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术的部署是正确的,合丹不得不承认,但这样的建议,不应该由阿术这个副帅提出来,而应该有他合丹这个主帅提出来,这才是符合规矩的。

    紧要关头,合丹不会做出不明智的举措,毕竟襄阳府之战已经有了教训,但这笔帐合丹记住了,他也明白了阿术的心思,看样子阿术比起其父亲兀良合台,有着更加大的野心。

    合丹将阿术的文书直接寄给了皇上,还专门在后面附加了说明,向皇上称赞阿术的睿智和果断,这样做表面上看起来是帮助阿术,其实不然,合丹是异常了解皇上的,说到底皇上对谁都不是特别的信任,阿术的权势如此之大了,功劳如此之大了,不知道皇上和朝廷最终如何的赏赐,岂不知功高震主吗。

    收到阿术的信函之后,合丹随即开始调遣大军了。

    山东东路的莒州依旧在蒙军的掌控之下,只不过莒州驻扎的蒙军军士已经不是很多,在驰援海州州城失败之后,合丹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济南府和泰安州一带,阻止明军占领更多的地盘,现如今要与阿术率领的大军联合进攻海州州城,那么合丹必定要以莒州为落脚点。

    合丹仅仅留下几千人驻守济南府,其余近十万人,悉数朝着莒州的方向而去。

    合丹的目标很清楚,大军首先占领海州所辖的赣榆,堵住明军朝着莒州后撤的退路,迫使明军只能够朝着邳州的方向撤离,在占领赣榆之后,大军将朝着海州州城进攻。

    两路蒙军,总兵力近二十万人,若是拿不下海州州城,岂不是天大的笑话了。

    当然合丹采取的战略,也是稳扎稳打,不会完全配合阿术的进攻,在合丹看来,想要能够彻底打败明军,唯有一步步的进攻前进,首先保全自身的力量,在不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之下,才能够真正的达到胜利的目的。

    合丹给阿术也写去了信函,要求阿术行军作战一定要谨慎,同时提醒阿术,明军很是骁勇,不同于南方的宋军,若是遭遇到大规模的阻击,不要着急进攻,首先保全自身的力量。

    这样的提醒,合丹亲王必须要做,毕竟他才是主帅,阿术若是遭遇到失败,他这个主帅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阿术若是不听从指挥,一意孤行,那合丹的责任就小了很多。

    已经到了秋末,气候很是不错,必须抓紧时间,最好是在冬季结束征伐,否则厮杀的时间延续太长,对于二十多万的蒙军来说,粮草的筹集方面存在不小的困难。

    作为已经与明军交战过的合丹,在处理诸多事宜的时候,还是颇为谨慎的,可惜合丹的这种感受,阿术是没有的,毕竟阿术已经获取了太多的胜利,而且灭掉了大宋,其自信心正是爆棚的时候,压根不会想的太多。

    张炳辉的压力是巨大的。

    最为精锐的明军,几乎都抽调到海州去了,张炳辉麾下的十万大军,战斗力虽然是很不错的,但是在野外厮杀的作战能力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的。

    好在张炳辉承担的作战任务,就是死守赣榆和沂州两座城池,不允许蒙军攻占这两座城池,同时给予驰援海州的蒙军重大的打击和杀伤,让他们没有办法安心的驰援。

    张炳辉最大的依靠,就是鼎坤军。

    鼎坤炮的威力是不用多说的,而军火局制造出来的轰天雷,威力也是越来越大了,这东西在野外征伐的时候,其威力甚至不亚于鼎坤炮。

    鼎坤炮和轰天雷这两种利器,给予了张炳辉最大的信心。

    在兵力的驻扎方面,在请示了明王殿下之后,张炳辉做出了适当的调整,临沂城内驻扎的军士仅仅万人,而赣榆城内驻扎的军士,则达到了六万人,其余的三万人驻扎在利城镇。

    利城镇属于沂州管辖,位于临沂与赣榆两座城池的中间,也是一个较为要害的点,张炳辉的考虑是,若是蒙军进攻的重点是临沂城池,则驻扎在利城镇的三万明军,迅速驰援临沂,若是蒙军进攻的重点是赣榆城池,则三万大军迅速驰援赣榆。

    当然,从张炳辉的安排,以及明王殿下的嘱托来说,蒙军进攻的重点应该是赣榆。

    从地理位置来说,想要进攻海州州城,赣榆的位置远比临沂重要,蒙军就算是拿下了临沂县城池,也要继续进攻赣榆,拿下赣榆之后,才能够保证大后方的安全。

    至于说合丹率领的蒙军援军,是不是会绕过赣榆直接进攻海州州城,这样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存在的,除非是海州方向出现了重大的险情,毕竟身经百战的合丹,知道后路被断掉的危险性,一旦蒙军援军绕过了赣州,则将后背暴露给了明军,相信这样的选择,合丹是绝不会采纳的。

    明王殿下分析的还有一点,那就是合丹与明军进行过大规模的厮杀,当时明军成功阻止了合丹驰援海州州城,这件事情对于合丹肯定有着重大的影响,在合丹看来,明军的战斗力是不一般的,若是将后背暴露给明军,怕是遭遇到更大的危险。

    兵力的部署已经完成,斥候也派遣出去侦查了,可张炳辉还是有些担心。

    张炳辉最为担心的事宜,就是合丹率领的蒙军援军,集中兵力对赣榆城池展开进攻,尽管说守卫赣榆城池的有六万将士,且还有三万将士在利城镇待援,不过作为固守城池的一方,鼎坤炮以及震天雷是难以发挥出来真正作用的,无非是扰乱蒙军对城池的围攻。

    说到底,张炳辉的心思,还是想着彻底打败合丹率领的蒙军援军。

    这么多年跟随明王殿下作战,每一次都是以胜利告终,唯有进入山东作战之后,张炳辉连续两次承担阻击蒙军援军的作战任务,虽说阻止了蒙军的援军,功劳也是很大的,可在张炳辉看来,这样的作战显得憋屈。

    也就在张炳辉担忧和焦虑的时候,明王殿下的信函到了,斥候侦查的情报也送来了。

    打开信函,认真看过之后,张炳辉的脸微微有些红。

    很快,统领以上的军官,悉数都来到屋子里面。

    张炳辉神色严肃的对着众人开口了。

    “诸位,我们承担阻击蒙军援军的任务,根据斥候的侦查,合丹率领的蒙军,已经取道莒州,朝着赣榆的方向大规模的行军了,蒙军作战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就是想着拿下赣榆县城池,殿下也写来了信函,告诫我们不能够掉以轻心,不要以为固守城池就能够轻易的阻击蒙军的进攻,更不要以为阻击蒙军的驰援,是不受待见的作战任务。”

    “从现在开始,诸位马上开始部署,我们不能够让蒙军轻易的就包围了赣榆县城池,要让他们在进攻的过程之中,付出惨重的代价。”

    说到这里,张炳辉对着身边的传令兵下达了命令。

    “利城镇仅仅留下一万的军士,其余两万人,迅速朝着赣榆的方向集结,务必在蒙军进入赣榆县之前完成相关的部署。”(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 辉煌一战(2)

    涟水县城距离金城镇不到五十里地,对于急行军的大军来说,顶多两个时辰的时间就可以抵达,这也难怪阿术没有派遣斥候前往金城镇侦查。

    大军从涟水县城出发,满怀豪情的阿术,走在大军的最前列,跟随在他身边的,是心情复杂的吕文焕,临行之前,留守涟水县城、心情惆怅的吕文德,特别嘱托了吕文焕,此去进攻海州州城,务必要高度注意,吴邵刚此人可不简单。

    吕文焕不熟悉吴邵刚,甚至都没有见过面,当年吕文焕一直都是在地方上做官,而吴邵刚在京城的时间异常的短暂,等到吕文焕到京城做官之后,吴邵刚已经到了四川,不过吴邵刚的传奇经,吕文焕还是知晓的,当年在京城流传一个非常广泛的典故,那就是吴邵刚小时候接受过异人的指点,虽然没有经过科举考试,没有读多少书,可人是非常厉害的,其拥有的学识远远超过了殿试的进士。

    吕文焕从未想过与吴邵刚为敌,就算是在归顺大元朝廷之后,也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和吕文德都认为自身难以真正得到大元皇上的信任,不大可能有领兵作战的机会,最多也就是能够在大都出谋划策,如今想不到他们都跟随阿术前往南方作战,且灭掉了大宋。

    蒙军的征南大军进入临安府城的时候,吕文焕并不是特别的高兴,襄阳之战归顺蒙军,吕文焕是迫不得已,并非心甘情愿,毕竟曾经是大宋朝廷的官员,更是得到了皇上信任与诸多大人推崇的官员,反过来灭掉了大宋,内心还是有愧的。

    这是吕文焕与吕文德不同之处,可一旦归顺了大元朝廷,吕文焕又变得特别的坚决,给征南大军主帅阿术提出了不少的意见建议,在帮助阿术征伐的方面,立下了不少的功劳,特别是在灭掉了大宋之后,吕文焕更是将自身的智慧完全的发挥出来,不仅仅是在出谋划策方面,在如何取得阿术的信任方面,也是用尽了全力。

    征伐海州,吕文焕同样提出了不少有用的建议,且得到阿术的采纳,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阿术对于吕文焕的信任,已经超过了吕文德。

    吕文焕从未有过抛弃吕文德独自发展与得到信任的心思,这也是吕文焕聪明的地方,其实归顺大元朝廷从很大程度上面来说,都是吕文德的功劳,若不是吕氏家族可能遭遇到贾似道的算计,吕文焕也不会轻易听从吕文德的建议,打开襄阳城池归顺大元朝廷,两人若是因为谁得到大元朝廷更多信任的事情上面闹掰,只会让外人看笑话,而且两人也不可能真正的得到大元朝廷的信任,不可能获得权势。

    故而吕文焕对吕文德还是很尊重的,对于吕文德的建议,也是认真考虑。

    从海州之战来说,吕文焕的感觉一直都不是很好,就在不久之前,吴邵刚麾下的明军,还彻底剿灭了征南大军副帅阿里海牙率领的五万驰援海州州城的大军,夏贵被迫自杀身亡,这才过去多长的时间,难不成征南大军主帅阿术领兵前来作战,吴邵刚及其麾下的明军就会退缩吗,这看上去好像不大可能。

    要知道彻底剿灭近六万的大军,需要的兵力是不少的,而阿术率领的征南大军,除开留守在南方的兵力,进入到海州的总兵力也不过十五万人,应该说吴邵刚不会被吓到。

    退一步说,吴邵刚就算是忌讳合丹亲王率领的驰援的蒙军,可也不会到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不可能无缘无故的就让出已经占领的涟水县城。

    现如今的局面,在吕文焕看来,好像就是一个圈套,一个引诱阿术上当的圈套。

    阿术的自信,吕文焕更是心知肚明,毕竟有了这么大的战功,顺利的灭掉了大宋,任何人有了这样的功劳,都难免是自信的,不过作为征南大军的主帅,特别是继续承担作战任务的主帅,还是要谨慎的,要尽快从巨大的功劳之中走出来,要尽快的投入到下一次的战斗。

    可惜阿术好像没有这等的感觉,吕文焕甚至从阿术的感觉之中,看到了阿术对于吴邵刚和明军的轻视,好像说这一次的战斗,阿术以及麾下的大军,已经是胜券在握了。

    这给予吕文焕的感觉很不好,要知道吴邵刚及其麾下的明军是异常骁勇的。

    大军离开涟水县城池的时候,吕文焕看着站在城门口的吕文德,很想上去交谈一番,不过他在阿术的身边,为了避免引发阿术的猜忌,只能够是作罢。

    此次征伐海州州城的十万大军,以步卒为主,其中骑兵总人数不过三万人,蒙古铁骑更是少的可怜,不足五千人,不过对于攻城拔寨的战斗来说,蒙古铁骑没有太大的作用,相反新附军对于攻打城池有着更大作用。

    大军之中有几十门回回炮,是专门用来攻打城池的,当初的襄阳之战和鄂州之战,没有怎么派上用场,但是丁家洲之战,回回炮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其投掷的石块,对于宋军的水师是致命的,此番阿术命令大军带上所有的回回炮,意图在攻打海州州城的时候,发挥出来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

    看到回回炮,吕文焕就想起明军拥有的犀利的火炮,明军的火炮发射出来的是铁球,而且是带着火星的铁球,其威力肯定是强于回回炮的,不知道这一次的海州之战,回回炮是不是能够对明军的火炮构成威胁。

    阿术率领的蒙军从涟水县城出发,这个消息迅速传递到了明军的中军帐。

    吴邵刚的命令也就在同一时间下达。

    蔡思伟派遣小股的部队,开始干扰离开涟水县城池的蒙军。

    其实涟水县城距离金城镇不过五十里地左右的距离,若是派遣小股的部队干扰,难免有打草惊蛇的后果,但这是吴邵刚所坚持的。

    在对众人分析如此安排的原因之时,吴邵刚说的很是清楚,那就是通过派遣小股部队对蒙军进行干扰,更加的坚定蒙军征南大军统帅阿术的自信。

    明军撤离涟水县城,留给蒙军一座空城,这在一定程度上面,让阿术更加的自信,但这样的安排也有明显的漏洞,只要阿术身边的谋士提出疑虑,阿术嘴上不会说,内心肯定是疑惑的,会变得小心谨慎的,可派遣小股的部队骚扰蒙军,情况就不一样了。

    阿术肯定是认为,明军因为兵力的不足,故而才会撤离涟水县城池,朝着海州州城的方向集结,既然明军的兵力不足,那就需要争取到时间,沿途干扰蒙军的行军,必定拖慢蒙军行军的速度,以利于明军实施集中兵力守卫海州州城的筹谋。

    小股兵力对蒙军的干扰,一定能够让阿术更加的自信,更加的相信明军是需要争取到时间,如此阿术就会要求麾下大军加快行军的步伐,甚至是命令骑兵以最快的速度行军。

    分析到了如此精细的程度,郝经等人不得不服气。

    而执行骚扰蒙军行军任务的,就是张珏。

    张珏本来就是一员悍将,作战异常的勇勐,悍不畏死,当年身为兴元府御前诸军都统制的时候,就曾经率领大军与蒙军输死作战。

    接受了作战任务的张珏,自然是想着好好拼一拼的,不过吴邵刚专门告诫他,小股部队承担的任务就是骚扰蒙军,前进和后退的速度是很快的,绝不要与蒙军展开面对面的厮杀,毕竟蒙军有十万人之众,若是陷入其中,遭遇的必定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吴邵刚接下来安排的就是鼎坤军了。

    鼎坤军拥有的鼎坤炮,已经超过了三百门,此番蔡思伟率领的十万将士,拥有的鼎坤炮为一百门,这些鼎坤炮在野外作战之中,同样要发挥出来巨大的作用。

    阿术麾下的征南大军,已经步卒为主,鼎坤炮对于步卒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就算是在野外作战,也能够发挥出来不一般的作用。

    此番在金城镇的伏击战,鼎坤炮的作用更是会得到发挥。

    当然,在吴邵刚看来,鼎坤炮真正发挥作用,不是在金城镇作战,而是在后面的战斗之中,金城镇的伏击战,鼎坤炮主要是在战斗开始的时候,展现出来威力。

    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吴邵刚的神色变得轻松了。

    与吴邵刚不同的是,郝经等人倒是显得紧张,毕竟这一战的意义,他们是很清楚的,若是获得了完胜,则接下来明王府在经营南方的同时,明军怕是会朝着北方开始进攻了。

    所有人都认为金城镇这一次的战斗,一定是能够获取到胜利的,只是胜利的程度如何,究竟如何就不好说了,若是能够很好的把握机会,则获取完胜是有可能的,若是把握不好,让阿术麾下的征南大军绝大部分蒙军逃脱,也是可能的。

    接下来战斗开始的每一步,都要好好的把握,不能够有丝毫的疏忽。

    尽人力看天意,一切都做好了,就看老天是不是保佑明军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四章 辉煌一战(3)

    大军出发不到十里地,已经在大军中间部位的阿术就接到了前方军官的禀报,行军过程之中发现有少量的明军,人数不是很多,他们做出进攻的态势,可等到军士上去作战的时候又迅速离开,好像没有愿意交战的意思。

    发现明军是大事情,军官自然是忙不迭的禀报,接到禀报的开始,阿术也是很吃惊的,立刻命令大军暂缓行军,准备与吕文焕等人商议一番,看看下一步如何的应对。

    阿术其实没有做好完全的准备,他的内心还是有些疑惑的,不管是吕文德、吕文焕以及诸多的幕僚,话语之中都表现出来对明军的重视,这自然令阿术感觉到了,要说完全的轻视甚至是无视明军,阿术还没有如此之大的把握。

    前方发现明军,让阿术在最短的时间之内,以为自身的判断出现失误。

    可就在电石火光之间,阿术突然明白了什么,他首先是怒斥了前来禀报情况的军官,接着下达命令,要求大军加快行军的节奏,丝毫都不能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