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那武将走上前下跪在地,激动的说道:「如今北有呼兰虎视眈眈,南有倭寇扰我海疆,列国均有豺狼之意。而我圣龙新败,先帝尸骨未寒,锦州又在重围之中,万千将士裹草充饥,一心期待朝廷来援。如此情景,陛下怎能还有闲情逸致在此消遣。可叹这霓裳剑舞本是激励将士杀敌报国的,如今却用来取悦王公贵族!还望陛下三思!」
  「放肆,来人给我拖下去斩了!」大皇子不由恼羞成怒,大声喝道。
   
 
 
 
  
~第三章 定计突袭~
 
  在大皇子发怒时众人皆没有出声。
  毕竟这家伙不但惹恼了大皇子,还把在座的所有人都骂进去了,就算有心想救他,此时也得有些犹豫,搞不好可是要得罪在场的所有重臣的。
  只有风雨阻止了上前的武士,拱手说道:「请陛下暂息雷霆之怒,既然这厮想找死,何不让他到我的军中做个马前卒?一则乘了他的心愿,二则也显示陛下的仁厚。这厮性命事小,可别在这个时候杀生,坏了陛下的吉利,那可就不好了。请陛下和监国大臣明鉴!」
  三皇子和风雨对视了片刻,也出列说道:「皇兄,我看就依镇北侯吧。让他在沙场战死,也显得皇兄仁慈。」
  「请陛下开恩!」众人见三皇子也出面,包括四大家族也跑了出来纷纷跟着求情,想趁机和三皇子、风雨拉交情。毕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武将,乘这个机会放出一个人情也不错。
  「哼,就成全他吧!」大皇子冷冷的道,见众人都出列,也就不再坚持了。
  「难得镇北侯自动请缨,我看这次解锦州之围就由梅文俊将军为主帅,风雨将军为副,各督本部人马,明日起程。下月二十五日,是圣上的登基大殿,小王将在此恭候二位凯旋!」三皇子突然插入道。
  风雨一楞,暗骂一声狡猾,却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接受。
  三皇子这样一来,无疑是一举三得。
  一方面虽然风雨答应救援锦州,但是他毕竟和林家有仇,变数颇多,但如此一来,却把风雨救援锦州一事彻底定下来了;另一方面,让梅文俊一同出兵,就可以让两人互相牵制,即避免了皇甫家族通过救援锦州而将势力北扩,又避免了风雨通过锦州将势力西侵;同时还可以让林仁山一系藉此机会在锦州和两者互相牵制。
  如此一来,则大皇子系、高战一系和风雨军都将在锦州陷入对峙,而三皇子的势力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了。
  在短短一瞬间,就因势利导,做出如此安排,可见此人极不简单。
  「多谢侯爷相救之恩!末将还有一个不情之请,那就是望侯爷让末将为先锋!」
  走出大殿的风雨淡然的看着刚才救下的男子。
  朱大寿,三十八岁,也曾担任过坐镇一方的统领。按照他的经历,本应该是高战一系的人马,但由于为人耿直,屡次直言犯上,因而始终被高战一系排除在核心之外,最后终究因为得罪了长官而被贬为兵部员外郎、待授军职的闲官。
  朱大寿在作战方面比较保守、谨慎,但是布阵极为严实,在以往的经历中虽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战绩,也没有过什么大的败绩。事实上,此人一向与士兵同甘共苦,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在军队的中下层有很高的威望。
  一个有才能,但却桀骜不驯的家伙。
  风雨暗暗回忆了一下魏廖刚才对自己所说的关于这家伙的资料,做出了以上的结论。
  他悄悄的运起了五行术,整个空间顿时呈现一种凝重的气氛,缓缓的说道:「那好,就让你暂时担任白虎军团的副统领。在我的风雨军中,只讲究两点:一是才能,二是服从。只要你能够听我的号令,又有足够的能力胜任自己的职位,就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感觉。希望你好自为之,否则皇上没有砍下的头颅,就会由我来砍!」
  「是!」朱大寿虽然对于被任命为步军指挥有些不满,但是看着风雨的口气,不知怎么的却不敢多说一句话,隐隐的被风雨的气势所压制。
  圣龙历七五三年八月,风雨率秋风兵团、白虎兵团共十万人;梅文俊率皇甫家族十三万人向锦州进发;同时在伦玉关刚刚痊愈的洛信不顾副将百里锡的劝阻,率领整编好的三万赤狮兵团骑兵前来与风雨会师。
  「梅将军你看,圣龙河呈一个『几』字形,锦州城所在的位置正好是圣龙河由西向东,突然转折朝北的地方。包围锦州的呼兰大军被圣龙河分成了两部分。对于在圣龙河北岸的左翼,自恃有圣龙河为屏障,肯定不会太过在意。相反,为了防范我军的来援,呼兰一定会在圣龙河的南岸部署大批兵力。所以在下建议我们索性以攻代守,以梅兄率领骑兵做出直接进入锦州的态势,诱使哥舒行文把兵力部署在南岸,与此同时我军主力强渡圣龙河,骑兵跟进,突袭呼兰左翼,击溃呼兰北岸的兵力,迅速逼退呼兰。」
  风雨指着地图说道,言语间透露出无比的自信。在经过这几场战役之后,风雨从战争中吸收了经验、增长了能力,已经成为一个独当一面,指挥若定的优秀统帅了。
  在这位传奇人物的回忆录里,曾经如此写道:
  只有不切实际的人方才会相信天才能够生来就指挥千军万马。
  实际上作为一个统帅,必须在血与火的战斗中锤炼,在经受了生与死、成与败、荣与辱的考验之后,才能够真正领悟战争的真谛、洞悉战局的演变。
  我只是一个幸运儿,是历史的条件使我有机会在上战场之初侥幸活命和取得胜利,并且得到了磨练,这才有了日后的无数次大捷。所以我不过是一个从千万尸骨中站起来的幸运儿罢了。
  对于风雨的提议,梅文俊暗暗沉思。
  虽然这次出兵的主帅是梅文俊,但是粮草却掌握在风雨的手中,而且有一半的军队听命于风雨,所以风雨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
  这显然是极为大胆的计画,渡河而击虽然犯了兵家大忌;但是正因为如此,一旦成功的话,无疑可达到奇袭的效果。
  这次圣京之乱,被风雨烧掉了大批粮草,自己这边的补给还得依靠风雨的资助。虽然很快会从巴蜀运来,毕竟还需要一段时间。
  如果依照正规的作战思路,进入锦州参与防守的话,虽然可以大振军队的士气,但是讽刺的是正由于人马的增多,反而造成了补给的困难,如果敌人依然围攻的话,就危险了。
  另外虽然圣龙各方实力达成了妥协,但谁都知道这是暂时的,为了各自的切身利益,未来的圣龙依旧面临激流暗涌的威胁。
  用风雨的这个方法,粗看起来虽然危险,但是一旦成功,就达到了速战速决的目的,无论是从当前的军事现状还是政治形势,都对自己这一边有利。
  当下点头同意。看了一下风雨,不由有些感触,隐隐感到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不久之后一定会成为名铄古今的大人物。
  风雨说服了梅文俊之后,也非常高兴。不愧是圣龙的年轻才俊,若是换了一个老成持重的家伙,对于这样冒险的方案恐怕早就严词拒绝了。
  渡河突袭呼兰,除了有梅文俊一样的考虑之外,风雨心中还有一层打算,那就是自己和袁紫烟约定了九月的圣京之会。
  袁紫烟的师傅,天池剑宗的第十三代带剑传人白飞云,绝对是一个传奇的人物。
  六岁就成了名闻天下的神童,一句「宝刀终须出匣冷,明珠岂能长掩尘?」令第十二代圣龙皇帝惊为奇儿,批语道:此子志向高远,绝非池中之物。
  十八岁考取了文科状元,文章誉满天下,被公认为士林之精华。
  二十岁因为爱人逝去,弃文从武,三年后出道江湖,一举粉碎了当时黑道最强大的势力──天元教的阴谋,狙杀教主西门孤霸。
  二十四岁和武当、少林的掌门论剑于华山,博得了天下第一剑的美名。
  二十五岁孤身行刺倭寇头目上泉信夫,力战三十名上忍,剑劈鬼月流的首领柳生士兵卫,使得东南百姓免去了一场刀兵之祸。
  二十七岁和麦坚的高手瑞克在泰山之巅决战,使得麦坚从此不敢小窥神州。
  二十八岁为救当时的天下第一美人西门柔柔,只身闯入呼兰,大战国师张仲坚。
  三十岁在妻子的坟前留下了一句令人心碎的诗句:「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然后飘然而去,从此绝迹江湖整整二十年。
  对于如此人物,风雨一直心生向往,自然不想错过这次机会。所以如果刚才梅文俊不同意的话,风雨甚至准备独自出兵实行这次计画。
  「传令下去,让部队原地歇息,各军轮流警戒。」
  风雨回头看看队伍,为了突袭呼兰,众兵士这些天来在山林中东奔西走,由于要赶时间,极少休息,身躯早已疲惫不堪。出了这一片山林,又要进行急行军,从离这里四十里地的渡口快速渡河,随时都有可能迎接战斗。
  心想:「看来还是得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一下,否则待会如果遇到敌军的话,这一仗也不用打了。」
  (注:圣龙军制,五人为一伍,设伍长;十人为一队,设十夫长;百人为一卫,设百夫长;千人为一营,设千夫长;五营为一团,设校尉。如果是正规军,则五团为一师,设都尉;两师为一军,设统领。如果是守卫地方的军队,一般而言,一个州放置三到五团,由刺史统领;重镇可放置一到两个师,由太守统领。
  当初风雨军是自行发展而成,恰逢政局动荡,尚未入编制,故而将「军」命名为兵团,不过预定在九月皇帝登基之后,将重新整编,成为圣龙的正规军,所以这些日子,风雨就逐步把军队编制正规化。)
  「将军,不能休息,锦州已经是十万火急了。」风雨一看,正是当日在宴席上直言犯上的那名叫朱大寿的武将,语气焦急的开口说道。
  风雨回道:「朱兄,你说的我知道,可是欲速则不达啊!如今将士们非常疲惫,出了这一片山林之后,更是随时有可能面对敌人的进攻,不能不休息一下。」
  朱大寿看看四周,心中也是毫无办法,敬了个礼,回头协助安排兵士歇息、警戒事宜。
  看着众人席地而坐,一面吃着干粮、一面打着瞌睡,风雨将手中最后一口干粮塞入口中,拿出水囊,和水吞下,站起身子,向梅文俊说道:「梅兄的武功师承皇甫家族吧!」
  对于这位圣龙名将,风雨始终保持着敬佩和好奇。他的传奇实在太丰富了。
  为将英勇,他曾经在百万军中进退自如,每次作战都是身先士卒。
  为人高尚,爱兵如子,万民拥戴,使他成为了世家巨族中的一股清流。
  为夫忠诚,关于他和青梅竹马的夫人之间缠绵的爱情故事早已在圣龙流传,成为了夫妇中的典范,令无数闺中少女羡慕不已。即使像风雨这样对这种鸡婆的传闻毫无兴趣的人,对于梅文俊也早有耳闻。
  梅文俊笑了一下,他对于这个同样年轻有为的少年将军,也有着非常的好感。于是毫不迟疑的回答道:「不错,我有幸得到义父的赏识,传授给我皇甫家族的不传绝学、东方武学七大神功之一的『残天守缺』。所以才侥幸有今天朋友们的这般抬举。」
  「七大神功?」风雨很有些兴趣,因为自己的武功似乎也是其中之一。
  「是啊。」梅文俊显然明白风雨想要知道的事情,微笑着说道:「其实你所练的『凤舞九天』和我们皇甫家族的『残天守缺』,以及皇室的『孤竹有泪』、天池剑宗的『紫府心经』、燕字家族的『铁骑横流』、令狐家族的『碧雨春风』、公孙家族的『天涯断肠』合称东方武学的七大绝技。这些神功早在当年跟随圣太祖南征北战、打下江山时,就已经屡建奇功了,如今经过了数百年的传承,更是有无数杰出的后人加以改进,更上一层楼。」
  风雨挠了挠头,对于自己是风云世家的人,许多人都认定了似的,这让他有些烦恼。
  梅文俊没有理会他这个动作,继续说道:「其实『凤舞九天』有一个缺陷,这种武功另走捷径,与一般的武功大不相同,好处是事半功倍,练起来十分有效,真气的运行方式别具一格,绝对比其他人运行起来速度快上一倍、威力也大上一倍;但坏处却是在突破第九重之前往往后继不足,长时间战斗之后甚至有散功的危险。不知这一点风兄可曾注意?」
  「梅兄可有解救的办法?」风雨一下子被他的话吸引了,其实刚才他故意和梅文俊谈论武功,就是想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当初在伦玉关的时候,他可是差点因此而丢了小命。
  「据在下所知,要克服这一点,除了自己将武功练至第九层之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由天池剑宗的高手助你打通第九层。『紫府心经』是一部当代最高明的内功心法,如果有天池剑宗的高手相助,绝对是事半功倍。当年就有过先例,风云世家的一个前辈就曾经得到了天池剑宗的第五代宗主的帮助,一夜间从第三层激增到第九层。不过问题是那名高手会因此而功力全失。」
  「啊!」风雨有些懊丧,看来自己只好老老实实练功了。
  梅文俊拍了一下风雨的肩膀道:「其实武功练的再好,也不过是流血五步,逞一时之勇罢了。我辈中人应该学那万人敌的功夫,上阵则杀敌报国,入朝则安顿黎民才对!」
  「不错!」风雨被这几句话又重新振作了精神,站起来伸了个懒腰道:「梅兄,出了这片山林之后,你和秋里率骑兵大张旗鼓的向锦州挺进,此战之关键就是把哥舒行文的主力吸引到南岸,这就全靠梅兄你了!」
  梅文俊稍一沉吟道:「风兄,这样一来的话,你这边的骑兵力量太薄弱了,我怕……」
  「梅兄多虑了!」风雨不以为然的说道:「只要梅兄能够把哥舒行文的主力吸引过去,哥舒行文必定会调动主力骑兵前来阻截你们,从而忽略北岸。这样一来,我就在北岸重兵布阵,恭候梅兄。而到时候梅兄这一边则充分发挥骑兵的灵活性,突然掉头向北,渡过圣龙河与我会合。如此,哥舒行文的大军就会因为圣龙河而一分为二,我军以一部分并狙击呼兰军渡河,而主力则给予北岸呼兰军以雷霆一击,大局可定。如此一来,我军必胜无疑!」
  「可是如果北岸提前发现风兄的渡河,而又配有大量骑兵的话,风兄岂不是危险?我看还是留一半的骑兵给你,我再带一部分步兵吧。」
  梅文俊始终感到不妥。对于风雨的计画他很欣赏,从战略高度看,也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日子相处下来,他发觉风雨用兵实在太嗜好赌了,这次出击如同一次大对搏,赢了固然会成为一次名留史册的经典之战,但是如果输了的话,那就是连一点翻本的机会都不存在了。
  风雨也认真的考虑了一下,摇了摇头道:「不行,这一战胜负的关键在于兵力的高度集中和充分利用。如果调走了骑兵不加入步兵,则人马显得太少,不一定能够骗得了哥舒行文这只老狐狸;如果加入步兵,则会影响全军的机动性,无法及时摆脱南岸呼兰主力的追击,而且还会让这部分步兵无法参加最后的战斗。那么我们的胜算就减少太多了。」
  ──其实风雨还是想到一个解决的方法,那就是到时候用这一部分步兵来阻延呼兰的追兵,这样一来自己渡河的部队就更安全了;而梅文俊这一边也就可以更轻松的与自己会合。
  可惜啊!风雨暗中叹了一口气,知道像梅文俊这样爱兵如子的将领,是绝不会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的。当然自己也不是很愿意浪费这些兵力,毕竟锦州之战只是一个小插曲,真正的决战还在后面,没道理为了这一战而牺牲这么多的将士。
  梅文俊想了很久,虽然依旧觉得不妥,但是风雨的话也不无道理。尽管名义上自己是总指挥官,然而风雨控制着全军的粮草,兵力也不少,梅文俊也就不想摆这个空架子,以免徒增不快,导致将帅不和──这也是梅文俊一向以来深得人心的一个原因,那就是从来不仗势压人。
  他只是有些担心,希望风雨这位极具天赋的军事奇才,不要因为过分的自信而遭到败绩。
   
 
 
 
  
~第四章 渡河之战~
 
  圣龙河是神州文明的源泉。据史学家考证,历史上几乎所有璀璨悠久的文明都是依山伴水发展起来的。河流在静静的流淌,默默的见证着大地的峥嵘,历史的足迹。
  勤劳的民族在河畔建立了自己的文明、自己的传说,在这里开始起步,向天南地北,大地的终极,海洋的边缘发展,跨过了千山万水,历尽了艰难困苦,将文明的种子撒向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一个伟大的民族在这里成长,一个伟大的帝国在这里诞生,一个伟大的文明在这里开始,一个伟大的传奇在这里胎动。
  这里有过无数的血雨风霜,这里有过无数的悲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