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啊,你们多行啊,当初我决定要征伐四川,你们认为不行,什么要稳定漠北等地,我听从了你们的建议,放弃了全面征伐的决定,现如今,朝廷失去了成都府路、利州西路,还有云南和吐蕃等地,我意欲收回,你们还是阻止,你们究竟安的什么心。。。”

    末哥的神色平静,看来也是豁出去了。

    “大汗,臣以为亲征不合适,不能够因为郝经一人之背叛,导致大汗确定的战略出现重大变化,臣倒是以为,日后需要多多注意朝中的汉臣。。。”

    话说到这个份上,合丹等人终于也插言了。

    “臣以为大汗不宜亲征。。。”

    面对着所有反对的声音,忽必烈的愤怒,瞬间转化为悲凉,他知道末哥等人的建议是对的,目前的情况之下,的确不适合亲征,至少阿不里哥还关押在开平城内,至少漠北还没有完全稳定,那些蒙古部落的首领,表面上是服从他忽必烈的领导,可暗地里想些什么,谁也说不清楚,若是局势出现变化,这些人很有可能再次作乱。

    有些话末哥等人没有说出来,但忽必烈清楚,其实忽必烈可以亲征的时间,取决于阿不里哥什么时候死去。

    忽必烈不能够动手杀死阿不里哥,毕竟他们是兄弟,而且大哥旭烈兀还在波斯虎视眈眈,若是他忽必烈贸然杀死了阿不里哥,那么旭烈兀很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阿不里哥。

    旭烈兀的实力可不一般。

    末哥的确是为他忽必烈考虑的,可谓是忠心耿耿,换做其他人,不会如此的反驳。

    可忽必烈内心之中的熊熊怒火需要发泄出来。

    沉默的时间足足持续了一刻钟,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忽必烈终于强迫自身冷静下来了。

    亲征肯定是不行的,现在这个非常时刻,让任何人守卫开平城都是不合适的,毕竟阿不里哥还被关押在城内,不过让大宋朝廷不得安宁是肯定的,不久之前确定下来的战略不能够出现重大的变化。

    地上的一份奏折,引发了忽必烈的注意,这是青居帅府参议张庭瑞写来的奏折,恳请率领帅府所辖的五千将士,发起对利州西路的进攻,目的就在于扰乱大宋朝廷在四川的部署。

    忽必烈觉得这个请求简直就是儿戏,当初爪都与兀良合台率领的五万大军,驰援四川尚且遭遇到失败,这个张庭瑞不知道天高地厚,居然想着率领五千新附军进攻利州西路,这岂不是自取灭亡。

    可此时看见这封奏折,忽必烈的想法突然改变了。

    他站起身,径直走下台阶,弯腰拾起这份奏折。

    “青居帅府参议张庭瑞恳求率领大军征伐利州西路,我看这个请求可行,仅仅是张庭瑞的力量,未免单薄了一些,我看派遣张柔参与此次征伐,集中一万新附军,以张柔为主帅,以张庭瑞为副帅,发起对利州西路的进攻。”

    忽必烈刚刚说完,末哥跟着开口。

    “臣以为可行,由张柔与张庭瑞发起对利州西路的进攻,可告诫他们,务必要严密注意宋军的动静,争取夺回利州西路。”

    忽必烈看着末哥,点了点头。

    按照原先的战役部署,对四川与两淮要同时展开进攻,至于说进攻的重点地方,忽必烈尚未明确下来,他总觉得两淮的地形过于的复杂,不利于蒙军大规模的进攻。

    “好,对两淮的进攻,以哈必赤兄弟为主帅,以拔突儿为副帅,进攻需要谨慎,不可冒进,两淮的地形很是复杂,到处都是湖泊沼泽,你们的进攻,以攻打攻陷城池为主,地形不允许的情况之下,不宜展开野外的搏杀,宋军的水师颇为骁勇,我蒙古大军不习水战,万万不要陷入到宋军的埋伏之中。。。”

    短短数语,忽必烈做出了相应的部署,亲征一事不存在继续讨论。

    众人看向末哥的神情很是复杂,从两淮地区展开进攻,这是末哥提出来的建议,以前从未有过尝试,可从这一次的部署来看,忽必烈是异常重视对两淮之进攻的,也就是说,忽必烈完全支持了末哥。

    这样的支持绝不一般。

    此刻的末哥低着头,没有开口说话,他并未想到蒙军对两淮的进攻,而是想到了张柔此人,看来张柔不仅仅是失去了忽必烈的信任,也成为了郝经背叛的替罪羊。

    估计此番的风波之后,朝中汉人大臣的处境将更加的难堪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七章 失望与绝望

    张文谦低着头,刘秉忠、姚枢、史天泽、严忠范以及董文柄等人,脸色铁青。

    张柔一个人站在另外一边,看着众人,眼神写满了无助。

    大汗的敕令已经下来,张柔将率领一万新附军,前往利州西路征伐。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蒙古朝廷的作为,其中的意思大概也是明确的。

    郝经的背叛,让张文谦等人始料未及,也让他们变得更加的小心和谨慎,前面有王文统的教训,令忽必烈大怒,让汉臣的地位急剧下降,这才多长的时间,郝经的事情又出现了,要知道王文统和郝经两人,都曾经是大汗忽必烈最为信任的汉臣。

    本以为老实谨慎小心就可以了,不过大汗的敕令下来之后,朝中的汉人大臣心都凉了,他们发现自身已经很难有好的立足之地。

    张柔成为了出气筒,包括青局帅府参议张庭瑞,可两者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

    张庭瑞纯粹是找死,无非是想着趁此时机讨好大汗,改变自身的处境,张柔就纯粹是背黑锅了。

    以一万新附军去征伐利州西路,没有任何的胜算,能够活命算是幸运。

    张柔曾经在爪都与兀良合台的率领之下,前往四川征伐,那一次遭遇到了惨败,五万大军仅仅万余人回来,由此可见宋军的强悍,本次居然率领一万新附军前往利州西路征伐,岂不是要被宋军吃的骨头都不会剩下。

    诅咒郝经的话语,没有谁开口说,或许有人认为,郝经的选择是正确的,不管怎么说,在蒙古朝廷里面,汉人就算是忠心耿耿,就算是拼尽全力,其地位也不如蒙古人,甚至不如色目人。

    长此发展下去,朝中汉人大臣将没有了任何的出路。

    张柔是朝中汉将之中的猛将了,曾经得到了忽必烈的重视和青睐,可征伐四川失败之后,其地位也是直线下降,尽管忽必烈没有特别的怪罪,毕竟蒙古亲王爪都是主帅,副帅兀良合台率领的一万蒙古铁骑,几乎都是全军覆没,兀良合台本人还被生擒,可败了就是败了,张柔不可能没有任何的责任。

    报应终于来了,作为曾经的金国大将,张柔的苦楚根本没有地方去说。

    “张都元帅,此番领兵出征,责任重大啊。”

    张文谦终于开口了,这句话打破了沉默,刘秉忠跟着开口了。

    “一万大军征伐四川,胜算真的是不大,张都元帅,不知道你准备作何部署。。。”

    张柔终于找到了说话的机会,这次他不会客气了。

    “诸位大人,此番征伐,我是准备死战的,怕是没有机会回来了,我个人倒是无所谓,只是不知道诸位大人今后该如何的应对。。。”

    张柔的话语之中夹枪带棒,他不敢对大汗发任何的怨气,只能够在这样的场合发发牢骚,可惜这样的牢骚也是徒劳。

    众人都没有接话,张柔此番成为主帅,征伐利州西路,其实很微妙,关乎到朝中汉人大臣今后的地位,眼看着以左丞相阿合马为首的色目人,得到了忽必烈的充分信任,朝中色目人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张文谦等人是不服气的,从能力方面学识方面,汉人大臣都是强于色目人的,而且蒙古朝廷的诸多建设,也是汉人大臣的建议意见。

    现实摆在面前,张文谦等人不得不暂时低头,他们无计可施。

    众人最为担心的,其实就是一件事情,那就是张柔若是打不赢,也选择了投降,那该怎么办,朝中汉人大臣还有什么可说的,还怎么可能得到大汗忽必烈的信任。

    但这话没有人会说出来,毕竟张柔已经替郝经、甚至是王文统背下了黑锅。

    沉默了好一会的时间,身为汉人大臣之首的张文谦,再次抬头,看着张柔。

    “张都元帅,征伐之时,灵活一些,若是打不过宋军,或者发现情况不对,就迅速的撤离,保全实力,我想大汗是不会怪罪的。。。”

    张文谦毕竟是文臣,从没有统领过大军作战,说出话很是轻松,也很是外行。

    张柔和严忠范等人,同时皱了皱眉。

    大军交战,一旦铺开了,双方厮杀都是拼尽全力的,都是想着取胜的,怎么可能迅速的撤离,若是开战之前就想着撤离,那无疑是做了失败的打算,或者就是告知宋军,我不是你的对手,我要随时准备逃离的。

    抱着如此的心态作战,结局很有可能是全军覆没。

    大汗忽必烈乃是一代枭雄,多次领兵作战,岂能不知道其中奥妙。

    一直很少开口,或者说几乎没有什么资格开口的严忠范此刻开口了。

    “一万大军作战,可分为前军和中军,若是宋军过于的强悍,损失的仅仅是前军,中军依旧可以保存实力,若是宋军孱弱,则中军可以最快的速度驰援前军,力求打败宋军。。。”

    严忠范毕竟是军人出身,对于如何作战还是知晓一些的,不过严忠范并未与合州御前诸军交战,不是特别清楚宋军的战斗力。

    作战方面最有资格开口的枢密副使史天泽,一直都没有开口。

    当年的淮北之战,史天泽同样与合州御前诸军交战,同样是惨败,蒙古亲王爪都以及万户长兀良合台率领大军前往四川作战,当时史天泽是高度关注的,认为此战将打败合州御前诸军,打败吴邵刚,想不到也是惨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史天泽明白了,除非是大汗忽必烈亲率大军前往四川作战,集中蒙古铁骑彻底打垮合州御前诸军,否则其他的作战方式,带来的结局就是惨败。

    史天泽已经明白了大汗忽必烈的心思,这个时候他不会开口。

    张柔的脸上,勉强露出了笑容,他抱拳对着众人开口了。

    “感谢诸位大人和兄弟的关心,此番征伐,我一定竭尽全力,我离开之后,还请诸位帮忙照顾家人。。。”

    回到府邸,张柔吃惊的发现,府邸前面已经有专门巡逻的蒙古军士。

    这是从未出现过的情况,进入到府邸之后,张柔的脸色变得阴沉。

    其实张柔内心已经有了最坏的打算,既然郝经能够投降大宋,那么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之下,他张柔也是可以投降大宋的,如此至少是保全了生命。

    家人是张柔最大的担忧,一旦他投降了大宋朝廷,家人必定会遭遇到杀戮,故而在出征之前,他必须做好一切的安排,至少让家人能够安全。

    张柔的这个想法,没有对任何人说过,故而不担心暴露,不过让他想不到的是,大汗忽必烈好像也关注到这个方面了,故而派遣军士在府邸四周巡逻。

    张柔颓废的坐在厢房,他想不到什么办法了,此番率领大军出征,看来就是死路一条了。

    想想之前对成都府路军马经略使职位的图谋,张柔觉得自己过于的单纯了,蒙古朝廷乃是蒙古人控制的,不管是汉人还是色目人,都是要为蒙古人做牛做马做奴隶的,都是要为蒙古人卖命的,怎么可能掌握大的权力。

    若是按照目前的时局发展下去,张文谦等人都不要想着有什么好的结局。

    大汗忽必烈尊重和选拔汉人之中的儒士,也吸纳了大量的儒士进入朝廷做事情,这一安排部署曾经让不少的汉人感动,认为忽必烈是英明的君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在发生改变,忽必烈本来的面目还是显露出来了。

    天快要黑了,还有三天时间,张柔就要出征了。

    勉强的鼓足精神,张柔慢慢走出厢房,在中院踱步。

    管家前来禀报,说是刘秉忠大人来了。

    仿佛是见到了救星,张柔连忙朝着前院走去。

    张柔与刘秉忠之间的关系是最为要好的,两人时常相互扶持,刘秉忠的地位高于张柔,帮助张柔的地方明显多一些。

    刘秉忠已经到了会客厅,正在喝茶等候。

    进入会客厅,张柔连忙抱拳。

    “见过刘大人。”

    “张都元帅,不必如此的客气,你我之间情同兄弟,就不要有那么多的客套了。”

    看见张柔坐下,刘秉忠再次开口。

    “此番征伐四川,危险重重,张都元帅要格外小心才是。”

    张柔苦笑着开口。

    “我也知道是如此,可没有办法避免,唯有带着兄弟们死拼了。”

    刘秉忠的脸上,露出了奇怪的笑容。

    “张都元帅,办法总是有的,譬如这征伐,时间长短是说不清楚的,作战顺利或许一个月两个月的时间,作战若是不顺利,一年两年都是难以结束的,我没有领军作战的经历,不过我还是知晓一点,实力不如对手的时候,依托城池死守,应该是能够争取到时间的。”

    “大汗做出如此的决定,总是有一定道理的,你我不用想着其中究竟为什么,不过保全自身的实力,与宋军最大范围的周旋,不会有错,我以为如此做了,还能够得到大汗的高度关注,当然,此番征伐你是主帅,很多时候都是你做出相应之决定,其他人说的也就是供你参考罢了。”

    这一次张柔没有马上开口,而是显露出来笑容。(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八章 迁都的机会

    张柔率领的大军刚刚离开开平城,蒙古朝廷就开始筹备迁都的事宜了。

    这是蒙古大汗忽必烈亲自下达的敕令。

    蒙古朝廷最早的都城在草原的和林城,之后因为阿不里哥的叛乱,忽必烈将都城设立在开平城,开平城距离燕京不远,在草原的边沿,可以说是草原所在地,也可以说是中原所在地,将都城设立在这里,不管是从地理位置方面,还是从人口商贸方面,都不是好地方。

    忽必烈也明白这一点,当初设立开平城为都城,实属无奈之举,阿不里哥当初占据了和林都城,就是想着忽必烈回到漠北草原去,接着扣押忽必烈,继位大汗,忽必烈也是看透了这一层,所以坚持不到和林都城去,而是在开平城设立行营,后明确开平城为都城。

    阿不里哥已经投降被囚禁,和林都城也降格为都元帅府所在地。

    此刻,忽必烈需要迁都了。

    迁都的地方早就确定下来,就在燕京,最早提出这个建议的刘秉忠,忽必烈同意了这个建议,令哈必赤督促在燕京路修建中都,去年就已经全部完工。

    新的都城修好了,肯定是要搬迁的。

    蒙古朝廷做事情历来都是雷厉风行,忽必烈一旦下达敕令,执行起来是非常快的,若是有丝毫的拖延,忽必烈必定发脾气。

    九月初,迁都的所有事宜都准备完毕。

    随着蒙古王国的逐渐强大,归附的部落以及人员越来越多,蒙古朝廷早就不是百余年前的景象,这次迁都,需要做的事情是不少的,仅仅是皇宫的搬迁,都需要不短的时间。

    好在开平城距离中都并非很远,而且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这就有利于搬迁了。

    九月初五,蒙古王国开始了搬迁都城的事宜。

    张柔率领的五千将士,此刻才行军至河北境内,还有五千军士,此刻在凤翔府路所属的宝鸡等候,由张庭瑞率领。

    张柔行军很慢,用游山玩水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毕竟这一次的征伐,不是他心甘情愿的,而是被迫领军的。

    一直到出发之前,张柔才从张文谦等人那里得到了消息,青居帅府参议张庭瑞之所以上了奏折,要求率领大军征伐利州西路,也是因为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被宋军完全占据,而原来设立在利州东路隆庆府所属普安县城的青居帅府,被迫后撤近千里地,搬迁到凤翔府路所属的宝鸡。

    撤离到宝鸡的张庭瑞,一直都关注利州西路和利州东路的情况,他从各方面得到的情报,利州西路的防御不是很强,应该是有进攻机会的,故而上了奏折。

    张柔大骂张庭瑞的同时,也哀叹自身的命运不济,至于张庭瑞所谓的利州西路的防御力量很是薄弱的情报,他是绝对不相信的。

    迁都的消息传来之后,张柔的心动了,他感觉到机会来临了。

    迁都可不是小事情,大汗以及朝廷都是非常重视的,也是很忙碌的,牵涉到朝廷搬迁过去,更是牵涉到朝中的文武大臣也要搬迁过去,在这个过程之中,是不是可以找到机会,让家人暂时留在开平城内,接下来趁着朝廷迁都忙碌的时机,想办法离开开平城,朝着南方而去,至少要摆脱朝廷的控制。

    行军没有停止下来,不过速度更慢,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