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征战天下-第2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弓箭在天空中漫舞着,擂鼓则在远方激荡着,而号角声、喊杀声在整个天地里回响着,甚至投石车,也不甘示弱地随即加入了战团。
  紧接着,疾驰的铁骑开始纵横沙场,激情的骑士在马背上跳动出生命的活跃,惊天动地的铁蹄声,仿佛要将地层也揭开了。
  严整的步兵方阵排山倒海的随后跟来,长枪的红缨,鲜亮的盔甲,在静穆中透着肃杀;相互敌视的阵营逐渐的逼近,逐渐的衔接,而生死的厮杀,终于在金属的撞击声中爆发开来。
  尘烟开始遮掩日月的余辉,鲜血再次渲染了方圆的土地,尸骨的堆积,铺设了英雄们的传奇,旌旗的展动,飞扬着战士们的激情……
  对于风雨军的战士们来说,这是一次极为特殊的作战,因为这一次风雨军远离自己的领地,却要和有着深仇大恨的燕家军并肩作战,收复被呼兰帝国侵占的幽燕……
  就在去年年底,幽云燕家和巴蜀皇甫联手袭击正在全力筹划远征印月、导致后方空虚的风雨军时,圣龙帝国历来最大的威胁,北方游牧民族的帝国呼兰,也在其因为怀才不遇自中原流浪而来、如今却在草原位极人臣的大国师──张仲坚的领导下,趁着神州最强大的三大诸侯正在殊死决战,而其他各路诸侯则因为恰逢广陵帝驾崩,为了究竟应该拥立哪一个皇室即位而争吵不休之际,挥师南下,夺取了燕字世家的老巢──神州东北的门户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的失守,顿时给神州中原带来了极其险峻的形势。
  只因为幽云十六州的地势居高临下,一旦被呼兰人所夺,则整个中原腹地,便全部都在呼兰人的鸟瞰之下。无论是西进经晋州渡河威逼圣京,还是南下席卷整个河北进入齐鲁,都将对圣龙帝国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
  所以,当这块重要的战略要地,在燕字世家为圣龙帝国镇守了数百年后,终于易手之际,战略的主动权,也随即掌握在了呼兰人的手里。
  偏偏在这个时候,圣龙帝国最具战斗力的雄师劲旅,却还在西北的尘土黄沙之中相互残杀,燕家军、皇甫世家相继惨败,其中皇甫世家甚至遭到了灭亡的命运。
  而另一方的风雨军,虽然获胜但是元气大伤,并且主力深入巴蜀,自顾尚且不暇,根本就没有余力支援河北。
  每逢危难时刻,自有英雄出世,力挽狂澜于中流。
  燕家军的智囊,受燕家家主燕南天托付,而担任留守圣京重任的圣龙帝国户部尚书张兆,毅然放弃了原先拥立议政王萧成秋的计画,压服了燕家反对的声音,拥立素有贤王之称的辅政王萧剑秋,达成了燕家和其他各路诸侯之间的和解。
  公孙世家的少年名将公孙飞扬,则统率着三万精锐,渡海深入幽云十六州,和境内纷纷揭竿起义的民众以及燕家残部,发动了对呼兰大军的袭击,连战连捷,有效干扰了呼兰人的补给线,同时也延缓了呼兰人继续南下的步伐。
  而即位为宣武帝的萧剑秋,也表现出了一代名君应有的气度,宽待了离开自己的大军、从凉州狼狈逃回的燕字世家家主燕南天,让他继续主持燕家军的作战。并且宣布将实行牺牲部分皇室权力的宪政,来争取诸侯们的支持,终于在最短时间之内,云集了天下各路诸侯的五十万大军,发动了反击,誓死收复失地。
  这个时候,更令人欣慰的,是传来了已经在三方诸侯决战中获取决定性胜利,并且攻入了巴蜀的圣龙帝国西北定凉侯对全天下的宣言:
  「风雨军北线将止步于昌化,南线将止步于巴蜀,放弃对于圣京和荆州,乃至整个中原的图谋,并且不计前嫌派遣北伐先遣军,远离自己的领地投入河北战场,同包括宿敌燕南天在内的各路诸侯,一起并肩作战,共同抵御呼兰人的入侵。」
  这道宣言,让全天下的有识之士总算松了一口气。
  圣龙帝国内战分裂的危机暂时过去,神州的各方势力,在呼兰人的威胁之下终于达成了和平与同盟。
  风天华便是这支北伐先遣军的统帅。
  这是一支为数三万人的精锐部队。
  刚刚经历过生死决战的风雨军,实则已经是元气大伤,然而风雨还是咬着牙从各军之中,抽调了最为精锐的部队,组成了北伐先遣军,只是规模却只能够控制在三万人以下而已。
  这已经是当时承担着圣龙帝国面对呼兰的三分之二以上防线,同时主力还正在平定巴蜀的风雨军的最大极限。
  这样的规模,显然不适合派遣按照圣龙军制应该统率五万人的统领,为了避免暴露风雨军实力受损的现状,便只能够选择都尉一级的军官。
  而这些中层的军官之中,最有能力的李逸如此时正远在印月战场,于是无论声望还是能力都出类拔萃的风天华,便在云济的推荐之下,当仁不让的担此重任。
  于是,在「大好河山岂容胡虏猖狂」的雄壮誓言中,风天华统率着三万凉州子弟,远赴千里之外的燕赵,成为圣龙联军中活跃的劲旅,热血抛洒在异乡的战场之上,留下的是生命的绝响。
  三月的燕赵大地,依然寒风刺骨。
  在这片充满着慷慨悲歌的土地之上,历来都不乏轻生死重成诺的豪杰,如今更是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着自己的家园,一如既往的向全天下展现着自己的英勇和不屈。
  只不过,这一次血染疆场的,不仅仅是幽燕子弟,还有来自中原、江南、西北天下各处的健儿。
  在圣龙帝国的东北一角,如今骚动着的是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生死较量,攻守双方的百万大军,还有更多难以计数的百姓,都纷纷卷入了这样一场关系着生死存亡的决战之中。
  没有了地域之分,没有了乡党之别,也没有了往日的恩怨纠葛,来自圣龙五湖四海的男人们,唱着激昂的战歌,扛着杀敌的兵刃,迈着坚定的步伐,聚集到了这片苍茫的大地之上。
  身体内流着的一脉传承的血液,让他们一见如故,共同的祖先和文明让他们凝聚在一起;尽管安逸封闭的生活,已经让他们开始沉沦;尽管帝国的衰弱,已经让他们开始分散,但是在此刻,面对着北方所向披靡的呼兰铁骑所带来的灭顶之灾,他们终究还是复苏了祖先的尚武精神,毫不畏惧的勇敢前进,不但挡住了入侵的敌人,甚至发动了极其凌厉的反击。
  河北诸州节度使燕南天、都指挥使张兆,统率着剩余的燕家军主力二十万为东路,自雄州直取涿州。
  宣武帝则亲自任命国丈镇北大将军卓不凡为中军统帅,集合了齐鲁公孙世家、扬州刺史秦凤鸣诸部十五万兵马直取蔚州。
  卞州留守上官明镜则会合了风雨军北伐先遣军、江南令狐世家、韩陵太守朱全、晋阳留守章翔、岭南节度使杜绍权各部十五万人逼近应州。
  三军约定分进合击,会师于幽州城下,一举收复被夺取的国土。
  一路之上,大军所向披靡,幽燕的百姓纷纷奔走相告,夹道欢迎,挑着的担子送来的不仅是衣食,还有河北父老们对于朝廷王师的盼望和忠诚。
  雄州收复了,蔚州起义了,应州攻陷了……
  一个又一个的州县失而复得,一块又一块的失地重新返回圣龙的怀抱,过了岐沟关,过了固安,过了涿州,放眼北望,幽州的城楼已经隐约可见,幽云关的钟声也已经依稀传来。
  而呼兰人的节节败退,使战士们已经开始憧憬着胜利凯旋的荣耀和自豪。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传来的却是「撤军」的天子召令。
  「可恨!」所有的战士,都不禁潸然落泪。
  「呼兰国师张仲坚亲率主力二十万,竟然一直囤积于涿州东面的陀罗口隐忍不发,眼睁睁的看着城池一个接一个的失守,部下一批又一批的伤亡,就是无动于衷。
  「直到东路军攻克涿州,因为急于收复家乡而轻兵冒进、远离了中军的时候,方才任命大将韩让正面死守幽州,同时又派遣各部牵制中路、西路两军,自己则从东面率主力急袭而来,虽然最终没有达到歼灭东路军的目的,却还是成功的迫使东路军撤退,中路和西路也不得不无功而返,以免被呼兰人各个击破。」
  在获悉撤军令之后,立于山丘之上遥望着北方,置身于西路军的雅龙,一边分析着当前的战况,一边虎目通红,泛出了点点的泪光,沮丧、悲愤之情溢于言表。
  「雅龙!」
  站立于雅龙身边指挥着部下撤退的风天华沉声喝道。
  身经百战的他自然清楚,此刻士气低落军心动荡,牢骚和怨怒在所难免,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身为统兵将领,就更应该镇定沉着来稳定将士。
  「对不起,都尉!」自觉到失态的部下,脸上不由得一红,急忙垂手。
  「刚才上官明镜大人下达了指令,我军将作为殿后部队驻守应州牵制呼兰人,掩护西路军主力撤退,你去准备一下吧!」
  眼见部下认错,风天华的语气开始转缓,不过脸上的神色却是非常的严肃。
  毕竟主力后撤、敌军掩杀,是兵家最大的忌讳,风雨军便曾经不止一次的根据最高统帅风雨,遵照其对于战争乃是「行军──作战──追击──再作战──再追击」的诠释,疾风闪电般的追杀撤退的敌人,将原先有限的战果无限扩大,从而缔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战争奇迹。
  而如今,却轮到风雨军面对着乘胜追击的敌人,掩护的则是已经军心溃散的友军。对此,作为西路军最具战斗力的部队,立誓保家卫国的风雨军责无旁贷,也毫无畏惧。
  然而大军败退,人心惶惶,又有呼兰铁骑随后追击,纵然有应州城作为工事掩护,但城小墙破,也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因此这也同样意味着,风雨军将会遭受到惨重的损失,无数的西北健儿,很有可能会永远的埋葬在这块远离家乡万里的土地上。
  一想到这里,风天华的心中便感到异常沉重。
  「都尉,卑职以为……」
  就在风天华沉思之际,雅龙面显犹豫的神色,踌躇的说道:
  「其实刚才中路军公孙飞扬将军传来的建议也很有道理,呼兰的主力,必定是全力逼压东路军,再加上形势有利,追击中路和西路的敌军,必然不会太多,而且心态也会很松懈,而飞扬将军和我军加起来共计六万人,则以相互配合杀一个回马枪,说不定因此扭转整个战局,也不是不可能的啊!」
  说着,雅龙的脸上呈现了渴望,对于每一个军人来说,力挽狂澜的反败为胜、浴血奋战的收复故土,都是军旅生涯中最为值得用生命来换取的荣誉。
  因此,年轻的军官期盼着,主将能批准这个看似冒险,然而一旦成功却足以惊天动地的作战计画。
  「这个……」
  雅龙的建议让风天华也为之心动,身经百战的都尉,同样看到了其中的可行性,但是身为风雨军北伐先遣军的主帅,风天华的心中,却不得不同时盘算着其中的巨大风险。
  毕竟此次风雨军和公孙飞扬的部队,分别作为西路军和中路军的殿后部队,掩护着主力往后撤退,首先是两支部队相隔有一段距离,很难进行默契的配合;其次是如果「回马枪」失败,导致西路和中路三十万大军在后撤中得不到掩护而溃败,到时候呼兰大军势如破竹的南下,后果将不堪设想。
  考虑到这些,风天华便实在无法立下决断。
  「不好了,都尉!前面咱们的弟兄和幽燕人起了争执,眼看就要刀剑相向了!」
  正当风天华左右为难的时候,却见到一名士兵神色惊慌的跑来。
  「什么!」风天华和雅龙同时大吃一惊,相互望了一眼对方,深知自己最为担心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而且发生在最紧要的关头。
  当初燕家军入侵凉州一路之上烧杀掳掠,便和根基于西北的风雨军,结下了血海深仇。虽然这一次燕家军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东路军,跟彼此间势如水火的风雨军相距很远,还有德高望重的国丈卓不凡坐镇中军隔开──这也是宣武帝在部署这次军事行动的时候特别考虑的一个方面──但是幽燕毕竟是燕家的根本重地,呼兰又是突然入侵,因此并未完全根除燕家的影响力。
  随着北伐大军日益深入幽燕,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和军人,陆续加入了三路大军之中,其中主要是燕家军的部属。
  其实也不仅是风雨军和燕家军,圣龙帝国这两年分崩离析,各方势力相互攻伐,早就人为地造成了很多矛盾与仇恨。
  先前大军作战胜利,全军上下一心想要收复失地,因此过去的矛盾隐藏了起来,而如今作战失利、人心动荡,顿时让各方阵营的矛盾浮出水面,局势早就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走,去看看!」风天华强压下心中的不安,对着副将说道。
  遥望着远处布满乌云的天际,年轻的风雨军都尉只觉得,如今圣龙帝国庞大的联军,也恰如天气一般,山雨欲来风满楼。
  「大军尚未安全,自家人却已经祸起萧墙,实在是不祥之兆啊!」
  风天华在心中苦笑,对于大军的前途深感忧虑的同时,也暗暗打消了原本就犹豫不决的和公孙飞扬返身合击呼兰大军的盘算。
   
 
 
 
  
~第八章 同赴国难~
 
  官道的大路中央,如同乌云密布的沉闷天气一般,正有另外两队同属于圣龙帝国的兵马在剑拔弩张的对峙,一路兵马穿着燕家军的军服,而另一路则分明是西北定凉侯的部下;双方都瞪红了双眼,吵闹的喧嚣声不绝于耳,刀枪相向,弓弦紧绷,大有一触即发的味道,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大军行走的道路因此被阻塞,大量的军备被迫堆在了当场,军队都不得不停止了行军的步伐,乱哄哄的围在后面,人数越聚越多,有些人趁机指点着看热闹,有些人则似乎群情激昂,一副跃跃欲试想要加入其中的样子。
  幸好,一队持着藤牌的战士,迅速的在这两队兵马的外围结成了密集的圆阵,里层的人马藤牌向内人在后,面对着对峙的双方;外层的人马则藤牌向外人在内,隔开了其他的人,有效的阻止了不少拿着刀枪试图跑过去加入对方阵营的士兵。
  整个阵形犹如一个巨大的龟壳,层层迭迭、滴水不漏,坚固的遮蔽着内外两层的人群。
  随着藤牌兵的移动,两支兵马迅速的被分割,空间也越来越压缩,被挤压得离开了道路。
  于是,从藤牌兵的外层迅速的分离出来,在一个红衣少女的带领下,指挥着疏通道路的通行。
  那少女显然极为泼辣,而且功力不凡,手中的皮鞭,毫不留情的落在了那些少数有心趁乱起哄的家伙身上,每一道皮鞭落下,便是一声接一声鬼哭狼嚎般的惨叫。
  眼见那少女身分高贵,而身边的那队藤牌兵也是晃动着雪亮的刀剑如狼似虎的瞪着,剩余的都不敢放肆,乖乖的遵守秩序,人马的行进重新井然有序了起来。
  这就是风天华赶到时,所看到的景象。
  「众位兄弟,我等来到这里是为了什么?还不是抵御那胡人的侵略,收复咱们的土地,保卫咱们的父老吗?怎么现在胡人还没打来,自家人却为了争道而耍起了刀枪,白白的让呼兰人看笑话!
  「若是因此误了大事,累及全军上下的安全,累及江山社稷的存亡,累及中原万千百姓,你们就不觉得惭愧吗?你们对得起那些在战场上英勇阵亡的将士吗?对得起在家中支持着你们、以你们而自豪的妻儿父母吗?」
  未等风天华拨开拥挤的人群走到近前,便听见一个看来是藤牌兵首领的年轻人骑着战马,在方圆阵内大声的喝道。
  和在场的将士们不同,年轻人长得非常文弱,一身的书生打扮,在全身盔甲、人高马大的战士之中格外醒目,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到书生这番话的分量,有理有据又声情并茂,此话一出顿时让那些吵闹声逐渐静了下来,原先起劲的人们,无论哪一个阵营都不约而同的低下了头,露出了羞愧的神色。
  「这位大人,小人并非贪生怕死,也绝不是为了自己,只因为这些弟兄都是在战斗中受了伤,需要赶去急救,所以才前来恳求让这些重伤员先通行,可是他们风雨军却傲慢无礼,根本不予理睬,小人一时气愤不过,方才忍不住动起手来,绝非有意挑起事端,造成大军不合,还望大人明察!」
  这个时候,对峙双方中,一个燕家军的百夫长将手中的腰刀倒提过来,躬身向着那名书生行礼辩解道。
  这名百夫长话音未落,却见风雨军阵营之内便有一名军官反驳道:「哼,我们乃是奉命赶赴应州修筑工事,阻挡呼兰人追击,以掩护西路军主力后退,军令所系,在没有将官首肯的情况下不敢擅自做主,因此让他稍待一会儿,却没想到这家伙以为咱们推托,三言两语下来,便动起了手来!」
  虽然风雨军和燕家军,此刻都被藤牌兵给挤压得只剩下站立的空间,但是这两支军队不愧是当今圣龙帝国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