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万岁!”

    台下的满汉大臣们再一次山呼万岁,之后才垂手站立,一动不动。

    首领太监赵德全瞥了眼顺治帝后,又瞧了眼站在皇帝身后的红袍太监吴良辅,这才扯着嗓子叫了起来:“万岁有旨,请议政王、贝勒入座!”

    站在前排的十几位满洲议政王大臣闻听之后上前几步,行叩见大礼:“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然后,议政王们坦然入座,分列在顺治的两侧。

    坐在东首第一位的是安亲王岳乐,其父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第七子阿巴泰。算起来,议政诸王大臣中,岳乐的年龄最长,已经四十六岁了,辈分最高,学问也数得上,为人处事老成持重。头脑十分冷静,一直是少年天子顺治的得力支柱,所以顺治安排他坐议政王大臣位子最上首。不过原本坐在东首第一位的并不是岳乐,而是顺治的异母兄弟承泽亲王硕塞。

    清太宗洪太十一个儿子里,活下来八个,而真正参与打天下立下军功的,便只有豪格和硕塞。硕塞是顺治的五哥,其生母是洪太侧妃叶赫那拉氏。按清太祖努尔哈赤诸子封爵之例,侧妃庶妃之子不得封和硕贝勒、和硕亲王。故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对建立金国、大清国以及入主中原,都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只封至多罗郡王而已。其它如四子汤古代、六子塔拜、九子巴布泰、十一子巴布海等,仅分别封为辅国将军、镇国将军、辅国公等。

    顺治元年,由于满清入主中原,硕塞得以晋封为多罗郡王。在册文中还特别强调硕塞系帝之“庶兄”。顺治八年福临一亲政,便立即晋封硕塞为和硕亲王,并且增注军功。此举打破了清太祖太宗时的惯例,少年天子此举的用意很明显,他是想通过封授兄长及亲侄的方式,来增强支持自己的力量,以便清洗多尔衮留下的势力。对此,朝臣看得明白,自然谁也不敢说半个不字。

    身为和硕亲王又是议政王大臣的硕塞另外还管兵部和宗人府,权力极大,顺治也对他寄予厚望,无奈硕塞短命,去年病死了,其亲王爵由其子博果铎承袭。博果铎年纪不大,又无资历战功,自然无法和其他诸王抗衡,无奈之下,顺治只能让岳乐坐了议政王大臣第一位。诸王贝勒无人能和岳乐比地位,但坐在西首第一位的简亲王济度却不这样认为。

    济度是郑亲王济尔哈朗的次子,济尔哈郎是清朝的开国功臣,又是清太宗洪太册封的七大铁。帽子王之一,更是睿亲王多尔衮死后清廷仅存的四位和硕亲王之一,其它三位,阿济格被幽禁赐死,满达海缺乏果断,而多尼还年幼,毫无军功绩可言。这样一来,德高望重而又有拥戴之功的济尔哈郎自然而然、无可争议地高居诸王之首。如此身份,若不是病死,这议政王大臣首位哪个敢坐?

    因为济尔哈郎对顺治的支持,使得顺治十分感激和尊敬于他,特下谕宣布郑亲王年老,一切朝贺、谢恩,悉免行礼,这可是当年“皇父摄政王”多尔衮才能享受到的礼遇。不久,顺治又下谕加封和硕郑亲王为“叔和硕郑亲王”,并册文表其军政大功,不仅如此,顺治还在一日之内加封其长子富尔敦为世子,二子济度为多罗简郡王,三子勒度为多罗敏郡王。时人都说郑亲王一门四王爷,是何等的显赫!?

    不过皇帝对郑亲王一门的恩宠,在济度眼中却被认为是应得,他认为倘若没有父王济尔哈朗当年对顺治的拥立之功,那么显然坐在今天龙椅上的人早就不是顺治了。长兄富尔敦去世之后,济度和勒度与父亲济尔哈郎一道成了议政王大臣,济尔哈郎五月病逝后,济度本以为自己会坐议政王首位,结果顺治却让岳乐坐了首位,这让他很是不满,认为皇帝还是太年轻,不懂事。

    在济度看来,在世的皇族亲王、郡王中,他济度论威望、论尊贵、论军功应在首位。目前与顺治帝同辈的,只有简亲王、安亲王和信郡王三人,信郡王多尼与天子顺治年纪相仿,论资历论军功都数不到他,至于安亲王岳乐又算得了什么?按辈分,他俩是兄弟;按位分,岳乐新进亲王,也不及自己。唯一的不足是岳乐比自己年长几岁,但自己可是叔王济尔哈朗的世子呀!

    济度看不上岳乐,岳乐也看不上济度,二人之间一直不友善,明里暗里都针锋相对。诸王、贝勒相继坐下后。济度看着正对面的岳乐怎么也看不顺眼。

    岳乐也察觉济度的不善目光,却没有理会,只盯着玉阶上御座旁边一把带着软垫的椅子,不消说,这自然是皇帝给汤若望这个洋夷老头预备的。

    果然,御座上的顺治发话了:“给汤玛法赐坐!”

    人群之中同其他官员一样朝袍朝靴朝珠,戴着红顶子的汤若望应声而出,叩头拜谢。当他低头走上玉阶时,脑后悬着的也是一条辫子。

    众人眼中的汤望若看起来从容镇定,其实内心里汤玛法却十分忐忑不安。很不是滋味。因为他这一坐,居然位居诸议政王大臣之上,与当朝天子并列,这让下面的满族王公大臣能不恼怒?!

    对满州人,尤其是坐在下面的满州议政王会议的王公大臣,汤若望有一种莫名的恐怖,因为他们之中已经有人扬言要毁教堂,取缔耶稣教!这可是汤若望为之奋斗了一生的事业呀,为了这伟大而神圣的事业。汤若望咬着牙也得上台去坐呀,很明显,他汤若望一日不倒,耶稣教会在中国便可多收许多信徒。只要少年天子对自己的尊宠不变,那么耶稣教征服中国就大有希望,这可是东亚的一个超级大国,如果能替上帝征服他。他汤若望在上帝面前也会十分的自豪和骄傲!?

    想到这里,汤若望心里平静了些,侧身小心翼翼坐下了。目光无意中与议政王大臣鳌拜相遇,汤若望的心里一沉:鳌大人的目光十分不友善!上帝,我并没有妨碍他什么呀!

    其实,汤若望还没发现,怒视他的人大有人在!站在顺治身后的红袍太监吴良辅此时正满怀敌意地注视着他。?

    身为顺治帝最恩宠的内监,虽然在宫中身份不比首领太监赵德全,但赵德全却是绝对不敢在吴良辅面前拿身段的,无它,这吴良辅在天子面前说一句话能顶他十句,这让他如何敢惹吴良辅。

    原本,因为皇帝宠信的吴良辅日子过得很快活,外朝一些官员私下也和他结交不少,甚至满州的王公大臣也对他很礼遇,岂料,自从汤若望出现后,天子就像是被勾了魂去,一天到晚就是汤玛法,基督教。二人之间的感情也超出了君臣,宛若父子了。因为太后的缘故,顺治甚至尊称汤若望为玛法(满语爷爷),如此宠遇,吴良辅便再也不能如从前般蛊惑顺治,让顺治事事听他,任他在宫中一手遮天。

    在前明宫中呆了十多年的吴良辅深知没有皇帝的宠信,太监的下场有何等的可怕,当年权操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是何等让人羡慕,可是新帝登基后下场又是何等的凄凉!

    吴良辅害怕自己最终会落得魏忠贤的下场,因此对于汤若望自然是恨之入骨,如何会有好脸色给他。只他站在顺治身后,顺治看不到而矣,偶尔回过头去,吴良辅脸上也是笑容灿烂,对汤玛法亦是尊重无比,哪里有其它。

    群臣待汤若望坐下后,目光全都聚集到了在座的议政王大臣身上去。今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在京的议政王、议政贝勒全部出席,人数多达十七名。除显襄亲王富寿、多罗安郡王岳乐、多罗信郡王多尼、多罗敏郡王勒都外,又有多罗贝勒尚善、杜尔祐、杜兰等。而议政大臣则有内弘文院大学士宁完我、户部尚书车克、礼部尚书觉罗郎球、兵部尚书蒙古固山额真明安达礼、两黄旗及其它旗重臣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等人。

    顺治懒洋洋的看了眼下面,开口道:“诸位臣工,今日议政王大臣会议,先前朝议不决之事可奏与诸王、贝勒知。”

    当下,就有早就备好折子的兵部汉侍郎张弘清出班奏道:“万岁,兵部有广东亲藩事须报于议政王大臣会商!”

    “何事?”顺治也是明知胡问。

    张弘清道:“前日平南王尚可喜上奏请调满州兵马南下事。”

    顺治点头道:“尚可喜请兵的事朕是知道的,不知议政王会议有何决定?”说完,目光落在了岳乐身上。

    (未完待续。)

第二百六十二章 议政王大臣会议(下)

    顺治点岳乐的名,而不是点自己的名字,这让济度有些微恼,把脸挂在那里冷冷望着岳乐。坐在济度右手边的敏郡王勒都见了只能暗自苦笑一声摇了摇头,不论是济度还是岳乐,都不是他勒都能惹的,这二人间的不和也是北京城公开的秘密,自家在旁就当瞧个乐,可千万不能掺和其中自找麻烦。

    岳乐把济度的臭脸看在眼中,从鼻腔哼了一声不理他,起身向顺治奏道:“回皇上话,臣以为可准尚藩奏请事,由兵部调派南下兵马,仍以满汉八旗官兵为主,择日便启程南下。”

    “安亲王认为可准尚藩事,诸王有不同意见吗?”

    顺治心里也是认可向广东派兵的,岳乐所言正合他意,不过他没有就此拍板,而是例行公事般又问了问其他诸王的意思。往常岳乐表了态后,其余的诸王、贝勒和大臣们都是没有不同意见,不曾想这次顺治刚把话说完,就有人跳出来反对了。

    “皇上,臣以为不能允尚藩请兵事。”

    站出来反对岳乐意见的并不是他的老对头济度,而是多罗贝勒尚善。

    尚善是庄亲王舒尔哈齐的孙子,顺治元年受封辅国公,后进固山贝子。顺治二年跟从豫亲王多铎南征攻打李自成,平定河南,继而南下江南。顺治六年因战功进封为多罗贝勒,掌管理藩院事务,列为议政大臣。

    论战功,岳乐当年跟随豪格征讨过四川的张献忠,尚善同样跟随多铎攻打过李自成;论年纪,岳乐46岁,尚善38岁,二人相差并不大;但论身份,岳乐是太祖孙,尚善则是太祖弟舒尔哈齐的孙子。和御座上的顺治是叔伯兄弟,不像岳乐是顺治的嫡叔伯兄弟,和皇帝的血脉隔了一层。就这一层,便让尚善终步于多罗贝勒数年不得进爵郡王,至于亲王更是想都别想。

    同是爱新觉罗家子孙,别人是亲王,自己却是郡王,别人开会是坐首位,自己则只能下位坐陪,这不能不让尚善心有怨言。也让尚善和济度有了相同点。也因此二人平日关系走得颇近,对岳乐都是看不上眼。

    “尚善你为何不同意尚藩请兵事?”

    顺治很是诧异,去年李定国兵进广东,尚可喜便向朝廷请调满州兵南下,当时议政王大臣会议可是全数通过的,为何尚善今年却反对派兵南下了。

    岳乐也没想到尚善会跳出来反对,有些疑惑的看着他。济度则是心中暗喜,没想尚善够哥们,这么快就跳出来替他出气了。其余诸王贝勒、大臣和场上的满汉官员也都被尚善的举动所惊讶。一个个不解的望着这位多罗贝勒,想知道他为何反对派兵广东。

    尚善显是对反对出兵广东的理由很有自信,他道:“去年李定国兵进广东,朝廷允尚藩请。调靖南将军朱马喇率满汉官兵万里迢迢远赴广东参战,不过此战虽逼退李定国,但朱马喇部损失也大,得不偿失。”他顿了一下。吸口气又道:“据臣所知,朱马喇部损失并非于战阵之上,而是因为广东天气炎热。我满州官兵不堪酷热屡屡中暑而致。若不是朱马喇连上三折请求率部回返避暑,恐怕南下兵员损失更大。因此臣以为此次不当允尚藩所请,而是应叫尚藩会同耿藩、广东地方自行解决兵员不足问题,以免我八旗子弟再有无谓伤亡。”

    兵部尚书、蒙古固山额真明安达礼听了尚善这番见解却是摇了摇头,起身向顺治行了一礼,尔后对尚善道:“贝勒若是只考虑满州官兵不耐酷暑而不允尚藩请兵事,似乎有些不妥。”

    尚善反问道:“去年朝廷准尚藩所请是因为李定国大军逼进广州,今年李定国却没有在广东,而是保着朱由榔去了昆明。没有李定国大军威胁,广东有尚藩和耿藩坐镇,旗下兵马并绿营官兵也有三四万,何以还要请朝廷派兵?额真你说说这是个什么道理?”

    “这。。”

    明安达礼犹豫了一下,面朝顺治禀道:“禀皇上,尚藩道南明孙、李二贼内讧,他欲以藩下兵马合朝廷满州兵马一同西进,和广西的线国安合兵攻入贵州,如此可为朝廷尽取两广之地,又可控扼滇黔,如此再加上我湖南战场官军,四川战场官军,便是对南明永历政权形成三方压境之势,不出数年,南明必亡。臣看尚藩所言颇是合理,因此兵部的意见是同意请兵事。”

    见明安达礼不理会自己反而直接向皇帝表明态度,尚善心中来气,不由质问他道:“我问你,我八旗兵从京城出发,要多久才能到广州?”

    “最快也要两月。”答话的不是明安达礼,而是他的副手张弘清。

    尚善哧笑一声,带有些许怒意冲张弘清道:“最快都要两月,最迟恐怕要三个月吧!等我八旗兵到了广东,那边的天气正好转热,酷暑之下,叫我八旗兵如何去打仗,难不成侍郎是想让我八旗子弟一个个都热死在广东不成?”

    张弘清不过是汉人,又是个侍郎,哪里担得起尚善这莫名其妙压过来的大帽子,忙惶恐道:“贝勒爷息怒,下官不是这个意思。”

    “不是这个意思是什么意思?我看你就是!”

    尚善一幅不饶人的态度令得在场的汉人官员都是心生厌恶。

    “皇上,奴才同意多罗贝勒所说,朝廷不当派兵南下。”

    户部尚书车克是上三旗中两黄旗的人,因此他在顺治面前自称“奴才”。出于开拨费用考虑,他这户部尚书旗帜鲜明的站在了尚善一边,不同意调满州兵南下。(作者注:上三旗为爱新觉罗家直属包衣奴才)

    车克一表态,当即又有两个贝勒和几个大臣也起身反对出兵南下。这些人都是满州人,所考虑的也都是满州人的利益。朝廷真要准了尚藩所请派旗兵南下,那去得肯定是自家族人,八旗内哪家和哪家不是沾家带故的,真要去广东那鬼地方遭罪,谁乐意?上回朱马喇回来,旗里可是没少死人,现在都有人记恨着当初主张派兵南下的那几个大臣呢。

    济度倒沉得住气,只在那看热闹,没出来表态。

    老臣中宁完我最近身体实在不佳,这会坐在椅子上倒是有点昏昏欲睡了,哪里顾得上两边的争吵。

    显襄亲王富寿和多罗信郡王多尼都没什么经验,也分不出谁的话更在理,便也坐在那保持中立,谁的意见也不支持。

    多罗贝勒杜兰和杜尔佑两兄弟倒是支持了岳乐,但说来说去也没说出个什么来。

    两黄旗的一干重臣鳌拜、苏克萨哈等人在主子没有表明态度前,始终保持沉默,没有掺和在其中。

    尚善和一干反对出兵的贝勒、大臣意见让顺治也犹豫起来,旗人子弟乃是满州根本,北人又适应不了南方的天气,按理既然广东那边不是如去年一样被李定国大军压境,朝廷没必要派满州子弟前去助战。可这一次难得尚可喜主动请兵要求西进,洪承畴那边也有过提议湖南暂时不动,让广东二藩先探一探南明虚实的建议,所以顺治还是想派兵到广东让尚可喜探一探南明虚实的。若真能实现尚可喜所言的尽取两广,控扼滇黔的局面,对大清就再有利不过了。

    不过现在诸王贝勒吵得厉害,顺治也不能不顾他们的反对执意派兵,正为难着,那边尚善又叫了起来:“皇上,尚藩奏疏上说广东境内明军气焰复又狂妄,重镇新会也叫明军给夺了去,臣就奇怪了,这广东现在哪里还有什么能打的明军?去年李定国都拿不下的新会怎就叫明军给夺了去?这里头尚可喜说得不清不楚,臣以为当派员彻查此事,等事情弄明白了再议派兵也不迟。”

    尚善这提议是直接把派兵的事给压下来,准确的说是拖下来了。事情一拖,下次议政王大臣会议难不成还能再议不成?

    车克叫好道:“这个提议好,又不是李定国打广州,他尚可喜怕个什么?他藩下有汉军老旗兵,还有耿继茂的兵马在,两家难道还奈何不得那些南明杂军?这兵不能派!”

    多罗贝勒满山道:“甭管尚可喜报上来的是真是假,广东的明军又是不是真夺了新会,反正咱八旗不能派!这不是几百里路,而是上万里,等咱八旗子弟到了广东那边天气也热了,呆不上几天还得回来,于其如此跑来跑去,徒损八旗子弟,不如不派,要派也派那些绿营兵去。”

    话音刚落,耳畔就传来安亲王岳乐愤怒的声音,“八旗的威风是八旗子弟打出来的,不是窝在家中享福得来的!北方是咱大清,南方就不是了!这才入关几年,你们就这么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