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13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提出了幂指数为1 的二项式定理,戴煦后来在此基础上发现有理指数幂

n 

二项式定理。《勾股六术》与《三角和较术》内容浅显易懂,是项名达为

初学者撰写的数学入门书。在这两卷书中,对于勾股形、平面三角形及球

面三角形的各边及其和、差的互求关系,做了较系统的分类与总结。

项名达在哲学思想上崇尚陆王心学,取法于罗洪先和罗汝芳,主静,

甘淡泊,提倡致良知。他一生淡于功名利禄,乐于教授生徒,尤其醉心于

研究数学,几乎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的一位朋友形容他“时虽寒暑

饥渴不暇顾,苟有得,则欣然意适,若无可喻于人”。在数学思想上,项

名达主张中西术“须一体视之,不可有门户之见”。他认为研究数学最可

贵的就是要有创造精神,要能够“推见本原,融会以通其变,竟古人未竟

之绪,而发古人未发之藏耳”。从根本上说,他所追求的目标是具有一般

性和抽象性的结果,这在推导二项展开式,弦矢公式及椭圆周长公式的思

路和方法上都有所体现,并在不少方面接近了微积分学。他的关于多维几

何体的想法,甚至可以说超越了所处的时代。项名达是一位学识渊博的学

者,很受当时学术界,特别是数学界的敬重。他与许多数学家都相友善,

尤其与戴煦是忘年交。他的学生夏鸾翔也是一位著名数学家。晚清时期最


负盛名的数学家如李善兰、华蘅芳等都曾对项名达的工作给予高度的评
价。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项名达:象数一原,上海赵氏《高斋丛刻》本,1888。'2'
(清)项名达:下学庵算术三种,1887。
研究文献

'3'(清)诸可宝:畴人传三编·卷三,商务印书馆重印本,1955。
'4'汪远孙:国语发正·国语中·晋语四,见《皇清经解续编》南菁书
院本。
'5'李俨:明清算家的割圆术研究,见《中算史论丛》第3 集,科学出
版社,1955。
'6'李俨:中算家的圆锥曲线说,同上。
'7'钱宝琮主编: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第301—312 页。
'8'钱宝琮:中国算书中之周率研究,见《钱宝琮科学史论文选集》,
科学出版社,1983。
'9'何绍庚:项名达对二项展开式研究的贡献,自然科学史研究,1(1982),2,第104—114 页。
'10'何绍庚:椭圆求周术释义,见《科学史集刊》第11 集,地质出版
社,1984。
'11'川原秀成:中国■无限小解析,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研究报
告,1989,第223—316 页。

董■诚

李兆华

董■诚字方立。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乾隆五十六年五月二十
日(1791 年6 月21 日)生;道光三年七月二十八日(1823 年9 月2 日)
卒。数学。

董■诚少时正值家道中落,常为衣食奔走。1817 年,其兄董基诚中进
士,董■诚随兄客居北京,境遇有所好转。1808 年,董■诚始与同里张惠
言之子张成孙共同研治经史、数学,历时二载。此后八九年便是“足迹半
天下”的谋生生涯。所到之处,山川形势,采览所及,历历志之,学识得
以长进。1811 年,赴陕西途出凤台(今安徽寿县)与李兆洛相识。1814
年,与其兄及张成孙同游青浦(今上海青浦县),历时一载。1815 年,开
始地理学的研究。1818 年客居北京。是年,中顺天乡试。以后则屡试不第。
居京之后,其主要精力已转向数学研究与著述。董■诚于贫困之中“特善
深沉之思”,年华不永而才华出众。所撰游陕西成华山神庙赋一时传诵,
数学、历法、地理等方面亦皆有作品传世。董基诚将其遗稿选编为《董方
立遗书》9 种16 卷。今通行者有同治八年董方立之子贻清成都翻刻本等版
本,计有《割圆连比例图解》 3 卷(1819),《椭圆求周术》 1 卷(1821),
《斜弧三边求角补术》 1 卷(1821),《垛积求积术》1 卷(1821),《三
统术衍补》1 卷,《水经注图说残稿》4 卷(约1815 年),《文甲集》2
卷,《文乙集》2 卷,《兰石词》1 卷。

董■诚的主要成就在数学方面,《割圆连比例图解》3 卷为其代表作。
自法国人杜德美(p。Jartoux,1668—1720)将π、sinx、versx 等三个幂
级数展开式传入中国之后,幂级数的研究遂成为中国数学一个相当活跃的
研究领域。梅■成《赤水遗珍》最先记载杜氏三术。明安图另创六术并以
《数理精蕴》下编卷十六介绍的连比例四率法为基本方法对九术予以推
导。明氏的工作由其弟子陈际新于1774 年整理成《割圆密率捷法》4 卷并
于1839 年出版。出版之前,该书已有少数抄本流传而通常所能见到的只是
梅氏所载三术。董■诚认为,梅氏所载“语焉不详,罕通其故”,欲另创
通法,而“覃精累年,迄无所得”。其时,董■诚客居北京,常与秀水朱
鸿讨论数学。1819 年春,朱鸿以九术抄本出示董■诚,“九术之外,别无
图说”。据此,董■诚“反复寻绎,究其立法之原”,成《割圆连比例图
解》3 卷。该书主要结果为“有通弦,求通弧加倍几分之通弦”,“有矢,
求通弧加倍几分之矢”,“有通弦,求几分通弧之一通弦”,“有矢,求
几分通弧之一矢”等四个展开式。用现代符号可记为


(2n …1)'(2n …1)2 …12' 3

l2n…1 = (2n …1)l …2l
3!4r


(2n …1)'(2n …1)2 …12 ''(2n …1) 2 …32' 5

   + 
5!42r4 
l …。, 

b2n = 
n2 
(2b) …
n2(n 2 …12) 
(2b)2 + 

2! 4!r 

n 2(n2 …12 )(n2 …22) 3

  + 
6!r2 (2b) …。, 

l = ( 
l2n…1) + '(2n …1)2 …1'
( 
l2n…1 )3 + 

2n …13!4r2 2n …1 

2 2 

 + '(2n …1) …1'' ( 9 2 n …1) …1'
( 
l2n…1 )5 + 。,
5!42r4 2n …1


1 2b2n (n2 …12) 2b2n 2

b = () + () +
2! n2 4!r n2


22 2 2 

 + (n …1 )(4n …1 )

2b2n)3 + 。,
6!r2 n2


其中l 为通弦,l2n…1 为倍分弦,b 为矢,b2n 为倍分矢,r 为圆半径。董■

诚以连比例四率法并结合中国传统数学的垛积求积术求得前两式,又以级

数回求法得后两式。

《割圆连比例图解》3 卷在明安图的工作之后而在项名达与徐有壬的

工作之前,有继往开来之功。董氏四术为明氏九术的“立法之原”,即由

此四术可推得明氏九术。项名达《象数一原》(1843)将此四术精确化并

概括为二术。徐有壬由此四术导出大小弦互求,大小矢互求四术,进而给

出大小八线互求十八术,共二十二术,使得三角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大体

完备。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董■诚:董方立遗书,成都重刊本,1869。
'2'(清)李兆洛:董方立传,见《养一斋文集续集》卷五,维风堂活
字本,1843。

研究文献

'3'赵尔巽:清史稿·卷四八六·董■诚传,中华书局,1977。
'4'(清)罗士琳:畴人传续编·卷五十一·董■诚传,商务印书馆,
1955。

'5'李俨:明清算家的割圆术研究(十六),见《中算史论丛》第3

集,科学出版社,1955。

'6'钱宝琮:中国数学史,科学出版社,1964。
'7'李兆华:董■诚的垛积术与割圆术评述,见《中国数学史论文集》
(三),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7。

魏源

艾素珍

魏源原名远达,号良图,字默深、墨生,又字汉士,法名菩萨戒弟
子魏承贯。湖南人。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二十四日(1794 年4 月23 日)
生于湖南隆回;咸丰七年三月一日(1857 年 3 月26 日)卒于杭州东园僧
舍。地理学。

魏源祖籍江西,元末移居湖南长沙,明永乐年间迁居至湖南邵阳。魏
源的祖父孝立公(1732—1804)承其祖业,农商互补,家庭比较富裕。孝
立公为人慷慨好施。魏源的父亲魏邦鲁(1768—1831)性慷慨,好读书和
游览。历任江苏嘉定、吴江等地巡检,宝山水利主簿等职。魏源为其第二
子。魏源幼年时,家道中落,生活十分困难。魏源自小爱读书。6 岁进私
塾。家贫,夜燃豆秸,母织子读。9 岁,应县童子试,因以“腹内孕乾坤”
对“杯中含太极”而使考官大为惊叹。14 岁,参加县学入学考试,名列前
茅,被称为神童之一。三年后,回乡教书,方园百里,颇有文名。此后,
随姚学■学宋儒之学,从刘逢禄学《公羊》。中年后,充任督抚幕府,广
泛浏览并搜集前人著作,并和一些有经世致用思想的人士龚自珍、林则徐
等相识而成至友,与他们一起研究一些社会问题。1822 年,应顺天乡试,
中举人第二名。后屡试未中,花钱捐“内阁中书舍人候补”,因此得以博
览内阁藏书,熟悉历代掌故。1845 年,中进士,先后任江苏东台、兴化知
县,两淮盐运司海州分司运判,高邮州知州等职。1853 年,因迟误驿报而
被革职。后虽经保举复职,终无意仕途,入僧院参禅。

魏源生活在我国封建社会行将崩溃、外国列强接踵入侵的动荡年代。
剧烈的社会变化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鸦片战争时,他坚决支持
禁烟,并在浙江亲自参加抗英战斗。鸦片战争的失败,友人林则徐的贬谪,
更激发了他的救国热情。他坚决主张变革,反对“闭关自守”,认为“变
革愈尽,便民愈甚”。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之长
技以制夷”的策略。他开辟了中国近代向西方追求真理的时代新风,为此
后忧国忧民的志士指出了寻找救国救民道路的方向。

魏源作为地理学家的最突出贡献就是撰写了《海国图志》这一巨著。
关于《海国图志》的写作目的,魏源在“自序”中写道:“是书何以作?
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而作。”可见,
魏源决心为人们指明御侮图强之道、兴国安邦之策。

魏源的好友林则徐在广州主持禁烟时,曾组织译员,根据1836 年伦敦
出版的慕瑞(Murry)著《世界地理大全》(Cyclopaedia ofgeography)
等书,编译成《四洲志》,介绍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历史和地理情况。全书


约9 万字。林则徐离粤以后,把多年收集的资料和《四洲志》的初稿交给
魏源。魏源以《四洲志》为基础,大加增补,完成《海国图志》,初版(1842)
50 卷,近50 万字;1847 年增为60 卷;1852 年再增补成100 卷,字数达
90 万字。这部著作,倾注了魏源10 多年的心血。他参阅了大量的资料,
主要有三类:其一,历代史志,主要有《明史》、《元史》、《宋史》、
《梁书》等;其二,元明以来的域外地理志和国外闻见录,主要有周达观
《真腊风土记》、谢清高《海录》、张燮《东西洋考》、黄衷《海语》、
刘键《庭闻录》等;其三,外国人的著作,如艾儒略(J。Aleni)《职方外
纪》、南怀仁(F.Verbiest)《坤舆图说》、■理哲(R。 Q。 Way)《地
球图说》等。注重吸收外国人的材料,是《海国图志》的特色之一,正如
魏源所说:“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曰,彼皆以中土人谈西洋,此则以
西洋人谈西洋也。”

《海国图志》宏篇巨幅,内容非常丰富。它以介绍各国地理为主,但
不局限于地理,广及历史、政治、技术等多方面,堪称一部世界知识百科
全书。

《海国图志》是我国历史上较早系统介绍世界地理知识的名著。它的
主要贡献是:其一,突破“中国是天下中心”的陈腐落后观念,代之以近
代意义的世界观念。在地图的安排上,先地球全图,标明世界各国在地球
上的位置;接着各洲总图;最后才是各国分图。这种层次分明的安排,完
全突破“中土居大地之中”的旧观念,首先从整体位置上展现了世界分布,
科学地反映了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和大小。卷五至卷七十,则通过对世界
各国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介绍以及物力、人
力、军力的对比,帮助人们打破旧的“世界”观念。第二,传播了近代地
理知识。魏源在《海国图志·地球天文论》中,介绍了当时较为先进的世
界知识,如地球形状、潮汐理论、雷电成因、地球经纬度、南北二极、四
季成因等。这些内容是魏源根据传教士的论著编成的,但完全摒弃了其神
学部分。这些丰富而新颖的地理知识,大大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改变了人
们的宇宙观。第三,介绍了全新的世界地理知识。魏源清楚地认识到:“儒
者著书,惟知九州以内,至于塞外诸蕃,则若疑若昧;荒外诸服,则若有
若无。”《海国图志》引用了不少国人所鲜见的材料,又坚持“以夷人谈
夷地”的原则,从而展现了当时中国学术界最为先进的世界地理知识。如
书中所用香港英国公司绘制的地图,“在当时实为最详尽之世界地图”。
正如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讲的:“中国士大夫稍有世界地
理知识,实自此(指《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始。”

《海国图志》出版后,不仅在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在世界上也
有较大影响。《海国图志》曾传入俄国、英国、日本和朝鲜,并被译成日、
英、俄等几种文字。而受《海国图志》影响最大的是日本。它是幕府末传
入日本的书籍中最著名的,在日本的翻刻本达20 多种。促进了日本对世界


的了解,对日本明治维新运动有一定影响。

魏源还是一位旅行家。他一生极喜游览名山大川,并写下了大量游山
水的诗和游记。魏源“少年好远游,曾踞祝融之峰最上头”,并发愿“从
此芒鞋踏九州,到处山水呈真面”。一生中若得空闲,便出游,足迹踏遍
大半个中国。东到定海普陀山,南到香港、澳门,西到甘肃嘉峪关,西南
到四川,东北到山海关。他曾游历了庐山、泰山、恒山、华山、衡山、嵩
山、黄山、天台山、雁荡山、普陀山、天目山、武夷山、九华山、五台山、
太行山、中条山、盘山、王屋山、九龙山等名山,常徘徊于江湖之间,北
尽黄渭、龙门,南游西江、阳朔,西溯嘉陵、三峡。55 岁时,还作了一次
半年之久、行程8 千里的漫游,遍历南中国7 个省区。魏源自谓:“州有
九,游其八;岳有五,登其四。”他不仅知“游山乐”,而且知“游山学”。
在旅行中,他非常注意观览山川的形貌,并把它们进行对比。他在“衡岳
吟”一诗中写道:“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惟有南
岳独如飞。”如果没有深入、细致的观察,是写不出如此生动的诗句的。

魏源的著作很多,内容也很丰富。除《海国图志》外,还有《元史新
编》95 卷,《圣武记》14 卷,《屯防志》、《凤凰厅志》等。此外,还主
编了《皇朝经世文编》120 卷。

文献

原始文献

'1'(清)魏源:海国图志,邵阳急当务斋刊本,1880。
'2'(清)魏源:魏源集,中华书局,1976。
研究文献

'3'赵尔巽:清史稿·魏源传,中华书局,1977。
'4'李柏荣:魏源师友记,岳麓书社,1983。
'5'李瑚:魏源诗文系年,中华书局,1979。
'6'李汉武:魏源传,湖南大学出版社,1988。

徐继畲

唐锡仁

徐继■字健男,号松龛。山西五台人。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
生;同治十二年(1873 年)卒。地理学。

徐继■自幼读书勤奋。成年后在清政府中担任过多种官职,其中以
1836 年至1852 年的16 年间,在广西、广东、福建三省担任盐运使、按察
使、布政使和巡抚等职务最为重要。他在任职闽粤时,正是海疆多事之秋,
目睹中国遭受西方海盗的侵略,表现了很高的爱国热情,进行过勇敢的斗
争。《五台新志》卷四说他在1840 年4 月对“敌艘聚厦门。。居民日数惊”
的危急情况下,果断地采取了“连夜购大木为排桩,塞镇门各港,扼险固
守”的坚定对策,保卫了厦门的安全。

徐继■通过鸦片战争,特别是通过亲自同西方侵略者进行斗争以及在
官府办理通商事务,认识到欧洲人的东来和西方海盗的入侵,是“古今一
大变局”,不能再闭关自守了,主张放眼世界,介绍外国的知识。他久驻
闽广,常和西方人打交道,从而得悉了不少外国情况,尤其是1843 年从美
国传教士雅裨理(A。David,1804—1846)那里得到了地图册子,1844 年
又得到了比雅裨理的地图更为详细的地图二册和西方人写的汉字杂书数
种,在此基础上,于鸦片战争后的第三年(184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