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末暴徒-第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胡亥跟着嚷嚷道:“就是,大哥也太小家子气了,还不让我们对其他反军出手,这不摆明是不要我们立功吗?”

    二人这话一出口,众人齐齐埋怨起来。

    赵军倒是笑道:“好了,朝廷不是已经按功勋给将士们封赏了吗,特别是你们,每个人爵位都至上提一爵了吧。”

    “可没老大你的啊。我们哪里能服气,哼。”曹无伤一脸不爽,所谓主辱臣辱,他们就算得了封赏也心里不高兴。

    赵军摇摇头道:“本候已经是侯爷了。还能怎么封赏,好了,都下去吧。”

    “唉。。”众人见此。也只有憋着一口气,出去了。

    半晌。等到大殿无人时,穆宁突然从侧房走了出来。赵军见此起身离案,开口问道:“宁儿,可曾探得消息?”

    穆宁点点头道:“听风者传来消息,项羽已经占了会稽郡,拥兵有三万余,刘邦也占据了沛县,并且周围几县也被其掌控,人马有近两万,而且他们麾下都是精兵,钱粮也颇为充足。”

    “他们的实力发展的那么快?”尽管陈胜闹得很大,但赵军心里一直在想着刘邦和项羽,只有这二人才是秦末最大的毒害。

    只是,他没想到,二人的实力发展的这么看。

    穆宁道:“赵高的女儿赵乐投靠了刘邦,儿子赵甫投靠了项羽,应该是他们这几年帮二人训练了兵马,所以二人才能迅速攻城略地。”

    “大约如此了。”

    赵军点点头,感觉有些棘手,现在扶苏对自己越来越忌惮,时刻警惕着自己,自己就算是想出兵也麻烦,而项羽和刘邦却在一步步壮大,以二人和自己的恩怨,到时他们岂能轻易放过自己?

    当然赵军也想过不听扶苏的,直接出兵,可是一旦如此那就代表公然造反了,且不说自己实力够不够,单身北军都不能饶了自己。

    别看北军现在都没有发兵中原,若是自己一威胁到扶苏,蒙恬铁定会抛却种种顾忌,亲自出兵对付自己,还有王贲,虽然他说过关键时刻会支持自己,但是在自己占据大义的基础上。

    南军基本是属于天高皇帝远,赵佗现在态度不明,只求自保,没有发兵相助朝廷的意思。

    但谁知道,会不会自己一动,赵佗就改变心思了,人人都有野心,若是自己这一支兵马动了,那就代表秦朝真的是风雨飘摇了,赵佗在反,对自己一点好处都没有,比较自己是秦朝的皇子,和秦朝一荣俱荣。

    所以,从大局上来看,自己是绝不能公然抗令。

    “还有一条消息,不知真假,因为是听风者的人在陈王府上得到的,而陈王府防守严密,故无法证实。”这时,穆宁突然又道。

    赵军一愣,“什么消息?”

    穆宁开口道:“听说,好像陈胜除了宋留和吴广,还暗暗准备了一支兵马,由麾下将领周文统领,昼伏夜出,偷取函谷关。”

    “直取函谷关?是周文?”赵军一惊,随即肯定道:“这条消息肯定是真的。”

    穆宁一愣:“你怎么知道。”

    赵军没回答,而是眼睛逐渐亮了起来,历史上确实有周文攻打函谷关,然后才导致章邯请命,率骊山刑徒剿灭起义军,没想到历史发生了变化,这件事依旧发生了。

    这次,章邯能不能像历史一般请命赵军不知道,他只知道这是自己的机会。

    函谷关靠近咸阳,到时周文兵临城下,扶苏必定大惊,朝廷也会慌乱成一片,人心不稳,那时他哪还能顾得上猜忌自己,必然会任命自己出兵。

    到时,自己就可以借此扩充实力了,然后挥兵剿灭刘邦和项羽这两个大敌。(未完待续。。)

    ps:  ps:我看错了,从今天开始,到10月7号,全都是双倍月票,也就是说,你们投一张算两张,弟兄们,还等什么,订阅投票吧,肉包急需大家火力支援,我们永远是最棒的!

第一百一十八章 朝廷应对

    秦二世二年四月,周文率大军直取函谷关,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兵不断招兵买马,及到函谷关,已有兵车千辆,士兵数十万,不久进驻戏水,攻打函谷关。

    东面三川郡有吴广牵制,南面的王贲又被宋留缠住,虽然二方面都占上风,但想一时间击溃对方数万人马,在回救函谷关根本来不及。

    函谷关以前是秦朝重关,可自从统一六国后,函谷关的作用便小了许多,因此逐渐荒废,如今只有一万兵马不到,而且都是统一六国时,因伤养老的老兵,虽然经验丰富,但常年未有训练,军器也未整,战斗力可想而知。

    只要函谷关一破可直下咸阳,秦朝覆灭只在一夜之间,所以天下义军无不大喜,之前因赵军全灭义军八万人,致使天下有些熄火的义军,瞬间开始大爆发。

    各地义军势头纷纷攻城略地,东南和中原大部分都从秦朝脱离,就连衡山郡吴邴亦举起反旗,可以说,秦朝政令已经不出关中了,临淄也成了孤城,南军赵佗做壁上观,北军蒙恬被蠢蠢欲动的匈奴牵扯。

    一时间,天下老秦人人心惶惶,朝野震动。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

    北陵殿,高座皇位的扶苏一脸惨白,不停低声呢喃,手指都不禁颤抖,难道我真要把江山丢了吗,这让我百年后怎么去见父皇啊,不对,若是丢了江山。恐怕我就活不到百岁了。

    殿内一众大臣同样人心惶惶,垂头不语。始皇帝曾言要把秦国万万世世传下去,可是。这才不过是二世啊。

    这时,蒙毅沉思片刻,站出来揖礼道:“陛下,此时乃为国难之时,切不可颓心丧志,当上下一心,以举国之力,先剿灭贼寇为上计,上次神武侯以区区四万兵马便能击败八万贼军。还斩其敌首,现在陈胜把兵马全派了出去,四处征伐,岂不是直捣老巢,釜底抽薪的好机会?”

    “蒙大人说的是,一旦陈胜遭险,他派出的各路贼军必然回援,到时必能将贼军以往打尽。”冯去疾站出来道。

    听此,朝中大部分臣子也都躬身符合。扶苏虽然魄力手腕不足,但能力不差,加上蒙毅冯去疾辅助,所以朝中大臣大多清正多能。反应也很快。

    “这。。”扶苏听到这还有些犹豫,他自然知道,如今该以大局为重。可上次赵军剿灭葛婴时,已经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无论是官员还是秦人都对赵军极为佩服,若是他真在立什么功勋。。。

    大臣们也都明白扶苏的顾虑。蒙毅不由暗叹了口气,扶苏能力贤才是有点,可魄力和手腕比起先帝来,差点不止一点半点啊。

    这时李斯抬头看了一眼扶苏,沉思之后,决议下了一记重药,躬身出口道:“拒臣所知,天下反贼中除了陈胜,尚有其他几路反贼实力较强,衡山郡吴邴臣就不说了,陛下想必及其了解,若不是顾及南军,恐怕早就出兵了。

    值得说的是沛县刘邦和会稽项梁,二人都各有数万精兵在手,尤其是项梁乃项燕将军之后,在楚地威望极高,如今实力与日俱增,先帝也曾对项家忌讳甚。”

    “丞相说的是啊。”扶苏点点头,一脸苦涩,内心越来越惶恐,陈胜还只是个草根造反,但项家却不同啊,发展起来恐怕不比陈胜弱。

    李斯又接着道:“如今他们按兵不动,其一是发展势力,其二就是顾及神武侯在临淄的锋锐,说起来还是陛下当初的四极锁天之势极妙,神武侯此时当为我大秦之利剑,不惜安危,斩尽天下奸贼。

    换言之,陛下如若以兄弟之宜,爱护不用,则宝剑尘封,天下反贼久而没有了顾虑,恐怕会群起而攻无咸阳,那时恐回天无力。”

    此话一出,众臣都不由暗暗看向李斯一眼,同时内心大赞高明。

    其实蒙毅和冯去疾也明白这个道理,扶苏一直忌讳赵军,弃之不用,迟早晚会让各路反贼看破,从而更加肆无忌惮,可是却没人敢说,因为怕触怒扶苏。

    蒙毅和冯去疾虽说是正臣,没这个顾虑,但他们却怕适得其反,担心扶苏会在恼怒时更加不肯用赵军。

    但是,李斯却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先是说明了事情的严重性引起扶苏足够重视,之后提到赵军时又顺便拍了扶苏一记马屁。

    最后提出让赵军出兵时,更是婉转在婉转,甚至把扶苏刻意压制赵军,说成了扶苏是顾及兄弟之友谊,爱护之下才不舍让赵军出兵。

    这句话就是一柄软刀子,拍得扶苏极为舒服之时,又逼得扶苏不得不下令让赵军出兵,若不然,扶苏就是只顾私情不为公敌皇帝了。

    众人不由暗赞厉害,就连一向跟李斯不怎么和气的冯去疾,也不得不向李斯投去佩服的眼神。

    扶苏更是又好气性又想笑道瞪了李斯一眼,半晌后,只得顺着李斯的话道:“恩,丞相说的有理啊,之前都是朕太过心忧二弟,以至国事不明,朕即刻下诏,令二弟出兵陈郡,剿灭成神。”

    一众大臣听后,齐齐躬身赞扬:“陛下圣明!”

    不过,片刻后,已经是廷尉的淳于须出来道:“陛下,神武侯只有区区几万兵马,如何能短时间攻破陈郡,况且南阳离陈郡也不远,宋留可以及时增援,而周文若不顾一切攻下函谷关,我咸阳岂不危险?”

    “可以顺天府部分兵马,与陛下左右羽林卫合力赶往函谷关镇守,以函谷关之险,只要全力防守,当无问题。”冯去疾道,其他几位大臣也点点头,目前就这些人马,也只有如此了。

    只是淳于须却冷笑一声:“可要是神武侯迟迟不能攻破陈郡呢?周文有十几万兵马,又有吴广在三川郡,威胁极大,而顺天府的兵马这些年未经战事,逐渐转为统管治安的地方兵力,如何与周文作战,再说羽林卫是陛下的禁卫,关乎陛下安全,时值纷乱之时,若减少了咸阳宫防卫,陛下的安危该如何保证,出来事你们谁又能负责的起?”

    “你。。”冯去疾气的一愣,蒙毅也冷冷瞥了淳于须一眼,他分明是在强词夺理,打仗怎能没凶险,谁能保证。

    其他大臣也是怒目而视,却又敢怒不敢言,淳于须把皇帝安危的大帽子扣在手里,谁也不敢在多说,就是李斯也低头不言了,明哲保身。

    皇帝宝座上的扶苏脸色阴晴不定,他终究没有始皇帝都魄力,淳于须说的话让他很是顾虑,怕赵军还没攻破陈郡,周文就攻破了函谷关,扶苏虽然贤能,但自从当上了皇帝也对自己的性命无比重视,确实不想消减羽林卫。

    一时间,大殿陷入了沉寂之中。

    “启禀陛下,臣请命,带兵攻打周文。”

    这时,大殿上突然响起一道铿锵有力之声,只见少府章邯跨步而出,走到大殿中间,躬身揖礼。

    “咦?”

    殿内大臣齐齐一愣,惊疑的看向章邯,就连扶苏也是看向章邯疑惑不已。

    谁都没想到,这几年一向沉默寡言,循规蹈矩办事的章邯会突然做出惊人之举。

    他一个管理税赋的凭什么说请兵打仗?咸阳又哪来的多余兵马?

    扶苏脸色变了几变,最终打量了一遍已经中年的章邯开口道:“章少府心怀大秦,忧国忧民,其求战之心可嘉,朕心甚慰。

    然,带兵打仗不是儿戏,此战更关乎我大秦命运,不是朕不相信爱卿的能力,只是你一项负责赋税,乃文职,与军事不是一途,如何能上战场?”

    殿内大臣齐齐点头,皇帝说的确实不错。

    然而,章邯却一脸坚定,掷地有声的道:“臣愿立军令状,不败周市,臣死!”(未完待续。。)

    ps:  ps:还有兄弟有月票的没?过来今天和明天,本月底月票就作废了,还有的请投肉包一票。

    另外,感谢昨天和今天众多兄弟的月票,已经冲到了310名,前进了几十个名次,不过还有下滑趋势,所以希望咱们弟兄坚持最后两天,加油!

第一百一十九章 章邯请兵

    面对章邯的突然请兵,殿内众人都觉得很突兀,一个官税赋的怎么会想着请兵打仗?

    在扶苏一片解释殿内大臣齐齐点头,皇帝说的确实不错。

    然而,章邯却一脸坚定,掷地有声的道:“臣愿立军令状,不杀周文,臣死!”

    ‘呼。。’

    殿内大臣的暗呼声几乎连成一片,章邯莫不是疯了,态度如此坚决,周文一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就算赵军在此,也不敢狂言能杀死周文吧。

    扶苏眉头一皱,在看向强硬的章邯已经有了不悦之色,自己软言劝解,他却不知好歹,真当军国大事是儿戏吗?

    章邯自然察觉到了众人异样的目光,包括扶苏的不悦他也看到了,不过,对于章邯自己来说,这次的机会非常重要,或许是他唯一征战沙场的机会,当然这主要跟一封信有关,是前几日刚刚收到的神武侯亲笔信,信中言明了一些事情,让他本是孤寂的心再次火热起来。

    不过,他知道,今日若是不说出个一二三来,怕是皇帝不会信任自己了。

    “陛下,章邯并非一时冲动,微臣之前对贼军也多做过了解,他们之所以能屡战屡胜,不是因为他们兵有多精,而是因为原本各地六国百姓就对我大秦不忠,加上地方守兵稀少,反应不及,是以被他们里应外合,各个击破,最后兵越来越多。

    但,他们的缺点也很明显,虽然屡次打仗。那些士兵都极具战场经验和搏杀本领,但纪律性不强。各部之间更不能如臂使指,而且由于成军时间短。所以更没有形成有效的体制,若打顺风仗时,尚可一鼓作气,气势如虹,但只要能给予其迎头棒喝,先令其混乱,便能一鼓作气击溃敌军,神武侯在临淄击败八万贼军就是个例子。”

    章邯诚恳中正的一番话,让殿内众人沉思起来。他们之前也对临淄之战做过了解,知道章邯说的在理。

    包括蒙毅,也对章邯赞赏的点点头,他很认同章邯的分析,也曾经听赵军谈起过章邯,称赞其有名将之资,并且章邯在为始皇帝当中郎将的几年内,作为章邯的直属上司,蒙毅对他也了解甚深。知道他心中暗藏韬略,虽然无明显立功,但几年内对羽林卫的训练和防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让蒙毅挑不出丝毫毛病。就拿现在的中郎将公子高来比,就做到远远不如章邯。

    顺天府尹冯劫抱拳道:“微臣认为章少府分析的极对,说到底。贼军不过是一群泥腿子组成都乱军而已,只要有军队对其主动出击。以为大秦的精锐,必能一举而破。”

    “恩。章爱卿和冯爱卿说的不错。”扶苏点点头,又为难道:“可是现在有哪来的兵呢?南阳和三川郡尚在战火之中,北军要防备匈奴,又要牵制武臣也掉不开兵,朕是无兵可派啊。”

    殿内大臣听此低头不语,蒙毅皱了皱眉头,扶苏是明显不打算动顺天府和羽林卫的兵马了,冯去疾和李斯也是暗暗不满,不过有淳于须诛心之话在前,他们现在都不好说话。

    他们不说,其他众多官员就更不会多说了,于是大殿中再次陷入了沉浸,扶苏看了章邯两眼,想让他知难而退。

    章邯暗自有些不满,若是始皇帝在哪会如扶苏这般怯懦,不过,幸好他心里早有准备。

    此时,只听章邯一抱拳道:“无需其他正规军,章邯只请暂停修建阿房宫和始皇陵墓,解放七十万刑徒。”

    “七十万刑徒?”扶苏一愣,骊山陵墓在封棺后,内部修建基本完成,但外部的修建才进行一半,所以这些年还在修建,即将竣工,至于阿房宫才修建了十分之三不到而已,所以如今还有大批刑徒在。

    其他大臣也是脸色疑惑,面面相觑,这跟刑徒有什么关系。

    “区区刑徒能成何事?”中郎将公子高不屑道。

    这时唯有李斯若有所思,蒙毅恍然一笑。

    只听章邯继续道:“这骊山和啊房宫修建多时,应陛下之福德,从登基开始就未在增添过刑徒,而这几年剩下的刑徒无一不是身体健壮之辈,他们久日被逼劳作,暗无天日,若是陛下能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随着微臣上战场杀敌,那他们必然感恩戴德,而且会为了恢复自由身而不惜死,如此以来,臣只需几日整编,发给他们武器兵甲,他们便能瞬间化成一支势不可挡的威武之师。”

    众人听后,不由恍然,原来如此,章邯说的确实有几分道理。

    扶苏并不是不知兵之人,听此心中已然点头。

    只是,此时淳于须突然若有深意的道:“陛下,章少府曾得过神武侯赞扬,如今出此妙计足以证明侯爷慧眼如炬。”

    章邯面色一恼,语气低沉道:“廷尉大人,你这是何意?”

    淳于须轻笑道:“没什么意思,只是佩服侯爷而已。”

    二人争吵,扶苏脸色却犹豫起来,其实他也想到了章邯跟赵军的关系,是以顾虑甚深。

    这时,蒙毅站出来义正言辞的道:“陛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