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陆家闺秀+番外 作者:徐如笙(起点vip2013.9.30完结)-第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牢,如今他竟死活不出来了。

    谁不知道端王爷的辈分高,李慕良那个假惺惺的为了名声一直尊敬有加,他也是打心眼里尊敬啊,只不过是一时的气话,皇叔居然当真了,认真的和他生起气来。

    李慕容亲自去了大牢,外面守着四五个太医,都是给端王爷治病的——端王爷的病可还没好呢,还有两三个人都是端王府里端王爷的幕僚,被请来劝说的,个个都愁眉苦脸的,见了李慕容道:“王爷谁也不肯见。”

    李慕容挥手示意他们退下,自己进了大牢,大牢里已经被打扫的干干净净,燃起了火把,不那么潮湿阴冷,端王爷所待的牢房里也是一尘不染,临时搭建了一张床,上面云被绮枕,旁边摆着桌子,上面摆着酒菜,端王爷坐在床上一动也不动。

    李慕容笑嘻嘻的进来:“皇叔,侄儿来给您赔礼道歉了,您就原谅我这一回吧。”端王爷瞥了他一眼,哼了一声:“你既然把我关进来,我就要看看你治我什么罪名。”

    李慕容陪笑道:“我哪里敢治皇叔的罪,皇叔,我错了,我真的知道错了。”端王爷道:“你若是真的知错,便把皇位还给你哥哥。”

    李慕容瞬间变了脸色,端王爷瞧在眼里,冷哼一声,李慕容努力使自己的语气缓和一些:“皇叔 ,我知道您的担心,您怕我胡闹,把祖宗的基业都给败光了,可我也是李氏儿孙,我也知道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您放心,我一定会知人善用,谦虚谨慎,做一个好皇帝的,我一定不会输给李慕良。”

    端王爷道:“你知道你比慕良差在哪儿吗?你天生就不是当皇帝的料。”李慕容竭力让自己脸色平静:“皇叔这么说是什么意思?”

    端王爷冷笑道:“慕良不是好色的人,可他这么宠爱陆宛君你知道原因吗?慕良早就知道你的野心,为什么不早点点破,而是任由你发展,你知道原因吗?为什么陆如玉和程怀玉背叛自己的家族帮助你,你知道原因吗?为什么陆如玉明明下了蒙汗药,可慕良和徐广庭还是逃走了。你知道原因吗?”

    李慕容道:“我当然知道原因,他宠爱陆宛君是因为不想让我派来的宁妃和惠嫔接触他,刺探消息,如玉帮我是因为她是我的妻子,而程怀玉,他是为了帮如玉所以帮我,至于徐广庭他们是如何逃走的,我心里也清楚,是如玉故意放走的,如玉知道我肯定不会放过这两个人。所以将他们放走了。”

    端王爷冷笑:“你心里清楚,可你却下不了这个狠心,我要是你。我就会让陆宛君入宫前就消失在这世界上,我会杀了陆如玉,让所有人知道背叛我的下场,可你没有那么做,你有野心。却不够狠心,所以,你难成大事。”

    李慕容静静看着端王爷,道:“皇叔说的是,是我太心软了,既如此。那我就办两件事,让皇叔看看我的能力。”

    端王爷道:“你想拿何家做筏子?省省吧,太后如今在大恩寺出家。那天的事朝中大臣都看着呢,你一旦动了何家,大家都会以为是你心胸不够宽广,在蓄意报复,这样难免失了民意。”

    李慕容道:“皇叔为什么以为是何家?”

    端王爷道:“陆家势大。且有沈家和陈家支持,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好收尾,而陈家,因为陈毅宁的关系你也不会动,至于沈家,你又交给了韩家收拾,剩下的是谁还不明显吗?”

    李慕容道:“那可真是遗憾,皇叔你错了,这次,倒霉的可是徐家。”

    李慕容将徐宗政从首辅的位子上撤了下来,换上了裴太爷,又将徐大老爷和徐二老爷革职查办,徐家顿时乌云笼罩,朝中也人心惶惶,不知道徐家遭难是什么缘故,又担心下一个就轮到了自己。

    李慕容得意洋洋的去见端王爷,端王爷脸上却满是悲悯:“徐宗政为人圆滑,一向没什么过错,人缘也好,你无缘无故的撤了他的职,虽然出了一口气,却使朝臣不安,很容易被有心人利用挑事,到时候一个暴戾的罪名压下来,群臣罢朝,你难道要把他们杀光吗?真是幼稚,做皇帝做事更应该谨慎才是,名不正则言不顺,我问你,徐家犯了什么错,你为什么要治他们的罪?”

    李慕容脸色阴沉,道:“无论我做什么,在皇叔眼里都是错的。”

    端王爷道:“错不在你,慕良自幼学习的便是帝王之术,自然比你更精通,你不如他也是应该的,苦海无涯,回头是岸,慕容,不要一错再错。”

    李慕容道:“我知道皇叔打的什么主意,不管您怎么用激将法,我答应过母妃,也答应如玉,会做一个好皇帝,我一定会比李慕良更出色。”

    端王爷看着他倔强的背影微微摇头。

    ******

    李慕容看着呈上来的折子,微微蹙眉,石英站在下首回话:“已经打听清楚了,丁冶文在西南举旗造反了,并抬出了广宣王的旗号,周定宇已经被斩首示众,周家也被丁冶文控制住了。”

    李慕容气道:“周定宇不是有把握吗?”

    石英道:“周定宇毕竟是书生,对于军队里面的事还了解不深,一时失手也是有的,如今该怎么办还请皇上定夺。”

    李慕容冷笑:“既然丁冶文造反,那就出兵镇压。”

    石英有些犹豫,本朝可是几十年没有过战争了,如今一旦打起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丁冶文所率领的西南大军可不是吃素的。

    李慕容看着他:“怎么,你没有把握取胜?”

    石英忙道:“臣一向负责京师治安,对外面也不熟悉,倒不如韩家父子久战沙场。”

    李慕容一想也是,便叫人请韩千帆和韩云入宫。

    对于打仗,韩千帆自然是赞成的,只说还要细细的打听一下西南的军情。李慕容见韩千帆志在必得,心里这才舒坦不少,自命各人去准备。

    与此同时,西南边陲,徐广庭和丁冶文也在讨论着从何处出兵,何时出兵。

    丁冶文满脸的络腮胡子,因为前一段时间的囚禁,显得有些憔悴,如今却是满脸的激动,指着地图道:“咱们从两湖两广出发,一路往北,因李慕容刚刚登基,根基未稳,咱们又是正义之师,定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徐广庭却看着西北发呆,他一直想不通,韩千帆的那几万大军究竟藏在了哪?怎么就在一夜之间悄无声息的进了城。

    那几万大军都是精锐之师,如今还守卫在京城周围,若是西南军队有所异动,韩千帆必会有所应对,西北可还有几万兵马呢,要是韩千帆将他们也调过来里左右夹攻,那西南大军岂不成了瓮中之鳖。

    他将利弊分析给丁冶文听,丁冶文也苦苦凝思起来,徐广庭慢慢道:“其实也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派人去西北军中,劝降西北军队,那么韩千帆在京城的军队反倒成了瓮中之鳖,咱们的胜算更大。”

    丁冶文皱眉道:“法子倒是好法子,关键是谁去?”

    徐广庭道:“若是丁将军不嫌弃,那么我就毛遂自荐了。”

    丁冶文看着眼前这个年纪虽轻,可却见识深远的年轻人,是他单枪匹马搞定了周定宇,把自己救了出来,也是他协助皇上说服了西南大军为之效力,这个人的前途不可限量,派他出去,也许真的有可能。

    正商议着,韩舟笑嘻嘻的进了营帐,手里还拿着一截烤羊腿:“快来尝尝这个。”

    丁冶文很是无奈:“你就不能干点正经事。”韩舟很是无辜:“什么是正事?”

    丁冶文把徐广庭的提议讲了一遍,没想到韩舟坚决反对:“此行十分危险,要是你出了什么意外,我可怎么跟宝菱交代。”

正文 108。算计

    PS:

    第一更,不好意思,更晚了。

    徐广庭看着他:“我媳妇要你交代?”

    韩舟道:“反正是不行,这儿那么多人呢,派哪个去不行啊,”

    丁冶文不满道:“你又不懂这里头的事,瞎掺和什么,你来了,皇上呢?”

    韩舟耸耸肩:“皇上正在写诏书呢。”

    丁冶文没有说话,若是他们北攻,是得有一个明正言顺的理由。

    几经商议,众人还是一致觉得徐广庭去西北最为合适,纵观军中人物,比他有能力有说服力的可不多,徐广庭准备了两日,将军中事务交给丁冶文,启程去了西北。

    他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出发,当初一路护卫他们到西北的陆家侍卫此时也保护在他身边,有了这两个人保护,此行也能顺利一些。

    再说京城,李慕容先是下旨命户部准备粮草,三军未动粮草先行,要想打赢这场仗,充足的粮草是必须的,可户部尚书李大人却犹豫了,他知道皇上未死,便起了动摇的心思,上书道:“广宣王师出有名,此仗能不打则不打,毕竟皇上和广宣王手足情深,先帝在天之灵,也希望化干戈为玉帛。”

    李慕容气的要命,问李大人:“若是停战,广宣王可肯?若是他不肯,朕该置于何地。”

    大臣们都没有说话,心里却暗暗道,自然是不肯的,你把皇位从人家手中抢走了,人家肯定不会善罢甘休。

    李慕容把李大人骂了一顿,限令他一个月内把粮草筹集好。

    在前朝挺威风,回宫后李慕容就蔫了下来,也不吃饭,也不见人,把自己关起来生闷气。

    陆如玉闻讯赶过来。她已经知道了前朝的事,见李慕容独自一人喝闷酒,不由得道:“往后比这更艰难的事还有呢,你难道每回都这么喝闷酒?那你早就醉死了。”

    李慕容呆呆道:“皇叔说的对,我真是不适合当皇上。”

    陆如玉坐在他旁边,替他擦了擦衣襟上溅落的酒:“谁也不是生来就什么都会的,慢慢学就是了。”

    李慕容握住了陆如玉的手:“我不高兴的时候你就对我很好,我高兴地时候你瞧都不瞧我一眼,难道我们俩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吗?”

    陆如玉摇头:“我是你的妻子。你需要我,我就来了,你不需要我。我何必往你跟前凑。”

    李慕容将头放在陆如玉的颈窝:“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懂我,只有你对我好,如玉,我也会一辈子对你好。”

    陆如玉温声道:“你别甜言蜜语的,还是先想想该如何解决这件事吧。”

    李慕容很苦恼:“那些人一看样子就是不想打仗的。”

    陆如玉道:“日子过得好好地。谁想打仗呢?而且你才新登基,朝中六部官员,大都是广宣王提拔起来的,对你也是面服心不服,你得想个法子把他们收服了才是。”

    李慕容皱眉道:“我如今只有那一纸诏书,还是你模仿的。压根经不起推敲。”

    陆如玉忍不住笑起来:“所谓名正言顺,只要证实你的确是先帝指定的继承人,而广宣王则是谋朝篡位不就行了?朝中多得是古板的大臣。他们只注重正统,如果他们眼里兢兢业业的广宣王只是一个为了皇位无所不用其极的小人,那谁还会向着他呢?”

    李慕容眼前一亮,是啊,朝中那些老臣。虽然是他登基的最大阻力,可也是一个很大的助力。他们只认血统,只认名声,如果设一计策,颠覆他们对李慕良的印象,那么于自己便是有利的。

    第二日李慕容照常去上朝了,不少大臣纷纷上书觉得以和为贵,不希望打仗,李慕容也没有发脾气,只是笑眯眯的把折子照单全收,然后吩咐礼部做了一件事。

    当初太后的贴身宫女暖香虽然受先帝临幸,却没有名分,死后尸骨也一直存放在大恩寺,如今李慕容下旨册封暖香为贵嫔,尸骨以先帝妃嫔的身份葬入皇陵,此言一出,让大家不禁面面相觑——皇上什么时候这么好心了?

    不过,李慕容的话也很有道理,礼部的官员也都赞同,毕竟是为皇室生育过子女的人,照规矩的确该记入宗谱。

    这件事很好办,不过是择了一个黄道吉日,将暖香的尸骨从大恩寺移到皇陵中,再做七七四十九天的法事以告慰亡灵,谁知,停灵的时候,却被在一旁观礼的刑部官员文大人瞧出了破绽,文大人乃是仵作出身,据他所看,这副尸骨似乎并非生育过孩子。

    他心知此事重大,并不敢草率,当即告知了李大人,李大人赶忙屏退众人,请文大人再细细的看了,文大人道:“女子生育过后盆骨会变得宽大,骨头之间的缝隙也和之前有所不同,如今这副尸骨,一看便知是没有生育过孩子的。”

    都说广宣王乃是太后的宫女所出,可如今这宫女竟没有生过孩子,那广宣王是从哪里蹦出来的?李大人急切道:“文大人可看仔细了?”

    文大人无奈道:“李大人,此事非同小可,我怎么敢胡说,我也是出于习惯,看见尸首总要习惯性的看一眼,要不然也发现不了啊。”李大人点点头。

    文大人今年四十多岁了,在刑部尚书的位子上做了将近十年,一直很是兢兢业业,克己奉公,若说他为了新皇而撒谎,李大人是不信的。

    文大人有些犹豫,悄声道:“如此看来,广宣王真的不是先帝所出?”

    李大人神情严肃:“事关重大,我们还是不要胡乱猜测。”

    文大人道:“大人要想弄清楚还有一个法子,那就是滴血验亲,据古书上记载,同族血亲骨血可相溶,广宣王虽不在此,可广宣王却有两个女儿,只要咱们一验。若可相溶,那广宣王的确为先帝亲生,若不能相溶,那么……”宫里的妃子公然给皇上戴绿帽子的事情可能性小于零,那么只能说广宣王非先帝亲生。

    文大人犹豫道:“要不要将此事禀告皇上?”

    李大人也有些不知所措,若是将此事告知皇上,那么无论结果如何,皇上肯定抓住这个机会说广宣王非先帝亲生,可若是不告诉,广宣王的女儿们都在内宫。他们如何接触的到呢?

    文大人看出了李大人的犹豫之色,道:“我有一言,不知当不当讲。”

    李大人忙道:“文大人请说。”

    文大人道:“说句大不敬的话。若是广宣王的确为先帝亲生,又是长子,他即位理所应当,那么新皇登基便可称为谋朝篡位,我等自然隐忍等待。可若是广宣王真如新皇所说,并非先帝亲生,那么我等的追随岂不成了大笑话?我等殚精竭虑所谋划,不就成了助纣为虐?让李氏江山落到旁人手里?”

    李大人越发的犹疑不定,文大人道:“此事非同小可,我们先和其他大人商议一下再说吧。”

    六部官员秘密的聚在一起。商议来商议去,最终决定上书告诉李慕容这件事,但是滴血验亲的事。要端王爷出面执行,杜绝一切做手脚的可能。

    李慕容如愿以偿的看到了书桌上这份六部尚书一起联名上书的折子,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好啊,那就验。别说是皇叔验,就是李慕良亲自来验。那结果也只有一个。

    李慕容又召集群臣,把这件事讲了一遍,提议由端王爷滴血验亲,群臣们自然答应。

    端王爷一听这事就知道又是李慕容搞出来的幺蛾子,哪里愿意出面,他如今还在刑部大牢住着呢,李慕容亲自去请:“皇叔就不好奇么?皇叔不害怕受了蒙蔽?让李氏江山拱手他人么?”

    端王爷哼道:“太后的品行我信得过,她不会撒谎。”

    李慕容笑道:“那皇叔还怕什么呢?如今皇叔拒绝出面只会让人觉得心虚。”

    滴血验亲的事自然瞒不过程皇后和一干后妃,程皇后一听是李慕容提出来的,便知他肯定憋着什么坏呢,怎么会愿意,只是形势不容人哪,滴血验亲的人选便是贤妃所出的莞然公主,莞然公主只有七岁,瑟瑟的躲在贤妃怀里。

    贤妃满眼含泪,忍不住斥责李慕容:“事已至此,你何必苦苦相逼。”

    李慕容道:“清者自清,皇嫂何必生气呢。”太医亲自取了莞然公主手指头上的一滴血,滴在了那尸骨之上,贤妃抱着哇哇大哭的莞然公主,也忍不住盯着那滴血,看它究竟会不会融进去。

    过了很久,直到血滴干涸了,也没有渗进去半分,端王爷脸色阴沉,程皇后和一干后妃则面如金纸,李慕容得意道:“皇叔,您可看清楚了?”

    在场的六部尚书也无不惊讶,莞然公主是皇上的血脉,若是皇上乃暖香所出,那么骨血定会相溶,反之,则无法相溶,如今看来,皇上真的不是先帝亲生,他们居然喊了一个不知姓名的人十年做皇帝!

    在场的人无不冷汗,只有程皇后紧抿着嘴唇,神情坚毅。

    在铁一般的事实下,没有人质疑,要说当时太后所说往事,虽然很有说服力,大部分人相信了,可也有不信的哪,比如李慕容一党的,他们之所以坚定地站在李慕容一边,就是认定了皇上非先帝所出,如今滴血验亲的结果一出来,他们自然掀起哗然,散播消息,让更多的人知道皇上并非先帝亲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