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贸方面,刘元振摒弃了黄家明前去商谈做出的决定,部分禁止了两边商贸的往来,不允许潼川府路的商贾进入到成都府路,也不允许成都府路的商贾进入到潼川府路,只有军马经略使衙门审核的商贾,才能够从事两边的商贸交易。

    商贸交易是商贾赖以生存的根本,刘元振做了如此的安排之后,军马经略使衙门变得热闹起来,无数的商贾前来神情,这也让掌控这方面权力的官员,从中得到了好处。

    罗素林理所当然的成为了允许交易的商贾之一。

    扩充地盘方面,经过了仔细的思索,刘元振再次将目光对准了潼川府。

    已故的刘黑马,当年也是特别看重潼川府,从地理位置来说,潼川府甚至比泸州府还要重要,只要能够拿下潼川府,就可以威胁到整个的潼川府路。

    内心里面,刘元振对于宋军依旧是看不上的,刘黑马领兵征伐之所以失败,是因为没有倾巢出动,而且身体也存在问题,并非是宋军战斗力特别的强悍。

    刘元振认为,只要自己高度重视,做出准确的部署和安排,就一定能够拿下潼川府。

    刘黑马没有能够做到的事情,刘元振希望自己能够做到。

    最关键的还是,一旦拿下了潼川府,刘元振的地位将彻底稳固,不管是史天泽,还是刘秉忠和张柔等人,都不要想着觊觎成都府路。

    刘元振下定了决心,但他暂时不会告诉任何人。

    几天之后,一封奏折从成都府城出发,前往草原而去。

    接到了命令的罗素林,特别的忙碌。

    酒楼的生意很好,不过赚不到多少的钱财,毕竟军马经略使衙门、府衙和县衙的不少官吏,都喜欢在酒楼吃饭喝酒,很多时候罗素林是没有收钱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举措,让罗素林与诸多的官吏关系很好。

    当初黄家明的失踪,没有任何人怀疑到罗素林的头上,尽管说黄家明是在酒楼吃饭喝酒之后失踪的。

    办理好了黄家明的事宜,罗素林的确安静了一段时间,他不敢有什么大的动作,害怕引起他人的怀疑,不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下来,风平浪静,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后来罗素林得知了有关黄家明的诸多传闻,他相信自身彻底安全了。

    吴邵刚与袁世春的命令,让罗素林有些紧张,他隐隐的感觉到有大事发生,至于说是什么事情,罗素林分析不出来,也不会刻意的分析,但他必须要尽快的搜集情报。

    搜集到的第一个情报,就是成都府衙开始暗地里收集粮草。

    这个情报是绝密的,若不是府衙的一名地位很不错的官员在酒楼喝醉了,无意间说出来,罗素林不可能知晓,得到这个情报之后,罗素林不敢相信,继续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侦查,还专门派人到诸多的州县去核实。

    明面上的变化没有多少,但暗地里的异常还是存在的,成都府衙所辖的州县,包括成都府路其他地方,有不少人开始收购粮食,只不过府城一切正常。

    这让罗素林断定,军马经略使刘元振肯定是有动作,而且是不一般的动作。

    府衙收购粮草,只为一件事情,那就是军队需要,而暗地里收集粮草,甚至不在府城收购粮草,保持府城的稳定,说明刘元振不想让任何人知晓,不愿意引起外界的猜测。

    刘元振要保密自己所做的一切事情,希望做到出其不意。

    罗素林不敢多想,迅速将这个重要的情况禀报了。

    就在送出去这个情报不长的时间,罗素林再次从军马经略使衙门的官员嘴里得到了消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近期异常的忙碌,肯定会有大动作。

    罗素林开始与军马经略使的官吏,以及刘元振的谋士接近,试图获取更多的情报。

    让罗素林高兴的是,他的目的达到了,通过这些人的只言片语,诸多的情报源源不断的被集中起来。

    罗素林没有时间甄别,这些情报也不归他来甄别,所有的情报都被搜集起来,通过商贾送到泸州去,不过通过这些只言片语的情报,罗素林已经感受到了,不要多长的时间,刘元振一定会有大的动作。(未完待续。)

第二百二十九章 促成

    史天泽、刘秉忠和张柔等人,聚集在蒙古包里面,脸上的神色都不是很好。

    李璮和王文统的事件之后,朝中的汉人明显遭受到排挤,忽必烈已经不是很信任身边的汉人,开始重用色目人,包括张文谦在内的汉人大臣,都难以参与到核心的事宜讨论之中。

    这一点张文谦首先发现,作为在蒙古朝廷之中地位最高、最受忽必烈信任的汉人,其感受是非常明显的,于是张文谦将自身的感受隐晦的告知了史天泽等人。

    能够到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特别是得到忽必烈信任的汉人,几乎都是以幕僚和谋士身份出现的,也有少部分的是骁勇的将士,这些人冰雪聪明,圆滑睿智,岂能不明白其中奥妙。

    面对这样的情形,包括张文谦与史天泽在内的诸多汉人大臣,是束手无策的,当初他们建议斩杀王文统,压根没有想到会是今日这样的结局。

    至于说史天泽能够出任枢密副使,那不过是一种形式,枢密院真正的权力,完全掌控在蒙古大汗忽必烈的手中,包括史天泽与忽剌出两个枢密副使,根本没有权力调动军队。

    不过这样的道理,汉人核心圈之外的人是不会明白的,包括一些色目人与蒙古人,忽必烈任命史天泽为枢密副使之后,以左丞相阿合马等为代表的色目人,还公开的提出了意见,认为枢密院副使应该是由蒙古人与色目人掌控。

    当然阿合马等人遭受到了忽必烈毫不留情的训斥。

    陷落到困境之中,就要寻求改变,这是忽必烈身边汉人习惯的思维。

    他们一直都在默默的等待机会,希望能够凭借着某件事情与色目人抗衡。

    也就在这个时候,刘元振的奏折到了朝中。

    忽必烈在朝中公开了奏折,言明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请战了,想要进攻和占领潼川府路所属的潼川府,是不是同意刘元振的请求,忽必烈少有的征询众人的意见。

    蒙古亲王末哥,以及左丞相阿合马等人,都是明确表示反对的,他们认为现在最为主要的任务,是以最快的速度平定阿不里哥的叛乱,同时尽力稳定燕京和山东等地,休养生息,而以张文谦为代表的汉人大臣,模棱两可,没有发表明确的意见。

    奇怪的是,忽必烈也没有当即表态,而是要求众人三日之后再议。

    如此的情形,让众人都坠入到云雾之中,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要知道忽必烈做事情是非常果断的,不会有任何的犹豫。

    征伐和占领潼川府,对于蒙古朝廷来说是有着巨大好处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多年以来,蒙古朝廷都希望能够从四川取得突破,灭掉大宋王朝,可惜都没有能够如愿。

    也正是因为这样,刘元振才会上奏折,企图从潼川府取得突破。

    可从时间上面来说,明显不合适,毕竟朝廷尚在倾尽全力平定阿不里哥的叛乱,而且前不久才平定山东李璮的叛乱,收复被宋军占据的淮北,多路用兵,消耗巨大,已经让朝廷觉得难以承受。

    末哥与阿合马等人,正是这些原因,反对刘元振在四川挑起战争。

    不管从哪个方面说,末哥等人的建议都是正确的,偏偏忽必烈没有立即采纳。

    以往压根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末哥等人的正确建议,忽必烈早就采纳了。

    忽必烈的态度,让众人疑惑,不明就里。

    其实,末哥与阿合马等人,包括张文谦、史天泽、刘秉忠和张柔,压根不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忽必烈精心做出的安排,忽必烈是想要统一天下的,想要做皇帝的人,想要达到这个目的,是需要统筹考虑的。

    忽必烈面对的现实是,不管是从谋略还是人数方面,蒙古人的劣势是非常明显的,他不可能完全依靠蒙古人来统一天下,他必须要将汉人与色目人利用起来,可又不能够让汉人与色目人真正的掌控权力,所以让朝中的色目人与汉人对立,相互算计,蒙古人居中调解掌控,这是最佳的效果,如此处于超脱地位的忽必烈,就能够完全利用和掌控色目人与汉人了。

    蒙古人也不是铁板一块,闹事的一样很多,阿不里哥就是最为明显的例子,而且阿不里哥还团结了一部分的蒙古部落首领,公开反对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

    这就让忽必烈需要考虑和做的事情很多,时时刻刻都处于紧张的状态之中。

    对于远在成都府的刘元振,忽必烈内心是有着一丝担忧的,绝不会完全放心。

    王文统的事情,对于忽必烈的打击是巨大的,也促使他角色的慢慢转变,以前他忽必烈只是蒙古大汗,眼光所及是整个的草原,可今后不一样,他忽必烈要做蒙古人、色目人以及汉人的皇帝,那就必须要全面的稳定和全面的掌控,他忽必烈不能够让麾下的文武大臣扭成一团,更不能够让色目人与汉人团结起来。

    刘元振的奏折,按照以前的惯例,忽必烈压根不会考虑,很快驳回,可这一次不一样,他隐隐想到了一些什么,或许通过这一次的征伐,忽必烈有了重新洗牌的机会。

    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也引发了忽必烈的注意,但还没有特别关注,在忽必烈看来,只要蒙古铁骑出动,宋军必定灰飞烟灭。

    如此的机会,忽必烈需要利用起来。

    “刘大人,张将军,你们说明日的早朝,我是不是赞同刘元振的奏折。”

    刘秉忠看了看张柔,不慌不忙的开口了。

    “史大人,我认为应该赞同,大汗前日没有做出决断,明显就是有赞同刘元振领兵征伐的意思,否则当时就应该要驳斥了,再说末哥亲王与阿合马左丞相皆表示了反对,可大汗没有采纳,这足以说明大汗有着不同之想法。”

    张柔摇摇头,跟着开口了。

    “史大人,刘大人,我倒是有着不同的看法。”

    史天泽与刘秉忠两人同时看向了张柔。

    “按说这个时候征伐和收复潼川府,不是最好的时机,阿不里哥王爷的叛乱,眼看着难以为继了,朝廷应该是集中力量,彻底平息这场叛乱,山东和淮北等地,也不是特别的安稳,朝廷也应该要高度重视,让这些地方完全稳定下来,如此时候,朝廷最为需要的就是平稳,不要轻易的挑起事端,远在成都的刘元振不可能知晓这些情形,提出来征伐潼川府,无非是想着证明自身的能力,刘元振与其父亲刘黑马毕竟有着很大的差距,急于证明自身,这是可以理解的,可大汗是能够看清楚这一切的。。。”

    史天泽与刘秉忠的脸上都显露出来笑容,两人对看了一眼。

    张柔毕竟是武将出身,考虑事情太过于的直接。

    等到张柔说完之后,史天泽紧跟着开口了。

    “张将军,我感觉刘大人的建议是正确的,张将军所说的道理,不仅仅是大汗,要说很多人都是明白的,可为什么大汗没有明确态度,这里面肯定是有深意的,至于说大汗究竟想的什么,不是我们能够揣测的。”

    刘秉忠也跟着补充了。

    “刘元振总是想着证明自己就是蒙古人,可惜啊,他达不到目的,刘黑马故去之后,刘元振在成都府路推行了蒙古人、色目人与汉人的等级之分,这一手就表明其心虚,当初刘黑马掌控成都府路,压根没有做这样的事情,还不是得到了大汗完全的信任,现如今,刘元振恐怕是想到了某些威胁,所以急着想要建功,稳固自身在成都的地位。”

    张柔的脸稍稍红了一下,点头应承了。

    “我是粗人,一直都在军中,想不到那么多,还要感谢二位大人的提醒,只是这刘元振在成都府好好的,为什么提出来征伐潼川府啊。”

    刘秉忠苦笑着开口了。

    “张将军,史大人出任枢密副使,这么大的事情,难道没有刺激刘元振吗。”

    张柔猛的拍了一下大腿,恍然大悟。

    “唉,都是我愚钝,今后还要请二位大人多多指点。”

    “张将军,你时时刻刻都想着建立功勋,一直都在关注成都府路的情形,这一次的机会很好,我敢断定,刘元振一定会遭遇到失败,到了那个时候,他就无法保全自身职位了,届时刘大人和我,包括张文谦大人,都会想办法举荐你出任成都府路的军马经略使。。。”

    这一次,张柔没有开口说话,抱拳郑重的给史天泽和刘秉忠两人行礼。

    翌日早朝。

    张文谦、刘秉忠等人悉数建议,应该同意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的请求。

    左丞相阿合马依旧表示反对。

    让所有人都想不到的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亲王末哥,也表态支持刘元振,认为刘元振在潼川府能够取得突破,必定让大宋朝廷不得安宁。

    要知道三天之前,末哥是明确反对的,此刻却表态支持了。

    蒙古大汗忽必烈也表态了,同意了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刘元振的请求,敕令刘元振为主帅,发起对潼川府的进攻。(未完待续。)

第二百三十章 决心

    刘元振并没有完全下定决心,对于进攻潼川府的事宜,他缺乏必胜的信念,当初刘整投降的时候,他率领五千将士占据了潼川府城,踌躇满志,计划将整个的潼川府路都拿下来,这可是巨大的功劳,要知道蒙古大汗蒙哥率领大军亲征,都没有能够拿下合州的钓鱼城。

    可惜刘元振率领的五千将士,没有能够回到成都府,反而全军覆没,后来刘黑马率领大军,再次的进攻潼川府,也遭遇到失败,这让身经百战的刘元振,隐隐感觉到他面对的宋军,与之前不一样了,其战斗力强悍了很多。

    基于这样的原因,刘元振没有打算倾尽全力进攻潼川府城,他只不过是做出一个样子来,让大汗忽必烈知晓其所处地位之重要,让自身的地位更加的巩固,故而在安排诸多事宜的时候,都是暗地里进行的,甚至在成都府城内都没有任何的表现。

    王文统的遭遇,刘元振记忆是很深刻的,刘黑马在世的时候,两人曾经说过此事,刘黑马感觉到叹息,毕竟王文统的女儿嫁给了李璮,两人是翁婿的关系,要说完全没有接触也是不可能的事情,李璮叛乱之后,与王文统之间有过接触,不管是什么类型的接触,都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按照道理来说完全可以杀头,但若是忽必烈能够宽宏大度,放过王文统,或许能够更加的凝聚人心,得到更多的拥护。

    王文统被杀,与忽必烈身边的汉人大臣有着莫大的关系,张文谦以及刘秉忠等人都是建议必杀,加之忽必烈也是忌讳汉人掌控的权力太大了一些,决定斩杀王文统,这一点刘黑马与刘元振都很是清楚,而且刘黑马还专门分析过,忽必烈身边的汉人,也未必是一条心,他们在权力的争夺上面,同样是勾心斗角,包括忽必烈都知晓这一点。

    一个睿智的汉人大臣的确是很厉害的,但是十个厉害的汉人大臣在一起,就不好说了,因为厉害的汉人都喜欢内斗,难以完全团结起来。

    刘黑马压根没有将自己当作是汉人,刘元振也是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黑马和刘元振面对那些汉人大臣,都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不过让刘元振没有想到的是,忽必烈居然专门下了敕书,同意了他征伐潼川府的请求,还以他为征伐潼川府的大帅。

    这样的待遇,只有他的父亲刘黑马曾经有过。

    蒙古朝廷的征伐,不管规模的大小,清一色的都是蒙古王爷出任主帅,其余的色目人和汉人,都是不可能出任主帅的。

    忽必烈的敕书,让刘元振陷入到了彷徨之中。

    刘元振本以为,忽必烈就算是准许他征伐潼川府,也会派遣一位蒙古的王爷来担任主帅,统领这一次的征伐,而且如此规模的征伐,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需要方方面面的动员,朝甚至会派遣部分的军士前来,因为诸多方面的限制,开战的时间可能延续到来年。

    或者说忽必烈干脆不准许刘元振的请求,毕竟阿不里哥依旧是蒙古朝廷最大的威胁。

    可惜忽必烈同意了,甚至给与刘元振与父亲刘黑马一样的信任。

    此刻的刘元振,身边没有了最为信任的谋士,也不会完全相信某一个谋士。

    刘元振麾下有五万新附军,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可惜连续两年时间过去,损失了近一万人的精锐,包括大量的战马,后来经过了补充,人数上面没有减少,但与过去已经有差别,至少战斗力比不上以前了。

    刘元振对麾下新附军的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的军官都换成了自身的心腹。

    这五万的新附军,是刘元振的命根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