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淑女有谋 作者:团子圆(纵横2012-03-26完结)-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着金花低声说着府里的这些事情,依书不由摇头轻笑,“二哥这也太不知好歹了,白白让二姨娘操了不少心思,也不知他哪日才会懂事一些。”想着,她又问道:“依画最近可有消息传来?”

作为蔡氏的贴身侍女,金花自然也知道一些依书跟秦依画之间的事情,忙淡笑着禀道:“沈大人年纪已然不小,四小姐年轻貌美,又惯会说好话,据闻十分得沈大人的宠幸呢。只不过……”金花突然又住了口。

依书追问道:“只不过什么?依画虽说是继室,但到底是沈府的主母,难不成还能有人为难于她?”

金花轻笑道:“四小姐虽为沈府主母,但沈大人的娘亲尚还在世,四小姐以前倒是惯会讨人欢心,只是自打嫁入沈府以后,却像是变了一个人。据闻就是在沈大人面前,四小姐也鲜少有什么好脸色,在沈老夫人面前,那就更不用说了。若不是念着她是秦府的小姐,现在又是沈府的主母,事关沈府的颜面问题,不然估计沈大人也不会给她什么好日子过了。”

依书蹙眉道:“哦?你在哪里听说的这些?依画如今怎的变得这么的不通世故了?如是得了沈老夫人跟沈大人的嫌弃,她可还想继续在沈府待下去?就不担心哪日沈大人看腻了她,连秦府的面子都不想给了?”

金花摇了摇头,淡笑道:“这个奴婢也不知,也只是道听途说而已,未必四小姐真的在沈府过的不如意。”

依书颔首,又问道:“难道依画出嫁以后,也没有回府里来看过?”

金花摇头道:“未曾,只有大小姐生产以后,四小姐曾去探望过大小姐,府里却是未曾回来过。”

依书微微点头,看来秦依画还是有一点自知之明的嘛,就凭她对自个儿做的那些事情,就算她在沈府过的再不如意,那也是她自找的,蔡氏才不会帮她出什么头。再者说了,她现在也委实有些不知好歹了,既然沈大人未曾因为她的骄纵而离弃她,还百般的待她好,她怎么就不想着好好过日子呢?

当然,依书现在过的极幸福,有疼爱自己的夫君,如今又怀了身孕,心情极好,也不想再去想那些烦心事。秦依画的一切如今已经跟她没有关系了。若是她过的好,那是她自己的福气。若是她过的不好,也只不过让她听了一笑而已。

蔡氏一手捻着一串佛珠,时不时翘首往门外看去,指着能早点儿看到依书过来。

未过多久,依书就在金花的引领之下,到了蔡氏院里。

依书刚跨步进屋,就见得蔡氏双眼直直的看着她,双眼似乎莹莹有泪,饱含着思念和不舍。

见到蔡氏的那一刻,依书才发现,自己心里早已承认蔡氏是她的亲娘,那份母女情深让她自己都有点儿难以置信。轻轻挣开林建之的手,依书一下子飞扑到了蔡氏的怀里,哽着声儿道:“母亲……”

蔡氏也险些老泪纵横,紧紧的拥着依书,颤着声道:“依书,你可算是晓得回来看看母亲了,可知道母亲有多想你?”

蔡氏虽生了两女一子,但秦依琴跟秦智博都是省心的主儿,也晓得为自己筹谋,蔡氏虽也为他们操心劳累,但所花心思却没有那么多。依书是她最小的女儿,打娘胎就带着病,身子一直不是很爽利,被她小心保护着,安安静静的在宝沁楼过了这许多年。

对于依书的沉寂,蔡氏一直觉得心中有愧,故而在她身上花的心思极多,自然最最疼爱的也是她了。

听着在外一向威严不苟言笑的蔡氏抖着声音说出这话,依书心中揪疼不已,流着泪道:“母亲,是女儿不孝,是女儿对不住母亲的疼爱。”

见得依书流泪,蔡氏心中不舍,忙轻柔的帮她擦去泪水,一面笑道:“罢了,都是为人妻的人了,怎的还在母亲面前流泪呢?小心旁人见了笑话你。”

依书撅着嘴,撒娇道:“女儿这是因着想念母亲而流的泪,谁敢笑话呢?”

又见依书撒娇,蔡氏恍然觉得时间好像又回到了依书出嫁之前,只是见着林建之面带淡笑的立于一旁,不免心中感慨,她一直捧在手心里的肉疙瘩也终究是旁人家的人了。

蔡氏又紧紧抱了抱她,淡笑着柔声道:“是是是,谁敢笑话我的依书呢?母亲决计饶不了她。快些起来吧,这地上凉着,莫要冻着了。”

依书朝着蔡氏一笑,忙乖乖的起身,坐在了蔡氏身旁。

林建之此时方上前抱拳对蔡氏一礼,恭声道:“母亲,孩儿林建之见过母亲大人,恭祝母亲大人万安。”

对于林建之,蔡氏自然不会有什么宠爱之意,摆出一向在外示人的威严样子道:“嗯,都是一家人,不用这般客气。”随手指了指右侧的凳子,道:“坐那儿歇着吧。”

林建之垂首道:“多谢母亲。”便就在一旁坐了,立时就有小丫鬟送上茶水来。

与之不同的是,送给依书的则是一碗羹汤。

蔡氏淡笑着对依书道:“依书啊,一路累着了吧?母亲特意让小厨房给你准备了你最爱喝的羹汤,你且先尝尝看,还是不是你最爱的那个味儿。”

对于蔡氏的这份用心,寻常言语已经难以形容依书此刻心中的感受,她忙接过羹汤,仔细品尝起来。心中却不免感慨,果然还是那个让她想念的味道。

自打去了西州以后,虽说她爱喝羹汤,林府的厨房也断不会缺她这点儿。但这么多年吃惯的味道却是不一样的。

依书只觉得这每一口羹汤里都饱含着蔡氏对她的疼宠,只觉得口口都甚是美味,一咕噜便将整碗羹汤都喝了下去,而后抹了嘴,笑对蔡氏道:“母亲,府里做的羹汤还是那样的好喝呢。”

见得依书如此,蔡氏心中甚感欣慰。

而一旁坐着的林建之也是欢喜不已,不由轻笑着道:“依书,已经好久没有见你吃什么东西吃这么香了。看来我得让人去厨房好好学学,看看这羹汤到底是怎么做的,等回去西州以后,也好让人照着做了。”

蔡氏闻言,则是眉头一皱,瞅着依书道:“依书,莫非你在西州过的不好?”



第二零七章 报告喜讯

听得林建之说依书已经好久没有这样的好胃口,蔡氏不由眉头一皱,沉着声儿问依书道:“依书,莫非你在西州过的并不好?”

对于自己视为心尖尖的人竟然在西州有可能过的不好,蔡氏心中愤怒不已。

依书晓得蔡氏对自己在西州的生活极为重视,忙羞红着双颊,低声解释道:“母亲,孩儿在西州过的极好,婆母跟建之都很是照顾我。只是来京的这一路上有些不适,胃口不是很好罢了。”

蔡氏颔首,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好似无意的瞥了林建之一眼,道:“那就好,我还以为你在西州过的不是很如意呢。依书啊,你也知道母亲最是在意你,若是有人给你气受了,千万不要忍着,一定要跟母亲说,母亲一定帮你出气就是。”

听得蔡氏微带恐吓的话,林建之简直哭笑不得,但也能理解蔡氏的心情。只不过他一直也是将依书当成心尖尖捧在手里,倒也不担心蔡氏会因此而责罚他,或者说他些什么。

只不过他见依书似是有些不好意思跟蔡氏说出实情,便与依书笑道:“书儿,你不打算跟母亲禀告这个好消息吗?也好让母亲高兴高兴。”

蔡氏闻言一愣,睨了林建之一眼,又看向依书,疑惑的问道:“哦?依书,你有什么好消息瞒着母亲呢?”

依书娇嗔着横了林建之一眼,垂首羞赧道:“母亲,女儿这次回来是三个人呢。”

蔡氏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这明明是小两口子,哪来的三个人?再见依书一手覆在腹部,方才明白过来,上下打量着依书,惊喜的笑问道:“依书,你莫不是有了身孕?”

依书轻轻点了点头,证实了蔡氏的猜测。

蔡氏欢喜道:“哎呦……这可是大好事儿,你怎么不早点跟母亲讲的?也不晓得提前跟我说一声,我也好帮我的孙儿准备一份大礼。”

依书羞涩的道:“女儿原先也不晓得有了身孕,也是三日前刚刚知道的。这不,刚才回来光顾着跟母亲说话,也忘了这事儿。”

蔡氏轻啧一声,淡笑着假意埋怨道:“看你这娘亲做的,怎的连自己有了身孕都不晓得的?难不成在西州那边忙得很,顾不上照顾自己?”

依书是蔡氏的心头疙瘩,对于依书的一切,蔡氏都极为关注。现在听依书说不晓得自个儿有了身孕,蔡氏不免就开始猜测起来,这既然已经有了身孕,月事肯定就迟来了,怎的会注意不到呢?除非是有旁的事情在忙,所以才会疏忽了自己。

对于蔡氏的精明,依书不禁苦笑,真是想瞒她都瞒不住,想了想,她笑道:“倒也不算是很忙,只是帮着大嫂料理一些家务事儿,平常又光顾着玩了,未曾在意。”

依书原以为蔡氏听了以后可能会有些不开心,未料到蔡氏却是微微点头,赞道:“嗯,你现在已经不比从前了,以往有母亲帮你筹谋,不需要自个儿操心。但现在既然已经为林家妇,这家务事倒的确该上上心,难得你大嫂还跟你一同打理,看来林家也没有薄待了你。”说完,她又朝下面站着的银珠薄荷觑了一眼,冷声道:“你忙着事务,注意不到自个儿身子也是正常。只是贴身侍婢是要来何用的?怎的也不帮你注意着?”

想到蔡氏待人的严厉,银珠薄荷吓的慌忙跪下,齐齐叩首道:“夫人,奴婢知罪,是奴婢照顾小姐不周,还请夫人原谅。”

蔡氏轻哼了一声,严厉的道:“哼……我原以为你们跟在小姐身边多年,一定会将她照顾妥当。以前你们办事还算稳妥,怎的去了西州以后就开始怠慢了?还是已经不将小姐放在心上了?”

银珠薄荷伏在地上,慌忙解释道:“奴婢不敢。”

依书忙扯着蔡氏的胳膊,娇声道:“母亲,银珠薄荷年纪还小,不懂这些事儿也是正常,她们待我也算尽心,你就原谅她们这一遭吧,无妨的。”

头转向依书,蔡氏的脸色又好看了起来,拍着她的手道:“依书,我知道你心善,最是见不得人受罚。但是她们对你照顾不周,这也是事实,如今轻饶了她们,让其他人见了,以后更疏忽你怎么办?旁人舍得,母亲可是舍不得。”

说着,蔡氏不由朝林建之撇去一眼,意在怪他疏忽了依书。

依书自是明白蔡氏的心思,想了想,觉得有必要跟蔡氏将西州的情形讲清楚。毕竟林府跟秦府在生活形式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蔡氏不能理解也很是正常,但相信等她说清楚以后,蔡氏应该就会理解了。

依书便对一旁伺候着的那些丫鬟道:“你们都先下去吧,我有些话要跟母亲讲。”

杨妈妈看了蔡氏一眼,见得她点头,便对众人挥了挥手,一起出了去。

至于林建之,当然丝毫不动的坐在一旁。

依书瞅了他一眼,笑道:“建之,要不你也先出去转转,可好?”

林建之一愣,随后笑道:“好,那你跟母亲好好聊聊,我出去转转。”说完,对蔡氏抱拳一礼,恭敬的退了出去。

对于林建之的守礼,蔡氏还是很喜欢的。待得他退出去以后,她方才问依书道:“现在人都退出去了,你是不是要跟母亲说些实话,告诉我你是否真的在西州过的很好?还是林家人待你并不如当日求亲时说的好听?”

依书抱了蔡氏的胳膊,细声道:“母亲,你多虑了,林家人待女儿极好呢。凡事总是照顾着女儿,最好的东西也是让给女儿,没有薄待女儿分毫,母亲放心便是。”

蔡氏疑问道:“那你是有何话要跟母亲私下说的?”

依书忙坐直身子,道:“女儿见母亲忧心女儿在西州的日子,便想跟母亲说清楚的。其实林家与咱府里不同,林家虽说家大业大,但因着家里人少,公爹跟婆母也不喜铺张,故而府里人并不多。原本内宅的事务都是大嫂在打理,后来婆母说等女儿有了孩儿以后,可能会分家,所以才让女儿跟着大嫂一道处理事务,也好学着些,免得分家以后顾不过来。”

蔡氏微微颔首,“嗯,你婆母这一点倒是做的极好。林建之虽为二子,但林家没有嫡庶之分,只要他们没有刻意的偏爱谁,倒是要少费不少心思。”顿了顿,她又问道:“那林家可有说若是到时分家,你这一房会分到多少东西?”

这一点依书倒的确没有问过,反正依她看来,以林父林母的个性,是断断不会亏待他们的。而林建业跟宁氏的性情也摆在那里,也不可能背地里耍什么手段,争多少家产。至于尚还年幼的林立德,那就更不可能耍什么心机手段了。

想着,为了安蔡氏的心,依书便将自己对林家众人的想法和了解都与蔡氏细讲了一遍。

蔡氏闻言,不由微微颔首,“若是果如你说的那样,那倒是极好的,你嫁去林家倒也没错,虽不如何显贵,但这一生过的平安顺遂也就是了。母亲也不多求其他,只希望你好便是。只是你远嫁西州,平日里母亲够不着摸不着,就算是你吃了亏,母亲也不知道。所以以后且记着,没事儿的时候多给母亲写些书信,跟母亲说说你的生活,也好让我放心。要是真个的出了什么事儿,母亲也好帮你出头。”

出生于四大家族之一,蔡氏从小就被训练运用各种心机手段,在那样的环境长大,蔡氏待人自然就缺少了几分信任。而出于对依书的疼爱,她就更是关心了,生怕别人薄待了依书,让她过的不好。

这些依书也都明白,索性也不与蔡氏争辩些什么,只要自己过得好,想来蔡氏便会放心了。

她道:“母亲且放心,是女儿做的不好,以后一定会时常给母亲写信,让母亲安心。”

蔡氏淡笑着点了点头,轻轻拍着她的手,忽然幽幽叹了一气,道:“你晓得母亲心疼你便好,如今嫁的这般远,每每想到见你一面都难,母亲都心疼不已。”

依书轻轻靠在蔡氏怀里,轻声道:“母亲……”

蔡氏又是一笑,摇了摇头,一面轻拍着她的后背,叹道:“罢了,母亲年纪大了,话未免就多些,你也不要放在心上,只要你过的好便是。”

这些依书自是懂得,心里也有了数。往日蔡氏最是疼爱她,现在最最关注的自然也是她。

依书坐直身子,想了想,转移话题道:“母亲,靖宇最近可还听话?”

提到小孙子,蔡氏脸上不由就露出了笑意,“你说那个皮猴呀,哎呀……真是不知道该如何说他才好,你大哥小时候最是稳重,甚得你爹夸赞,只是不知怎地,他却生了一个皮猴出来,整日里就知道耍泼玩闹,几个奶娘跟丫鬟都照顾不了他。”

依书笑道:“靖宇年纪还小,等他再长大一些,肯定就会懂事了,母亲不用操心。”

蔡氏颔首,又笑道:“他虽说是皮了一些,没有承袭你大哥稳重的性子,但脑子却是极聪明的,比你大哥小时候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每每教他学习,夫子都夸赞不已,说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孩儿。”



第二零八章 有事相求

蔡氏一向是最重规矩,口中虽说秦靖宇爱皮闹,但脸上却是带着笑意,显然在皮闹之外,秦靖宇也有着让蔡氏欢喜的优点。果然,蔡氏夸赞他是少有的聪明,神情中满满的都是骄傲。

依书笑道:“能让母亲这般欢喜,看来靖宇还不是一般的聪明哪,我以前只知他极为的机灵,倒是不知他读书也读得好。”

提到秦靖宇,蔡氏话都多得停下来,又与依书细细讲了秦靖宇做的那些好笑的事儿,以及夫子夸赞他的话。当然,因为秦靖宇的聪明懂事儿,秦子明对于秦智博就是更为的放心了。

依书点头赞道:“如今可好,只愿靖宇再大一些以后,能跟大哥学稳重一点,想来以后也是前途无量的。”

蔡氏甚是老怀欣慰,“若果真那般样子,那可真是好了。我想着,等靖宇再大一些,就送他进国子监读书去,也让他早点儿学着些。”

国子监作为本朝的最高学府,秦智博也是在那儿读的书,不像秦智峰跟秦智幸,只是在家中请了教书的夫子。想来,这也是嫡子跟庶子的差异。而秦靖宇作为秦府第三代传人,秦子明的长孙,想要进国子监读书,自然不是一件难事儿。

依书忽然想起林立德来,如今他也有十三岁了,现在正是在府中特意请了夫子在教学。林家家大业大,给林立德请的夫子自然也不是寻常之辈。

却说林家世代从商,一向无人有意入朝为官,只觉得还是从商快意一些,比那当官而言,不知要少受多少冤枉气,也少了很多争执。偏林立德甚是与众不同,从小就立下志向,说长大以后一定要参加科举,以期入朝为官,为百姓谋福。

林家家风甚是开明,尽管林立德的想法有些与众不同,林父林母都未曾说过他什么,只是鼓励他努力罢了。

依书想了想,既然林立德有此想法,为何不现在就帮他铺路呢?只要他以后性子不变,不被那官场的大染缸改变的太过严重,以林父林母的教导而言,他将来必是一位为百姓谋福的好官!

依书便道:“母亲,提到国子监,女儿倒是有一事相求,就是不知麻不麻烦。若是难办,那便算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