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岛农场主-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什么胡老板既然做为孙素珍的邻居加同行,以千层饼的味道口感,估计对他的生意影响不小。如果不答应他的要求,搞不好还会惹出什么麻烦来。

看来最稳妥的办法还是有钱大家赚,一起分享市场吧。

至于胡老板人品究竟是好是坏问题却也不大,不说孙素珍的一面之辞,即便确实不怎么样,但自己这边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概不赊欠,基本上也闹不出什么幺蛾子。

但是在答应之前,必须把他们双方叫到一起开个碰头会,否则要是闹来闹去互相下绊子,自己也很烦心不是。

主意拿定,他抓过手机,又给张凤兰拨了个电话,让她把两位老板请来,自己要亲自见上一见。

于是当天晚上,孙素珍、胡老板都应邀来到了鼎香园麻辣烫店,由江逸晨主持,张凤兰协助,在库房里召开了一个临时协调会。

会议之初,孙、胡两位老板见面自然免不了横眉立目,互相攻击嘲讽。

直到江逸晨提出jǐng告,要是双方都持这种态度的话,自己的货就一张也不批了。

两位闻言,顿时蔫了下来,不再言语。

会议正式隆重召开,端坐主位的小江老板敲了敲桌子,语重心长地指出,当前全国上下都在共建和谐社会,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友好,是社会主义jīng神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和气生财,更是本民族流传千年的优良传统,在这个新时代,更需要发扬光大。

并高瞻远瞩地讲道,千层饼做为传统食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在不远的将来会打造成民族品牌快餐。做为协同开创事业的分销零售商,要感到光荣和自豪。当前更应该把主要jīng力用到发现不足、提高服务质量上去,同心协力,一块儿将市场蛋糕做大做好,在达到共同富裕目的的同时,也为弘扬中华美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rì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做出自己的贡献。

当然,此时无论他说什么,这两位心里耐不耐烦,也必须得做出洗耳恭听、认真学习领会状。

第一百零四章方旭请客

邻里关系协调会继续进行中。

张凤兰也坐在一旁,见年轻的小江老板一本正经的训话模样,感觉有些忍俊不禁,但不敢表现出来。

一番话讲完,没有掌声与喝彩,江逸晨略感失望。最后也不与他们商量了,直接拿出解决方案,每天给两家各批五十张千层饼,一视同仁,零售价也得保持一致。要是再发生什么矛盾纠纷,可休怪自己不客气,愿意做这行的人有的是。

在如此高压之下,两位老板只得应承下来,表示一定认真学习讲话jīng神,并保证今后两家友好相处,邻里和睦。

待孙素珍和胡老板走后,江逸晨摇摇脑袋,有句老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这话真是一点儿不假。

不过将来生意做大,自己可没那个闲工夫总去处理这些个麻烦破事儿,看来还得发掘培养助手帮自己打理,比如张凤兰这样的。

********************************************

时光如梭,很快进入了三月份,粼江市属于海洋xìng气候,chūn天往往比内陆来得早,气温逐渐回升,人们似乎已经嗅到了chūn的气息。

学校苗圃中新开的那一小块地,新播种的调料作物已经出苗,在绿冰混合水的作用下,飞速成长。

品种主要就是大葱和姜,因为当前千层饼的产量扩大,急需这两种调料作物跟上进程。

另外一边,来顺儿和喜子早些时候给江逸晨打来电话,说他们已经在城东南方向郊外一个海边渔村落下了脚,正在当地一个养殖大户的滩涂场上干活儿。

现在因为气温的原因,场子里只是些贻贝、扇贝、泥蚶等寻常贝类,属于冬季暂养。老板说等天气再暖和一些,就要恢复成封闭式的滩涂鱼池、虾池了。而且今年还准备养殖一些高级品种,以提高经济效益。

江逸晨鼓励他们好好干,平时注意要勤学、多看、多问,争取尽快掌握全套的滩涂养殖技术。

*******************************************

至于江逸晨自己这块儿,管理学院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班的实习任务顺利完成了,他和他的同学们也都返回学校,继续最后两门课程的学习。不久之后就要开始进入准备毕业论文和答辩的阶段。

学校方面为了提高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博得好点儿的名声,也是煞费苦心。

这天下午,在学校礼堂,校方专门组织了一场小型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不过七凑八凑,也就三、四十家单位而已。

马得韬的工作单位还没有着落,因此积极xìng甚高。

午后,他早早地就拉着江逸晨一同前往,在他的心目中,后者应该和自己同病相怜。至于宿舍里其他的三个家伙,早就有了去向,属于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的另一类别。

江逸晨本来对此并无兴趣,但耐不住这厮的热情,也只好跟着随意去转转。

整个见面会的过程,基本上在江逸晨的意料之中。寒酸微薄的工资待遇、挑剔的眼光、苛刻霸道的工作合同、无甚发展前景的工作岗位,这就是毕业生们所要面对的现实。

当然,按照目前教育专家们最流行的说法,那就是低起点并不可怕,是金子到哪里都会闪光。这听上去也不无道理。

结果直到见面会结束,签订意向的学生也寥寥无几。

其实话又说回来,真正的好单位、热门职位,早就被抢破头,没有过硬的关系都挤不进去,自然不可能出现在这种小型见面会上。

马得韬拉长着脸,和江逸晨返回宿舍。一路走一路抱怨,后者却不搭腔,即不赞同也不反驳。

此时的二零六宿舍里,又是另一番情景。就在刚才,研究生考试成绩下来了,方旭果然不负其大才子的称号,以高分通关,被本校择优录取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如此喜事,自然少不了聚餐大吃一顿,这可是传统习俗。

于是在大家的哄闹声中,方旭同意请客,不过他可没能力去什么好馆子,只能在学校食堂的小炒部解决。

五点半钟,二零六的五位舍友,齐聚食堂小炒部的雅间,点了荤素七、八个菜,再来上八瓶啤酒。

碰了第一杯之后,大家开始吃菜、瞎聊。

“我说,你这小脑袋瓜儿是用啥做的啊,整个儿一台考试机器,真想打开瞧瞧。”肚子圆羡慕不已,伸手摸向身边方旭的脑袋。

后者连忙避开,还把他的爪子打到一边。

“小旭子,你这下可算是踏实了,接着念书,也不用为找工作的事儿cāo心了。”马得韬也是一副艳羡的口吻。迄今为止,他的求职之路看起来并不乐观。

“读完了硕士接着再读博士,学问大大的,以后没准儿能进科学院。”齐泽辉也在一边儿凑趣。

“对啊,读完博士后面还有斗牛士、圣斗士、院士,最后直到光荣的烈士。”肚子圆接着来上一句,这是家伙是典型的那啥嘴里吐不出象牙。

孰不可忍,马得韬和方旭顿时都恼了,上前将他头朝下按在椅子上。肚子圆双腿乱蹬,把椅子踢得哗哗作响。结果小炒部的管理员都被惊动了,过来jǐng告一番。哥儿几个这才老实下来。

“要我说啊,其实读了硕士就差不多了,到时候也该适应适应社会,要不然一直念下去不就成老学究了。”江逸晨发表自己的看法。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主要是现在本科文凭贬值得太厉害。没法子,往上再奔一奔,总要好一些吧。”方旭点头表示赞同,口气却有些无奈。

“别说本科、研究生了,现在就连NBA,哦不,MBA也泛滥了。这年头儿,甭管你啥洋玩意儿进来,准保用不了几年就得入乡随俗来个大干快上,一rì千里。”齐泽辉评价道。

“对了,公务员考试你还参不参加?”马得韬吃了口菜,继续问。

“那个在三月中旬,这回有一部分岗位是面对应届毕业生的,我已经报名了。不过听说难度比研究生考试大得多,竞争激烈得很,我也就是去试试,没抱太大的希望。”方旭扶了扶眼镜腿,回应道。

第一百零五章舍友们的规劝、培养张凤兰

舍友们在酒桌上谈起了关于公务员招考的事情。

“那都是吃皇粮的地方,旱涝保收的香饽饽,难度能不大吗?我爸有个朋友的孩子,都连考了四年了,照样还不是干瞪眼没戏。”齐泽辉说着,连连摇头。

“这人跟人可不一样,说不准小旭子一下就成了呢。来来来,干一个。”马得韬举杯招呼,大家依言又碰了一个,一饮而尽。

“唉,要说咱们几个人里面啊,你们仨都有着落了,就剩下我跟晨子最惨。”马得韬叹了口气,又想起今天下午的小型见面会。

“对了,听说刘胡子以前的学生里面有几个厉害的,在外面大公司做着高管呢,而且现在还跟他有联系。要不然你俩回头去拜拜门子。”齐泽辉想起有关刘副教授的传闻,把这个信息提供出来。

“那成,我跟刘胡子还能说上几句话。晨子,要不咱俩明天抽空就去找他说说,晚了搞不好别人就该插进来了。”马得韬闻言,不禁高兴起来。

一般来说,这一个学校一个老师教出来的,那就是同门师兄弟,相对外人总要亲近一些。

“算了,你自己去吧。我打算走自主创业了。”江逸晨淡淡地说道。

这一句话,立刻令桌上四人都愣住了,八只眼睛齐齐盯住他,仿佛在瞧怪物一样。

“干嘛,别这么盯着我瞧。这很奇怪吗,听说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国家是鼓励的,还有不少税收、贷款优惠政策呢。”江逸晨感觉有些不自在,又解释了一句。

“我说晨子,你可别昏了头,标新立异玩什么另类,到时候可都没地儿哭去。”半晌,马得韬开口说话。

“啥大学生自主创业啊,那都是糊弄人的。就现在这年头儿,外需指望不上,内需拉不起来的,经济危机闹个没玩没了,人家多少年的公司企业都扛不住呢。你个刚出门的学生,还能玩出啥花样来?就那几条税收优惠政策能管多大个用,要不了多久就得让你赔个血本无归。”齐泽辉觉得江逸晨可能是被某些言论蛊惑,连忙jǐng告一番。

“是啊,虽说现在就业市场不景气,但终究风险小啊,起始工资再低,这rì子也可以过。等熬几年有了点儿工作经验,怎么也会改善的。而且心里踏实啊。”方旭也劝告道。

肚子圆对这块儿不大了解,但由于他老爹本身就是开公司做生意的,自然对这三位的言辞不敢苟同。

“呵呵,别想得那么严重。我现在只是跟朋友有个意向,具体的还没定。没把握的事情我也不会干,到时候再说吧。来来,为旭子高中再干一杯。”江逸晨明白大家的好意,但暂时不想解释得过深,于是岔开话题,又举起了酒杯。

咣当咣当,大伙儿举杯痛饮,大口吃菜,倒也没有继续深究江逸晨刚才的那番话,甚至觉得他可能就是一时间头脑发热,或者开个玩笑逗大家开心。

****************************************

这段时间,毕业班的课程很少,而毕业论文的准备也还没有开始。所以空余时间大把,大家都比较轻松。找朋友老乡,聚餐、打牌、逛街,和女友约会,享受着学生时代最后的悠闲时光。

二零六宿舍的舍友中,除了江逸晨、方旭,还天天在屋里据守,其他三个已经是经常瞧不见人影了。

江逸晨每天的业余时间基本上都在苗圃、鼎香园、宿舍这几个地方度过。

其中苗圃的活儿占了大头儿,什么都得亲自动手。至于麻辣烫店,由于人员不少,现在已经用不着他直接插手帮忙了。过去的时候,也就是了解一下店里的情况、顾客的反应,或者与吴大娘核对一下店里的账目之类,另外教苏晓佳学学电脑、网络方面的知识。

宏光大街上的孙、胡两位小老板,开始按照约定,每家每天到鼎香园批发五十张千层饼,拉到各自的棚亭中分割零售。

虽然互相之间仍不大对付,但在江逸晨的威慑之下,也不敢造次,一时间各做各的生意,表面上倒也相安无事。

街上匆匆出行的顾客们,发现胡老板的四号亭子也开始贩卖千层饼,而且形状、味道、价格都与孙老板的一模一样,都是大为高兴,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不少的排队时间,不至于对上班造成影响。

对于与零售商打交道这类琐事,江逸晨并不想参与过多,必须有人承担起这块儿的工作。

张凤兰进店工作已经三个多月了,根据自己平时的观察和吴大娘的评价,觉得这个人还可以,工作态度认真,办事不拖拉,没有贪占店里小便宜的恶习。有回见她碰上了某位低素质的顾客找碴挑毛病,应对也还算进退有度、大方得体。应该是目前的不二人选。

于是他专门找张凤兰谈话,对她说明了千层饼快餐的规划设想,自己打算把她做为重点培养对象,将来独当一面,挑起大梁。至于目前这些与千层饼相关的原料进货、制作、批发、协调关系等等事宜,则交由她一手处理。

同时要求她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未来的岗位需要。除了工作实践外,经济管理方面的理论学习也是同样重要。现在学习的机会很多,培训班也好,函授、网校也行,自己挑选一个合适的,在工作之余进行充电。

张凤兰带着兴奋的心情立刻答应下来,说自己一定会努力。

想当初刚刚进店上工,她就发觉了这里不一般,已经预想到将来肯定会有发展。

从她自身来说,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能干事业的时候,她可不甘心一辈子只做个普通的杂工。

家里的儿子已经上学了,不用过于cāo心。大不了让老公多照顾一些,反正他能力也很有限。自己这边则要将更多的jīng力投入到工作学习中,争取让自己的家和孩子能早点儿过上好rì子。

对于江逸晨来说,当前还有个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考虑详细的云沙岛初步开发步骤,以及登岛后的生产、生活问题。

来顺儿和喜子海边渔村养殖场打工学习,这个过程不会太长,估计四月份左右就可以结束。

还有上岛后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工具,种类繁多,现在就得列出清单,开始着手进行采购了。

第一百零六章海岛生产、生活的详细方案

晚上,宿舍里只有方旭和江逸晨两个人。都坐在各自的书桌上,面对电脑屏幕,除了不时响起的按键声音外,屋里显得格外安静。

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公务员招考,方旭正在紧张的学习备战。

而江逸晨则不同,他此时正聚jīng会神地浏览一个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网站论坛,从里面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

时而又微蹙眉头,思考问题,然后用笔在一个本子上做记录。

当然,自己这边的情况与纯户外运动并不大一致,毕竟驻留时间较长,所以还得有所区分。

当前的打算,生产方面,来顺儿和喜子上岛之后,在不破坏原生态的前提下,先开垦一块不大的地,进行葱、姜、小茴香、辣椒等调料作物的种植,同时照料上次自己栽种的那六棵花椒树苗和六棵大料树苗。

学校苗圃那点儿地方,终究不是长久之计,等他大学毕业后,就该考虑慢慢退出了。

除了作物之外,在云沙岛西边的泥滩上,砌池子进行小规模的滩涂养殖试验,先少量养一些贝类、海参、虾等等,待试验成功后,总结经验再进一步扩大。

至于池子中需添加的特种混合水,那倒是也不难解决,设法将葫芦洼上游的泉水引入一个存水处,然后自己从一号和二号空间冰洞中取冰,配好了让他俩随取随用即可。

根据经验,养殖海鲜产品需要的时间肯定超过地里的作物,到时候第一批出产的鲜货,是留自家店里用还是出售给其他海鲜餐厅,rì后再慢慢考虑不迟。

生活方面,首先是食品,岛上目前肯定不具备自给自足的能力。只能从外面购买粮食、油盐酱醋等等运上去。

嗯,上面倒是可以种点儿蔬菜,这是人体维生素的保障,不可或缺,保存时间又短,单靠运输显然是很麻烦的。

至于主食的米、面,即便将来包下海岛,也不会考虑就地种植。一来主食的经济价值低,自种不划算。二来据观测,岛上的平地少,坡地、岩石多,而且植被丰富,在不能大规模改造的前提下,适宜搞种植的土地面积实在有限。何况也没有足够的水源用于水稻、小麦的灌溉。

肉食方面,因为猪牛羊肉的保存是个问题,当前也不可能有足够的电能驱动冰箱。看来只能暂时以腊肉、熏肉、香肠之类代替,还有礁石上的海蛎子,养殖的贝类也可以食用。如果那两个家伙有本事从海上钓到鱼,那自然更好。

另外还可以养点儿柴鸡柴鸭什么的,完全的zìyóu放养,美味又健康,可做为肉食补充。

至于烹饪能源方面,由于是长期居住,可没法儿像旅游爱好者那样弄点儿什么固态酒jīng、方便炭之类,蜂窝煤、燃气罐等就更为麻烦,看来暂时只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