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6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合他的性格,结合他的“前科”,我设计了一幕正史上没有的场景——为了求活,朱由榔跪求吴三桂。

    这样写,肯定会让人别扭,反感。

    但,这只是一部小说。

    是作者根据人物过往所描绘出来的场面,读者亦不必较真。

    最后,晋王不会死!(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四章 大明还有救

    白文选赶至洞乌时,晋王正在托孤。

    放弃追赶白文选部后,晋王父子率兵回到了洞乌。这洞乌位处九龙江地区,明朝在此地曾设有宣慰司,晋王意号召各地土司和其他抗清势力整合,谋图恢复呍南。然而此时晋王能够直接提调的兵马只五六千人,其他土司或观望、或背明,不肯相助晋王。洞乌一带又人烟稀少,不仅粮食不足,对外通讯不便,医药更是不足,加上瘴气影响,军中每日都有军士暴毙,士气几近崩溃边缘。不仅如此,雪上加霜的是,晋王病情也是日益加重,回到洞乌后已是不能起身行走,每日只叫人用担架抬着他巡视军营。

    晋王和大将靳统武商议,白文选部虽走,但他们仍不能放弃营救天子。前番虽渡江失利,但缅人亦是懈怠,以为明军不会再来,所以当选精兵趁夜潜渡,一举焚毁缅人军营。大军再次而渡江,直奔缅人都城,这一次不管是否有退兵旨意,都当救回天子。

    靳统武因晋王病重,故相劝晋王先行养病,待病体稍愈后再行攻打缅甸。晋王却执意不肯,直言缅人已杀害朝臣,断不会再留天子。若是去的晚了,天子被杀或落入清军之手,那天下拥明旗帜便算是真的倒了。

    靳统武无奈,只得答应,与晋王议定三日后便再行出兵。殊料,就在次日,曾任职永历朝廷的黎维祚在缅甸汉人掩护下潜来洞乌,他带来了一个更确切的消息,缅方已将天子及太子交于清军。

    晋王一直抱有幻想,以为天子尚在缅人之手,此时听这噩耗,伤心备至,捶胸大哭,后当场晕厥过去。靳统武和世子李嗣兴忙唤郎中,经抢救之后晋王方回转过来。然此时明军上下已如天塌,从上至下人人绝望,天子被擒斩断了这些复明汉子的最后一点希望。

    复明,再无回天之力!

    晋王病情更甚,郎中哭告世子李嗣兴和勒统武等人,晋王之病非是身体之疾,而是心死原因,非金石可治。

    黎维祚哭请晋王坚强,振奋,领兵救天子。晋王却知此事已难办到,他知复兴无望,愤郁不已,遂撰写表文焚告上天。

    “自陈一生素行暨反正辅明皆本至诚,何皇穹不佑至有今日。若明祚未绝,乞赐军马无灾,俾各努力出滇救主。如果大数已尽,乞赐定国一人早死,无害此军民”。

    焚表告知上天后,晋王召诸将至他军帐。晋王表弟马思良、蜀王世子刘震、总兵胡顺都、王道亨等将领悉数前来。人人都知这恐怕是晋王最后一次与大家见面,故气氛凝重、悲呛。

    晋王强撑着精神坐立,唤世子李嗣兴过来,牵着他的手又招平阳侯靳统武,命世子李嗣兴拜靳统武为养父。

    李嗣兴哭着向靳统武重磕三头,勒统武含泪扶他起来。帐中,诸将均是哽咽。

    晋王紧握世子双手,颤声道:“我儿须记住,我死后,你宁死在这南疆荒野,也不要降清。”

    “父亲!”

    李嗣兴哭得如泪人,晋王却只盯着他,直到嗣兴发誓不会降清,这才面露微笑。稍后又看向靳统武和马思良、胡顺都等人。诸将一齐拜伏,都称愿随世子抗清到底,绝不投降。

    “好,好。。。”

    晋王似落下心头重担,缓缓扫视诸将,脸上生气越发消散。

    诸将皆是大哭,此时,帐外却有声音传来:“晋王,事犹可为,事犹有大可为!”

    那声音,晋王听着甚是熟悉,困惑之后,失声道:“这不是巩殿下的声音么?”

    靳统武等人也听出那声音是巩昌王白文选,都是大奇,马思良掀帐冲出,果见几十骑纵马而来。

    “晋王可在!”

    白文选和吴三省等翻身落马,气也不喘,直奔大帐而来。

    马思良不明所以,竟是愣在那。

    白文选也不和他多言,径直入帐,却见帐中跪满将领,晋王正呆呆看他。

    “晋王,大明还有救,还有救!”白文选未有多想,激动喊道:“南都光复了!”

    闻言,诸将轰然,晋王更是一下站起,箭步握住白文选双肩:“此事当真?!”

    “当真,当真!”

    紧随白文选进来的吴三省兴奋道:“庆阳王遣人送的信,不但南都光复,湖广、赣省亦光复了!”

    靳统武、李嗣兴等人都被消息惊的跳了起来,旋即众人却齐声发喊,抢至晋王身边。原来,晋王竟又昏了过去。

    白文选吓了一跳,李嗣兴忙唤郎中救治。郎中治后,呼了口气,说晋殿下只是身体、精神皆不济,刚才突然用力,一时血气不顺这才昏了过去,稍后自会醒转。

    靳统武等人将晋王这几日病情加重与白文选、吴三省说了。白文选后悔万分,连连怪责是自己的离去害晋王如此。靳统武却道不关巩殿下的事,只是晋王闻天子落入清军之手,这才心灰意冷,了无生机,一意求死。

    吴三省道:“南都光复,殿下必会再燃斗志。”

    郎中也说有这好消息,晋殿下身体虽不可能马上就好,但总会生出求生**,用药调治,将养,总能恢复。吴三省身上带了一棵在呍南弄到的百年人参,这时也忙拿了出来,要郎中拿去吊汤给晋王。白文选特意叮嘱晋王大病在身,万不能全吊了,先少量,免参力太重,未救人反害人。这些,郎中自然知道,当下应了便去。

    晋王昏睡这段时间,吴三省将他所知道的呍南情况和勒统武等人说了,听说马宝、马惟兴他们都降了吴三桂,诸将都是愤慨。白文选又详细问了黎维祚天子之事,听后和吴三省都觉这事有些麻烦。众人一时拿不定主意,只能等晋王醒来商议如何办。

    晋王昏睡了两个多时辰后,方悠悠醒来,醒来第一件事便是叫嗣兴唤来白文选和吴三省等人。白文选和吴三省则是苦劝晋王先用药,服点参汤,再议大事。晋王竟然听了,将药与参汤都是喝得干净。脸上虽仍枯黄,无有一点血色,但看着却是比先前精神许多。

    众人见了,自是欣喜万分。(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五章 非定国负君,君负定国也!

    晋王仔细问了南都光复详情,白文选将庆阳王冯双礼那封信取出让晋王看。

    晋王看后,久久没有说话。

    冯双礼信中有言自天子弃国后,太平军便在广东拥立唐王朱聿锷监国,尔后粤国公周士相挥师北伐,先下江西,后下南都,此刻正与清顺治大军隔江对峙。同时,广西、湖南、湖北三省尽皆光复,清湖广总督张长庚都开城投降了。

    冯双礼又称南都既下,唐监国必会至南都祭孝陵,登大位。虽然冯双礼信中没有确切言语表明自己会拥唐,但他称已和占据湖广的忠贞营取得联络,并向南都派出了使者。这个态度无疑表明了冯双礼在唐、桂之间已是倒向了唐藩。

    白文选对冯双礼的选择没有任何反感,换作是他,亦会这么做。毕竟唐藩现在已拥半壁,而天子却弃国而逃,如今更成了清军俘虏,换谁,都不会甘心再拥这皇帝。只是他知晋王向来对天子忠心,所以猜测晋王肯定不会抛弃永历,转而选择响应拥唐率部前往广西,故而不敢相询。

    吴三省犹豫了下,问晋王道:“眼下南都光复,天子却落在了吴三桂手中,不知殿下有何打算?”

    晋王没有多想,将信放下后,看着白文选和吴三省二人道:“当务之急,须救天子。”

    “如何救?”

    白文选有些为难,“我等兵马合在一块不过万余,军士又多伤病,滇南几处要道都被清军占据,恐难救出天子。”

    白文选说的是实情,他手下只有四千多人,其中有官499名,兵只3800余名、马3260匹、象12只。晋王手下有官469人,兵4520余名,马2954匹,象32只。加上吴三省从孟定带来的2630名官兵,明军加在一块兵也不过万余,其中还有近乎一半伤病,能战之兵不足五千之数。而云贵的清军,仅吴三桂手中就有十多万兵马,实力是明军的十几倍,又控制了滇南大小城池和要道,所以理论上明军是根本无力打回云南,更休提什么救天子了。晋王执意要打去云南的话,可谓无丝毫胜算,甚至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晋王却道马上将南都光复的消息广发檄文于各地土司,邀他们前来合兵攻打云南。另外晋王又道,吴三桂手下兵马虽多,但大半乃是明军降兵,而那些明军降兵又多是大西军旧部,未必会和旧日同袍拼个你死我活。

    “以前马宝他们降清,是因为局面崩溃,绝望之下才选个活路,如今鞑子丢了南都,江南半壁只云贵在清军手中,川中又有庆阳王和文督师他们,这吴三桂和多尼就如笼中之鸟般。故我以为吴三桂此刻的担心应比我们还要大,若我们挥师北进,不说从者如云,至不济,也会让吴三桂如茫在背。。。那些土司亦是如此,眼下局面利我,他们总会心动。总之,不管如何,天子蒙尘,我们这些做臣子的哪怕是舍了性命,也要将他救出来,否则,何以为臣?”

    晋王执意要救天子,白文选、吴三省他们虽不情愿,但知也劝不住他,加上也不忍再看晋王伤心,故都应了。却都劝晋王先养病,等身子彻底好了再北进。晋王也知道他的身体关系全军命运,故答应下来。只待病体稍好,能够骑兵便领军北还。

    过了几日,却有暹罗国(即泰国)派使者六十多人来联络,请晋王移军景线暂时休整,然后由暹罗提供象、马,帮助明军收复云南。暹罗使者除带来丰厚礼物外,还取出神宗皇帝时所给敕书、勘合,表示对明朝眷恋之情。

    暹罗使者告知晋王:“前者八十二人驾随,流落在我国,王子厚待,每人每日米二升,银三钱。”

    晋王自是感动,对暹罗君臣的好意非常感激,盛情款待来使,派兵部主事张心和等十余人同往暹罗联络。若暹罗能够出兵相助,无疑复国声势更大。

    晋王养病这半个月,各地土司纷纷收到了明朝南都光复的消息,果然不少土司以为明朝恢复有望,不再采取观望或敌视明军态度,要不就是带族人来和明军会师,要么就是提供粮草,这让明军的困境得到了缓和。

    十月二十七日,晋王决定领军北上解救天子,计有明军6000余,土司兵5000多,另有陆续从滇西辗转来投的明军散部,亦有2000多人。

    国境传来李定国大举北返,要救回朱由榔的消息后,吴三桂顿觉棘手。

    有关太平军光复南都的消息,吴三桂知道肯定是封锁不了多久的,不说李定国从其他途径获悉这个消息,就是自己手下的降军之中也会有人将这一消息泄露出去。他觉得麻烦的是,李定国大张旗鼓来救朱由榔的消息会传到贵阳的多尼耳中去。虽不怕多尼这个黄毛小儿,但总是个大麻烦,毕竟,他还没决定反正归明呢。

    吴三桂思来想去,决定派二女婿郭壮图和马宝领军两万前往抵抗李定国兵,不求将李定国击败,只求将他挡在国境外。至于多尼那边,咬死是谣言就是。

    明清双方在孟养相遇。李定国部就山立营,保持戒备。次日交战,双方互有胜负。因为马宝不想和晋王交战,所以见胜负未分,两边损失都不大,便劝说郭壮图撤军,请平西王另作打算。

    郭壮图知道丈人欲拥朱由榔易帜反正,所以也不想和李定国打,便领军撤走,只留精兵镇守要道,不让明军深入云南。

    吴三桂没有责怪郭壮图和马宝退军,因为他也不想和李定国大打出手,这样会损耗他的实力。但是李定国不退,最终还是要血战一场,不管胜负,都会有损失。为此,他向洪承畴讨主意,洪承畴笑道:“前番听闻李定国、白文选他们去缅甸救朱由榔,朱由榔却下旨让他们撤退,又对缅甸人说,但有来救他的明朝官兵,可以尽数斩杀消灭。你手中有这宝贝,为何不利用?”

    吴三桂一想也对,忙去逼朱由榔写圣旨让李定国投降。

    朱由榔果然老实写了,圣旨上不仅要李定国向吴三桂投降,更写道:“朕在平西王处,一切安堵。今定国惟谋私名,不念朕危,是何忠臣也?!”

    不但如此,朱由榔又给各地土司也发了一道旨意,上面说:“定国惟顾忠义名节,不念君上安危。今后有定国各营兵来,不可馈以粮饷,可力剿为功也!”

    李定国见到圣旨后,气得吐血大哭:“非定国负君,是君负定国也!(未完待续。)

第七百九十六章 千里大逃奔

    吴三桂的担心成真了,李定国挥兵要救朱由榔的消息终是传到了贵阳的多尼耳中。

    “吴三桂想干什么?他如何敢瞒着朝廷藏匿朱由榔!”

    病才刚好些的多尼惊疑不定,若是此事是真,那吴三桂此举和欲谋造反有什么区别。难道说他吴三桂也不看好大清,做了十六年满州鹰犬,回过头又要做朱家的狗了吗?

    罗可铎也被这消息吓住,呆在那里说不出话来。要是吴三桂举旗造反,十几万兵马北上打贵州,他和多尼肯定打不过!

    多尼和罗可铎都是20岁出头的年轻人,从前又未经战阵,入滇以来又诸事不顺,困在贵阳每日只想北归,陡听吴三桂有反意,自是慌得不知如何办。

    “走,赶紧走,这鬼地方一天也不能多呆了!多尼,我们从四川走,去陕西,回北京去!”

    罗可铎是真想离开贵州,江宁被明军收复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走了。贵州这鬼地方,要吃没吃的,要喝没喝的,还有把满州子弟拿去换猪肉的土人肆虐,他可不想堂堂一个满州郡王最后落得脑袋就值半片猪肉!

    “走?”

    多尼怔在那里,却是动心了。只是没有朝廷调令,就这么走,怕回到北京后,福临肯定不会饶他。

    “再不走什么时候走?等明军和吴三桂夹击咱们吗?。。。。咱们现在走,好歹能把这两万满蒙子弟带回去,福临他不会怪我们的!就算他要治咱们的罪,太后总不会不管吧?”

    见平郡王拼命劝信王撤军,爱星阿急了,赶紧劝道:“两位王爷也别急,这事只是传言,真假未知。奴才以为还是派人去云南打探清楚的好,别是明军的奸计。”

    爱星阿是领侍卫内大臣,其祖父是一等总兵官、武勋王扬古利,其父乃一等公塔瞻。早在顺治八年爱星阿就领军出征过,所以阅历和经验要比两位王爷强很多。他劝多尼不要着急,不能因未经证实的传言就怀疑吴三桂。在他的劝说下,多尼方稍定,问爱星阿:“那你说怎么办?”

    爱星阿想了想,建议派人到云南,让吴三桂至贵阳大营商议攻打湖广军事。若吴三桂来,那说明他没有二心;若他不肯来,则恐怕吴三桂真是藏了朱由榔,存了反心。

    罗可铎问爱星阿,要是吴三桂不肯来怎么办。爱星阿苦笑一声,直言若吴三桂不来,贵阳也拿他没有办法,就是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他们唯一能做的事,除了将吴三桂谋反之事上奏朝廷,便是要为贵阳的这两万满蒙子弟寻个归路了。

    多尼听后叹了一口气,不知道为何局面会弄成这样。罗可铎却想着不能干等吴三桂是真反假反,得立即着手准备撤退的事,免得跑都来不及。

    “二位王爷也别多想,吴三桂到底是不是反了,还得试了才知道。”

    爱星阿竭力宽慰这两个少年主子。多尼也没办法,只能派人去云南要吴三桂来贵阳军议。

    接到多尼要吴三桂去贵阳的军令后,吴三桂部下幕僚和诸将一致反对吴三桂去贵阳,洪承畴也认为不能去。这节骨眼,去贵阳太危险。多尼和罗可铎固然是黄毛小儿,可万一这两人犯了浑性子,把吴三桂给扣下,或是杀了,那云南十几万大军可就群龙无首了。

    洪承畴给吴三桂出了个主意,让他借口李定国在勐腊一带和土司歃血作盟,意欲反攻为名,说无暇分身赴贵阳。

    “我不去,多尼必认定我反,这不是叫我不反也得反了?”

    吴三桂很是担心,东南胜负未定,他就匆匆举旗反正,怎么也不合他的利益。贼秀才打赢还好说,可万一是顺治赢了呢?

    洪承畴知道这个名义上的学生最是首鼠两端,既想获取最大好处又不肯担风险,实是个不能成大事的人。若不是自己死后名声要着落在吴三桂身上,他才不愿相助于他。

    “多尼认定你反又如何?他还能来打你不成?”

    吴三桂迟疑一下,道:“多尼是不敢来打我,可顺治总是认为我反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