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师-文件-第1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赢宁也是没有想到秦王如此礼遇他,真有点受宠若惊,心里的希冀更大几分,谢恩道:“王上,臣不敢当。”   
秦王哎一声,道:“王叔,瞧你说的,你是寡人地王叔,又是朝廷重臣,年纪又这么大了,要是站着说话,你的身子未必受得了。来来来,坐下,坐下。”亲自扶着赢宁坐下。道:“王叔,你说吧。”   
谢一声,赢宁道:“王上。臣以为王上雄材大略,独步古今,奋先辈之余烈。大军东出灭六国,平定百越之地。大秦的疆域东到大海之滨,西至极西之地,南接无窘之地,北连大漠,万里疆域皆成于王上。王上实是古今第一帝王。”   
好话谁都愿意听,何况这是实实在在的功业,并非吹嘘,群臣马上附和,秦王听了也是高兴道:“单论功业。寡人自信不输于任何帝王,三王五帝也没有寡人的疆域广阔。只是,寡人不能一味陶醉,而是要把这疆土守好,留传于后世。说说说,接着说。”   
秦王如此高兴。看来成事的可能性更大几分,赢宁也是喜不自禁,道:“王上之功业独步千古,前无古人,更无来者,臣以为王上应该改羊号,王上之功业如此之大,尊号也应该与所有的帝王有所不同。”   
他这话立即得到群臣地响应。纷纷议论起来。   
秦王问道:“李斯,你以为呢?”   
“王上,臣以为此议甚是。”李斯一是喜欢拍秦王的马屁,这事要是不同意的话太也扫秦王的兴,再者他知道这只不过是赢宁的一个小小铺垫而已。更重要的还在后面,哪敢有不同意见。   
秦王不置可否,问道:“韩非,你以为呢?”   
韩非结巴着道:“王上,此议有理,臣也这样认为口古之帝王,拥有的疆域不过千里之地。及到后来也不过中原那么大,比起王上之功业不及十一也。”   
“缭子先生呢?”秦王问道。   
尉缭缓缓道:“古之帝王之所以被人称为帝王。就在于他们立下了不世之勋。三王五帝才得以流芳后世。王土扫灭六国,一统六合,成就帝业,比起古之帝王远远过之,王上应当拥有尊号。”   
“周先生,你说呢。”秦王话一出口才记起周冲不在。笑道:“寡人忘了周先生不在,寡人真想听听他的意见。”   
李斯忙出班,道:“王上,臣与周先生相识于布衣间,相交已久,依李斯看来周先生深明事理,常言王上之功自盘古开天地以来所未有,臣想周先生断无异议。”   
秦王之功是盘古开天地以来最大的功劳,这话周冲的确是说过的,群臣忙附和道:“是啊,王上。”   
点点头,秦王道:“这倒也是。你们认为呢?都说说。”   
群臣齐臣道:“臣附议!”   
尊号在古人看来很是重要,只有建下不世功勋的帝王才能享有,周冲这个现代人其实并不当一回事,尊号毕竟是虚的,给老百姓做实事才是实的,周冲要是在断无不同意的道理。   
秦王扫视群臣一眼,道:“你们都无异议,那这事你们就好好议议,寡人该当用什么尊号。这事,就由李斯、韩非、缭子先生你们主持。”   
第一个奏议如此高看。赢宁精神大振,心想该是到正题的时候了。请咳一声就要说主题。(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三章 闹分封(二)   
秦王目光独到,发现赢宁还有话要说,道:“王叔有话请说。”   
赢宁应一声,道:“王上,臣以为天下一统,这都是王上圣明,若无王上的圣明,这天下想一统也统一不了,天下一统,是王上之功。臣子们附于旗尾,追随王上鞍前马后,出生入死,血洒疆场,也有微功,王上建不世之功。上尊号,臣子们也应该有所赏赐。有过者罚。有功者赏,这是大秦立园的根本。还请王上三思。”   
他的话音还没有落,一片附和之声就响起,群臣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好象吵闹的蚊子一样嗡嗡直响。   
尉缭、韩非、王剪、蒙武、李牧、蒙恬、张良、王敖、甘罗低下头,眼观异,异观心,仿佛没听见群臣的议论声似的。   
李斯先是扫视一眼群臣,再看了一下秦王,发觉秦王不动声色,也不敢妄议,最后学尉缭他们一样,低眉顺眼。   
秦王并没有急着说话。而是等了一会,才挥手道:“好了,好了。王叔,你这话可是就得很对,赏功罚过。大秦立国之本。寡人自认为寡人所建的功业三王上之上,远迈三代。璧诗爹云,济济多士,墨成大功“意思是说周文王礼贤下士口聚集了一扯杰出的人才,才建功立业,这话可是金石之言。要是周文王没有太公、周公、召公、散宜生这些人才。也不能有孟津会诸侯的盛况,更不可能大败封王于牧野,也就不可能伐封成功而建周室。   
“寡人能够建下如此功业,说到底就是因为寡人身边有一大扯人才。缭子先生、周先生、韩非、李斯、张子房、王剪、蒙武、李牧、内史腾、蒙恬、王贲、王敖、王绾、甘罗、章邯、屠雕、索方。还有你们群臣,正是你们鞍前马后的忙碌,操持国事。才有寡人定鼎天下,一匡海内的帝业。   
“你们地功劳,寡人心里知道。就是王叔不说,寡人也会重重地赏你们。你们先别忙说话,等寡人把话说完口你们心里一直盼着寡人赏你们。这是人之常情嘛,很正常,你们能说出来。寡人高兴来不及呢,不会怪罪你们。”   
论功行赏,谁都喜欢,群臣心里早就盼着这事,秦王如此肯定他们地功劳,无不是欢喜无限地道:“王上圣明!”这话说得真诚之极。   
秦王点头道:“想,你们今儿的称颂。寡人听起来和往日大不相同,你们高兴。寡人也就高兴。好好好!王叔,你来说说该如何赏赐群臣。”   
自古天意高难问,赢宁哪有看穿天意的眼力,更别说秦王是那种深不可测,无从捉摸地人,他能很好地掩盖自己的心思,赢宁早就在等着秦王这话,应一声,兴奋得老脸上泛起了红光,道:“王上,臣以为应当仿效古法,行分封。封赏群臣。”   
仿效周武王的做法,群臣人人都有一块土地。都可以去当土皇帝。这正是他们心里所想,齐皆附和道:“臣附议。”   
秦王脱口叫好,道:“好好好,难得你们都想到一块去了,寡人心甚慰。王叔,你说说为什么要实行分封?”   
赢宁早就准备了干篇美言,闻言马上陈述理由,道:“王上,三代之治就是分封之治。天子封诸侯,号令诸侯,诸侯忠于王事,天下得治。诗书所美,是以周室八百年天下。千古罕见口若大秦行分封,施仁政,删诸侯卫天子。天下大治,远过周室。”   
“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吗?”秦王扫视群臣,不动声色。   
除了尉撩韩非他们少数几个人以外。群臣齐声道:“王上,臣附议。”   
“李斯。你东张西望地,是在察颜观色呢,还是有话要说?”秦王点名了。   
李斯知道秦王之心难以捉摸,想附议的话一个不好会失去秦王的欢心,若是不附议地话,自己岂不是失去了封侯的绝佳机会。心里委决不下。才想瞧瞧风向再说,没想到给秦王一语道破用心。心里惊惧不已,脸上却强撑着,道:“王上,臣以为赢大人所言有理,王上应该考虑。”   
“你怎么不说采纳呢?”秦王言语如刀,直揭要害。   
李斯忙跪下解释,道:“王上,臣以为做臣子的应该讲话,把所知道地如实案知王上。这些话也许不好听,但要真话。王上御天下,博采众议,嘉纳雅言,纳与不纳,王上之事,还请王上乾纳独断。”   
秦王走到李斯跟前站住。道:“李斯,你站起来。”李斯依言站起来,秦王道:“你看着寡人的眼晴,你看诉寡人,你说的是真话吗?你别想撒谎,筹人看着你的眼晴呢。寡人不仅深通帝王之道,还习过读心术,你要是说谎,你的眼晴就会告诉寡人。”   
秦王的眼晴本来就让人害怕,犀利如刀,可以看穿人的心灵,具有挖心刨肝地力量,李斯本就畏惧这双清澈的眼晴,在秦王的逼视之下哪里还敢撒谍,腿肚子一软。一下跪在地上,道:“王上,臣臣臣……”   
“站起来。”秦王喝道。   
李斯哪敢站起来。以头触地,道:“王上。臣臣臣……”   
秦王看着李斯的背,问道:“你说。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   
“王上,臣说的,说的……”李斯结巴着说不出来。   
秦王哈哈大笑,殿里气氛紧张,群臣大气都不敢出,没想到秦王却大笑起来。群臣真的搞不明白他是喜,还是怒了,惊疑地看着秦王。   
笑过。秦王扶起李斯。道:“李斯,你不说,寡人帮你说。你说的不是真话,也不是假话。寡人说得对吧?”   
要么是真话。要么是假话,秦王这话让李斯无所适从,道:“王上,臣不明王上之意。还请王上明示。”   
“好。你不明白,没关系,我找个明白人来帮你说。”秦王走到甘罗前面,道:“甘罗,你说李斯说的是什么话?”   
甘罗胸一挺,道:“王上,李大人说的是鬼话。”   
“住口!”赢宁喝道:“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   
秦王挥手道:“王叔,你忘了吧,甘罗年纪虽小,料事无有不中,单车会赵王而裂赵土,这事才过去多少时间,王叔就忘了?王叔口你这话就不对了,哪有不让人把话说完的道理。甘罗,你说,李斯为什么说的是鬼话?”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三章 闹分封(三)   
甘罗直言揭穿李斯的用心,道:“王上,李斯不是没有主义,而是他首尾两端,才如此说话。王上要他说真话。他却耍小心眼,这不是鬼话还能是什么?”   
李斯吓得额头上的冷汗直往外渗,叶呢一下给秦王跪下。以头触地,请罪道:“王上,臣死罪,臣死罪,请王上责罪。”   
秦王看着李斯,过了一会才道:“李斯,寡人身边的重臣居然说起了鬼话,寡人很生气,你精通大秦的律法,你说该怎么处罚你?”   
这是欺君,真的追究起来李斯要倒大霉,李斯才不会笨到那种程度,道:“王上,臣臣臣……”结巴着说不出话来。半真半假而已。   
赢宁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讨秦王的欢心,以为秦王会重重处罚李斯,忙道:“王上,李斯这是欺君。罪大恶极。还请王上治他死罪。”   
秦王望着群臣,问道:“你们以为呢?”   
群臣一心望封,哪敢捋秦王的虎须,齐道:“臣附议。”   
“韩非,你也精通大秦律法,你说说该如何处置李斯。”秦王不动声色。   
韩非结巴着回答道:“王上,韩非以及李斯虽有欺君之言,并无欺君之行。李斯之所以如此说话,是因为他心中委决不下。再者,李斯追随王上这么多年,立下不小功劳,若是以此事而治他欺君之罪,恐会寒了士人之心。”   
“缭子先生,你以为呢?”秦王依然不动声色。   
尉缭回答道:“王土,韩非所言极是,还请王上采纳。”   
“你们以为呢?”秦王看着王剪他们问道。   
王剪他们齐道:“臣附议。”   
秦王终于表态。道:“韩非说得对。要是仅仅因为此事而治李斯欺君之罪,天下人不服。寡人要的是真话,而不是假话。李斯,你违抗寡人旨意,这罪不能不治口就罚你半年薪俸吧。你可心服?”   
李斯以为必然会有一场枉风骤雨,没想才罚半年薪俸,真是天大之喜。道:“谢王上。”   
“起来吧。”秦王扶起李斯。对甘罗道:“甘罗。寡人给你一件差使。你可愿意?”   
甘罗眨巴着眼晴,道:“请王上吩咐。”   
秦王道:“我要你问出列位臣工的真心话,他们赞成分封。还是反对分封。”   
甘罗眨巴着眼晴,道:“王上。这不难。只是,臣以为说了真话。应该赏;说假话的就要罚。”   
“想,怎么赏,怎么罚?”秦王点头问道。   
甘罗贬巴一下眼晴,道:“王上,今儿是论功地日子,臣工们都高兴口说真话地赏一碗酒,说假话的罚两月俸禄。”   
“好!就这么办!”秦王赞成,道:“马上去搬酒来,拿碗。”   
赵高应一声,自去办理。   
甘罗面向群臣。道:“各位大人,甘罗奉旨,请各位大人说真话。赞成分封的请站到右边。反对分封地请站到左边。”   
他的话音一落,以赢宁为首的望封臣工全去了右边,左边一个人也没有,李斯、韩非、尉缭、王剪、蒙武他们站在原地不动。   
王贲站在原地。瞄着他地父亲王剪,注意他的一举一动。看来是唯王剪之意而行。蒙恬站在原地,并没有看他的父亲蒙武,看来是拿定了主意。   
甘罗向秦王回旨,道:“王上,臣查完。”   
“想,做得不错。”秦王赞许。   
甘罗谢一声,回到原地,并没有去左边,也没有去右边。   
秦王政到甘罗面前。问道:“甘罗,你为什么不去左边。也不去右边,却回到原地?”   
甘罗回答道:“回王上。臣以为分封与不分封,各有利弊,臣心里还没有想清楚,就不敢冒然决定,还请王上明察。”   
秦王很感兴趣,道:“哦,你倒说说,分封地利与弊在哪里?”   
甘罗答道:“王上,分封的害处在于数代之后。亲变疏,天子难以号令,诸侯各自为政,不理王事,只知己利。天下百姓又会遭殃。周室就是最好的例子。周武王开始分封时,天下颂扬,天下也大治,仁政得行。不过,数代之后,天子号令日弱,诸侯纷争,刀兵四起,征战不已,百姓自此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口赖天之幸,王上圣明,一统海内,重安天下。”   
秦王点头道:“说得有道理,诸侯雄踞一方,有土地,有人。有财力,有军队,今日无事,明日无事,后日无事,总有一天会闹起来,这正是寡人忧虑地地方口周先生口你可有办法解决这问题?哦哦,寡人又忘了,周先生病了。甘罗,那你说说分封的好处。”   
甘罗把分到的害处说得很明白,以赢宁为首的望封臣工心里很是紧张,生怕秦王听信了甘罗之言而不分封。听了这话,心里又生出一丝希望。   
“王上,臣以分封最大的好处就是在于安功臣之心。”甘罗你侃而言,道:“群臣追随王上,效力于鞍前马后,疆场摔杀,不图功劳、不计名利者有之,但这种请高之士太少,大部分臣工图的就是建功立业,功成之时却不赏他们,岂不是寒了功臣之心?   
“诗书颂扬周武王分封天下是仁政,是仁爱之苯,依臣看来。周武王分封天下实是无奈之奉。对于分封的严重后果,周武王也许有所认识。只是象太公、周公、召公、散宜生这些功臣要是不封赏地话,也太让功臣寒心了,所以周武王是不得不封。”   
赢宁忙接着往下说,道:“王上,甘罗所言虽是有理,还不全是。王上,臣以为寒的不仅仅是功臣之心,还有天下士人之心。王上请想。有功不得赏,士人还会为官,还会建功立业吗?所以。臣以为分封为是。只要天子贤明,诸侯也不敢乱来。”   
“臣附议。”望封的群臣们齐声附和。   
秦王并没有回答,道:“寡人相信,你们说的都是真话,寡人心里高兴。都喝碗酒吧。”秦王端起酒碗,道:“今天是论功行赏的好日子。寡人要告诉你们的是口你们的功劳,寡人心里明白,寡人一定重重赏你们。干!”和群臣一起喝干。   
放下酒碗。秦王道:“分封的利弊。甘罗已经说得很明白,寡人一时也难以想透,给寡人点时间,让寡人好好想想,再赏你们。你们先回去吧。”   
群臣谢恩离去,秦王望着群臣的背影口眼里厉芒一闪,道:“任冲,多派人手,看好了,一有情况,马上向寡人巢报。”   
第六卷 革新篇 第三章 闹分封(四)   
“哎哟,各位大人,请回吧,请回吧。”管家一脸苦相,  门外的官员们打拱作揖。   
一位官员道:“管家大人,下官听说周先生病了,特来探望,还请管家代为通报一声。”   
“是啊,是啊。周先生忧心国事,终致成疾,我们这些同僚一听说这事,下了朝就赶来探望周先生。没想到,你居然不让进。要是周先生知道了,怪罪下来。你担待得起吗?”又一位官员见好言相告无用,用起了威。   
管家行礼道:“大人,你可错怪我们了。我们这些下人,哪敢自作主张,周先生吩咐过了,他病了,想静静,不能见客,实在是出于无奈啊。各位大人请想想,周先生和你们同殿为臣,抬头不见,低头还见呢,要不是没办法也不会这样做啊。这样做。不是得罪各位大人吗?周先生要小的向各位大人赔个不是,小的人微言轻。说话不大管事。各位大人要是认为不够份量的话。等周先生的病好了,让周先生当面向你们赔礼。”   
“你这管家也真是的,水泼不进,针插不进。谁摊上你这样一个管家口谁倒霉。”一个官员抱怨起来口   
管家很会说话,道:“大人教训得是“小的不成才,承蒙周先生瞧得起,收为管家。要是大人有好的人选,还请大人向周先生说说,小的也好让贤。”   
“嘿,你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