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2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延平王府内,国姓爷郑成功正在和其堂兄、管理延平藩对外贸易和财务的户官建平侯郑泰说话。

    郑成功随意问道:“五哥,听说最近你和东番那边做生意了?”

    郑成功曾跟郑泰说过不要和东番的荷兰人做生意,但他却没忍住巨额利润的诱惑,瞒着郑成功和荷兰人做了不少生意,所以郑成功这一问,郑泰立时变得紧张起来,吱唔道:“也算不上做,都是些很零碎的生意…”

    “行了,我也没别的意思。”郑成功打住了他的话,“商行的事情你自己把握吧。五哥,我们是一家人,我经武,你从商,赚来的钱都是郑家的。我不让你和荷夷做生意,是因为这些白皮夷人贪心的很,我怕你这边会吃亏,但你要是有把握,我也不会拦着。”

    郑泰听罢,松了口气,道:“本来也不想和荷兰人做的,不过最近军饷开支极大,账上缺口不小,所以我寻思着从荷兰人那里弄些银子贴补一下。还行,虽然比不上和倭人做生意,但总是能赚上一些。”

    郑成功点了点头,道:“钱的事我知道,我也知道现在的生意不好做。我这边天天操兵,马上又要大举北上,需要银子的地方多了,我又不能分出身来,只得辛苦五哥了。”

    郑泰提到一事,他道:“藩主,荷夷新上任的总督揆一狡猾得很,知道我们忙于应付满清,所以胆子越来越大,我这边和他们做生意都被压价的很,现在他们更是派兵假扮海盗打劫我们的商船,再这样下去,恐怕商人们都不敢出海,那样咱们可就断了进项了。”

    听了郑泰这番话,郑成功沉吟片刻,道:“东番问题恐怕一时难以彻底解决,今年我又要大举北上,实在是腾不出手用兵东番,只能容荷夷他们先猖狂一阵,等取了南都后再收拾他们。”

    郑泰知道事情要分个轻重缓急,和东番荷夷造成的麻烦相比,北上取南都可是郑军眼下的重中之重。

    他问道:“大军何日北上?”

    “六七月先在福建和浙江筹些粮食,等八月入长江。”

    郑成功说完,刘国轩来报,说是广东和北京有使者来。

    广东和北京都有使者来?

    郑成功和郑泰有些诧异。(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章 唐王有什么资格

    夜风徐徐,满怀心事的郑成功独自一人走在海滩上。远处,海浪不断拍击着海难,发出一阵阵的拍打声。夜色中的大海,依稀可见有点点灯光在海上忽闪忽现。

    不远处,一众按刀提着灯笼的延平藩下护卫面朝大海一字排开。护卫前面,参军陈永华、前军提督黄廷、都督佥事刘国轩、工官冯澄世等人聚在一起,一边低声商议着白日的事,一边不住去看藩主。

    广东和北京同时来使,双方各带来一个惊人消息。广东方面带来的消息是天子弃国,太平军欲联合金厦、夔东共同拥唐王监国,重举复明大旗,以安天下军民之心;北京方面带来的消息同样也是永历已经弃国出逃,但大清皇帝却念国家久经战乱,百姓需休养生息,实不忍兵戈再起,故特以王爵相招国姓,并许以福建一省养兵。

    这两个消息都太过骇人,令得延平藩下文臣武将都是震惊。因金厦地处东南闽地沿海,自永历元年起与朝廷中枢的联络就断断续续,近年与西南朝廷联系多是走海路经安南及某些秘密途径,随着两广失守,海道也不靖宁,故在七年前,金厦便和朝廷失去了联络。有关朝廷消息和西南战事都是通过清廷塘报和最近两年才在广东兴起的太平军提供,而太平军方面也受制陆路讯道不通,消息迟滞,所以也是刚刚知道天子弃国的消息。等消息传到金厦,时间上竟是和清廷派使撞到了一起。

    天子弃国,广东拥唐,清廷以王爵相招,许一省之地养兵,几桩消息撞到一块,令得金厦的文官武将们都是发懵,而让诸将陷入争吵的却是清廷来招。

    郑成功自起兵起,与清廷方面曾有过数次谈判,最后一次谈判是在泉州府安平报恩寺内,清廷许出的是“海澄公”封号和泉州一府之地,国姓对此是拒不接受。后清廷又秘密遣使来金厦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则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清廷。

    郑成功这些年对于降清事一直声称的是清廷无诚意,另外还说“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所以郑成功虽然一直坚持抗清,但对于清廷的和谈从不拒绝,这态度自然影响到藩下诸将,令得藩下诸将对于是否降清都是态度两可。而这一次清廷以王爵相封,更以福建一省之地相让,诚意不可谓不足,加上永历弃国,陈永华很害怕国姓或许真的会动心。

    今日接待过那两位使者后,藩下便吵成了一团,以建平侯郑泰为首的郑氏将领都道既然永历已经弃国,这大明便算亡了,藩下没必要再为明朝殉葬,既清廷肯给藩主封王,又能得福建养兵,不如就此降清。以前军提督黄廷、中军甘辉等为首的将领却坚决不同意降清,他们认为当响应广东方面,拥戴唐王监国。另有以吏官潘庚钟等人为首的官员既反对降清,可也反对拥立唐王监国,称仍当奉弃国出逃的永历为正朔。

    三派力量各自争吵,各有各的道理,郑成功也是拿不定主意,这才在晚饭之后来海滩散步。他负手遥望夜色中的大海,过了片刻,却有护卫领着一人过来,陈永华识得这人,却是白天清廷来使的从人。那人见了郑成功后一句话也不说,只将一封信递与了郑成功,然后便在郑成功护卫的带领下消失在夜色之中。

    有护卫提着灯笼为藩主照亮,郑成功看完这信后便将信投入笼中,连着灯笼一块烧毁。尔后他叫护卫去叫陈永华、黄廷他们过来。

    “藩主!”

    陈永华等走近郑成功身边,又有十数护卫提着灯笼围在四周,灯火将此间照得明亮。

    郑成功看了眼部下们,缓缓说道:“北京那边不需多想,本藩宁死也不降清!”

    闻言,陈永华和刘国轩都是松了口气,黄廷有些迟疑,但却没有反对,而是上前说道:“既然藩主拒绝清廷,那么藩主是想拥立唐王监国了?”

    “太平军现在拥两广之地,据那使者说,现在更是和夔东联手占了湖广,手下兵马更有十数万众,而晋王李定国只残兵败将在滇西苟延残喘,故太平军拥立唐王已是势所必然之事。藩主当年便不愿奉永历,如今正好改衔易撤,大势如此,天下人也说不得藩主什么。”

    工官冯澄世的言外之意自然是既然拥唐已成必然,太平军和忠贞营都抛弃了永历,那么金厦没有理由还打永历的旗号。况且,当年永历在肇庆称监国时,藩主可是自行立的淮王朱常清监国,要不是唐王来信相劝,藩主哪里会奉永历为主。这些年来,延平藩对永历朝廷可是向来不听令,更不听调,而永历那边对此也是深知,所以两方互不干涉。尔今永历自个弃国跑了,那藩主联合太平军、忠贞营拥唐王监国乃理所当然之事。

    陈永华和刘国轩都是点头,对于冯澄世所言深为赞同,他们两人都是同意拥唐王监国的,毕竟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现在太平军和忠贞营联合拥唐,李定国又没了兵马,金厦自然要选择和太平军、忠贞营一起行事,这样三家联手,局面未必就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不想郑成功却冷笑一声,道:“朱聿锷有什么资格称监国,周士相又凭什么拥他监国?难道除了他朱聿锷,大明就无人可监国了么?”(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一章 先拜孝陵者为天子

    郑成功此言着实让部下们吃了一惊,不知藩主何以如此看轻唐王。要知那唐王朱聿锷可是隆武帝的嫡弟,而隆武帝和郑成功之间的情谊可是天下皆知。当年隆武帝非常欣赏郑成功的才华,他叹息说:“惜无一女配卿,卿当忠吾家,勿相忘也!”为了表示对郑成功的宠爱,隆武帝更将当朝最尊崇的朱姓赐给郑成功,并将郑成功原名森改为成功。从那时起,郑森的名字就成了朱成功,世人也皆唤郑成功为“国姓爷”。

    唐王乃隆武帝嫡亲之弟,藩主当年和隆武帝情谊又是无比深厚,陈永华、刘国轩、黄廷、冯澄世他们是打破脑袋也不明白藩主为何突然看轻唐王。他们可是记得,当年永历在肇庆监国称帝时,藩主不愿奉永历为主,而想立淮王朱常清监国,结果唐王书信相劝,藩主便变了主意改而拥立永历。由此可见,在藩主心目中,唐王这个隆武帝的嫡弟份量很重。

    永历弃国出逃,太平军于广东拥立唐王监国,事情若成,代表大明帝系再次回到隆武帝一系。虽然唐王朱聿锷只是隆武兄弟,并非子侄,但不管如何,这帝系总算是回到了唐王一脉。所以有当年隆武帝旧情在,又有现实利益在,郑成功于情于理、于公于私都当响应拥唐,但现在他却将唐王看的如此轻,认为他没有资格监国,这实在是让陈永华等人无比困惑,不知藩主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前军都督黄廷想不明白,但又知道自家藩主和隆武帝的关系,所以他不得不委婉提醒郑成功,他道:“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唐王是绍宗嫡弟,兄终弟及,既然永历弃国,唐王监国无可厚非。”

    “从绍武帝算,唐王监国也在情在理。”冯澄世亦道。

    下午藩下官员将领还在争吵时,冯澄世就问过其子冯锡范的看法,冯锡范的看法是必须拥唐,且必须快,不能耽搁。否则,清廷那边会借永历弃国大造舆论,使得天下拥明、复明军民士绅士气大丧,对明朝彻底绝望;二来恐永历初时旧事会重演。永历初时旧事说的是当时各地纷纷有明朝宗室自称监国,不服永历,他们各自都有将领拥护,结果导致抗清力量不断因为内斗而消耗。

    冯澄世对自己这个儿子很看重,常对人道其子将来成就必不下己,所以也转而赞成甘辉他们拥唐,因此陡听藩主似乎不愿唐王监国,心下自然是惊讶的很,下意识的就要劝说。

    刘国轩没有吱声,只是在想藩主为何反对唐王监国,刚才藩主话中意思似乎另有所指,难不成藩主这边是想另立一个宗室监国,如当年淮王朱常清例?

    陈永华和刘国轩想到一块去了,但他却是往鲁王朱以海那想,以为藩主是想拥鲁王监国。但细想又觉不像,藩主若真想拥鲁王监国,这么多年也不会对鲁王那边冷淡,当年张名振在时就应该联合二张一块拥鲁,何以等到今天。

    实在是想不出藩主何以对唐王态度大变,陈永华便索性直接问道:“藩主,拥立监国事关重大,若藩主心中另有他念,还请知会属下等!”

    冯澄世、黄廷等人都紧张看着郑成功。郑成功微一点头,对他们道:“永历弃国,本藩意不再奉他为主,此等天子,不要也罢。”

    陈永华等人知道藩主还有后话,都是倾听。至于藩主明言永历这天子不要也罢,也是无有异色。若说天下谁人最不理会永历这个皇帝,除了清军那边,明朝这边除了延平王国姓爷,恐怕找不到第二人。

    郑成功接下来说的话却让部下们更是不解,因为他说的是,“你们追随我多年,自然知道本藩和绍宗陛下情谊,所以若是真立监国人选,本藩意下自是要拥唐的。”

    “既藩主决意拥唐,何以又对唐王?。。。。”

    陈永华他们面面相觑。

    郑成功道:“你们都说兄终弟及,确实,唐王监国是合这个理,但本藩却认为唐王监国,这帝系于绍宗陛下又有何关系?绍宗是兄,唐王是弟,这世上可没有弟弟给兄长继嗣延续的道理,所以本藩无意拥朱聿锷监国,但本藩却又是赞同拥唐的。”

    陈永华听的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忍不住问道:“藩主的想法究竟是?”

    郑成功也不与他们绕圈子,直言相告,他道:“本藩拥唐,却不拥他朱聿锷,本藩意将永兴王过继给绍宗陛下为嗣,再领金厦军民拥永兴王监国,如此绍宗陛下后继有人,血嗣香火不断。”

    “永兴王?这怎么行!”

    刘国轩失声道,任他怎么猜测,都是没想到藩主会想着替隆武皇帝过继一个后人,还要拥这个过继者为监国!

    “藩主,这永兴王来历不明,如何能继绍宗陛下?”黄廷的脑袋直摇,连说不可。

    陈永华也道永兴王的真实身份难以考据,究竟是否唐端王后人都不可考,怎能将他过继隆武皇帝,金厦军民再奉他为主呢。

    冯澄世见过那自称永兴王的朱琳玮,此人不过20岁,他说他是唐愍王朱聿鏼的第三个儿子。唐愍王是隆武帝的同父异母弟,当年隆武帝还是唐王时擅自带兵北上勤王,结果被大怒的崇祯帝下旨废为庶人关入凤阳监狱,唐王便由朱聿鏼承袭。唐愍王于崇祯十六年病死,几个月后清军南下,南阳失陷,几个王府官员便保着刚刚承袭永兴王的朱琳玮南下,后一直在江南各地躲藏。

    隆武帝在福建登基称帝后,那几个王府官员便带着朱琳玮去投,岂料他们到福建的时候清军已经占领福京,隆武帝也在汀州殉国,几个王府官员实在是无路可走便一轰而散,只一个老吏带着八岁的朱琳玮到处流浪。过了两年,那老吏听说金厦仍有明军活动,便带着十岁的朱琳玮一路乞讨来到厦门,自报身份后被郑军收容。因隆武帝的原因,加上郑成功待明朝宗室一直很是宽容,所以对这个隆武帝的侄子很是看重,让他和自己儿子郑经一块读书,刻意培养。

    金厦这里前来避难的明朝宗室不下百人,鲁王朱以海,淮王朱常清、宁靖王朱术桂等人也在,所以延平藩下众人从来没有想过这朱琳玮会被藩主意欲拥立,心中震惊可想而知。倒是刘国轩想到了藩主一直念念不忘为隆武帝续嗣,以前没有机会,现在永历弃国,若这朱琳玮真得过继给隆武帝,凭借隆武皇帝在士绅百姓心目中的威望和影响,倒也是个合适的监国人选。

    “永兴王的身份没有疑点,本藩早就使人仔细查过,当年唐王府的官吏下人也找到不少,皆可做证永兴王为真。”郑成功知道部下们对他要拥永兴王的想法会质疑反对,但他却是以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此事,显是已经拿定主意,不容更改。

    听藩主语气,陈永华知道难劝,便道:“若藩主执意要拥永兴王,属下等也无话可说。但此举势必会和太平军、忠贞营冲突,于抗清大局不利。”

    郑成功微一沉吟,道:“我欲拥永兴王一事,暂不必告知广东。”

    陈永华一脸为难道:“广东使者就在王府等着信,藩主若不答应拥唐,属下等如何回话?”

    郑成功想也不想道:“便说本藩不日就要领军北上,待取南都之后再定此事。这事交给你去办。”

    陈永华无奈只得应了。

    刘永轩想了想却道:“打下南都,永兴王往孝陵祭拜,唐王那边就居下风了,到时恐怕太平军和忠贞营就得转而一起拥立永兴王了,说不得绍宗陛下不但后继有人,更可为光复先君。”

    “本藩便是此意。”

    郑成功长呼了口气,目光再次朝漆黑的夜空看去,看了片刻,却已是双目通红。

    黄廷他们见了,知藩主这又是思念起隆武帝了。相互看了眼,便悄悄退下,藩主要拥永兴王这事得赶紧告知甘辉、郑泰他们,要不然他们恐怕要吵到天亮去。

    。。。。。。。

    作者注:绍宗,永历政权为隆武帝上的庙号。(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二章 罗托当可全歼

    桂永智从厦门带回的国姓爷对于拥唐的模糊态度,让刚从湖南沅州赶到广西柳州的周士相有些诧异,不明白一向被世人看做隆武嫡系、拥唐中坚的郑成功怎的突然不愿发声表明拥唐态度了。

    桂永智道:“去年郑军就曾北上,今年再次用兵,国姓要取南都之意可谓坚决。国姓的参军陈永华对我说道,国姓准备拿下南都之后再与大帅共商拥唐事,如此,光复南都之后,唐王监国则更为天下承认,亦更震动天下。”

    “国姓真是这样想么?”周士相不置可否,隐觉郑成功是拖延此事。

    兵官董常清摇头道:“用兵长江和上表拥唐并不冲突,大帅又不是要国姓一起来劝唐王监国,只需遣使即可,国姓却不愿行此事,想来另有他图,又或不赞成拥唐王监国。所谓取南都之后,不过是拖辞而矣。”

    周士相点了点头,问他们道:“你们认为国姓究竟想干什么?”

    董常清猜测道:“南都为太祖定鼎之地,又是孝陵所在,更是我大明两京之一,故属下猜想,国姓取南都之后当会自拥监国,如此凭借收复南都之功,再有东南财赋支撑,国姓所拥监国当更为天下军民承认,南都亦当再为大明京师。换言之,国姓所图深远。”

    董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