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文谦、刘秉忠和史天泽等人进入到大殿的时候,忽必烈与末哥已经端坐好了。

    “拜见大汗。”

    张文谦领着刘秉忠等人行礼,忽必烈挥挥手。

    “张文谦,刘秉忠,史天泽,本汗让你们所领的事情如何了。”

    汉臣之首的张文谦,看了看刘秉忠和史天泽两人,稽首行礼之后,再次开口。

    “禀报大汗,臣等想到了办法,我蒙古朝廷与大宋朝廷议和,议和之过程中,提出唯一的条件,就是惩戒大宋四川制置使吴邵刚。。。”

    张文谦的话还没有说完,一边的末哥就开口了。

    “有这么简单吗,吴邵刚作战骁勇,大宋朝廷岂会答应。”

    “禀报王爷,我蒙古朝廷大可开出优厚之条件,譬如说蒙古朝廷与大宋朝廷世代交好,共同治理天下,永不互相进攻等等,想必大宋朝廷会动心的。”

    张文谦说完之后,刘秉忠跟着补充了。

    “大汗,王爷,大宋朝廷本就偏居一隅,岳飞之所以被斩杀,也就是因为当年的金国,愿意与大宋朝廷交好,其提出的条件就是惩戒岳飞,岳父率领的岳家军,令金国的大军头疼,故而金国才提出这个条件,大宋的皇帝也是照做了。”

    末哥微微皱眉,但忽必烈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嗯,这个办法可以考虑,不过此事怕不是那么容易成功。”

    忽必烈说完,张文谦再次开口。

    “大汗,臣有把握,臣以为,大宋朝廷上下想着的就是能够维系其统治,大宋朝廷最为畏惧的也是我蒙古朝廷,只要我蒙古朝廷承诺与大宋朝廷交好,不管什么样的条件,他们都是会答应下来的。。。”

    没有等到张文谦说完,末哥也再次开口了。

    “若是大宋朝廷不答应怎么办。”

    “臣以为,就算是大宋朝廷不能够形成一致的意见,也会造成他们内部的纷争,那些想着过安稳日子的文武官员,必定会想方设法的算计吴邵刚,让吴邵刚无法暗安心在四川做事情,臣更加可以预料到的是,吴邵刚若是知晓了这些事宜,肯定是愤怒的,甚至可能与大宋朝廷彻底的对立。。。”

    忽必烈的脸上再次出现了笑容,他转头对着末哥开口了。

    “末哥兄弟,我看这个办法可行,就让他们去试试。”

    忽必烈开口了,末哥只能够是点头。

    张文谦一行离开之后,末哥忍不住开口了。

    “大汗,臣以为这些汉臣都靠不住,他们能够想到如此卑鄙的办法对待大宋的吴邵刚,今后就有可能想到同样的办法来对付我蒙古朝廷,汉人眼睛里面看到的,就是权势和钱财,臣不相信他们有什么忠心。”

    看见末哥脸上憎恶的神情,忽必烈微微点头。

    “末哥兄弟,你就算是不提醒,我也会注意的,汉人的确是狡诈,不过如何让狡诈的汉人为我们所用,这才是最为关键的,想想富庶的大宋王朝,为什么沦落到如今的境地,这里面的教训,我们需要吸取和注意,我蒙古部落的汉子都是骁勇的,都是顶天立地的,就算是叛乱的阿不里哥,与我鏖战近六年的时间,也从未想过联络大宋王朝,再看看大宋王朝,一会联合金国攻打我蒙古朝廷,一会联合我蒙古朝廷攻打金国,毫无原则,这样的王朝,早就该被彻底推翻了。”

    “大汗说的是,臣想歪了,不过臣有一些怀疑,此办法是不是可行,若是大宋朝廷之中有能人,反而会怀疑我蒙古王朝存在畏惧之心理。”

    “说的是,这方面我也想过,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们不期盼用这样的办法击垮吴邵刚,其实我还想着能够与吴邵刚真正的对决,这世上,还没有谁是我蒙古铁骑的对手,吴邵刚能够引起我的注意,那是他的骄傲。”

    自信的忽必烈,此刻显得异常的伟岸。

    末哥终于服气了。

    “大汗说的是,臣还有一个建议,此事不要在朝中散布,让张文谦等人去做就可以了,这等的事情若是传开了,其他的兄弟恐怕不舒服。”

    “当然,这样的事情,绝不能够公开,与大宋朝廷的议和,不过是权宜之计,末哥兄弟,阿不里哥已经快要撑不住了,这段时间,我必须全力思考彻底打败阿不里哥的事宜,这与大宋朝廷议和的事宜,就让你多多操心了。”

    “臣一定做好。”

    目送末哥离开之后,忽必烈脸上显露出来奇怪的神情。

    其实忽必烈早就疏远了朝中的汉臣,现如今朝中的军政大事,全部都是忽必烈与蒙古亲王统领,至于说民政方面的事宜,则是左丞相阿合马负责,阿合马是色目人,做事情的确很不错,征收的赋税足够支撑蒙古大军的开销,以及朝中的开销。

    忽必烈同样不会彻底相信色目人,让阿合马出任左丞相,让史天泽出任枢密院枢密副使,就是最好的证明。

    忽必烈的目的,就是让色目人与汉人对立,特别是朝中的色目人与汉人,产生尖锐的对立,如此他就能够居中协调,掌控双方了。

    蒙古人是高高在上的,是指挥和掌控一切的,其余的不管是色目人还是汉人,都是为蒙古人服务的,都是蒙古人的奴隶。

    这就是忽必烈真实的想法。

    身为大汗的忽必烈,内心深处不完全信任任何人,哪怕是对末哥。

    末哥的侄女阿珂察被吴邵刚擒获之后,末哥的态度就有所变化,对于任何针对吴邵刚的行动,都显得特别关心,当然忽必烈认为,末哥是应该关心侄女阿珂察所致。

    不过从这件事情上面,忽必烈认为,末哥还是有些私心的,不是一心为了蒙古朝廷。

    末哥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蒙古王爷,都有如此的表现,就更不用说其他人了。

    经历过太多磨砺的忽必烈,早就看穿了很多的事情,感情也变得淡漠,在他看来,凡成大事者莫不是如此。

    征服和剿灭大宋,一统天下,是忽必烈的终极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什么都值得付出。(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八章 留一手的担忧

    刘秉忠、姚枢、史天泽、严忠范以及董文柄等人,悉数都来到了张文谦的府邸。

    这些人应该是蒙古朝廷内最为显赫的汉人大臣了。

    今日他们集中到张文谦这里来,为的就是一件事情,如何对付大宋的四川制置使吴邵刚。

    这里面史天泽与张柔两人的感触是最为深刻的,两人都曾经败给了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而统领合州御前诸军的,正是吴邵刚。

    合州御前诸军居然打败了蒙古铁骑,生擒了兀良合台,这让张文谦等人异常吃惊,在他们看来,蒙古铁骑是天下无敌的,兀良合台亦是蒙古朝廷数一数二的悍将,是不可能失败的。

    汉人的思维,的确比蒙古人要复杂。

    就说蒙古王爷末哥、合丹、塔察儿以及哈必赤等人,没有认为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多么的强大,只是认为爪都与兀良合台疏忽了,才会导致失败,可张文谦等人的看法不一样,他们分明看见了合州御前诸军的崛起,看见了大宋朝廷之外另外一股力量的崛起,这股力量是很可怕的,若是不加以阻止,日后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结局。

    张文谦曾经详细询问了张柔,驰援的蒙军为何会失败,究竟有什么遭遇,在仔细听了张柔的诉说之后,他首先感觉到了危机。

    汉人大臣之中地位最高、处理事情最为冷静的张文谦坐不住了,

    忽必烈尚未明确任务的时候,张文谦就开始联络刘秉忠等人了。

    张文谦的主动,让刘秉忠等人大为吃惊,也是完全积极的响应。

    等到忽必烈下了诏书,要求张文谦等人想到对付大宋四川制置使吴邵刚的办法的时候,刘秉忠等人就更加的佩服张文谦了。

    在张文谦的府邸,众人已经商议好好多次,最终确定了以议和来算计吴邵刚的办法,当然这不完全是算计吴邵刚,也是算计大宋朝廷。

    张文谦知晓百年之前的岳飞,也正是因为大宋朝廷的懦弱,偏居一隅,让张文谦等人想到了这个办法。

    是不是能够成功,张文谦与刘秉忠等人之间也有不少的争议,张文谦认为现在不同于百年之前了,那个时候大宋朝廷以求和派为主,可现在大宋朝廷的右丞相贾似道,却不一定是完全的求和派。

    若不是刘秉忠等人提及,就算是不能够立刻算计到吴邵刚,也有可能造成大宋朝廷混乱的局面之提议,张文谦也是不会同意这个计划的。

    时间已经到了,张文谦看着站立在四周的众人,慢悠悠的开口了。

    “大汗已经同意了我们的计划,接下来就是如何的实施了,诸位都请回去好好想想,计划的详细情况,诸位都是知晓的,不过我总是觉得,这个计划尚有很多不完备的地方,若是我们不能够完全计划好,一旦计划遭遇到失败,那我们在朝中就更是无法立足了。”

    严忠范和董文柄首先离开,接着是姚枢与张柔离开。

    留下来的是刘秉忠和史天泽两人。

    其实整个的计划做出最终的决定,就是这三人了。

    三人已经成为汉臣之中的核心,他们凭着自身的力量,与朝中的左丞相阿合马等人抗衡,为汉人大臣争取应该有的权力,实话实说,若不是以张文谦为首的三人出面抗争,汉人大臣在朝中几乎就没有什么地位可言了。

    很多秘密的商议,包括一些不该说的话语,都是三人在一起的时候才会说,面对其他汉臣的时候,他们是绝对不会开口的。

    在逐渐联合的过程之中,张文谦也展现出来自身的才华,让其不愧于汉人大臣之首的称呼和名誉。

    再次坐定,已经是在书房。

    张文谦脸上的神色颇为柔和,刘秉忠与史天泽则有些严肃。

    其实张文谦也紧张,不过表现好一些,大概是因为在自己的府邸里面,需要做出样子。

    张文谦的情绪,干扰了刘秉忠与史天泽,喝完一杯茶之后,两人逐渐放松下来。

    “张大人,有些话我是不吐不快啊,也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刘大人,想到什么就说,这里就是我们三人,没有什么顾忌的地方。”

    刘秉忠看了看史天泽,咬牙开口了。

    “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时间我总是想到了王文统。”

    张文谦的脸色,也微微变化了。

    王文统这个名字,是朝中汉人大臣最大的忌讳,也是最大的疙瘩。

    细说起来,王文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罪过,当初李璮叛乱,并非是王文统的主意,最终的结局,是王文统及其儿子被斩杀。

    在王文统被斩杀的过程之中,就连张文谦都提出了建议,务必要严惩。

    一直到王文统及其儿子被斩杀,张文谦等人才发现情况不对。

    大汗忽必烈自此开始疏远汉人大臣,重用色目人,左丞相阿合马也就是那个时候上任的。

    张文谦等人本来以为,大义灭亲之举,会让忽必烈更加的信任汉人,谁知道适得其反,忽必烈很是厌恶这一套。

    张文谦等人终于后悔,他们在蒙古朝廷多年,却忽略了蒙古人直爽的性格,蒙古人不喜欢算计,就算是相互之间有仇,也是拿起刀枪决斗,以力量取胜,而不是背地里的算计。

    这些年以来,以张文谦为首的汉人大臣,想方设法与阿合马等色目人争斗,但因为得不到忽必烈的支持,往往都处于劣势。

    这一次,大宋四川制置使吴邵刚以及合州御前诸军的崛起,是朝中汉人大臣难得的机会。

    先前三人给大汗忽必烈禀报的时候,亲王末哥厌恶的神情,已经让他们刻骨铭心了。

    “刘大人,你有什么担忧,尽管说就是了。”

    “张大人,我就是担心,事情发展到后面,我们也会不会步王文统的后尘。”

    书房里面再次陷入到寂静之中,这个担心,不仅仅是刘秉忠有,张文谦一样也有。

    接着开口的是史天泽。

    “张大人,刘大人,大汗已经同意了我们的奏报,这个时候若是迟疑,怕是结果更加不好,我看还是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

    史天泽还没有说完,张文谦的神色就变得冷峻,这让史天泽知趣的闭嘴了。

    “史大人,你想的太简单了,计划若是成功了,大汗未必高兴,来到蒙古朝廷这么多年,难不成你还不明白,大汗厌恶暗地里的算计吗,计划若是失败了,那就更不用说了,说不定会有人弹劾我们私下里勾结大宋朝廷,到时候我们岂不是和王文统的结局一样。。。”

    刘秉忠分析的有条有理,让史天泽的脸色再次变化。

    张文谦恢复了平静,看着刘秉忠。

    “刘大人,那你说说,此事应该如何办理好。”

    听见张文谦这样问,刘秉忠的脸色僵硬了一下,皮笑肉不笑开口了。

    “张大人,这个我还真的没有想好啊。”

    这一下,张文谦面带怒容开口了。

    “刘大人,办法恐怕早就想好了吧,只是不愿意说罢了,朝中的蒙古人,包括色目人,都认为我们汉人大臣喜欢算计,和我们说话的时候都是很注意的,想不到在这里的交谈,我们亦是如此,若是按照这样的态势下去,我们还有什么地位,还怎么能够与色目人抗衡,只怕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反抗,就会有好多人投奔到色目人的麾下去了。。。”

    张文谦的训斥,让刘秉忠的脸一下子红一下子白。

    终于,张文谦说完之后,刘秉忠开口了。

    “张大人,我认为此事,我们还是需要留一手的,至少需要为我们自身留下后路,计划若是成功了,不管是不是有什么赏赐,至少大汗不会有什么惩戒,可计划若是失败了,那我们就必须要想好退路了,要知道阿合马等人可是虎视眈眈,在一边紧紧的盯着,巴不得我们出现什么问题,再说,末哥王爷对我们也很有看法,到时候在大汗的面前说到我们的不是,那我们很有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了。。。”

    史天泽的额头上面已经出现了汗滴,这是紧张所致。

    张文谦的神色一直都很平静,期间还微微点头。

    “刘大人,你说的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想想我们为蒙古朝廷做的那么多事情,如今却落得如此的下场,也是需要考虑后路了,我想,此事大汗是不会公开的,更不会在朝中传扬,仅仅从末哥王爷的态度,大汗就能够估计到,若是将此事传扬开来,会引发很大的震荡,这就是我等的机会,我们需要好好的筹谋,看看如何才能够留一手。。。”

    张文谦的声音逐渐放低了,刘秉忠和史天泽等人也凑上去了。

    。。。

    桌上的蜡烛已经快要熄灭了,商议还没有彻底结束。

    此时,张文谦、刘秉忠和史天泽等人,脸上的神情都舒缓了很多,甚至带着难以察觉的笑容,他们终于想到了办法,为自身留下了后路。

    这一切意味着什么,三人不是很清楚,不过严酷的现实,逼迫他们做出这等的选择,也许在他们的内心,对蒙古朝廷是不是能够一统天下,已经产生了怀疑。(未完待续。)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一视同仁

    代表李庭芝前往成都府城的李酉孙离开不久,曹文刚以及吴绍岚就来到了成都府城。

    会试和殿试的结果,吴邵刚已经知道,曹文刚与吴绍尊两人都落选了,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值得奇怪的,毕竟两人的年纪都不是很大,也是第一次参加会试和殿试,难免有些紧张。

    会试和殿试三月初就全部结束。

    吴绍尊依旧是留在家乡,五月份就要举办婚事。

    曹文刚参加完毕会试和殿试,没有在京城逗留,径直回到了家中,经过一番准备之后,带着吴绍岚以及部分的下人前往成都府城而来,曹文轩和吴启明都派遣护院沿途护送。

    吴邵刚同样派遣了合州御前诸军的军士,前往鄂州的方向迎接。

    与此同时,吴邵刚也派遣军士前往他的家乡庐州,吴绍尊已经很着急,恨不得马上出发前往成都府城,故而他要提前做好准备。

    父亲吴启明已经纳妾,其实一切的准备事宜,在吴邵刚离开家乡之前就准备好了,只是吴邵刚在家中的时候,吴启明很不好意思,等到吴启明离开家乡之后,正月就将妾侍迎进了家门,据吴绍尊的信函之中说,二娘来到家里之后,一个月时间之内就怀孕了。

    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吴绍尊决定大婚之后,马上离开家,前往成都府城。

    家里的事情,吴邵刚不置可否,他早就赞成父亲纳妾,此刻也没有什么可说的,这样的事情,若是放在寻常的家里,肯定是有争执的,至少嫡亲的子女很有可能少分部分的家产。

    吴邵刚肯定是不在乎这些家产的,他的眼里和心里都是天下,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