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帝师-文件-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王不答所问,走到王座前,道:“郑国听封。寡人命你继续修渠,所过之郡县的粮钱人力、物力、畜力,皆由先生调遣!”   
郑国根本就没想到这种好事居然落到自己肩上,愣在当地连谢恩都忘了,过了好一阵子才一下跪在地上,泣道:“王上,郑国这条已经不属于自己的性命一定要为王上修成此渠!郑国在这里向上苍发誓,要是修不成此渠,郑国不得好死!”   
“不,寡人不要你死,寡人要你好好活着,继续为寡人修渠。哪里需要修渠,你就给寡人修,大秦修完了,还有韩国、赵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这些地方将来都是我大秦的土地,你就放心地修吧。”秦王雄心勃勃地道:“不要再此渠此渠地叫了,寡人已经想好了名字,就叫:郑国渠吧!”   
郑国再也忍不住了,一下子哭出来,道:“王上!”额头触地,咚咚叩头,道:“王上厚恩,臣万死难报万一!王上啊!”   
他的哭声太有感染力,群臣都为之抽泣,周冲鼻子发酸,心想:“这就是秦王的手腕!在他的手腕面前,恐怕没有人不服气!”   
第四卷 攻伐篇 第三章 国士无双(一)   
“李斯,你说,你就没有想过周先生会贪你之功吗?”秦王看着李斯问道。   
李斯一脸的不好意思,道:“回王上,臣的确是想过。这都是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臣有罪,请王上责罚。”   
“责罚就免了吧。”秦王点头道:“你的谏书写得非常在理,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该怎么做,把如此重要的东西负托给周冲,你不担心就不在情理中了,这是人之常情。周先生品德超卓,要贪你之功,只不过是一句话而已,你这心思是没动好。去,给周先生赔个不是。”   
“臣遵旨!”李斯向周冲施礼,道:“周大人,李斯小心眼,以小人之心度周大人君子之腹,实是惭愧,还请周大人见谅。”   
“谁说他这人一无是处,还是蛮可爱的。”周冲在心里对李斯的举动很是赞赏。虽是在秦王面前,给秦王逼着道歉,还是难得。他完全可以不承认,说他和周冲的交情好,再把周冲吹上一番,说如何德操过人,无论如何不会做这种事,这事就过去了。他承认他的确是怀疑过周冲,这本身就不错。   
自己一通忙活,能有这样的结局,虽然有些虚伪,不足为凭,周冲还是认为可以接受,忙还礼,道:“李大人言重了,周冲只不过是跑跑路,哪里比得上李大人片言回天之术。李大人文章绝妙,王上圣明,周冲不敢居功。”   
秦王很是欣赏周冲,道:“周先生真是不贪功,寡人能有先生这样的人相助,寡人欣慰。”   
“我已经贪了茅焦的功劳了,还不贪功?”周冲在心里有点不当敢秦王的赞誉。   
秦王接着道:“周先生如此才德,不能仅仅混迹于纸笔中,从今日起,参与朝政,指点寡人过失。”   
这是莫大荣耀,周冲是万万想不到,也不想参与朝政,忙推辞道:“王上,周冲无治世之具,无理事之才,虽有一点奇巧的伎俩,万万不敢妄议朝政,还请王上收回成命。”   
“周先生此言不确,周先生所言所行总是那么新奇,能给寡人一种清新之感,总能让寡人认识到一些别人不能让寡人认识到的东西,你要是不参与朝政,寡人还不知道要犯多少错误。”秦王坚定地道:“这事,就这样定了。”   
“你能有如此认识,还不是因为你对新奇事物的把握能力比别人强得太多,总能从我身上找到一些现代气息。”周冲心如明镜,道:“既如此,臣敢不遵命。要是臣有不当之处,还请王上恕罪。”   
秦王点评周冲,道:“你这人什么都好,就是太谦了。谦逊固然是好事,是一种美德,可有些事也要当仁不让,这定天下,寡人就是当仁不让!”话锋一转,道:“有你们这些人才辅佐寡人,何愁天下不灭。”   
李斯对秦王的话很是享受,一副乐陶陶然之态。   
周冲心念一动:“时机到了,尉兄可以展鸿鹄之志了!”叹息不语。   
秦王正在兴头上,没想到居然给周冲如此一叹息,弄得没有了兴致,问道:“周先生何故叹息?”   
周冲一脸诚惶诚恐,道:“王上有所不知,臣才疏学浅,智识浅陋,难以当王上之誉。王上有鸿鹄之志,而臣却无冲天之翼,臣不得不叹息。”   
秦王何等聪明之人,道:“你话里有话,说下去。”   
“三皇五帝虽称贤明,可争来斗去就中原一带那么点地方,而王上要成就的大业却是包容天下,真正的天下,南有岭南,北有大漠,西有巴蜀,东有大海之滨,比起三皇五帝之伟业要大得太多。”周冲先来一通马屁词,话锋一转,道:“要辅助王上成此大业者,必须要有冲天之翼的能人。”   
秦王双眼放光,问道:“请问周先生,当世可有具有冲天之翼的能人?”   
周冲施礼道:“臣恭喜王上,贺喜王上!”   
秦王更怪了,问道:“周先生,喜从何来?”   
周冲解释道:“王佐之才不世出,能得一者,已经万难,可当世却有两人。王上若要成就大业,必得此两人相助。”   
秦王精神大振,耸然动容,问道:“哪两人?”   
“一文一武,王上是想先知道文,还是想先了解武?”周冲反问。   
秦王点头道:“文万世之基,兵锋虽利,不过是一时之功,不足为凭,还是先文吧。”   
“谁说秦王就知道穷兵黩武,这文武之道的差别,他不是了然于胸吗?统一六国的战争却给儒家骂为穷兵黩武,儒家之认识何其浅陋!”周冲在心里感叹,道:“文者韩非!”   
李斯眉头一挑,周冲看在眼里,心想:“你忌韩非之才,看来是不假。历史重来,我决不让你害死韩非。”   
“其人如何,快快说给寡人知道。”秦王很是热切。   
周冲施礼道:“王上,韩非其人,臣也只是闻其名,而未见其人,具体如何,还要请教李大人。”   
秦王看着李斯,道:“李斯,你说。”   
李斯心里对韩非之才很是忌妒,一万个不愿秦王用韩非,表面上却是装作无事,道:“回王上,韩非是韩国王室一族,昔年与臣同学于荀子,臣是以略知一二。韩非口拙心灵,有口吃的毛病,却善于著书。他的学说归结在一起,就三个字。”   
“哪三个字?”秦王问道。   
李斯答道:“法、术、势。”   
“法术势。”秦王咀嚼道:“简单明了,却道尽了治国的玄机啊。比起儒家那些连篇屁话,高明了千百倍。儒家一味吹嘘周天子八百年天下,怎么就不说八百年天下,八百年征战呢?周武王迂腐之人,搞了一个马放南山,刀枪入库,虚名是有了,可是八百年间有多少征战,有多少百姓死于战火。虚名累人啊!”   
周武王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儒家是赞了又赞,都赞得词穷了,没想到在秦王眼里一文不值。他的话太出人意料,又不能说他的话没有道理,周冲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秦王接着道:“韩非就用三个字就道尽了儒家没能说出的道理,此人必非常人所能及。韩非,寡人必须得到你!”   
第四卷 攻伐篇 第三章 国士无双(二)   
“请问周先生,武又是哪位高人?”在李斯的不爽中,秦王问周冲。   
周冲回答:“尉缭!”   
“尉缭?百年前,魏国有一位著名的兵家,曾与魏惠文王论兵,魏惠文王不能用,飘然而去,不知所踪,难道就是此人?”秦王闻言耸然动容,道:“要真是此人的话,天下何愁不定啊。”   
“你还真以为有神仙?即使他还健在,也是老得动不了,会不会得老年滞呆症都说不准,哪能给你出主意。”周冲在心里否决秦王的看法,道:“王上有所不知,此尉缭非彼尉缭。”   
要是换个人也许会失望,秦王却不然,他点着头道:“此尉缭虽非彼尉缭,但敢与彼尉缭同名者,必是不凡,有过人的本领。周先生,快把缭子先生的事迹说给寡人知道。”   
周冲道声遵命,道:“请问王上,臣做的纸笔怎么样?可好用?”   
秦王虽是不解周冲之意,还是答道:“周先生巧思,周公纸、周公笔都是好东西,很好用。这和缭子先生有何关系?”   
“王上有所不知,臣做这笔和纸,当初正是为缭子先生所作。”周冲缓缓道:“当初,臣在华山上结识缭子先生,相谈甚欢,建议缭子先生把胸中所学著之于篇。为了助缭子先生写这部兵书,臣才造了这纸和笔。”   
秦王恍然大悟,道:“原来还有这等妙事!等篇成之后,缭子先生就建议你把纸和笔推而广之,于是你们就来到咸阳,开了四宝斋,是这样吗?”   
周冲道:“王上圣明!”这不是吹捧秦王,而是秦王把这事猜得很准,周冲不得不服。   
秦王喜尉无限地道:“寡人得缭子先生必也!周先生,缭子先生的兵书你可曾读过?”   
“那是当然!”周冲在心里很是自得,道:“回王上,臣有幸,曾经浏览过。”   
秦王很是急切,道:“周先生,快快给寡人背几段,让寡人听听缭子先生的高见。”   
周冲却婉拒道:“王上,这是帝王之书,周冲没这胆,还请王上谅解。王上要是想窥缭子先生兵法全貌,还请王上问缭子先生。”   
“你这是卖关子,周冲,你好大的胆子,居然敢抗命。”秦王看着周冲,点头道:“帝王之书,好大的口气,既然是这样,那就寡人亲自向缭子先生请教。”   
周冲不得不服秦王的气度,要是换个人肯定会问罪,就连李斯的脸色都变了,而秦王居然坦然接周冲的关子,实是难得,道:“王上有所不知,不是口气大,而是千真万确的事。依照臣的看法,缭子先生之才当得四个字的称赞。”   
“哪四个字?”秦王问道。   
周冲缓缓道:“国士无双!”   
“国士无双!好好好好!”秦王非常兴奋,一口气不知道叫了多少个好字。   
秦王这种人胆识过人,具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可贵品质,喜怒难以形于颜色,象这样兴奋莫铭很是难得,一生也不过几回而已,可见他对人才是多么的渴望,周冲不得不感叹:“秦王如此怜才,他能不统一天下吗?那些儒生们只知一味骂秦王,可儒家推崇的人才是人才吗?不过是一些只知是古非今,无治世之具的书呆子。”   
“请问周先生,缭子先生现在何处?”秦王问道。   
周冲答得非常巧妙:“要是王上需要贤才,缭子先生则在;要是王上不需要贤才,缭子先生则不在!”身边的李斯用肘轻碰周冲一下,意思是说不能这样说话,周冲故作不知,一溜口就说完了。   
秦王击掌叫好,道:“说得好,说得好!寡人要人才,则天下贤才尽在!要是寡人不能用贤才,则得而复失,有也等于没有。六国并非没有人才,就是因为没有用好人才,百里奚,商鞅,张仪,范睢,六国不是先我大秦得到了,最终还是归于我大秦。他们不能用人才,这才是他们越来越弱的根本原因。谢周先生提醒。”   
“有什么好谢的,我不过是给尉兄铺路而已,没想到你还解读出别有的意思。”周冲心思电转,道:“王上有此雄心,何愁贤才不归!”   
秦王沉思了一下,道:“请周先生转告缭子先生,请先生稍等三日,容寡人斋戒沐浴,然后亲迎先生。寡人要天下人都知道,寡人拥有缭子先生这样的贤才,要咸阳百姓洒扫除道,前来迎接。还要诏告六国,要他们前来贺喜。”   
天啊,他还真是大手笔,居然要闹这么大的动静!周冲给吓了一大跳,道:“王上,这是不是有点太大了。缭子先生高人,不太喜欢为礼节束缚。”   
秦王反驳道:“不然!太公也是高人,文王车载而归,没有一个仪式,也太寒碜了点。我大秦虽处西陲,可对人才历来是不会亏待。先祖昭襄王亲率数十万大军为范睢报仇,逼死魏齐,这事才过去几十年嘛,寡人还不至于忘掉。这事,就这么定了。”   
太公自己都不叫屈,你却为他叫屈,也太为古人担忧了吧。这就是秦王,他有种别人所不具备的气魄,他敢做别人连想都不敢想的大事!周冲对秦王的处置心悦诚服,道:“如此,周冲代缭子先生谢过王上。”   
秦王回礼,道:“周先生不必多礼。缭子先生之才,当得如此仪式。”   
周冲自然是明白秦王为何要回礼,他的意思是说待尉缭不是以臣礼,而是国士之礼,即不必向秦王施礼,还可与秦王分庭抗礼,这是何等的大气魄,周冲是感叹无已。   
文王之礼遇太公,千古美谈,那也是周文王和太公谈了一阵话,发现他的才华之后的事。而秦王却不然,听了周冲的话,就敢行如此之大事,放眼历史,有几个人能有如此气魄?   
同时,这也是秦王对周冲的莫大信任,周冲要冒李斯之功只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而周冲却没有做这种为人所不齿的事情,不用说肯定是得到秦王的尊重。要知道,片言回天是何等的大功,周冲居然没有做,这种品德正是秦王所欣赏。   
“行别人所不能行,为别人所不敢为,这才是真正的秦王!”周冲在心里如此点评这位历史巨人。   
秦王对李斯道:“李斯,这事你来安排,仪式一定要周到、隆重、热烈,六国的使臣也要他们到场。缺什么,需要什么,你去国库里支取就是了,不必问寡人!”   
第四卷 攻伐篇 第三章 国士无双(三)   
“嬴秦三十三代诸侯王政,祭告先考庄襄王、先祖孝文王、先曾祖昭襄王、先高祖惠文王:政自十三岁登基,二十二岁加冠理政,十年间先生后平定成蟜兵变,诛杀不诡之宦臣嫪毐。赖列祖列宗神威默佑,大秦至今至强。然天下纷争不息,列国征战,百姓苦战国,苦不堪言,政欲举义师,扫平六国,一统天下!天佑我大秦,降缭子先生于我大秦,政斋戒沐浴,亲往迎缭子先生,特告于列祖列宗在天之灵!”秦王跪在祖宗牌位前,大声祈祷。   
他的身后跪满了群臣和宗室中身份高的长老,跟着他一齐拜伏于地。   
秦王站起身,对着群臣道:“自即日起,寡人将率领你们征战天下,扫灭六国,一统天下!”这话说得掷地有声,坚定不移,任谁也不敢怀疑他的决心。   
自从周室衰微以来,无人敢说出强此雄心勃勃,气吞宇内的豪言,秦王能说出来,秦王就是秦王!   
“王上万年无期!”群臣不得不从心里佩服他的雄心壮志。   
秦王出了太庙,上了王车,道:“赵高,去四宝斋,迎接缭子先生。”   
赵高应一声,挥鞭赶马,直去四宝斋。群臣驾着车随后赶去。   
秦王带着群臣,浩浩荡荡赶到四宝斋,只见四宝斋门前站着三个人,正中一人正是尉缭子,左有周冲,右有王敖。   
尉缭虽无功名之心,但他还是不愿看到天下纷争不休,愿意为止息征战出一分力,才西行入秦,欲求用于秦王,为统一天下出力出策。周冲从宫里回来,把事情对尉缭一说,尉缭很是欣慰,道:“王上亲政,平了嫪毐,逐了吕不韦,再也没有人能掣王上之肘了,王上可以集中精力统一天下,一个新的时代从此开始。”   
周冲听得出他的话里自有一股悲天悯人之气,那种欣慰绝不是因为自己为秦王重用,而是为天下征战即将止息而高兴,不得不从心里赞叹他的高节,道:“尉兄也可以大展才智,从此青史垂名了,周冲在这里向尉兄道喜了。”   
尉缭忙道:“这都是周兄之力啊!要是有贤才佐王上平定天下,又何必缭子,缭子这是不得已而为之。”   
周冲问道:“王上斋戒沐浴,三日后告于太庙,亲迎先生,先生如何处置?”   
“王上一代雄主,缭子敢不尽力。王上斋戒沐浴,缭子也只好净一次身,素食三日了。”尉缭沉思着说。   
他如此做倒不是迎合秦王,而是尊重秦王。秦王以国士之礼前来迎接他,他对秦王本来就很钦佩,自然是要以相等的礼节来答谢秦王了。   
尉缭本来就很英俊,气质奇特,与众不同,往人堆里一站的话,自有一股鹤立鸡群的气势,再经过周冲请来“形象设计师”一通梳洗,形象更是出众,秦王看在眼里宛如见到天人一般,在心里不住叫好,王车还没有停稳,秦王就从车上飞身而下,大步上来,向尉缭行礼道:“可是缭子先生?想煞政也!”   
尉缭就要行大礼,秦王忙扶住,道:“先生请免礼,以后,先生见着政,不是先生给政行礼,而是政给先生行礼才对。”   
秦王自称名字而不称寡人,那是对尉缭的莫大尊重,尉缭在心里感叹无已,道:“谢王上厚爱,缭子是万万不敢当。”   
“先生无双国士,政能得先生相助,政心里高兴得很,比打了大胜仗还要高兴。”秦王拉着尉缭的手,很是亲切,问道:“缭子先生,这位可是令高足王敖王先生?”   
尉缭回答道:“回王上,这是不才弟子王敖。”   
王敖向秦王行礼,道:“草民王敖见过王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