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8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张文谦居然请人带信来了。

    其实佟卫华迟早也是要见张文谦,只是他还没有想好怎么去说。

    府邸前面,管家已经在等候。

    佟卫华跟随管家进入到府邸,径直朝着中间的院落而去。

    这让佟卫华有些吃惊,以前来到张文谦的府邸,悉数都是在前院的厢房商议事情的,这一次居然直接到中间的院落去了。

    管家带着佟卫华朝着书房走去的时候,佟卫华的脸上已经显露出来一丝的笑容。

    管家带着佟卫华进入书房,泡茶之后转身离开,轻轻的带上了书房的门。

    张文谦尚未来到书房,不过佟卫华相信,张文谦一定就在旁边哪个房间里面。

    果然,不过几分钟的时间,书房门被推开了,张文谦走进来了。

    骤然看到张文谦,佟卫华吃惊不小。

    张文谦的脸色很不好,眼袋下面甚至有些乌青,精神更是不好,一幅有气无力的样子。

    “张大人是不是身体不舒服啊,可要注意保养。”

    看着佟卫华,张文谦叹了一口气。

    “佟掌柜,上次我们商议的事情,一直都在困扰我,让我很不好做出决定啊。”

    张文谦主动的解释,让佟卫华内心真正有底了。

    “张大人,不用着急,我家大人理解张大人的处境,不会强求张大人离开大都的。”

    听到佟卫华这样说,张文谦惊得差点站起身来了。

    “佟掌柜,这是什么意思,可否明说啊。”

    “我家大人知晓蒙古朝廷里面的一些事情,也知道现如今汉人大臣的日子颇为艰难,一方面遭受到排挤,做不了什么事情,一方面还要担心遭遇到算计,更为难堪的是,遭遇算计和排挤,还要做出若无其事的样子,让忽必烈放心,这等的日子,肯定是不好过的。”

    张文谦看着佟卫华,再次叹了一口气,但没有开口说话,从佟卫华的话语里面,张文谦已经明白了很多,有些话恐怕不需要他开口说了。

    “我家大人知晓张大人的能力,也知道忽必烈是较为关注张大人的,如此情况之下,张大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发多方的关注,若是做的有些事情出格了,必定会让自身处于危险的境地,甚至影响到家人,故而如今的情况之下,最好是稳下来,不要有任何的举措。。。”

    张文谦不自觉的点头,脸色稍稍缓和一些了。

    “佟掌柜,你家大人的关心,我感谢了。”

    “张大人,稳下来并非是什么事情都不做,我家大人说了,日后张大人与在下之间的联系,尽可以公开,不必遮遮掩掩了,如此相反有些好处,最近一段时间,在下又收购了一处酒楼,生意还很是不错,张大人若是有时间,不妨多到酒楼去走动走动,若是有什么宴请他人的事宜,也可以委托在下来办理。”

    情绪稍微放松的张文谦,脸色又稍微的严肃了,看着佟卫华。

    “我要恭喜佟掌柜了,生意越做越大。”

    “生意是不是能够越做越大,还要依靠张大人的帮助,我家大人是不会忘记这些的。”

    张文谦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明白了其中的意思。

    不管是从身份,还是从能力方面来说,让张文谦做这样的事情,他是有些不甘心的,甚至是感受到了屈辱,本来是很有能力的谋臣,却落到了提供情报的地步,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最佳的选择了。

    佟卫华没有接着开口,他在等候张文谦的表态。

    沉默了好一会,张文谦的脸上勉强挤出来一丝的笑容。

    “佟掌柜放心,我一定会时常到酒楼去。”

    佟卫华松了一口气,跟着开口。

    “我家大人还说了,蒙古朝廷之中人才济济,一些真正有能力之人,得不到重用,或者是遭遇到排挤,都是可以到四川去的,我家大人求贤若渴,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才过去。”

    张文谦默默点头,其实他已经想到了这一点,既然让他留在大都,留在朝廷里面,那肯定是有帮助四川方面招纳人才的意思了。

    其实张文谦想的更远,大宋朝廷的诸多事宜,他也是清楚的,得知吴邵刚被大宋朝廷敕封为云川节度使,而且留在了四川成都,他就是异常吃惊的,大宋开国以来,对于节度使这个职位是非常忌讳的,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就是节度使出身的。

    现如今吴邵刚亦是节度使,而且节制四川与云南两处,还能够间接掌控吐蕃,这样的权力,不要说是大宋朝廷,就算是在蒙古朝廷,也是不可能存在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只能够说明一点,那就是吴邵刚的眼光绝非是四川和云南两地。

    从吴邵刚招纳人才的举措,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张文谦不可能不担心,不知道吴邵刚是不是有能力与蒙古朝廷抗衡。

    在忽必烈身边多年,张文谦知晓忽必烈的能力,这世上有着忽必烈如此雄才大略之人他还没有见过,难道这个吴邵刚,是一个例外。

    近一年时间过去了,已经去了四川的刘秉忠、张柔与许衡等人,好像都很是安心,从刘秉忠等人的信函里面,包括郝经的信函里面,张文谦感受到了巨大的自信,似乎忽必烈不是吴邵刚的对手。

    作为谋臣,张文谦不会轻易相信任何的传闻,必须要亲眼所见才能够相信。

    也正是出于这样的忧虑,张文谦至今没有完全下定决心,他也不知道该什么时候做出最终的选择,甚至是逃离大都,前往四川而去。

    提供情报的事宜,张文谦早就在做了,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提供人才前往四川而去的事宜,张文谦暂时不会有任何的动作,他还需要观察,若是因为他的举荐,让这些前往四川而去之人,最终的结局悲惨,那张文谦不能够原谅自身。

    一个多时辰之后,佟卫华起身告辞了。

    临走的时候,佟卫华的脸上带着笑容,可眼睛里面没有笑容。

    从事多年情报工作的佟卫华,早就学会了观察他人,他明白,张文谦下了决心,可这是有限的决心,或许这与张文谦自身的经历是有关的,淳祐七年,经过刘秉忠的举荐,张文谦来到了忽必烈的身边,进入到王府做事情,成为了忽必烈信任的幕僚,到如今快二十年的时间了,应该说张文谦对于忽必烈是有着一定感情的,现在要求张文谦突然做出彻底的选择,难度应该说是不小的。

    不过,佟卫华不知道的事情也不少。

    一年之前,张文谦本来是会以中书左丞的身份,行省西夏的,可惜在出现了诸多的事情之后,忽必烈不再信任朝中汉人大臣,张文谦失去了这个宝贵的机会,依旧留在了中书省。

    中书左丞乃是中书右丞的副手,在蒙古朝廷,一切都是以右为大,朝中的右丞相职位高于左丞相,这一点与大宋朝廷不一样。

    其实就算是张文谦行省西夏,年初的诏书下来之后,他也要被调整职位,掌控行省的只能够是蒙古人与色目人。

    这些原因,张文谦隐藏在内心,从未说起过。

    平日里点点滴滴的积累,让在忽必烈身边近二十年的张文谦越来越失望,也更加的不服气,当初张文谦在忽必烈身边的时候,阿合马那个时候还是皇后娘娘的陪嫁奴隶,近二十年时间过去,张文谦的地位与阿合马远不能够比较了。(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六章 针对性大调整

    咸淳二年,十月。

    秋高气爽的季节,也是丰收的季节。

    四川与云南两地,一年来的气候都很是不错,各级官府鼓励和扶持百姓种地,让今年的粮食生产获得了大丰收,本着让利于民、稳定地方的原则,官府征收的农业赋税不是很高,比较朝廷制定的赋税,还要略低一些,在征收农业赋税的基础之上,免除一切的其他杂税。

    这些政策完全都落实下去,也让老百姓迅速稳定下来。

    官府主要的收入,则是来自于商贸赋税和商贸交易。

    与吐蕃的商贸交易,开始变得频繁,成都与茂州两地,成为了与吐蕃商贸交易的集中地方,因为失去了成都府路以及利州西路等地,蒙古朝廷对吐蕃的控制薄弱了很多,吴邵刚暂时抽不出精力来管辖吐蕃的事宜,这也让吐蕃自身的力量开始逐渐增强,其力量的强大,更是促使了商贸交易的频繁,茶叶、粮食、丝绸等物资,在吐蕃可以卖出天价。

    与吐蕃的交易,都是官府直接控制,甚至可以说是节度使衙门直接控制,这关乎到官府的收入,而府州县包括制置使衙门也将商贸交易作为重点,一边扶持,一边从中收取赋税。

    总体来说,各级官府的钱粮还是偏于紧张,毕竟在四川和云南两地,有合州御前诸军、兴元府御前诸军、金州御前诸军以及鼎坤军四路大军,兵力总数超过了十五万人,消耗巨大。

    朝廷方面拨付的钱粮越来越少,特别是在吴邵刚出任云川节度使之后,这方面吴邵刚倒是早有准备,没有指望朝廷拨付的少得可怜的钱粮,反过来说,四川以及云南两地的赋税,同样也没有上交朝廷,而是自行支配。

    在四川和云南两地巡查的吴邵刚,回到了成都。

    计划持续三个月的巡查,仅仅进行了不到两个月,这是因为吴邵刚得到了重要的情报。

    蒙古朝廷已经有全面进攻南宋朝廷的打算,忽必烈认为时机已经到来,不用继续拖延,要求蒙古大军做好一切的准备,只是从什么地方展开进攻,尚未最终确立下来。

    发生这一切的原因,就是阿不里哥九月份死亡。

    阿不里哥是蒙古部落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当年之所以能够与忽必烈抗衡,就是因为排斥汉人,重视蒙古人的利益,认为蒙古民族是最为高贵的民族,而这种排外的思想,得到了不少蒙古部落的支持,与忽必烈汉化的思想是背道而驰的。

    与其说阿不里哥是忽必烈的心腹大患,倒不如说排外的思想是忽必烈最畏惧的。

    阿不里哥是这方面的代表性人物,现如今阿不里哥死了,忽必烈的心腹大患消除了,纵观整个的草原,尚无人能够有阿不里哥这样的影响。

    历史上元朝灭掉南宋的全面战争,是从咸淳三年底开始的,主攻的方向从四川调整至襄阳,这场从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开始的全面征伐,持续了十年时间,到德佑二年,公元1276年,蒙古大军主帅伯颜攻陷临安,谢太后领着年仅六岁的宋恭帝,献出了玉玺和降表投降,至此南宋王朝基本灭亡,当然后面还有著名的宋末三杰文天祥、陆秀夫以及张世杰,继续抵抗的事宜,到祥兴二年,公元1279年的崖山之战后,陆秀夫抱着幼帝投海自尽,南宋彻底灭亡。

    那都是史书的记载,穿越的吴邵刚是非常清楚的。

    因为吴邵刚的穿越,历史已经开始出现变化,尽管说变化不是很大,对于基本的历史事情没有太大的影响,改变不多,不过吴邵刚很清楚,真正的巨大变化,怕是要到来了。

    曾经感觉到时间紧迫的吴邵刚,已经稍稍放心了,特别是鼎坤炮的出现,让吴邵刚有了巨大的底气,十个月的时间,军火局已经制造出来七十门鼎坤炮,而鼎坤军早已经成立,独立于其他各军,都统制张炳辉早就上任,麾下的军士也达到了万人的规模。

    军火局还在加紧制造鼎坤炮,对于震天雷的改造,也取得了可惜的成绩,一种埋在地下、通过引线引爆的震天雷,也出现了,其杀伤力远远大于以前的震天雷。

    鼎坤军的训练,一刻都没有放松,这方面吴邵刚舍得投入钱财,鼎坤军的军士,是从其余军队之中挑选出来的优秀军士,一方面灵活,能够接纳新的知识,一方面强悍,就算是不操作鼎坤炮,也能够与蒙古鞑子面对面厮杀。

    巨大的历史洪流,终于开始了翻涌,接下来会出现无数的惊涛骇浪,吴邵刚是不是能够从这些波澜之中脱颖而出,真正掌控自身与国家的命运,就看接下来的作为了。

    就在吴邵刚回到成都的时候,罗素林与窦默等人也来到了成都。

    吴邵刚与窦默的一番交谈,让窦默大为吃惊,与其他人一样,窦默对于年轻的有些过分的吴邵刚,有了颇为神秘的看法。

    迎接即将到来的大变革,或者说大动荡,吴邵刚必须有所准备,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准备,地方也必须做出适当的调整,一切都要为着即将展开的厮杀服务。

    吴邵刚将自己关在节度使衙门足足三天时间。

    三天之后,郝经和曹文刚进入到了书房。

    桌上已经摆着吴邵刚起草好的文书,这些文书即将以节度使敕令的形式下发,四川与云南两地都是无条件执行的。

    曹文刚拿起了文书之后,吴邵刚开口了。

    “宗元,念出来吧,我听听,看看还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曹文刚小心的拿着文书,开始念出来了。

    “郝经出任云川节度副使,兼任成都府知府,李思琦出任四川制置使,兼任重庆府知府,刘秉忠出任云南制置使,兼任大理府知府,黄家明出任四川制置副使,潼川府路防御使,兼任泸州府知府,陆秀夫出任四川制置副使,夔州府路防御使,兼任夔州知州,吴绍武出任云南制置副使,兼任腾冲府知府,吴绍尊出任利州东路防御使,兼任兴元府知府,李润出任利州西路防御使,兼任成州知州,李辰孙出任金州防御使,兼任金州知州,张弘略出任潼川府知府,赵启楠出任隆庆府知府。。。”

    “蔡思伟继续担任合州御前诸军都统制,马龙出任兴元府御前诸军都统制,郑同武继续担任金州御前诸军都统制,张炳辉继续担任鼎坤军都统制。”

    “张珏、常明全、张弘范等人出任合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其中张珏兼任踏白军统领,常明全兼任催锋军统领,张弘范兼任选锋军统领。”

    “谭常轩、秦汉出任兴元府御前诸军副都统制,谭常轩兼任踏白军统领,秦汉兼任催锋军统领。”

    “王小三、张世杰出任金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其中王小三兼任踏白军统领,张世杰兼任催锋军统领。”

    “杜小七出任合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兼任斥候营统领。”

    “袁世春出任合州御前诸军副都统制,兼任情报署统领,罗素林出任情报署副统领。”

    “曹文刚出任节度使衙门秘书监,张柔出任节度使衙门将作监,郭守敬出任节度使衙门枢密承旨。”

    “许衡、窦默出任云川学府学士。”

    。。。

    一系列的名字,从曹文刚的嘴里念出来,郝经沉默,一直都没有开口说话,他从这个调整之中,发现了最为关键的一个变化,那就是军队悉数有吴邵刚最为信任的心腹所控制,重要的府州县,也基本都是吴邵刚的心腹所控制,前任兴元府御前诸军都统制张珏,此次调整到了合州御前诸军,也包括张弘范,要知道合州御前诸军是绝对忠于吴邵刚的,任何人进入其中,都是不可能引发多大波澜的。

    此举意味着,吴邵刚开始收缩军队的权力,要将军队置于自身牢牢控制之中。

    这样的安排部署,完全可以理解,郝经也知道,不久之后,大战即将到来。

    曹文刚念完之后,吴邵刚看着郝经,习惯性的开口了。

    “郝先生,此番的调整,你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郝经稍稍整理了思绪,慢慢开口了。

    “其他的没有什么看法,倒是许衡与窦默两人的安排,属下认为需要商榷,两人留下一人在云川府学之中即可,另外一人可以到地方上去做些事情。”

    “哦,郝先生认为留下谁好。”

    吴邵刚的话语,让郝经再次愣了一下,他没有想到如此重大的事情上面,吴邵刚居然会真的听他的建议。

    “这个,属下认为,窦默留下即可,许衡可以到地方上去做事情。”

    吴邵刚稍稍思索了一下,微微点头。

    “不错,两人都留在府学之中,是有些浪费,我看让许衡到云南去,出任云南路制置副使,协助刘秉忠做事情,你看如何。”

    “这个,属下认为,许衡还是留在成都的好。”

    “呵呵,郝先生是担心吧,刘秉忠与许衡两人在一起了,是不是会出现什么问题,我看不必担心,他们应该是知晓如何做事情的,不过许衡还是要等一段时间上任,窦默刚刚到成都来,对于府学之中的诸多事宜,还不是很熟悉,等到其熟悉之后,许衡再离开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七章 战略目标

    回到大都的兀良合台,彻底陷入到沉默之中,每天都是深居简出,几乎不见任何人,作为蒙古朝廷的万户长、都元帅,居然战败,且被宋军生擒,关押在大宋京城好几年,这样的耻辱,几乎没有哪一个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