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2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不仅不是不重视儒家圣教的异族王朝,反而和明朝一样给予他们晋身做官机会,于是,在圣人圣教大旗下,大量读书人重新拿起书本埋头于满清朝廷的科举考试之中。那刻,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在新政权立足,而不是想着我是汉人,这朝廷却是胡人。

    此后,清军南下每攻一省,哪怕只占几府,都会在局面稍稍安定之后举行科举,且大开恩试,以此稳定地方人心,减轻占领区士绅反抗。广东这边若不是太平军异军突起,只怕此刻广东乡试早已举行,洪承畴之子洪士铭南下广东所为就是广东乡试事。

    可以预见,在读书人只有科举晋身做官改变命运的一条路前提下,清朝的广东乡试一开,大量因为战乱失去晋身之阶的广东士子恐怕对大清的科举定是趋之若鹜。便是那些仍心怀故明的只怕也要动摇,毕竟清廷已经入关十多年,且拥有大半个中国,反之明朝却是日落西山,苟延残喘。两相对照,读书人便再有骨气,也不能不为自己前途和家族利益考虑。

    “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在询问洪士铭清廷广东乡试细节时,对方说了这么一句。周士相听后默然,诚然,打天下时为了迅速控制局面,阻吓汉人反抗,清军只用屠刀;治天下时却要改用争夺民心这个办法,否则屠刀再锋利,面对风起云涌,前赴后继的“反清复明”运动,清廷总有搬石头砸自己脚的那一天。

    所谓汉人的民心,向来只是那些士绅之民心,无权无势的贫苦百姓从来不是民心的代表,他们习惯了士绅为他们代言。因此只要抓住士绅这个汉族的精英阶层,不论是谁都能赢得民心。而士绅之基础便是读书人,有功名的读书人。

    孙可望当年率大军西入滇后也开了科举,此举同样使得云南民心大定,读书人纷纷参加大西军的科举,而不去问大西军是否是流贼,大明的朝廷又在哪里。

    武人有奶就是娘,谁给我饭吃、肉吃,我便为谁卖命;文人便是谁开科举让我考试,让我能有官做,或是有希望做官,我便效忠于谁。

    文武非殊途,实一体也!

    学得文武艺,售予帝王家。既然大明朝这个买主不在,那当然要投大清这个新买主,否则何以对得起自己的寒窗苦读,何以对得起家中父母妻儿!

    当初的周士相,同样也是如此,他才不去理会什么明清不明清,什么华夷不华夷,谁能让他参加科举,谁能改变他的地位,谁能让他的日子过得更好,他便做谁的官。

    倘新会没有发生那样的变故,这刻的周士相,或许正在广东贡院门口翘首看榜,一个名字一个名字找去,带着父母妻儿的期望,带着十分的希望,带着对未来的憧憬。。。

    “圣朝特旨试贤良,一队夷齐下首阳,家里安排新雀帽,腹中打点旧文章。”正是那些参加满清科举汉族士子最好的写照。

    哪怕再轻视那些科举上来的官员,再鄙视他们的无能,周士相也决定开科举,不是他心血来潮,而是早在新会时就有过筹谋,不过当初太平军困守孤城,随时都会覆亡,开科举自然是痴人说梦的事。眼下太平军实际据有三府数十县之地,且名义上拥有广东最高行政衙门布政使司,科举当然可以开,这不仅是和清廷争夺民心的重要手段,也是太平军发展的一剂良方!

    入乡随俗,现在是17世纪,是明清易鼎之时,也是科举兴盛之时,周士相不可能取消人心所向的科举,改以开办各式学校,剥夺读书人通过科举晋身做官这唯一途径。这举措太过超前,前进一小步是发展,跨上一大步却是要蛋疼的。即便几百年后,不同样也有高考和公务员考试,虽形式变了太多,可本质不同样也是科举取士。相比注重血缘的世卿世袭制、注重空洞品德的察举制、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度可以为平民百姓提供了性价比最好的参政议政机制,且更为公平、公正和公开。

    前世所言科举之害,多集矢于八股禁锢思想。其实,但凡要公平,就需标准化;但凡标准化,形式上的严谨必无可避免。从明朝立国之初到明亡以来的官场表现看,科举绝非真正之害,也不在于其禁锢读书人思想,而在于读书人所学的圣人学问实是不合时代,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而矣。

    口中所言非心中所信,更非足下所行,封建科举批量生产出来的不是什么书呆子,而是一大批精于算计的伪君子。

    书呆子才有气节!

    周士相不能不开科举,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挡人做官不同样也如杀人父母么。

    周士相要开科举,此举并非仅仅作为笼络广东读书人的手段,如唐太宗所言“天下英雄皆入吾彀中”那般。“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每个读书人心中的梦想,周士相绝不能让自己和太平军成为读书人梦想的敌人,所以他必须要开科举。前世晚清取消科举,结果短短数年“我大清”便吃了药丸咯屁,这教训可是深刻的很,也讽剌的很。

    在没有培养出自己的新军功集团和新文官集团前,改革科举或是废除科举,便是自毁根基,是自决天下读书人、自弃民心的愚蠢之举。太平军必须得到读书人的效忠,所以周士相必须要开科举。

    开科举,是周士相对这个时代的妥协;务实,则是周士相对这个时代的创新。完全裁撤旧有的八股并不现实,毕竟现在的读书人全部都是八股教育出来的,一下改用新考题这些人肯定无法适应,而要等那些从七岁开始就接受新八旧二教材的孩童成长起来,耗时又太久,周士相等不起,便只能中庸。

    兴办广东大学堂,推行新式教育和举办广东乡试同时进行,周士相要宋襄公在八月底组织广东乡试事,录取上来的士子先全部到广东大学堂进修一年,尔后再按成绩高下、实事能力给予官职。

    在前往肇庆会见凌海将军陈奇策和镇国将军朱统前,周士相又命布政使司以法律条文形式颁布一个命令,即鼓励治下百姓多生育,且生女者有奖励,此条例称之为《广东殖丁令》。

    该令明确规定夫妻必须多生育子女,最低要求生育三胎,低于三胎者须承担比其他户多出两成的田赋。高过三胎者,每多一胎都享受相应田赋减免,换言之,生的越多,该户享受的好处便越多,甚至于不仅不用向官府交纳赋税,还可从官府得到物质奖励。除此外,战争红利也以人头分放,便是才出生一天的婴儿也可享受太平军的战争红利。另严禁溺毙女婴,违者重处!

    多生孩子多种田,多生孩子多养猪。。。。一系列口号和标语从军帅府一条条的散播出去,结果几个月后,有些乡村竟然出现“一家不生,全村做牢”这种荒唐可笑的标语出来。

    部下们对于兴平伯爷不忙大事,反而连着几天窝在屋中搞殖丁令,写些让人觉得可笑的标语大是不解,生孩子是夫妻的事,外人哪能操得了这个心,人家生几个是人家的事,伯爷是不是管得太宽了些。

    对此,周士相对部下们如此解释道,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煌汉之中国,而煌汉即是指辉煌的汉族人。满洲率八旗之兵入山海关定鼎北京那日,便是我煌汉人种亡国之大日也!满州对我煌汉大加屠戮,使我人口直线下降,而人口是煌汉之基干,没有了人口,我煌汉一族何以居中国,又何以世代繁荣下去。故本伯出台殖丁令,便是要我煌汉一族多生多育,从而有足够的人口实力抵御任何外族对我国之进攻,以足够人口实力稳居中国,不虑再有亡国灭种之日。

    。。。。。。。。。

    实在是不好每天注明更新时间,因为我没有存稿,都是现码现传,无法确定下一节更新时间,只能确定每天都有5000字以上更新。(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六章 虞美人

    忙了一天,周士相正准备去婉儿那里吃饭,向荣却来求见。

    因石元灵的事向荣办得颇合周士相心意,加上手下也缺个管家的人,故而周士相便让向荣在军帅府里做个管事,里里外外的私事都由他操办着,毕竟军帅府是从前的平南王府,里面留用不少下人,没个管家负责肯定要生乱。

    周士相不是没有想过让石元灵替自己管家,可石元灵虽说叫自己给霸占了,可名义上还是耿继茂的老婆,因此若是让石元灵出面替他管家,传出去周士相这名声就难听的很。抢人家老婆这事实在是有伤风化,走到哪都要被人指指点点,私下戳脊梁骨的,所以这种事情明知外人都晓得,可怎么也不能当面点破,摆到台面上来。再说石元灵那边肯定也不愿意出面替周士相管家,周士相不要脸,她一女人家也不要脸了?

    自那次以后,周士相食肉知味,又去了石元灵的小楼好多次,可也只得手几次,其余都被石元灵闭门不纳。周士相又不好意思叫瞎子李替他破门,更不想传出兴平伯深夜用强靖南王福晋这种香艳事在民间传播,只能讪讪离开。

    婉儿来了后,周士相去石元灵那边的次数倒也少了。婉儿也很贤惠,不过当周士相问她是否愿意出面管家,这姑娘却一口回绝了。周士相以为她是想要个名份,想着自罗定起这姑娘对自己的好,且又是个苦命的女人,便想纳他为妻。

    周士相本有妻子,所以再娶妻便是续弦,他倒不在乎自己这个身份娶个贞节有失的女子为妻有什么不妥,然而婉儿却是有些自卑,不敢做这兴平伯夫人,只说能在周士相身边陪着就行,有个妾的名份便知足了。

    周士相大为感动,他两世为人,又如何会介意那贞节,况婉儿失贞乃是被迫,便执意要娶婉儿为妻。婉儿却是怎么也不肯答应,周士相正要再劝时,惠州突然告急,为防惠州有失,周士相不得不提前东征,结果便将这事给放下了。等潮惠大捷回到广州后,又大小事务忙的不可开交,再加上还要准备西征的事,自然也没心思替自己筹备续弦娶妻的事。

    婉儿那边却因曾在医营学了不少护理手段,见送回来的伤兵太多,医营人手忙不过来,便自己跑去医营帮着护理伤兵,这样一来,二人见面次数自然也少。每次见面一番**过后或是**之前,婉儿却是多和周士相说些要扩大医营,多招郎中,培训医护人员的事,还说些伤兵痛楚的事。

    这些都是正事,周士相自然不会怪婉儿扫他兴头,回头便也给办了。叫宋襄公在广州筹备医院,先军民两用,等医护人员足够后再在军中设战地医院,以尽可能减少士兵伤亡。

    前天婉儿听说周士相颁布《广东殖丁令》后,便匆匆从医营赶回,告诉周士相女人生孩子可不简单,生个孩子就是过一回鬼门关,你鼓励人家多生,却不知是将人家往鬼门关多推几次。

    周士相上了心,鼓励多生育人口是好,可这年头的生育率本来就低,女人生孩子完全靠命大,民间稳婆并没有什么专业手段,许多穷人家生孩子都是在家生,结果割脐带时连剪刀都不用,直接拿碎瓷片割断脐带。便是用了剪刀之类的也不知用开水煮沸消毒,所以造成产后感染很是严重,很多孕妇在生孩子时闯过了鬼门关,结果却死在产后感染上,当真是冤枉的很。

    周士相连夜将生产需要注意的地方一一列举,然后要宋襄公寻些稳婆和郎中来,针对女人生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寻找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如产钳、酒精消毒等手段。尔后这些手段要编成册子,用通俗易懂的白话表述出来发给民间稳婆,或将稳婆组织起来进行培训,然后一带一片进行推广,最好是专门对孕妇进行详细讲解,让她们自己也有生产安全的意识,尽可能在保证生育率提高的同时,保障孕妇及新生婴儿的健康。

    周士相一大男人哪里知道这些事,婉儿又是未生育过,所以当宋襄公一头雾水好奇的看向他时,他慌忙便将石元灵这个生过两个儿子的熟女推了出来,说都是她的主意。如此,才让宋襄公释了心头困惑,要不然他还真得担心秀才是中了什么邪,对女人生孩子感兴趣了。

    提高生育率,减少孕妇和婴儿死亡是好事,是德政,宋襄公自然不会反对,将此事专门交办下去。突然想到一个不好的事情,秀才莫名奇妙对女人生孩子上心,莫不是石元灵和林婉儿肚中有喜了?

    若是婉儿姑娘怀了孩子,宋襄公倒是欢喜,可要是石元灵怀了周士相的孩子,宋襄公可就大大头疼了。

    心急如焚的宋襄公赶紧寻了借口探望了石元灵,发现对方并没有孕像这才松了口气,继而还是有些担心周士相会在石元灵身上播出种子来,这女人可真是个大麻烦,真不知周士相是脑子抽了哪根筋,偏喜欢了她。真要让石元灵生了周士相长子出来,那以后可有热闹看了。

    。。。。。。。。。

    向荣神神秘秘的将一幅字画递到了周士相面前,道:“伯爷,你瞧,这上面写的什么。”

    周士相以为向荣在哪弄了个什么名人真迹来讨好他,结果接过一看,却是首李后主的《虞美人》。

    《虞美人》这词太过有名,也太过熟悉,周士相看了头一句就不由自主读了起来。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读完之后,周士相颇是感慨,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李后主亡国之后的命运坎坷。只是向荣这家伙弄个虞美人给他看是什么意思?

    向荣嘿嘿一笑:“伯爷,这《虞美人》是耿继茂写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八十七章 欲加之病

    骨头今天有点急事耽误更新了,明天多补一更,三更打底。

    。。。。。。。

    “耿继茂写的?”

    周士相有些惊讶,单以书法而言,这首《虞美人》写得可真是不错,很难让人想象这么好的字会是耿继茂写出来的。去年向荣和他说起过耿继茂被囚禁在靖南王府后一直靠读书写字打发时间,原以为那小子不过是装个样子给自己看,好让自己对他放下戒心,不曾想这小子还真有几下子,比起同为王二代的尚之信,耿王爷还真是有点文武双全的味道。仅论这字,周士相不得不承认自己是小看了耿继茂,至少,这字远比他这秀才写的好看。

    “如假包换,这幅字是奴才安排在靖南王府的人专门拿出来的,奴才敢拿脑袋担保,绝对是耿继茂亲手写的!”

    向荣打了包票,这字肯定是耿继茂写的,若是假的,他便自个把脑袋剁了。周士相很反感“奴才”这个称呼,曾交待向荣不必自称“奴才”,奈何这人奴才做得久了,改不了口,便由他去了。

    “耿王爷倒是好心情。”

    周士相笑了笑,将字放下,看向向荣,问他道:“你拿这幅字给本帅看,是想让本帅夸赞你旧主子字写的好么?若是如此,你这奴才倒是颇念旧情啊,知道寻机会替旧主讨些好啊。”

    向荣干笑一声,生怕周士相误解,赶紧大表忠心道:“奴才心中只有伯爷,可没什么旧主不旧主的。”

    “行了,少在这装蒜,说吧,你拿耿继茂这幅字来给本帅看,到底要告诉本帅什么?”

    周士相懒得猜测向荣用意,反正感觉肯定不是什么好事,要不然向荣也不会巴巴的来见自己。本能的脑海中便脑补一幕恶奴欺旧主的场景出来,在这场景中,他周士相肯定不是什么好人,十足一个抢了人家老婆,又花钱买了人家奴才,进而再害人家性命的风流大官人。

    唔。。。

    我可不能干西门官人干的事,周士相暗自警醒,不论向荣如何栽赃陷害耿继茂,为大局着想,他也不能就此痛下杀手,怎么也得把靖南藩下那帮降将降兵完全消化了才能动手,要不然恐有些麻烦。

    向荣却是没有察觉周士相内心态度,而是很小人般的献了谗言:“伯爷,奴才以为耿继茂这是对伯爷心中有怨恨!”

    “怨恨?”

    周士相撇了撇嘴,向荣这谗言进得也太低级了些,广州城内哪个不知道靖南王对自己有怨恨,换你老婆被霸占,部下被分瓜,财富被洗劫,能不怨恨?有怨恨才正常,没怨恨才不正常!

    “你家旧主对本帅心有怨恨也是应该,不过本帅也不能因他写了首《虞美人》就对他大加治罪吧?你啊,以后把心思用在其他方面上,别鬼鬼崇崇的,本帅真要杀耿继茂那小子早就动手杀了,焉留他活到今日?”周士相急着去吃饭,暂时也没有除去耿继茂的心思,因此不欲和向荣再罗嗦。

    见周士相不以为然,向荣急了,道:“伯爷,你可不能小看这首词,奴才可是打听的清楚,这词据说是当年李后主老婆小周后被宋太宗强幸之后所写,所以这词明着是思故国,实际透的可是冲天怨气。。。”

    周士相眉头一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