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启玄-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活 草乌 南星 肉桂(各等分) 
共为细末用好米醋调敷患处留头。纸盖。干则醋润之效。 
x至验金针散x 
治背痈疽疮肿已破未破。其功直 至溃处。春月取皂角针。不拘多少。半青半黑。灰火内炮。晒 
干为末。每服二三钱。好酒调服。取汗为验。亦分食前后疮上下用之。如疮在头顶角针用树梢上的背。 
痈取树身上向阳处的。如便毒悬痈取树丫内的刺。乃取象之意也。即有所归附焉。 
x黄 六乙汤x 
治痈疽溃后作渴。及人无故作渴。若肺脉洪数。必发痈疽。服此除之。 
绵黄 (六两蜜水涂炙一半盐水浸炙一半饭上蒸三次再焙) 甘草(一两半生半熟) 
每一剂重一两。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或为细末。每服二钱。早辰日午白汤调服。更加人参尤效。 
x独参汤x 
治溃疡气血虚极。令人发热恶寒。失血之证及。伤寒怔忡百合等症。并治之。 
人参(一二两)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枣十枚。徐徐服之。如参多亦可。煎作膏子服更妙。 
x加减八味丸x 
治疮疡痊将痊作渴。甚则舌生黄。乃肾水枯。不能上润。令心火炎炎。不能即济。故心烦躁渴。 
小便频数。白浊阴痿。饮食少肌。肤损腿肿脚弱。此能滋阴降火。则无口舌疮患矣。 
山药(一两) 桂心(半两) 山茱萸(净肉一两酒浸杵) 泽泻(蒸焙) 白茯苓(各半两) 
五味子(炒一两五钱) 牡丹皮(半两) 淮熟地黄(八两酒蒸忌铁器捣膏) 
上末蜜丸桐子大。每服六十丸。加十丸。空心盐汤送下如神。 
x圣愈汤x 
治疮疡脓水出多。或金刀疮血出多。心烦不安。不 
得眠。五心烦热。 
地黄(酒浸蒸) 生地黄(酒浸) 川芎 人参(各五钱) 当归(酒拌) 黄 (盐水浸炒各 
一钱) 
上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抵金散x 
治发背痈疽溃后开烂作痛。 
屎蜣螂(五月五日不拘多少装入竹筒内阴干取出为末) 
用瓷罐收贮凡遇患将末掺疮上妙。 
x金蟾膏x 
治发背疔毒。 
活虾蟆(一个去骨) 
上捣如膏。敷在患上留头。无头都敷上。大有神效。一二日揭去妙。或有再一个全好。 
x蓼草膏x 
治阴发背黑凹而不知痛者。 
鲜蓼草(十斤晒干烧灰存性淋灰汁熬膏子半碗听用) 风化窑脑(一两即锻石) 
二味调匀入瓷罐收贮封固。如遇阴毒。将笔蘸点在患处。不二次退透知痛。出黑水。血尽将膏药贴之自愈。 
x火龙膏x 
治症同前 
新火姜(八两六月六日晒干为末瓷罐收贮听用) 
如遇阴发背痈疽。取鲜猪胆汁调入姜末如糊。敷在患处周遭。用纸盖之。干用热水润之。知痛时 
黑水自出为妙。如不知疼。出黑水难治。 
x回疮金银花散x 
治疮疡紫黑痛甚及不知痛。 
金银花(枝藤叶花并用二两锉) 黄 (四两) 甘草(一两) 
上咀酒水共煎二碗顿服之。 
x托里散x 
治诸发背疔疽乳痈便毒始发。脉洪弦实数。肿甚似欲作脓者。 
大黄(三钱) 当归(二钱) 栝蒌根 牡蛎 皂角针 朴硝 连翘(各一钱) 黄芩 金银花 赤芍药 
以上各一钱作一剂。酒水各一钟。煎八分。食远服。 
x黄连解毒汤x 
治积热疮疡。 肿作痛。烦躁饮冷。脉洪数实大。口舌生疮。疫毒发狂。 
黄芩 黄柏(炒) 黄连(炒) 栀子(各一钱半) 
作一剂。水二钟。煎八分热服。 
x六君子汤x 
治疮疡作呕。不思饮食。膨胀面黄。四肢倦怠。大便溏利。 
人参 白术(炒) 茯苓 半夏(姜制) 陈皮(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作一剂。水二钟。姜三片。枣二枚。煎八分。食远服。如遇食冷物。致伤脾胃。本方加藿香砂仁。 
又名香砂六君子汤。 
x防风通圣散x 
治一切风热积毒诸疮肿。发热。大便秘。表里俱实者。 
芍药(炒) 芒硝 滑石( ) 川芎 当归(酒拌) 桔梗 石膏( ) 荆芥 麻黄(各四 
分半) 薄荷 大黄(煨) 山栀(炒) 白术(炒) 连翘 甘草(炙) 防风 黄芩(炒各五分) 
上咀一剂。水二钟。煎八分服。 
x清心汤x 
治疮疡发热饮冷。脉沉实。睡语不宁。即防风通圣散内加黄连五钱每剂一两。照前煎服效。 
x十味托里散加减法x 
治诸发背痈疽疖毒乳痈脚痛。未成即散。已成即溃。败脓自出。恶毒自消。痛顿减。非常之验。 
人参 当归(酒洗) 官桂 川芎 防风 白芷 桔梗 黄 甘草(炙) 浓朴(姜制) 
上等分末每服五六钱酒服。不饮酒木香汤送。米汤亦可。加南木香白芍槟榔乌药枳壳紫苏名十六 
味流气饮。如水不干。加贝母随症加之。 
x乳香丸x 
治发背及一切痈疽溃烂。痛不可忍。 
乳香 没药 羌活 五灵芝 独活(各三钱) 川芎 当归 真绿豆粉 白芷 交 桂 白胶香 
各半两) 
上末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细嚼薄荷汤送下。手足损痛。不能起者加草乌。用木瓜盐汤细嚼送下效。 
x膏药方x 
专贴发背诸疮。 
真麻油 清桐油(各半斤) 猪毛(三两) 
二油煎滚。下猪毛熬化后。下黄丹八两。滴水成珠。去火毒。摊贴神效。 
x赛针散x 
治痈疽有头不破。及疔肿时毒生于四肢上。其势微缓。畏针者先以醋调药涂在疮顶上。次内服托 
里等药。 
巴豆(五分) 轻粉 砂 白丁香(各一钱半) 
上为末。醋调涂之效。余近用醋涂入浓白绵纸上。临用剪块子贴疮上。自然腐破。 
x蟾酥锭子x 
治疔毒攻心欲死者。以针及刺疮向心行处。但觉痛。有血处下锭子。如累刺至心侧。最不痛及无 
血者。可急刺头顶百会穴。知痛有血者可救。即下锭子。若知痛无血者。以亲人热血代之。十中犹活 
三四人。如再不知痛。无血者。不可救也。凡疔生四肢者少缓。如胸背头面最急。初生则痛痒不常中 
陷。如疔盖撼之有根。壮热恶心是也。 
天南星 款冬花 巴豆 黄丹 白砒(以上各二钱) 独活(五分) 斑蝥(去头足十个) 
上细末用新蟾酥和如黍米大锭。子若遇疔疮。先刺后入锭子。如觉痛不须用此。止以膏药贴之。 
脓自出矣。如疔深用针刺至痛处。恐此药不能至痛处。须用银子打成细细筒子。一个约长三寸。随针 
痛处。复以细银丝子抵出筒子内锭子。只至痛处为妙。 
x试疔方x 
凡初生肿痛时不知可是疔否。即与生豆子嚼之。如不知生豆味者即是。真疔疮急用胡桃仁和豆腐 
嚼烂敷患处。渐渐收入。如大黑 子。再换敷之。去黑点子为度。甚效。 
x治对口痈单方x 
用茄蒂干焙为末。每三钱。好热酒送下立愈。 
x吸脓法x 
古之良医有好生之德。用口吮脓。不令至痛。用此苦竹筒子五七个。长一寸。一头留节。削去青 
皮。令如纸薄。随看疮疡大小。用之。药煮热竹筒一个。安在疮口内。血脓水满了。竹筒子自然落下。 
再将别个热竹筒子仍前按上。如此五七个吸过。便用膏药贴之。如脓多未尽。再煮一二遍竹筒更换吸。 
脓尽为度。 
x煮竹筒法x 
白芨 白蔹 艾叶 牙茶 甘草 苍术 浓朴 草乌 白蒺藜 乌 皮 
各等分咀片。用水三五碗。同竹筒子一齐煮十数沸。则取竹筒子用。如痈疽大。脓多。亦多煮竹筒子。 
亦不必拘数。此活法也。 
x铁罐点毒膏x 
能点诸痈疽疖HT 疔肿便毒等疮。初起时用此药点之即破。无脓即散。有脓即出。 
巩子锻石(用皂角同在火内炮烟尽为度二两) 糯米(南星当归赤芍同炒熟二合) 砂牯牛(即 
旱螺七个去壳) 斑蝥(七个炒同米熟去足翅) 砂(去疔头加此一味疽毒不用) 
共捣箩细末。用铁罐子收贮听用。 
桑柴灰 芝麻 灰 皂角灰 荞麦 灰 窑脑(以上各一斤同一处淋灰汁约三斗) 
入大锅内。慢火熬之。待十去其七。汁面上有霜白起。以瓷器贮之。如遇疮毒。用此汁调前药。 
小小点之。三五次自然疮破毒散。如出水时则不可点之神效。 
x代针散x 
一名透脓散。一名射脓散。不拘痈疽石毒不破者。及畏针不开。恐迟则毒瓦斯侵蚀好肉内罨。只此 
一服。不移时自透出脓。甚验。 
蚕茧子(出了蛾去用一个浓的) 
烧灰为末。热酒调服即透。切不可用两三个。恐头多口破亦多也。忌之。 
x收毒散x 
治发背一两头开发不住。势在危急。即以此药枯之。甚效。 
盐霜梅(十个) 山皂角(一挺不蛀的) 
二味同烧灰共细末听用。如发热者米醋调涂四围及开处浓些即不走开。或姜汁同醋调尤妙。如发 
热者。蜜同醋调。或茶卤调涂枯之立愈。 
x通气散加减法x 
即何首乌散。治一切痈疽发背流注折伤。能救败坏疮症。活死肌。弭患于未萌之前。拔根于既愈 
之后。此剂之功。妙不可言极矣。能调阴阳。和气血。令无凝滞。养胃本荡邪直仙方也。 
何首乌 当归 赤芍药(炒) 白芷 茴香(炒) 乌药(炒) 甘草 枳壳(炒) 木通(去 
皮各等分) 
上末水酒煎。每服四钱。或酒调服亦可。疮在上食后。在下食前服。 
一发背溃久不愈。必饮食减少。颜色痿痹。故必理脾。本方中去木通加浓朴陈皮当归。甚加白豆蔻。 
一流注加独活。使气血无凝滞。焉得流注乎。 
一冷流注因伤寒表之太过。宜加温平之药十宣内补之类。甚则加附子或四桂散类。 
一骨痈乃流注之败症也。年日久远。骨亦腐坏脓。血清稀。肌肉臭烂。此阴冷之极。亦加附子之 
类。故补肾必须附子。附子能实肾。肾实骨有生气。故疽不附骨也。 
一痈疽所生。因气血凝滞所成。如年壮血气盛者。宜减当归。不然恐痈肿连连不绝其生也。 
一痈疽生痰。有寒有热。寒则加生姜半夏陈皮。热则加桔梗玄参。 
一脑疽对口。本方去木通加羌活 本。老弱加人参黄 。 
一此药作丸子用蜜。丸用木香为衣。或沉香作散作汤。水酒相半。临时度用之。 
一治男女疝瘕气疾。气块痛。及呕逆。水浆不下。一发便死者用之。汤丸木香汤送下。二服全愈。 
一折伤在头项之上。去木通枳壳加川芎陈皮。在下加红花破故纸。大便秘加大黄。 
一腰痛加萆 玄胡索酒煎服。 
一香港脚痛加槟榔木香穿山甲香附子。 
一治宿痰失道加南星半夏。如冷块肿不消。不疼不热。加升麻连翘。 
一治肠痈内疽十宣散与此方相间用之。并加左缠藤。 
一肺痈实则加大黄略通之。使毒下泄为妙。 
一肚痈则大便脓。或脐中出者是也。加忍冬藤甘草节煮酒服妙。 
x冲和膏x 敷药温平性加减法。 
治诸痈疽发背流注。折伤损痛。流注痰块。瘭疽软 
疖。及冷热不明等疮。茶酒随症敷之。神效。 
红内消(五两炒即紫荆皮) 独活(三两炒) 白芷(一两) 木腊(一名望见消一名阳春雪即 
真石菖蒲一寸九节者佳随症加减) 赤芍药(二两炒) 
上五味共为细末。用法详于后。凡诸疮疡。莫因气血凝滞之所生焉。盖紫荆皮系木之精。能破气 
逐血消肿。独活是土之精。能引气活血。消风拔骨中冷毒。去肌肉中湿痹。更与木腊破石肿硬如神。 
赤芍药是火之精。能止痛活血。生血去风。木腊乃水之精。能消肿止痛散血。白芷是金之精。能去风 
生肌止痛。肌生则肉不死。血活则经络通。肉不死则疮不臭烂。血活则不 肿痛。故云风消血自散。 
气通硬可除。故人之五体则皮肉筋骨血。病则此五行之精焉。得不除乎。 
一疮疡热之极。本方中倍加紫荆皮。木腊少加。如冷之极。少加赤芍独活能活血消风而不坏症体是妙。 
一疮势热极不用酒调。可用葱泡汤调。乘热敷上最妙。如热减亦用酒。酒能生血行血也。 
一疮面上有小疮。当用四味先调敷上。后将木腊调盖在上面。覆过四围。以截助攻之血路。凡用 
敷药。必乘热敷。使血气得热则亦散也。如干则以元汤湿之。使药常润。则有功也。 
一凡疮有黑晕。疮口无血色者。是人曾用凉药太过。宜加肉桂当归。是唤起死血则黑晕自退也。 
如血回只以正方用之。 
一痛不止则加乳香没药酒化溶于火铫内。后将此酒调药。热敷痛处。 
一流注筋不能伸者。用乳香没药照前酒调敷。最能舒筋止痛。 
一凡疮口有 肉突出者。其症有四。一曰着水。二曰着风。三曰着怒。皆有 肉突出。宜以此方 
少加南星末以去其风。用姜汁酒调敷周遭。如不消者必是俗人误以手着力挤出脓核太重。又或以凉药 
凉了疮皮。以致如此。若投以热药则愈。 
一凡疮口糜烂至甚。宜枯白矾加朴硝二味等分为末散之。次用硫黄末 之外。服养荣卫加对金饮 
子。外敷冲和膏。 
一凡疮势热盛。不可骤用凉药。恐凉逼住血凝返痛。令疮败。故宜温冷相半。使血得中和则疮易 
愈。宜此方加对停洪宝膏。用葱汤调涂贴之效。 
一发背痈疽流注皆赖此方。终始收功最稳。妙在通变活法。取效在于掌握。更无变坏等症。况背 
痈乃死生相关。轻重皆能保全。岂知此药兼阴阳而夺造化之枢机。真神矣哉。 
一流注者乃伤寒表未尽。余毒流入四肢。经络涩滞之所为也。流者动也。注者止也。动者阳也。 
气也。止者阴也。血也。阴从阳动。血随气行。凝滞经络。初则肿痛。久则成脓。决不可用凉药。宜 
单方一味。独活末酒调敷之。乘热一路其尽处。以玉龙膏诱之。能使阴阳运动。气血和顺。则流注自 
然消散也。盖独活其性能动荡气血。故用之。使其不能作为骨疽也。 
一骨痈皆流注之败症也。因流注所作。庸医误用凉药敷服。犯了针刀。使成骨痈。其骨亦腐碎而 
出。虽用温暖之药回其阳。亦必待其骨出净方愈。若正骨腐而则成废疾。副骨出而则安。 
一背痈疽初生时未成。单用紫荆皮末调酒箍住。自然消散。或加白芷。名为一胜膏。 
一又只用赤芍药木腊红内消酒调。名三胜膏。 
一治久损加南星草乌二味末。与此方各半。热酒调敷如神。 
一瘭疽乃心火热毒见于五心作痛者。其状如泡疹而血赤。外形虽小而内毒热甚。在心HT 间最难治 
之。如在四肢手足心者可治之。虽可治。其治必早。若迟则毒在心HT 。令腐肉。虽神仙莫救也。如在 
手心用洪宝丹外截其潮血。内以冲和膏留头收功。如在足心外洪宝丹敷胫踝骨四围一二寸阔。内以冲和膏收功。 
x回阳玉龙膏加减法x 
治诸阴发背。流注。鼓椎风。久损痛。冷痹。风湿。诸香港脚冷肿。无红赤色。痛不可忍者。及足 
顽麻。妇人冷血风等症。盖此药性温热。故治诸阴。第一妙方也。 
草乌(三两炒) 南星(一两炒) 军姜(二两煨) 香白芷 赤芍(一两炒) 肉桂(五钱) 
上为细末。止用热酒调敷。用法于后。 
夫人之血气周流一身。周而复始。无有间断。苟有一脏或 
一腑亏虚。感外邪风寒暑湿袭入经络凝泣血脉有之。内七情交感。痰涎壅滞。令人寒热。久而血脉不 
通。隧道阻塞。而有之。凡手足经络有虚有实。有寒有热。热则易治。寒则难痊。故庸俗不知虚实。 
不辨寒热。如盲人骑瞎马。夜行深渊。岂有不危哉。凡学医之士。看此书。识其经络部位。辨其寒热 
虚实。察其表里相应。则万不失一。况此方内有军姜肉桂足以御寒。能生血热血。草乌南星能破恶除 
坚。祛风化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赤芍白芷能散滞血。止痛生肌。加酒行药性。虽有十分冷 
症。未有不愈。正如发寒灰之 。枯木之春。大抵冷症则肌肉阴烂。不知痛痒。有知痛者多附于骨。 
痛久则侵入骨髓。非寻常药能及矣。惟有此方祛阴毒。回阳气。住骨中痛 
如神。凡用当减当加。活法于下。 
一治阴发背满疮面黑烂。四围好肉上用洪宝丹把住中间。以此膏敷之。一夜阳气自回。黑处皆红。 
当察其红活以透即止。此药却以冲和膏收功。如欲作脓。又以南星草乌末加于冲和膏内用之。如阳已 
回。黑以红。惟中间一点黑而不能红者。盖血已死也。可用朴硝明矾末。又方白丁香 砂乳香末唾调 
匀。点于黑红交处一圈上。以冲和膏盖之。次早去药。黑死肉如割去。甘草水洗净方可上生肌合口药 
收功。如黑肉未净。须去净为妙。 
一冷流注多附骨硬不消。骨寒而痛。筋缩不能伸屈。庸俗误用刀针。又无脓血。止有屋漏清汁。 
或有瘀黑血。宜此方敷之。如稍缓再加军姜白芷肉桂草乌等分。热酒调敷。则骨寒除而痛自止。气温 
和而筋自伸。肉亦软而肿即消。亦不可无木腊。以其性能破坚肿最妙。亦不可多多亦解别药性故也。 
一治鹤膝风痛。日夜难禁。皆起于风寒湿虚是也。内经云。风寒湿气合而为痹。痹者痛也。此症 
有三。一是两膝相 。行步振掉。膝HT 胫骨而微肿。二是膝HT 胫骨交接处。大如鼓椎。腿股内消。皮缩裹骨。 
三是上腿肿大。下胫冷消。盖足膝属肝。肝虚而受邪。凝泣血脉。有去无返。故上腿肿而愈大愈热。 
下胫冷而愈瘦。筋愈缩。如此久而肉亦烂。骨亦腐。又云。腐骨一出。神仙无术。如未破。肌肉未死。 
宜以此药酒调敷膝HT 骨上腿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