计以后不会出现了。夏鸿升心里面想了想,嘴上却没有说。

    却听李丽质又说道:“若是夫君真要开设女子书院,妾身虽然觉得是好事,可只怕……”

    夏鸿升嘿嘿一笑,说道:“夫人是担心为夫一旦开设女子书院,会遭世人诟病?呵呵,这个为夫却是自有办法。夫人啊,你想想,为何弘文馆中也有不少女子进学,可却从没人说甚子话,而是皆以为常?”

    “这……弘文馆虽为官家,可大家都知道,实际上乃是朝廷为感谢朝臣之贡献,故而为其子弟开设的学习之地,当中学子,皆选皇族贵戚及京官子弟。”李丽质想了想,说道:“故而其本为私意所在,旁人也就不会说什么了。”

    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所以一开始,将女子书院做成私学,只让皇族贵戚及京官之女进入,旁人就不会说什么了。待到时日长些,满满的扩大规模,也开始逐步准许其他的女子入内进学,也就是了。再说了,便就算是有人诟病,为夫又何曾在意过。不过,若是陛下能下令将将弘文馆并入泾阳书院,那就更好了,哈哈哈哈!”

    见夏鸿升笑的得瑟,李丽质不由嗔笑着往夏鸿升的手臂上轻轻捶了一下:“夫君就会打妾身父亲的主意!”

    “哦?这个臭小子又要打朕的甚子主意?”李世民的声音突然从二人的身后传来,吓了二人一跳。

    夏鸿升赶紧扭过头来:“呃……小婿拜见岳父大人!岳父大人您起来的真早!”

    “父……父亲,女儿和夫君正要去拜见父亲的。只是到了这里,女儿见着满院子的人这么热闹,满是生机,不觉心中欢喜,所以停下来多看了一会儿,这才耽搁了夫君的时间,没能及时前去拜见父亲!”李丽质赶紧对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

    “启禀岳父大人,是小婿昨个夜里有了急事,所以睡得太晚,结果今早起晚了。跟公主毫无干系。”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未能及时拜见,还请岳父大人恕罪!”

    “行了行了。”李世民哭笑不得的摆了摆手:“你们二人倒是伉俪情深,在朕面前争罪起来了。朕只是惯于早起锻炼,已然绕着这湖边跑了几圈了。”

    夏鸿升又行了一礼,说道:“岳父大人,天冷,早上锻炼不宜太早,否则吸入寒气太多。您回去之后可差人到太医署里面要些口罩来,早起带上,再比寻常晚起来一些,便好了。”

    “少跟朕扯皮移开话头,你这臭小子又准备如何算计朕?”李世民冲夏鸿升瞪了一眼,说道。

    “父亲,方才女儿见这书院里面一片生机,光是看着就觉得自己好似有了不少力气一般,竟然也想着去跑跑。故而就想着若是女儿家的也能够来此入学,那可就太好了。”李丽质这时候对李世民说道:“只是夫君与女儿之间的戏言而已,说若是父亲能让弘文馆充入泾阳书院,那先有妹妹们,和大臣家的女儿们来泾阳书院进学,开了这个头,往后满满的民间的女儿家就也能够来进学了。这只是夫君与女儿之戏言而已,并未真要打父亲的主意的!”

    李世民听了李丽质的话,又转头看看夏鸿升,脸上突然露出来一个古怪的笑容来,对李丽质说道:“闺女啊,你自小就心肠好,还是不知道这小子这一肚子的坏水儿。”

    “哎哟,岳父大人,这您可真是冤枉小婿了。”夏鸿升哭丧着一张脸:“小婿可真没故意那么想,就是公主方才说起来了,小婿就说那是一个法子,可并没有真打算那么做啊!”

    李世民瞅瞅夏鸿升,问道:“那你且来说说,为何教女子入学?”

    “因为巾帼不让须眉啊!”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谁说女子中就一定没有人才了?远的有妇好征战天下,有花木兰替父从军。近的有冼夫人幼贤明,多筹略,抚循部众,行军用师,压服诸越。还有陛下您的妹妹平阳公主,才识胆略俱备,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义军军纪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百姓敬爱她,称其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苇泽关也因平阳公主率数万娘子军驻守于斯,而被民间百姓称之为娘子关。陛下,女子之中,大才干者亦不在少数,胸有大志,目视苍生者亦不在少数,能为大唐做出贡献的,更加不在少数,浪费了多可惜啊!”(未完待续。)

第920章 若要战,即可战

    “平阳……”李世民一愣,继而面色便暗淡了下来。

    良久之后,这才长长的叹了一声气:“唉……朕这个妹子,自小便聪敏,性子不似女儿家,反倒像是个少年郎。其胆略才识,比朕这个做兄长的,也不遑多让。就连屈突通,也在朕这个妹子的手下吃过好几场败仗。太上皇以其军功,故与其他公主所赏赐皆不同。可惜,武德六年……唉,有时候朕回想从前,思念深甚,便私想着若是当初就能得见贤婿,我这妹子或便可多活几年……”

    “平阳公主,天之娇女耳!还请岳父大人节哀啊。”夏鸿升见李世民为此低落,也不禁感叹这位巾帼女英雄的红颜薄命,突然想起了一首诗来,当下不禁念道:“学就太原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李世民浑身一震,喃喃重复道:“学就太原作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

    夏鸿升见机可行,又继续说道:“岳父大人啊,我大唐的女子,最是吃苦耐劳,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在家忙种田。可是,她们的聪慧,她们的才智,甚至于她们的英雄事迹,却极少为世人所知。小婿就是想着,若是世人能少了对女儿家的种种偏见,让女儿家的也能够为国出谋划策,为国出力用智,那我大唐岂不是又平添无数人才来?”

    李世民闻言沉思良久,才忽而摇了摇头笑了一笑,说道:“你个臭小子,朕到底还是被你给算计了一道。好罢,你的提议,朕回去之后会考虑考虑的。对了,你方才说昨夜有急事处置,却是何事?”

    夏鸿升左右看看,说道:“岳父大人,也到了饭时了,不若咱们先去用饭,您边吃些热食,暖暖脾胃,边听小婿给您细细道来。”

    李世民欣然点头。

    “郎君同父亲前去食堂,那妾身便先去郎君的屋中等候。”李丽质对夏鸿升说道:“此地如此多人,若是妾身跟着,只怕不便。”

    夏鸿升对李丽质说道:“岳父大人,您且先由公主带着前去小婿的屋中,小婿这便去打了饭菜带过去。”

    李世民点点头,二人先行离去。夏鸿升跑去食堂打了饭菜,捡了几样李丽质喜欢吃的东西,也去了屋中。

    将吃食放好,即便不是头一回吃了,可李世民尝罢之后,也还是不禁叹道:“这泾阳书院的学子,别的不说,倒是真有口福。好了,说说,昨晚是何事情?”

    夏鸿升有了几口热汤垫底,也暖和起来,放下了筷子,说道:“岳父大人,这事儿得从贞观三年说起。贞观三年的时候,在渭河公园里面举办过一次文武大会,您还记得吧?”

    李世民点了点头。

    “那次文武大会上面,武者比武之际,有一吐蕃大汉,一出手往往伤人,又是个一力降十会的,好些个人都打不过他,而受了伤。后来齐勇上前,俩人打了个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李奉见俩人都是好苗子,再打下去会伤了身子,弄坏根基,日后不得精进了。于是暗中出手,不露痕迹的帮齐勇打败了那吐蕃大汉,俩人这才停手。那吐蕃大汉也算是个讲信用的。比武之前跟齐勇有过赌约,说是若输了,就去给方才被他打伤的人道歉。他输了之后,果真又跑去药棚,给先前被他打伤的那些个人一个个的磕了头道了歉。小婿当时看他是吐蕃人,又很守信用,武艺也不差,当即就有了结交的心思。故而前去结交于他,后来交谈之中,得知其本是吐蕃兵卒,因其统帅下令屠村,结果杀了他全家。所以一怒之下冲入营帐,斩杀了几个将军,却没来得极找到统帅,就被围了起来,又硬是杀出一条血路逃了出来,离开了吐蕃。小婿一听之下,顿觉是个机会,于是答应替他报仇,让他手刃下令屠村的那个统帅,然后让其充作眼线,改名换姓回去了吐蕃。”

    “贞观三年?”李世民有些吃惊,问道:“当时贤婿就有意给吐蕃留了眼线?”

    夏鸿升点了点头:“不错,吐蕃必成西南之大患,小婿只是未雨绸缪而已。”

    李世民倒是有些意外,又问道:“为何有此言?吐蕃一向恭顺,与大唐也未有过争端,贤婿为何以为吐蕃会成为西南之大患?”

    “吐蕃所在之地,地势奇高,非吐蕃之人,一入其地,因其地势太高,必然脑内剧痛,气短无力,乃至于昏迷不醒。故而其地势为其天堑。吐蕃居高临下,此时是高原之上尚未一统,一旦一统,则居高临下,北击吐谷浑,南吞南诏六部,西通西域诸国。而今之势,吐蕃统一高原,已经只是早晚的事情了。其一通高原之后,必定要滋扰大唐,一旦势成,便又是一个大唐西南之‘突厥’。”夏鸿升解释道:“昨晚,正是那个吐蕃大汉突然而至,其探得消息,吐蕃之主松赞干布,已经选好了使节,正在准备礼物,打算明年遣使入唐,请求和亲!”

    “什么?和亲?!”李世民眉头一皱,沉声问道:“贤婿这个消息,是否可靠?!”

    夏鸿升点了点头:“绝对可靠。小婿以为,可以先行派出间谍,潜入到吐蕃之中了。”

    “哦?若只是请求和亲,为何要先派间谍潜入吐蕃?”李世民疑惑道。

    “岳父大人,您会答应同吐蕃的和亲么?”夏鸿升反问道。

    李世民眉头一皱,摇了摇头,冷哼了一声,说道:“朕的公主,是谁都能娶得?”

    “那便是了。”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吐蕃赞普之前想要同泥婆罗国和亲,泥婆罗国的国主亦不答应。随后其便大军压境,侵犯泥婆罗国,逼得泥婆罗国国主只得答应将与其和亲,方才引兵退去。这是吐蕃在展示实力,展示有资格和亲。小婿可以预见,陛下拒绝其和亲之请,其必故技重施,引兵侵犯。”

    “吐蕃?引兵来犯?”李世民露出有些吃惊的神情来,冷然一笑:“呵,夜郎自大。来便来吧,若要战,即可战。”

    这一笑,霸气十足。(未完待续。)

第921章 大唐水师归来

    李世民在泾阳住了两日,被夏鸿升领着去了泾阳县衙,去看了看快要修成的学堂,却看了看夏鸿升道路规划做出来的沙盘,在县衙里面吃了一顿工作餐,然后才离开泾阳,返回了长安。

    夏鸿升送走了李世民,本来准备想着可以歇一天了,却又接到了宫中禁卫的传令,说李孝恭所帅水师将士即将抵达长安,又召夏鸿升过去,夏鸿升又只得带上李丽质去了长安。

    “禀侯爷,东瀛道之战念章一共制了一万三千枚,照陛下旨意,但凡是脚踏上东瀛道的将士,人人有份。”中校署令对夏鸿升行了一礼,说道:“另外有特等功军功章五十枚,一等功军功章一百枚,二等功军功章五百枚,三等功军功章一千枚,颁于有功者。全都准备好了,就等后日河间郡王凯旋。”

    夏鸿升点了点头,不禁又问:“一万三千枚纪念章,只怕要花费不少时间的,你们是从何时开始制作的?”

    中校署令笑了笑,答道:“好叫侯爷知道,当初咱大唐水师出动没多久,陛下就下了旨意了。一万三千枚纪念章,老早就做好了。而后捷报传回,陛下才又下旨让做了军功章。”

    夏鸿升问明了情况,离开了将作监。

    出去将作监,又入太常寺。一路上打着招呼走到最后面,进去了太乐署。

    “夏侯!”

    夏鸿升刚一进去,就听见有人唤他,转头一看,正是太常寺少卿祖孝孙。

    见夏鸿升停步,祖孝孙笑着说道:“就猜着陛下也该派人来验视一番了,看来必须是派夏侯来了。”

    夏鸿升苦笑着摇了摇头,说道:“本来我在泾阳待的好好的,却被陛下召来检查迎接大军凯旋之准备——这有甚子好验视的?又不是头一回,都熟门熟路的,我反而是个门外汉。”

    “也是陛下重视将士之举。”祖孝孙笑道:“夏侯,请吧!”

    祖孝孙将夏鸿升带到后面,老远就听见一片鼓声震震,金鸣钟响。

    “太乐署之人正在排演后日歌舞,夏侯可先去一看。”祖孝孙对夏鸿升解释道。

    夏鸿升随着祖孝孙进去,稍微看了一下,便离开了。

    这些东西本他们本就是经常做,轻车熟路的,实在不需要他怎么去看。

    要真让夏鸿升来,估计能给他整出一场晚会来!

    哎,对了,说来也快要春节了,要不要搞一场春节晚会啊?

    这个念头一蹦出来,夏鸿升就心思痒痒了起来。若真是能办一场春节晚会,多热闹啊!

    夏鸿升离开太乐署,又去了好几个地方,确保每个部门都准备好了后日迎接大唐水师的将士回到长安。

    一日的时间很快,第二天夏鸿升在军校里面看着军校生们操演军阵,以明日迎接大唐水师,看了一天,也就过去了。

    李丽质住在宫里,夏鸿升也就没有回长安的宅子,在军校中住了一夜,一早便同军校的军校生们一同从军校出发,到了城外。

    到了城外,军校生列阵以待,夏鸿升同马周还有李靖等人在城门前等着。

    开始陆陆续续的有百姓从城中出来,在外面等着看。

    朝臣们也陆陆续续的出来,三五成群的等待着。

    不多时,突然听见一声雄浑的喊声来:“圣人至!——”

    顿时百官皆肃然而立,面向城门,只见李世民的銮驾从城门中缓缓出来。

    “臣恭迎陛下!”百官齐齐躬身行礼。

    “诸卿免礼。”李世民起身说道,然后下来銮驾。

    李世民召过去三省大臣说话,朝臣们也各自在旁边边说话边等待。

    日头渐渐出来,又爬上了头顶。今日天气很好,百官在太阳底下都晒出汗了,这才突然见远处忽然间腾起一片尘嚣。

    “陛下,您看!”王德在旁边对同长孙无忌说话的李世民提醒了一声:“怕是将士们到了。”

    众人精神一振,李世民立刻站了起来,迅速说道:“诸卿,随朕前迎!”

    说罢,率先朝前而去。

    文武百官紧随其后,往前走出一段距离,停了下来。

    看见远处尘嚣荡起,众人都知道是大唐将士回来了。一时间周围岑寂一片,皆屏住呼吸,心怀激动的等待着。

    在场的所有人都紧紧的盯着道路的尽头。突然,只见那里猛地明晃晃一片,阳光反射的老远,那道路尽头的一片如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