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里,忽必烈的声音突然提高了。

    “开封府城是什么地方,是大宋朝廷曾经的京城,吴邵刚完全有能力攻陷开封府城,收复大宋朝廷的京城,可他没有这样做,末哥兄弟的奏折里面说的很清楚了,驻守开封府城的大军,已经无力抵御宋军的进攻。”

    说到这里,忽必烈的眼光开始搜寻汉人大臣。

    可惜他失望了,站在最后面的姚枢,忽必烈也看见了,不过他不耐烦姚枢提出的那些所谓怀柔的策略,而关于权谋方面,姚枢是比不上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的。

    想要对这件事情做出分析,要么就是末哥,要么就是朝中以前那些汉人大臣。

    阿合马无法做出分析。

    忽必烈重重的叹了一口气,挥挥手,示意散朝。

    翌日,一辆马车来到了皇宫外面,赶马车的人拿出一个玉牌,宫中的宿卫迅速出现,带着马车进入了皇宫。

    忽必烈正在大殿旁边的暖阁里面,听到宿卫的禀报之后,脸上竟然出现了笑容。

    很快,一个须发皆白的老人出现在暖阁之中。

    “山野之人拜见皇上。”

    “王翰林,不必多礼,朕曾经说过,有大事情总是要征询你的意见,这些奏折,你先看看,看完之后,说说你的看法。”

    王鄂,曾经出任蒙古朝廷翰林学士,至元五年、也就是咸淳四年致仕,主要是与阿合马等人不和,不愿意继续留在朝中,忽必烈特旨,准许王鄂致仕,继续供给俸禄,凡是朝中有大事情,可随时询问王鄂。

    此事的王鄂,已经是八十一岁高龄的老人,饱经风霜,看透了很多的事情。

    王鄂没有推辞,坐下之后,开始仔细看奏折,毕竟是年纪大了,王鄂看的很慢,一边看一边在思索什么,忽必烈也没有催促,静静的坐在一边。

    这一幕看上去特别的温馨,可惜这样的场景,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出现过了,要不是遭遇到重大的挫折,忽必烈是不会如此做的。

    大半个时辰过去了,王鄂终于放下了手中的奏折。

    “王翰林,想到什么尽管说就是,朕就是想着听听你的建议。”

    尽管已经致仕,可居住在大都的王鄂,还是知道朝中很多事情的,对于刘秉忠、郝经已经张文谦等人归顺大宋朝廷,他不置可否,但自身绝不会如此做,对于当权的阿合马打击和排挤汉人大臣,他有心无力,说话也没有作用。

    年过八旬的王鄂,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希望得到平静。

    去年底王鄂就上奏过一件大事请,那就是恳求皇上改国号,此事任何人都不知情,王鄂之所以建议改国号,就是认为大蒙古国,听上去就是蒙古人的国家,与其他人没有多大的关系,如此局限太大了,不利于今后的拓展。

    忽必烈采纳了王鄂的建议,改国号为大元。

    现在,再一次到了关键时刻,忽必烈想听听王鄂的建议。

    忽必烈开口之后,王鄂站起身来,对着忽必烈稽首行礼。

    “山野之人,说话不中听,还请皇上恕罪。”

    “朕请你来说,何罪之有,想什么尽管说,暖阁里面只有朕与你两人,没有其他人。”

    王鄂不再犹豫,慢慢的开口了。

    “大宋朝廷不足惧,漠北不过是疥癣,吴邵刚才是大元王朝真正的威胁。”

    王鄂说出这句话,忽必烈的脸色变得舒缓,能够有知音,这也是一种乐趣,做皇上太孤单了,那种高处不胜寒的味道,没有几个人能够体会到。

    “为今之计,唯有首先攻破襄阳,让大宋朝廷崩溃,西面则暂时交好吴邵刚,满足其提出来的一切条件,漠北则要严密监控海都等人,旭烈兀王爷是皇上的亲哥哥,兄弟之情还是在的,皇上只要以情动人,旭烈兀亲王不会有其他的动作。。。”

    忽必烈的脸色变得平静。

    “难道朕就看着吴邵刚这个最大的威胁存在吗。”

    “皇上应该这样做,吴邵刚没有直接进攻开封府城,其实已经是给皇上台阶下,若是宋军进攻且攻陷开封府城,则皇上没有了任何的退路,务必派遣大军进入河南征伐,在下没有接触过吴邵刚此人,听闻此人异常年轻,少年时期曾经有奇遇,不过吴邵刚在河南路一带的所作所为,很不简单。”

    忽必烈哼了一下,没有继续开口。

    “大元朝廷的重点,依旧是襄阳府城,一旦攻陷襄阳府城,则大宋朝廷不足为惧,此刻若是继续两线作战,朝廷或许能够勉力支撑,但若是漠北发生祸乱,不知道皇上该如何应对。”

    王鄂说出来的这几句话,让忽必烈的脸色真正的变化了。

    海都等人来都会趁火打劫,就算朝廷对他们封锁一切的消息,可四川的吴邵刚,若是有心,能够将消息传到漠北去的,或者说朝中一些心怀叵测之人,也会专门给漠北传递消息。

    真正遭遇三路出击的境况,忽必烈无法长时间坚持下去。

    到时候什么情况都可能出现。

    忽必烈终于开始了再次的沉思。

    王鄂同样是静坐等候,一句话不说了。

    忽必烈再次抬头的时候,看着王鄂。

    “王翰林,你才是朕的肱骨之臣。”(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八章 高兴太早

    云川节度使吴邵刚的奏折,再一次在朝中引发了轰动。

    合州御前诸军占领了整个的河南路,收复了洛阳府城,由此,整个的西北,几乎都是处于大宋朝廷的控制之下了。

    当然,朝中大人想到更多的,还是吴邵刚能够率领大军,一鼓作气,收复开封府城。

    开封府城是大宋朝廷永远的痛。

    这个时候,贾似道却沉默了,没有在皇上面前大肆说及此事。

    后乐园,后院厢房。

    贾似道的幕僚之中,能够进入后院的人很少,四爷是其中之一。

    此刻厢房里面,只有贾似道与四爷两人。

    “四爷,我很是担心啊,吴节度使已经收复了河南路,占据了洛阳府城,直接威胁到开封府城了,可蒙古鞑子依旧围攻襄阳府城,丝毫没有撤离的迹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难道忽必烈无所谓吗,宁愿丢失开封府城,也要攻陷襄阳府城。”

    这一次,贾似道没有打算让四爷来回答这些问题,而是继续开口了。

    “开封府城是我大宋以前的京城,吴节度使若是攻陷了开封府城,接下来怎么办,迎接皇上和朝廷还都吗,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半个中原依旧是蒙古鞑子控制,皇上也不会同意迁都开封府城的。”

    “皇上若是不迁都开封府城,朝中大人必定汹涌,不知道会有多少人要求迁都开封府城,恢复我大宋之辉煌,这样朝廷也不得安宁了。”

    “最好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吴节度使停止进攻,时刻威胁开封府城,如此就能够分散大元朝廷和忽必烈的注意力,让其不能够全力的进攻襄阳府城。”

    “我看吴节度使会这样做的,他也明白,过早的攻陷开封府城,不是好事情。”

    说到这里的时候,贾似道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稍稍沉默了一下。

    四爷没有开口,他知道贾似道的话还没有说完。

    “吴节度使羽翼已丰,朝廷对其无可奈何了,我真的担心,什么时候,吴节度使摆脱朝廷的控制,自立为王,到了那个时候,我大宋朝廷就危险了。”

    说到这里,贾似道的脸色变得更加的凝重。

    相处这些年,四爷还是佩服贾似道的,贾似道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坏,至少还是想着维持大宋朝廷的,可惜现如今的朝廷,已经不是贾似道所能够振兴的。

    贾似道说完了,四爷不得不开口了。

    “魏国公分析的极是,吴节度使是不是会造反,这不是魏国公可以控制的事宜,为今之计,朝廷还是要笼络吴节度使,只要吴节度使不公开的造反,就能狠狠的打击蒙古鞑子,朝廷就能够得到安宁。”

    “四爷,你说的不错,我还真的想吴节度使马上攻陷开封府城,那样忽必烈必定忍不住,将其兵力调集到河南,与吴节度使决战,如此朝廷就能够真正的安宁了。”

    贾似道说出来的这些话,让四爷大失所望,他还以为贾似道会说出来反攻的话语,既然忽必烈和大元朝廷将主要的兵力都集中到河南去了,朝廷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全线出击,甚至可以一举拿下淮北等地。

    可惜贾似道骨子里面想到的,依旧是如何能够安宁,没有任何的进取之心。

    贾似道当然不会知道四爷的想法,他继续朝着自身的思路说下去了。

    “还是等等看,看四川方面下一次来的奏折怎么说,朝中的那些大人,好像忍不住了,他们知道什么,以为吴节度使会听从他们的摆布吗,想的太简单了,什么都不懂,就知道张嘴说话,一群废物。”

    贾似道时常这样评论朝中的大臣,四爷都习惯了。

    “四爷,你说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再次派遣使者,与大元朝廷谈判啊,毕竟忽必烈现在的日子也不好过,我们若是有意谈判,说不定能够解除襄阳府城的危局。”

    四爷的心开始剧烈的跳动,他明白贾似道的意思,那就是将祸水引向四川。

    到了这个时候,四爷不得不继续开口了。

    “魏国公,下官觉得,还是等一等,蒙古鞑子没有放松对襄阳府城的进攻,这就说明他们的决心尚未动摇,这个时候朝廷派遣使者,不会有多大的作用,吴节度使若是继续进攻开封府城,魏国公考虑派遣使者,还可以考虑。”

    贾似道目光停在了四爷空荡荡的右臂上面。

    “四爷说的是,这个时候派遣使者,时间还是早了一些,容我再想想。”

    回到府邸的四爷,丝毫没有耽误时间,马上给四川方面写去了信函。

    四川,成都府城,节度使衙门,厢房。

    没有谁想到,吴邵刚已经回到了成都,很多人都以为,大军还会朝着开封府城进军,一举收复开封府城。

    李庭芝的脸上,有羞愧的神情。

    “沧凌,我是真的没有想到,攻陷开封府城会有这么多的麻烦,还好你没有继续进攻,否则就真的麻烦了,唉,我也是想着开封府城的意义不一般啊。”

    一边的郝经跟着开口了。

    “李大人,其实下官先前也是这样想的,大军要一举拿下开封府城,如此不知道多少的豪杰,将归于大人的麾下,看了四爷的信函,下官也是出了一身的冷汗,若真的是攻陷了开封府城,让忽必烈和大元朝廷没有了退路,那中原和四川就不要想着安宁了。”

    李庭芝看了看郝经,苦笑着开口了。

    “郝大人,我曾经还想着狠狠的教训你,如今才知道,都是你替沧凌承担了一切,沧凌有你这样的助手,也是福气。”

    郝经连忙站起身来,对着;李庭芝行礼了。

    “李大人言重了,这都是下官应该做的。”

    李庭芝因为身份特殊,故而在节度使衙门有着不一般的地位,尽管说郝经是节度副使,但很多事情,也是征询李庭芝的意见,作为节度使的吴邵刚,对于小事情很少操心,也懒得去操心劳累,故而很多的细枝末节的事情,都是需要郝经做出决定的,而李庭芝来到四川之后,实际上这些事情,是李庭芝在做出决定。

    一直没有开口的张文谦,等到郝经坐下之后,跟着开口了。

    “下官觉得,忽必烈没有放松对襄阳府城的进攻,这是很奇怪的事情,按说遭遇到河南路之战的惨败,大元朝廷是怎么都要调整战略的,既然没有调整,依旧展开对襄阳府城的进攻,那么忽必烈和大元朝廷平复河南路一带局势的唯一办法,就是派遣使者前来谈判。”

    张文谦的态度,已经完全转变,这种转变,出现在河南路之战以后,近三万的蒙古铁骑被打败,五千的蒙古重装骑兵遭遇全歼,这给与了四川方面极大的鼓舞,张文谦、刘秉忠、窦默、许衡、张弘略、张弘范以及郭守敬等人,都是士气高涨。

    这能够理解,毕竟这些人背叛蒙古朝廷,投靠四川方面,若是吴邵刚战败了,他们怕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吴邵刚看着众人,颇为满意的点头。

    张文谦的能力的确是出众的,不仅得到了吴邵刚的认可,也得到了李庭芝的认可,真不知道忽必烈为什么不重视这些精锐之士。

    “张大人说的不错,忽必烈和大元朝廷多半是派遣使者到四川来,这次我们可以狮子大开口了,反正我们短时间之内,不打算进攻开封府城。”

    张文谦摇摇头。

    “也不一定,蒙古大军攻陷襄阳府城的时候,就是大军攻陷开封府城的时候,到了那个时候,忽必烈和大元朝廷,主要的对手就是大人了。”

    其余人都是点头。

    吴邵刚笑了,笑的很是舒心和爽朗。

    “好啊,我想到的诸位都想到了,我没有想到的诸位也想到了,如此甚好,忽必烈若是派遣使者前来,就由张大人出面接待,代表节度使衙门接待,不需要提什么要求,看看大元朝廷的使者怎么说,不过分的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下来,是不是遵守,那是另外的话题了,至于说钱财方面,还是要提出一些要求的,至少此番大军征伐的开销,忽必烈和大元朝廷需要掏出来的。”

    众人都愣住了。

    李庭芝很快笑了。

    “杀人不过头点地,沧凌,你这等的说法,忽必烈要是知道了,岂不是气的吐血啊,打败了人家,歼灭了人家的宝贝五千重装骑兵,还要找人家讨要开销。”

    吴邵刚咳嗽了几声。

    “我不是这个意思,张大人,谈判之时,可不要明说,我们还是要留给人家面子的,反正就是要钱粮,想要我们不进攻开封府城,想要中原暂时平静,那是需要付出代价的。”

    “贾似道也是会算计,想着让我和忽必烈去拼命,做梦吧,若是我们和蒙古鞑子拼命,大宋朝廷能够想着进取,趁势收复一些地方,这还好想一些,他们居然想到的就是宁静,就是看热闹,就是让蒙古鞑子不进攻,这样的朝廷,能够继续维持下去,天理不容。”

    吴邵刚说到这里的时候,四周安静下来。

    李庭芝微微叹了一口气,跟着摇头,但没有开口说话。(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九章 既得利益

    让吴邵刚与李庭芝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大元朝廷真的派遣使者前往成都府城,而且此次的使者,依旧是末哥亲王。

    由此吴邵刚安排张文谦代表节度使衙门出面谈判的事宜,不得不重新考虑了,毕竟末哥亲王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那就是阿可察的叔父,也是吴邵刚的叔父,不管是从规格还是礼仪方面来说,张文谦出任谈判代表都是不合适的。

    李庭芝承担了谈判的重任,而这一次的谈判,意义也不一样了,吴邵刚与众人做过多次的分析,大元朝廷与忽必烈都想着能够稳定中原的局势,集中精力拿下襄阳府城,故而肯定会放低姿态,力求在短时间之内与四川和平共处。

    这一次的谈判,其实都是双方相互的利用,吴邵刚也想着四川等地能够暂时的稳定,当然稳定的时间不会太长,从京城来的情报,以及从襄阳方面侦查到的情报,与外界隔绝了两年多时间的襄阳府城,基本难以支撑了,朝廷派遣的驰援大军,屡战屡败,负责领兵救援的夏贵等将领好多次向朝廷辞官,都没有得到准许。

    节度使衙门确定的停战的时间,其实就是大元朝廷攻陷襄阳府城的时间。

    这看上去有些不可思议,不过为了自身的利益,为了将来能够顺利的登上巅峰,吴邵刚必须做出这样的选择,也许这样的选择,在史书上面会留下不光彩的一笔,但那也无所谓了。

    六月初五,盛夏季节,末哥再次来到了四川。

    这一次,吴邵刚没有让末哥更多的等待,翌日就来到了官驿,见到了末哥,陪着吴邵刚一道前往官驿的,还有李庭芝与阿可察等人,至于说郝经与张文谦等人,则没有出面,免得刺激到了末哥。

    让吴邵刚颇为吃惊的是,末哥的神情很是黯然,头发也白了很多,整个人看上去有了衰老的迹象,而且精神也不是很好。

    吴邵刚与末哥亲王的见面,仅仅持续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期间末哥说话都是客气的,对吴邵刚也表现出来了尊重,没有上次前来的那种志得意满的感觉了。

    阿可察留下来了,毕竟是不一般的关系。

    回到节度使衙门的时候,吴邵刚与李庭芝、郝经和张文谦等人再次进行了商议,吴邵刚认为,末哥亲王的态度,已经说明了一切,此番的谈判,对于大元朝廷来说,某种程度上面是耻辱,是忽必烈等人难以接受的,可是为了能够稳定中原的局势,忽必烈不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