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绝望的气息,已经在大军之中完全蔓延开来,几乎没有谁想着拼死抵抗,四川的宋军不杀俘虏,甚至还会让身体强壮的俘虏进入到宋军的军队之中,这件事情在蒙军之中早就传来,不仅仅是新附军,就连蒙古铁骑都是知晓的。

    既然能够投降保住性命,那么在没有任何希望的情况之下,何必要拼死的抵御。

    。。。

    辰时,大队人马终于开始了对海州州城的冲锋。

    此番冲锋,蔡思伟出动了八千人,仅仅留下两千人作为预备队,至于说其余的一万鼎坤军的军士,关键时刻也可以参与到冲锋之中。

    八千将士怒吼着冲到城墙下面,架起了云梯之后,城墙上面居然没有什么反应。

    冲锋在前面的将士不敢相信这一切,难不成蒙军放弃抵抗了。

    很快有将士顺着云梯,爬上了城墙,刀剑撞击的声音出现,看来城墙上面还是有蒙军军士驻守的,不过刀剑撞击的声音很是短暂,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消失了,而更多将士爬上了城墙,眼看着城墙已经被黑色的洪流控制住了。。。

    组织进攻的蔡思伟,看到这一幕,身体都开始颤抖了,他终于明白了魏王殿下的安排部署,为什么昨天没有发起总攻,要说昨日是不可能出现如此情形的。

    看到攻城战斗异常的顺利,蔡思伟丝毫没有耽误时间,率领其余两千将士,骑马朝着南门的方向飞驰而去。

    。。。

    张珏已经做好了死扛的准备,昨天的战斗厮杀,伤亡的将士接近万人,损失了两成左右的兵力,若是将这等的情况放到其他宋军的身上,队伍怕是早就垮掉了。

    蒙古铁骑的确是强悍的,其统帅合丹亦是强悍的。

    不过张珏认为,其麾下的将士,更加的强悍,一定能够抵御蒙古大军的进攻。

    凌晨,当常明全率领的两万将士抵达的时候,张珏欣喜若狂,有了两万生力军的加入,他甚至有了打败驰援蒙军的想法,还好常明全提醒了他,魏王殿下的意思,也就是阻止蒙古援军的前进步伐,其余方面暂时不要考虑,更不要想着全面的反攻。

    看着天边的一轮绚丽的曙光,听着阵地前沿隆隆的鼓声,张珏下达了抵御蒙军进攻的命令,尽管他有些不甘心,为什么不能够主动向蒙古援军发起冲锋,偏偏要等到他们发起进攻了,才开始抵御,这岂不是一直都处于被动之中。

    常明全也不知道情况,只能够是提醒张珏服从魏王殿下的命令,毕竟战场距离海州州城不远,若是有什么新的命令,传令兵很快就会前来下达的。

    张珏虽然有些不甘心,可执行命令还是严格的,他下达了同样的命令,死死顶住蒙军援军,不许其前进一步,更不可能让蒙军援军靠近海州州城。

    。。。

    合丹再次被郁闷包围了。

    新的一天,合丹是憋足了劲,想着通过一次到两次的冲锋,就彻底击垮宋军的阵线。

    卯时传来的炮声,让合丹紧张,他知道驻守海州州城的阿里海牙,处于巨大的危险之中,若是大军不能够顺利的去驰援,则阿里海牙是很难抵御的,末哥与哈必赤都说过,宋军的火炮异常的骁勇,绝不是回回炮能够比较的,而皇上也曾经下达命令,要求弄清楚宋军的火炮究竟是什么情况,可惜迄今为止,皇上与朝廷都不知道。

    第一次的冲锋,很快就被宋军阻挡,合丹眼睛里面喷着怒火,恨的不斩杀了领军冲锋的军官,可看着军官满身的鲜血跪在面前,合丹实在不能够下手。

    第二轮的冲锋,合丹亲自指挥,而且手持鼓槌击鼓,希望能够一举突破宋军的防线。

    可是亲自锤鼓、亲自看着军士冲锋的合丹,得到的还是失望,一轮轮的冲锋,都被宋军顽强的击退,宋军铸成的阵线,依旧是铜墙铁壁。

    合丹是真的不明白了,在兵力上面占据了明显优势的他,为什么就不能够突破宋军的阵线,昨天的战斗下来,宋军的伤亡明显是很大的,按说今日是无法长时间支撑的。

    第三轮冲锋发起的时候,合丹已经在战马上面,若是这一次的冲锋还是不能够成功,他就准备亲自领军冲锋了。

    。。。

    中军帐,吴邵刚的脸上,已经显露出来欣慰的神情。

    传令兵不断的禀报两边战场的情形。

    海州州城被攻陷已经没有任何的疑问,而蒙古亲王合丹率领的蒙古援军,也不可能驰援海州州城了,应该说到了这个时候,整体的战役部署,已经朝着吴邵刚倾斜,等到忽必烈与大元朝廷明白一切的时候,怕是没有时间纠正了。

    大军开始攻击海州州城的时候,郝经与张文谦两人都提出了建议,他们围绕吴邵刚所说的馍馍的事宜,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两人都认为,彻底击溃合丹率领的蒙军援军,甚至是剿灭这一路的蒙军,恐怕更为实际一些,而大元朝廷的征南大军,目前正在进攻临安府城,距离山东还有不短的距离,而且征南大军控制了很多的地方,譬如说京西南路、荆湖北路、荆湖南路以及两淮等地,若是想着剿灭征南大军,则意味着大军必须长途奔袭,而且需要安抚的地方也是很多的。

    不管是吴邵刚,还是郝经和张文谦等人,都在等待一个消息,那就是大宋朝廷灭亡的消息,阿术率领的征南大军,其目的就是彻底剿灭大宋,而且已经朝着临安府城而去,不出意外,临安府城被攻陷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现如今就存在一个疑问,那就是朝廷会不会在关键时刻选择迁都。

    临安府城方向的其他情报,吴邵刚压根不关心了,袁世春也是清楚的,现如今的京城,也不可能有什么其他方面的消息,当初贾似道写来的信函之中,曾经建议将都城迁到开封府城,没有得到吴邵刚的丝毫响应,恐怕贾似道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为了自身的前途,放弃了将大宋朝廷搬迁到开封府城的打算。

    如此情况之下,郝经与张文谦的建议,就算是切合实际了。

    但吴邵刚还是没有表态。

    战机就在眼前,一旦海州州城被拿下,蔡思伟即可率领近一万将士驰援张珏,死死的拖住合丹及其麾下的蒙军援军,而张炳辉与刘秉忠率领的五万大军,已经进入到海州的地域,正在朝着合丹的背后包围而来。

    看了看桌上的地图,吴邵刚扭头对着郝经与张文谦开口了。

    “我看暂时不要动合丹,我们的整体作战部署,也不要轻易的修改,还是一步一步来,刚刚你们也说了,南方遭遇到蒙军的荼毒,需要时间恢复,我们打败蒙军征南大军的过程,也就是恢复南方生机的过程,唯有我们无比的强大了,才能够彻底打败忽必烈与大元朝廷,不管是中原大地,还是南方,遭遇战火荼毒的时间太长了,天下的百姓已经禁不起长时间战火的蔓延。。。”

    说到这里,吴邵刚的眼神离开了地图,看相了郝经和张文谦,其实他的内心也是矛盾的,征伐就意味着流血,就意味着老百姓遭殃,想要地方富庶繁华,又想要打败对手,这样的情形根本就不存在。(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章 黄袍加身?

    海州州城被攻陷,蒙军征南大军副帅阿里海牙自杀身亡,进入城池的将士几乎没有耗费多大的气力,就掌控了所有地方,绝大部分驻守城池的蒙军军士,都选择了投降。

    合丹率领的蒙古援军,也迅速撤离了海州,进入了莒州,而且据斥候侦查,感觉到不保险的合丹,甚至命令大军的主力撤往了济南府。

    征伐山东第一阶段的战略部署完全落实,也就是说,吴邵刚此番领兵作战,取得了完胜,剿灭蒙军七万余人,其中宣城方向赶赴海州州城驰援的五万蒙军被全部剿灭,驻守海州州城的近一万蒙军被完全剿灭,合丹率领的驰援海州的大军,伤亡也接近万人。

    这不是最大的胜利,真正的胜利,是完全阻隔了大都与征南大军的联系,肩负使命的合丹,在与宋军进行了激烈的交锋之后,也不敢轻举妄动了,恐怕正在向大元朝廷和忽必烈求援,要求派遣更多的军士进入到山东征伐。

    情况不一样了,现如今的山东,已经不是李坛叛乱时候的山东,有了充足准备的魏王府辖下的大军,进入到山东这里,这里的局势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巩固城池与稳定地方的事宜随即铺开,进入山东的魏王府辖下的大军,主要驻扎在海州以及滕州等地,一方面严密监视莒州和济南府的情况,一方面等待下一次的作战命令。

    海州州城正在修葺,被鼎坤炮毁掉的城墙,必须要加固,这里有可能成为主战场。

    身在州衙的吴邵刚,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谢太后亲自派遣的朝廷使者。

    吴邵刚对谢太后的印象还是不错的,史上的谢太后,比起南宋很多的皇帝都要强,可惜这个时代,女人无法真正的掌控权力,就算是一段时间有权的谢太后,面对南宋日益崩溃的局势,也只能够望洋兴叹。

    京城的局势,通过情报署,吴邵刚都清楚了。

    先皇已经驾崩,权臣贾似道被发配到琼州,至于说是不是还活着,那说不清楚,也没有谁关心,阿术率领的蒙军征南大军,已经快要抵近临安府城,左丞相陈宜中建议京城迅速搬迁,可新上任的枢密副使文天祥不同意,要求固守京城,而谢太后的天平很快倾向于文天祥,不愿意搬迁京城,而是给各地下了诏书,要求天下兵马进京勤王。

    南方也有部分的官吏,率领军士前往临安府城去护卫皇上和京城,不过寥寥无几的军队,等同于杯水车薪,根本没有作用,但新上任的枢密副使文天祥,还是要求进入京城的各路勤王的大军,驻守在城内各处,准备抵御蒙军的征南大军。

    这些情况,吴邵刚不关心,也没有多大的兴趣,他真正关注的是阿术率领的蒙军征南大军,什么时候发起对临安府城的进攻,而刚刚掌握兵权、且得到谢太后支持的枢密副使文天祥,是不是能够扭转干坤,创造出来奇迹。

    吴邵刚其实想通了,乱世之中,人人都想着浑水摸鱼,一个王朝**没落了,必定有新的王朝崛起,这是史规律,古往今来不知道多少王朝的更迭,若不是他吴邵刚的穿越,大元王朝早就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天下了,所以说,一定想着南宋王朝彻底灭亡,他这个大宋的王爷才能够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也是没有必要的。

    因为有了这些想法,吴邵刚对临安府城的任何事情,都不是很关心了。

    可吴邵刚没有想到的是,此番谢太后派遣来的使者,居然提出来了惊人的条件。

    只要吴邵刚能够护卫大宋皇室,那么谢太后将下诏天下,让他吴邵刚成为皇上,当然是成为大宋王朝的皇上,而不是取得大宋王朝成立其他的王朝。

    谢太后不愧有政治家的眼光,吴邵刚登上了皇上的宝座之后,面对谢太后以及大宋的皇室,岂不是坐卧不安,若是文天祥这样的人多了,是不是又会出现靖康二年的局面,当时金国册立张邦昌为大宋皇上,却被很快的推翻,南宋王朝由此成立。

    当然,吴邵刚也不是没有办法,史上动用手腕平定此类威胁的情形多了去,只要吴邵刚心狠,就不存在任何的威胁。

    可惜吴邵刚不愿意这样做,就算是使用借刀杀人的计谋,他也要创建一个崭新的王朝,而不是延续大宋王朝,这个大宋王朝已经完成了史使命,应该被归结到垃圾堆里面去了。

    不过谢太后派遣的使者,还是在魏王府引发了很大的动荡。

    王府长史李庭芝写来了信函,言下之意让吴邵刚答应谢太后提出来的条件,早日登基称帝,而魏王府诸多的官吏,也是持赞成态度的。

    这引起了吴邵刚高度的重视,他不能够苛责李庭芝等人,毕竟人家也是想着他能够早日登基称帝的,也是完全忠心的,不过这里面的利害关系,他必须要分析清楚,否则后患由此埋下,对于今后王朝的发展壮大是很不利的。

    李庭芝从开封府城火速赶赴海州州城。

    州衙,厢房。

    吴邵刚看了看众人,慢悠悠的开口了。

    “大宋王朝经几百年时光,其中所遭遇的事宜,一下子也说不清楚,不管是官吏还是百姓,对于这个王朝更多的是习惯,我印象最深的有两件事情,其一是太祖皇帝的黄袍加身,其二就是靖康之耻。”

    “先说这靖康之耻,靖康二年,金国立张邦昌为大宋的皇上,且在开封府城登基,徽宗皇帝和钦宗皇帝都被贬为庶人,皇室的绝大部分子弟,也被押解到金兵的大营之中去了,三月初七,张邦昌在金国的扶持之下,在开封府城登基称帝,成为大宋王朝所谓的皇上,五月初一,高宗皇帝在应天府登基称帝,重建了大宋王朝,且改元为建炎。”

    “这段史,我不说诸位都是清楚的,这是大宋难以洗刷的耻辱,自建炎元年以来,经了百余年的时间,不知道有多少人想着能够收复开封府城,却都没有做到,可我们做到了,而且是牢牢的占据了开封府城。”

    “再说黄袍加身的事宜,太祖皇帝面对老弱妇孺,被麾下的将士推举成为了皇帝,创建了大宋王朝,自此大宋王朝延续三百余年,只到今日。”

    说到这里,吴邵刚看了看众人,发现李庭芝等人已经开始低头沉思了。

    “谢太后给予我的条件,看上去很是丰厚,毕竟得到了太皇太后的懿旨,我这个皇上是不是名正言顺了,可惜谢太后想的过于简单了。”

    “大元王朝的忽必烈,为什么没有请示谢太后,就敢于登基称帝了,难不成得不到谢太后首肯的大元王朝,就会遭遇到百姓的抵制,就会遭遇到天下人的唾弃,往回说还有大辽王朝,金国王朝等等。”

    “也有人说了,我这个魏王,乃是大宋的皇上敕封的,就一定要报效皇上和朝廷,可惜我没有那么迂腐,想想我们曾经的大宋朝廷,偏居一隅,苟且偷安,从未想过光复中原,也从未考虑到百姓的疾苦,王朝眼看着就难以支撑下去了,可朝中的那么多大人,还是热衷与享乐,热衷于权力上面的博弈。”

    “延续这样一个苟延残喘的王朝,绝非是我的选择。”

    “黄袍加身与靖康之耻,教训就在眼前,我不会走这样的路。”

    “既然要掌控天下,就要堂堂正正。”

    “谢太后不必给我什么懿旨,不过护卫江山,护卫百姓之安全,乃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里面自然就包括谢太后以及诸多天下的百姓。”

    。。。

    李庭芝等人目瞪口呆,看着吴邵刚,说不出话来。

    要做皇上之人,将就的是尊卑,是要再三推辞的,可吴邵刚完全不一样,根本没有什么忌讳,而且是公开的说出来,这样的情形,李庭芝等人是第一次见到。

    想想也是,刚刚册立的皇上赵显,不过四岁的年纪,懂得什么事情,大宋王朝的江山,损失殆尽,已经无力抵御蒙古大军的进攻,而唯一能够与蒙军面对面厮杀的,就是魏王府麾下的大军了。

    再来比较四川、云南、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情形,这些地方曾经都是偏远之地,更是贫瘠之地,得不到多少的重视,可在吴邵刚的手中,这些地方的百姓生活平稳,衣食无忧,逐渐的开始繁华,看看曾经富庶的南方,连年的征伐,官府的盘剥,蒙古鞑子的劫掠,已经让百姓苦不堪言,不知道多少的士绅富户,都转而到了河南以及四川等地。

    也就是说,魏王殿下是有资格说这番话的。

    吴邵刚说完之后,李庭芝站起身来。

    “殿下所言极是,都是我等想不周全,这谢太后派遣的使者,我等来应对。”

    李庭芝表态了,其余人自然是跟着表态。

    吴邵刚点点头,这些事情他也没有必要出面去应对,李庭芝出面去应对,已经是给足了谢太后颜面。(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 明志

    咸淳十年七月初一。

    蒙军征南大军,已经屯聚于临安府城东北的皋亭山麓,大宋朝廷处于命悬一线的险境。

    蒙军征南大军主帅阿术,在中军帐里面来回的踱步,脸色阴沉,从他的神态上面,看不见丝毫的喜悦,按说这一路上摧枯拉朽,大宋诸多的府州县望风而降,几乎就没有什么抵抗的力量存在,灭掉大宋朝廷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可阿术无法开心,更不会志得意满,因为从山东传来的消息,让他寝食难安。

    征南大军副帅阿里海牙率领的五万驰援山东的大军全军覆没,山东所辖的海州、徐州、邳州以及沂州等地,悉数被大宋魏王吴邵刚麾下的宋军占据,合丹亲王率领的大都方向驰援的大军,也被迫退到了济南府以及莒州一带,与宋军在山东展开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