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轻女子的胸前,全部的艺术效果,应当是不用说也容易明白。这种民间艺术的成就,是剪花样子的人、飘乡银匠和绣花的妇女共同的劳动成就。健康美观的形象、华丽调合的色彩,一定会使善于学习的设计民族歌舞服装的朋友得到很多启发。
第三部分 过节和观灯第27节 北京是个大型建筑博物馆
北京在世界上以古建筑著名。紫禁城里的宫殿,分布城郊的庙坛园林,每个单位都包括有一系列的建筑物,各有艺术上的不同风格,综合看来,又如同整体的一部分,是用故宫皇城大建筑群作中心,在五百年前北京建都总计划中就定下来,经过累代创修陆续完成的。设计规模的雄伟、谐调、明朗,以及每一建筑物装饰的华美精细,都给人留下一个不易忘记的深刻印象。
这些建筑物近年来一部分已改作各种博物馆,或一般性文化展览馆。论规模宏大,经常性展出和专题展出种类多,从伟大祖国文化艺术遗产方面给观众以爱国主义教育的,应数故宫博物院。以科学发掘出土文物为主,结合历史人物事件、生产发展、科学文化艺术的发明和创造而作通俗陈列的,应数北京历史博物馆。其实说来,北京城本身,也就是一个大型建筑历史博物馆。
这个历史名城,战国时就已经是燕国都会之一,华北平原一个政治文化的中心(近年来,围绕着这个地区的外缘唐山和热河,不断都有大量古文物的发现,已证明这地区还可能有更多重要遗物出土)。隋唐时代依旧是北方重镇,设立范阳节度使,屯集重兵,当时主要是防御奚、契丹的内侵。安禄山镇范阳后,却用作根据地,利用诸胡族,举兵内犯,动摇了长安唐政权。即由金人正式建都燕京算起,也有了八百多年。世界著名横跨永定河的东方长石桥——芦沟桥,就是这个时期石工修造的。
元代在这里作大都,百年统治中,城郊庙坛园林还不断有补充。白云观、护国寺、东岳庙、白塔寺,都是这一时期建造的。当时尼泊尔的大艺术家安尼哥,和中国大艺术家刘元,师徒二人曾经参加过这些庙宇园林的建筑设计和雕塑工程。长城口居庸关的过街楼,也是这个时期作成的。金代城池的建造,多取法北宋汴梁,间接还保留洛阳和长安汉唐帝都的规模。《金史·张汝霖传》中曾提起过,当时装饰一个宫殿,就使用过汉族和回鹘锦绮丝绣工人一千二,经时两年才告完成。今北海琼岛的建筑,虽从辽代创始,至于琼岛上的太湖石假山,却是金人攻下开封后,把“寿山艮岳”撤毁,搬运石头来京堆砌成功的。元代在这座小山上建“广寒殿”避暑,房屋花木布置得和想像中的月宫仙境一样。当时还用人工激水上升到山顶,水从一个龙头口里喷出,变成小瀑布缓缓流入浴池中。明太祖因为这座宫殿过于奢侈,派萧洵来督工,把它撤毁。萧洵才把原来琼岛建筑情况,一一记载下来让后人知道。琼岛上石头透剔清奇部分,明代搬移过中南海,就成了现在的“瀛台”。元代虽已利用海运转输南方粮食,但南北运河还贯通,运河粮船能直达北城后海一带。当时在琼岛上远望,还可依约见到千百艘大粮船,舳舻衔接、桅樯如林的动人情景。
金元旧都略偏西南北,经过长久的岁月,加上几次历史上的改朝换代大事变,目下只剩下些城垣遗迹和庙宇中碑石树木。明代永乐重新定都北京,前后修筑的内外皇城,和用紫禁城里三大殿作主体的故宫建筑群,虽历年五百,因明清两代不断兴修,大致都还保存得完完整整。此外围绕宫城的几个主要建筑群,例如南城的天坛和先农坛,西城的白塔寺和城外白云观以及五塔寺,北城的钟楼和鼓楼,东北城角的国子监、孔庙和雍和宫,城外的东岳庙,以及临近宫城的中南海、北海、团城、太庙和社稷坛、景山和大高殿,郊外西山一带的碧云寺、八大处、卧佛寺、玉泉山、大觉寺……都是近五百年古建筑艺术的结晶。这些古建筑或因年久失修,或前后曾遭受人力破坏摧残,建国后经过逐年修复,又回复了它固有的光彩。
外来游人到了北京,最先引起注意的是天安门。在一座高达三丈的棕红色台基上,高高矗起那么一座九楹重檐金碧辉煌的大门楼,两翼红墙向东西延展开去,给人印象是雄伟、华贵,而又十分沉静稳定。无论任何时候看来都很壮观。其实如就故宫建筑全部说来,天安门还只是宫城建筑体系前缘一部分。再前还有正阳门,后边又还有端门。由端门进去是午门,这才是紫禁城真正的大门。天安门建筑以华美壮丽见称,午门却给人一种端重严肃的感觉。一个熟习近五世纪中国史的游人,来到这座门楼下边时,这种严肃感会格外加深。
午门在历史上具有“凯旋门”意味。明清两代国有大事、出兵远征时,将帅受命成行,多在午门前举行出兵仪式。战争结束胜利归来时,帝王就坐在午门楼上阅兵,慰劳将士,检视俘虏和胜利品。明代晚期政治特别黑暗,宦官权臣为媚悦帝王,巩固宠信,利用锦衣卫作爪牙,不时突入人家,逮捕异己敢言事的正直大臣,用严刑酷罚罗织成狱,对名士大臣施行“廷杖”时,也就在午门楼下广场中执行。许多人就在这种专制淫威下当场死去。
午门楼下东西两廊,共有八十四间厢房连接端门,过去是百官候朝的地方。天明前即冠带袍服云集,到时候午门两侧角楼钟鼓齐鸣,才鱼贯进入午门、太和门,于太和殿前白石丹陛下等待召见。午门兴建于十五世纪,重修装金布彩于十七世纪末,距现今也有了二百七八十年。午门使人认识历史过去。让我们明白,世界上任何一个地区都有过帝王,一时节具有无上的权威,不多久这权威总会消失无余。专制帝王在某种历史情形下,也能或多或少作了些对国家人民有益的事情。但凡是想利用残暴统治,鱼肉人民,满足一己私欲的,被人民推倒就更加快一些。至于人民由于劳动和智慧结合,在生产、科学和文学艺术领域中的发明和创造,对国家有益的贡献,却必然长远存在后人记忆中,而且会成为后人追求社会进步、建设共同美好生活的启发和鼓舞力量。午门可视作明清两代的历史博物馆,午门本身的历史和系统通俗历史陈列,教观众更加清楚了解历史发展的规律。
试站到午门楼上高处四望,故宫以三大殿作中心的建筑群,及内外东西六宫建筑群,文华武英二殿建筑群,都如近在眼前。一重重明黄色琉璃瓦大屋顶,和秀挺不群矗立在城垣东西那两座转角楼,共同在明朗秋阳下灼灼闪光,后背衬托着的是一大片蓝空。围绕着宫城百万户人家,半笼在郁郁青青的一片树木绿海中。这一切,真是够庄严、深厚、沉静和一种不易形容的美丽!特别是我们如体会到这个历史上的大都名城,这一片绿海下边正在进行的万千种不同工作和活动,对于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以及对于世界未来长久和平所起的良好作用时,会觉得蓝空下的北京一切,诗人即或想用文字来叙述赞美,不免会感觉到难于措词。即色彩丰富的绘画,也只能画出部分的印象。或许只有某种伟大音乐,综合百十种不同器乐中所具有的豪放和精细、壮美和温柔的声音,融化组织不同时空下形成的种种旋律和节奏,写成一个大乐章,才有希望能作出适当的反映。
在这片绿海中,这里那里,远近都可发现有崭新建筑物在高高矗起。十年二十年后的北京城,这百万户旧宅无疑会完全变更旧有的面貌,产生一种崭新的景象。那时节不论是学校、医院、工厂或戏院附近,以及大街上人行道边,大致都可按照一定计划,收拾得和目前公园一样,到处是花坛栽满各种美丽好花,到处有平整草地,可以供人休息散步。新建筑的专门博物馆和文化馆,也将成千累百,分布城郊各处,设备完美而又清洁舒适,教育观众以种种新知识。但是北京这些古建筑,却决不会就失去它固有的光辉,只会更加使人觉得可爱,因之也保护得更加周到,因为人人都知道,这些建筑不仅仅是祖国重要文化艺术的遗产,同时也是世界重要文化艺术遗产一部分,加倍珍重爱护它们,既能够增加人民对于历史过去伟大成就的认识,也可启发人民种种新的创造热情,对争取世界持久和平,作出更大的贡献!
1956年9月写
(原载上海《文汇报》,1956年10月15日)
第三部分 过节和观灯第28节 春游颐和园(1)
北京建都有八百年历史。劳动人民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在北京城郊建造了许多规模宏大建筑美丽的宫殿、庙宇和花园,留给我们后一代。其中花园建筑规模最大、花木池塘最富于艺术巧思、设备精美,而且在世界上也特别著名的是二百五十年前康熙、乾隆时在西郊建筑的“圆明园”。这个世界著名的大花园,是在百十年前就被外国的野蛮军队把园里面上千栋房子中各种重要珍贵文物及一切珍贵陈设大肆抢劫后,有意放一把火烧掉了的。花园建筑时间比较晚的,是西郊的颐和园。部分建筑乾隆时虽然已具规模,主要建筑群却在七十年前才完成。修建这座大园子的经济来源是借口恢复国防海军,从人民刮来的几千万两银子。花园作成后,却只算是这个末代王朝一家人私有物。辛亥后虽已开放,门票高到四元一张。照当时物价,小市民和各省来京入大学读书的穷学生,每月吃饭费用就只够买参观券一张。因此能到颐和园游览的,除了外国人就只有极少数的达官贵人。而且排云殿两侧两个大四合院,除了一侧归清代宗室所占据,另一侧就为怂恿袁世凯做皇帝的袁大公子所占据,直到解放后才被赶走,这座大花园才真正成为人民的公共财产,才有机会把荒废了半世纪的大花园,重新加以修整,逐渐恢复了原来的面貌。颐和园的游人数字是个证明:一九四九年全年游人二十六万六千八百多;一九五五年达到一百七十八万七千多人。四十年前游颐和园的人,常常觉得园里太大太空阔。其实只是能够游玩的人太少,所以到处总是显得空空的。许多地方还是十分荒凉,后山一带,经常可发现野狐毛儿。在建国前,颐和园的主要收入,还得靠湖西和湖南那一大片苇子地的天然生产,没有这笔收入,管理处是发不出职工工薪的。颐和园的那条长廊,虽然已经长够一里路,但现在每逢星期天就挤得满满的,即使再加宽加长一两倍,怕也还是不够用。
春天来,颐和园的花木如迎春、玉兰、海棠、桃花、杏花、梨花、榆叶梅、连翘、黄荼都逐渐开放了。每天除了成千上万来看花的游人,还有许多自城郊学校来的中小学生,到园中郊游,进行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配合充满生机一片新绿叶中的鸟语花香,颐和园本身,因此也显得更加美丽和年青!
凡是游颐和园的人,在售票处购买一册介绍园中景物的说明书,可得到极多帮助。只是如何就可用比较经济的时间,把颐和园重要地方都逛到呢?我想就我个人过去几年在这个大园子里暂住前后两个夏季转来转去的经验,和园子里建筑花木在春秋佳日给我的印象,以及一年四季,一天早晚,不同气候所得的不同印象,提出一点游园的参考意见。
我们似乎可把颐和园分成五或六个大单位去游览,花费时间较少,保留印象比较深刻,且不至于过累。
第一是进门以后的建筑群。这个建筑群除正中大殿外,计包括偏东后边一点的大戏楼,和西边的乐寿堂,以及西边前面一点的玉澜堂。玉澜堂相传是光绪被慈禧太后囚禁的地方,院子和其他建筑隔绝,自成一个小单位。到这里来的人,还可从入门口的说明牌子,理会到辛亥以前十年中满清末期王朝内部矛盾的历史一鳞一爪。参观大戏台如不知绕回廊向北,就得往回路向东走。这个高及三层的戏台和中国近代歌剧发展史有些联系。七十年以前,中国京戏最出色的演员谭鑫培、杨小楼、孙菊仙等一代名伶,都在这台上演过戏。戏台上下分三层,还有个特别宽阔整洁的后台和地下室,准备了各种机关布景。例如表演《孙悟空大闹天宫》,或《白蛇传·水漫金山寺》节目时,台上下到必要时还会喷水冒烟。演员也可以借助于技术设备,一齐腾空上升,或潜入地下,隐现不易捉摸。戏台面积比看戏的殿堂还大许多,原因是这些戏主要是演给帝王和少数贵族官僚看的(据传汉族大臣中,蒙特许入园避暑过夏的,晚清只军机大臣瞿鸿一人)。演员百余人在台上活动,看戏的除那拉氏老佛爷外,可能只二三十人。社会在发展中,七十年过去了,帝王独夫和这些名艺人都已成尘土。为人民爱好的艺术家的绝艺,却继续活在人们记忆里,以及后辈热忱学习发展中。由大戏楼向西可到乐寿堂,这是六十年前慈禧做生日的地方。颐和园陈设中,有许多十九世纪半殖民地化的恶俗趣味处,就多是当时在广东、上海等通商口岸办洋务的如盛宣怀辈为贡谀祝寿而作来的。也有些是外国侵略中国的敲门砖。还有晚清一种黄绿釉绘墨彩花鸟,多用紫藤和秋葵作主题,横写“天地一家春”的款识的大小官窑瓷器,也是这个时期的生产。乐寿堂庭院宽敞,建筑虽不特别高大,却显得气魄大方。本院和西边一小院,春天时玉兰和海棠都开得格外茂盛。
第二部分是以长廊全部和排云殿、佛香阁为主体,围绕左右的建筑群。这是目下整个园子建筑最引人注意部分,也是全国建筑的精华。有很多建筑小单位,或是一个四合院,或是一组房子,布置得都十分讲究,花木围廊,各具巧思。但是从整体或部分说来,这个建筑群有些只是配风景而作的,有些宜近看,有些只合远观。想总括全部得到一个整体印象,得租一只小游船,把船直向湖中心划去,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建筑群,才会明白全部设计的用心处。因为排云殿后面隙地不多,山势太陡,许多建筑不免挤得紧一点。如东边的琼岛春阴转轮藏,西边的另一个小建筑群,包括铜亭都有点展布不开。正背面的佛香阁,地势更加迫促,虽亏得聪明的建筑工人出主意,把上佛香阁的路分作两边,作之字形盘旋而上,地势还是过于迫促。更向西一点的画中游部分建筑,也由于地面狭窄,作得格外玲珑小巧。必须到湖中看看,才明白建筑工人的用意,当时这部分建筑原就是为配合全山风景作成的。船到湖中心时向南望,在一平如镜碧波中的龙王庙和十七孔虹桥,都若十分亲切的向游人招手:“来,来,来,这里也很有意思。”从这里望万寿山,距离虽远了点,可是把那些建筑不合理印象也忽略了。
第三部分就是湖中心那个孤岛上的建筑群,龙王庙是主体。连接龙王庙和柳荫路全靠那条十七孔白石虹桥,长年卧在万顷碧波中,背景是一片北京特有的蓝得透亮的天空,真不愧叫作“人造的虹”。这条白石桥无论是远看,近看,或把船摇到下边仰起头来看,或站在桥上向左右四方看,都令人觉得满意。原有个不加彩饰的四面通风的小殿堂,木料像是坚实的珍贵铁黎木作成,一经彩绘,反而俗气多了。桥东不远岸边还有一只铜牛,是两百年前铸铜工人的创作。只是太容易引起游人童心,只想骑骑开心,因此用铁丝笼网住了,不免令人有煞风景感。
第四部分是后山一带,这儿建筑废址并不少,四十年前还有几座彩绘牌楼,大致在芦沟桥事变后全拆掉了。保存完整的房子却已不多,很显明是经过几次历史事变的焚灼摧残后没有修复过来。由后湖桥边的苏州街遗址,到上山的一系列殿基,直到半山上的两座残舍利塔,据传说也是在圆明园被焚时就毁去的。后山过了大桥还有个山门,原来本是入园的正门,庚子后才改成后门,不多远就可到青龙桥小镇。目下重要的是有好几条曲折小山路,清静幽僻,最宜散步。还有好几条形式不同的白石桥和新近修理的赤栏木板桥,湖水曲折从桥下通过,环境特别幽静,划船时极有意思。
第三部分 过节和观灯第29节 春游颐和园(2)
第五部分是东路以谐趣园为中心的建筑群。靠西上山有景福阁,靠北紧邻是霁清轩。这一组建筑群和前山大不相同,特征是树木比较多,地方比较僻静。建筑群包括有北方的明敞(如景福阁)和南方的幽静(如霁清轩)两种长处。谐趣园主要部分是一个不规则荷花池子,绕着池子有一组长廊和建筑。谐趣园占地不大,那个荷花池子,夏天荷花盛开时,真是又香又好看。这里四围树林子里,清晨黄昏经常会有极好听的黄鸟歌声。啄木鸟声也数这个地区最多。夏六月天雨后放晴时,树林间的鸟雀欢呼飞鸣,更现出一片活泼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