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4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这时候,王玄策蜿蜒推辞,才说自己本是大唐一使节,随商旅而行,要出使大食,商讨大食在商路上设重卡收重税的事情,结果被大食所辱,愤愤而归,在城中遇到了大食攻城,恼怒之下,才出面帮助守城的事情。波斯国主听过之后大为激动,对王玄策深信不疑,央求王玄策可以代他想大唐求救,表示愿意向大唐称臣纳贡,请求大唐援助波斯,击败大食。”

    “哈哈哈哈,这个王玄策果然有些手段。”李世民笑道:“波斯岌岌可危,好容易发现了救命稻草,可不得赶快紧紧抓住么!”

    “是啊,井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王玄策这一手雪中送炭,波斯国主如今事事仰仗王玄策,王玄策也靠着自己的能力给波斯解决了不少大问题,甚至于亲自游说周边诸国,晓其唇亡齿寒之理,使其与波斯合纵结盟,共同对抗大食,极大缓解了波斯的压力。也是此举,让波斯国主将王玄策捧做上宾,彻底相信了王玄策。”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王玄策深得莒国公真传,于纵横之道颇有能耐,实乃苏秦、张仪之才。不过,跋涉万里独在波斯,这中间想必也做了不少难处啊!”

    “不错。”李世民点了点头:“王卿信中所献之策,与当年贤婿在突厥及薛延陀中间所用之策颇为相似,朕看他在信中所述,甚为可行。”

    “嘿嘿,岳父大人,小婿以为这事儿不仅可行,还能做得更大!”夏鸿升笑了起来,对李世民说道:“岳父大人,波斯可是富得流油啊!论军队战力,现在的波斯或许不如当年的突厥,但是若论财富,那突厥可是拍马不及波斯的。波斯那地界,虽多为沙土,干旱缺水不宜耕种,然其资源极多。不说旁的,就那地方的石油,陛下,若说这当今世上——小婿说的不是大唐,而是小婿给岳父大人的那张地图——整个这世上的石油若为十分,则波斯那一块儿独占五六分还多。铁、铜……这些咱大唐大量需要的矿,那地方储量又多,质地又好。阿拉伯马,就是波斯、大食那里所产的战马,更是珍宝。性情和蔼、聪颖、乐意讨好,俱有高度精神力与警觉性,在接近敌人战马时不会嘶鸣,不会暴露目标,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畏,而且有着迅捷的速度和持久的耐力,最适合用于袭击和战争,是世上最好的战马!陛下,毫不夸张的做个比方,波斯可是个遍地‘黄金’的国家啊!”

    “哦?”李世民眯起了眼睛,嘴角上钩,露出了阴险的笑容来,似乎已经明白了夏鸿升的意思。

    “陛下,波斯距离大唐远隔万里,大食又是几乎不弱于没有火药和火器的大唐的强大国家。”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若是大唐援助波斯,那可是要花费巨大的不可想象的代价的。他波斯向大唐求救,总不能让大唐自己垫出来路费啊!”

    “贤婿不妨细细道来。”李世民很乐于见到夏鸿升帮助大唐坑人的样子,往后一靠,笑道。

    “两个选择。”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这两个选择是给波斯国主的。其一,大唐不出兵。但是可以将大唐先进的武器卖给他,随着卖出的军火,可以附赠一些精于作战谋略的人去作为军事顾问,给他出谋划策。波斯有乌兹钢,不弱于百炼钢,一般的百炼钢兵器对他没有吸引力。但是咱们有新式钢,不仅比乌兹钢坚硬坚韧,更比乌兹钢容易大量制造。且大唐已经有了火药和火器,不怕波斯有新式钢的兵器。甚至,咱们还可以改变一下火药的配方,做一些威力小点的火药,做成威力小一些的震天雷当作秘密武器也卖给他。不卖钱,就换东西。大唐缺啥?缺铜,缺石油,缺良铁,缺战马,让它用这些东西来换。大唐军备的威力,一看便知。谁不想要?尤其是波斯现在处境危险的时候。那更是要不计代价的取得,来战胜大食人啊!”

    “不错,不错!”李世民笑着点头:“其二呢?”(未完待续。)

第974章 先榨干他!

    “其二,自然是大唐出兵了。但是,大唐出兵的代价是十分巨大的。”夏鸿升对李世民说道:“微臣算了一笔账,若是咱大唐的军队从长安开拔,要出陇右,越大碛,过西域,最后才能到达波斯。这一条路得多长啊!”

    “就是商队,从大唐到波斯,最快也至少要半年。军队就更慢了。且先不论大唐的将士愿不愿意去那么远的地方征战,若是不愿,难免产出哗变。就算是将士们都愿意去,可这也是一条漫长的补给线啊。”

    夏鸿升端起水杯来一口饮尽,又说道:“大食很强,人多地广,骑兵尤为强大,若不算火器,那同大唐精骑的战斗力是不相上下的。如果要彻底清除大食在波斯之地的势力,至少需要十万军队吧?要说咱们大唐征掉个十万骑兵,是没有问题的,也灭再战一回高句丽的事儿。可波斯跟高句丽不一样啊,高句丽挨着大唐呢。远去波斯呢?中间这么远的路途,十万大军要消耗多少补给?给这十万大军押送粮草辎重的民夫又得多少?况且,仅仅组建骑兵部队是不够的,同时还需要步兵配合,因为需要陌刀兵布阵来配合骑兵。这样算下来,唐朝至少要动员五十万左右的兵力亲赴大食,才能同大食决战。就问波斯国主,若是他,会出兵么?当然,若是这中间的所有消耗,包括士兵在路上出个意外什么的补偿,帮他波斯作战时造成伤亡的补偿,对大唐耗费如此多国力的补偿,都足够多的话,那咱们才出兵。”

    说罢,不等李世民开口,又继续说道:“自然了,陛下,咱们大唐有火器,又有精良的装备,其实倒不必真的要那么多人。这不是波斯不知道么?咱们就得让他以为真的需要那么大的消耗才是。这是要尽可能多的赚他财富嘛!其实,就算是大唐真的出兵帮助波斯攻打大食,也真用不了这么多消耗。只消一支舰队足矣!而且小婿还有办法,让舰队中间不必担心补给的问题。这只是大唐真要出兵帮助波斯的时候,才说的话了。”

    “所以贤婿的意思是,支持王玄策的建议了?”李世民笑着问道。

    夏鸿升理所当然的点头称是,说道:“那是自然。王玄策献计,使大唐接受波斯的朝贡,答应帮助波斯。整个计划分作五个阶段。头一阶段并不出兵,而是将大唐的武器卖给波斯极其周边各国,派出军事顾问,同时利用军事顾问身份混入间谍,将波斯和大食的间谍网完善。在第一个阶段中,大食和波斯已然被大唐了解了透彻,而大食同波斯也在长期的僵持中互相消耗国力,必同大唐相差更远。第二个阶段,大唐便可腾出手来,兵出波斯,在波斯占得一块飞地。一边驱逐大食,一边蚕食波斯。待大唐将大食驱逐占领,大食自然是大唐的地盘。第三个阶段,大唐便可以原先大食的土地为根基,直接参与到波斯之地极其周边的利益链条之中。经过长期的消耗,及大唐的蚕食,波斯断然不可同大唐为敌。而大唐便可借拯救波斯于水火中之威望,逐步引导、教化其民,使波斯亦同于阗等西域小国一般以学习大唐教化为荣,学汉字,说汉语,行汉俗。第四个阶段,大唐谋划波斯,使波斯亦成大唐囊中之物,成大唐之波斯道。第五个阶段,大唐军队自陇右道及波斯道东西两向而出,将中间之土地,尽收为大唐国土。他的想法很大啊,小婿十分赞同!”

    李世民笑了笑,去听旁边的李承乾问道:“那为何咱大唐不一路往西打过去?还要费这个事?”

    这话问得夏鸿升一脸黑线,听得李世民顿时眉头就皱起来了。

    “承乾,这便是你同那王玄策的差距啊。”李世民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道:“也是朕让你处置的政务还是太少……”

    “太子殿下,光论大唐现在的军事条件,往西一路打过去自然是没有什么问题的。那拜占庭还能凭借着粗糙加工的石油抵抗大食几百年的,咱大唐的军备又领先太多,倒不是问题。可这作战,尤其是长途作战,可不是只看军事力量就可以的。”夏鸿升对李承乾解释道:“打一场,甚至打一百场胜仗容易,可打完之后呢?且不论打仗打的不止是军事力量,还要打经济、打民心、打后勤……单从战胜之后,大唐现在有能力打下来那么多的土地,可是有没有能力去管理,去控制那么多土地呢?就算这些问题全都不论,大唐若一路西征,战线越拉越长,每个占领的地方都要驻兵,都要选派官员,如此一来,等到西征的大军到了波斯的时候——呵呵,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恩?”李世民听到夏鸿升的话,突然转头了过来:“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言精辟!承乾,这句话你须牢牢记住才是!”

    夏鸿升对李世民行了个礼,又继续对李承乾讲道:“到时候面临一路西征锐不可当的大唐军队,波斯和大食势必联手。太子殿下,是西域诸国联手起来难对付,还是波斯和大食联系起来难对付?更别提更西边还有个东罗马帝国,若此三国结盟,大唐势必在西线陷入苦战,而西线却又没有经略稳固的大唐地盘可供大唐立足,大唐如何能坚持长久?而若是依王玄策之计,那么大唐就可以在波斯之地现有一块飞地,供大唐经略,成为大唐在西线最坚实的根基。大唐才能够立足于其地,再行后法。而且,到了那个时候,经过如此多年同波斯及波斯周边各国的军备竞赛,大唐从波斯获得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已然更加强大了,足以支持远征了。呵呵,说不定到时候,只怕用不着真打,其他的西域诸国自己就归降了。太子殿下,让波斯先将咱们大唐供养得更加富强,再回头去收拾被榨干的波斯更好,还是大唐一路突破重重困境,艰难的杀伐过去同波斯和大食对抗更好?”

    李承乾终于恍然大悟:“自然是先榨干他!”(未完待续。)

第975章 陆路不行有海路

    “承乾啊,日后做事说话,须想好了再说,莫要再说话不过脑子。”李世民见李承乾终于明白了,于是对李承乾说道。

    “是儿臣想的太简单了,谢父皇教诲。”李承乾躬身行礼说道。

    李世民点了点头,又看向了夏鸿升,问道:“方才贤婿说,若是大唐出兵,也有法子解决大唐同波斯之间路途极远的问题。却不知道是何办法?大唐同波斯之间,只怕不下万里。贤婿难道还能挪地成寸不成?”

    夏鸿升咧嘴一笑,说道:“挪地成寸,瞬息万里,小婿可没有这等本事。不过,小婿可以从不同的方面看问题嘛。有一个词叫做思维定势,所谓思维定势,就是按照积累的思维活动经验教训和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使用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了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它导致了人们想问题往往容易局限于其原本的、固定的方面来想。比如说这远征波斯吧,包括岳父大人您,也一上来就考虑到大唐与波斯万里之遥,将士一路往西,长途跋涉,粮草补给后勤乃是大困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征战皆在陆上、江上,您的想法就被局限在这上面了。可岳父大人您想,现在从大唐到波斯,可并不只有这一条路啊!”

    李世民一愣,突然一拍大腿,说道:“海路!”

    夏鸿升点了点头,对李世民说道:“陛下果然思维敏捷。小婿的办法,正是海路。从路上,即便是商旅,最快要至少需要半年多的时间,才能抵达波斯。然而海商从泉州或广州、交州出发,便就是原先的海船,抵达波斯,所需的时间也比走陆路要减少个两三成儿的。更何况是改良过后的新式海船和新的航海技术?且海船载货量大,只消一条铁甲舰队,弄他千二八百的铁甲船组成成舰队,载兵载补给,从海商之路往波斯而去。海商往波斯去之路,到处都有停靠的海港。大唐的铁甲船太多,不方便停靠。那也不是没有办法。大唐铁甲船又先进又安全,威力又强大。完全可以组织海商来给大唐军队提供便利。海商出海最怕什么?出了风浪雷雨这些自然灾害之外,就是海贼了。而若有大唐铁甲舰队随着,哪股海贼敢来滋扰?所以大唐军队可以联合海商一同出海。军队为海商提供保护,海商则给大唐军队提供粮食,或是帮大唐水师在沿岸各港买入粮食淡水作为补充。如此一来,虽然大唐距离波斯甚远,却也不是不可一去了。”

    “不错!朕想起来,贤婿曾经进献地图的时候,给朕讲过。”李世民十分兴奋的搓了搓手,说道:“波斯之地有一大海湾,名波斯湾。海下及周边地下有极多的石油和矿藏,且极适合作为军港。若我大唐舰队进入此湾,岸上便是大食与波斯,以此湾仿琉球筑军港,则无论是对付大食,还是对付波斯,都极为有利。呵呵,结合王卿之策,那一块飞地,完全可以要在这个波斯湾沿岸,大唐军队便可从此登陆,以为大唐于波斯之地根基之所!”

    “正是如此!小婿便正准备向岳父大人提议,若是问波斯要飞地,就要在此湾沿岸适于登岸处!”夏鸿升见李世民这么快就同自己想到了一起,也是十分高兴。

    “哈哈哈哈……”李世民笑了起来:“大食骑兵虽不弱,可他的水师能有我大唐的铁甲船还厉害么?朕当可发大唐水师,收敛铠甲,暗藏兵锋,携带商货,以出使贸易,发展海商之由,携带国书沿途拜访而去。诸国哪个不知大唐威名,能同大唐交易,必然欣喜。如此一来,船队一路扮作大唐官商而去,中间不仅可昭示大唐富强,亦可远播大唐威名。待至波斯,卸去货物,亮出兵锋,实为大唐水师。”

    夏鸿升一听,顿时不禁感叹不愧是李老二,这法子比他的法子还要好,还要合理,还要一举数得。

    这分明就是后世里面明成祖令郑和下西洋之举。只不过比那更加高超和有意义。

    表面上看,是奉旨出事,发展海商。

    在沿途诸国来看,是大唐彰显富强,以为威慑。

    看看郑和下西洋时明朝的船队在沿途各国所受到的待遇,就知道大唐水师若是扮作那般出去,不会买不来粮食了。

    而实际上,却原来是一支远征的大唐军队!

    啧啧,倘若是后世里面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也能够实质上是一支远征军的话,那历史可就大不一样了!

    “岳父大人英明!”夏鸿升兴奋的说道:“岳父大人的办法比小婿的法子更好!若是以此理由,扮作大唐出使和开展贸易的船队,更是一举数得!其一,可鼓舞大唐海商,促使海商贸易更加繁荣。其二,可为大唐海商提起壮胆,威慑沿途海贼有所收敛。其三,可以途中发展外交关系,使更多的国家同大唐进行贸易,让咱们大唐赚他们的钱财。其四,可使得大唐水师此举路途之中不愁买不来粮食补给,和沿岸停靠了。其五,也隐去了大唐水师出兵的消息,不会使大食提前有所警觉,使之不备,而大唐水师则成奇袭。”

    李老二估计是自己也没有想到这个办法能有这么些好处,被夏鸿升这么一说,激动的满脸红晕,更是得意不已,嘴都快要咧到耳朵根了。再看看李承乾在旁边一脸崇拜不已的神色,哈哈哈哈的一笑,说道:“呵呵,朕也只是举一反三而已。还是贤婿的法子给了朕提醒啊!不过,贤婿能想到这等办法,已经是极为不易了。朕马上得天下,经历大小阵仗无数,自然比贤婿想得全些,毕竟贤婿还年轻啊!”

    听李世民这么得瑟,夏鸿升立刻领悟这是个拍马屁的好机会,于是也做出一副如同李承乾那般崇拜的神情,敬仰不已的对李世民说道:“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岳父大人真不愧是英明圣君,不愧是大唐最厉害的将帅!小婿绞尽脑汁,才想出这么个办法来,岳父大人却片刻之间,就将其想到了堪称完美的地步!小婿真是难掩心中激动,岳父大人请受小婿一拜!”

    “哈哈哈哈……”李世民那得意又高兴的笑声,传遍了东宫大殿。(未完待续。)

第976章 又当新郎倌儿

    李世民高兴过后,又同夏鸿升细细商谈过波斯之事,届时召三省大臣一同议定之时,夏鸿升便可不必露面。

    至于在泾阳试行新商法与新税法一事,李世民亦交代令夏鸿升不必理会外界,只管在泾阳做出成果。在出来成果之前,无论朝中有什么反应,有什么举动,都到不了泾阳。夏鸿升只管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泾阳试行便可。

    出来好的结果之后,那结果自然能堵住许多人的嘴。

    商谈之后,夏鸿升又趁夜离开了东宫,回到了家里。

    翌日回去泾阳,家里上下皆忙。

    颜师古干脆住到了夏鸿升家里,上一次夏鸿升的婚事他是主宾,婚礼由他主持了,这一次轮到徐惠,也不能厚此薄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