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位兄弟,你们跟随我多年,有些事情,我不能够瞒着你们了。”

    “前军全军覆没,诸位都知道了,你们所不知道的是,中军早就被宋军彻底包围了,包围我们的宋军有数万人,就是大宋的合州御前诸军,我们没有了任何的机会。”

    “摆在我们面前的有两条路,其一是奋力拼杀,结局就如同前军一样,也是全军覆没,你们之中很多人,跟随我曾经与合州御前诸军作战,知道他们的骁勇,兀良合台万户长率领的一万蒙古铁骑,就是被合州御前诸军剿灭的,我们的战斗力远远比不上蒙古铁骑,选择拼死作战,结局是肯定的。”

    “其二就是投降宋军,这是宋军信使送来的信函,信函说的很明确,我们有一天的时间做出决定,一天之后,也就是明日的午时以后,若是我们还没有做出任何的决定,没有任何的动作,宋军将要发起总攻。”

    “你们都跟随我多年了,不知道经历过多少的厮杀,我年纪大了,无所谓了,可你们不一样,你们都是壮年,就这样没了,我于心不忍。”

    “告知你们这些,就是要求你们做出选择,愿意拼死抵抗的,站到右边去,愿意投降宋军的,站到左边去,每一个人都必须做出选择。”

    “我给你们半个时辰的时间思考,你们自己决定。”

    “诸位兄弟,记住,你们的决定,就是我的决定。”

    说完这些话,张柔头也不回的走出中军帐。

    前方的帐篷,还有零星的亮光传出来。

    张柔看着远方,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中军帐里面,首先是沉默,接着是爆开锅,激烈的争论很快出现。

    是战是降,必须在半个时辰之内做出决定,这些军官都是习惯在战场上厮杀的,从未想过这些问题,骤然遇见,压根不知道怎么想。

    亲卫队长已经明白了张柔的心思,眼看着众人吵成了一团,他忍不住开口说话了。

    亲卫队长开口,所有人都安静下来。

    亲卫队长的话语很简单,若是大帅准备要拼死抵抗,还用征询众人的意见吗,早就可以安排部署,甚至选择夜间昏暗的环境突围了。

    亲卫队长的话语,让众人彻底安静下来了,稍稍思索,众人都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大帅若是没有想到投降的事宜,压根就不会提出来。

    既然大帅已经下定了决心,众人基本就是服从了。

    也有少数人不愿意投降,坚持要厮杀,但他们人数太少了。

    半个时辰过去,张柔进入中军帐,选择已经出来,八成以上的军官选择投降宋军。

    张柔也做出了决定,投降宋军,至于说那些不愿意投降的军官,他会亲自向宋军军官恳求,放这些军官离开。(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六章 一件事归心

    张柔看见吴邵刚的时候,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眼前的吴邵刚太年轻了,看上去比张柔的九子张弘范的年纪还要小很多,就是这样的一个年轻人,指挥合州御前诸军,居然剿灭了十余万的蒙军,收复了成都府路、利州西路,占领了云南等地,让郝经归顺,让大汗忽必烈头疼不止。

    郝经就站在吴邵刚的右边,张柔仅仅看了一眼郝经,就低下头。

    败军之将不言勇,此刻的张柔,只能够是低下头。

    此刻的张柔,也在琢磨,他会接受什么样的待遇。

    张柔见过太多如此的场面,不知道有多少金国以及大宋的将领,投靠蒙古朝廷的,包括以前数位蒙古大汗,什么窝阔台,什么蒙哥,现如今的忽必烈,都是热情相待的,蒙古人豪爽,在这一点上面倒是体现无遗。

    内心里面,张柔是有着不小阴影的,此番被迫投降,一来是考虑到麾下诸多将士的性命,不需要如此白白的失去,二来更是考虑到朝中的汉人大臣,地位越发的岌岌可危。

    归顺蒙古朝廷已经几十年了,再次投降大宋朝天,连张柔自身都感觉到羞愧。

    一旦看淡诸多的事情,人也就变得豁达,对很多的事情无所谓了,就好比说是行将就木之人,对世事感觉到厌倦,不愿意去多想一般。

    “张将军,那些不愿意投降的军官,我可以放了他们,让他们回去,但不是现在。”

    吴邵刚的这句话,让张柔猛地抬起头,不顾一切的开口了。

    “大人,我是败军之将,本来没有资格说三道四,不过我答应了这些兄弟,放他们离开的,大人要是不愿意,我也没有办法,只是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分。。。”

    吴邵刚显得很是耐心,看着颇为激动的张柔,等到张柔说完之后,才再次开口。

    “张将军,你还不了解我之作风,有这等的担忧不稀奇,你大可以放心,我不会为难你的这些兄弟,他们是一定能够回到蒙古朝廷去的,现在他们不愿意归降,我绝不勉强,总有一天,他们会为此时的选择后悔的。”

    张柔看着吴邵刚,再次愣住了,不放这些人走,究竟是什么意思。

    吴邵刚看了看张柔,微微叹了一口气。

    “张将军,这些人跟随你多年,你为他们考虑,这本不错,不过你既然归顺了,到了我的身边,那我就要为你的利益考虑了,这些不愿意归降之人,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死心塌地效忠蒙古朝廷和忽必烈的,另外一类是拜服于蒙古朝廷之强大的,这两类人,一旦回到了开平城或者是中都,你认为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

    张柔茫然的摇头,他哪里会想到这些事情。

    “这些人离开了凤州,只要是回到宝鸡,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禀报张将军归顺了大宋朝廷,这样的消息,会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到开平城以及中都去,到了那个时候,不知道张将军的家人该如何的离开开平城,与张将军团聚。”

    “故而这些人还要委屈一段时间,等到张将军的家人抵达四川,这些人就可以离开了。”

    张柔的身体开始微微颤抖,他以为自己听错了,或者说刚刚的一切都是做梦。

    “我听闻张将军的小儿子张弘范,也是一员骁将,曾经跟随张将军数次出生入死,张将军归顺大宋朝廷的消息一旦传出去,且不说其他的家人会不会遭遇到算计,仅仅是张弘范,日子肯定不会好过的,父亲归顺了大宋朝廷,儿子还想着在蒙古朝廷立足,这不现实。”

    “张将军家人所在的地方,我们已经知晓一些,派遣的军士已经出发,前去接应,至于说尚在开平城的家人,则需要张将军写出信函,派遣身边的亲卫亲自送信,让他们到四川来了,我对张将军的家人不了解,如何让他们脱离险境,安心来到四川,怕是张将军要考虑的。”

    。。。

    这一次,张柔听的非常真切了。

    没有热情的迎接,没有任何的废话,更没有那么多繁琐的程序,但是吴邵刚的话语,却说到了最为关键的地方。

    沉默了好一会的张柔,低头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只见张柔拂了拂已经不是很光亮的战袍,单膝跪地,给吴邵刚行标准的军礼。

    “属下张柔,拜见大人,从今日起,一切听从大人的安排。”

    吴邵刚倒也没有客气,接受了张柔的行礼,接着走上前去,扶起了张柔。

    “张将军,且将心放宽,不用想的太多,你与郝先生是认识的,这两日的时间,与郝先生多谈谈,明日我们就要回到成都府城去,张将军一路跟随同行,至于说张将军麾下的兄弟,尚需要几天的时间整编,凡是愿意进入合州御前诸军的,只要年岁合适,身体尚可,都是没有问题的,那些不愿意继续留在军中的,也能够妥善的安置。”

    “张将军以前在中原,振臂一呼,拉起了队伍对抗蒙古鞑子的欺凌,几十年时间过去,不管是曾经身为金国之大将,还是身为蒙古朝廷之元帅,都是为形势所迫,都是尽到了自身最大之能力,人生一世,谁不愿意过上平静平和的日子,可惜生逢乱世,想安稳不可得。”

    “良禽择木而栖,张将军之过去,任何人都没有资格评价,你也不用耿耿于怀,在我身边之人,郝先生乃是我之左膀右臂,一刻都不能够离开,我们之间会出现争论,但有一点,尊重是必须的。”

    “忽必烈的身边,能人倍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已然证明忽必烈之本事和能力,我是真心佩服的,若是忽必烈能够完全尊重他人,平等的对待,怕是张将军不会做如此之选择。”

    “人无完人,我亦是如此,或许在有些事情方面,我做的没有忽必烈好,可有一点,只要是我身边之人,不管是谁,不管地位之高低,我都是尊重的,所谓士为知己者死。”

    “话就说到这里,张将军内心一定存在纠结,我不敢保证让你完全化解,只要能够为你解开一些小疙瘩,也就满足了。”

    。。。

    作为过来人,张柔完全能够听懂这些话。

    疙瘩的确是解开了一些,张柔的心情变得平静,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刻他突然想到了刘秉忠,想到了张文谦等人,若是这些人在吴邵刚的身边,不知道会是什么表现。

    不过张柔不会开口,经历过世事变迁的他,已经不是毛头小伙子。

    和郝经等人一样,一个巨大的疑惑,也出现在张柔的内心,眼前的吴邵刚,年轻的有些过分,可是说出来的话语,饱含哲理,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太多的许诺,可字字句句都能够深入人心,让人服气。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将来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前途。

    张柔忍不住将吴邵刚与忽必烈对比,尽管才刚刚见到吴邵刚,绝不能够说是熟悉,可对吴邵刚的时候,你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舒服感觉。

    张柔离开之后,吴邵刚的神色变得严肃。

    一边的郝经开口了。

    “大人,属下断定,张柔一定是归心了。”

    吴邵刚微微摇头,他没有否定郝经的意思。

    “郝先生,这些日子我想了很多,我身边的人还是太少了,看看忽必烈的身边,多少的能人志士,我身边能够独当一面之人才,还是不够啊。”

    “大人是不是想到了张文谦、刘秉忠和姚枢等人。”

    “知我者郝先生,不错,我想到了这些人,他们都是有着非同一般能力之人,蒙古朝廷这些年突飞猛进,不断的发展壮大,与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忽必烈若是能够信任和重用他们,怕是我们也没有多少的机会,不过从张柔表现出来的态度看,怕不是这等的情况,从中都来的情报,你也看过了,蒙古朝廷迁都之建议,乃是刘秉忠提出来的,让人能以理解的是,忽必烈迁都如此大的阵势,刘秉忠居然没有资格跟随,这里面就反映出来很有意思的情形了,这样的情形,值得我们好好的琢磨。”

    “大人说的是,不仅仅是刘秉忠没有能够跟随,就连张文谦也未能第一时间同行,阿合马等色目人,倒是悉数跟随忽必烈搬迁了。”

    “是啊,我看此番携带张柔信函前往开平城之人,需要仔细考虑人选,若是有可能,能够接触刘秉忠等人更好,张柔此番归降,消息一旦传至蒙古朝廷,怕是刘秉忠等人的日子会更加的不好过。”

    “大人说的是,可以劝降他们。。。”

    吴邵刚再次摇头。

    “没有那么简单,与忽必烈比较起来,我算什么,人家凭什么到四川来,这样的事情,不能够着急,这就好比是种树,刚刚种下去的苗木,短时间不能够长成参天大树,需要耐心的等待,此番我们派遣之人,只要能够在刘秉忠等人的内心种下种子,就很不错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沉默了,郝经也沉默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零七章 双管齐下

    佟卫华来到中都好些年了,可以说他是看着中都一步步繁华起来的,若不是被选为蒙古王国的京城,中都不可能引发任何的注意。

    扎根在中都之后,佟卫华做的事情不多,主要还是经营酒楼,时间长了,也结交了一些官吏,但都是汉人官吏,这些人在官府之中没有多大的权力,时时刻刻都要遭受到排挤和训斥,故而情绪不是很好,也有那些助纣为虐的汉人,拉虎皮扯大旗,耀武扬威的。

    看的多了,佟卫华也就逐渐适应了,不过有一点他是难以忍受的,那就是在中都的汉人,是最为低贱的存在,在汉人头上的有蒙古人、色目人,平日稍稍不注意,就可能遭遇到打骂,还不敢还手,只能够忍着。

    见到的多了,佟卫华的决心也更加的坚定,他下决心效忠吴邵刚。

    传递的情报不是很多,主要还是有关中都的变迁,同时从那些汉人官吏嘴里听说到的事情,以及在大街上看到的点点滴滴,佟卫华很谨慎,毕竟中都已经成为蒙古的都城,戒备是很严密的,譬如说皇宫一带,是决不允许汉人过去的,稍不小心走到了警戒区,很有可能被直接斩杀,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每次接到从四川来的命令,佟卫华都会仔细的阅读,完全明白其中意思之后,迅速的烧掉信函,不留下任何的很久。

    佟卫华的身边也有一两个女人,毕竟他一个酒店的掌柜,概要表现的地方还是必须的。

    这一次的命令,很是重大,也超出了佟卫华的预想。

    几年时间过去,随着合州御前诸军的逐渐强大,中都方面的情报网络,也逐渐开始建立,这些人都是从四川派来的,大都是军中斥候,他们接受了不一般的训练,陆续的来到中都,这也让从中都到四川的情报线路,开始完善。

    维持情报网络的辛苦,佟卫华是很清楚的,时刻都要小心,时刻都不能够疏忽。

    进入到酒楼后院的密室之后,佟卫华很小心的拿起了桌上的信函,再次仔细看起来。

    他本来识字不多,可为了能够做好情报工作,硬生生的学习,终于能够识字,也能够亲自书写情报了。

    这封命令太过于重要,以至于佟卫华迟迟没有烧毁。

    接近一天的时间,佟卫华明白,他必须要烧毁这封情报了。

    天蒙蒙亮,城门刚刚打开,佟卫华就整装待发,朝着开平城的方向而去。

    开平城距离中都不是很远,忽必烈在中都正式称帝之后,开平城依旧保留着繁华的景象,毕竟搬迁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完全做好的,不少的商贾还留在开平城,一些官署也还在搬迁的过程之中,可有一点变化是很明确的,那就是开平城的戒备已经不森严,不少的商贾都是成群结队的前往开平城,看看是不是能够找寻到商机,而原来驻扎在开平城外的蒙古铁骑,也早就搬迁到中都,留下的大都是从事善后事宜的。

    佟卫华的怀里揣着一份信,这封信是郝经写给刘秉忠的。

    他必须将这封信亲自交给刘秉忠。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佟卫华从未直接接触过刘秉忠,严格说他认识刘秉忠,但刘秉忠不认识他,所以这样的拜见,无疑是困难的。

    刘秉忠依旧留在开平城,尚未来到中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按说留在开平城,刘秉忠已经没有什么事情可做了。

    佟卫华不会知道,张文谦和刘秉忠等人,遭遇到蒙古朝廷左丞相阿合马的排挤,处境更加的尴尬,而刚刚称帝的忽必烈,暂时也想不到这些事情,再说四川方面征伐的张柔,拖拖拉拉,哈必赤率领的大军已经取得了不少的捷报,四川方面还没有丝毫信息,忽必烈肯定不满意,这种不满意,迁怒到张文谦和刘秉忠等人的头上,也是很正常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关键的人物,就是亲王末哥,末哥早就不待见张文谦和刘秉忠等人。

    这一切佟卫华不是很清楚,可他相信一点,既然情报署要求他去拜见刘秉忠,带去郝经的亲笔信函,那肯定是做好了安排的,自身只要按照情报署的要求去做好。

    佟卫华早就想着能够回到四川去了,不过这样的要求他不能够提出来,毕竟上面有着总体的安排,服从安排是他的天职,再说他已经熟悉中都的环境,若是突然离开,派遣其他人来,也不一定熟悉情况。

    在佟卫华抵达开平城之前,罗素林已经来到了城内。

    罗素林接受的任务要艰巨很多,他的身边是从四川赶来的军中斥候,揣着张柔和郝经的亲笔信,要知道郝经是张弘范的老师。

    罗素林的任务,是安排和策应张柔的家人撤离开平城,前往成都府城而去。

    这犹如登天的任务。

    罗素林知道张弘范此人,也知道张弘略,好在张弘略此刻没有在开平城和中都,奉命在开封一带警戒。

    张弘略亦是张柔的儿子,但没有张弘范出色。

    张弘范曾经跟随张柔,参加了鄂州之战,得到了忽必烈的重视,被誉为年轻人之中的翘楚,二十四岁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