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竹马青梅+艾米-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竹马青梅》:序(1)



曾经有人问我:你对你文学创作生涯中的哪部作品最满意?

我的回答是:我的文学创作生涯还没开始。

到目前为止,我只是在讲故事。

既然是讲故事,那么重点是“故事”,特点是“讲”。

所谓“故事”,不过就是故旧的事,从前的事,无所谓“中心思想”,也无所谓“深远意义”。有深远意义,故事也发生了;没有深远意义,故事还是发生了。你不能因为某故事没深远意义就不让它发生,你也不能因为它发生了,就故意栽给它一个深远意义。同样,你不能因为某故事没有深远意义就不让我讲,你也不能因为我讲了某故事,就一定要咂摸出个深远意义来。

还是那句老话,我讲故事,只是告诉你:有这样一个人,她/他经历了这样一些事。

所谓“讲”,就是以讲话的方式把故事叙述出来。当然,我的读者分布在世界各地,我不可能搞个电话会议,亲口把故事讲给大家听,所以我只好写下来,放到网上让大家看。

但我写的方式,仍然是“讲”的方式,就像有几位朋友坐在我家客厅里,而我则坐在他们对面给他们讲故事一样,讲到张某说话,我便操起张某口音,讲到李某哭闹,我便模仿李某哭声,讲到张某跟李某对打,我便时而张某,时而李某,打过来,打过去,打得不亦乐乎。

凡是我在客厅讲故事时不会使用的词汇和句式,我在写故事时也不会使用。我不会像某些作家一样,虽然平时生活里说的也是大白话,但一提起笔来,就变成了所谓“书面语”“文学语言”,仿佛只有那样才算是在“写作”一样。

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一直存在很大的差异,但总的趋势是走向统一。比如以前的人说的是“白话”,写出来却是文言文,但现在还用文言文写作的已经很少了。由于网络的兴起,这种趋势会越来越明显,那些看书时习惯于看到一种与口语不相同的书面语的人,会越来越失望。

 《竹马青梅》:序(2)

并不是每件“故旧的事”都值得一讲。不值得一讲的故事,用讲故事的术语来说,就叫“此人无故事”,从写作的角度讲,就叫“没有可读性”。《十年忽悠》写了我与艾伦十年间发生的事情,还算有点悲欢离合,也就有点“可读性“。但如果我把我现在跟黄颜的日常生活写出来,就不过是些饮食起居柴米油盐了,可能刚开始还有几个人看,但如果我天天记录我的生活,就成了流水账,也就没人爱看了。

并不是每个值得一讲的故事都适合我来讲,像《狼图腾》这样的故事,既然有这么多人看,说明有“可读性”,值得一讲。但这样的故事不适合我来讲,我也懒得细看,找个比较好的评论文章,看一眼了事,因为这样的故事,重点不在故事,不在细节,而在它传达的message,只要把message搞清楚,就算彻底领会这本书了,那些细节描写,都是作者创作出来传达message的,不看也罢。

有不少网友把自己或朋友的故事推荐给我,问我能不能写出来,我在这里感谢这些网友对我的信任,同时也向那些故事未被选中的网友道个歉,由于种种原因,我不可能把每个人的故事都写出来。

下面我就说说我选择故事的基本原则:

我选择讲哪个故事的时候,首先看有没有“故事”,也就是有没有“可读性”,其次我也要看看适合不适合我讲。

什么样的故事在我看来有“可读性”呢?

1、至少要有点与众不同的地方

与众雷同的故事就没有“可读性”,因为人人都经历过,没经历过也听说过,这样的故事讲出来就没人听,除非你的叙述语言非常出众,读者不在意故事如何,只享受你的语言。

我知道我的叙述语言还没到那种火候,我也知道懂得欣赏叙述语言的读者并不多,所以我很在意故事的“可读性”。

实际上,故事没有可读性,完全凭作者的语言特色吸引读者,也是不长久的。不管是怎样出色的语言,看多了,就厌倦了。风趣的语言,刚看的时候,会觉得很有趣,但如果一本几十万字的小说,没什么吸引人的故事情节,就是满篇插科打诨,耍嘴皮子,读者很快就厌倦了。

 《竹马青梅》:序(3)

那么怎样才算“与众不同”呢?

我比较看重的不同,首先是故事的不同,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束至少有一样与众不同;然后是主要人物的不同,也就是主要人物的性格和命运至少有一样与众不同。

2、还没人写过

不论多好的故事,如果已经有人写过,我再写就没有意义了。

有人给了我一个婆媳矛盾的故事,是个很好的故事,很有可读性,但因为六六已经写过了一个《双面胶》,刚好就是一个农村婆婆和城市媳妇的故事,而且写到了极点,最后那位媳妇被公婆和丈夫折磨死了,我再怎么写,也不可能写得比这还耸人听闻了(总不能把媳妇写死两次吧?),所以我不会写此类故事。

当然有人会说,白血病不是也有人写过了吗?你怎么还是写了《山楂树之恋》呢?

我说的“写过”,指的是整个故事,从主题到情节再到主要人物,都被人在一个故事里写过,而不是故事里的一个事件被写过。如果一个事件被写过,我就不能再写,那我就没东西可写了。现在已经是公元2009年,世界上写成的故事已经堆成了山,还有什么单一的事件没被人写过呢?

不能因为都写了白血病,就说两个故事是相同的;也不能因为写的是不同的病,就说两个故事是不同的。白血病只是故事里的一个事件。这个事件在故事里起什么作用,人物是如何对待这个事件的,这些才是决定故事是否相同的根本因素。

如果因为有一个事件相同,就认为两个故事相同,那我们可以说世界上很多故事都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写爱情的。我们甚至可以说世界上所有的故事都相同,因为它们都是写这个世界的,或者写这个世界上的人幻想出来的世界的。

什么样的故事不适合我讲呢?

1、我不喜欢的故事

比如有人给了我这样一个故事:她怀孕的时候,她丈夫有了外遇,还公开跟那个外遇招摇过市,搞得人尽皆知,她一气之下提出离婚,后来因为考虑到自己肚子里的孩子,就改变了主意,接受了丈夫的道歉,没有离婚。

 《竹马青梅》:序(4)

她认为这个故事很值得我写,写出来可以让大家向她学习,因为她觉得这是衡量一个母亲是否爱孩子的标准。

像这样的故事,就不适合我写,因为我不喜欢。

还有一个故事,是一位网友推荐的,据说是他朋友的故事。他刚开始时问我“你写不写打工仔的故事?”,我说我写故事不问出身,只关心故事内容。然后他告诉我,这是他朋友发家的故事,他那个朋友出身贫寒,没读什么书,后来在经济大潮中白手起家,现在变成了百万富翁,光宗耀祖,万人羡慕。

像这样的故事,我肯定也写不好,因为我不喜欢。

2、我不熟悉的故事。

有的故事发生在我很不熟悉的环境中,比如目前国内高中生的生活,或者港澳台地区的豪门生活等。

我觉得这样的故事不适合我写,因为我对国内现在那些高中生一点也不了解,对港澳台地区的豪门生活更不熟悉。如果我要勉强讲这样的故事,也不是不行,我可以向故事提供人打听,也可以阅读这方面的资料。我相信如果我打定主意要讲,一定能比很多人都讲得好,但我不想淘那个神,费那个力,所以还是选择不讲。

你的故事没选上,不等于你的故事不值得写,只是不适合我写而已。你可以开个博客,把自己的故事写了贴在你的博客里,然后告诉我你的博客地址,我会去那里看。如果我觉得可以转帖在艾园,我会通知你,得到你的同意之后,我会转帖在艾园。

综上所述,这个《竹马青梅》应该是一个(在我看来)有点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我所知)别人还没写过,(对我来说)还比较喜欢,(个人认为)涉及到的场景比较熟悉的故事。

祝大家跟读愉快!

 《竹马青梅》:第1章(1)

1

一向对汉语不那么感兴趣的女儿突然问:“妈妈,竹马青梅是什么意思?”

岑今听得一愣,她跟女儿说话经常会这样一愣,因为突然之间有点拿不准女儿说的是英语还是汉语。她在家里一直是有意识地跟女儿说汉语的,女儿在她的要求下,也尽量跟她说汉语,但有时女儿说着说着会转而说起英语来,如果她没在意,常会把英语听成汉语,闹出笑话。

她意识到女儿说的是汉语,马上回答说:“竹马青梅啊,直接翻译成英语就是bamboohorseand—plum—branch—”

女儿似乎很失望:“啊?是这个意思?我还以为是……”

“你以为是什么?”

女儿有点儿不好意思地说:“我以为是love(爱)。”

“没错,是love的意思,Calflove(初恋,小孩子或青春期过渡性的、暂时的爱)。”

“那你刚才为什么说是Bamboohorse呢?”

“那只是字面的意思,这个词像汉语里很多的词一样,都是有典故的,光从字面上看不出词的意思来。这个词来自一首诗,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两个小孩子,一男一女,女孩在门前的水井旁玩,想采摘树上刚刚长出来的梅子,但够不着,刚好男孩骑着竹马过来,看见女孩够不着,就帮她摘了下来。”

“梅子是什么?”

“应该就是Plum。”

“Plum?不好吃。竹马是什么?”

“就是BambooHorse,小孩子没马骑,就用一根竹棍子当马,叫竹马。”

“哈哈,像HarryPotter(哈利…波特)一样!”

她本来想解释一下说竹马不是哈利…波特骑的扫帚,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事物,来自于两种不同的文化,引起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联想,但她觉得这太复杂了一点,会越扯越远,还是暂时不说更好。

 《竹马青梅》:第1章(2)

她接着讲解那首诗:“还没讲完呢,诗里说:两个小孩子,还没开知识,在一起玩得很好,一点没觉得两人性别上的差异。”

“So(那又怎么样呢)?”

“后来他们结婚了,女孩才十四岁,很害羞,男孩怎么叫她,她都不敢回头。”

“十四岁就结婚了?Whichstateallowspeopletogetmarriedat14(哪个州允许十四岁就结婚)?”

“不是美国哪个州,这是中国的事。”

“哦,中国人十四岁就可以结婚?That’scrazy(真是疯了;太不可理喻了)!”

“这是以前的事。”

“哦,以前的事。妈妈,你十四岁的时候为什么不结婚?”

“那时不兴十四岁结婚。”

“但你说以前。”

“哦,我说的是很久很久以前,这首诗是唐朝的时候一个叫李白的大诗人写的。”

“后来呢?我是说,那个十四岁就结婚的小女孩。”

“后来?后来女孩长大一点了,就不那么害羞了,两人感情很好,但她的丈夫是个商人。”

女儿一惊:“Hewaswounded(他受伤了)?”

岑今忍不住笑起来。

女儿跟那些同样年龄到美国来的中国小孩子相比,汉语听说能力算好的了,有些孩子听得懂汉语,但不肯说,还有的孩子完全英语化了,既听不懂,也不会说,女儿能听能说,但还是经常闹笑话。

她笑了一会,解释说:“商人不是受伤的人,是Businessman(商人),她丈夫是个Businessman,经常到很远的地方去做生意,她非常挂念她的丈夫,希望她丈夫平平安安归来。”

“后来呢?她丈夫死了?”

“没有。”

“离婚了?”

 《竹马青梅》:第1章(3)

“不知道,那时的人应该不兴离婚。”

“她为什么不move(搬迁)到她丈夫工作的地方去呢?”

“那时候交通没这么方便,人们住在一个地方往往就住一辈子。”

“Howboring(那多没意思啊!)!”

她解释说:“那时的人想法不同,可能他们觉得能够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是一种幸福,而那些不得不到外地去的才令人同情,叫做漂泊,就像飘在空中的树叶、漂在水上的,浮萍样,总想着回到故乡去。”

“Youmeanone’sbirthplace(你的意思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

“对,‘故乡’就是一个人出生的地方。”

女儿不解地问:“YoumeanyouwouldalwayswanttogobacktoChina(你的意思是你会总想着回中国去)?”

她答不上来,因为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想回中国去,说不想,是假的,说想,似乎也不正确。

女儿放了她一马,没追问回中国的问题:“竹马青梅就是漂什么来着?”

“呵呵,不是,‘竹马青梅’是从小就认识的男女结成夫妇。”

“但你说过是calflove。”

“也有这个意思。呃!英语里好像找不到一个完全对等的词。”

“后来呢?”

“后来?诗就写完了。”

“后来呢?”

“后来你就问了我这个问题。”她踌躇了一会,装作不在意地问,“小今,你怎么想到问这个词?”

女儿耸耸肩:“Nothing。Justwanttoknow。(没什么,就是想知道)”

她一看女儿的表情,就知道今天是问不出什么来了。现在的小孩子,从小就知道自己有隐私权,不愿意让你知道的事,你就是问破嘴皮子,他们也不会告诉你,问多了,他们还挺不耐烦的,把你当个老土看待,说你侵犯他们的隐私权。

 《竹马青梅》:第1章(4)

女儿上楼去了自己的卧室,岑今还待在那里琢磨这事,女儿怎么会想到问“竹马青梅”这个词?而且猜到这个词跟爱情有关?莫非女儿恋爱了?跟谁呢?

小今已经十七岁了,按美国这边的风气,谈恋爱也谈得了,不过这边不叫“谈恋爱”,叫Date(约会)。如果是美国孩子,可能早就开始Date了,但小今还没正式Date过。

对女儿的date问题,岑今的心情是很矛盾的,允许女儿Date吧,又怕影响女儿的学习,还怕女儿遇到坏小子,上当吃亏;不允许女儿Date吧,又怕把女儿搞得与众不同,被人当成怪物,还怕限制了女儿的自由,女儿会反叛。

她以前经常听她妈妈叹息,说还是生儿子省心,而生了她这个女儿,做妈妈的每天都是提心吊胆的,小时候担心她被人拐走了,长大一点怕她被男人欺负,再长大一点,怕她早恋影响学习,还长大一点,又怕她找不着个好丈夫,等她结了婚,又怕丈夫对她不好,怕她不能生孩子,等她生了孩子,又怕她累着了,怕她身体不好,而且她生的又是女儿,于是她妈妈更得操心,要操她们母女两人的心了。

生下小今之前,她只觉得妈妈有点爱唠叨,有点夸张,妈妈的用心当然都是好的,但操的心都是白操的,她自己的事她还不知道?怎么会被人拐走,被人欺负,影响学习,不生孩子呢?

等她自己有了女儿,才明白妈妈的一番苦心,那是做母亲的与生俱来的担忧,除非没孩子,有了孩子就一定会担忧,不担忧就不叫母亲了。

对自己的女儿小今,她不也是从小就开始操心么?还不说生病什么的,就是八竿子还打不着的婚姻大事,她都一直在操着心。

说出来不怕人笑话,女儿还才几岁时,她就开始相女婿了。也不是她自己急切到这个地步,而是周围的人总会把话题往这上面扯。

女儿从小就被人夸长得漂亮,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额头鼓鼓的,嘴唇红红的,性格尤其可爱,乖乖的,不吵不闹,说几句小大人的话,乐死个人。

在国内的时候,总有人开玩笑说要跟她做亲家,要让自己的儿子做她家的上门女婿。但那都是些拖鼻涕的臭小子,没一个她看得上眼的,哪怕人家只是嘴里说说,她都觉得女儿吃了亏,总是一本正经地回答人家:“我可不搞父母包办那一套。”

 《竹马青梅》:第1章(5)

现在想来,那些人肯定都很讨厌她:不过就是开开玩笑,你还真把自己当根葱了?

她知道自己有时不太合群,可能就是因为这些小事。

到了美国之后,这种要做亲家的人就少了,大概美国人不兴这一套,而国内来的留学生要么年纪轻,还没孩子,要么就忙于学业,没时间开这种玩笑。

只有一对姓卢的夫妇,年龄跟她差不多,有个儿子,叫卢明,英语名字叫Lewis,跟小今一样大,在同一所ElementarySchool(小学)读书,同一个年级。

美国的中小学,跟国内有点不一样,国内是固定的教室,流动的老师。学生分到哪个班,就待在那个教室里,不同课程的老师轮流到那个教室去教课。而美国的中小学,虽然也有一个HomeRoom(主教室),还有一个HomeRoomTeacher(班主任),但教室不是固定的,很多课都不是在HomeRoom里上,而是像大学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