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末三杰之中的陆秀夫与张世杰,都到了吴邵刚的麾下,剩下的就是名气最大的文天祥了,此时此刻文天祥依旧被贾似道排挤,在外做官,不能够回到京城。

    文天祥是有能力的读书人,吴邵刚本意是想着招纳,可是穿越这些年,熟悉了南宋王朝的规矩和内幕之后,他倒不是有很强烈的招募愿望了。

    纷乱的时代,读书人并不能够左右局势,这话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就是读书人没有太多的用处,譬如说忽必烈,在创建大元王朝的时候,首要的依靠还是蒙古铁骑,一旦天下初步稳定下来,需要治国理政的时候,读书人才能够真正的发挥作用。

    民心向背这个概念,在纷乱的时代,有些伪命题的意思,你自身的实力不足,就算是兢兢业业做事情,就算是赢得了民心,可最终的结局,还是被实力更强的对手灭掉。

    历史就是这样,实力才能够决定一切。

    穿越八年的时间,吴邵刚终于看透了这一层,也卸掉了心头一个巨大的包袱。

    曾几何时,熟悉历史的吴邵刚,想到的是天下人都忠心于大宋王朝,对皇上都是顶礼膜拜的,其他人想着要推翻腐朽没落的大宋王朝,一定是会遭遇到老百姓强烈反抗的,特别是遭遇到读书人的反抗,现在看来,这一切都是史书有意为之,实际情况绝不是如此。

    朱熹的理学思想,以及儒家思想,尚未彻底占据主流,读书人的思想还没有那么坚定,对皇权也不完全是顶礼膜拜,至于说老百姓,想法更是简单,谁能够让他们平静的生活,让他们能够活下去,他们就完全满足了,至于说谁是皇上,老百姓还真的不在乎。

    郝经进入到厢房,发现吴邵刚的神色颇为严肃。

    郝经有些奇怪,近段时间以来,应该说局势是平静的,没有什么事情发生,而举重若轻的吴邵刚,就算是面对天大的事情,也能够想办法应对,而且越是局势不妙,吴邵刚越是显得冷静,绝不会表现出来焦虑。

    “大人,是不是有什么担忧之事。。。”

    郝经尚未说完,吴邵刚就开口了。

    “郝先生,这些日子我一直都在思索一件事情,就是叶李和萧规的这份奏折。”

    “大人,这份奏折,属下认为不需要操心,叶李和萧规两个读书人,书生气浓,其实什么都不知道,他们一直都是在京城读书,对外界的事情根本不知道,当初弹劾贾似道,也不过是听闻周遭的说法,觉得不合适,此番被发配了,到四周走走看看,就认为天下太平,属下认为,若是全天下的读书人都是如此,那才是悲哀。”

    吴邵刚看着郝经,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的笑容。

    “说的不错,我担心的就是这一点,从京城来的诸多情报,郝先生也都看过了,皇上丝毫不关心家国大事,想到的就是淫乐,朝中大小事情,都是贾似道操控,不要看贾似道目前是大权在握,恐怕不要多长的时间,其就很有可能身败名裂,坠入万丈深渊之中。”

    “大人为何如此说。”

    “忽必烈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灭掉大宋朝廷了,只不过时机不合适,我看快了,最多明年,亦或是后年,忽必烈就会发起全面的进攻,到时候大权在握的贾似道,根本无力应对,鄂州之战、两淮之战已经说明这一点,一旦遭遇到惨败,那就是贾似道完全承担责任的时候,郝先生不要忘记了,皇上的荒淫是无人会追究的,可贾似道的专权,则会有无数人追究。”

    郝经连连点头,基本明白了吴邵刚的意思。

    “大人说的是,从叶李与萧规两人的身上,就可以看出读书人存在如此之问题,其实属下一直都认为,若是没有大人,大宋迟早都是灭亡,被蒙古鞑子灭掉,至于说到了那个时候,这天下读书人是何等的看法,是不是会拼死的护卫朝廷,属下觉得不一定。”

    吴邵刚笑笑,接着开口。

    “郝先生大概是指的中原吧,已经被金国以及蒙古朝廷占据百年以上的时间,老百姓还不是照样过日子,陆放翁一首《示儿》说出了不少读书人的心声,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可惜啊,朝廷辜负了太多的人。”

    厢房里面沉寂下来,郝经看了看吴邵刚,发现吴邵刚的眼神深邃,好像在思索什么,他也就不开口说话了,免得打扰了吴邵刚的思绪。(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机会来临

    大宋四川制置使强行迎娶蒙古漠河公主阿珂察,此事彻底激怒忽必烈。

    忽必烈对汉人的排斥,达到了旁人难以想象的严重程度,只不过为了蒙古王国的前途,忽必烈强忍着没有发作罢了。

    郝经归顺大宋、投奔吴邵刚,已经让忽必烈感受到巨大的屈辱,尽管平日里忽必烈表现出来了霸气与谦逊,特别是在面对人才的时候,能够完全放下架子,不过内心深处,忽必烈认为这世上无人能够超越他,哪怕是前任的大汗蒙哥。

    李璮的叛乱,忽必烈坚持斩杀王文统,其实就是这种情绪的展现,只不过没有多少人能够明白,忽必烈允许朝中文武大臣做错事情,大不了下次好好做,但他不允许身边之人另外投靠他人,若是出现了这等的问题,哪怕是蒙古人的身份,忽必烈也不会客气。

    阿不里哥投降之后,其麾下大量的文武大臣,遭遇到残酷的算计和镇压,几乎没有什么能够活命的,而这些人绝大部分都是蒙古人,也有少量的色目人,忽必烈无情的镇压这些人,就是因为他们效忠于阿不里哥,而排斥他这个真正的草原大汗。

    蒙古至元三年正月,咸淳二年正月,机会终于来临了。

    根据末哥等人的建议,蒙古朝廷面对日益庞大的地盘,开始重新设立官署,设立行省成为其最为主要的举措,所谓行省,其实就是中书省在地方上设立的署理政务的机构,初期称之为宣抚司,其行使的权力,是中书省委托的,后来成为了常设,一直到千里之后依旧维持。

    在正式同意此官署设置之后,忽必烈下诏,从朝中到地方的行省,凡行省、院、台、部、宣慰司廉访司以及诸多部府幕僚之主官,悉数用蒙古人与色目人,不允许其余人出任。

    这道敕书,直接排斥了朝中的汉人大臣,也包括其他一些种族之人等等。

    谁都知晓,朝中被称之为最有谋略的群体,就是汉人大臣。

    忽必烈的这道诏书,表面上看表明的是蒙古朝廷还是蒙古人直接掌控的,可骨子里展现出来的就是对汉人的不信任。

    吴邵刚在第一时间得知了这个情报。

    依旧是通过张文谦传递过来的情报。

    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情绪已经跌落到最低,他们不知道未来的路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是不是会遭受到更多更加惨烈的算计和排挤。

    以阿合马为首的色目人,得到了忽必烈更多更大的信任,开始毫无顾忌的排斥汉人。

    趁着设立行省的机会,阿合马大肆安插亲信,越来越多的色目人进入到朝廷之中,朝中色目人的力量,已经远远超过了汉人。

    郝经与刘秉忠,包括王文统,都曾经是忽必烈最为信任的汉人大臣,那个时候朝中的色目人根本没有与汉人大臣抗衡的机会,但随着山东李璮的叛乱,这一切都变化了。

    忽必烈不再信任汉人,开始逐渐的疏远汉人。

    趁着这个时候上位的阿合马,充分展现出来了理财的能力,其征收的赋税,满足了蒙古大军征伐的需求,因为钱粮的充足,让忽必烈能够放心大胆的派遣大军,更是让阿不里哥被迫投降,让漠北得到了统一。

    忽必烈对阿合马盛赞有加,甚至认为阿合马强于朝中的汉人大臣。

    随之而来的,是汉人大臣的暗地里与色目人较劲,争夺权力,心知肚明的忽必烈,眼睁睁看着这一切的发生,不予制止,他以帝王思想掌控双方,稳控朝局。

    随着郝经、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归顺大宋朝廷消息传来,忽必烈再一次改变了态度,他赋予了阿合马更多的权力,虽说依旧不插手色目人与汉人之间的权力争夺,可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有了忽必烈的支持,汉人已经不是色目人的对手。

    放在桌上的情报,郝经与曹文刚也看过了。

    这两天,郝经一直有些不明白,吴邵刚让叶李与萧规两人进入了节度使衙门做事情,但没有见两人,只是吩咐郝经,让两人多多熟悉政务,特别是多多比较节度使他们下发的文书与朝中敕书之间有什么区别。

    反正郝经也习惯了,他的身边时时刻刻都有新进入节度使他们做事情之人。

    曹文刚站在郝经的身后,陷入到沉思之中。

    在吴邵刚身边时间长了,曹文刚已经学会了如何的思考,如何的从全局的方面看问题。

    “郝先生,宗元,你们说说,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份情报。”

    郝经看了看曹文刚,毫不犹豫的开口了。

    “大人,属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可以策反张文谦、窦默等人了。”

    “嗯,这个建议不错。”

    吴邵刚点点头,继续开口。

    “还有姚枢和史天泽等人,应该怎么办。”

    郝经愣了一下,没有马上开口,其身后的曹文刚开口了。

    “大人,属下认为,首要策反的就是张文谦与窦默两人,张文谦是蒙古朝廷汉人大臣之首,窦默的影响力很大,一旦这两人脱离蒙古朝廷,其余的汉人大臣,更是无法在蒙古朝廷之中立足,到了那个时候,他们恐怕会主动前来投靠。”

    “再者,属下认为,策反张文谦与窦默,是很有把握的,两人早就表现出来了诚意,其事例属下不用多说,至于说姚枢与史天泽等人,尚无任何的态度,若是贸然的策反他们,恐怕引发诸多的事端。”

    郝经看着曹文刚,满意的点头。

    “大人,属下认为曹大人的建议很是不错。”

    得到郝经的肯定,曹文刚脸色微红。

    吴邵刚也是满意的点头。

    “这个建议不错,不过有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忽必烈乃是枭雄,若是身边的汉人大臣皆弃他而去,怕是会彻底激怒他,接下来其会采取什么手段,你们是否想过。”

    “这个问题,属下想过。”

    郝经显得从容不迫。

    “就算是忽必烈亲率大军而来,也未必是合州御前诸军的对手,有了鼎坤炮,合州御前诸军早就可以杀出去了。”

    吴邵刚这个时候真正的笑了。

    鼎坤炮的出现,已经让所有人士气大振,刘秉忠前往云南赴任之前,再次提出建议,合州御前诸军可以考虑拿下京兆府路以及凤翔府路,打下基础,下一步就是朝着中原方向发展,一旦拿下了整个的河南路,收复开封府城,则民心和人心都会想着吴邵刚。

    鼎坤炮的生产进度有些缓慢,每月能够制造三门就算是很不错了,且军火局在研制出来鼎坤炮之后,按照吴邵刚的要求,开始研制其他的火器,其目的就是让更多的火器进入军中。

    袁世春来到了厢房。

    “情报署马上给罗素林与佟卫华下达命令,立即策反张文谦与窦默两人,让他们尽快到四川来,此次语气可以严厉一些,可以告诉张文谦与窦默,留在蒙古朝廷没有任何的出路,得不到忽必烈的信任,忽必烈是蒙古人,其内心之中,蒙古人才是蒙古朝廷的真正主人,不管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如何的努力,最终也就是蒙古人的奴隶。”

    吴邵刚亲自给情报署下达命令,如此的详尽,这还是第一次。

    袁世春没有马上离开,依旧站立。

    “袁世春,有什么担忧的事情,开口说就是了。”

    “属下还是有些担心。”

    “担心什么。”

    “罗素林与佟卫华的策反,不一定能够产生效果,张文谦与窦默等人,在蒙古朝廷之中做事情的时间长,没有遭遇到特别困苦的局面,怕是一时间难以下定决心。”

    “你的意思是,在完全有把握的时候策反吗。”

    “属下就是这个意思。”

    吴邵刚看着袁世春,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你想的是不错的,可惜我们永远做不到这一点,等到我们真正做到这一点,怕也是不需要张文谦以及窦默等人了。”

    “我们现如今做的所有事情,都算是冒险与赌博,郝经、刘秉忠、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来到我的身边,同样是赌博。”

    “张文谦和窦默若是这个时候能够归顺,对忽必烈将是巨大的打击,必定令忽必烈恼羞成怒,情绪不能够彻底平定之人,会做出一些难以理解的决定,一旦蒙古大军按照忽必烈的要求动作了,我们的机会也就来临了。”

    “故而这一次的策反,最好是能够成功。”

    “情报署可以告知罗素林与佟卫华,一旦策反失败,或者出现任何的变故,他们可以自行决定,马上离开大都,回到四川。”

    袁世春离开之后,吴邵刚走到了桌案旁边,仔细看着桌上铺开的地图。

    地图上面,京兆府路与凤翔府路已经被画上了记号,而一个大红色的箭头,则是直指河南路的开封府城。

    吴邵刚不会忘记刘秉忠的提醒,合州御前诸军不能够继续窝在四川和云南两地了,必须要杀出去了,只有不断的获取胜利,不断的开疆拓土,才能够让众人有了更加坚定的决心。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千百年的规矩。(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最后一根稻草

    张文谦与窦默两人,早就萌生退意,当皇上宣布朝中以及行省的主官悉数由蒙古人与色目人担任,包括幕僚主官都必须是蒙古人与色目人出任的时候,两人就完全明白,朝中汉人大臣几乎没有了什么地位,也得不到忽必烈的信任与信赖了。

    这样的时间会持续多长,谁也不知道,不过平章事、右丞相阿合马的确是有能力的,这些年蒙古大军不断征伐,各级都担心的军饷问题,阿合马居然就完全解决了,而且地方上没有出现什么大的波澜,仅仅凭着这个本事,阿合马就应该得到皇上的信任。

    阿合马对朝中汉人大臣的打压和算计,已经成为了常态,以前地位在阿合马之上的张文谦,现如今见到阿合马,也得小心陪着笑脸,更不用说姚枢和史天泽等人了。

    朝中的汉人大臣,也出现了分裂,以张文谦和窦默等为首的汉人大臣,坚决不屈服于以阿合马为代表的色目人,而严忠范和董文柄等人,则是开始献媚阿合马,姚枢与史天泽等人,态度尚不是很明确。

    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张文谦更加的灰心丧气。

    张文谦与佟卫华的接触更多了,而蒙古朝廷的诸多情况,也通过张文谦之嘴,源源不断的传递到四川去。

    与张文谦接触的过程之中,佟卫华非常的清醒,他以发现张文谦此人很是复杂,一方面想着攀附四川方面的关系,一方面又不愿意脱离蒙古朝廷,张文谦知道刘秉忠没有死,也知道许衡与郭守敬等人都到四川去了,不过其本人始终没有明确态度。

    从每次的交谈之中,佟卫华感觉到了,张文谦是想着保全家人,想着能够全身而退,想着能够找到一处清静的地方养老了。

    张文谦进入酒楼的时候,佟卫华早就安排好专门的雅间等候了。

    佟卫华接到了情报署的命令,知道最后的时刻到来了,若是这一次不能够策反张文谦,那么他就要迅速离开大都,回到四川去了。

    佟卫华丝毫不留恋大都的繁华,早就想着回到四川去,回到军中去。

    进入雅间的张文谦,神色有些木然。

    佟卫华站在门口迎接,吩咐伙计没有事情不要进来。

    雅间里面就是张文谦与佟卫华两人,当然,酒楼的外面,还有不少人在秘密的守候,观察周遭是不是有什么异常的情况。

    简单寒暄几句话之后,张文谦开始毫无顾忌的发起了牢骚,主要还是抱怨在朝中没有任何的地位,一切都要看他人的脸色行事等等。

    也就是在佟卫华的面前,张文谦才会如此说。

    耐心的听张文谦抱怨,喝下了几杯酒之后,佟卫华开口了。

    “不知道张大人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佟卫华问的很直接,让张文谦愕然,这可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情况。

    张文谦何等的聪明,马上明白其中意思了,他对着佟卫华一边摆手一边开口。

    “今日我的这些牢骚话语,也就是在佟掌柜的面前才会说,这些都是我的一面之词,少操心也有好处,不想那么多的事情,佟掌柜可不要有什么误解。”

    佟卫华的神情变得有些严肃了,看着张文谦,一字一顿的开口了。

    “张大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