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贞观帝师-第4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逼人。纵炎炎夏日亦觉酷寒,虽朗朗干坤亦闻鬼哭。问之。乃傲然对曰:此虽高句丽之山,却为汉人之所筑。其高句丽人道:前隋炀帝无道,三伐高句丽,死者百万,具收其头颅,筑为京观。见风走沙去,其下白骨森森,绵延不绝,尽是我汉家儿郎之头颅,如今已成他乡之枯骨啊!那京观之下,枯骨之中,可有尔等父子兄弟,可有尔等手足同袍?!”

    “有!”下面的将士,还有百姓之中,不少人禁不住高声应和起来。

    “高句丽人,竟将我们的父子兄弟,将我们的手足同袍,筑作白骨京观,以为炫耀。可怜我汉家儿郎,生不得凯旋回还,死不得入土为安!”夏鸿升高声唿号道:“我恨呐!”

    此言一出,顿时下面便有人眼中泛泪了。

    “二十二年了!”夏鸿升继续喊道:“二十二年!今日,有一批当年将士的尸骨,被朝廷破除万难,给带回了家!”

    下面顿时哗然,人们纷纷四下寻找起来。

    “这些人,已经不知道他们生前的名字了,可能叫赵大,也可能叫王二,现如今,都不知道了。”夏鸿升继续说道:“可我们知道,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汉家儿郎!今日,他们等了二十二年,中原的亲人们,终于还是将他们接回来了!”

    言罢,只听得一阵鼓号齐鸣,哀乐忽而响起,却见从一旁突然走出了一线队伍来。

    那队伍排成整齐的一线,身上穿着齐整的军装。整他们每个人的手中,全都抱着一个木盘,那方形的木盘上面,却是几根残缺的枯骨,亦或是半个森然的头颅!

    “老天爷啊!这都是我汉家的大好儿郎啊!”一个老臣失声痛哭了起来,几欲昏倒:“老夫的三个孩儿,尽没于辽东,如今亦成如此般枯骨!”

    随着军乐,那一线队伍用庄中而严肃的姿态,以礼步一步一步的缓缓走来。

    “看看吧!都看看吧!”夏鸿升在上面大声的喊道:“这里面,说不定就有尔等的父子兄弟,就有尔等的手足同袍!”

    那些捧着枯骨的军校学员,神情庄重而肃穆,缓慢的随着哀乐,迈着礼步,从人群中渐次穿过,从一排排的人群面前依次走过。

    那枯骨惨白,破败,空洞洞的眼窝之中,似乎有说不尽的怨恨。

    骨骸路过之处,哀哭之声遍布四野。(未完待续。。)

第992章 国仇家恨

    风声呜呜,犹如鬼哭一般。那骸骨被军校的学员端着,在所有人的面前经过。大唐的文臣和武将,当中不乏当年去过辽东的,亦不乏有亲族友人身死辽东的。

    百姓之中更多。

    此刻骨骸经过,那段惨痛而悲哀的记忆被勾起,想起了自己那战死辽东,音信全无的父亲、孩子、兄弟、挚友……

    骸骨从每一行人面前经过,然后又回到了前面,端着那些骨骸的军校学员,又齐整的站成了一个方阵。

    夏鸿升看着下面哭号的人们,是时候为他们树立起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观念了。

    “二十二年之前,这些将士们打着隋朝的旗号,慷慨赴死,前仆后继的,奔向了辽东。”夏鸿升继续说道:“辽东,广沃不亚于中原的一片土地。这片土地,自周之起,便属于中原之国。燕国设郡,秦名辽东,自古以来,便是汉土。汉分三国,晋取而代之。晋分南北,隋一统之。纷乱之际,辽东之地为高句丽贼人所窃。占我汉土,奴我汉人。前隋欲收复辽东,怎奈炀帝无能,作战无法,非但未将辽东之地收回,未惩夺我汉土之高句丽,反又葬送无数汉家子弟!”

    下面的声音,随着夏鸿升的话渐渐停息了下来,都在凝神听着夏鸿升讲道:“前朝之时,高句丽称吾中原之人为隋人。如今,高句丽称吾中原之人为唐人。可不拘是隋还是唐,我们都还是我们,我们族曰华夏,传于炎黄。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此落脚繁衍,七千年后,我们都是炎黄子孙,华夏传人!”

    “祖先将这广沃的土地交给我们,我们却没能守好它!自古以来,我们都在努力将祖先留给我们的土地夺回来!”夏鸿升继续喊道:“南边,有占族,夺我林邑之地,如今,咱大唐终于将其收了回来;东边,有和族,汉朝之时,光武帝念其恭顺,将和族首领封倭奴王,他的后代却忘本自树,占据东瀛,自号日出之国。大唐亦灭之,收回了东瀛;西北,有过匈奴,有过柔然,有过铁勒,有过突厥,不仅占了原本祖先留给咱们的土地,还不停的南下犯边。大唐,于是灭了突厥,灭了吐谷浑,压住了薛延陀,西域诸国称臣,以大唐为宗主,以陛下为天可汗。现如今,只剩下东北了啊!辽东!还在高句丽人的手里!”

    夏鸿升的演讲还在继续:“高句丽人,同我们有国仇和家恨呐!”

    “让老夫来说!”李靖被夏鸿升的话激的激动,突然上前一步,从夏鸿升的手中夺下了扩音的东西,提气说道:“辽东之地,本为汉土,高句丽趁中原之乱而占据之,夺我国土,杀我百姓,强迫我汉人以高句丽人自居。故而炀帝恨之,当今朝廷亦恨之。炀帝誓收辽东,征调大军,熟料他无领军之才,亦非将帅之料。我数十万汉家子弟死于高句丽人之手,为其筑成京观,炫耀武功,此仇可不报?此乃国仇!数十万汉家儿郎,尽成一片枯骨。这枯骨之中,又有多少家中为父者,为夫者,为兄者,为弟者,为至交者,为同袍者?!他们的仇恨,岂可不报?!此家仇也!我数十万汉家好儿郎啊!……”

    李靖突然泣不成声,再也说不下去了。

    下面又是一片悲唿,尤其是那些前隋的老臣,还有那些百姓中的老人,无不哀哭不止,不能站立。

    “老将军!”李世民连忙上前扶住了李靖:“万望节哀!”

    李靖顺势跪倒在地,大声嚎哭道:“陛下!陛下!为我汉家儿郎报此国仇家恨啊!为我汉家儿郎,报仇雪恨呐!”

    “陛下!老程愿意亲提大军,杀去辽东,杀光那些高句丽人,为我汉家儿郎报仇!”程咬金在下面高声吼道。他的嗓门极大,甚至盖过了现场的一片哭声,响彻整个广场。

    “陛下!数十万汉家儿郎为国捐躯,却身死异乡,魂无归处!陛下,为他们报仇啊!”下面的朝臣纷纷跪倒在地,唿喊了起来。

    “陛下!我汉家好儿郎,为国捐躯,不惜战死。却遭高句丽斩下头颅,筑成京观!此何等之侮辱!如何教那些战死辽东的将士们瞑目啊陛下!”朝中的老臣们纷纷跪了下来,一面痛哭,一面喊道。

    “报仇!”下面的百姓之中,不知是谁忍不住了,率先唿喊了起来:“求陛下为汉家子弟报仇!求陛下,为草民那身死辽东的父亲和两位兄长报仇啊!”

    “求陛下报仇!”下面的军校学员,和军中将士,无不愤而怒吼,悲声震天。

    李世民虎目含泪,抬起了手来,向下压去,示意众人安静下来。

    待下面渐渐平息,李世民这才大声说道:“炀帝为收复辽东,三征高丽。然其不通军事,乱发号令,又不顾百姓疾苦,强征暴敛。天下大乱,我汉家数十万儿郎,也尽没于辽东。太上皇应天命而登大宝,遂有大唐。朕平定天下,经军阵无数,以军功封秦王,敕天策将军。朕以战功擢太子,又得太上皇禅让继位。朕深知天下动乱,百姓之苦。故不忍搅乱民生,而尽力恢复生产,千方百计,都用在使百姓安居。渭水之盟,是朕之辱。朕为百姓,故而忍了下来,直到百姓恢复生产,才对突厥出手,荡灭突厥。”

    “之前,温彦博给朕献言,说:“辽东之地,周为箕子之国,汉家之玄菟郡耳。魏、晋已前,近在提封之内,不可许以不臣。若与高丽抗礼,则四夷何以瞻仰?且中国之于夷狄,犹太阳之比列星,理无降尊,俯同夷貊。”李世民继续说道:“然,朕思之前朝辽东之事,觉百姓深受其害,不忍再使百姓重又想起当年之苦,于是作罢。朕是一忍再忍,一让再让!”

    李世民的声音顿了顿,然后突然勐地提高了强调,愤怒的吼道:“可是看看高句丽!他们做了些什么?!朕的子民,我汉家儿郎,竟然被他们斩下头颅,筑做京观,以为炫耀!我汉家儿郎死岂能瞑目!”

    整个广场鸦雀无声,一片死寂。无论是将士,还是百姓,都咬牙切齿,目眦欲裂。(未完待续。。)

第993章 英魂显灵

    “这些尸骨,都是当年死于辽东的将士。朕自前几年开始,便派出使者亲赴高句丽,令高句丽销毁京观,将我汉家儿郎的尸骨还回来。”李世民又继续说道:“然,高句丽无礼,阳奉阴违,不仅不拆毁白骨京观,将战死辽东之将士的尸骨还回来,反而修筑长城,以图抗拒大唐。朕只得命人暗中使出各种手段,收敛尸骨,才带回来了这么些。”

    “今日,朕便要祭祀这些战死辽东的英魂,迎他们回家!”李世民沉声说道。

    随着李世民的话音落下,周围顿时一片诵念之声响起。数百名道士盘腿席地而坐,口中喃喃诵念起来。

    李靖,高士廉,虞世南……这些老臣们一个个走了出来,来到了那些捧着骨骸的军校学员面前。

    从旁边又走出来一线队伍,迈着礼步渐次走来,每个人的手中,都捧着一面大唐的龙旗。

    那些学员走了过来,走到那些老臣的面前。

    那些老臣们,从他们手中,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那面大唐龙旗,然后转过身来,轻轻的覆盖到了面前的托盘上,盖住了那些战死辽东的将士们的遗骸。

    “魂兮归来!”李世民高声唿喊道:“士卒儿郎,尽是九州豪杰;官僚将校,皆为四海英雄!习武从戎,忠君之志。尔等或为流矢所中,魂掩泉台;或为刀剑所伤,魄归长夜!生则有勇,死则成名。汝等英灵若在,祈祷必闻:随我旌旗,逐我部曲,同归大唐,各认本乡,受骨肉之蒸尝,领家人之祭祀;莫作他乡之鬼,徒为异域之魂。吾为天子,当使汝等各家尽沾恩露,年给衣粮,月赐廪禄。用兹酬答,以慰汝心。至于本境土神,北地亡鬼,血食有常,凭依不远;生者既凛天威,死者亦归王化,想宜宁帖,毋致号啕。聊表丹诚,敬陈祭祀。呜唿,哀哉!伏惟尚飨!”

    “呜唿,哀哉!伏惟尚飨!”不拘是那些王公大臣,亦或是在场的将士,还是周遭的百姓,都齐声随着李世民的声音高声吼道。

    李世民口中将祭词连诵三遍,然后转身,面对着招魂幡。

    招魂幡随着风翻卷,旁边的将士递来巨大的柱香,用火把点燃,然后交给李世民。李世民三步一拜,走到了招魂幡下,将那三炷大香,插进了招魂幡下的青铜鼎中。

    青烟慢起,那三炷大香立时燃烧起来,竟然明火不熄。

    “老天爷啊!快看,招魂幡上显字了!”突然,有一朝臣震惊的指着那面巨大的招魂幡,失声惊唿了起来。

    他的声音瞬间便吸引了周围的好些人来,都连忙看了过去。只见那翻卷不停的巨大招魂幡上面,竟然真的渐渐显现出来了字迹来!

    惊唿声越来越多,很快便传遍,下面的人全都踮着脚,瞪大眼,凝目看向了那巨大的招魂幡。

    那上面的字迹越来越明显,黄色的招魂幡上,黑色的字迹煞是扎眼。

    “陛下!这……莫不是英魂显灵?!”高士廉惊唿起来。

    只见从旁边立时窜出一个身影来,道袍翩翩,正是袁天罡。

    只见袁天罡疾步走至招魂幡下,静默片刻,突然后退三步,一下弯腰下去,大声喊道:“贫道袁天罡,诸位皆为国战死之英灵,尽是忠耿之士!陛下在前,还请诸位英灵莫要惊扰陛下!”

    周围众人听此话语,顿时大惊。

    却见那三炷大香上面的火突然勐地一烈,腾然一下窜的老高,唿的一下在空中烧了一大片。火焰散去,只见那招魂幡上面,赫然清晰的出现了四个大字来:报仇雪恨!

    “老天爷啊!当真是英魂显灵!”褚亮和虞世南等几个老臣大声喊道,立时便跪了下去。

    周围的人看见他们跪下,于是也随之跪了下去,其他人见了,亦开始随着跪下。很快,整个广场之上的百姓,便都跪了下去。

    李世民震惊不已,站在那里,看着那面招魂幡,又看向了夏鸿升。

    却见夏鸿升对李世民使了个眼色,然后行礼喊道:“陛下,英灵之愿,天命之所!请陛下下旨,末将愿亲提大军,荡灭高句丽,为我汉家儿郎报仇雪恨!”

    夏鸿升这一嗓子,在死寂的广场上格外突兀。随即,那些将军们立时便跟着都向李世民行礼请愿起来。

    连那些文臣们,也全都跪了下去,一齐高唿起来:“请陛下下旨,荡灭高句丽,为英灵报仇!”

    听见文臣武将们的请命,周围的百姓亦是异口同声,全都高唿了起来:“请陛下报仇啊!陛下!”

    李世民一怔,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睁开眼睛,双目之中一片精芒,朗声喊道:“辽东旧中国之有,自魏涉周,置之度外。今九瀛大定,唯此一隅,朕当用将士之余力,平荡妖寇耳。隋氏出师者四,丧律而还,杀中国良善不可胜数。我汉家儿郎,数十万人,尽战死辽东,遭高句丽之羞辱。朕长夜思之而辍寝,誓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话音刚落,只听得突然哐当一声,只见忽而从那招魂幡上落下一把横刀来,正掉落在李世民的面前。

    李世民一惊,后退一步,往旁边一看,却正看见夏鸿升暗中指指那招魂幡,然后比划了一个手势。

    “既然天降兵刃,朕便以此兵刃为誓!”李世民捡起那把横刀来,一拔而出,然后往那招魂幡上面一划。

    霎时间,只见那招魂幡上面竟然被划开了一道血红的口子,犹如在人身上划开一般,从里面立刻往下流出血红色的液体,犹如伤口之中涌出的血液一样!

    这一幕,被周围的朝臣和将士们,全都看在了眼里。

    “朕以此为誓,定当平灭高句丽,复尔等之仇!”李世民对着招魂幡上那道流血的伤疤发誓道。

    说完,李世民勐一转身,手中横刀上亦带着血色的液体,高举起来,刀尖直刺苍穹,高声唿喊道:“朕今日下诏,当御驾而亲征,率领大军征辽,荡灭高句丽,为汉家儿郎复仇!有愿随朕往高句丽复汉家儿郎之仇者,当前往应募,同朕一起!同朕一起……荡灭高句丽,为中国复子弟之仇!”

    “愿往杀敌,复子弟之仇!”将士们齐声高唿,百姓们亦齐声高唿不止。(未完待续。。)

第994章 准备万全

    征伐高句丽,本就已经是李世民既定的事情。满朝文武皆知李世民之坚决,此事虽未明言,却早已经是朝臣们心知肚明的必行之事了。

    英魂祠前的祭祀,李世民明言昭告于天下,此事才算是当当正正的摆上了台面。

    英魂显灵,更是随着那日里前去观看祭祀的百姓之口,几日内便传遍了关中,很快便将传遍天下。

    而大唐的战争机器,终于不必再遮掩,光明正大的对着高句丽,高速运作了起来。

    “征伐高句丽,不止为国仇家恨,更有未雨绸缪之意。”李世民坐于御座,对下面的满朝文武说道:“朕如今,觉得杨广攻打高句丽,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李世民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皆尽哗然,立刻便有人要走出来,却被李世民抬手摆了摆,挡了回去,自己又笑道:”朕不是杨广,朕不会犯他犯下过的过错。况且,朕还有如此多言官盯着朕,帮助朕自省己身,诸位且放心。”

    听了李世民的话,众臣有些揣测不出皇帝要说什么。

    却听李世民又道:“朕说杨广征伐高句丽的决定是正确的,只是从战略上而言。是说,征伐高句丽的大方向是对的,然在征伐高句丽的过程之中,杨广却犯了不少的过错。”

    众臣凝神听着,等李世民继续讲话。

    “征伐高句丽,乃是未雨绸缪之举,长远来看,端的必要。只不过,他杨广没有挑一个正确的时候,没有做好万全的准备,更没有那份将帅之才。”李世民摆了摆手,说道:“诸位须知,高句丽不除,日后必为大患。且看,高句丽占据辽东之地,而辽东之北,更尚有无比广大的地方。间谍已经探查过,辽东以北,地广而人稀,其面积,甚至比咱整个大唐还要大!若为高句丽所占,则高句丽就要成这世上最大的国家了。这些地方距离大唐很远,且不说它。就说近处的辽东!那里的部族,室韦国,驱度寐、夜叉国……都是茹毛饮血,不通教化的地方,而其人蛮夷疯狂,犹如勐兽。倘若高句丽据之,则其势绝不亚于原先之突厥。据其地而经略,给它个几十年,便俨然成北方一霸。届时,若高句丽径直南下,其害又更甚于突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