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郁闷的是,李涵薇过于的正统了,一切都是按照规矩来,没有一点的情趣。

    这大概是官宦人家女孩子具有的通病,自小接受的教诲就是异常正统的。

    吴邵刚与阿珂察之间感情在短时间之内发展的很好,恐怕这也是一个方面的原因。

    吴邵刚也想着与李涵薇好好的谈一谈,如果是在千年之后,这样的交谈不存在,千年之后的婚姻,最基本的就是相互忠诚,就是一夫一妻制,可现在不一样,所谓的正室,所谓的夫人,完全以感情来衡量是不存在的,很多的婚姻,看重的是门当户对,看重的是相互之间的利用和帮助,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其实就是双方家境、身份等等的比拼。

    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男人迎娶妾侍,反而是真情的流露,这是因为男人与妾侍是在相互之间充分接触、相互有了好感之后,才会迎娶的。

    古时候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不用多说。

    不过吴邵刚还没有完全想好该怎么说,怎么交谈,加之衙门里面的事情太多,很多事情都需要及时的处理,包括合州御前诸军的人员战马的配置等等问题,所以他的主要精力就放在了衙门的事情上面,经过十来天的时间,总算是将这些事情处理的差不多了,此刻他也想到了应该要和李涵薇说些什么了。

    “官人,奴家这些天一直都等着,官人今日归家很早,奴家就想着和官人谈谈。”

    “夫人想说些什么,尽管说就是了。”

    “奴家跟随官人两年时间了,可是一直都没有身孕,奴家都不敢给父亲和母亲写信了,若是奴家不能够给官人添丁家口,奴家都不知道该怎么在家中呆下去了。”

    已经准备好接招的吴邵刚,满脸惊愕,他已经准备回答有关阿珂察的事情了,想不到李涵薇说到的居然是怀孕的事情。

    李涵薇没有能够怀孕,与吴邵刚当然是有关系的。

    穿越的吴邵刚,知道女性什么时候怀孕最好,十五六岁的年纪,身体并未完全发育,这个时候就怀孕生小孩,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方面的负面作用越来越大,女人的身体衰弱程度会更加的严重。

    吴邵刚完全是为了李涵薇的身体,所以他根据自身掌握的人体生理方面的知识,计算好了时间之后,与李涵薇同房的,为的就是避免李涵薇过早的怀孕。

    不过吴邵刚忘记了一点,两年时间过去,李涵薇已经十八岁了,就算是从生理年龄来说,这个时候怀孕也是没有什么问题了。

    作为正室,若是长时间没有身孕,在家中是难以抬头的,也是不可能有正常心理的,而且持续的时间太长了,很有可能导致夫人的心理扭曲,那就永远不可能有美好的生活了。

    家中的正室成为了怨妇,男人的后院永远无法安宁,妾侍更不可能有好的生活,到时候的结局,就是一地鸡毛。

    如此情况之下,吴邵刚绝不要想着成就什么霸业。

    李涵薇没有能够怀孕的事宜,吴邵刚是无法做出解释的,也不能够解释,否则会让李涵薇更加的愤怒。

    李涵薇的聪明也是让吴邵刚敬佩的,并未直接提到阿珂察的事情,也没有提到青娘和玉环的事情,首先从自身说起,说及了愧疚的事宜,反而让吴邵刚有了愧疚的心理。

    也就是这一刻,吴邵刚对李涵薇有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李涵薇绝非柔弱的女子,以柔克刚的能力是相当强的,将来也是能够成为他吴邵刚得力助手的。

    睿智的吴邵刚,没有想到这方面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圆满的回答。

    稍稍思索了片刻,吴邵刚开口了。

    “夫人,你我成婚之后,我一直都是忙于衙门的事情,几乎无心想到家中的事宜,让你受委屈了,这是我的过错,你不用自责,家中所有的事宜,今后还要依靠你,还是需要你做主的,我还是希望你能够明白这一点。”

    “这是官人真实的想法吗。”

    “夫人,你我已经生活两年时间,我的脾气秉性,你应该是知晓的。”

    李涵薇郑重的点头。

    “奴家知道官人的想法,也不知道奴家想的是不是对的,父亲也来信了,漠河公主的事情,奴家都是知道的,其实青娘和玉环的年纪也大了,该是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她们不可能嫁出去的,奴家也做不出来那样的事情,不过奴家跟随官人两年,家中的事宜一直都是没有理顺的,奴家很是愧疚,也就想不到这些事情了。”

    “奴家是不是没有用,让官人失望了。”

    吴邵刚看着李涵薇,好半天才开口说话。

    “夫人,你是真正的贤内助,若干年之后,你会明白我说这句话的意思。”

    李涵薇用力的点头,眼睛里面微微有了泪光。

    也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放下了心中的一些负担,李涵薇觉得内心轻松了很多,其实她何尝不明白,自己过于的中规中矩了,每每从吴邵刚眼里看到平静,她就知道,官人其实也是失望的,只是忍住了。

    这一夜,吴邵刚与李涵薇两人都很是尽兴。

    翌日,李涵薇主动约见了阿珂察,两人面对面交谈,李涵薇的学识与睿智,让阿珂察很是佩服,身为蒙古公主,阿珂察很清楚,蒙古的王爷和权贵,身边也不可能只有一个女人,吴邵刚如此的出色,身边若是只有一个女人,那才是怪事了。

    接下来,李涵薇与青娘、玉环也交谈了。

    家中的氛围,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青娘和玉环的精气神明显的好了很多,而久违的欢笑,也出现在后院。

    这一切,吴邵刚是看在眼里的,他对李涵薇更加的佩服。

    李涵薇并未说及侧室以及纳妾的事宜,但是用实际行动表态了,做出这样的决定,对于一个女人来说,需要经历不一般的煎熬,放在千年之后,根本不敢想象。

    家中的事情理顺了,吴邵刚需要考虑潼川府路的诸多事宜了,钱粮匮乏的情况依旧是存在的,合州御前诸军的总人数已经达到五万人,战马超过两万匹,开销也是陡然的增加,这让负责此事的黄家明叫苦不迭,想尽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合州御前诸军的建设,目前的情况之下,只能够开源,不可能节流。

    还有阿珂察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想必蒙古的末哥王爷应该是做出决定了,按照蒙古人豪爽的性格,应该是干脆利落处理此事的。(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章 耕地问题

    春耕事宜落实很好,让吴邵刚颇为欣慰,黄家明充分展现出来了能力,不过在商贸发展的事宜上面,总体的起色不是很大,吴邵刚派遣成都府路与吐蕃交易的两个商贸团回来了,获利颇丰,可惜所需要的周期太长,一次交易几乎需要小半年的时间,这不符合吴邵刚的要求,也绝不是下一步应该要发展的方向,真正能够与吐蕃进行大规模的交易,还是需要完全占领成都府路,那样与吐蕃的交易才有可能真正的推进。

    成都府路新任军马经略使刘元振,表现到很是老实,没有任何的动作,潼川府路的边关地方基本上安定下来,提心吊胆几乎大半年时间的边关百姓,终于切实感受到了变化。

    变化最大的还是中江县,因为合州御前诸军驻扎在老鹰嘴的周边,更因为当初从德阳府劫掠了不少的人来到中江县,让中江县的人口大幅度的增加,原先荒凉的景象消失不见,所有的土地也全部都耕种了。

    穿越几年时间,通过对诸多情况的了解和分析,吴邵刚切实感受到了一个理论,任何的一个王朝,想要强盛起来,必须让百姓首先富裕起来,至少能够吃饱穿暖,否则一切都是免谈,而强盛的核心,就是自耕农的数量必须占据绝对多数。

    所谓的自耕农,也就是有着属于自身土地的农民,他们只需要承担官府定下的赋税,而拥有土地的标准,一般都是三十亩到五十亩的数量,也就是一户自耕农的家庭,若是拥有了三十亩到五十亩的土地,则能够保证生活无忧,而且还能够通过土地得到不少的收入,用于生活方面其他的开销。

    生活无忧的自耕农的增加,会大力促进商贸的发展,更是进一步带动王朝的兴盛。

    自耕农的标准,和千年之后的中产阶级的标准差不多,谁都知道,一个国家经济强盛的基础,就在于中产阶级人数的多少,中产阶级的人数越多,这个国家越是富裕强盛和稳定。

    道理是如此,可惜大宋朝廷做不到这一点。

    南方特别是两淮和江浙一带,土地兼并非常严重,大量的土地落入到士绅富户的手中,以至于管不过来,导致不少的土地荒芜,而失去土地的农民则是大量的增加,他们失去了赖以存活的土地,演变成为赤贫阶层之人,变成了流民,成为了最大的不稳定群体。

    土地兼并直接导致朝廷赋税的下降,本来以商贸赋税做支撑的大宋王朝,也是可以维持一段时间的,可惜的是,长年累月的战争,大量的消耗,以及官吏的贪墨**,让商贾也无法承受繁杂的赋税了,很多商贾也因为赋税过着破产,成为赤贫阶层之人。

    而自耕农数量的急剧减少,也导致商贸交易遭遇到沉重的打击,寻常的商贾无法维持。

    如此恶性循环之下,朝廷逐渐的难以为继。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贾似道强力推行了公田法,目的就在于增加朝廷的赋税,重点是满足军饷的开销。

    通过对大宋存在的诸多弊端的分析,吴邵刚从内心是认可公田法的,贾似道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若是不能够强行的推进公田法,朝廷早就无法维持,拿不出来钱财,无法养活军队,那么就很有可能出现明末的那种情况,军队不断的哗变,各地骚乱不断。

    若是出现这样的情况,大宋王朝将在很短时间之内轰然倒下。

    毕竟有一个蒙古王朝,人家本来就非常的强大,只是因为内部的原因,暂时腾不出手来征伐,等到人家缓过气来,大宋王朝的末日也就来临了。

    吴邵刚也清楚,公田法最终是失败,不可能推行下去,任何一个好的政策,都是需要有一帮人去执行的,在贪官污吏充斥的官府内,吏治完全**,想要真正的推行公田法,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权贵总是会想到各种各样的办法,避免自身的损失,而最终吃亏的,还是没有根基的自耕农和商贾,这些支撑大宋王朝繁华富庶的中产阶级人数将急剧减少,且那些手握尚方宝剑,不遗余力的推行公田法的各级官吏,同样能够从中获取到大量的好处。

    最终的结局,就是大宋王朝集急剧的衰落下去,寻常的百姓更加的贫穷,以至于最终走投无路,而等到蒙古大军展开进攻之时,宋军一溃千里,根本无法抵御,大宋最终灭亡。

    吴邵刚能够认识到这里面的弊端,但是短时间之内无力改变。

    不过吴邵刚可以在潼川府路实施彻底的改革。

    遭遇战火的潼川府路,权贵富户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当初刘整叛乱,就杀掉了不少的官吏,洗劫了大量的富户,能够逃离潼川府路的权贵富户人数很少,吴邵刚接手的潼川府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

    这恰恰能够让吴邵刚从头起步,前提就是让潼川府路稳定下来,让老百姓稳定下来。

    这一步吴邵刚做到了,强大的合州御前诸军,能够保证潼川府路的稳定,能够让百姓稳定,接下来就是解决土地问题了。

    一年时间过去,因为无法及时腾出手来明确土地的归属,故而大量的土地都是各级官府直接掌握,在土地上面耕种的百姓,名义上是阻拦官府的土地,承担官府规定的赋税,而在这一年时间,对土地精确的统计业已完成,包括哪些土地属于权贵富户,哪些土地依旧属于农户的等等,全部都调查清楚。

    接下来吴邵刚要动手了,要开始确立自耕农的数量,要将大量的土地拨付给无地农民,唯有这样做了,才能够让潼川府路走上一条持续稳定的发展道路。

    泸州府衙,厢房。

    黄家明详细的介绍了耕地统计的情况,以及已经开始的春耕的情况。

    农户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几乎所有的土地都被耕种了,除开极度偏远的地方,可能出现少量荒芜的土地,人户集中的村镇压根不可能出现荒田。

    去年一年风调雨顺,粮食获得了丰收,加上各级官府严格执行了规定,让老百姓家中有了余粮,生活方面至少得到了保证。

    残存的富户,其拥有的土地,同样被官府租赁出去,只不过获取的赋税,按照一定的比例,返回给这些富户,让他们也能够安心。

    潼川府路府州县的耕地,七成左右成为官府直接管理的土地,一成左右属于自耕农的土地,两成属于富户拥有的土地。

    由此可见,偏远的潼川府路,土地兼并的事宜,同样是非常严重的。

    “郝先生,黄先生,我的意思,各级官府只能够留下少量的土地,其余土地悉数要划分出去,由农户拥有,具体的比例为,官府保留一成左右的耕地,其余六成全部划分下去,按照户数的标准,每户至少拥有四十亩以上土地,以六十亩为上限,若是家中人口特别多的农户,可以适当放宽,拥有八十亩左右的土地。”

    “原来属于自耕农的土地,维持以前之局面,各级官府重新登记造册,发给文书,予以明确,富户拥有的土地,同样予以明确,但需要告诫各级官府,富户拥有的土地,不准超过耕地总量的三成,若是突破了这个标准,各级官府将要遭遇到惩戒,其土地交易也要作废。”

    “必须让农户拥有土地,如此他们才能够真正的安心,投入到土地里面的劳力会大幅度的增加,官府也才能够真正收取到农业赋税,以维持自身开销。”

    “潼川府路远离京城,本就是偏远之地,商贸交易远不能够与南方比较,原来我是想着从商贸交易方面取得突破,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甚至是错误的,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生存都成为了问题,哪里还可能去购买什么商品,商贾到这里来交易了,货物卖不出去,同样不能够赚取到钱财,他们怎么可能还来做生意。”

    “下一步的根本,还是耕地问题,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我相信,潼川府路的强盛,指日可待。”

    “黄先生之分析是准确的,我们必须以农为本,以商贸为辅助,这是近几年时间我们官府管辖和管理之重点。”

    “从现在开始,各级官府开始对土地和耕地之划拨,明确到每一户的农户,且下发文书,此事决不能够有丝毫的耽误,谁若是落实不力,必定要惩戒。”

    “具体落实的事宜,还是请黄先生负责,我不担心各级官府掌握之情况不准确,我担心的是有那么一些官吏,以为机会来了,胡乱作为,中饱私囊,这样做会极大损害官府之威信,让百姓难以彻底相信和依靠官府。”

    “若是出现胡乱作为之官吏,弄清楚情况之后,或者是调查核实之后,可先斩后奏,有些人要钱不要命,不杀几个人,恐怕没有人在乎的。”

    郝经和黄家明都看着吴邵刚,认真仔细的听吴邵刚说的每一句话,当吴邵刚说出准备斩杀那些为非作歹官吏之时,两人的脸上露出舒缓的神情,他们清楚,有了这样的措施,任何的事情都能很好的落实。(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一章 执政之目的

    “老哥,这地怎么样啊。”

    “看这位小哥说的,这地好啊,去年我就是种的这块地,想不到官爷将这块地给到我家了,这可真的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我还要多种一些粮食,秋天打下粮食,弄好了房子,家里的小子就可以成家了。”

    “哦,原来这样,那要恭喜老哥了,不知道老哥家中几口人啊。”

    “家里一共五口人,上面有一个老娘,下面一个小子,一个姑娘。”

    “五口人,不算少了,一共得到了多少地啊。”

    “足足六十亩地,都给指了,小哥看,我家小子和姑娘,都在地里忙活,那几块地,也是家里的,时节不等人,要赶快种地了。”

    “老哥可知道,村里家家户户都是这样吗。”

    “都是这样,家家户户都得到了耕地,这几天,好些人都在家里,拿着官爷给的文书哭呢,大伙儿都不敢相信,就这么就得到了耕地,这就是天下太平啊,就是这些日子太忙了,家家户户都要忙着耕地,找不到人来帮忙了。”

    “有没有占地特别多的农户啊,或者说土地的分配不平均的。”

    “这个我还没有听说,也没有谁管那些,都是官爷的事情,官爷给了我们地,大伙儿感激都来不及,还要管着官爷怎么分地,那良心一定是给狗吃了。”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