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之我主沉浮-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不允许的,如此行会今后无法继续做事情了,动手的事情,是我做出的决定,得罪了吴副将,该承担什么责任,我一人承担,得饶人处且饶人,吴副将有什么要求,尽管提出来。”

    吴邵刚看了看跪在地上、话语已经软下来的四爷,稍稍思索开口了。

    “今日之事,行会做的太过分,依照我的性格,是绝不会放过的,不过我这人心软,既然四爷和黄茂生都这样说了,那我也想着就此罢手,不再追究,至于说钱财之事,我可不想开口,对了,后院子三辆马车上面,有四十九具尸首,此外还有一个活人,看押在外面,这些人,我就原物奉还给行会了。”

    一直还存在一丝硬气的四爷,听见吴邵刚这样说,身体瞬间开始颤抖。

    闹到这样的境地,他是绝对想不到的,本以为吴邵刚这边也有损失,他麾下的黑衣人已经四散撤离,想不到派遣出去的黑衣人,一个都没有逃脱,全军覆没了,由此可以想象,眼前的这个吴邵刚,该是多么的强悍和骁勇,其麾下的军士,绝非普通人。

    “吴副将,是我行事孟浪了,行会今后绝不敢插手吴副将的任何事宜,吴副将若是想在京城的瓦子里面做任何的事情,行会都会支持且服从,至于说钱财的事宜,我在这里表态,一具尸首一百两黄金,活着的一人一千两黄金,行会再出四千一百两黄金,凑足整数,一共是一万两黄金,算是行会的歉意。。。”

    这一下轮到吴邵刚倒吸一口凉气了,四爷开口就是一万两黄金,这是一笔寻常人根本不敢想象的巨款,家中若是有了这么多的黄金,几辈子都用不完。

    由此可见,行会的力量绝不一般。

    一个念头瞬间冒出来,吴邵刚是想着做大事情的人,若是能够收纳行会,让其在某些时候为自身服务,那么自己的力量岂不是能够很快的强大起来。

    “张炳辉,马龙,扶四爷起身。”

    站起身来的四爷,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的笑容,他不顾嘴角上的血渍,拍了拍袖子上的灰尘,对着吴邵刚开口了。

    “不知者不为罪,吴副将爽快,如此年轻,居然有着超乎寻常之能力,他日必定前途无量,今日我在这里许下诺言,吴副将有什么要求,行会一定尽心尽力,全力以赴。”

    吴邵刚的内心再次动了一下,他记得黄茂生说过,行会一共有四人,眼前这位四爷,应该是排名最后的,不过从四爷的话语来看,似乎是决定行会的一切事宜,而且黄茂生也说过了,仅仅见过四爷,没有见过其他三人,这是不是说明,行会实际上就是四爷一个人操控,而其余三人,则是隐身在幕后,除非是遭遇到重大的情况,才会出面。

    若真的是这样,那么其余三人的身份不一般,行会的力量不一般。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何况是瓦子这等大型的娱乐场所。

    “四爷的话语我记住了,不打不相识,既然如此,我也送四爷和行会一句话: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吴邵刚的这番话说出来,四爷和黄茂生同时愣住了,在他们看来,吴邵刚是行伍出身,没有多少的学识,想不到出口成章,念出如此精彩之诗句,这位催锋军的副将,究竟是什么人。

第五十一章 朝中大事

    十天的巡逻很快结束。

    让吴邵刚吃惊的是,中瓦子南面巷子里的搏杀,如此的惨烈,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消息传出去,而且也没有任何的议论,南面巷子里的血迹,当晚就清洗干净,至于说那四十九具尸首,是黄茂生处理的,也没有留下任何的痕迹,中瓦子一切正常,依旧是夜夜笙歌。

    能够做到滴水不漏,由此可见行会的力量真的是不一般。

    这也让吴邵刚坚定了信心,必须要想方设法笼络行会。

    巡逻结束之后,吴邵刚终于回家去看看了。

    卧房里面摆着五大口的檀木箱子,没有打开过,青娘说这些箱子是自称行会的人一天之前送来的,而且专门送到了吴邵刚的卧房里面,至于说箱子里是什么东西,他们没有开口。

    支开了青娘,吴邵刚打开了檀木箱子,整箱整箱的黄金,让他的眼睛发花,整个人也有些眩晕,这五口檀木箱子里面,装着足足一万两黄金。

    四爷果然是说到做到,派遣人员将黄金直接送到府邸来了。

    其实后来的巡逻,吴邵刚也接触了四爷好几次,两人甚至还在一起吃饭喝酒聊天,通过相互之间的接触,吴邵刚感觉到四爷此人饱经风霜,有着很深的阅历,为人处事豪爽,愿意为朋友两肋插刀,只是性格方面有些暴躁。

    四爷的这一切特点,与千年之后黑社会老大,有着不少相似之处。

    这样的人讲义气,值得结交和笼络。

    李思琦再次来拜访的时候,吴邵刚刚好回家。

    “吴副将,此番在中瓦子巡逻,感觉还不错吧,我可是听说了,吴副将领着麾下巡逻的时候很是威风的。”

    “没有什么,巡逻也就是走走看看,算不上什么事情。”

    “也是,吴副将如此的骁勇,来到殿前司催锋军之中,居然去巡逻,这怎么行。”

    吴邵刚看了看李思琦,心里动了一下,这话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为自己抱不平。

    中瓦子里面发生的厮杀,不知道李思琪是不是知晓。

    还没有等到吴邵刚开口继续说话,李思琦放低了声音开口,而且开口之前,还专门朝着门口的方向看了看,其实整个府邸里面,除开他们俩人,也就是青娘了。

    “吴副将,你可知道,朝廷里面发生了一些事情,而且都是大事情。”

    朝廷里面的事情,吴邵刚是想着关心的,只不过目前他的身份,尚无资格知晓这些事情。

    “李先生,朝廷里面发生的事情,我怎么可能知道。”

    李思琪点点头,显然是认同吴邵刚的话语。

    “其实我也是刚刚听说,有些忍不住了,就来和吴副将说说。”

    李思琪好像是下定决心,不再左顾右盼。

    “上月的时候,皇上打算册立忠王殿下为皇太子,可是遭遇到左丞相吴潜大人的反对,右丞相贾大人则是表示支持的,我听说皇上对此很是恼火,怕是吴大人的相位难保了。”

    李思琪的话语,让吴邵刚变得严肃起来。

    这应该算是朝中真正的大事情,放眼整个的宋朝,皇权思想尚不是特别的严酷,朝中的文武大臣议论皇位继承人的事宜,时常发生,但真正能够干涉册立皇位继承人之事,还是非常少见的,吴潜身为左丞相,乃是百官之首,难道这点基本的道理都不明白。

    皇上既然提出来让忠王做皇太子,肯定是下定决心,这个时候表示反对,就是触龙鳞。

    “李先生,不知道吴左相为什么反对忠王继承皇位啊。”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

    李思琪没有在乎吴邵刚的孤陋寡闻,认真解释起来。

    原来忠王赵禥不是皇上的亲儿子,皇上没有子嗣。

    保佑元年,皇上选定了侄子建安郡王赵考为皇子,同时改名为赵禥,一年之后晋封为忠王,让赵禥成为了亲王,一晃七年过去,皇上感觉到自己年老了,打算册立赵禥为皇太子,没有想到这个提议,遭遇到左丞相吴潜的反对,吴潜在奏折之中以“臣无弥远之才,忠王无陛下之福”来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吴潜在这句话之中提到的史弥远,乃是已经去世近三十年的右丞相、枢密使,史弥远掌控南宋朝政二十余年,现如今的皇上宋理宗能够登基,史弥远有着最大的功劳。

    表面上看,吴潜是对忠王赵禥能力方面的怀疑,其实不是如此。

    忠王赵禥与右丞相贾似道之间的关系很不错,但是与吴潜之间关系一般,吴潜已经感觉到潜在的威胁,一旦赵禥登基,那么他这个左丞相,恐怕就做到头了。

    不过吴潜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皇上决心已定,一定要册立赵禥为皇太子,此刻吴潜的反对,实际上已经威胁到自身的地位。

    偏偏这个时候,贾似道对皇上册立忠王赵禥为皇太子一事,表示了完全的支持,得到了皇上的首肯。

    李思琪说到这里的时候,吴邵刚已经明白了一切。

    看来吴潜的仕途已经倒头了。

    自古以来,皇位的册立就是异常敏感的事宜,任何的一位皇帝,都不愿意他人插手自己册立继承人的事宜,这是皇家的事宜,更是皇家的尊严,之所以会征求意见,不过是做表面文章,以彰显出来皇上之英明。

    吴潜此人是有些能力的,而且是朝中少有的主战派,去年蒙军大局进攻四川与鄂州等地,感觉到江山遭遇威胁的皇上,任命吴潜为左丞相,主持朝中一切的事宜,上任之后的吴潜,驳斥了求和派与投降派关于迁都的主张,力主与蒙军作战。

    可惜朝中求和派的代表,就是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而且迁都的奏折,也是贾似道提出来的。

    当时贾似道刚刚上任,还不足以与吴潜抗衡,于是聪明的贾似道,领兵驰援鄂州,为巩固自身的地位甘于冒险。

    蒙军撤离之后,感觉到心力交瘁的皇上,急于册立皇太子。

    这里面已经隐含了一层意思,那就是皇上并非是真正想着主战,也是愿意过安逸日子的,只不过因为南宋朝廷遭遇到被颠覆和剿灭的危险,迫不得已之下才依靠吴潜的。

    偏偏吴潜没有看到这一点。

    贾似道意识到了这一点,投其所好,对皇上册立忠王赵禥为皇太子表示赞同,而且笼络朝中各方力量,开始大规模的排挤左丞相吴潜。

    叙述完这一切的事宜之后,李思琪看着吴邵刚。

    尽管吴邵刚还年轻,可吕文德和李思琪都愿意将如此重大的事情告知,他们感觉到吴邵刚一定会有着不一般的认识,能够提出来很好的意见建议。

    吕文德虽说是支持贾似道的,但也认同吴潜的能力,所以说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是不是完全偏向于贾似道。

    吕文德与李思琪商议此事的时候,两人同时想到了吴邵刚,于是李思琪专门来找寻吴邵刚,征求意见。

    吴邵刚已经沉默了好一会。

    内心里面,他同样是支持贾似道的,但仅限于皇位继承人的方面,至于说对于蒙军的态度方面,则是支持左丞相吴潜的,不过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绝非是幼稚和热血能够解决问题的,也就是说吴潜遭遇到排挤已经成为定局,目前无人能够改变这个局面。

    吴邵刚今后的发展,需要依托吕文德和李思琪等人,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他必须要表明意见,而且是为吕文德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

    “李先生如此的推心置腹,我就实话实说了,我个人认为,皇上册立皇太子事宜,其他人是不好插手的,这毕竟是皇家的事宜,皇上肯定是有着通盘思虑的,以此来说,吴左相的举措不当,而且我认为,册立皇太子的事宜,关乎到朝局之稳定,如此重大的事情上面,不能够很好的提出建议,吴左相有负皇上之重托,影响了自身在朝中的威望。”

    “吴副将的意思,吴左相怕是要被责罚了。”

    “我认为是如此,至于说皇上会如何的思量,那就不是我能够揣测的。”

    “吴副将的分析很有道理,贾右相在此事上面,与吴左相的认为是完全不一样的。”

    吴邵刚看了看李思琪,索性说开。

    “李先生,我认为皇上肯定是支持贾右相的,至于说吴左相,有些危险了。”

    “可否有转变局势之可能。”

    “不会出现此等的情况。”

    “吴左相若是选择归隐,结局当如何。”

    “吴左相怕是做不到这一点了,毕竟身为百官之首,地位绝非一般,如此重大的事情方面出现偏差,岂能不承担责任。”

    。。。

    李思琪站起身来,对着吴邵刚抱拳行礼了。

    “今日听到吴副将这番分析,茅塞顿开,他日吴副将若是能够进入到朝廷之中,一定会成为我朝栋梁之材。”

    吴邵刚也站起身,对着李思琪抱拳行礼。

    “李先生夸奖了,我可没有这等的能力,也就是随便说说。”

    “吴副将还是不要过于的谦逊了,可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随便就说出如此深刻之认识。”

第五十二章 机会

    朝廷的变化,都在吴邵刚的预料之中,皇上果然对左丞相吴潜表示了不满意,右丞相、枢密使贾似道等人,抓住了机会,加紧力量排挤吴潜,让吴潜感觉到心力交瘁,深思熟虑之下,主动辞去左丞相之职,打算归隐回家,不过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贾似道压根不想放过吴潜,继续在朝中制造舆论,最终皇上下旨,将吴潜贬斥到循州。

    循州也就是如今的广东惠阳,属于南宋最为偏远的地方之一了。

    这一次的贬斥,进行的非常彻底,圣旨下达的时候,吴潜就被迫离开京城,前往循州去上任,而且沿途还有专人护送,防止吴潜耽误时间。

    树倒猢狲散,吴潜被贬斥之后,朝中支持他的官吏,马上转变了方向,开始依附贾似道。

    吴潜被贬斥到循州之后,贾似道终于彻底掌控了朝中的大权,也得到了皇上高度的信任,一时间攀附贾似道的官员蜂拥而至,包括吕文德等人,都对贾似道表示了忠心。

    李思琦曾经也提醒了吴邵刚,是不是在这个时候表示一下意思,要知道殿前司所属诸军,不少的统制、正将以及副将等等,都专门去拜会贾似道,表示了忠心,为的就是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包括殿前司副都指挥使、催锋军统领张世杰,都专程去拜访了贾似道。

    吴邵刚压根没有这样的打算。

    顺应潮流是理所当然,贾似道是奸臣,而且是历史上数得上的奸臣,南宋的灭亡不能够要求贾似道完全负责,可其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的,但是现如今的历史条件之下,吴邵刚若是不想着攀附贾似道,很有可能遭遇到排挤,或者得不到重视,最终的抱负就无法实现。

    穿越的吴邵刚,思维一直都是非常理性的,也正是因为理性的思维和选择,让他能够在很短的时间之内立足,慢慢开始发展自身的力量,按说现如今的情况之下,攀附贾似道算不上什么大事情。

    可惜吴邵刚有着自身的底线,内心之中,他无法趋炎附势,通过依附贾似道上位。

    当然历史终归是历史,贾似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如同历史上描写的那样,还不好说,这需要吴邵刚真正接触之后,才能够做出准确的判断。

    朝廷之中忙忙碌碌,军营里面的吴邵刚却没有什么事情,上次的巡逻过去之后,转眼一个月时间过去,吴邵刚没有接到任何的命令,也没有继续出去巡逻,在军营之中基本属于可有可无的状态,包括他麾下的张炳辉和马龙等人。

    遭遇这样的情形,换做其他人,早就承受不住,可吴邵刚有着很多的事情做,其中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加强对麾下的张炳辉和马龙等人的训练,而且训练的要求越来越高。

    吴邵刚可用的人暂时不多,故而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他必须将每一个人都铸造成为无坚不摧的火种,在关键时刻能够用得上,而且这些人就是他目前和将来的骨干。

    张炳辉和马龙等人,早就适应了这样的训练强度和高度,上一次在中瓦子南边巷子里的厮杀,让他们明白了训练之重要,也让他们更加的敬仰吴邵刚。

    吴邵刚及其麾下,在催锋军军营之中依旧是独来独往,与其他的军士鲜有接触。

    一个多月的时间过去,吴邵刚对催锋军军营和军士的观察也是很仔细的,他凭着自身的观察和认识,感觉到所谓南宋最为精锐的殿前司诸军,其实没有多强的战斗力,而且将所有其他诸军之中的精锐之士,抽调到殿前司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皇上和朝廷仅仅想到了削弱其他诸军的战斗力、增强殿前司的骁勇,压根没有想到,抽调到殿前司的军士,同样是需要强化训练的,可惜这些战场上骁勇的军官军士,调到殿前司诸军之中,就闲置在一边,这些军官军士不仅疏于训练,而且学会了享乐,原有的战斗力和意志力急速的衰退,甚至不如其他军队之中普通的军官军士了。

    所以吴邵刚对张炳辉和马龙等人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不能够受到外界环境之影响,依旧和之前一样强化训练,依旧不能够有丝毫放松,最大限度的消除外界的消极影响。

    四爷突然前来拜访,而且是在军营外面等候,让吴邵刚有些吃惊。

    上一次的巡逻之后,吴邵刚与四爷和黄茂生之间,还是有着不少接触的,只不过那都是闲来无事的时候,一起吃饭喝酒,而且大都是四爷或者黄茂生派遣专人前来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