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里其实想的不是郑军能不能拿下南京,而是想着等北伐后,找个机会把黄袍硬披在秀才身上,也来个桂永智说的什么陈桥驿兵变,到时大家伙一起跪秀才面前三呼万岁,看秀才做不做这个皇帝!他真不做,也逼着他做了!反正老子才不给姓朱的打江山呢!

    不过想要干成这事,首先得解决李瞎子,要不然这家伙发起狂来,还真有些棘手。

    蒋和两眼不经意的瞄向靠在柱子上“闭目养神”的瞎子李,旁边人说什么却是一点也没听进去。(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三章 誓师北伐

    蒋秃子人模人样的坐在那,摆出一幅洗耳恭听状,不知道的以为这家伙洗心革面了呢。

    李瞎子依如从前,对于军议这种事从来不感兴趣,抱着他的大铁锤远远靠在柱子上,看着像是在打盹,实际脑门子里却在不停的转动着,满是忧心。不过他不是替郑军担心,而是替南京城里的清军担心,要是这帮家伙不顶事,叫郑军破了城,那满城里的满州娘子们可就跟他李瞎子无缘了。

    这可如何是好噢!

    李瞎子撇撇嘴,一脸不甘心的模样,背上挪了挪,准备换个舒服些的姿势,却发现蒋秃子正盯着自己看,神情无比诡异,不禁打了个激灵,不知道这秃子干嘛这么看自己。

    想到大帅的叮嘱,李瞎子下意识的侧过脸去,心道这秃子可不是好人,俺得离他远点,免得被他坑了。

    周士相那边可没想着蒋秃子不记打,还“贼心不死”,打算拉李瞎子上贼船,等北伐后也给他搞一出陈桥驿兵变,从而满足他们的“从龙”愿望。这会他想的是不管郑军在南京打的如何,太平军都必须马上北伐,夺取赣州,南昌、九江,彻底占领江西,控制上游,这样无论下游的南京发生什么变故,他都能从容应对。

    他的计划是若郑军破了南京,太平军便挥师浙闽,把两省地盘抢下;若郑军破不了南京,那太平军便去打南京。南京城坚不假,难攻也不假,可周士相却对破城有极大信心——抬棺材去爆便是,一具不行就两具,两具不行就三具,看它南京城墙到底有多固。

    同时,周士相也准备北伐后在军中推行新的军功授爵制。这个念头他考虑了很长时间,百般权衡利弊之后才下的决心,实行新的军功授爵的前提是不再承认从前由永历朝廷滥授的爵位,改以唐王监国名义重新颁授军爵,这肯定会造成一些人的反弹。因为这么办的话,从前能当国公、侯爷的那些人,恐怕连个佩印将军、总兵都当不上,他们不可能心甘情愿放弃自己的爵位。因此推行新的军功授爵制度必然需要强力手段,眼下广东正在进行镇反,周士相意将此事交给汪士荣去办,让那些掂量不轻自己斤两的爵爷们知道如何选择。知趣的,以能力授实官,不知趣的,说不得就得被镇反了。

    周士相甚至准备建立“非军功不得授侯爵,非侯爵不得入内阁”这个制度,但这个牵涉太大,关系整个朝廷的构架,而他手中几乎拿不出能够入阁理政的文武双全人才,真让一帮只知杀人抢钱的家伙去治理朝政,也是想当然了。

    这件事,只能按步就班,从小培养,眼下的兵备讲习所和少年兵大营、广东大学堂的学员便是周士相将来的依靠所在。只有等他们学成锻炼出来,等他们中的杰出人才涌现之后,等他们成为太平军的中坚之后,整个朝政体系才能彻底改变。

    文武不分家,文不贵,武不贱,文能提兵杀敌,武能开印视事,如此才是长久之道,若此策可以完成,周士相便不须担心自己死后国家依旧如从前般重文轻武,最后再导致明末这场悲剧发生。这个政策用后世的话说便是服兵役,非服兵役者不得入学、不得为官,非侯爵者不得为中枢。以此将尚武精神从骨子里,从日常习俗里,从民间、从朝堂深深烙印在汉人心中。

    落实军功授爵后,周士相还有一件事要做,那就是按后世办法,成立军区模式管辖军队。军区管地方部队(二线镇),军帅府总统军区和主力部队(主力镇)。军团这一级别改为临设,有战事由军帅府临时任命军团都督,调集三至四主力镇归军团提调,战事结束后取消编制,兵权归军帅府,不卸交军权者视为谋反,以此办法来避免将领坐大,或形成军中派系,尾大不掉。

    任重而道远,周士相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他不是神仙,只是一个普通的凡人,在没有培养出一个能够落实自己想法的新官僚团体前,他只能一样样来做,耐下性子等侯自己的播种能够取得成果。

    苏纳和齐豪他们在说郑军打南京时,宋襄公、廖瑞祥、程汉斌等人也奉召到齐。

    待众人落座后,周士相先问程汉斌:“军械局那边现在产了多少药子,能调集多少药子供北伐军使用?”

    太平军北伐的事情,程汉斌是知道的,一直以来也在为此做着准备,他回道:“熬粪煮硝及搜刮各地铜矿硝石,勉强得了十三万斤药子,从澳门购得四万斤,除去拨往湖南和广西及地方开矿使用,可调集八万斤药子供北伐军。”

    “八万斤?少了些。”

    周士相摇了摇头,北伐军中配火铳的士兵有12000人,大小火炮有近百门,平均下来每个士兵只能得到不到一斤的药子分量,余下都要给炮兵使用。要是没有后续药子补充,两三场战斗下来,估计药子就要告急了。不过转念又一想,江西的清军多是绿营,战斗力不高,进军江西以后基本不会发生万人规模的大战,所以火药虽少,但也不是少得无法支撑战役结束。

    程汉斌微一欠身:“下官会加大工量,争取多制。”

    “也难为你了。”

    周士相点了点头,又询问了刚刚调归军械局管的佛山铁矿生产情况,程汉斌一一说了,最后周士相关心的问他:“自生铳制的如何?”

    “上次样铳经大帅审定无问题后,下官已令人赶制,不过现下只制成了300杆。生产跟不上的原因主要是缺乏机械,还是单纯靠工匠们以手工制造,进度自然慢。”

    程汉斌说的是实情,现在军械局生产火铳和制造兵器采用的是金属型筑法和泥范制作及失蜡三个办法,基本上全是采用手工制作。经这三个办法做出来的铳管还是比较粗糙的,需要匠人打磨之后才能使用,这自然效率极慢。另外军械局也采用了人力车床和畜力车床来打造铳管和一些机密零件,但效率也是不高。现在军械局里有老匠人正在寻址建立水力车床,利用水流的速度代替人力和畜力,若是能够制成功,效率方面当能提高不少。

    “机械方面,你要重视,该买的买,该造的造,有本事的匠人要大力提拔,给他们官做,给他们赏银,让他们有积极性,能多出好点子,多弄好东西。你这边可不要舍不得银子,军工生产关系甚大。”

    周士相扭头对宋襄公说了几句,大意军械这块的投入不能少,宋襄公笑着点头。原先他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子过得紧巴巴,处处用钱,一文钱恨不得分成两半来花,现下有了安南的那笔赔款,广东财政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

    周士相又看了眼葛义,吩咐他道:“这300杆自生铳配在第一镇,检验实战效果,军部会派参谋随军行动,将第一手的实战数据上报过来,以便军械局改进提高。”

    葛义忙应了,周士相又交待他必须保证这300杆自生铳不能落入清军之手。这不是多此一举,而是必须如此做。自生铳的威力和射速要比火铳强得太多,可以说是当下最具杀伤力的兵器,若是能够量产大规模配备军队,几乎可以碾压清军和同时代的任何一支军队。但是太平军眼下只据有两广和湖南大半,无论人口还是资源都远不及清廷,人才方面更是远远不如,万一自生铳落在清军手中,很难说清廷会不会也大规模研制。若清廷也生产自生铳,凭借他们的资源,周士相研发自生铳这个举动可就是搬石头砸自己脚了。

    宋襄公和廖瑞祥分别奏报了钱粮开支和民夫人力动员情况,为了确保北伐功成,广东早在一个多前就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准备工作。周士相一一听了,虽有些地方还有些瑕疵,但总体上北伐军的钱粮调度是到位的。

    具体钱粮调到到各镇,及如何输送前线是军帅府军部和兵部的事情,宋襄公和廖瑞祥只是确保将东西准备好。军部官一直空缺,以前是赵四海担任,但他现在已在湖南领野战军团,现在负责军部的是原平南藩下的的汉军都统郭雄,此人当年曾在登莱巡抚孙元化的军中当过教习,算是一个对火器和西洋战法熟悉的参谋型人才。

    郭雄也是早有准备,见大帅看向自己,忙命人将地图摊开,上面已经标注北伐军的进军路线,凡红点处为军部预设的粮草营地,黑点处为计划建立的兵驿。

    “按大帅的意思,朱统将军的第八镇承担此次进军粮草及伤兵转运的任务,另外确保后方与前线的汛道。布政使司衙门征调的5000名民夫供第八镇差遣。军部已经抽调百余名郎中和数百随军护理组成野战医院,可随时行动。”

    周士相仔细看了看军部拟定的相关条程后,很是满意,起身对诸将说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有了粮草,咱们北上的底气才能足,要不然将士们前方拿命作战,打完仗后却吃不上一口热乎饭,时不时的还得勒紧裤腰带,这仗要怎么打?。。。。此次北伐,我们要树立良好的军纪,不能再如从前一般取食于当地,要不然,老百姓又要苦了。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话其实不假,但是我们能将百姓的苦难降低一些,如今我们不是没钱没粮,因此你们都要给我把军纪抓起来,北伐后,如当年进军香山一样,不可杀害无辜,不可掠夺百姓钱财,更不可霸占百姓房屋,百姓家中的一根针,你们都不准拿!否则,军法从事,听明白没有!”

    “末将明白!”

    诸将轰然起身。

    周士相微一定格,终是在诸将期盼的目光中,缓缓说道:“第一镇、第三镇、十五镇、新一镇、新二镇、骑兵镇随我北伐,广东这边潮惠的第七镇不动,压着福建那边,高州的新七镇调入广州,新八镇和新九镇留在雷州和廉州。少年兵大营14岁以上的少年兵抽出来,组建少年营,随本帅卫队一起出发。明日演武阅兵,誓师北伐!”

    “遵令!”

    诸将轰然起身,人人兴奋,等了多日,终是要提师北伐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四章 杀光鞑虏再凯旋!

    周士相定于明日越秀大营阅兵演武,请唐王与朝廷大小官员、广州百姓一同观礼,一是为提升士气,二则是震慑宵小。

    北伐军大半集中在连州、阳山、清远等地,现下驻在广州的只有第三镇、第十五镇,另外便是王。辅臣新一镇的一旅骑兵。周士相部署安排了下,命第三镇和第十五镇于明日各抽一旅,连同新一镇的那旅骑兵,加上自己的铁人卫组成八个方阵进行演兵。兵部官董常清建议可再从兵备讲习所调500学员、少年兵大营调500少年兵一同参加演兵,再将第三镇和第十五镇的炮兵合编为一炮兵方阵,如此看着人多,军械也多,可壮声势。

    周士相采纳了董常清建议,命诸将和军部这就去准备。董常清这边也连夜组织人手前往越秀大营搭建阅兵观礼所需高台。宋襄公去行宫前曾担心的对周士相说道,仓促演武阅兵,未及整训,队伍看着会不会散乱,不要没壮声势,反惹百官发笑,是不是将北伐推迟几天,待将士们训练完毕再行演武阅兵。

    周士相呵呵一笑,让宋襄公无须多虑。现下各镇对于军列训练抓的都紧,新入伍的新兵和那些清军降兵都是被大棍打出来的,就是不加集训,让他们按平日训练所走,也堪称威武雄壮之师了。

    宋襄公基本不过问军中之事,见周士相说的自信,便也放下心来,与袁廓宇一同入行宫向唐王通报太平军于明日越秀大营演武,誓师北伐的事,提出请唐王观礼,为三军将士送行。

    上次监国典礼时,周士相曾请唐王于东门阅兵,当时次辅连城壁等人提出此举与制不合,事后有议论说监国殿下重武夫而轻士人,惹得唐王极为不高兴,再加上身边的亲军都是太平军的人,而周士相用来镇压百姓士绅官员的就是亲军,故而对于太平军颇有些不满。不过在宋襄公说明来意后,唐王却是毫不犹豫就同意了此请,欣然愿往大营观兵为将士北伐送行。北伐之事关系朱明江山社稷能否恢复,关系祖宗基业能否得存,唐王再是对周士相有所不满,此刻也万万不会寒了周士相之心。不论周士相是不是第二个孙可望,在此时,他就是大明的天,是唐王唯一能够相信并寄予厚望的人。

    宋襄公等人退下后,唐王更是让王妃连夜赶制一件征袍,伺于明日亲手为周士相披上,以壮声威。王妃亦是激动,进言说不妨让宫女们都来绣征衣,明日好让将领们人手一件,如此也能显监国殿下对将士们的淳淳厚望之心。唐王笑着答应,又觉不妥,找来司礼太监潘应龙,问他当准备些什么才好。

    潘应龙早年在崇祯朝内廷呆过,对于礼制方面知晓颇多,他对唐王道,不妨赐周士相金甲、尚方剑,赐领军大将银甲,再赐将士征衣,最后再赐酒食。

    赐金甲、银甲可把唐王难为坏了,他刚监国,宫中一应都是草设,到哪去找什么金甲、银甲。还是潘应龙给出的主意,命人去周士相的粤国公府找来数十件铠甲,尔后一件刷以金漆,其余则刷银漆,以示金银之甲。将士征衣方面,则是象征性的跟周士相要来百件新制军服,尚方剑则是取当年尚可喜用过的一柄宝剑,最后酒食这块按理当赐牛肉,不过广东禁止宰杀耕牛,所以命广州府连夜杀了数十头肥猪,又备了百坛白酒以为明日赏赐之用。

    唐王那边不停的派人过来要这要那,周士相也觉好笑,有点自己捣腰包让唐王做人的感觉,不过却无反感,命人一一准备。另外,在管礼部的大学士洪育鳌建议下,唐王颁下谕旨,将洪武年间废除的大都督一职重新设立以授周士相,同时加周士相为太子太保,授征虏将军印。

    此事让周士相颇为惊讶,要知洪武年间的大都督乃是死后追封中山王的徐达担任,后来因大都督权力过重,太祖皇帝在废丞相制的同时,将大都督改为五军都督府,遗命后世子孙不得再行恢复,怎的现在唐王将大都督又给恢复,且授予了自己呢?

    周士相百思不得其解。

    桂永智猜测唐王这是想让周士相学徐达,做徐达。至于恢复大都督府,这本来就是可有可无的事,尔今军政都出自周士相的军帅府,有无大都督都是那么一回事,不过是让粤国公府的另称军帅府再多一个大都督府的称呼而矣。周士相仔细一想,觉得桂永智猜的不错,唐王这是想自己做徐达呢。

    这一夜,广州城中除了不知情的百姓外,大小衙门都是热闹非凡,城外越秀大营也是忙碌异常。

    。。。。。。。。。。。。。。。。

    次日,唐王携内阁、六部重臣前往越秀大营观礼。经过行宫冲击案,朝堂之上几乎没有敢反对周士相的官员立足,敢反对的现在都在牢中关着,等着审明定罪。放眼朝堂,现在只一个次辅连城壁还在顽强的坚持“孤军作战”,不过显然张孝起等人的被抓让次辅大人意识到不能和周士相硬碰硬,所以他很聪明的没有对唐王亲临军营观礼提出反对,也没有说什么怪话,自身也是早早就准备一番前来观礼。

    同从前一样,次辅的脸色不好看,阴沉沉的跟在唐王身后,和身边的宋襄公、丁之相他们是一句话也不说,郭之奇他也不理睬,倒是和洪育鳌能说上几句。

    越秀大营连夜匆匆搭制而成的观礼台上,唐王站在最前面,周士相和郭之奇分立两旁。内阁及六官成员、大小九卿衙门官员及家眷、太平军军属分别安置一边。大营对百姓开放,前来看热闹的百姓被阻挡在安全区域之外,中间留出一块宽约两百步的的道路供阅兵将士入场所走。

    巳时,白袍黄马的王。辅臣代表太平军受阅将士纵马驰于观礼台下,扬声请令道:“请监国殿下阅兵!”

    唐王兴奋点头,周士相大手一挥,战鼓声顿时齐齐响起,伴随着苍凉的号角声,一阵阵整齐而又沉闷的步伐声响起,一万余士兵分步、骑、炮依次入场演兵,喊杀震天。最后八百铁人卫入场时地面响起的震动声更是让唐王看得振奋不已,只盼此强军能北伐大捷,光复南都,光复孝陵,光复京师。。。。

    阅兵结束,礼部侍郎洪士铭轻车熟路的登上高台,扬声宣读北伐檄文。

    “大明永历十三年七月初九,监国唐王檄于广州曰:今谓满洲者,本建州属夷。蒙我皇祖抚养,安居辽左。熙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