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2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制硝,汉斌不擅精通,只是耳闻一些方法。有将硝土放在红木炭上,观其是否能爆火,若能爆火便是好硝土,反之则不是。另外熬硝所用草木灰,须以桐于壳、养麦秆为好,这样熬出来的硝品质最佳。”

    周士相听后插了一句道:“本帅昔年曾看过一本西洋人的书,上面说若将硝放在水中溶解的话,得出的硝品质更好,却不知是否有这么一回事。”

    程汉斌迟疑一声,道:“大帅说的这个法子,汉斌去广东后会着手试验此事,否则光有铳而无药子,又如何能打的了仗。”

    周士相点了点头,如何提取纯度更高的硝,肯定得经过不断试验,不是他嘴一张就能行的。想到一事,便叮嘱程汉斌道:“先生去广东后,若行熬粪制硝法,则那熬煮出的粪却不能浪费了,可以叫人拿去肥田,西洋人书中说这粪肥比一般粪力要强,可增加产量。”

    “有这回事?”

    程汉斌哑然,他是没有听过熬过的粪会比没熬过的粪更肥田,但既然周士相这么说了,他便试了看看,若真能增加收成,那无疑是件天大好事。民以食为天,这一亩土粮食不消多,只多上个两三成,可就是能活人无数的。

    “自生铳和熬制硝土就托给程先生了!”

    周士相再次起身向程汉斌施了一礼,程汉斌见他接连两次不屈下节,心中也是激动,忙道:“汉斌定不辱大帅所托!”

    燧发枪若能制成,熬粪制硝法又确是可行,这枪和火药的事便能得到完美解决,周士相自是兴奋。他已命军部开始筹备定装颗粒火药的事,军部的上百次试验都证明用这种定装颗粒火药可以让火铳的杀伤距离增加十步左右。而十步距离在这个尚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可是一个大大的跨越,若是再结合燧发枪,那太平军将对清军拥有绝对压倒性的火力优势。

    周士相和程汉斌越说越投机,从自生铳说到火药,从火药又说到火炮,最后又谈到清廷及现在的抗清局面,二人真有相见恨晚之感,这一说竟是说了一个时辰。正当周士相起意要带程汉斌去看看第二镇军容时,兵部官董常清拿着一份公文急匆匆的就奔了进大厅。

    “大帅,广西急递,天子已经弃国逃往缅邦!”(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三章 天下何往

    永历弃国出逃缅甸,消息确凿无疑,因为这消息是从云南逃到广西的大学士郭之奇带来的。

    晋王李定国为避清军兵锋,决定弃守昆明后,郭之奇自感云南局面越发艰难,为了替晋王减轻压力,他便向永历请旨前往元江说动土知府那嵩等人起兵反清,以为晋王援应。成功说服那嵩父子反清后,郭之奇便作为永历朝廷的使者在元江主持反清事宜。但从永历朝廷西逃至永昌后,郭之奇实际上已经和朝廷失去了联系,有关天子弃国的消息他还是从难民口中得知的。

    吴三桂攻破元江,那嵩父子等人殉国后,郭之奇在总兵赖世勋部下标将沈国宣等人的保护下从城中逃出,因往西道路皆被清军封锁,郭之奇便决定先逃往云南东南部的维摩州,尔后再折向南边的国境,稍后再从国境前往滇西找寻圣驾和朝廷所在。若是找不到圣驾所在,郭之奇的打算便是去寻晋王。在他看来,只要晋王在,人心便在,局面尚可挽回。

    翻越丛山峻岭到达维摩州后,因郭之奇是永历朝廷大学士,身份高贵,当地土官不少人也是心向明朝的,因此对郭之奇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愿提供保护。但只隔了几天,却有难民涌来维摩州,他们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那就是大明天子已经弃国出逃缅甸,晋王李定国在滇西生死不明。

    这个消息让维摩州的一众土官态度大变,有土官主张将郭之奇等人送给清军,尔后众土官一齐向清军纳土具文表达归顺之意。这个意见却遭到另一批对明室尚有感情的土官反对,他们认为大明皇帝只是出逃缅甸,并不是被清军擒杀,皇帝随时可能再从缅甸归国,因此没有必要现在就背叛明朝向清朝归附。万一清朝在云南站不住脚,明朝重新占领云南,那他们岂不是要遭到明军的清算。

    另外有不少土官表示,他们寨中有许多子弟都参加了明军,跟随晋王殿下的土官子弟不在少数,若他们就此降清,那明军之中的子弟怎么办?

    这些土官的担忧是有道理的,自从大西军进入云南以后,孙可望便大量招募云南少数民族从军,其麾下精锐驾前军中的少数民族将领就有数十人,士兵更达三万众之多。晋王李定国麾下也有很多云南当地的土兵,其中负责象兵的全是土兵。这些云南少数民族将领、士兵和汉族军民一起为了反抗清军流血牺牲,很多人已经长埋在异乡他土。现在活下来的人虽有很多降了清,但也有很多人仍在坚持抗清。所以在不知自家子弟到底是降清还是抗清的情形下,土官们实不便就此决定是否投顺清军。

    再者,这些土官也担心他们的子弟参加了明军,清军那边有可能因此对他们进行报复,所以在局面没有彻底明朗之前,这些土官宁可再观望下去,也不想冒然决定是否降清。亦或者说这些土官打的是待价而沽的念头,毕竟不管是明朝还是清朝,对他们这些打蒙元起就世袭云南的土官,都必须要安抚,而不是发来大军攻打,那样得不偿失。为了尽早稳定云南局面,清廷必须要安抚这些土官,否则再来一个元江之变,清军也吃不消。安抚,则要实利。不急于表态降清的土官们,其实便是想看看清廷能给他们多少实利。

    土官们为了是否降清争执时,却有土官手下的汉人将消息悄悄透露给了郭之奇等人。得知天子已经弃国出逃缅甸,郭之奇直感手脚冰寒,脑袋直旋,当场就要晕过去。

    沈国宣等人也是被这消息惊住,大明朝廷和皇帝是他们主心骨所在,也是他们一直坚持下去的源泉和信念所在,现在这主心骨却是不顾云南百万军民弃国出逃,一下就将他们坚持的信念击得粉碎。

    有士兵放声痛哭,直言天子既已弃我等而去,我等还坚持什么,不若就此散了!

    另有士兵愤声道:“我们拼死拼活要随天子,天子却不要我等,那土官又要将我等卖于清军,事到如今活着毫无意义,不如自我了断,也免叫土人羞辱,受那清狗毒手!”

    眼看着有士兵就要当场了断,郭之奇一下警醒过来,怒喝道:“天子只是暂避缅邦,何来不顾我军民之说!”

    “对,对,莫听那土官造谣,朝廷和天子只是为了躲避清军追击,不得不暂退缅邦以避追兵,天子绝不是真要弃了我云南军民!大家千万不要慌乱!”

    沈国宣也是赶紧安抚众士兵,如此才稳住了军心大乱的军士,免得血溅当场。但不管他和郭之奇如何安抚,皇帝出逃到缅甸却是铁一般的事实,土官们想要将他们交给清军也不过是时间的问题,眼下的当务之急是马上离开维摩州,但离开维摩州后去哪,沈国宣不知道,他只知道去找圣驾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去广西!”

    郭之奇咬牙说道。

    “去广西?”

    沈国宣愣住,广西可是被清军占着,郭大学士这是糊涂了,要自投罗网么?

    郭之奇没有糊涂,但他也没有多少把握肯定周士相已经领太平军西征广西,他只知道,留在维摩州肯定没有好下场,那些土官眼下没决定将他交给清军,但不代表他们明天、后天不会。缅甸,他是去不得了,维摩留不得,眼下也只能赌一把去广西了。

    从维摩州去广西到去缅甸的距离谈不上谁更近一些,但同样却是艰难的一条道路。郭之奇拿定了主意,沈国宣又听闻过太平军的大名,当下没有意见,二人计定之后立即趁夜带着士兵潜出,头也不回便往北方群山疾奔而去。

    这一路,郭之奇一先先是从维磨州逃到教化三部司境内的文山,然后又往东奔富州方向,在山中摸索了十二天才得以进入广西归顺州境内。在当地土人的帮助下,郭之奇一行终是在四月下旬赶到了在广西南部的思同州,此时距离他从维摩逃出已过去整整两月。

    奉命到思同州一带剿匪的太平军第十镇丙旅第三营的士兵发现了大学士郭之奇一行。被发现时,这支100多人的队伍个个衣衫褴褛,面黄饥瘦,包括郭大学士在内,没有一个衣衫完整的,陡然看到,只以为山中野人出山了。

    天子弃国的消息从思同州快马传回南宁,又快马传到柳州、桂林、通道、靖州,最后一直传到湖南沅州的军帅府。随后,一匹匹快马从沅州驶出,奔向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省明军驻地。

    随着这些快马的驰奔,天子弃国的消息如同插了翅膀般在南中国大地上到处传播着,同时,各地太平军高级将领也不约而同的向沅州赶去。

    天子弃国,天下何往?

    湖南沅州的太平军帅府,在这一刻成了南中国的焦点所在。

    。。。。。。。。。

    天子弃国,唐王监国比较难写。

    (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四章 罗托的援军

    天子弃国出逃让得知消息的太平军将领和官员感到震惊之时,贵州通往广西的官道上,四千多满蒙骑兵疯狂的打马向着东方狂奔,骑兵的后面紧跟着一支一眼望不到头的步军,粗略估算怕不下万人。

    这支正着急赶路的兵马便是接到线国安求援急报后,由清军统帅多尼从云南紧急调往增援广西战场的清军。统帅是固山额真、宁南靖寇将军罗托,另有固山额真伊尔德、阿尔津等满州将校随军,汉军将领则有原属五省经略洪承畴统帅的左标提督李本深、右标提督张勇、总兵刘芳名、高第、白广恩等将。

    多尼原是想调吴三桂的兵马北上增援平郡王罗可铎,以求打通出黔通道,不想吴三桂却百般推托,托辞其部在磨盘山之战损失太大,嫡系精锐几乎尽丧,现在部下皆是未经整合的降兵,实难放心使用。若冒然率领这些降军北上,恐有再次哗变危险。

    多尼年轻气盛,知这是吴三桂借口,大怒之下便欲往吴三桂军中夺其兵权,却被五省经略洪承畴苦苦劝住,说吴三桂部下损失太大当不假,未必就是托辞。再者,吴三桂新纳马宝、高启隆、马惟兴等明将,降兵之数已超其本部兵马,此时无事尚可,明将各安其命,也各自认命。可若真驱这些降将北上,一旦叫他们知道北面已叫太平军封锁,广西和湖南也被太平军所占,恐立时就有复乱风险。并且滇西尚有李定国、白文选等部明军活动,元江等地也是新近平定,需留吴三桂镇守。否则,吴三桂北上之后,李定国等人必率军再来,那么好不容易打下的云南地盘就会再次易手,弄得不好,那逃到缅甸的朱由榔也会再回来。

    洪承畴说的句句在理,多尼无奈,只得听了他劝,另调罗托所部和左标提督李本深、右标提督张勇等汉将领军北上增援平郡王罗可铎。

    罗托接令后,对于多尼不调吴三桂的汉兵北上,却调满蒙子弟北上感到不满,但军令如山,罗托不敢违令,只得率所部四千余满蒙骑兵并李本深、张勇所部绿营兵北上,抵达贵阳时,线国安柳州败捷传来。

    线国安之败让本以为广西战局稳操胜盘的多尼乱了方寸,在和洪承畴商议之后,多尼认为罗可铎那边可以暂缓增援,反而是已经打通广西缺口的线国安必须马上增援,否则广西缺口就会被太平军再次堵上。到那时,广西太平军很可能会和湖南太平军一样,在两省交界处修上叫人望而生畏的血肉防线出来。那样就意味着清军若想打通北上通道,不论是在贵州还是在广西,都要付出比现在多得多的伤亡。而这个代价,显然是清军难以承受的。不想付出代价,则只有走川陕一途,可真要选择走那条路,同样也意味着几十万大军,几年的准备,无数钱粮和资源投入才取得的云贵两省重新被明军所占,这同样也是清廷无法承受的,更不是多尼这个年轻气盛的王爷能够承担下来的。

    于是,多尼改了军令,命罗托军改向奔广西,而这时罗托部已经从贵阳出发数日,接到改向军令后不得不再次回头,一来二去耽搁不少时间。加上粮道被断,清军补给困难,不得不沿途打粮,这一路进展自是缓慢。

    线国安在庆远久盼援军不至,急得一连往云南发去数拨求援快马,多尼也没有办法,只能催促罗托加快行军。太平军再次发起攻势后,线国安苦撑数日,只感庆远随时都会失守,于是手书一封派人送往罗托军中,请罗托无论如何也要在七天之内赶到。

    看到线国安这份只差说你再不来,我就完了的求援信,罗托知道不能再耽搁了,要不然线国安一败,他就是赶到广西也没用。

    在罗托的严令下,清军轻装急行,风疾火燎的朝着广西增援而来。退往都匀的广西巡抚陈维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筹措粮草供应罗托所部。当清军终于从贵州赶到广西南丹州时,又一个败绩传来,却是线国安已经放弃庆远府城,正向河池州退却。

    从接到线国安书信到现在不过才五天,线国安却已经丢了庆远府城一路后退,罗托下意识的就感觉到情况不妙,急忙派随军额真阿尔津领人快马赶往河池州,要线国安务必守住河池州城,绝不能再后退一步。可是,当阿尔津赶到河池州城时,看见的却是大群清军溃兵,不管汉军还是绿营,都在头也不回的往南边跑。而不远处的河池州城中火光四起。

    阿尔津被眼前所见吓了一跳,拉过一个正在逃跑的汉军旗军官,问他线国安在哪里。那军官见是满州将领,忙领着阿尔津去找线国安。

    阿尔津找到线国安时,线国安正领着一众部下在收拢溃兵,看到阿尔津到来,线国安先是一喜,随后却是面色再悲,怎么也喜不起来。阿尔津只道河池州城已叫太平军占领,便上前宽慰线国安不用担心,罗托正带着大队援军赶来。不想,线国安却摇头说河池州城并没有叫太平军占领,而是那些溃兵在城中抢劫放火。

    阿尔津一愣,问线国安太平安现在何处。线国安苦笑一声,说自己也不知道。

    连敌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就一路仓皇逃跑,手下的溃兵还把州城给放了火,阿尔津气不打一处来,喝斥线国安道:“你是如何带的兵,怎生乱成这样!”

    线国安理亏,沉着脸不吱声,一众清军将领也是个个不敢言。

    阿尔津扬鞭指着浓烟四起的河池州城道:“你们马上回去把城中火灭了,罗托大军马上就到,不管太平军在哪,河池州城不能丢。要是太平军来攻,我们可以歼敌于城下。”

    阿尔津这番话,如果是在从前,线国安真的会心动,可是他现在是真的一点信心和底气也没有。无论是柳州北城野外的那场会战,还是庆远的攻城战,太平军的表现都让他震憾,原本自视甚高的信心也被太平军极大的打击,特别是庆远城被太平军用药子崩塌那一刻,险些让他当场崩溃。

    线国安真的是没有胆量再和太平军打下去了,他不以为罗托能带来多少援军,更不以为这河池州城能被守住,所以他默不作声,根本不答阿尔津的话。(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五章 满州铁骑

    阅读提示:请在收到更新消息后15分钟再行阅读。

    。。。。。。。。。

    “线国安,你要违抗军令吗!”

    线国安的不吭声让阿尔津勃然大怒,他是满州人,且是宗室额真,吴三桂在这,他或许还能捏着鼻子,毕竟对方是平西亲藩,可线国安算个什么东西也敢不答自己的话!

    “违抗军令”四字让线国安神情一动,看向阿尔津却是一脸苦涩,摇头道:“晚了,一切都太晚了。”

    “什么晚不晚,你这是动摇军心!”

    阿尔津脸色阴沉,随他一起来的几十个满州兵也是面露狞色,在他们眼里,线国安哪怕是大清的广西提督,也不过是个下贱的汉人走狗而矣。既是走狗就要有做狗的自觉,要不然就休怪主人痛打于它。

    “军心已乱,叫我如何占住河池城?”

    满州兵将的狞色让线国安身后一众定南藩下汉军将领都是变色,线国安也是一脸为难,对太平军他固然是真怕,可对于满州人,他同样也怕,所以他真不敢得罪阿尔津,更不敢违抗罗托的军令。

    “那是你的事!”

    阿尔津哼了一声,道:“丢了河池城,罗托问罪的是你,可不是我!”稍顿,又缓和了些许神色,对线国安道:“罗托大军马上就到,又不是叫你去夺回庆远,只是守住这河池而矣,你如何就说不能?真丢了河池城,罗托那里你可是过不去,便是他饶了你,大将军那边,你以为就能过去了?大清军法严酷,磨盘山一战,赵布泰畏惧不前,朝廷已是下旨将其革职。满州尚且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