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40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是自从穿越到大唐以来,亲眼见到的历史牛人数不胜数,此刻也还是愣住了。

    龙虎济,风云会。

    他出现的时机,也太巧了。

    难不成真的是天命所在,注定了他要在此战中扬名天下,就算是提前了十年,也仍旧漏不掉他?

    可是少了十年历练,他还能是那个在白江口料事如神,百战百胜的刘仁轨么?

    夏鸿升缓缓的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笑问道:“不知刘县丞寻本侯何事?且直说便是。本侯知道刘县丞不是那巧言辞令之人,本侯亦是直口快语。故而,不必客套。”

    刘仁轨有些吃惊的看着夏鸿升,然后点头说道:“多谢侯爷!如此,下官便直言了!”(未完待续。)

第941章 防患于未然

    夏鸿升暗中观察着自己对面刚刚三十出头的刘仁轨,他如今并未发迹,还只是个小小的咸阳县丞。

    但也正因还年轻,而立之壮年,所以也显得更加气宇轩昂。

    “下官斗胆冒昧前来求见县令大人,只因听说大人将修筑一条水泥道通往池阳,与池阳县境内的一条水泥道连通。池阳由是得以借泾阳之便利,当地百姓从池阳往长安而去,便可走水泥道先到泾阳,然后再从泾阳再到长安。虽然看上去绕了一下,可因为路好,实际上是节约了不少时间的。长安与池阳也有赖于此,而往来更易,更密。”刘仁轨对夏鸿升说道:“咸阳与长安之间,虽然有官道直接相连,但却并无水泥路。从长安在咸阳之间修出一条水泥道来,依下官观之,眼下只怕朝廷是顾不上,也不会往这上面分出精力来的。而咸阳县衙又无此能力。所以,只能效仿池阳,从泾阳假道。故而,下官想求县令大人答应,泾阳之水泥路,也往咸阳的方向修建一截。下官定然想办法也从咸阳修出一截来,与之接上。如此一来,咸阳便也有水泥路可通长安了。”

    夏鸿升听着刘仁轨说完,没有直接答应,也没有拒绝,而是问道:“本县有三个问题,还望刘县丞能为本县解答。其一,咸阳为何非要有水泥路与长安相通。其二,咸阳想要本县修一条水泥路,跟咸阳修的水泥路对接,这事儿该咸阳县令来与本县商议,为何只是派刘县丞来?其三,刘县丞方才说,若要朝廷修一条从长安到咸阳的水泥道来,眼下顾不上,也不会往这上面分出精力来,却是何意?”

    “这……”刘仁轨有些意外,没想到夏鸿升会这么反问于他,想了想,答道:“回禀大人,咸阳之煤矿颇为丰厚,却因交通不便,故而困拘其中,不能得出。若是有水泥道可通长安,则咸阳之煤便可脱出桎梏,为世人所用。之所以是下官前来,是因为本县县令大人并不同意下官之看法,下官百般进言之下,才说让下官先来同大人说通,若是能说通,再行考虑让下官设法筹钱修路。至于大人的第三个问题……”

    见刘仁轨有所犹豫,夏鸿升笑了笑,说道:“无妨,刘县丞只管说来便是。”

    “是。”刘仁轨点了点头,说道:“眼下报纸上面频繁出现有关于辽东及高句丽之文章,近几日,更是对辽东之耕地大谈特谈,辽东耕地之多,可谓是举世震惊也不为过。紧接着,便有文章考究辽东本中国之有,而今却为外人所据。还有文章提及前隋三征高句丽之事,写得教人义愤填膺,恨不能提刀亲赴高句丽,为死于辽东之将士报仇雪恨。”

    “这些文章,本县也看到了。”夏鸿升说道:“怎么,刘县丞觉得不对?”

    “下官并非觉得不对,下官每每读之,亦是义愤填膺,恨不能提三尺长剑,替朝廷,替陛下收回辽东沃土。”刘仁轨摇了摇头,说道:“当年报纸上面也是这么频繁的出现关于突厥的文章,然后百姓群情激愤,纷纷呼吁朝廷对突厥用兵,大军倾巢而出,突厥荡灭。后来报纸上又开始频繁的关于倭国的文章,百姓又是纷纷斥责倭国对大唐不敬,而后大人您出琉球,十二艘铁甲战船所向披靡,倭国成了大唐的东瀛道。现如今又如此频繁的出现辽东的文章,只怕陛下和朝廷是打算对高句丽用兵。有炀帝的前车之鉴,朝廷会知道征伐高句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而定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其中。长安至咸阳的一条小小水泥道,这会儿哪里会被放在心上。”

    夏鸿升听了刘仁轨的话,忽而笑了起来,又问道:“那刘县丞觉得——假若,只是假若——朝廷如果真的再起对高句丽之征伐,那刘县丞你是支持呢?还是反对呢?”

    刘仁轨笑了起来,摇了摇头:“下官愚钝,又人微言轻,地位鄙薄,怕是不能妄言。”

    “哈哈,只是你我就茶之闲谈而已。”夏鸿升说道:“修路之事,本县可以告诉你,泾阳本就打算往周边各县修水泥路,若是周边各县能有水泥路与之相接,再好不过。本县是求之不得。好了,修路之事便到此为止,具体事宜,刘县丞可同本县之杨县丞商量。现下,本侯想要听一听,刘县丞对于朝廷该不该征伐高句丽,有何看法。”

    “大人的意思是,同意向咸阳修水泥路了?”刘仁轨问道。

    夏鸿升点了点头:“自然。刘县丞随后可直接去县衙找到杨县丞,商议修路之事。本县早已知会过他,但凡周边有邻县前来商谈修路相接着,不用问我,直接答应下来。”

    “多谢大人!”刘仁轨一听夏鸿升同意了修水泥路的事情,顿时大喜,连忙起身行了一礼。

    夏鸿升摆摆手,让其坐下,又说道:“茶余无聊,闲谈几许又有何妨?刘县丞请言。”

    刘仁轨点了点头,说道:“那下官就斗胆一言。下官觉得,朝廷该征伐高句丽。高句丽一直对大唐阳奉阴违,表面上对大唐极为恭顺,但暗地中却妄图成为东方之主。当初高句丽就与突厥暗通曲款,后来又更是联合百济频频对顺从于大唐的新罗用兵。还效仿秦始皇之举,修筑长城以防大唐。这些举动,都说明了高句丽的不臣之心。高句丽其国,绝不可久留。久之则必成祸害。而高句丽一旦崛起,则与突厥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突厥人游牧而生,只懂掠夺,不懂得占城据地。高句丽则不然。其一旦势强,必定蚕食大唐国土,若是放着不管,任其成长,那对中原的危害,远比突厥大的多。故而,下官是支持朝廷趁眼下高句丽还未强大,防患于未然,对辽东用兵,征伐高句丽的。当趁这根杂草还没长长,根系未深,及早拔除才是。”(未完待续。)

第942章 出将入相的人物

    “那倘若是朝廷准备真的对辽东用兵,要出兵征伐高句丽了,那刘县丞以为,该当注意些什么才是?”夏鸿升听完刘仁轨的话,又问道。

    刘仁轨对夏鸿升的这几个问题不明就里,看看夏鸿升,顿了顿,还是说道:“倘若朝廷真的要对高句丽用兵,那所应注意者,其一,下官以为当是百姓对于前朝炀帝三征高句丽所留下的惧意。当年三征高句丽,致使天下间民不聊生,纷乱四起。如今距离那乱世方才过去多少年?百姓们还没忘记那段时日呢,若是又对高句丽用兵,难免让百姓又想起来那段经历,恐怕又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因而对新的征伐产生抗拒之心。”

    夏鸿升点点头,这一点,刘仁轨的看法和夏鸿升自己,和那夜入宫奏对的大臣将军们,看法是一样的。

    强隋可以说就是亡在了三征高句丽上面,这样就对后来者造成了一个阴影,甚至这个阴影会被无限夸大乃至神化。

    就比如说后世元朝两征日本不果,反而因为台风损兵折将,就给了朱元璋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明朝也因为畏惧“天命”而没有向日本下手。

    当然,初唐时期英雄辈出,又兼职开明开花的风气,终究靠自己的力量最终打破了这种所谓的“天命”。

    可不可否认,前隋三征高句丽的失败,给百姓,给许多朝臣的心目中,留下了巨大的阴影,以至于一提起要征伐高句丽,他们就觉得就要亡国了。

    “那若是换做是刘县丞,当如何解之?”夏鸿升笑问道。

    刘仁轨笑了笑,低头看了一眼夏鸿升面前放着的报纸,说道:“这上面的,不就是破解之法么?”

    夏鸿升笑了起来,果然是个极为聪明,也看得透彻的人。

    “刘县丞所言不错。”夏鸿升端起了茶杯来,笑道:“本侯当敬刘县丞一杯。那可还有其他需要注意的地方?”

    “不敢!”刘仁轨赶忙拿起自己面前的茶水,饮下一口,又说道:“私以为,这第二要注意的,是若真要征伐高句丽,则只能胜,不能败。若胜,则天下再无敢违背大唐者。可若是败了,那么我大唐对周边属国之统治权威便要遭到严重的削弱乃至至崩坏,甚至如那突厥、薛延陀等已然被平定的周边各国,都有再度反复的可能。”

    “不错!不错!”夏鸿升亲自往刘仁轨面前的杯中添满了茶水,又问道:“还有么?”

    “多谢侯爷!”刘仁轨道了声谢,然后又说道:“这第三该留意的,下官以为,若真的要征伐高句丽,陛下及朝廷事前必然深思熟虑,且以炀帝为前车之鉴,行事就更为的小心谨慎。下官担心,朝臣过于看重炀帝之前车之鉴,过于要避免炀帝曾经所犯之错,未免就会有些矫枉过正。高句丽锐不如大唐,可也算是大唐东边的头号强国,实力自然强劲,若是太过谨慎小心,只怕反而自束手脚,被高句丽占了便宜。另外,百济!百济其国,是最不能不留意的了。”

    夏鸿升心中一凛,终于说道百济了。当下却面不改色,问道:“百济?这与百济又有何干系?”

    “百济其国,表面上对大唐毕恭毕敬,看似顺从于大唐,其实不然。百济暗藏鬼胎,从它隔三差五的就与新罗起来纷争便能看得出来。百济并不是个老实的属国,其与高句丽关系甚密,若是不留心百济,很有可能在大唐征伐高句丽的时候,百济冷不丁的给大唐来一刀子。”刘仁轨沉声说道。

    “为何?”夏鸿升问道。

    “百济同大唐之间,有高句丽相隔。高句丽便相当于百济对大唐之屏障。百济有倾吞新罗之心,若是前面有高句丽替他挡着大唐,替他吸引大唐的视线,百济做起事情来就要方便许多。而若是高句丽一旦被灭,那么百济变成直接同大唐相接,但凡大唐有何动作,百济都将首当其冲。这绝不利于百济的目的。唇亡则齿寒,百济不会任由高句丽被大唐荡灭,必定会明里暗里的帮助高句丽对抗大唐。”刘仁轨解释道。

    夏鸿升抬眼看着刘仁轨,笑了一笑,又问道:“听刘县丞说了这么多,本侯深有所感。那若以刘县丞去征伐高句丽,该当如何做?”

    “下官?”刘仁轨一愣,看着夏鸿升。

    “只是假设,假设而已嘛。你我闲谈,当不得真,只是听听。”夏鸿升摆了摆手,说道。

    刘仁轨也笑了起来:“侯爷倒是吓了下官一跳。呵呵,若是下官去征伐高句丽,那必先打百济。百济势弱,比高句丽不知容易打了多少。且百济一灭,大唐可由水路自由过往,不拘是运兵还是运粮,都比陆路要便捷的多。而且,没有了百济,高句丽孤立无援,独木难支。被大唐两面夹击,灭掉高句丽就只是个时间问题了。”

    好家伙,不愧是出将入相的人物,果然是有真本事,真谋略的。

    夏鸿升心中感叹了一声。

    这些都是那晚的众臣和众将商议出来的东西,而刘仁轨却只是一个人,又没有辽东详细的情报,所想便跟众臣所商议的就已经没有什么大差别了。

    原本的历史上面,大唐也是吃了不小的亏,被百济坑害了一把,之后才想到先从百济入手的。

    可能,真的有些人到这个世上来,注定就要是做成什么事情的。

    即便是提前了十年,刘仁轨似乎仍旧还是要灭掉百济的。

    “今日能同刘县丞结识,更听得刘县丞此番精彩之谋略,实乃本侯之幸。”夏鸿升笑着对刘仁轨说道:“刘县丞如此大略之人,区区县丞之位,只怕是埋没人才了啊!”

    “县丞位阶虽低,也仍照拂一方百姓。百姓之事,又岂有高低之分?”刘仁轨笑道:“下官愚钝,实当不得侯爷谬赞。区区县丞,就已经使下官费劲心力了!”

    “哈哈哈哈……刘县丞所言极是,百姓无小事,脚踏实地为百姓做事之人,亦无高低之分,皆是为百姓故。”夏鸿升笑道:“本侯与刘县丞虽为初识,却深觉刘县丞是个值得以友相交之人。日后有暇,刘县丞还请多往泾阳走动才是。”(未完待续。)

第943章 收棉花

    刚准备打高句丽,在原本的历史上面征伐高句丽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刘仁轨就自己跑了出来,跑到了夏鸿升的眼前。

    这不禁让夏鸿升觉得,此乃天助大唐。

    既然遇到了这等人才,哪里还有放过的道理。

    所以夏鸿升入宫了。

    “贤婿来找朕何事?”李世民正在花园里面散步,得知夏鸿升求见,于是就让内侍将夏鸿升带了过来,待夏鸿升行礼拜见之后,笑问道。

    夏鸿升看看李世民的神情,知道他此刻心情正好,于是心道自己来的正是时候。

    “岳父大人,小婿是来向岳父大人举荐一个人才的。”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

    “举荐人才?”李世民笑道:“这倒是令朕好奇。贤婿看人的眼光,比朕也不差。所举荐过的人虽然不多,但却都是非同寻常之辈。这一回,却不知贤婿又给朕带来的一匹如何的千里马?”

    “回禀岳父大人,小婿今日要举荐的人,名叫刘仁轨,字正则,乃汴州尉氏人也。其人出自平民之家,虽生于隋末动荡,却仍不忘恭谨好学,每行坐所在,辄书空地,由是博涉文史。”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此人对辽东之势很有见解,小婿不如他。此人大才,同马周一样,也是个出将入相的人物。”

    “刘仁轨?出将入相?!”李世民有些意外的看看夏鸿升,说道:“朕对这个刘仁轨有印象,此人当真如此得贤婿看重?”

    “岳父大人知道他?”这下反而轮到夏鸿升意外了。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朕对他的印象还很深。此人原为陈仓县尉,在任期间,竟然将一个折冲都尉给抓了起来,硬是用刑仗打杀了去。区区一个县尉,竟然打杀一府之折冲都尉,此时为州府官员上奏于朕,朕自然要过问过问。朕将这刘仁轨召入朝堂责问,他才告诉朕,那折冲都尉寻常骄狂放纵,屡屡违反法纪,县署之中没有谁能制服得了他。刘仁轨警告他不得重犯,但此人却凶暴蛮横依然如故,刘仁轨故而将其缉拿,依律逐列其罪,将其仗杀。朕派人查证,知其所言非虚,故而念其刚毅正直,擢升为咸阳县丞。”

    夏鸿升于是便将刘仁轨找上他,以及二人在书店中之所谈全都告诉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听完之后,也是大为吃惊,说道:“此人区区咸阳县丞,既无情报,亦无消息,却竟然能够将辽东之势看得如此透彻,分析的头头是道!果然是个人才!”

    “是啊!”夏鸿升也说道:“所以才同他分开,小婿就跑来向岳父大人举荐他来了。”

    李世民想了想,说道:“不过,仅凭这些言论,也只是说明这个刘仁轨颇有谋略,出将入相,倒是不至于吧?”

    “所以小婿想请陛下征伐高句丽的时候将其也带上,是骡子是马,带出去溜溜就知道了。”夏鸿升点了点头,说道:“入了军阵,就知道他是纸上谈兵,还是真才实学了。”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来,想了一想,说道:“刘仁轨这个人,朕也见过,看着倒也不像是什么无能之辈。姑且试他一试!”

    顿了顿,李世民又道:“也莫言朕不给他机会,征伐高句丽之前,就让他先去跟着马周,在军校待上半年吧!”

    夏鸿升一喜,行了一礼:“多谢岳父大人!”

    李世民点点头,又对夏鸿升说道:“既然你来了,朕也有事情要嘱托给你。”

    “岳父大人但请吩咐!”夏鸿升说道。

    “棉衣。”李世民沉声说道:“棉衣、棉裤,还有手笼子和毡绒帽,这些东西户部的工坊中如今正在抓紧赶制。辽东秋月飞雪,极为苦寒,将士若无御寒之物,朕不能使之久留于其地。这次征伐高句丽,朕准备出兵十万,故而这些东西,至少也须十万套。可棉花如今种的并不多,棉花不够,做不出那么多棉衣来。朕希望贤婿能替朝廷搜集棉花,使得户部能在大军动身前,拿出十万套棉衣来。”

    十万大军,只怕十万套棉衣棉裤和毡绒帽都不够。所以十万套,是最少的数目了。至少得保证将士们每人一套,才能抵抗辽东的寒冷。

    看来,李世民是打算入冬也不撤军了。

    可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