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这就是小司其,他今年已经八岁了,来了这里也过了四年多了。
当时刚来的时候,了凡和尚就给他找了个大缸,下面架火,每天在山上采集各种药材放入缸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水,然后把小司其放到里面拿水煮。一缸药一共有八十二种,论重量的话至少药材就有二百斤,一次就得煮七天再换药材和水,每天晚上还得针灸和了凡的真气推拿,这样连煮七七四十九天,我们的小司其身上的赤蝎蚣毒就清除的一干二静了,同时药里也也有各种补药,身体更结实了,也为他以后的学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毒清完了,小司其的功课就开始多起来了,每天早晚各两个小时的打坐,练习了凡大师的《易筋一元功》,这是了凡在二十年前路过华山时在一无名石洞里得到了一本秘芨《混元一气功》。当时了凡以为又得一部武功秘芨,谁知一看,才知道这根本就是一本道家书,讲究的是引天地之气,达自然之境,练了之后虽然功力没有增强,但人的感知却强了不少,对几十米外的人和物虽然不能亲眼见到,但却能感知到,人好像是一部雷达一样。了凡大喜,花了二十年时间把少林的《易筋经》和《混元一气功》融合成一体,创出了这套《易筋一元功》,在练习时随着内力的一层层加强,能感知的范围也是越来越大。
这个《混元一气功》一共有十层,一层能感知一个厘米的距离,以后每增加一层感知的距离增加十倍,了凡把《混元一气功》融合后凭着以前深厚的内功底子,三年时间也已经练到了七层了,而小司其现在也练到二层了。
上午基本上就是打坐、练拳,因为这都是基础;下午基本上是文化内容了,了凡一心想培养一个绝世徒弟出来,所以搞来的书也多,基本上是三类:佛经,这个他自己是和尚,看的也多,能搞到的多,什么《金刚经》、《心经》、《楞严经》等上百本;医书:像《中药学》,《针灸秘要》,《伤寒论》,《经络与俞穴》《黄帝内经》、《本草纲目》也有几十本,这是小司其最感兴趣的;古文书:什么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各种巨著,他一古脑都搞来了。
最搞笑的是还搞了好多外语书过来,什么英法、俄、日等。因为了凡这几年在外面跑,知道中国改革开放了,以后不只是就在中国内地了,徒弟有机会肯定要出国的,但他没想过只是买书没有用,只知道认不知道说呀,他也不管,搞了现说,至于钱嘛就靠他在山下各地行医了,以前只有一个人,随便到哪里能混饭吃就行了,现在要带徒弟,没有经济来源就不行了。
幸好小司其天资聪慧,随着《易筋一气功》一天天的练下去,注意力和记忆力越来越好,基本上是过目不忘,因为练习内功时特别是在打基础的时候,必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过了三层以后再练习的话就算不怎么去注意,真气也会按自己的路线去运行的。而记忆力好的前提必须是注意力好,这样下来,这么多的书也经过三年多的时间才看的差不多,虽不能说哪本书哪一页几行有几个是哪个字这么变态,但也能倒背如流了,只能理解嘛,因为年龄的关系,再加上也没有实践的机会,还说不上。
练完罗汉拳后,小司其看看天色,到中午饭的时候了,就走到他住的地方:那是一个由小山洞加工而成的,里面有二个小洞,分别是他和了凡的‘房子’,‘房子’里也没什么东西,一块大而平的石板,下面由石头垫起来,石板上有一床草席,一床薄被,虽然简单,但被子折的整整齐齐。房的里面一面墙壁上摆了几百本书,就是他师傅给他搞回来了各种书藉了。外面也是一个石头桌子,说是桌子其实就是一块整石而已,只是上面的一面很整齐,边上有二个小石墩,权当做座位了。
“看样子今天师傅不会回来吃中饭了”朱司其口中自言自语道。
边说边走到外面专门做饭的地方,点火、淘米、做饭、洗菜、切菜、炒菜,上锅,不一会功夫,他就为自己做好了饭菜,看他的样子,轻车熟路的,干这样的事不是一回二回了,很是熟练。米是由师傅在山下买的,菜是一个红烧豆腐,一个炒野兔肉。
吃完饭就得做功课了:首先是用毛笔抄二篇经书,并且要把经书里的繁体字改写为简体字,因为经书里好多字都是繁体字,了凡怕他以后出去时不习惯,所以给了一本新华字典,不熟的就自己在字典里找。然后就是医书类了,这是司其最感兴趣的,但中医不外乎就是针灸,开方子,还有推宫渡气。前面基本上普通人只要学中医基本上就会,但精不精就不知道了,而推宫渡气的话没有内力的话是做不到的,一般人都不会。
而小司其现在要做的主要是熟悉人体身上的各种穴位,还有针炙时下针的尺度,这个很重要,有时就算穴位对了,但下针时的多一分和少一分对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所以他现在要做的就是把人体身上所有的穴位都画出来,每天由了凡出几个病例,他在各个要下针的穴位上注明下针的尺寸。
搞完这个以后就是记本草纲目了,天下药材,基本都入了这部书了,但就算全记住了有时也会出错,中药有很多是很有讲究的,对这个病可能就需要药材是干的,那个病的话药材又是湿的,春天的药性和秋天的药性也不一样,早上的药性和晚上的药性也不一样,这样虽是一本《本草纲目》,但实际上掌握的比十本书上的东西还要多,但这也是小司其可以实践的一本书,在这山上就有很多药材,虽然不能包括全部书里的药材,但也不错了。
所以做这个功课时就得在山上转了,每天都要找不同的药村,然后用药在边上写上药性还有对哪些病有疗效,至于其它文化内容的就简单的,都是死记硬背的东西,凭着小司其过目不忘的本事,现在基本上已经不用做这个功课了。
全部功课做完天也快黑了,但这时也才是小司其自己玩的时间。只见他把各种书藉都拿回房里收好,又从房里拿出来两个沙袋捆在自己的小腿上,一手还拿了一把小弓。看样子准备出去打猎玩了。
。。。。。。。。。。。。。。。。。。。。。。。。。。。。。。。。。。。。。。。。。。。。。。。。。。。。。。。。。。。。。。。。。。。。。。。。。。。。。。。。。。。。。。。。。。。。。。。。。。。。。。。。。。。。。。。。。。。。。。。。。。。
收藏啊!收藏啊!收藏啊!
'。。'
(如果章节有错误,请向我们报告)
第五章学艺(三)
回到屋里,了凡拿起小司其抄的经书,一共有二篇,分别是用隶书和楷书所写。了凡自己也只会用毛笔写字,虽然现在社会都是用钢笔,但他认为毛笔写得好了,用钢笔写字也不会差。其实他自己也知道,用毛笔写字必须勤奋不息,孜孜不倦,防止心血来潮,半途而废;防止狂妄虚伪,恃才傲物;对他的心性也是一种磨练。
“不错,虽然称不上力送毫端,注于纸上,但也是字体端正,略有小成了”了凡小时候在师傅身边时也被他师傅逼着练了十几年的毛笔字,现在堪称一代书法家也不为过,特别是有着深厚的内力,在写字时更能随心所欲,比一般的书法家要强的多。所以他把他师傅的一套也用在自己的徒弟身上了。
“多谢师傅夸奖”小司其心里喜滋滋的,几年练习下来心血没白废,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对于小孩子来说再多的辛苦也值了。
了凡又拿起一张穴位图,看了一眼就对着司其问道:
“消化不良应该如何下针”
“关元、肠俞、会阴三穴即可,入针五分”
“恶心、呕吐呢”了凡问的都是常见病
“百会、心俞、涌泉、胃俞、足三里入针三分”
“伤寒腹胀,阴阳不和如何用药”了凡问起了药方了“用桔梗、半夏、陈皮各三钱,生姜五片,煎水二杯,成一杯服即可”
“肉苁蓉为何物?”
“肉苁蓉,亦名:肉松蓉、黑司命,气味:甘,微温,无毒,主治:1,劳伤,精败面黑。用肉苁蓉四两,水煮烂,切薄硬细,炖羊肉吃。2,肾虚白浊。用肉苁蓉,鹿茸,山药,白苻苓,等分为末,加米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枣汤送下。3,汗多便秘,用肉苁蓉二两,沉香末一两,共研为末。加麻子杜汁糊成丸子,每服七,八丸,白开水送下。4,破伤风,用肉苁蓉切片晒干,烧成烟熏伤处,累效。”小司其说的很快,对于死记硬背的东西他是脱口而出。
“好,今天就到此为止”
“师傅,我是不是可以学别的功夫了呀”小家伙还是喜欢新的功夫,其实也是小孩子的天性,越是新奇的东西越是喜欢。
“你小子也不怕‘贪多嚼不烂’,看来为师得和你好好说说罗汉拳”了凡虽然心里高兴徒弟心求上进,但也怕他根基末稳,求全而不精。
“罗汉拳,五大名拳之一,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武者,武功也,为功夫,是体;术者,拳术也,为技术,是用;两者不可分,武与术是相合而言,武则有术,功以拳显。禅宗罗汉拳讲究拳祥一体,功夫与技术相结合,有养身与技击双重作用。度心为善,禅也;禁人为恶,拳也。这也正是罗汉拳最大特点:强身立命,禅心悟性。”
“罗汉拳的武与术,是在练习桩架、修脉、行气、运劲、发力、念力、灵力、法力、神通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套路。在练习套路的过程中,以意领神,无人当有人,反复操练,规矩认真地练,再结合三乘九次功夫要领,反复练习,久之必得其术。一旦真功练到手,罗汉拳技击之术也就有了,整个过程是“脱胎换骨,易筋洗髓,出神入化”三乘功夫九种次。因此一定林按罗汉拳之本来面目与步骤练习,否则难得罗汉拳之真谛。”
看到小家伙一副受教的样子,但眼珠却溜溜直转,知道徒儿心动了,以后就算继续练习罗汉拳也会有点心烦意乱。故接着道:
“好吧,明在为师就再传你别的功夫,但罗汉拳不可一日放下,要等到你的《易筋一元功》练到五层以后才算大成,而且罗汉拳和《易筋一元功》是相辅相成的,你现在已到气行六脉的境界,以后练起来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