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7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在四川与云南两地发展,不过是权宜之计。”

    “在下若是猜得不错,大人的目光,看向的是中原,更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的。”

    这一次,吴邵刚微微摇头。

    “刘先生这一次没有说中,我倒是没有刻意盯着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机会合适的情况之下,肯定是要拿下的,不过一旦拿下了京兆府路,则合州御前诸军将成为众矢之的,很多的意外情况都是会出现的,依照我之想法,还是暂时稳固四川与云南两地。”

    刘秉忠的眼睛里面瞬间迸射出来亮光。

    “在下还是错估了形势,没有能够体谅大人的睿智,这都是在下的错,若是占据了京兆府路,无疑成为众矢之的,下一步就无法施展了。”

    刘秉忠已经放开了,他万万想不到吴邵刚会爽快的承认有称帝想法的事宜,这也是他冒着巨大风险开口询问的,万一吴邵刚遮掩,他也能够理解。

    也就是这个时候,刘秉忠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郝经死心塌地的跟着吴邵刚。

    吴绍武、吴绍尊以及曹文刚已经是脸色煞白,身体都微微有些颤抖了,作为大宋的举子,他们一时间难以接受这样的局面,毕竟他们都是吴邵刚的至亲。

    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眼睛里面同样迸射出来光芒,若是吴邵刚想着称帝,那么他们归顺其麾下,岂不是也谋得了一个光明的前途。

    刘秉忠再次起身,对着吴邵刚稽首行礼。

    “在下刚刚冒昧了,如此的询问大人,若是大人怪罪,在下原承受一切之罪责,不过在下也要解释如此之原因。”

    “在下已经决意效忠大人,若是大人想到的是大宋朝廷,那么在下做事情是一番模样,若是大人有着一统天下之决心,在下做事情是另外的一番模样,恳请大人原谅在下之冒昧。”

    吴邵刚也站起身来,走到了刘秉忠的对面。

    “刘先生,你是第一个直接询问我是不是有称帝之心的人,有胆识,短短几天的时间,你就能够从诸多情况之中做出分析,足见判断力不一般,也难怪你与郝先生当初会成为忽必烈的左膀右臂,可惜啊,忽必烈能够识人用人,却不知道如何的尊重人才。”

    “我之决心,早已经定下来,郝先生知晓这一切,他不会明确告知你,如今既然摊开来了,也就没有必要过分的遮掩,当然在外面,这些话绝不能够有丝毫的泄漏,否则我不会客气,今日在这里的诸位,都记住了,这是绝密,至死都不要开口说。”(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七章 定鼎之策

    刘秉忠求见吴邵刚,当然不仅仅是询问,不仅仅是想着知道吴邵刚是不是有称帝之心,若是没有什么好的谋略提出来,那就显得过于孟浪,可谓是不识时务了。

    前面刘秉忠提到了京兆府路,可不是无中生有,当年他也曾经想着提议蒙古朝廷迁都到京兆府路,但这个建议最终硬生生的压下去了,一来京兆府路是大宋曾经的京城所在地,若是蒙古王朝也定都于此,显得不合时宜,二来当时的情况也是不允许的,阿不里哥控制了整个的漠北,以及草原绝大部分的地方,若是都城距离草原太远,则无法有效剿灭阿不里哥的叛乱,故而刘秉忠始终都没有提出来。

    之后刘秉忠建议蒙古王朝迁都现如今的大都,也是经过认真考虑的,大都之位置稍稍远离草原,一方面可以控制草原,另外一方面也是可以直接控制中原的,将来就算是一统天下了,凭着蒙古王朝的实力,同样可以控制南方。

    刘秉忠之所以想着询问吴邵刚是不是有称帝之心,也是因为内心有着一层巨大的隐忧。

    厢房里面的氛围稍稍平静之后,刘秉忠再次开口了,依旧是询问。

    “大人之爽快,在下佩服之至,不过在下还有几个疑问,不吐不快。”

    “刘先生尽管提问就是。”

    “大人以为蒙古大军的实力如何,与合州御前诸军比较起来高下如何。”

    吴邵刚看了看刘秉忠,也看了看张柔、张弘略和张弘范等人,慢悠悠的开口了。

    “蒙古大军实力非凡,合州御前诸军短时间之内无法抗衡。”

    “大人说的是,在下也是如此认为的。”

    说到这里的时候,刘秉忠再次站起身来。

    “前几日在下与郝兄有过这方面的争论,不过郝兄未能说服在下,蒙古大军的实力,在下是清楚的,实在说,征伐南宋的蒙古铁骑,除开当年蒙哥大汗率领的是主力,这些年来蒙古铁骑的主力根本就没有南征,几乎都用于拱卫开平城以及征伐阿不里哥的叛乱。”

    “若是蒙古铁骑的主力悉数征伐四川,合州御前诸军是无法抵御的,当然双方都会有惨重的损失,可最终失败的还是合州御前诸军。”

    “在下如此说,并非是看轻合州御前诸军,这都是因为实际情况早就的,蒙古人习惯游牧之生活,自小就生活在马背上面,狩猎放牧是其主要的生活,至今还是如此,这也早就了蒙古铁骑的骁勇,据在下知晓的情况,蒙古铁骑尚有近二十万的大军,其中色目人占据三分之一,这一支大军,才是蒙古朝廷真正的精锐。”

    “阿不里哥已经归顺,只不过是蒙古朝廷内部尚未完全平静下来,故而大汗暂时没有全面南征,一旦漠北完全稳定下来,或者说阿不里哥之影响力全部消亡,就是大汗南征之时。”

    “蒙古朝廷以及大汗的目的,自然是灭掉大宋朝廷,在下不客气的说,大汗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

    。。。

    刘秉忠说话的过程之中,众人的神情都很是平静,包括吴邵刚,没有谁训斥刘秉忠长蒙古人的威风,因为实际情况就是那样,尽管这些年合州御前诸军空前的强大起来,可绝非整个蒙古铁骑的对手,不要说二十万的蒙古铁骑,就算是十万蒙古铁骑征伐四川,合州御前诸军都是无法抵御的,这也是吴邵刚最为担忧的事情。

    依靠四川地形的优势,只能够抵抗一段时间,不能够阻止最终的失败。

    军队不同于地方,更是不同于民生,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依靠的就是军队的强悍,依靠的就是官府能够保卫地方,老百姓不管如何的富足,都无法直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军队实力弱于对方,有可能以弱胜强,但这样的例子太少了,再说弱势的一方,也会在战斗的过程之中,逐渐的增强自身的实力,最终依靠实力打败对方。

    吴邵刚的神色变得专注,他知道刘秉忠已经说到了最为关键的地方。

    毕竟刘秉忠在忽必烈身边那么多年,对于忽必烈的诸多想法,以及蒙古朝廷的诸多计划,都是清楚的,而且这些计划短时间之内是不会改变的。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真理。

    看见吴邵刚听的非常仔细,刘秉忠内心也是感慨,他说的这些话,任何一个上位者,都是不爱听的,可吴邵刚不一样,神情专注,态度真诚。

    这是一个真正的强者,甚至强于忽必烈。

    “在下之建议,分为两块。”

    “第一块,充分利用地域方面之优势,三国士气的三足鼎立,蜀国实力最弱,但因为占据了四川等地,凭借着地理上的优势,硬生生的与魏国抗衡,如今也是这样。”

    “大人依托四川云南两地,有了发展之基础,加之合州御前诸军的强大,足以自保了。”

    “但若是放眼天下,仅仅立足于四川与云南两地,那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怎么说,四川云南等地都是地处边陲,对中原与南方的影响力都不是很大,蒙古大军这些年来一直都致力于征伐四川,在下认为,无非是想着护卫中原的安宁,更是护卫京兆府路之安全。”

    “在下的建议是,立足四川与云南的基础之上,朝着中原发展,第一步就是京兆府路与凤翔路,这里乃是中原之核心位置,占据了这里,就真正有了定鼎的基础。”

    “第二块,强大军队,在下前面已经说过,合州御前诸军目前自保可以,但想着打败蒙古大军,尚不可能。”

    “在蒙古朝廷这么多年,在下也多次分析了蒙古大军,当年的辽国与金国,也是欺凌蒙古部落,那个时候的蒙古大军,远没有如今强大,不过几十年的光景,蒙古大军实力快速强大起来,已经是傲视群雄。”

    “在下以为,合州御前诸军亦有如此的实力,一样可以发展壮大起来。”

    “如何让合州御前诸军强大起来,在下以为,单一的发展骑兵,不是办法,不管合州御前诸军的骑兵如何的发展,都是比不上蒙古铁骑的,前年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铁骑被合州御前诸军打败,不能够说明什么,兀良合台率领的蒙古铁骑,并非是主力,主力全部用于拱卫开平城以及进攻阿不里哥。”

    “大汗对兀良合台存有猜忌之心,也不可能让阿不里哥率领蒙古铁骑的主力作战。”

    。。。

    刘秉忠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终于插嘴了。

    “刘先生认为,合州御前诸军日后重点强大什么地方。”

    这才是问题的关键,也是屋里所有人关心的地方。

    刘秉忠也没有完全想好。

    “这个,在下也没有真正好的建议,在大人的面前,在下不敢乱说,只是在下曾经跟随大汗征伐,特别是在征伐四川以及大理之时,感触颇多,那一次的征伐,蒙古大军推进一直都很是顺利,几乎没有遭受什么阻碍,也就是那个时候,在下认为蒙古大军天下无敌。”

    郝经看向了刘秉忠,眼神里面透露出来责备的意思,既然想不到好的办法,又说蒙古铁骑天下无敌,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让合州御前诸军归顺蒙古朝廷吗。

    吴邵刚却陷入到沉思之中。

    不一会,吴邵刚突然开口了。

    “刘先生,当年的钓鱼城之战,你是否知晓详细情况。”

    刘秉忠稍稍思索,很快开口。

    “钓鱼城之战,蒙哥大汗集中了主力,意图攻陷钓鱼城,无奈自身被投石机所伤,因为伤情太重,无法救治而亡,由此蒙古大军的征伐才停止下来。。。”

    刘秉忠还没有说完,吴邵刚的脑海里面划过了一道闪电。

    吴邵刚是穿越之人,以前就是特种兵教官,对于军队的事情太熟悉了,无奈穿越到冷兵器作战的时代,想不到那么多,只是觉得蒙古铁骑太过于的强大,大宋军队必须加强骑兵的建设,如此才能够与蒙古鞑子抗衡。

    刚刚刘秉忠的话语,提醒了吴邵刚,仅仅想着发展骑兵与蒙古鞑子抗衡,这是天方夜谭,军士个人的差距是巨大的,依靠残酷的训练,或许能够提升宋军骑兵的战斗力,但不可能超越自小就在马背上的蒙古铁骑。

    的确需要从其他的地方想办法。

    热兵器是唯一可以考虑的地方。

    而热兵器之中,按照如今的条件,能够考虑的唯有火炮。

    火炮是骑兵的克星,这一点在现代战争之中已经应验,面对隆隆的火炮,不管多么骁勇的骑兵,都是只是炮灰。

    想要快速壮大实力,攻克与发展火炮,恐怕是最好也是最快的办法。

    吴邵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刘先生之提醒,太重要了,我希望刘先生今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想到什么尽管说出来就是,只要能够集中众人之智慧,我们就能够克服任何的困难。”

    商议结束了,吴邵刚独自到了书房,不允许任何打扰。

    郝经与刘秉忠等人没有马上离开厢房,而是继续探讨,甚至出现了激烈的争论。(未完待续。)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万事开头难

    南宋已经有火器了,天庆元年,也就是1259年,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火器:突火枪,可惜这个时代的火器,效率太过于低下,所谓的突火枪,枪管并非是铁管和钢管,而是竹筒,中间的膨胀部分为火药室,后段则是军士手持的木棍,突火枪发射的并非是子弹,是捆绑着类似于鞭炮的弓箭,引火点燃之后,凭借着火药的推力,将弓箭发射出去。

    这种所谓的突火枪,吴邵刚实际上见过,当时就觉得这东西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

    突火枪的发射,每分钟最多能够发射两次,面对气势汹汹、如狂飙一样而来的骑兵,怕是突火枪还来不及发射,就被对手给剿灭了。

    再者,突火枪的主要作用,并非是直接射杀对手,而是起到引火的作用,利用突火枪的发射,让对方的衣物或者是器械燃烧,以此来降低对方的战斗力。

    至于说火炮,这个时代还没有严格的火炮。

    倒是有一种所谓的铁火球,或者称之为震天雷,这是一种用生铁铸成,壳厚两寸的铁火球,并非是依靠火炮发射,是利用投石机发射,准确率极低,后来在攻城拔寨的战斗之中,发展为用铁锁悬挂铁火球,让其在对方的阵营爆炸。

    铁火球爆炸的时候,声音很大,震耳欲聋,其四散飞击的铁壳碎片,也能够产生一定的杀伤力,但效果同样不明显。

    这种所谓的铁火球,在蒙古与金国之间作战的时候,很多时候使用,其效果一般,大宋军队也偶尔使用铁火球,可嫌弃太麻烦,其威力尚不如弓箭,故而并没有重点发展。

    吴邵刚既然想着发展火炮,当然不会关注现如今存在的突火枪和铁火球。

    不过既然已经出现了利用火药作战的情形,那么吴邵刚就会重点关注,用自身的理解能力,开发出来威力巨大的火炮。

    想要发明火炮,绝非嘴上说的那么简单,可以说吴邵刚的手头什么都没有。

    千年之后的火炮,这个时代绝不可能出现,且不说其他,至少现在没有钢材,无缝钢管更是不可能出现,而制造和发明火炮,还是只能够使用生铁或者是熟铁。

    生铁和熟铁都是异常昂贵的东西,毕竟炼铁术也不是那么发达。

    摆在吴邵刚面前的,是犹如登天的难题。

    可既然想着一统天下,想着打败最为骁勇的蒙古铁骑,那就要另辟蹊径,若是总想着依靠前世训练特种兵的方式来训练骁勇的骑兵,与蒙古铁骑对抗,一方面时间来不及,第二个方面也是不现实的幻想。

    足足两天的时间,吴邵刚独自闷在屋子里面,不准任何人打扰,他用毛笔绘制出来了不少的图案,这些都是火炮的图案。

    火炮的原理都是差不多的,就是利用火药燃烧的压力推送弹丸,其构成的部分主要为炮身和炮架两部分,其中炮身的构成是最为关键的,包括炮管、炮尾和炮闩三个部分,炮架则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的进步,千年之后的炮架,包括了反后坐装置、方向机、高低机、瞄准机以及移动设备等等。

    火炮的发展同样经历过很多的曲折,最早出现的真正的火炮,还是在明初。

    刚开始出现的火炮,发射的都是实心弹,也就是发射的大铁球,通过火炮的推送,大铁球产生了巨大的惯性,能够给与对手毁灭性的打击。

    开花弹在明后期才真正出现,但应用不普遍,最为关键的问题是难以掌握开花弹爆炸的时间,有些时候因为难以控制引信的燃烧,刚刚发射就在空中爆炸,甚至可能因为军士的失误,导致开花弹发射不出去,在炮膛之中爆炸,对自身造成杀伤。

    作为特种兵的教官,吴邵刚是清楚这一切的,利用如今这个时代的科技,发明出来发生实心弹的火炮,已经算是奇迹,至于说杀伤力更大的开花弹,那是想都不要想的事情。

    吴邵刚不会好高骛远,若是能够制造出来真正的发射实心弹的火炮,那就谢天谢地了。

    吴邵刚走出屋子的时候,郝经、蔡思伟、黄家明、曹文刚、吴绍尊、吴绍武、李润、李辰孙等人都在外面等候,他们不知道吴邵刚这两天时间在屋子里做了一些什么,很是担心。

    正是春夏交替的季节,气候很是怡人,往年这个时刻,若是清闲,不少的达官贵族都会出去狩猎,春季狩猎不仅仅能够得到消遣,也是对个人的一种锻炼,不过随着战事的铺开,这种狩猎行动逐渐的减少了。

    看见站在外面的众人,吴邵刚笑了笑。

    “刘先生他们在什么地方去了,怎么没有到衙门来。”

    郝经看着吴邵刚,有些吃惊。

    “大人,刘秉忠和张柔等人,还没有获准能够随时出入制置使衙门。”

    吴邵刚拍了拍额头,自嘲的笑了。

    “这两日想的事情太多,倒是忘记这一茬了,对了,绍尊等人不能够继续留在制置使衙门了,该是要出去历练了,此事安排的如何了。”

    一边的黄家明立刻站出来。

    “禀报大人,已经安排好了,就等大人决定下来。”

    吴邵刚点点头,朝着前面的院子而去,其余人悉数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