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法器,左手掌摇。土家族巫师梯玛使用的八宝铜铃,全部用铜制成。首先做一尺长的手执,然后在手执两端各系四枚铜铃,共八枚,故称“八宝铜铃”。传说八宝铜铃象征梯玛的宝马,铜铃两端所系五色丝线为马的鬃毛。梯玛祭祀时,手摇八宝铜铃。通神器中比较重要的还有号角。土家族巫师梯玛使用的号角,用水牛角制成。很早以前系用于战争的信号,后来成为梯玛行法事的神具。梯玛祭祀时,用牛角呼唤鬼神。牛角一吹,告诉山神野鬼,法事已经开始,要它们聚集法堂等候梯玛安排。羌族端公使用的独角,据说是一种稀有的独角兽之角,又有羚羊角之说,也许是独角羚羊之角。其短的数寸,长则盈尺,也是端公法器之一。主要用于解除由于动土不当引起的肩背腰腿疼痛。纳西族东巴大祭风仪式使用的法器有一对白海螺号角、一对海螺号角、一对牛号角。另外,号角也是藏族巫师用以呼请各路神灵和驱赶邪魔鬼怪的法器。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镇魔器
在中国宗教祭祀活动中,巫师使用的某些法器带有镇魔驱邪等作用,它们包括刀、剑、矛、鞭、镜、杖、棍、箭、矛、竹签等象征性的武器,这里将其统称为镇魔器。在这些法器中最突出的是铁制的法刀。古代的祭器中也曾有法刀,《礼记·郊特牲》载:“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也。”意思是,割刀用起来方便,却以鸾刀为贵,是以它的义理为贵。祭祀使用鸾刀,取其鸾铃之声和谐,然后才能切割牲肉。这里的鸾刀虽然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但主要用来切割牲肉,而不是被巫师用来驱赶鬼怪的。近代一些少数民族的法刀则完全具有镇魔的象征意义。满族萨满从事宗教活动时要持神刀。这种神刀为铁质,长二尺余,宽二寸。刀背与环状的刀柄上系有多串小型铁环。舞刀时哗哗作响。羌族端公的法刀,又称师刀,长数寸到一尺不等,与普通短剑、匕首无异。端公专门用于宰杀鸡、羊、牛等牺牲以及裁纸削竹制旗和扎茅人等。这种师刀也为赶鬼之用,还愿时也可用此解罪。土家族巫师梯玛使用的师刀,用铁制成一个手指粗,直径约五六寸的铁圈,串以十二枚小铁币,铁圈上接有一支五寸长的手把。使用时,手拿手把侧面摇动发出“沙沙沙沙”的响声,一步一顿,以辟邪魔。珞巴族崩尼人的法刀“革东”,是一种长八十厘米以上的铁刀,刀柄上镂刻着各种花纹图案,在藤篾编织的刀鞘上还拴挂着几只鹰或鹞子的尾羽毛。巫师纽布主持祭神跳鬼仪式时需身佩革东法刀。他们认为法刀有一股神火,以其保护纽布和祭主家人不被害人乌佑的侵害。纽布作法时,用法刀驱赶乌佑,镇压恶鬼与厉鬼。在苗族吃鼓藏仪式中,鼓主左手握刀,右手握竹子出门,表示特定的含义。纳西族举行大祭风仪式时使用的法器则有大刀、镰刀等。
在祭祀活动中与法刀作用相似的是法剑。土家族梯玛作法时使用的神剑,用铁制成,长一尺五寸,宽二寸,与小扁担相似,上端涂上鸡血、狗血,剑柄系上红绸,在为小孩“赶白虎”、“渡关”等仪式中使用。昆明彝族撒梅人的巫师西波使用的宝剑,用含炭较少的钢材制成,仅能断木钉,剑柄上镶有七星,象征北斗,平时佩带以防鬼怪,祭祀时则用以画符。昆明谷律彝族西波使用的七星宝剑一把,祭时悬在腰间,驱邪撵鬼时必用。石屏彝族巫师在“眯嘎好”祭场上使用的器物中有黄连木削成的金色木刀,有五瓣子木削成的银色木刀。这种用品须用左手制作,据说具有神奇的力量,祭祀后分发各家各户祛除凶邪。剑也是藏族巫师用于占卜和施巫的主要法器。尤其是巫师在神灵附体的癫狂状态中挥舞的那把法剑,更是有着无限法力的驱邪法物。另外还有一种被称为“橛”的短剑,其作用也是一样的。有时二者还可以并用,据说只要巫师一剑在手,任何精灵鬼怪都得回避。锡伯族萨满的神矛由铁制矛头和木柄构成,长约一米。矛头有的似舌形,有的似菱形。柄部用红漆涂抹。矛头与柄部结合处拴有几根红、白色飘带和几个铜铃,这样舞动起来显得更加威风。神矛系进攻性武器,是萨满跳神时同“妖魔”“战斗”用的。
铜镜也是锡伯族萨满的重要神器,它象征着太阳和月亮,传说中铜镜具有能发光、会飞的神力即源于此。正因为铜镜能发出一种奇特的光,才使其具有战胜恶魔、消灾除邪的功能,并成为保护自己、防御恶魔侵害的利器。赫哲族萨满的铜镜是萨满神服上的必佩之物,具有特殊的魔力。大的铜镜直径有一尺左右,小的两寸。在大型跳神活动中,萨满一般有多少铜镜就挂多少,小型的活动只佩戴一个最小的护心镜。按萨满的话说,铜镜都有神灵,和鬼怪作战时,可以保护主人。萨满身上的铜镜越多,法术越大,神威越大。
与金属制造的刀剑不同的是,用竹木制作的法器分别有杖、棍、箭、竹签等种类。纳西族东巴使用的法杖为竹制,上插木雕小神塔,并挂小铜铃和五彩布,杖底用铁尖做成,东巴开丧、超荐时用之,为死者镇压地域之拦路鬼、饿鬼等鬼怪,送其到神国善地三十三天。羌族端公的神杖,杖长四五尺不等。杖之上端有一铁质或铜质的神像,神像之头部下悬一铜铃,杖之下端有一枪头,可以插入土中,此物于驱邪送魂治病及战争时用之,老端公跳神时亦用之。这种神杖由三部分组成:握手处是铁铸或铜铸人头形,有的释为鬼头,暗示端公不仅不怕鬼,而且能把鬼头捏在手上,故能起避邪作用。中部是查比亚木棍,其木属荆棘类,质坚且韧,上密布刺尖,刺尖钉光滑后成凸出小圆点,很有装饰与自然之美,杖之下端为铁尖,防滑耐用,也利于打狗防身。端公常于夜间出行做法事活动,为方便山区夜路之行,故制棍以拄路,这是从实用而缘起的法器。由于端公长久使用,自然赋予其一定的法力。这样,拄路棍也就成了法器之一的神杖了。神杖不仅用于拄路,而且用于驱鬼法事活动中,猛戳地板以震慑鬼魂。贵州毕节三官寨彝族祭司布母使用的法器中有一种拐杖,俗称“降魔杖”,此为去皮的木棍,状如一般手杖。此法器被认为有无限的法力,用以驱逐邪魔。满族萨满使用的神杖,下端用菱形尖铁包头,上端饰有铜人。铜人嘴里有活动的轮钱,挥动时发出响声,是萨满驱除鬼祟的武器。
藏族巫师常用箭来为人们招魂或驱邪治病,如把一支经过巫师施术后的箭插在模拟失魂者形象而以食物做成的偶像上,以驱鬼招魂。或是用“箭吸法”吸出病人体内的病魔以治病。箭这种法器,也常用于祀神祈福,如在过藏历年射出的祈福神箭。独龙族猎手在出猎前祭山神时则用弩箭进行模拟式的射猎,以示对山神的敬重。纳西族在举行大祭风仪式中,有一种叫“勤”的具有驱鬼镇鬼功能的神器,原为竹签,插在陷阱里作为防御性兵器,仪式中插在神鬼交界处或鬼寨旁,作为一种具有神力的镇鬼器物。后来,竹签均改为木签,用松木制成。大祭风仪式有平顶竹签、尖顶竹签、单竹签三种。平顶竹签和尖顶竹签各为九根,分开使用。用时,相互交错而插成横排,常插于神鬼交界处,以此阻挡鬼路。单竹签有四根。每根与一神石、竹丫片和柏枝合用,起降魔镇鬼作用。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装饰器(1)
在举行宗教祭祀活动的过程中,巫师总是要将祭祀场所装饰得庄严神圣,以便使祭祀活动充满浓厚的宗教色彩。这种用于祭祀活动的装饰器在中国古代的宗教活动中往往以祭席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具有浓厚的象征意义。周代祭祀过程中盛行使用席子,并表示一定的等级观念。据说天子祭祀先王时,所设的屏风前边朝南为王铺设镶边的莞席,上面加铺绣云气花边的藻席,上面再铺上绣有黑白斧纹边用桃枝竹编成的次席。诸侯祭祀的席,打底铺的是绣有方格花纹边的蒲席,上面再铺上白边的莞席,右边安放雕几。周代祭祀用的席子崇尚简朴,古人认为,细蒲席、细竹席光滑安适,祭祀时却以粗蒲席、秸秆席为上,这是因为祭祀以质朴为上,表现出一定的价值观念。后世各个民族举行宗教祭祀过程中的装饰器种类繁多,分别包括木牌、树木、木板、木桩、木杆、旗子、幡笼、火把、纸花、布等物品。
在进行宗教祭祀活动中有的民族通常使用木牌作装饰器,以木牌上所画的形象和纹样来代表某些神灵及相应的宗教观念。木牌是纳西族东巴教的一种独特的祭祀实物。可分神牌和鬼牌两种。木牌上部有红、黄、蓝、绿、白各色画成的云朵形图案和两条彩色平线。云朵形图案和彩色平线都表示天,神牌鬼牌都一样。彩色平线下面,有海、天、星、宿、日、月、风、云等图画字,代表天地四方。较重要的木牌都有这些图画字。木牌中部画有代表宗教内容的各种不同图样,也是木牌的主要部分。木牌下部有两条彩色平行线。若是平线,即表示神住之地,是为神牌;若是斜线,即两条线的右边往上倾斜,则表示鬼住之地,是为鬼牌。大祭风仪式共需九十八张木牌,其中神牌二十张,鬼牌七十八张。纳西族祭风树是大祭风仪式中最突出的实物标志。祭风树由两棵高一丈多的松树装饰而成。大祭风树有两层横台五色线网,祭祀时立于左边;小祭风树只有一层横台五色线网,祭祀时立于右边。两祭风树顶上都插有一面旗子,旗顶扎着一朵白色纸花。大祭风树的旗面上画有太阳图形,小祭风树的旗面上画有月亮图形。其意思是:死者若到没有太阳月亮照耀的地方,只要打着这日月旗,就如同日光照耀,月光闪烁,前途光明,道路通畅。旗子下面是一张祭风木牌,插在祭风树上。大祭风树的木牌画有一只青龙和塔、祭风树、竹子、白杨。小祭风树的木牌画有一只大鹏和与大祭风树木牌相同的画。青龙、大鹏为情死吊死者的领路向导'6'。
在有的民族举行祭祀活动时,还要专门竖立起某种画有各种图案和纹样而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木板。景颇族在举行目瑙纵盛会时,要在舞场中心立起四根木柱横搭两块木板,称为“目瑙示栋”。它的作用是用来祭祀太阳神并指出舞蹈线路的。目瑙示栋图案的含义极其丰富,是一种群体意识的象征。它的纹样或图案显示的不仅仅是景颇族的审美趣味和趋向,更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折射。其中曲线表示水;菱形图表示可以生食的某一种果子;蕨纹表示蕨菜。这些纹样或图案代表“回归”祖先的路标,成为盛会时回旋歌舞的路线。把蕨纹、曲线、菱形图作为追溯祖先的路线,昭示出景颇族在远古迁徙时以蕨、果子、水为主要饮食的历史记忆,同时也说明目瑙纵产生于采集时代。目瑙示栋柱顶上那光芒四射的太阳、碧空皓月、闪烁的星星都与崇拜太阳神有关。目瑙示栋根部开屏起舞的孔雀、犀鸟等鸟类图案,表示目瑙纵是百鸟从太阳宫那里衔来的。在此表示人们永远不忘记鸟类的功劳。示栋基座上的“五谷”和“六畜”,一派吉祥喜庆丰收气息,表达了景颇人希求子子孙孙兴旺发达、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生活幸福的愿望。悬挂在示栋上方的青铜长刀,用于祭献太阳神,同时也象征他们的骁勇强悍,还象征着权力。示栋柱顶上那色彩鲜艳的多菱形图纹,象征变形宝石图。示栋基座上的竹篮花纹和织裙锦纹,既显示了景颇族人的集体智慧,又是景颇族记载在竹篮和织裙上的古老象形文字。以动物为题材的牛角纹,是驱邪消灾的水牛头。示栋顶上的饭碗,是供奉祖先的食物。示栋上的龙与祖先宁贯娃娶龙女有关,从而龙族成了景颇人的尊贵丈人。示栋横条上的乳房,为性的崇拜,同时也表示雌柱,反映阴阳分明的二元对立观念。示栋中间高出的两根柱为雄木柱,其旁左右两侧的木柱为雌柱,一高一低,雄柱高于雌柱则表示男性为社会和家庭活动中的主导因素。示栋左右两旁高搭的竹台,是专为太阳神设立的神坛,以表示对太阳神首创目瑙纵的怀念和尊崇。示栋左右两旁的芭蕉树和甘蔗篷是祈望吉祥、繁衍、美满富足的吉祥物。景颇人希望人类像芭蕉发蓬一样兴旺,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示栋的色彩有红、黑、白三种颜色。其中红色代表邪恶,红血祭鬼;黑色代表威吓,用以镇邪驱鬼;白色是强化、衬托红色和黑色,加强对比的中介色'7'。这种示栋实际上成了一种具有多种象征意义的符号体系。
第四部分:宗族承诺的象征装饰器(2)
有的民族在祭祀场所还专门要竖立起鬼桩和祭祀杆,要么用于悬挂供奉神灵的祭品,要么就是专门表示某些特定的含义。民主改革前,在佤族村寨处处可以见到祭鬼的标记。干栏式的住房周围插着木制的牛角叉,剽一头牛插上一个,剽数头插上数个;牛尾巴桩,砍一次牛尾巴插上一根,砍数次牛尾巴插上数根。西盟佤族还有一种特制的祭器叫“人头桩”。佤族于每年四五月春播前后,要举行送旧人头到村外人头桩的宗教仪式。所谓人头桩就是存放旧人头骷髅的木桩或石柱,立于村外树林间。其形状是将木桩顶端挖空,上盖一石板。人头桩刻人头像。人头像刀法粗犷而简练,孕育着原始艺术创作的匠心。在人头像周围又刻上一些斜方格,在方格内涂以石灰、牛血,象征将牺牲奉献给人头。房屋外还有其他的祭祀杆供人们使用。景颇族的鬼桩是他们祭鬼时奉献牺牲所用的祭器,认为是鬼接受供献、临时休息和活动的场所。鬼桩用木、竹、草制作,大者高达六七米,小者仅一二十厘米。根据祭鬼的种类而立于不同的地方。因祭祀的鬼极多,所以鬼桩的形状也各异。景颇族对鬼桩怀有神秘感,奉鬼桩为精灵。他们认为鬼桩是精灵,鬼桩还具有保护村寨和家宅平安的功能。除祭鬼时要祭鬼桩外,婚礼中被“抢”来的新娘,要通过四根鬼桩,才能进入男家的房屋。这四根鬼桩周围都挂着草,以表示每根鬼桩都附有一个精灵;在每根鬼桩上都拴着牺牲品;在每根鬼桩前都有一个巫师主持杀牲祭祀仪式,让草上都溅满牲血,作为各种精灵已分享牺牲的象征。鬼桩上,分别用炭绘上小米、谷穗、牛、螃蟹、南瓜、辣椒、茄子、犁、锄等,以此象征在鬼桩精灵的保佑下,村寨人畜兴旺,农作物丰收。巫师在跳祭祀舞时,要在舞蹈场上竖立四根高大鬼桩,每根鬼桩上用红、黑、白三色绘螺旋形花纹。他们认为花纹也具有驱鬼的作用'8'。除了四根木制的鬼桩外,还分别有呈三角形的鬼桩,呈排状的鬼桩、顶端有竹篮的鬼桩、以及挂有竹笼的鬼桩等多种不同的种类。纳西族东巴仪式中则有象征闪电的祭祀木桩。清代满族的多神崇拜,以天神为最尊。因而上自清宫大内,下至庶民百姓,皆有立杆祭天之俗。满族的神杆在山最高处采得树木制成,树以九枝为上,以此代表通天之意,并达“九天”,即天之最高层。祭时以猪血醮杆头,意谓天神享食,并扎草把,内架猪身诸部位之一部分,绑于杆上,以享天穹。
在有些民族的宗教祭祀活动中,往往需要在祭祀场所装饰一些纸花和旗子,以表示特定的意义。鹤庆白族巫师朵西薄开祭祀时,在供桌两侧竖两把纸花,每把十二朵,象征一年十二个月。逢闰年,左边那把便为十三朵,两边合在一起,仍为二十四朵,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土家族猎手们进山打猎,必须请土老司安置“媒山坛”,祭祀女猎神媒山。届时,屋里摆一个香炉,炉中插上用红、绿、黄纸做的三朵花,表示是媒山住的花园;园中插三支红纸做的三角形旗帜,表示是媒山调兵的“令旗”。纳西族东巴祭祀时使用的旗子,一般用纸临时制作,也有大东巴家做好布质三角彩旗,作战神之旗插于神堂。此旗象征古代社会中握旗指挥战斗或冲杀在前破阵的“贤”。东巴神堂一般插两面白色三角纸旗,山神龙王寨插彩纸三角旗,祭风树、神幡柱顶上挂较大三角彩边纸旗,画日月七星等,鬼蜮两边各插一面画有虎牦的较大彩旗,象征“右门由虎卫,左门由牦守”。祭风树上和各种鬼蜮也插小形纸做的彩旗。傣族祭祀时要竖立高耸的幡杆。布依族祭奠亡灵时陈设各种幡笼、旗幡。白族在火把节时则竖立高大而挂彩旗的火把。通过这些装饰,使得祭祀场所变得神圣无比,吸引着众多的信众来参加祭祀活动。
有的民族在祭祀活动中还使用不同颜色的布来象征阴阳观念。毛南族师公举行仙官架桥仪式时,用红、白、蓝三条布。红布铺在一条长凳上,从神坛通向“天德方”,称为“红桥”。这是瑶王、万岁娘娘和花林仙官等神送花及引花入室必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