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1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撤,快撤!”

    孔国治急眼了,把唐三水娘。操。了一万遍,知道大势已去,猛拉马头往后方跑去。

    南赣营兵们见总兵跑了,忙也跟着赶紧跑,连那些受伤的同伴也不顾了。

    如丧家之犬般一口气跑出了二里地,孔国治回头一看,跟出来的部下只有百余人,其余的要么被太平军围住吃掉,要么就在半道跪地投降了。

    江上的明军水师也不住的向后方大营炮击,岸上隐约传来喊杀声,估计是明军的水师已经派兵上岸。

    视线中看不到尚之信,孔国治只道他已被反水的唐三水害了,一咬牙,示意亲兵随他往东北方向跑。肇庆绿营不反水,这仗还能再拼上一拼,可现在却什么都做不了了。宋锐他们的兵马也散掉了,这当口孔国治能做的还是独善其身,自个保命去吧。

    几十骑太平军骑兵发现了往东北方向逃去的孔国治,领头的满州小旗面露狞笑,张嘴满话一通叫嚷,顿时满州兵们全跟他追了过去。

    发现后面有太平军骑兵追来,孔国治惊得浑身寒毛立起,指望亲兵们能替他挡上一挡,可那些亲兵们发现太平军骑兵并不斩杀跪地投降的同伴,索性也咬牙跪地降了。

    孔国治万念俱灰,一不留神从马上摔下,因为身上的甲太重,摔下去后无法从地上爬起,急得跟什么似的,手忙脚乱的解开甲衣起身就要跑,耳后传来蹄声,再接着就是脖子一凉,然后感觉自己好像飞了起来。

    脑袋落地,那眼还是睁着的!

    。。。。。。。。。

    “清军败了,都随我去杀尚之信!”

    苏纳操着半生不熟的汉话叫嚷着纵马向前冲,也不去追杀那些乱跑的清军,只盯着尚之信的中军大旗。前方有条溪流,马蹄下水后,溅起一片水花。随着越来越多的骑兵下水,溪水顿时混沌一片,鱼虾窜来窜去。

    战场局势自肇庆绿营反水后就一边倒,太平军的几百骑兵取得战场的主导权,他们分成几队四下追杀溃兵。三个步军大阵在后跟进。

    兵败如山倒,近卫清军士卒非死即降,受下的狼奔豕突,没人敢停下一步。

    四周到处是喊叫逃命的士卒,尚之信呆若木鸡的看着班志富陷入肇庆兵的重围之中,看到唐三水挥着手中的大刀不断的向自己奔来。

    班志富尽了力,但他无力改变这败局。他与几十个亲兵很快就被肇庆兵淹没。

    尸堆中,浑身都是血窟窿的班志富挣扎着从地上爬起,吃力的将刀剌在地上,扶着刀面朝尚之信所在的方向发出最后的声音“殿下!”

    话音未落,整个人便轰然倒地,那满是血迹的佩刀也随之倒下。

    (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一章 钱不是问题(五更求订阅)

    周士相得知尚之信叫唐三水的肇庆营兵给生擒了,甚是惊讶,不过不是为尚之信被擒而惊讶,而是为唐三水能把事情多做了一步惊讶。

    对唐三水这个人,周士相很佩服,不冲别的,就冲他能把手下那2000多营兵收拾得服服贴贴,心甘情愿跟着他一起卖主,就足以让周士相对他刮目相看了。

    周士相没有急着去见尚之信,而是先见了唐三水。为防太平军误伤,唐三水早把手下人拉到江边去了,尚之信则被五花大绑的押给了太平军。对于尚之信这个烫手宝贝,他可一点没有奇货可居的想法。

    双方在愉快的气氛下见了面,彼此心照不宣,相互客套了几句便进入正题。

    周士相原是要开口问问唐三水今后的打算,他是就此归顺太平军还是另有其它想法,若对方愿意追随自己,看在他为太平军所做的杰出“贡献”,周士相绝对会为其向永历朝廷请一个总兵位子的。

    惠州许给了胡启立,肇庆让给了陈奇策和朱统,那便在韶州、潮州、南雄三府选一处予他好了。若对方不愿归明,周士相也不会强人所难,虽然他很想将对方手下这2000营兵吃下,但不代表他会“忘恩负义”。

    君子,岂能言而无信,岂能见利忘义?

    不想周士相还没张嘴,唐三水就抢先开口了,且一开口就是要钱。

    “秀才,咱俩也别弄那些假客套。你说吧,我带人替你解决了这么大麻烦,你给我多少钱?”

    唐三水单刀直入。挑明他要钱。周士相莞尔,想到前世那句名言——“能用红包解决的事就不要用语言表达。”

    他很想立即拉下一张苦脸,然后对唐三水说一句:“钱不是问题,问题是没钱。”

    不过事实上周士相是很有钱的,如果现在有一张明清富豪榜,他的名字绝对可以进入前五,甚至是前三。

    扳指头算算。昆明的大明天子朱由榔肯定不及自己有钱,在安龙憋屈了几年,穷得都快当裤子了。他唯一值钱的就是他的天子身份。若没有这个天子身份,朱由榔也就是大明的一个倒霉宗藩而矣。福临那个伪天子肯定要比自己有钱,可除了福临外,满州的那些王公大臣未必比自己有钱吧?

    嗯。或许郑家要比自己有钱。毕竟父子两代都是洋上巨盗,他郑家垄断了东亚的海贸,富可敌国当不是吹的,要不然也不可能连块陆地地盘都没有,就能养上十几二十万兵马吧。

    孙可望这个国主应当比自己有钱,李定国那就未必了,周士相想来想去,就算进不了富豪榜前三。前五是肯定跑不了的,毕竟他在广州干的这锤子买卖实在是太大。大到叫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两座王府外加两藩旗下汉军这么多年抢来的财富,再加洗劫了满城八旗的财富,具体从广州抢了多少钱,周士相没算过,因为他没时间去统计,也没来得及处置这些战利品,但有一点他可以很确定,那就是自己真的很有钱。

    “钱不是问题,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咱们之间的情份!三水兄屡次三番助我,兄弟我感激不尽,今日更是助我除此大患,还帮我擒了尚之信,所以单以金钱相酬三水兄,兄弟我实在是有些愧疚啊。不如三水兄另外提些要求,但凡兄弟我能办到的定会为三水兄做到。。。”

    周士相是真觉得不好意思,唐三水对自己的帮助真的不是能用金钱衡量的,他由衷的想为对方谋取更好的利益,而不是简单的身外之物。

    不想,唐三水却不领这情,他“哎!”了一声,打断了周士相,直接说道:“秀才,你莫和我说这些没用的,说吧,你到底给我多少钱?”

    “这。。。”

    周士相有钱,可也不想当冤大头,没有唐三水反戈,他也能收拾掉这帮根本没有军心士气的清军,不过是多费些手脚,多些伤亡而矣。不过既然唐三水只要银子,他也就不扯其它,就事论事起来。

    周士相也不清楚唐三水想要多少银子,所以他探询的伸了根指头,刚要说一万两,可人唐副将瞅着他只竖一根指头时,脸立即变了。

    见状,周士相赶紧把一根指头变成了两根,可是唐副将的表情依旧难看。

    三根,唐副将觉得自己受到侮辱;

    四根,唐副将觉得自己很委屈;

    五根,唐副将觉得秀才没把自己放在眼里;

    六根,唐副将不耐烦了;

    七根,唐副将简直快要崩溃了;

    八根,唐副将无语的看着秀才;

    九根,唐副将的神色微微动容,但也只是微微动了一下。

    周士相叹了口气,十根手指全扒拉出来了。这一回唐副将终于不再是表情,而是愤怒说道:“秀才,你未免太欺负人了,若不是我,你能有今天!喝水不忘挖井人,想想看兄弟我替你做了多少事?当日若不是我替你瞒着,你能顺顺当当的从罗定跑到新会?若不是我替你的人打掩护,你的人能把粮食从肇庆运到新会去?若不是我帮忙,你的人能在广州弄情报?若不是我,顺德城能叫你们夺了?若不是我,孔国治他们能败?若不是我,尚之信能被生擒?。。。”

    唐副将愤怒的一连串质问让周士相大是惭愧,对方对太平军,对自己都算是有大恩,自己又明明很有钱,怎会如此斤斤计较,锱铢必较,真是市侩了,小气了!

    “兄弟你开价吧,你说,说多少我周士相都不带皱眉的。”周士相决意大出血,唐三水这个朋友他是交定了。绝不能让黄白之物伤了这份难得的朋友情谊。

    “是你要我说的,那我可说了。”

    唐副将一脸满意的看着周士相,越看越是欢喜。和此人打交道后,他唐副将不仅财源滚滚进,官运也是亨通,这秀才当真是自己命中的贵人啊。

    “你说吧!”

    周士相一脸慷慨,内心却有莫名的肉疼,总觉得自己这表态有点太过了,万一唐副将不讲道义。开口跟他要个上百万两,他可如何是好?

    好在,唐副将虽贪婪。但不是不知好歹的人,他笑着报了个价,他道:“秀才也莫担心,我只要二十万两。”说完。又怕秀才会杀他的价。连忙再道:“这些银子也不是我一个人要的,你也知道我手下那2000多兵都是要用银子喂的,要不然他们哪会这么听我的话,这兵还好说些,一人给个十几二十两也能唬弄过去,可那些军官一人不给个几百两能成?给的少了,我这当头的也不好意思见他们,更没法带他们。这人心要是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这道理,秀才你不会不明白吧?”

    周士相秉住呼吸听着这番话,待唐副将说完方长长的吐了口气,脸上洋溢着灿灿笑容道:“三水兄说得不错,就是这道理,就是这道理,二十万两我给了,另外再多给你十万两。”

    “唔?”

    唐三水没有被这多出来的十万两欢喜过去,而是一脸警惕的盯着秀才,迟疑道:“秀才还要我帮忙?”

    周士相轻咳一声,郑重说道:“不知三水兄是否考虑归明?若是考虑归明的话,兄弟我便向朝廷保你为一镇总兵如何?”

    “我没这想法,我这大清的副将做的挺好。”唐三水将脑袋猛摇,丝毫不考虑归明的事。

    “为何?”

    周士相感到惊讶,唐三水把这么多清军卖了,平南王世子也叫他卖了,却不考虑归明,依旧要当他的大清副将,这脑袋莫不是进了水,浆糊了不成?

    “秀才你现今是做得大了,不过在唐某看来还是有些不保险,要是我跟着你归明,万一哪天你们不行了,我岂不是跟着倒霉。我还是留在大清这边安稳点,只要秀才不来打我,我这日子过得也挺好,挺好,嘿嘿。”唐三水狡黠的笑了笑,“你多给的十万两是不是想要我去把肇庆城诈给你?”

    “既然三水兄是这个想法,那兄弟我也不好相劝。”周士相点了点头,“这十万两银子确是给三水兄诈城用的,肇庆那边可不知三水兄今日干的事,我意让水师将三水兄送回肇庆,这样即便有人逃走,也断不会在三水兄之前赶回肇庆。”

    唐三水想了想,便欣然同意下来,反正他已经干了卖主的事,再多一桩卖城也不算事,不过他却道:“这买卖不比今日差,十万两太少。”

    “二十万两,不能再多了。”再是有钱,一下去了四十万两,周士相也有些吃不消。

    “那便二十万两吧。如此,我得选些可靠的人带回去,余下的还请秀才帮我看管几天,待取了肇庆再将人连同银子一起送还于我,你看如何?”

    唐三水想得周到些,在战场上卖友军是一回事,诈城是另一回事,带回去的手下一定要忠心可靠的,要不然就是拿自己脑袋冒险了。

    “不过你占了肇庆,我去哪里?”唐三水想到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他是肇庆副将,可太平军要是占了肇庆,他这副将又要去哪呆着呢。

    周士相坦率说道:“不瞒三水兄,肇庆城是我广州门户,我与新会凌海将军、镇国将军有过约定,夺下肇庆之后便将肇庆交给他们驻守。”

    “那我去何处?”唐副将也很为难,真要为了二十万两银子把自己弄得无家可归,却是不划算的。

    周士相提了一个地名:“韶州如何?”

    “韶州?”唐副将不乐意了,“我又不是韶州副将,怎的能去韶州,秀才也太唬弄于我了吧。”

    周士相意味深长的说道:“这韶州当然是你亲自带兵收复的,凭借收复韶州的功劳,三水兄在大清那边怎么也得是总兵了吧,说不定大清那边在广东全指望三水兄呢。”

    唐三水笑了起来,秀才的眼神他再熟悉不过,当日罗定不也是他亲自带兵收复的。

    “好,借秀才你这吉言,我若做了总兵,定当请你喝酒。”

    “三水兄相请,兄弟我能不去吗?”

    二人彼此对视一眼,心领神会,不约而同笑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二章 危险的太平军

    此战,南赣总兵孔国治、平南藩下汉军都统班志富被杀,英德总兵宋锐被俘,南雄副将孙义受伤被擒,与他们一同被擒的绿营将校有40余人,营兵4000余,民夫3000余。尚之信手下的那些藩下汉军在明军水师登陆时只象征性的作了抵抗便向水师投降,人数在1500人左右。

    邵九公领人清扫战场,受伤的不问是太平军还是清军都被一一抬出来救治,当然这个救治也只能是对于轻伤者,断胳膊断腿的重伤者却是没法救的。

    周士相早期在太平军设的医营因条件受制并没有在香山成军时扩大,且神湾之战时医营留在了香山城,所以眼下军中并没有多少懂医术的郎中,有的也只是那些粗通包扎的士兵。受伤的士兵能否活命,完全看他们个人造化。

    邵九公发现那些新加入太平军的降兵在没人注意的时候,都会偷偷往那些清兵尸体中摸索一番,然后将得来的金银珠宝放入自己怀中,而不是上交出来。他将此事汇报给了周士相,周士相没有立即下令进行战场军纪整顿,而是决定对此事暂时不予过问,不过他决意回广州后要立即整军,因为现在的太平军实在太危险了。

    广州城中俘虏的汉军和营兵有1000多人,靖南藩下投来的汉军有2000多人,今日一战又得四五千,加上平南藩下的两三千汉军,胡启立手下的两千余兵。这些便有一万多人。而太平军攻入广州的不过才五千多人,这当中又有近一半是年后新降的汉军和营兵。因此可以说现在的太平军已经彻底演变成一支以降兵为主的军队。

    一支反清的军队却变成以清军为主,这无疑是个危险的信号。

    在周士相眼中。降兵的忠诚度近乎为零,之所以甘愿替太平军卖命,不过是因为家小被制,太平军势大的缘故。倘若今日之战不能打胜,又或是稍有小挫,周士相相信,这些降兵就会动摇。

    若非要论这些降兵忠诚度的话。周士相认为苏纳的满州兵无疑最高,其次是有家眷被捏的汉军,再其次才是绿营兵。而三者却是忠诚度最低的绿营兵占了多数。

    对自己有多少钱。周士相没有统计过,但却细心统计过他现在有多少兵。

    香山的辎重营和炮营有4000多人,后备兵营也有3000多人,加上广州铁毅手中那千余兵。还有新征的两营青壮。这里就有近15000人。

    周士相从广州带来的5600兵,胡启立手下有2000多人,今日俘虏的汉军和营兵合在一起不会低于5000人,再加上没有放归的那些给三路清军运输粮草的民夫,三江口这里就有近20000人。

    三万五千人,是周士相得出的最保守数字,这还不包括那些打着太平军旗号在乡间行土匪事的绿营降兵,也不包括王兆兴、赵自强、胡明义等还算成建制的绿营兵。

    从大樵山的几十条汉子变成现在的几万人。用时不到两年,这两年间太平军从来没有真正的进行过整编和集训。立营头也好,成军也好,不过只是简单的把老兵升官,然后一级级的扩大开。

    政治思想工作方面,周士相仅仅是安置了一些安军使,并在军中进行了“岭南三忠”事迹的宣传,除此并没有其他动作。这是受限于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供太平军进行整训。

    不论是同后世军队比,还是同这个时代的军队相比,太平军的所有规章制度都极其草率,一切只不过是为了适应马上要进行的战斗而矣。

    这是一支不断在战斗,不断在死人,然后不断扩大的军队。这是一支建立在不断胜利基础上的军队,人心的凝取力只在早期一部分人员身上可以体现,随着雪球的越滚越大,核心圈却变得越来越小,数万人依附在这个雪球上,却不能真正成为一支可以信任,可以放手大用,却偏偏就这么壮大起来的力量。

    这力量大到主帅心里都恐慌,都忌惮,这就是太平军的现状。

    夺取广州,解决了三江口清军,周士相接下来面临的不单单是对广州附近府县的征伐,而是要如何将这几万人真正打造成为一支绝对可以信得过的力量。

    所以整军势在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