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禥登基之后,新年伊始,以咸淳纪元,必须举行祭祀大典。

    举行祭祀大典之前,天突降大雨,导致祭祀大典必须推迟,皇宫之中管理马队的是赵禥宠爱的胡贵妃的父亲胡显祖,胡显祖见到大雨一时间停不下,就想着回到宫里去,于是撺掇赵禥离开,赵禥倒也是老实,不敢离开,因为贾似道还没有发话,于是胡显祖就撒谎说贾似道已经准许了,听到胡显祖如此说,赵禥才离开。

    大雨停歇之后,贾似道迎候皇上主持祭祀大典,谁知道皇上已经回宫了。

    大怒的贾似道,立即赶到了宫里,大发雷霆,且执意辞职不干了。

    这一下赵禥慌张了,亲自出来挽留贾似道,并且苦苦哀求,还流下眼泪。

    贾似道当然不会轻易答应,在府邸好几日不上朝,也不过问朝中的事情,其他的文武大臣,根本不敢出头,也不敢处理任何的朝政。

    无可奈何之下,赵禥罢免了胡显祖的官职,流着泪将胡贵妃送到了庙里罚做尼姑,又专门派遣宫里的中官去给贾似道赔礼。

    如此情况之下,贾似道才心满意足的回归朝廷,开始署理政务。

    这些情报,令吴邵刚目瞪口呆,这件事情他在史书的记载上面看见过,但不是特别相信,主要是不相信赵禥窝囊到如此的程度,现在看来是真的了。

    贾似道如此的专权,也是吴邵刚没有想到的。

    穿越这么多年,吴邵刚早就不完全相信史书的记载,在看待贾似道这个人的时候,他想到过公田法,以及经界推排法,应该说贾似道推行这些政策,其目的还是想着维系大宋朝廷,不想朝廷垮了,特别是在推行公田法的过程之中,得罪了一些权贵,无疑会遭受这些人的算计,在历史上留下不好的名声。

    就说当初贾似道与忽必烈之间议和,也有实际情况所迫的无奈,宋军不是蒙古大军的对手,若是忽必烈硬是要进攻,恐怕京城还真的是有危险。

    不过一个人一旦掌握了大权,在没有任何人监督的情况之下,很大程度上面会出现问题,除非此人有着坚强的意志,以及始终不变的恒心。

    这一切都不是贾似道所具备的。

    贾似道是小妾所生,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小时候也是遭遇过坎坷的,正是因为地位不高,故而贾似道学会了圆滑,学会了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学会了八面玲珑,也正是因为这些本事,让还有些能力的贾似道,得到了孟珙的赏识,得以步步高升。

    如此出身的人,在掌控了朝局、甚至是直接掌控了皇上之后,会做出什么事情来,还真的是不好预料。

    吴邵刚从四爷提供的其他情报方面,已经知晓了贾似道的喜好。

    贾似道不仅仅是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家里时时刻刻都是美女成堆,而且还喜欢赌博,其府邸里面时常有赌徒出入,甚至这些赌徒比朝中大臣还要随便。

    最求享乐是人之本性,若是有那样的机会,吴邵刚也愿意好好的放荡一番,可你要看是什么时候,而且要看自己是什么身份。

    贾似道是太师、平章军国重事、左丞相、枢密使,更是被敕封为魏国公,其身上的职责,没有任何人可以比肩,更是得到了皇上无以复加的信任和依赖,如此情况之下,必定是做好自身的本分,为朝中文武大臣树立榜样,可是贾似道居然是如此的表现,不得不说令人失望。

    严格说,贾似道在朝中的表现,对吴邵刚是有利的,穿越这些年,吴邵刚已经发现了,大宋的百姓并非如史书记载的那样,一味的拥戴赵家的天下,百姓更多的还是关心自身是不是能够吃饱穿暖,是不是能够过上平静的生活,至于说谁是皇帝,与他们没有太多的关系,而那些读书人,大都是将自身利益与皇家利益挂钩的,如同文天祥这样的人,还是太少。

    就算是宋末三杰之一的陆秀夫,不也在吴邵刚的身边来了,兢兢业业的做事情。

    厢房,郝经与刘秉忠两人看完了京城来的情报。

    吴邵刚看着两人,轻轻叹了一口气,开口了。

    “郝先生,刘先生,这些文书你们都看了,不知道是什么感受,我是感觉到寒心。”

    “朝廷面临蒙古鞑子的巨大威胁,两淮已经遭遇到荼毒,百姓生不如死,望眼欲穿得不到大军的保护,偏偏这个时候,朝中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简直是令人不齿,不想着如何去抗击蒙古鞑子,不想着如何让百姓过上平静富足的生活,时刻都想着自身权势,这样的朝廷,还有什么希望。”

    “皇上登基,我未到京城去,因为四川和云南的事情太多,本想着皇上登基,能够振兴超纲,至少让上下一心,齐心协力抗击蒙古鞑子,谁知道皇上压根不在乎这些,整日里想到的就是吃喝玩乐,如此下去,大宋还有什么希望。”

    “天作孽,犹可活,自作孽,不可活,大宋的气数将尽了。”

    说到这里,吴邵刚重重的叹了一口气,用拳头狠狠的捶了一下桌子。

    郝经看了看刘秉忠,扭头跟着开口了。

    “大人,属下以为京城之事,不必去关心那么多了,做好四川以及云南的事宜,才是大人需要考虑的。”

    刘秉忠也开口了。

    “大人,属下以为,郝兄说的是正确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一章 此消彼长

    京城方面的情报,以及蒙古大都方面的情报,成为了吴邵刚关注的重点,关注京城方面的情报,是看看大宋朝廷最终朝着什么方向发展,历史是不是会出现改变,关注大都方面的情报,是看看张文谦等人的表现和处境,蒙古朝廷之中排斥汉人之风会不会愈演愈烈。

    刘秉忠与郝经展现出来的能力,让吴邵刚进一步认识到了高端人才的重要性,所以他会不遗余力的从蒙古朝廷挖人过来,充实自身的力量。

    情报署已经分别给罗素林与佟卫华下达了命令,郝经、刘秉忠以及张柔等人,都再次写了信函,带到了大都,分别交给了罗素林和佟卫华,两人的分工也是明确的,佟卫华负责接触张文谦,罗素林则是负责接触窦默、姚枢以及高鹗等人。

    以儒士的身份进入到蒙古朝廷的汉人,也是吴邵刚争取的对象,这些人之中,很多都是郁郁不得志,也的确是有本事的。

    当然这部分的人名单,是由刘秉忠直接提供的,毕竟吴邵刚不了解蒙古朝廷之中汉人的情况,郝经离开的时间太长,也不是很了解了。

    佟卫华的客栈,生意还是不错的,毕竟是在大都,蒙古王朝的都城,以前在中都开平城的大部分商贾,以及诸多的官署,陆续都搬迁到大都来了,也让大都迅速的变得繁华。

    人多了,生意自然是不错。

    完成了将刘秉忠救出天牢的任务之后,佟卫华提心吊胆了好一段的时间,他主要担心的还是狱卒消失的事宜,其实这是佟卫华多心了,刑部压根不敢将狱卒、马车消失的事情禀报上去,在他们看来,狱卒消失是上面做出的安排,就是想着让所有的秘密都消失。

    毕竟刘秉忠自杀的事宜,并非是什么光彩的事宜,对于皇上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刑部禀报的是安埋了刘秉忠,朝廷不会过多的询问,此事就这样过去了,至于说刘秉忠府邸里面的管家和下人,那就没有谁去关心了。

    一直到收到了情报署的命令,佟卫华才安心了很多。

    按照情报署的命令,接下来佟卫华需要接触之人,就是张文谦。

    张文谦与刘秉忠之间的渊源很深,其能够到忽必烈身边做事情,就是刘秉忠举荐的。

    张文谦做事情沉稳低调,有着儒士的风度,后来居上,在王文统被斩杀之后,超越了其他的汉人大臣,成为了忽必烈身边的汉臣第一人,官至御史中丞。

    不过王文统被斩杀,刘秉忠被下狱,张柔归顺大宋朝廷,对于张文谦的打击也是重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尽管表面上他还是得到了忽必烈的信任,但忽必烈骨子里对汉人的排斥,已经颇为明显的表现出来。

    朝中掌握权力的,除开诸多的蒙古亲王,以及万户长、都元帅,剩下的就是色目人了,以平章事、左丞相阿合马为首的色目人,已经得到忽必烈高度的信任,这些色目人不仅在朝中继续稳固自身的权势,还不遗余力的打压汉人大臣。

    这就让以张文谦为首的汉人大臣,处境愈发的尴尬。

    张文谦一度萌生了退意,想着归隐山林,了此余生,可是在观察了朝中的局势之后,他没有敢提出来这个要求,至于说归顺大宋朝廷,张文谦压根都没有想过,在他看来,大宋朝廷已经是苟延残喘,不要多长时间就会被蒙古朝廷推翻剿灭,若是不识时务的去归顺大宋朝廷,恐怕今后天下统一之后,结局会更加的悲惨。

    处于矛盾之中的张文谦,精神一度萎靡。

    也就是在张文谦最为困顿萎靡的时候,佟卫华上门来拜访了。

    换做以前,佟卫华不过是寻常的商贾,根本没有资格见到张文谦,不过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张文谦没有那么忙碌了,朝中很多核心机密的事宜,不需要他参加了,而且汉人大臣之中,也出现了分裂的状态,以严忠范为首的部分汉人,在刘秉忠自杀之后,表现出来了媚态,不仅仅是更加顺从朝中的蒙古人,也开始巴结讨好阿合马等色目人,这些人遭受到了张文谦、窦默、姚枢以及高额等人的排斥,认为他们丢掉了祖宗。

    讨好蒙古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朝中汉人大臣都是这样做的,可是讨好色目人,就让张文谦等人受不了了,不管是能力,还是学识,朝中汉人大臣是远远强于色目人的。

    张文谦懂进退,上朝的时候基本不开口说话,散朝之后到官署去,休沐的时间到了马上回到幅府邸,哪里也不去,就在家里老老实实呆着,以前时常出现的汉人大臣之间的聚会,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明哲保身是张文谦的强项,至少需要躲过这一阵的风头。

    当佟卫华前来拜见的时候,张文谦很是奇怪,因为他不认识佟卫华。

    前来府邸拜见的汉人不少,绝大部分都是拐弯抹角的关系,前来拜见的目的,也是想着能够谋求一官半职,张文谦几乎都习惯了,以往得到忽必烈充分信任的时候,他也举荐了一些人,都是真正有本事之人,进入到朝廷之中做事,不过王文统出事情之后,张文谦就很少向朝廷举荐人才了。

    张文谦本来不打算见这个不认识的商贾佟卫华,不过听管家说,佟卫华已经好几次来拜访了,也就决定见一见,反正见面之后寒暄几句话,就可以端茶送客了。

    走入会客室,第一眼看见佟卫华的时候,张文谦微微皱了皱眉。

    佟卫华给他的感觉很是奇怪,此人好像不单纯是商贾,身上透着其他的气息。

    “在下佟卫华,经营一家客栈,今日来拜见张中丞,打扰了。”

    张文谦的身体颤抖了一下,迅速看了看四周,其实这是在他的家里,不会有外人。

    张中丞这样的称呼,乃是大宋朝廷习惯性的称呼,蒙古朝廷非正式场合很少有如此的称谓,熟悉之人,相互之间都是以大人相称的,只有在朝会或者其他正式的场合,才会称呼官职,佟卫华不过是大都的一名商贾,怎么会如此正式的称呼。

    张文谦可不笨,马上察觉到了异常。

    “不知道佟掌柜前来何事,我府邸之中有不少事情需要处理的。”

    “在下知晓中丞大人繁忙,不敢有过多的叨扰,今日前来,乃是受他人之托送信,因信函必须亲自交给中丞大人,故而专门前来拜访。”

    佟卫华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掏出了信函。

    大的信封里面,装有两份信函,分别是郝经与刘秉忠写来的信函。

    将信函放到了桌上,佟卫华站起身,抱拳行礼,准备告辞。

    张文谦看了看放在桌山的信函,挥手开口了。

    “佟壮士且慢,待我看过信之后离开也不迟。”

    张文谦本来是准备当着佟卫华的面拆开信函的,在他看来,无非是有谁委托他给眼前的这个佟卫华帮忙,现如今他的能力有限,帮不上忙,故而还是当着佟卫华的面拆开信函,看过之后明确拒绝为好。

    佟卫华倒也没有拒绝,从容的坐下了。

    张文谦打开了信函,仅仅是看了封面,脸色就急剧的变化了。

    双手颤抖的张文谦,再次抬头看着佟卫华。

    “说,你究竟是什么身份。”、

    “张大人,在下是什么身份无所谓,还是请张大人看过信函再说,刚刚在下已经说过了,信函很是重要,在下必须亲自交付给张大人,现在任务已经完成了,如何做就是张大人之决定了,在下乃是大都的商贾,经营客栈,张大人若是想着做什么,在下逃不掉的。”

    佟卫华再次站起身,抱拳行礼,尔后转身离开。

    呆住的张文谦,竟然忘记了开口说话,一直到佟卫华走出了会客室,才反应过来。

    张文谦没有去追着佟卫华,而是拿着信函,迅速放进怀里,转身朝着书房的方向而去。

    足足一天时间,张文谦没有走出书房,饭菜都是管家送到书房门口的。

    没有人知道张文谦在干什么。

    张文谦进入书房的时候,神情是紧张疑惑的,可是离开书房的时候,神情显得稍微轻松了一些,好像是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管家进入书房收拾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发现,仅仅是角落里面的灰盆里面,好像是烧过什么东西。

    回到客栈的佟卫华,隐藏在密室里面,同样是紧张的,他在等候消息,若是三天之内,有宫中的宿卫上门来,那就证明他暴露了身份,必须想方设法离开大都,回到四川去,若是没有任何的动静,那么郝经与刘秉忠的信函,就起到了作用。

    佟卫华记得很清楚,情报署的密令里面,有句话是很明确的,那就是此消彼长,说明张文谦等人若是都能够争取到四川去,或者是愿意靠拢四川,那就预示忽必烈的实力在减弱,四川的实力在增加,如此的循环往复,更多蒙古朝廷的汉人愿意投奔四川,最终忽必烈将要遭受到沉重的打击。(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二章 沉着应对

    罗素林也不轻松。

    窦默、姚枢以及高鹗等人,在蒙古朝廷之中也是有些名气的,特别是窦默。

    窦默在进入蒙古朝廷之前,曾经有相当长时间的漂泊生涯,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姚枢以及许衡等儒士,开办了学堂,广泛传授知识,名气也逐渐累积起来,窦默不仅是理学大家,更是一名出色的医学郎中,其医术造诣,在当时可谓是登峰造极。

    进入蒙古朝廷之后,窦默不显山不露水,依旧是不断钻研学术,很少搀和朝廷的事宜,不过其有着他人所不能够企及的才能,那就是举荐人才,姚枢就是通过窦默举荐,得以进入到蒙古朝廷做事情的,而且忽必烈几次征询窦默之意见,窦默都根据自身的观察,为忽必烈以及蒙古朝廷举荐了不少的人才。

    不过最近一段时间,窦默比较沉默,他曾经举荐了许衡,但之后闭口不提了。

    窦默认为许衡是类似于唐朝时期魏征一般的人,敢于直谏,而且忍不住要开口说话,这样的人,一旦进入到朝廷之中,在目前的形势之下,岂不是自找苦吃。

    连续几年的时间,王文统被斩杀,张柔归顺大宋朝廷,刘秉忠被下狱自尽而亡,以阿合马为代表的色目人逐渐掌控朝廷,不遗余力打压和算计朝中的汉人大臣,如此情况之下,窦默不愿意害了好友,让许衡也走这些人的老路。

    罗素林的主要目标,当然是窦默。

    这么多年过去,罗素林对于情报工作已经有了自身的心得,在成都府城策反黄家明,尔后来到大都,顺利的策反了张弘范等人,让他觉得自家大人运气太好了,日后的前途恐怕不仅仅是大宋王朝的顶梁柱了。

    再说自家主人若是一心想着大宋朝廷,那么这些策反之人,就应该到京城去的,可全部都留在了成都,压根没有去京城,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了这些事情之后,罗素林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成功策反窦默。

    拜见窦默不是很困难,毕竟窦默名声在外,不少读书人都喜欢前去拜访,加之窦默的学生实在不少,闲暇的时候也都去拜访。

    罗素林在大堂足足等了半个时辰的时间,亲眼见到他前面的四个人依次去拜访窦默。

    进入会客室的时候,罗素林看见窦默正拿着一本书,仔细的翻阅,大概是前面拜访之读书人,提出来什么学术方面的事宜,让窦默开始翻书查阅。

    罗素林进来之后,稽首行礼。

    窦默放下了手中的书本,也是站起身来回礼。

    “在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