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必烈以及大元朝廷的权贵,都是异常熟悉草原的,他们认为短短几个月的时间,进入漠南草原的宋军,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建树,能够在漠北草原活下来就算是不错了。

    不过变故也许马上就会出现。

    九月之后,蒙古草原的气候就会出现巨大的变化,茫茫的严冬将要到来,恶劣的气候让常人根本无法忍受,到了那个时候,进入漠南草原的宋军,肯定是无法忍受的,趁着这个时候,大元朝廷派遣大军围剿,一定能够获取重大的胜利。

    吴邵刚想到了这一点,郝经、刘秉忠和张文谦等人,也想到了这一点。

    不过没有谁表现出来紧张,蔡思伟的来信,已经让所有人放心。

    吴邵刚亲自写下的信函,迅速送往漠南草原。

    一切该要注意的事宜,吴邵刚在信函里面都特别强调了。

    魏王府设立在开封府城之后,所有的重心,都开始朝着中原转移,开封府城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变得异常的繁华和富庶。

    四川和云南等地,无疑是要受到一些影响的,至少从人口方面来说,已经有不少人迁往了河南行省,以及陕西行省和山西行省等地,当然也有京西南路的百姓,零星的进入四川。

    京西南路与荆湖北路、荆湖南路等地,开始变得萧条。

    这些地方处于战乱之中,萧条是自然的,更加严重的是,管辖这些地方的蒙古各级官府,压根不管百姓的死活,他们强征重税,用于维持蒙古大军的开销,至于说百姓的生活是不是能够维持,不是他们需要考虑的,还有驻扎在地方的蒙古军士,胡作非为,动辄劫掠百姓,让百姓根本无法活下去。

    原本富庶的京西路和荆湖路,落入到蒙古大军的手中,惨遭蹂躏,若是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不要多长的时间,京兆府路等地的情形,就要在京西路等地重演。

    情报署提供的这些情报,让吴邵刚扼腕长叹,不仅仅是京西路和荆湖路,包括两淮都是一样,大元朝廷在这些地方疯狂的盘剥,已经到了疯狂的地步。

    这是典型的杀鸡取卵,不过忽必烈可能不在乎,现如今忽必烈想到的最大的事情,就是灭掉大宋,劫掠南方,谁不知道南方是富庶之地。

    大元朝廷在两淮、京西路等地的盘剥,更加的刺激了开封府城的发展。

    两淮、京西路、荆湖路、江南路,甚至是临安府的商贾,都开始想方设法的离开,前往开封府,他们大都绕道两广,进入云南或者是四川,接着才会抵达开封府城,其中也有不少的商贾,选择留在了云南或者四川。

    江南路、两广以及临安府等地,都成为了危险的地方,而河南、陕西、山西、四川以及云南等地,自然就成为安全额地方,成为了天堂。

    这种人员和财富的流动,完全是被动的,故而吴邵刚对于这样的流动,没有感觉到欣喜。

    开封府城的外城,已经初具规模,大量的商贾,以及搬迁而来的士绅富户,选择在外城落户,相比较来说,内城居住的更多是百姓。

    府城内的皇城一直都是空着的,王府长史李庭芝安排了专人,负责打扫和修葺皇城,魏王府亲卫也抽调了部分的军士,负责守卫皇城,不过还没有谁恳求魏王殿下搬迁到皇城去,这类敏感的事宜,就连李庭芝都不会提及。

    情报署也提供了临安府城的情况。

    得益于荆湖北路安抚副使、鄂州知州高达的拼死抵抗,阿术率领的蒙古大军,在鄂州受阻,临安府城暂时安宁一些了,不过恐惧依旧笼罩京城。

    皇上醉生梦死,根本没有想蒙军大举进攻的事宜,朝廷的大权,依旧是贾似道把握,这期间,贾似道给吴邵刚写来了几封信函,语气颇为恭敬,无非是恳求魏王殿下派遣大军,掣肘进攻鄂州的蒙古大军。

    让吴邵刚没有想到的是,京城内的权贵,更加的贪图享乐,他们一边暗地里将家人逐渐的送到河南与四川等地,一面大肆的挥霍享受,好像这个时候不享乐,今后就没有机会了。

    一股颓废的气息,在京城蔓延。

    吴邵刚自然是不会理睬贾似道的,蒙古大军攻陷开封府城的那一刻,就是大宋朝廷灭亡的那一天,也是吴邵刚即将称帝的时候。

    吴邵刚密切关注的是鄂州的战局。

    高达的确是大宋朝廷少有的悍将,硬是凭着远远少于蒙古大军的兵力,顶住了蒙古大军数次的进攻,鄂州所属的蒲圻等地,都已经陷落,高达固守的仅仅是鄂州城池,不过,正是因为高达固守鄂州城池,让阿术不敢轻举妄动。

    阿术不敢绕过鄂州,直接进攻江南路,那样驻守鄂州的高达,很有可能率领宋军从后面进攻,若是蒙古大军遭遇大前后的夹击,以新附军为主的大军,很有可能遭遇到失败。

    故而阿术命令大军,务必攻陷鄂州城池,接着挥师江南路。

    吴邵刚不知道高达是怎么指挥作战的,为什么能够坚持数月的时间,他对高达还是熟悉的,穿越之初的吴邵刚,曾经是高达的部下,一度受到高达的青睐,可惜两人共事的时间不是很长,吴邵刚很快就离开了。

    当年的高达,曾经打败过蒙军,也是少数几个打败过蒙军的大宋将领。

    不过吴邵刚知晓,高达最终是失败,面对已经彻底腐朽的大宋朝廷,高达没有回天之力,只能够是勉强支撑,等着失败的到来。

    十月,吴邵刚命令情报署,重点搜集鄂州方面的情报,其次就是大都方面的情报,至于说临安府城方向的情报,可以不去关心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 无力兼顾

    漠南草原的情况,忽必烈一直都是非常重视的,当初他与王鄂之间的分析,得到了印证,吴邵刚果然选择了进攻漠南草原。

    漠南草原并非是大元王朝的圣地,蒙古人兴起的地方是漠北草原。

    朝中的诸多权贵不是特别关注漠南草原,甚至可以说不少人从内心排斥漠南草原,但是身为皇上的忽必烈,还是必须关注漠南草原的局势。

    宋军刚刚进入漠南草原的时候,正是大元朝廷颁发伐宋诏书不长的时间,这方面忽必烈已经不感觉到奇怪,若是吴邵刚不能够抓住这样的机会,忽必烈才会真正觉得奇怪。

    宋军进入漠南草原征伐,让忽必烈感觉到了稍许的庆幸与欣慰。

    要知道吴邵刚因占领了整个的河南行省,若是其举兵进入山东,则忽必烈所有的部署全部都被打乱,到了那个时候,他将不得不大举兴兵,与吴邵刚展开决战。

    吴邵刚若是选择朝着京西南路的方向进攻,忽必烈也是寝食难安,毕竟襄阳府城已经成为伐宋大军的后勤基地,不能够有任何的闪失。

    应该说吴邵刚占领了河南行省,就等于是占据了中原的腹地,忽必烈与大元朝廷的很多战略部署,都有可能遭遇到掣肘。

    与吴邵刚猜测的一样,忽必烈已经密令驻扎在山东的哈必赤亲王,率领大军进入到大名府,时刻关注漠南草原的局势,一旦发现机会,则迅速进入漠南草原,给与宋军毁灭性的打击,在草原上作战,忽必烈有着百分之百的自信心。

    阿术率领的灭宋大军,同样是忽必烈关注的,不过阿术占据了荆湖南路与荆湖北路大部分的地方,开始围攻鄂州之后,忽必烈就不是那么担心了,当阿术写来奏折请罪,说是没有在最快的时间之内攻陷鄂州,遭遇到困阻的时候,忽必烈专门下旨安慰阿术,提醒阿术记得襄阳之战,不用过于的着急。

    局势正在朝着忽必烈与王鄂之间的分析发展,这是忽必烈感觉到欣慰的。

    人算不如天算,意外还是出现了,而且是忽必烈必须要有所行动的意外。

    漠北的海底,联合诸多的蒙古部落,在八月份正式造反了,他们采取了主动进攻的方式,很短时间之内,就拿下了漠北草原不少的地盘。

    漠北草原是大元王朝的圣地,更是蒙古人崛起的地方,失去漠北草原,对于忽必烈和大元王朝来说,是无法接受的,那样大元王朝将失去生存的根基,朝廷内的蒙古权贵,将要离心离德,导致整个的王朝都无法支撑了。

    忽必烈当然不能够失去整个的漠北草原。

    大元王朝必须有所行动。

    驻扎在漠北草原的塔察儿亲王和兀良合台,也是猝不及防,他们已经率领大军开始了防御,试图守住更多的领地,可海都这一次是有备而来,其力量很是强大,倒着塔察儿与兀良合台难以应对,迫不得已给朝廷写来了求援的奏折。

    几乎没有多少的权衡,忽必烈就调遣哈必赤亲王,率领两万蒙古铁骑,紧急赶赴漠北,驰援塔察儿与兀良合台。

    忽必烈恨不得撕碎海都。

    前一段时间,忽必烈得到了奏报,有不少商贾前往漠北草原做生意,当时他们没有太在意,漠北草原和漠南草原,都有做生意的商贾,长途跋涉,其中甚至有蒙古人组成的商贾团队,而给这些商贾带路之人,悉数都是本地的蒙古人,否则商贾团队不可能抵达漠北草原。

    海都的突然进攻,让忽必烈将怀疑的目光,对准了这些商贾。

    忽必烈与王鄂商议之后,曾经秘密派遣使者,到漠北草原去接触海都,双方定下了秘密的协议,各自相安无事,大元朝廷不干涉海都以及海都联合的蒙古部落,作为盟主的海都,也不会在漠北草原挑事,可签署秘密协议的时间不长,海都居然违背了协议。

    这也是塔察儿与兀良合台猝不及防的原因之一。

    蒙古人想来都是尊重协议的,这关乎到个人的荣誉,违背协议之人,在蒙古草原是被人看不起的,是要遭遇到唾弃的,是什么原因促使海都违背协议,主动发起了进攻。

    最好的解释,就是海都知道了中原发生的变故,更是知晓大元朝廷正在朝着南方进攻,试图一举灭掉大宋。

    海都也不是愚蠢之人,怕是明白大元朝廷在彻底灭掉大宋之后,转头过来就会彻底平定漠北草原存在的隐患,而选择在这个时候进攻,大元朝廷以及忽必烈,是不可能抽调大量兵力进入漠北的。

    漠北之乱的出现,让忽必烈已经无法应对漠南草原的一切了。

    当务之急是必须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平定漠北之乱,如此朝廷才能稳定下来。

    脸色有些苍白的忽必烈,看着面前的末哥。

    “末哥兄弟,你从开封回来,朕一直都没有时间见你,我们兄弟之间倒是显得生分了,这段时间,朕的心里有些乱,本以为漠北草原相安无事的,谁知道在节骨眼上出现了变故,阿术率领的大军,正在进攻鄂州,一旦拿下了鄂州,则大军可以长驱直入,进攻临安府城了,若是能够占领大宋的京城,则大宋必定灭亡,故而抽调阿术统领的大军,是不行的。”

    “河南的吴邵刚,也是虎视眈眈,山东驻扎的兵力,朕也不敢大规模的抽调,大都驻扎的兵力更是不能够随意的调遣,否则吴邵刚趁着山东和大都防御空虚的时候,发动突然的进攻,那就是朝廷的灾难了。”

    “朕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海都会违背协议,昨日朕终于想明白了,这应该是吴邵刚的怂恿,在那些前往漠北草原的商贾队伍之中,安插了奸细,怂恿海都造反,这个吴邵刚,朕是越来越有兴趣了,末哥兄弟,你和吴邵刚接触了多次,对此人是什么看法。”

    忽必烈绕了一个大圈子,终于提出来问题。

    末哥的神色很是平静,这一次从开封府城回来之后,他的性情平稳了很多,不是特别在意个人得失了,就算是遭遇到皇上与朝廷的冷落,也能够保持平常心了。

    或许正是末哥这样的变化,让忽必烈反而好奇,虽说没有直接召见末哥,但时时刻刻关注末哥的言行举止。

    沉默了一会,末哥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吴邵刚的睿智勇勐,不亚于皇上。”

    这个回答,让忽必烈的脸色微微变化了,他很想发怒,区区一个吴邵刚,凭什么与他这个大元王朝的皇上比较,就算是末哥说的是实话,也不该如此直接的说出来。

    可忽必烈忍住了,没有发脾气,他知道末哥说的是真实的感受。

    忽必烈没有继续开口,末哥也不说话。

    僵持的局面持续了几分钟,忽必烈终于开口了。

    “末哥兄弟,你的回答,印证了朕的判断,吴邵刚一定是派遣奸细,进入了漠北草原,蛊惑海都造反,可朕就不明白了,吴邵刚毕竟是汉人,海都毕竟是蒙古人,海都与朕之间的争斗,那是蒙古人内部的事情,朕与大宋的争斗,那是对外的征伐,孰轻孰重,海都难道不清楚吗。。。”

    忽必烈在痛斥海都的时候,末哥没有抬头。

    战斗厮杀,不分内外,只要是对自身产生威胁的对手,不管是什么身份,都是要铲除的,皇上刚刚说出来的话语,明显不能够让人信服,海都若是听见这些话语,会跳的更高。

    忽必烈说完之后,看着眼前的末哥,忽然感觉到了郁闷。

    留在大都的蒙古亲王不少,真正有能力的就是末哥与合丹等人,忽必烈信任和重用这些亲王,可又不能够完全放心。

    合丹亲王在襄阳之战的过程之中,耍的那些小聪明,忽必烈内心明镜似得,特别是襄阳之战进入到关键时刻,合丹居然写来了奏折,弹劾兀良合台。

    忽必烈平生最恨的就是被威胁,可惜还是遭受了合丹的一次威胁。

    为了襄阳府城能够顺利拿下,忽必烈第一次违背本心,将兀良合台调离大都,前往漠北,但这笔帐,忽必烈牢牢的记住了,襄阳府城被攻陷之后,合丹与阿术都回到了大都,忽必烈留下了合丹,让阿术统领大军完成灭宋的战略任务。

    至于说末哥,留给忽必烈的担忧更多,末哥最为疼爱的侄女阿珂察,嫁给了吴邵刚,数次代表朝廷前去与吴邵刚谈判的末哥,会不会囿于亲情,而产生其他的想法。

    忽必烈一直都处于矛盾之中,不信任末哥与合丹等人,那是说不过去的,那样忽必烈将无人可用,不管怎么说,诸多的蒙古亲王,在维护朝廷方面强于其他人,可一些迹象总是让忽必烈担心,若是这些亲王出现异心,那么忽必烈和大元朝廷将要遭受到沉重的打击。

    看着平静的末哥,忽必烈终于再次开口。

    “漠南草原的局势变化,朕暂时无法关注了,平定海都的叛乱,是目前最为要紧的事宜,末哥兄弟,如此关键时刻,朕希望你一如既往。。。”(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败笔

    皇宫的一切消息都被封锁,皇上根本不知道外面的消息,当初襄阳府城陷落的时候,曾经有一个宫女多嘴,结果被魏国公贾似道想办法给除掉,自那以后,宫里在无人说及外界的事情,就算是知道了确切的消息,也是三缄其嘴。

    大权在握的贾似道,将大部分的希望都寄托给了魏王吴邵刚,其同时也没有忘记与蒙军大帅阿术联系,连续两次派遣使者与阿术谈判,要求阿术停止进攻,且退出荆湖路与京西路,大宋朝廷愿意称臣,同时拿出来大量的钱财赔偿,而且愿意每年都上供。

    可惜贾似道派遣的使者,悉数都被阿术无视,第二次派遣的使者,甚至连阿术本人都没有见到,谈判这条道路,明显被堵死了。

    贾似道给魏王吴邵刚写去了数封信函,语气很是恭谦,期望魏王殿下率领大军驰援荆湖路,解决朝廷的危局,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

    向四川方面求援的办法,基本也是行不通的。

    到了这个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拼命抵抗蒙古大军的进攻了。

    高达的表现的确是不错的,率领不多的兵力,死死抵御了蒙古大军的进攻,护卫了鄂州州城,让蒙古大军不敢轻举妄动,一直到咸淳九年的春节,蒙古大军依旧没有拿下鄂州。

    朝中出现了唿吁,部分大人要求派遣援军驰援荆湖北路安抚副使、鄂州刺史高达,同时任命高达为荆湖路安抚使,统领荆湖北路与荆湖南路的所有事宜。

    朝中的唿声,没有得到贾似道的回应。

    稍稍聪明的人,都是明白其中道理的,贾似道来看不惯高达,若不是先皇手下留情,高达说不定已经命丧贾似道之手,现如今朝廷情况紧急,贾似道迫不得已启用高达,但绝不会完全信任高达,也不会让高达拥有大的权势。

    贾似道的这种表现,在朝中引发了不少的愤怒,可惜这种愤怒没有丝毫的作用,一年多之前贾似道与吕文德两股力量的博弈,结局是清楚的,自那以后,谢太后支持贾似道的消息,也通过某种途径传出来了,如此情况之下,就算是皇上想着贬斥贾似道,都是有些难度的。

    要知道皇上当初能够即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