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三万擦了一把额头冷汗,低声道:“职等让人将尸首拖到后面去了。”

    “这样啊,”周士相顿了顿,道:“把管效忠的头缝合到尸身上,用上好的黄绢裹身,盛殓起来,在城外找一块地方下葬,不管怎么说,这人也是个忠臣啊。。。。嗯,忠于满鞑的汉人,也算是忠臣吧。。。”

    听了这话,一众降将都有些不安,不知周士相是何意。

    周士相这时却突然翻脸,怒哼一声,然后骂道:“你们几人自以为得计,为了活命,杀死自己的上司,背主求荣,这样的人向来为本帅所不齿。你们今日投我,那是因为我有实力击败你们,假如我有一天失势了呢?你们是不是又要像对待管效忠一样对我下手呢!”

    众降将一听此言都慌了:这周大帅不是在阳澄湖上说的好好的,优待重用他们,怎么这会却翻脸了呢!

    “大帅容禀,我们是一片真心弃暗投明,绝无反复!”

    “我等投诚一片真心,苍天可鉴!”

    “。。。。。。”

    众降将一齐叩头,纷纷表态自己忠心。

    见状,周士相却是不为所动,只冷笑道:“你们这时候如果跳起来大骂我周士相不守信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精神,我可能出于敬重义士的心怀,饶了你们。可你们如此奴颜婢膝,叫我看不起。”说完,他平静却坚决地一挥手,吩咐亲卫道:“将他们拉下去,全部就地正法!”

    (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临比我更烂就行

    “周士相,你背信弃义,你言而无信,你在阳澄湖上答应优待重用我等,我等才冒死杀了管效忠,开了这苏州城!若非我等,你太平军能进苏州城!”

    “贼秀才,你杀了我们,往后谁还信你!。。。你卑鄙无耻,你不得好死!”

    被周士相亲卫上前擒住的郑三万等一众降将破口大骂,他们是看出来了,贼秀才这是真的翻脸要杀他们!

    马玉龙、张凤等人悔得肠子都青了,早知贼秀才如此言而无信,他们宁可随管效忠战死,也断不会开城投降。

    “大帅?。。。”

    桂永智和董常清想劝说不可杀降,否则大帅这名声可就大坏,真应了这帮降将所言,日后清军那头谁还敢来投降?

    厚葬管效忠这个铁杆汉奸,却杀一众开城来降的将领,周士相此举确是叫人匪夷所思,就是蒋国柱和额色黑也都是看得呆了。

    堂内还有一帮降将的亲兵,这会也都骇然变色。周士相看了眼他们:“本帅只诛这几人,与尔等无关,回头俱有赏赐。”

    众降将亲兵闻言,彼此互看,无人敢动。有心想反抗救人的,也得思量他们能不能干过满堂铁甲卫士。

    见部下无人敢搭救,一众降将更是惊惧绝望,有数人竟是失声痛哭起来。

    周士相上前几步,走至众降将面前,语气很平静的对他们道:“本帅至镇江时,城中无数父老来哭告,你等知为何事?”

    众降将面面相觑,镇江百姓哭告关他们何事。郑三万却是想到一事,脸色不禁白了起来。

    “那些父老是要本帅替他们找回妻子,找回女儿,替他们死去的亲人报仇。。。本帅见他们实在可怜,便答应了他们,所以。。。”

    周士相说到这里,定定看着这帮降将。

    郑军自南京撤走后,管效忠便领军收复了被郑军所占的镇江及江南诸城池。不过每光复一地,管部都按惯例将城中妇女掳走,最后这些妇女不是被摧残至死,就是被摧残致疯。有侥幸活下的,也多被清军卖于妓寨。可以说,清军自南京一路向东,便一路迫害江南百姓,使无数人妻离子散,造孽深重。就现在苏州城中清军军营之中,尚有千余可怜女子如猪狗般被关在一起,每日只做一件事,被那下值的清兵轮番祸害。

    只是这种事乃清军惯例,清廷从上至下都是默认此事,便是太平军中有不少将领当年都曾干过这事,故而桂永智等人对大帅以此理由诛杀降将不以为然。毕竟真严格计较,太平军中一半将领都该杀。江北及其余各地清军将领更是人人该杀,那样的话,岂不是逼得这些清将和太平军死战到底?这未免太过不智也!

    果然,降将之中有人不服,称这是清军惯例,又是管效忠下令,他们只是奉命而为,便是周士相真要替那些百姓报仇,这首恶管效忠已被诛杀,可以给江南百姓一个交待了。而他们这些人罪不当死,倘周士相愿饶过他们,他们可倾尽家产赔偿那些百姓。

    “有些事,是钱解决不了的。”

    周士相摇了摇头,身子微微前倾,用很低的声音对这帮降将道:“关键是你们若不死,本帅心不安啊。。。苏州城中有你们上万手下,不杀你们,本帅怎么能放心回南京?又怎么能把江南牢牢掌握住?眼下鞑子大军就在江北,你们说,本帅是信你们死心塌地跟我走,还是信你们会在本帅不利之时再捅我一刀呢?”

    今时不同往日,从前周士相对于降军降将,是来之则纳,并多委重用,然现在,他不能再如从前那般了。江南是天下财赋重地,也是日后太平军钱粮来源大头,随着太平军规模不断变大,地盘不断增多,带给周士相的除了政治和军事上的巨大利益外,带来的也是巨大的财政负担。

    可以预见,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周士相将依靠江南的财赋来养军,而不是依赖廣枺酥粮T兜陌材希蛭飧鍪贝脑耸涫翟谑锹浜螅诿挥星看蠛>团哟蠛T斯婺G埃媳厝皇翘骄飧稣秸鞯暮诵亩Α

    如此重地,周士相又如何能放心将它交给一众叛降不定的降将?今日他们能降,是因为太平军势大,万一太平军失利呢?

    周士相不敢担这风险,也冒不得这风险,故而必须除掉这些降将。某种程度上说,这些降将已成为一个集团,他们在密谋诛杀管效忠献城时,已经成了一个牢不可分的集团。如果这个集团只是这几个人,那是自然无有所虑,然而这个集团却掌握着万余兵马,而周士相现在手头能够动用的兵力只不到三万人。

    这自然,就成了一根尖剌。

    卧塌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况这等钱粮重地?

    若用他们,如先前承诺那般仍将苏州一带交给他们,那此地的钱粮赋税归谁呢?

    因为兵力有限的缘故,周士相不得不将折江交给马逢知,这江南再交给郑三万等降将,将来郑军再取fj那太平军辛苦一番,有好处的地方全是别人的,到底是替谁忙活呢?

    再者,一帮降将屁事没干,只开个城,便尽得好处,让太平军中一干出生入死的将领如何看?

    当日阳澄湖一会,周士相本心倒未有诛杀这干降将的念头,只是这帮人却不识趣,愿意易帜归明,但却要仿马逢知之例,得尽好处,自成一体,这就使得周士相生了杀机。

    诚然,答应了降将,回头却翻脸杀人,这事传出去名声自是大坏,肯定会让清军之中一些观望将领犹豫,但周士相始终坚信,只要他的刀比满州人的快,那他今日所为便是人人称颂的义举,而非自取灭亡之道。

    再不济,自己总比福临那**青年好吧?那小子可是把郎廷佐、硕尔辉这等忠心奴才家都给抄了。

    周士相自嘲的笑了笑,挥手命将降将拖出,诸降将连声咒骂。不一会,堂外便传来惨叫声,稍后就是几颗人头呈上。(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三章 图利而降者,杀

    诛杀了郑三万、马玉龙等一干降将后,周士相立时吩咐下去,城中降兵一律给银五两,副将以下俱晋官一级。又命各部分管监看降军,有异动者可不必奏报先行诛杀。若非顾虑太大,周士相恨不能将这万余清军尽数坑杀,如此方能彻底心安。毕竟这万余清军短期之内难以消化,而眼下他却不能在江南多呆,苏州事了便要回师南京。要是这些降军再次作乱,势必会大大牵制太平军本就不多的兵力,更会使得江南糜烂。

    周士相要的是完整的江南,而不是一个如两广、云贵一样残破的江南。故而只能退而求其次,诛杀这干想仿马逢知例,继续在明清之间摇摆不定,要在江南富庶之地快活的军阀们。

    更重要的是,周士相也要借此事给日后纳降补充一个原则——畏威而降者纳,图利而降者杀。

    随着太平军的不断胜利和南都光复,可想将来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清军会向太平军投降,但这些人的投降固然是有畏惧太平军之心,但同时却多有投机谋利之心。如郑三万等人投降的条件便是仿马逢知例,镇守江南(苏松)。答应了他们,意味着江南财赋之地便归了这些降将,周士相的太平军中央将来很难从这些地方得到多少赋税。

    答应得越多,则非嫡系的明军就越多,如这些人是如浙军张煌言部、忠贞营李来亨部一样,致力于反清复明,那未尝不可。问题是这些人,本质上都是投机军阀之辈,清势大便投清,明势大便投明,没有民族家国观念,他们的生存法只是一个利字。投哪方利更大,他们便投哪方。

    若是仍如从前一样来者便纳,大肆许诺,升官晋爵,最后周士相便会面临一个这样的局面——明朝固然复国了,可天下却依旧是四分五裂,大家伙打着大明的旗帜,却各有各的地盘,名义上服从于太平军所立中央,实际却都是独立王国。

    周士相要推进他的政策,要带领汉民族复兴,必然要集权中央,那么将来势必要再来一次内战,然眼下的中国,又有多少人口禁得起消耗!

    死了那么多人反清还没成功,将来却还要再死那么多人复兴民族,这代价,太大,太大。

    因此早在光复南京时,周士相便开始着手考虑日后。在镇江北固山上,他下令摔死清将杨广孝,当时便定了军令,谓日后不战而降者,用之;战而不敌复降者,杀之。如今,他便是要为这个军令再补充一条,便是——“畏威而降者,可纳之;图利而降者,尽杀之。”

    诛杀郑三万等降将,周士相亦是有私心的,那便是将富饶之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从而能够更好的安置自己的嫡系人马。当然,这话他肯定是无从宣之于口的,因而便要寻些借口杀人。

    蛇无头不行,郑三万等人的被杀,固然会让降军惊恐,但至少不会集体作乱,这就让周士相能够从容应对,或分化,或镇压,或拉拢。这年头,人心总是不齐的,把那些齐心的解决掉,剩下的没有什么不好解决的。

    做完这些后,周士相又命桂永智和董常清着手厚葬管效忠,同时将其忠义之举大肆宣染,观其意思,便是要将管效忠弄成满清的岳王爷。

    “可叹管效忠痴忠于清廷,却遭顺治秘旨杀害,本帅虽与满清不共戴天,但也惋惜管效忠之遭遇。拿纸笔来!”

    周士相一脸悲愤表情,从亲卫手中接过从蒋国柱抚台桌上取来的毛笔,也不待亲卫磨墨,便就着郑三万的首级鲜血在纸上写了四个大字——“天日昭昭!”

    四个血字一书而就,写完,一边吹干这纸,一边来到蒋国柱和额色黑面前,问二人:“管效忠临死写了这四个大字,自比岳武穆,却不知两位以为他的遭遇悲否?”

    颠倒黑白,指鹿为马,无耻不过贼秀才!

    额色黑闷声不语。

    蒋国柱瞄了眼那四个血字,微哼一声:“你这雕虫小计只能骗得无知之人,如何能蒙骗天下有识之士!”

    “噢?”

    周士相并未动怒,而是问蒋国柱:“你是无知之人还是有识之士?”

    “哼!”

    蒋国柱扭头不答。

    “无知之人也罢,有识之士也罢,难道还敌得过铁证如山?”周士相干笑一声,却是伸手往额色黑面前一指,道:“拿来吧。”

    什么拿来?

    额色黑一怔,不知道周士相跟他要什么。

    “福临不是让你带了两道秘旨来吗?抓马逢知的那道就不用了,你把要梁化凤抓管效忠和蒋国柱的秘旨给我。”

    额色黑闻言下意识的应了一句:“你怎么知道。。。”突然警醒过来,闭口不言。

    蒋国柱在边上却是微微一颤,他虽早知皇帝让梁化凤捉拿自己和管效忠,但总不愿相信这是真的。他和管效忠死守苏州,苦盼大军过江,为的便是让皇帝知道他们的忠心,宽恕原谅他们。可当额色黑下意识的承认他有那道秘旨时,蒋国柱心中不起波澜是不可能的。

    额色黑不答话,周士相也不和他罗嗦,命亲卫搜他的身,结果并未从其身上搜出那道秘旨。

    “不在你身上,那就是在梁化凤身上了。”

    周士相沉吟片刻,吩咐下去,让王。辅臣一定要将梁化凤身上那道密旨找出来。

    额色黑突然怒骂道:“管效忠明明是这些叛将所杀,你就是得了秘旨又能如何?谁人能信你!”

    周士相却摇头道:“你和梁化凤奉了福临秘旨捉拿管效忠,管效忠虽知冤屈,却没有反抗任你们捕拿。然你二人却怕管效忠的部下劫人,竟是将他当场杀害。死前,管效忠悲书天日昭昭四字,管的部下闻讯要为他报仇,结果你们在苏州城中火拼,让我太平军渔翁得利,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周士相将手上血书朝额色黑面前一晃:“看清楚了,血迹铮铮,还没干呢!”(未完待续。)

第八百零四章 兴大狱

    “这件事你就是动再多的手脚,又岂能骗得了天下人?。。。苏州城中知道事情真相的人很多,难不成你要将他们尽数杀了?。。。你若不杀,事情真相终会传出去,那样一来,你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脚了?以后,谁又会信你?”

    蒋国柱一脸难以置信的看着周士相,这贼秀才也真是异想天开,如此赤。裸。裸的颠倒黑白,指鹿为马,他难道以为自己真可以点石为金,说什么就是什么?

    须知管效忠这事,陡然传出去,那些在清廷效命的汉人官员和将领是会寒心,对皇帝失望,心生动摇,从而战时消极,甚至会就此倒戈。可一旦知道事情真相,那这些人恐怕就会更忠于清廷。投了贼秀才不但捞不到好处,还要把命给丢了,这人得有多蠢才会选择投降?

    对于那帮汉官同僚,旁人不清楚,蒋国柱能不清楚?

    清廷治下的汉人官将,哪个不是前明投机过来的,他们在明朝为官时就只顾捞好处,投清朝是因为明朝不行了,而大清对他们却优待的很,投过去不但性命无忧,还能继续捞好处,所以一个个争相投降。现在,大清虽说失利,可仍据有北方半壁江山,故而那帮汉官就算有投附归明之心,也还在观望。所谓不见兔子不撒鹰,但要让他们知道贼秀才这里不但没有兔子,反而养着一条毒蛇,那帮汉官脑子烧坏了才会投你!

    太想当然了,也是太过年轻,无有处事经验,才会如此异想天开,换作是我,纵是要食言杀人,总有若干手段,哪里会如此性急草率,坏了名声。

    蒋国柱暗自摇头,不知道这么一个行事鲁莽的贼秀才,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杀降之事,弊大于利啊!

    蒋国柱以为对方会恼羞成怒,不想周士相听了他的话,却深以为然道:“我觉着也是这么个理,所以这件事的首尾得着落在你蒋巡抚身上。”

    “我?”

    蒋国柱微愕,这关我什么事。

    周士相一脸微笑的看着他:“有你蒋巡抚帮衬,这事自然无有破绽。”

    蒋国柱一听就明白周士相想要他干什么,他断然摇头:“要我降你,不可能!”

    周士相诧异道:“福临都要梁化凤捉你了,你还痴忠于他做什么?”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蒋国柱语气不容置疑。

    闻言,周士相不禁笑了起来:“既然如此,你为何和管效忠缩在这苏州城,坐观梁化凤兵败?。。。你若不想死,大可和管效忠将兵权交出,束手就擒,怎的就拥兵自重起来?。。。说一千道一万,你还是不想死,所以你不必在我面前装模作样。”

    边上就有额色黑在,蒋国柱脸皮没那么厚,他和管效忠确是不想束手就擒,才缩在苏州盼着梁化凤死的。可他也不好意思承认这就是事实,所以不吱声,脸上阴晴不定。额色黑仍是耷拉着脑袋,不知是在后悔什么,还是在担心什么。

    “蒋国柱,你真要忠于清廷,为清廷殉死,本帅也不好说什么。人各有志,只是福临却不单要梁化凤捉你,将你革职,更要将你和管效忠家人发于包衣下为奴。这个包衣下为奴是个什么下场,你是汉军镶白旗出身,恐怕比我清楚吧。”

    周士相不是恐吓蒋国柱,因为这是事实,顺治秘旨上写得明白。

    蒋国柱听后神色动了动,心底一股寒气涌出。发于包衣下为奴,那下场比家破人亡还要凄惨。不仅女性沦为八旗发泄工具,男丁更是代代为奴,永世不得翻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