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兀良合台的这句话,让忽必烈抬起头来。

    “臣以为,集中兵力拿下襄阳府城,乃是最佳选择,若是一心挂着两头,一边是襄阳府城,一边是四川,必定导致分心,而且在兵力的调遣方面,也会出现误差,关键时刻甚至可能出现无所适从的局面。”

    末哥与塔察儿听见这样的话语,都准备开口,却被忽必烈挥手制止了。

    “兀良合台,你接着说。”

    “是,臣以为,四川驻扎的宋军,乃是大宋朝廷最为骁勇的军队,臣曾经与他们交手,其表现与南方的宋军完全不一样,甚至不同于当年鄂州之战的宋军,若是我们倾尽全力进攻四川,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彻底剿灭驻扎在四川的宋军,可是朝廷的进攻重点,还是襄阳府城,若是此刻分心,一边想着攻陷襄阳府城,一边想着剿灭驻扎在四川的宋军,这很难做到,甚至可能导致朝廷的战略部署出现重大的变故。。。”

    忽必烈听的很仔细,等到兀良合台说完之后,他慢慢开口。

    “兀良合台,你的意思是说,我大军进攻四川,有可能遭遇到失败。”

    “臣以为有这样的可能。”

    忽必烈看着兀良合台,眼神变得有些凌冽了。

    兀良合台面色平静,继续开口了。

    “臣绝非想着自身曾经失败,就认定大军亦会遭遇失败,臣前面说过,倾尽全力进攻四川,是一定能够获取胜利的,可若是分兵,想要获胜的难度很大,且兵力方面也无法集中,臣以为,以两万铁骑进攻四川,不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就在末哥等人的脸色都变化的时候,忽必烈却笑了。

    “兀良合台,你说的不错,说的是真话,其实朕也是这样看的,以两万铁骑进攻四川,不可能取得重大胜利,稍不注意,甚至可能遭遇到失败。”

    兀良合台看着忽必烈,微微松了一口气,抬起袖口,擦去了额头上的汗滴。

    忽必烈再次指着地图开口。

    “朕看,以进攻襄阳府城为重点,以警戒四川方面为辅助,倾尽全力进攻襄阳府城,只不过在战术实施方面,以前方主帅副帅为准,朕相信合丹兄弟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究竟是全面进攻,还是围城打援,以合丹兄弟的意见为准,朝廷不准干涉,朕更是不会干涉。”

    “哈必赤依旧驻扎在开封府城,其麾下留下一万蒙古铁骑,其余一万人返回大都,警戒漠北方向的局势,襄阳方面不再增加军队,从即日起,朝中的关注点,诸位的关注点,悉数都集中到襄阳府城,不再过多考虑四川的事宜。”(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章 比的是耐心

    忽必烈尽管已经做出了最终的决定,可迟迟没有动作,也就是说,诸位蒙古亲王已经知道朝廷进攻的重点是襄阳府城,但忽必烈一直不对外宣布这个消息,也没有马上命令驻扎在开封府城的蒙古大军部分撤离,回到大都。

    没有谁知道这是为什么,更不会有人询问。

    期间,忽必烈与末哥有过几次密谈,究竟谈了一些什么,外人不可能知晓,从之后末哥的一些表现来看,似乎暴露出来部分交谈的端倪,那就是朝中的汉人大臣,几乎都从重要的岗位上面调整了,更多的蒙古人与色目人,进入到重要的岗位。

    至元五年正月,也就是咸淳四年的正月,一个更大的变故,出现在蒙古朝廷之中,蒙古朝廷设立的诸多行省以及诸路,所有的女真人、契丹人以及汉人,都被免去地方行政的最高长官职位,既被免去所谓达鲁花赤者职位,其空缺出来的职位,悉数由蒙古人与色目人出任。

    所谓达鲁花赤者,乃是蒙古朝廷所特有称呼的职位,既地方上掌有实权的最高长官,意思为镇守者,忽必烈还专门下达圣旨,从今往后,所有的达鲁花赤者,全部由蒙古人与色目人出任,其余人不得出任此职位。

    这是明显对汉人大臣的排斥,一时间诸多的猜测都出现了。

    张文谦、史天泽以及姚枢等人是最惨的,他们毕竟是蒙古朝廷之中汉人大臣的佼佼者,可在蒙古朝廷的时间长了,地位却是一年不如一年。

    忽必烈对这一切好像都无所谓了,不在乎朝中汉人、女真人和契丹人的感受。

    这一道的圣旨下达之后,忽必烈忽然派遣部分的大军,前往漠北,朝中也传出了些许的消息,言漠北的海都已经开始叛乱,想着效仿当年的阿不里哥,忽必烈派遣蒙古亲王塔察儿率领大军前去平叛。

    佟卫华从张文谦处获取到此消息之后,欣喜若狂,立即给四川方面送去了情报,且在情报之中建议,可以开始大规模的招纳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了。

    吴邵刚得到佟卫华的情报,已经是咸淳四年二月初。

    两个消息都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就是蒙古朝廷之中的汉人大臣再一次遭遇到排挤,第二就是漠北的海都叛乱,搅乱了蒙古朝廷的布局。

    李庭芝与郝经等人都认为,瓦解蒙古朝廷之中汉人大臣的时机已经成熟,可以要求佟卫华行动了,同时尽快招纳张文谦、史天泽以及姚枢等人,让他们都到四川来。

    这个时候,吴邵刚却表现的异常的冷静,暂时没有表态。

    凡是吴邵刚特别冷静的时候,就是在思索重大事情的事情,李庭芝与郝经等人,不会打搅吴邵刚,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提出来更多的建议。

    吴邵刚在等,在等着佟卫华下一份的情报。

    在他看来,漠北海都的叛乱,不足为惧,恐怕忽必烈是有着完全的信心扑灭的,忽必烈惧怕的是海都联合漠北的诸多力量,譬如说联合八剌等人,若是出现那样的情况,对蒙古朝廷才会造成真正的威胁,历史上也是如此,海都与八剌等力量联合起来之后,忽必烈被迫抽调攻打临安的大军,前往漠北平定叛乱。

    海都的力量不是很强大,根本不足以对蒙古朝廷造成任何的威胁,忽必烈针对漠北的局势,一定会采取相应的策略,譬如说给与八剌一定的好处,让八剌与海都对着干,至少让八剌不与海都联合,要知道当初忽必烈派遣八剌夺取察合台国的汗位,目的就是对付力量逐渐强大起来的海都的。

    蒙古朝廷的局势尚在变化之中,此时此刻不要有其他的动作,静观其变。

    吴邵刚的这个判断,可不是随便做出来的,至少襄阳方面的蒙古鞑子尚未撤离,依旧紧紧的包围襄阳府城,这就表明了,蒙古朝廷压根就没有遭遇到多大的问题,至于说汉人大臣遭遇排挤的事宜,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前面那么多次诸多汉人大臣都能够忍受,这一次同样是能够忍受的。

    吴邵刚很清醒,四川方面对于蒙古朝廷的汉人大臣,尚没有足够的吸引力,人家忽必烈是蒙古朝廷的皇上,他吴邵刚不过是大宋朝廷的云川节度使,就算是力量颇为强大,也不至于让人家死心塌地。

    所以现在不能够有任何的动作。

    二月中旬,吴邵刚分别与李庭芝和郝经等人交谈,说出了思考到的诸多担忧,以及目前行动难以达到目的,得到了李庭芝与郝经等人的认可。

    三月,佟卫华的情报再次抵达四川。

    此次的消息就是一个,塔察儿率领的大军,的确是到漠北去征伐叛乱的海都,其麾下的大军,在别失八里大败海都,追至阿力玛里,海都遭遇到惨败之后,被迫向西溃逃至河中。

    海都不是忽必烈的对手,此番交谈的惨败,让海都的力量大打折扣,这意味着,短时间之内,海都已经没有力量单独造反,除非是联合漠北的八剌等力量。

    佟卫华的情报来了,李庭芝和郝经等人由衷的佩服吴邵刚的判断。

    自此,吴邵刚在众人的眼里,又多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这么多年过去,每到关键时刻,吴邵刚做出的判断都是准确的,远的不说,就说蒙古鞑子进攻襄阳府城,改变以前进攻四川的战略部署事宜,吴邵刚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而且是力排众议,坚持了自身的意见。

    没有人知道吴邵刚是穿越之人,熟悉历史,在历史尚未出现重大的、根本性的变化的时候,吴邵刚几乎都是能够依据自身对历史准确的把握,做出正确的判断。

    这样准确的判断,在其他人看起来是不可思议的。

    三月底,春耕已经结束,四川与云南各地都稳定下来,从京西南路逃往的百姓,陆续有进入四川的,但已经不是很多,各级官府已经足够应对,历来人口都不是很多的四川与云南,人口骤然增加,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少有的繁华富庶的景象。

    什么时候进攻京兆府路以及凤翔路的话题,再次被提出来了。

    当初吴邵刚的决定,是在蒙古鞑子完全包围襄阳府城之后,开始进攻和占领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现如今蒙古鞑子已经包围了襄阳府城,按说时机应该成熟了。

    节度使衙门,厢房。

    这里本来是吴邵刚休憩的地方,不过现在已经成为了专门商议重大事情的地方,大堂反而显得冷清了。

    吴邵刚看了看众人,手指向了地图上面的开封与襄阳两地。

    “你们都认为进攻的时机成熟了,当初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一旦蒙古鞑子彻底包围了襄阳,则证明其进攻的重点,已经完全确定,就是襄阳府城,如今看来,这一点完全可以证实了,就算是漠北的海都叛乱,忽必烈都没有抽调围困襄阳府城的大军,可见其下定了决心。”

    “可是还有一路大军,你们不要忘记了,那就是驻扎在开封府城的哈必赤,其麾下的蒙古鞑子,依旧没有任何的动作。”

    “或许你们认为这一路大军不算什么,就算是想着与我大军决战,也不是对手。”

    “这一点我是同意的,打败哈必赤率领的两万蒙古鞑子,以及驻扎在开封府城的新附军,四川各路大军的确能够做到,可我依旧认为进攻的时机尚未完全成熟。”

    “我们既然决定一举拿下京兆府路与凤翔路,那就是要完全占领这些地方,不给蒙古朝廷以及蒙古鞑子任何反扑的机会,故而我们必须做到稳准狠,也务必让蒙古鞑子死心,让他们想着去进攻襄阳府城。”

    “现如今忽必烈不一定是这样想的,我时常站在忽必烈的位置思考问题,四川已经成为忽必烈的心腹大患,怕是难以让其安宁,故而只要有机会,忽必烈就不会放弃进攻四川的打算,迄今为止还是这样,什么时候开封府驻扎的蒙古鞑子撤离部分了,就说明忽必烈是完全下定决心了,不准备再次变化了。”

    “忽必烈有耐心,我们更是有耐心,要知道十几万的蒙古鞑子正在围困襄阳府城,忽必烈可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犹豫,他必须在短时间之内做出最终的决定。”

    “诸位不要着急,我看快了,最多不超过六月,忽必烈就必须要下定决心了。”

    “襄阳府城城池坚固,城内储存的粮食,足可以支撑数年的时间,忽必烈若是总这样犹豫,吃亏的是蒙古朝廷自身,依照忽必烈的判断力和睿智,他很快就会清醒的。”

    “不撞南墙不回头,等到合丹与阿术展开了对襄阳府城的进攻,遭遇到败绩之后,忽必烈就会完全下定决心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就算是占领了京兆府路与凤翔路等地,忽必烈也不会抽调大军前往四川征伐了。”

    “呵呵,比的就是耐心,就看忽必烈的耐心究竟持续到什么时候。”

    “忽必烈耗不过我们,诸位就等着看开封方向的情报吧。”(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离间

    忽必烈一直密切关注四川的局势,在他内心有一个结,这个结若是不能够打开,郁积在内心很不舒服。

    枭雄就是枭雄,一般人不能够克服的心结,忽必烈还是强生忍住,为了大局,为了能够一统天下,很多事情必须暂时放下。

    其实忽必烈的内心,还是想着首先进攻四川的,蒙古大军在四川遭遇到数次的失败,损兵折将,甚至兀良合台率领的一万蒙古铁骑,也折戟四川之战,这是忽必烈难以忍受的,也是心有不甘的,在他看来,不管如何强悍的宋军,在蒙古铁骑面前都是不值一提的,多年作战经验让他明白,四川的宋军的确比其他地方的宋军强悍,不过也仅仅是强一些,若是倾尽全力进攻,一定能够灭掉四川的宋军。

    但现实情况迫使忽必烈将这个心思硬生生的压下去,进攻四川与进攻襄阳,两个战略部署的比较,优劣是非常明显的,作为蒙古王国的皇帝,忽必烈考虑到的是整体的利益,而且全面征伐大宋王朝战斗开始的初期,也不能够硬碰硬,避免士气遭遇到打击。

    不过心结就是心结,忽必烈的身上也有普通人的一面,那就是不服输。

    尽管蒙古大军已经牢牢的包围了襄阳,且逐渐隔断襄阳与大宋朝廷的任何联系,到四月初,襄阳府城江面的增援也被彻底切断,可忽必烈还是没有彻底放弃进攻四川的打算,他在等候机会,等候四川的宋军驰援襄阳。

    忽必烈有着绝对的信心,他认为围困襄阳的大军,能够应对一切的局面,襄阳府城城池坚固,想要短时间拿下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围困襄阳的大军,采用围城打援的战术,首先剿灭部分驰援的宋军,灭掉宋军的士气,这也是最佳的作战方案。

    不过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四川的宋军没有丝毫的动静,派遣的斥候也没有侦查到任何的消息,近半年的时间过去,甚至没有发现任何调遣的宋军,这让忽必烈疑惑了。

    一个新的大胆的想法,在忽必烈的脑海里面出现,这个想法让忽必烈有些寝食难安。

    皇宫,测殿。

    这里是忽必烈署理政务之后歇息的地方,得不到允许任何人都不准进入。

    末哥进入侧殿的时候,忽必烈正在对着桌上的地图沉思。

    看见末哥进来,忽必烈挥挥手,示意末哥不必行礼。

    “末哥兄弟,你说大宋云川节度使吴邵刚这个人,是不是想着当皇帝啊。”

    忽必烈突然开口询问,让末哥稍稍愣了一下。

    “皇上,臣没有想到这个事情。”

    “朕看有可能,大军围困襄阳这么长时间了,大宋朝廷派遣了不少的援军,两淮的,江浙等地的,都去驰援襄阳,可是四川驻扎的宋军没有丝毫的动静,朕就不相信大宋朝廷不调遣四川的宋军,要知道驻扎在四川的宋军,其战斗力是最为强悍的。”

    末哥稍稍思索了一下。

    “皇上,臣以为也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驻扎在四川的宋军,一直都处于戒备之中,预防我大军突然进攻四川,毕竟哈必赤兄弟还驻扎在开封府城,依照大宋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的精明,不可能不注意到这一点的。”

    “有道理,不过若是这样的情况,四川宋军必定会有所行动的,不可能按兵不动,斥候进入四川这么长时间了,没有发现四川宋军有任何调动的迹象,这不对啊。”

    这一下,末哥也愣住了,的确是这样,若是四川的宋军戒备蒙古大军,必定会有动作,至少相应的部署是存在的,可这么长时间过去了,四川宋军没有丝毫的动作,难不成他们就有着那么充足的信心,相信一定能够应对一切局面吗。

    稍稍沉默了一会之后,末哥皱着眉头,再次开口说话了。

    “皇上之话语,臣觉得有些道理,郝经、张柔、张弘略以及张弘范等人,都是留在四川了,还有刘黑马身边的黄家明,臣还听说有窦默,这些人归顺大宋朝廷,按说应该是到大宋的京城去的,可都直接留在了四川,难不成说那个吴邵刚,真的想着造反吗。”

    末哥直接在忽必烈的面前说到郝经等人,忽必烈倒是不会生气和愤怒。

    “末哥兄弟,朕看吴邵刚若是造反,那正是我朝廷最好的机会,大宋朝天一旦失去了四川的宋军,其更加的不堪一击,朝廷可以倾尽全力,围剿大宋王朝,朕看可以派遣使者,专门前往四川,与吴邵刚商谈,稳住他,等到大军彻底灭掉大宋王朝之后,掉转头来对付吴邵刚,那就简单很多了。”

    “臣以为此办法可行,只要稳住了四川的宋军,和丹兄弟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对襄阳府城展开进攻,只要拿下了襄阳府城,大宋朝廷就没有任何可以依仗的地方了。”

    忽必烈的脸上显露出来笑容,他用手指了指四川。

    “四川本就是大宋朝廷倚重的地方,一旦失去了四川,失去了襄阳,大宋朝廷还有什么值得倚重的,届时我朝廷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灭掉了大宋朝廷,区区一个吴邵刚,怎么可能与我蒙古王朝做对。”

    刹那间,忽必烈恢复了信心,仿佛看见一切都朝着他规划的方向发展。

    末哥没有继续开口说话,默默看着忽必烈,内心隐隐有了猜测。

    “朕听闻这个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