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国古代科学家传记-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自然科学史研究,4(1985),3,第218—228 页。
'12'刘金沂、赵澄秋:唐代一行编成世界上最早的正切函数表,自然
科学史研究,5(1986),4,第298—309 页。
'13'陈美东、李东生:中国古代昼夜漏刻长度的计算法,自然科学史
研究,9(1990)1,第47—61 页。
'14'陈美东:五星盈缩历之研究,见杜石然主编《第三届国际中国科
学史学术讨论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1990。
南宫说

杨怡
南宫说唐代中期人。籍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7 世纪末—8 世
纪初。天文学。

神龙元年(公元705 年),唐中宗李显复位后,李淳风的麟德历几次预
报日食不准,担任太史丞的南宫说遂奉诏编造新历。时至景龙年间(公元
707—710 年)新历编成,却因睿宗李旦即位而未予采用。新历名为神龙历,
因神龙元年岁在乙巳,故又称为乙巳元历。

乙巳元历的回归年值为365。2448 日,朔望月为29。5306 日,其数据测
定都用黄道坐标而不用传统的赤道坐标。为便于计算,乙巳元历首次废除
了繁复的分数数据,而一律行用余、奇、小分形式的百进位制。稍后,曹
士■的符天历以10000 为基本数据的分母,可能是得到乙巳元历的启发。

唐玄宗开元十二年(公元724 年),一行(张遂)为造大衍历,派南宫说
和大相元太等人到全国范围的13 个地点,进行天文大地测量。结果以南宫
说在河南所作的一组观测值最重要。南宫说在河南滑县、开封、扶沟和上
蔡等地测量了当地的北极出地平高度,及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
日正午时八尺圭表的日影长度,同时还测量了这4 处地点之间的距离。这
些数据经过一行的归算,得出北极高度差一度,南北两地相距351。27 唐里
(约合子午线1°长131。11 公里)的结论。由于这4 处地点差不多位于同一
经度,所以事实上可以说一行和南宫说测出了地球子午线一度之弧长。

一行死后,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 年)太史监瞿昙■、历官陈玄景等
人上书说大衍历抄袭九执历,当时任太子右司御率的南宫说也曾参与。唐
玄宗命侍御史李麟、太史令桓执圭把历年来的灵台观测记录和几种历法的
推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证明大衍历确实比麟德历和九执历优越。于是大衍
历被肯定,而南宫说等人则被判了罪。

文献
原始文献


'1'(后晋)刘■等:旧唐书·历志,中华书局,1975。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历志,中华书局,1975。

研究文献

'3'(清)阮元:畴人传,商务印书馆,1935。

'4'陈久金:天文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
'5'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

梁令瓒

杨怡
梁令瓒唐代中期人。籍贯、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公元8 世纪。仪
器制造。

唐玄宗开元九年(公元721 年),一行(张遂)受诏改治新历,为此他提
出要制造一架可供观测日、月、五星位置的新仪器。率府长史梁令瓒按照
一行的观测要求进行设计,并制成木制模型。一行试用满意,就于开元十
一年(公元723 年)改制成铸铜,名为黄道游仪。

黄道游仪的结构与李淳风的浑天黄道仪大体一致,也是三重。最外面
的一重由三个环组成,与李淳风的六合仪相当,所不同的只是用通过天顶
和正东正西的卯酉环取代了六合仪中的赤道环。中间一重与李淳风的三辰
仪相当,只是黄道环和赤道环不再固连。梁令瓒的设计为赤道环上每隔一
度有一圆孔,使黄道环能在赤道环上移动,以模拟当时所理解的岁差现象,
这也是黄道游仪名称的来由。黄道游仪中白道环的移动也是一度一格,比
李淳风的249 个孔更为合理。此外,为了便于中天观测,黄道游仪的四根
支柱安置在四个斜角位置。

一行用这架仪器测定了大衍历所需的各种数据,其中包括150 多颗恒
星位置,与南北朝以后的测定值比较,已有很大的差异。经近人研究,这
些差异主要是岁差引起的。观测结果同时也说明黄道游仪的精度较高,已
能测出200 年以内岁差对恒星位置的影响。

开元十一年,梁令瓒和一行还合作制造了一件新装置,叫开元水运浑
天俯视图,不但可以演示天象,还可以反映时间的流逝。该装置的结构大
略为:浑象球体安置在一个开口朝上的木制柜子中,一半在外,一半于内,
则木柜上缘可视为地平,柜内还有很多互相交错的齿轮结构。上缘之上立
有两个木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辰敲钟,皆靠流水操纵,自动自为,
可以算作历史上最早的自鸣钟。

开元水运浑天俯视图开始安置在皇宫武成殿前,其新巧珍奇吸引了文
武百官前往观看。但没过多久,因潮湿生锈,不得运转,遂收藏于当时的
集贤院内。

文献
原始文献


'1'(后晋)刘■等:旧唐书·历志,中华书局,1975。

'2'(宋)欧阳修、宋祁:新唐书·历志,中华书局,1975。

研究文献

'3'(清)阮元:畴人传,商务印书馆,1935。

'4' 陈久金:天文学简史,科学出版社,1985。
'5' 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1981。
宇陀·元丹贡布

洪武娌
宇陀·元丹贡布又称宇陀·宁玛元丹贡布。藏族。西藏堆龙德庆


地区人。公元708 年生;公元833 年卒。中医学、藏医学。

传说西藏在公元369 年拉托托日年赞王统治时期,印度来了两位医
生,一位叫毕吉加杰,另一位叫拉钦意吉茹恰。后来拉钦意吉茹恰与藏王
吐多日聂谢的公主益吉锐恰结婚,生下儿子董吉托曲赞。以后,董吉托曲
赞成为拉托托日年赞和他的儿子墀年苏钦王子的御医。此后,从墀年苏钦
到藏王拜阔赞的每一个后代,都由董吉托曲赞的后代担任御医。到第35
代藏王堆松芒赞时,他的御医琼布多杰和汉地法灯结婚,生下宇陀·元丹
贡布。宇陀·元丹贡布是藏王赤松德赞和他父亲梅阿松的御医。宇陀·元
丹贡布有三个儿子,宇陀·奔森、宇陀·拜奔、宇陀·噶噶分别是藏王牟
笛赞普、牟尼赞普和牟尺赞普的御医。从宇陀的祖父哲吉开始,这个家族
就称为宇陀巴,意即青松石之家,精灵之主。

宇陀·元丹贡布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3 岁开始学医,并经常和他的
父亲一起研讨医学。由于他刻苦钻研,成绩十分突出,医学知识和技术提
高很快。据传,宇陀5 岁时即知识渊博,已经远近闻名。当他10 岁时,藏
王赤德祖赞便把宇陀接到宫庭,要求他与其他西藏医生进行辩论,宇陀·元
丹贡布表现出博学超众的才能,获得了优胜。当宇陀20 岁时,赤松德赞藏
王从我国内地、尼泊尔、印度、喀什米尔、蒙古、突厥等地请来了9 位外
地医生,让宇陀与他们展开辩论,结果宇陀又获得全胜。医生们对宇陀的
才能倍加赞赏,并赠他许多医书,还给他讲授医学。

为了更广泛地学习医药学知识,以充实藏医学内容,宇陀25 岁便离开
优越的家庭环境,多次到内地以及印度、尼泊尔等邻近的国家学习医学。
为了学习汉医,宇陀曾带着门徒仁钦朱巴来到山西五台山,由于山高路陡,
又很潮湿,爬山很困难,仁钦朱巴建议返回西藏。但是宇陀求知心切,他
表示不管有多大的障碍,一定要到五台山,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后来他
终于独自一人上了山,学到了许多汉医学知识和技术。他在医学上能取得
成就,与他这种不畏艰险、勇于实践、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是分不开的。

宇陀在广泛汲取前人医药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自己的医疗实践,
并且广收博采其他民族和国家的先进医学知识,经过20 多年的辛勤劳动,
终于与其他几位藏医学家一道合编了举世闻名的藏医经典著作《四部医
典》。

宇陀为藏医学体系的建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藏医学方面的
成就是多方面的,主要的集中反映在《四部医典》这部藏医经典著作中。

宇陀为藏医的医德提出了一整套规范,《四部医典》中的《治者医师》
一节,就是一篇完整的藏医道德规范,内容包括医生对待病人以及医生本
人必须具备的品德和修养,医生的医疗技术,医者同行之间的关系等。宇
陀生活的年代,正是吐蕃王朝的全盛时期,佛教兴盛,并成为吐蕃的国教。
佛教的教义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医学在内。作为虔诚的佛教
徒,宇陀为医者提出的戒律要求绝对遵守佛教的教戒,做到“持戒”。但
是,在医疗实践中,他却用了大量的动物药来治病,并无特别禁忌。为了
治病救人,他强调现实的需要,而不是教条地按照宗教的戒律去办事。对
于医生和病人的关系,宇陀同样从佛教的教义出发,要求对待任何病人都
要一视同仁,要“把六方世俗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父母”一样。他甚至
还要求人们具有菩萨心肠,“以德报怨”,对仇人也应同等对待。对于医


者本身,则要求业务精益求精,精通医疗理论和一切外科手术,懂得调理
疾病,还要勤思考、勤验证,总之,要“精进”不已。在医者与医者之间,
则要求互相学习,互相尊重,对老师更要尊敬。宇陀为医生规定的守则,
是藏医所遵循的道德规范,它与西方古代医圣希波克拉底的“誓言”、阿
拉伯医学的麦蒙尼德斯的“祷文”、汉族医学药王孙思邈的“大医精诚”
等可以相提并论。

宇陀是古代藏医学的奠基人。他从理论到实践为藏医学提出了一套比
较完整的医学体系,他的藏医学体系一直有效地在实践中发挥作用。

西藏高原从公元7 世纪上半叶由松赞干布统一开始,由于有了统一的
文字及其他一些因素,使古代吐蕃王朝进入兴盛时期。此后,通过与唐朝
联姻,文成公主与金城公主两次带去大量汉族医书。古代的西藏医学,曾
经受到邻近国家和民族传统医学的影响。其中影响最深的数内地的汉医(一
般称中医)和古印度医(一般称寿命吠陀医学),这在现存最早藏医文献《月
王药诊》一书中有所反映。宇陀在学习医学的过程中,曾多次到我国内地、
邻国印度学习,他受这两种医学的影响是显然的。他将寿命吠陀医学的三
元素(风、胆、疾)学说、汉族医学的阴阳学说(主要是寒热、气血)、针灸
学、诊断(尤其是脉诊)等,结合西藏民族特有的医药知识,融汇贯通,成
为独特的藏医体系。

宇陀在《四部医典》里比较完整地记载了胚胎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他指出人胚是母血父精结合而成,母体在怀孕后,在生活习惯甚至性格上
会有些改变。初胚像乳酪,浑沌一团。以后胎儿逐步出现各种组织和器官,
到9 个月时,胎儿发育成熟,38 周时,胎头转向下方等待分娩。宇陀认为
人体胚胎的发育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分化,逐步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像
某些早期外国学者所说的,人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小人,以后只是逐渐变
大而已。宇陀在书中还指出,胎儿的发育靠脐带从母体吸取营养,脐带与
胎盘相连,上有两条血管。宇陀对人体胚胎学的认识,就当时的水平可算
是居世界前列的。

在人体的生理解剖学方面,宇陀的记载也具有较高的水平。他准确地
指出人体骨胳有脊椎骨28 块、肋骨24 条,牙齿32 颗,四肢大关节12 个,
小关节210 个。还提到人体有脉络、孔穴、要害部位、筋骨、韧带、白脉(神
经)与黑脉(血管),有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大肠、胃、
胆、膀胱、“三木赛”)等。全身的各种器官组织靠气血经脉互相连成一个
整体。全身又靠三元素,即隆(风)、赤巴(胆汁或火)、培根(痰或水土)构
成,这些元素维持着全身的生理及精神活动,其协调关系是维持人体正常
健康状态所必需的。对于每一个脏器的结构与功能,宇陀用了十分形象的
比喻,如说心脏像国王,肺如大臣,精囊卵巢是珍宝之库,胃是一口锅等
等,说明他对各脏器组织的结构及其功能都已经有了较深的了解。

宇陀所提出的疾病诊断方法,具有藏医的特色和较高的水平。他记载
了诊脉部位、脉象、切脉手法,在继承汉族医学的基础上并有一定的发展。
如诊脉的部位,藏医也有寸甘恰三部之分,即医生用两手的食、中、无名
三指在两手腕部突起处的内侧,分别切诊寸甘恰部位。医生用左手按患者
右手脉,用右手按患者左手脉,双手同时切按,这样有利于双侧进行比较,
便于发现双侧脉象的差异。诊脉最适宜的时间是清晨太阳刚升起,患者静
卧床上,这时人体的生理状态是平和协调的,脉诊结果可靠。宇陀在《四


部医典》中已经提到的脉象包括洪、浮、滑、数、紧、实、细、沉、弱、
迟、虚、涩、大、小、短、摇、疾、芤、急、颤;特别对寒热两类病证的
脉象诊断及意义,描述最为细致,对隆、赤巴、培根症的脉象诊断,也有
较多的叙述。宇陀还提到了“七奇脉”,即奇脉、宅脉、客脉、财脉、魔
脉、子脉及水火颠倒脉,以及“太素脉”的内容。

宇陀对尿诊的记载是藏医学中最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他首先提到尿诊
前的准备工作,即查尿前一夜不要过量饮水、茶、酪浆和酒等,要留后半
夜或清晨第一次尿尿液的中间部分。查尿的最适时间是太阳刚升起之时。
检查的内容包括尿液颜色、蒸汽、沉淀物、漂浮物、透明度、气味、泡沫
状态等。他指出,颜色清亮稀薄的尿属隆型病,黄色是赤巴型病,白色则
是培根型疾病,红色为热性病、血病,灰白色为黄水病,黑色或彩虹样颜
色乃是中毒病症的象征。在蒸汽方面,凡新鲜尿液发出较多量的蒸汽,是
热盛的病症;蒸汽量较少,但持久不退的,是陈旧性的慢性热病;量少而
时间又短的属于培根型和隆型病症,是寒性病;如果蒸汽出现一阵多,一
阵少,则为寒热混合型病症。关于气味,凡臭气大者均表明疾病为热性,
气味小或无味的尿液表明疾病为寒性病;尿液中如有食物味道,即说明该
食物不消化。再次是观察尿中的泡沫形成,当尿中出现大泡沫并呈青颜色
时,是隆型疾病的象征,红黄色的小泡沫表示为赤巴型疾病,红色泡沫示
血病,泡沫中呈彩虹色者是中毒病症,而状似鹞捉小鸽的则是扩散性的病
症。《四部医典》对尿中沉淀物及漂浮物检查是藏医中很有特色的内容之
一。宇陀指出:尿沉渣外形像羊毛团的是赤巴病,像毫毛状的是寒性病、
培根病,像天空中的浮云一般的是肺病,状如浓液的是化脓病,状如散沙
的是肾脏病,状似奶酪而簿者属寒性病,厚的是热性病。在漂浮物方面,
如浮物薄而腻者,是寒性疾病,厚的则是热性疾病;浮膜裂成块状的,是
痞块病。总之,寒性病的尿液是色白或青而稀,蒸汽少,气味小,泡沫大,
沉淀及漂浮物都比较薄;热性病则相反,色深而黄,臭味大,泡沫小,浮
膜厚,蒸汽多,沉淀多而厚腻。他还指出尿诊时需辨别假像,如颜色虽淡
清色白似寒症,但其沉淀却多而厚,实际上是有内热;而颜色虽深而黄似
热症,却没有沉淀物或漂浮物,实际上这是体内寒性病症。通过尿液进行
诊断,直至今日在藏医临证中还有实际意义。

宇陀从治疗原则上明确地指出:尽管藏医认为疾病多达404 种,但归
纳起来不外乎寒症和热症两类。凡热性病要用寒凉药,而寒性病需用温热
药,这种对抗性的治法贯串在藏医治疗学的始终。对于三元素失调的疾病,
宇陀还提出一些特殊的治疗方法。他首先强调饮食治疗,从饮食到生活习
惯进行调理,如果饮食无法治愈,再加上药物治疗。如果患隆病,当寒热
夹杂时,要进服芝麻油,其次是蔗糖、酒及陈酥油,然后是各种兽畜的肉,
药物则宜用甘、酸、咸味药;如果是赤巴病,则宜用新鲜酥油调治,其次
是黄牛、野生动物的新鲜肉,黄牛或山羊奶酪,药物要用甘、苦、涩味药;
对培根病,最好是用蜂蜜治疗,并进食鱼、绵羊、野牦牛肉、热炒面、酒,
如果需要用药,则宜用辛、酸类的药物。除饮食外,宇陀还强调要注意起
居,适时加减衣着,住房卫生,通风,保持愉快积极的情绪,适当的睡眠
等等。

在《四部医典》中,宇陀提出了多种治疗方法,其中包括内服药物、
外治、针灸等多种疗法。药物在藏医治疗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宇陀


认为,药物具有五行、六味、八性和十七效等性质。五行指土、水、火、
风、空,土乃药物生长的本源,水是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