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此地。”

    周士相的手指往黑圈旁边的一个实心黑点移了移,吐出一个地名:“澳门。”

    “澳门?”

    宋襄公定晴看去,这实心黑点紧邻黑圈,若粗粗一看只以为这黑点就是在黑圈之内,细细再看,才明白黑圈是黑圈,黑点是黑点。

    “澳门?”

    宋襄公喃喃数语,忽然想起一事,急道:“此地莫不就是那红夷大炮的产地?”

    红夷大炮?

    周士相一怔,旋即身体主人的记忆让他醒悟,原来这红夷大炮指得就是明朝从澳门葡萄牙人手中购买的火炮,清廷因红夷有贬低他们之意,故将军中从明军手中缴获的红夷炮改为大将军炮。

    “确如先生所言,澳门所居白夷擅造火器,我朝天启、崇祯年间曾在白夷手中购买很多红夷炮。”

    听了周士相所言,宋襄公不禁道:“难道千户想去香山的原因就是想从那些白夷手中购买红夷炮?”

    周士相摇了摇头:“我们哪有这么多银子去跟白夷买炮,不过我想夺取香山的原因确是和澳门有关,只不过我们不是买,而是要想办法造,不但造炮,还要造咱们的火铳。”

    “造?”

    宋襄公又愣在那里,他可从未想过太平营能够自己造炮,这营中连兵器都打不全,周士相却想造炮,这,这,这实在是让他难以置信,吃惊的看着周士相。

    “买不如造,若不能造,买得再多又有何用?”

    周士相不以为宋襄公是在想以太平营的条件不可能有造炮的机会,只以为对方是认为买比造来得快,既能直接从白夷手中买,何必自家造这么麻烦。

    宋襄公见周士相误会自己的意思,忍不住埋怨道:“造炮造铳自然是好的,可问题是咱们拿什么去造?又如何造?咱们眼下可是连兵器都不全呢,造炮造铳,这未免太。。。太长远些了吧?”他不便说周士相痴人说梦,只能委婉提醒这事不太现实。

    “一步步来吧,我们先到香山,然后再想办法跟白夷接触,先凑点银子跟他们买上一些,然后再想办法学他们的技术造咱们的炮,铳,至于银子,活人不会被尿憋死,只要咱们有心,事情就能办成。当初咱们不是谁也没有想过能占了罗定,又谁也没想过能打败德庆绿营吗?可结果如何?咱们没想到的事情可都实现了!”

    宋襄公的问题其实周士相无法解答,因为他根本不知道这些问题到时候应该如何解决,但他既已下定决心去澳门,就必须用乐观的态度化解宋襄公的疑问,争取对方的支持。

    “走一步看一步”和“看一步走一步”之间,周士相显然选择得是前者,不管前方面对什么,不管前方有多少困难,都不用怕,也不用管,只要目标定下就全力冲剌好了。人死吊朝天,大不了再死一回,这要死不了,就定要他狗满鞑好看!

    周士相的乐观是感染到了宋襄公,想到以前从未敢想的事正一件件的实现,宋襄公也不能不佩服周士相的判断和决定十分正确,或者说是高瞻远瞩也不为过。只不过,这一次他没有轻易被周士相带进沟中,而是坚定的说道:“香山去不得!”

    “为何去不得?”

    周士相呆在那里,不明白宋襄公怎么这么果断毅然,以前他可不这样啊。

    宋襄公伸手一指周士相所画黑圈上方那显著的三个大字——“广州府”,然后很是忧虑道:“香山离广州太近,可以说就在广州的眼皮底下,我们若是占了那里,广州的清军根本不必长途跋涉就能来打我们,到时,以咱们的力量能挡得住他们?要是打不过,咱们去那里有什么意义,届时,又该往哪里去?一个不慎,这香山可就是咱们的死地了。”

    “不能力抗就智取,智取也不行咱们就跑。”周士相却浑然没有宋襄公的担心,他似乎根本不惧广州的清军,在那扬眉说道:“我这有十六字对敌方针,先生听着可行?”

    “哪十六字?”宋襄公眉头也是一扬。

    周士相朗声便道:“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

    听了这十六字,宋襄公眼前一亮,周士相那又补了一句,“若敌数路来,我就一路去。香山境内并非平原,山陵甚多,又靠大海,真要打不过清军,我们就藏起来等待时机,这清军也是人,总不能死咬着我们不放,等到他松懈了,咱们就出来给他狠狠一击,有十六字对敌方针在,这香山我们肯定能站住脚!”

    “这十六字为何种战法?”

    “游击之战!”

    “游击之战?”宋襄公微一沉吟,点头道:“可行,不过就算咱们能顶住清军的进攻,可罗定离香山上千里,沿途到处都是清军,我们如何过去?总不能装上翅膀飞过去吧?”

    要想到香山去,只有广州一条陆路可通,若是不走陆路,唯有走大海,奈何太平营没有水师。而走陆路的话,广州就是掐在路上的一颗大钉子,不拔掉这颗钉子,太平营这上万人想大摇大摆的到达广州南边的香山绝无可能。不过李定国数万大军都拿不下广州的前哨新会这座小小县城,太平营这千把兵就能打得下,然后从广州清军的眼皮底下跑到香山去?

    宋襄公一脸郑重的看着周士相,他虽然相信对方,也认可对方的本事,但事关太平营上万人的性命和自家性命,他不能慎之又慎。若周士相不能给出一个可行的到达香山的办法,他是绝对不会赞同进军香山的。

    “飞我们是飞不过去的,不过,我们可以炸过去。”

    。。。。。。。。。。。。

    收藏,我需要收藏,恳求读者朋友们能够收藏本书,万谢!

第八十八章 转进

    接连下了两天雨后,天气终于转晴。对地里的庄稼而言,这场雨下得很及时,可是对太平营而言,这场雨下得却忒不是时候。

    在周士相和宋襄公的主持下,进军香山的战略已经敲定,并且传达到小旗这一级,后营这一块却是没有得到任何通知,不仅没有人告诉这些老弱妇孺他们将要到千里之外的香山,甚至都没有人告诉他们太平营将在不久后离开罗定。为了保密,周士相下了严令,不管是谁泄露消息都定斩不赦。

    将大多数人瞒在鼓里其实并不是周士相的做事风格,他很想让太平营的每一个男女老少都知道他们将要干什么,因为只有知道干什么,他们才能放心的跟着走,而不是在路上大量逃亡,或是抗拒,从而让整个太平营人心士气降至冰点。没有士气的军队是不可能完成千里转进目标的,最大的可能是在半路就一轰而散。

    然而明知隐瞒弊大于利,可周士相还是选择隐瞒封锁消息,因为这不是转战百里,而是千里,是彻底的抛弃家乡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与之相对的,他最大的敌人不是清军,而是汉人特有的乡土观念。

    罗定也好,德庆也好,相距总不是太远,在百姓心中这两个地方都是粤西,也都是自己的家乡,所以从罗定到德庆和从德庆到罗定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可能一辈子没有到过省城,可到邻县走回亲戚却是常见的,所以这个百里的距离对他们并不算什么,但要是让他们知道自己是到千里之外,且有可能这辈子再也回不了家乡,多半会做客死异乡的孤魂野鬼,那他们多半就要惊慌起来。即便有屠刀架在脖子上硬逼着他们走,他们也不会甘心,逃亡很自然的就会成为他们的选择,而逃亡恰恰是周士相所不能容忍,因为他不能让太平营因为百姓的逃亡失去士气。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周士相不敢冒险,太平营的成份太过复杂,万一这些百姓不肯走,他很难依靠武力迫使他们走,因为他的士兵和百姓是一体的。所以他只能瞒,走一步瞒一步,一直瞒到百姓们即便知道实情可却再也无法回头那天。

    。。。。。。。。

    军官的思想工作也是分批次的,周士相首先是亲自出面做通葛正、赵四海、葛义、蒋和等大樵山出身的军官思想,和这些人说得最多的就是罗定太穷,香山太富,继续呆在罗定,大伙不仅没什么油水可赚,还容易遭到清军进攻。到香山去,虽说这一路太危险,但真要到了地方却是能发大财的,而且还不怕清军来打,真打不过大伙就钻山窝子干老本行去,左右死得都是那些新入伙的,只要老弟兄们在怕个什么东西。

    最后,周士相又是拍胸脯,又是漫天描绘到了香山后的美好前景,连哄带骗之下,把一众土匪出身的总旗们乐得合不拢嘴,一个个磨拳擦掌的恨不得马上就去周兄弟说得那个什么香山县去发大财,至于可能遭遇的危险,他们却是视而不见了。反正有周兄弟在,弟兄们就吃不了亏!

    盲目的自大和自信正是周士相所需要的,他不怕这帮总旗自大,他只怕他们不够自大。一支军队在真正正规化前,自大就是一种资本,是一种底气,当然,有周士相亲自坐镇指挥,他当然不用担心这种自大会成为失败的苗头。

    头脑尚保持清醒的只有邵九公一人了,他可不傻,旁人不知道到香山意味着什么,他能不知道?不过看到众人都被周士相煽动起来,他也不敢出头和周士相唱反调,等别人兴高采烈的走后,他才吞吞吐吐的将自己的担心对周士相说了。

    基本上邵九公的担心和宋襄公的担心如出一辙,不同的是,对宋襄公,周士相是好一番解释的,对邵九公,周士相只用了一句话便让他死了心。

    周士相说得是“你若是能把背上那几个字擦掉,你可以不去。”

    狗日的!

    这是宋襄公在加入太平营后第一回在心头暗骂周士相,骂完之后也只能长叹一声,颇有上了贼船下不得的无奈感:去香山县就去香山县吧,但愿这回狗日的周秀才不是把老子往死路上领。

    铁毅做为太平营目前仅有的两个试百户之一,又统领周士相倚为“法宝”的工兵营,所以周士相对他交待得最多,同时让他马上回营准备南进路上急需的制敌利器——震天雷。

    所谓震天雷,其实就是爆竹,只不过相较传统爆竹,这种爆竹威力大了许多。震天雷的样品是周士相亲手做的,因为没有足够的铁,他只能用竹子制造。具体制造过程就是取一段带有竹节的竹子,然后掏干净竹筒中杂物,在其侧面打上小孔,接着将火药倒进竹筒内,之后再用纸包着火药搓根引线,一段搭在竹筒内的药粉上,另外一端,则穿过竹筒壁上的小孔,用麻绳绑在外面。等这些工续完成以后,再在竹筒内的火药表层塞进一张纸做间隔,纸上洒些碎铁钉,最后用泥土将竹筒死死封了起来。

    传统爆竹用得都是黑。火。药,这一回周士相用得却是颗粒火药,且加进带杀伤性的铁钉,他亲手炸过一个,有效杀伤面积在五米。也就是说,一颗震天雷爆炸后,不仅在爆点中心一到两米的人会直接遭到火药爆炸的伤害,爆炸弹出的铁钉也会杀伤五米之内的敌人。超出五米,铁钉的穿透力就将减弱,这便是使用竹子做震天雷的不足,若是以铁包裹,做成真正像后世使用的手榴弹,光是弹片就能杀伤一片敌人。

    条件不足,周士相也只能寄希望于震天雷的量产了。样品他做了三个,两颗爆炸,一颗让铁毅带回营中试制。

    震天雷的工续很简单,原料也简单,可是一颗震天雷需要的火药最少要五两,而营中总共只有不到两百斤的药子,这就是说即便将所有的药子全部用来制造震天雷,也只能做四百个。对此,周士相只让铁毅先去做,因为他需要马上有一批震天雷在手中,如此也能让宋襄公真正相信他们可以一路炸到香山去。至于火药,唐三水那里多多少少能有一批,等到出发后,再想办法搜集硝石、硫磺和木炭准备自行制造,不然,即便有再好的工具,再好的办法,受限于火药的不足都是难以发挥最大威力的。

    周士相和宋襄公一起做小旗官们的思想工作时,周士相的说法却和对总旗们的说法完全不同,他说得最多的是个活路——到香山去不为别的,就为口吃的!

    小旗们都是赤贫出身,未入太平营前都是老实巴交的庄户人,他们可不像葛正他们一样敢做打家劫舍的土匪,所以活得都很艰难,常常是一家老小吃了上顿没下顿。现在好不容易有太平营收容他们,给他们前程,给他们的妻儿老小一口饱饭,他们还能求什么?

    千户大人说再呆在罗定大伙就全得饿死,这话不假,罗定什么情形大伙都看在眼里,真是穷得叮当响,虽说靠打德庆绿营缴获了些粮食,可也经不住这么多张嘴吃啊,大伙从前都是过日子的,这世上有坐吃山空的能长久?

    罢了,既然千户大人为大伙寻了活路,这罗定也真是没法养活大伙,那大伙就咬牙跟着千户大人走就是,只要能给老婆孩子一口吃的,真要是在路上死了也不冤。

    。。。。。。。。。

    十九日那天,德庆的唐三水派人传话过来,他愿意和周士相做这桩生意,不过期限却要拖后一点,因为他手中没有那么多药子,现下已经派人到广州秘密购买,只等药子凑齐,双方就可以立即买卖。

    周士相不担心唐三水会不做这交易,因为这交易对他的实惠太大,如果不是自己是汉人,周士相甚至都想将高州也一并卖给唐三水,也不须他做什么,只要向对方透露一下高州已无大西军驻防即可。

    广东的清军打不过大西军,可打其他的南明兵马却是小菜一碟。先收罗定,再夺高州,一桩桩大功下来,唐三水这昔日的千总怎么也能弄个副将当当吧。

    奈何自己是汉人,卖了罗定已然不像话,真要再把高州给卖了,这不是汉奸也是汉奸了。况且卖给唐三水的罗定不过是座空城,没有什么百姓可以让绿营祸害,可高州那却是有十几万大明子民的,真要让清军占了高州,自己这孽就做大了,以清军的德性,不屠城就是佛爷烧香了。

    再等等就等等吧,千里转进不是纸上谈兵,手一划拉就能走的。如果单是前营转进,困难也不大,可有后营这近万老弱妇孺跟着,这条路可就难走得多。在出发之前,一切准备工作必须要做到位,尽量减少路上不必要的伤亡,以及尽量争取带走一切能够携带的物资。

第八十九章 措施

    不得不说,周士相这个后世的兵哥还是很谦虚,他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为了能将这上万老弱妇孺成功带到香山,带到后世那个特区立足安身,周士相放下一营主帅的身段,虚心的宋襄公及一名小旗学习当年李自成的农民军流动作战经验。

    这个小旗是大樵山的老弟兄,和东汉末年那个想杀十常侍的大将何进同名,同时二人还有一个共同的职业,那就是他们都是屠夫。当然,屠夫这个职业在东汉时是属于高大上的职业,非豪强不能为,如今的屠夫却是个贱业,除了油水足些,大体是不被士绅待见的,更加没有什么社会地位。

    何进和宋襄公一样都是河南人,不过一个是南阳人,一个却是洛阳人。崇祯十五年宋襄公以秀才功名投身闯军时,何进已在闯军中干了一年多,他是崇祯十三年李自成率大军围攻洛阳时被迫加入闯军的。之所以是说被迫加入闯军,这便和他屠夫的身份有关,毕竟身为屠夫,家境再差,他肚中总是有些油水的,饿不死自然就不愿跟着“流寇”杀官造反,奈何李自成大军黑压压开到洛阳府,大军裹挟之下,也由不得他不入营。

    何进没随李自成去北京,而是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随闯军大将白旺往湖襄去,清军入关后,李自成败出北京后于湖北身死,而经营湖襄的白旺则被叛将王体中所杀。白旺死后,其部大顺军或随王体中等人降清,或自行崩溃瓦解,又或西投大顺军另一支李过部。

    何进没有降清,也没有去找寻李过部,而是改名何德逃往福建。隆武二年稀里糊涂的被郑芝龙的军队抓了壮丁,然后又成了李成栋军的俘虏,跟着打进了广东,后来李成栋反正归明,他又摇身成了明军,再接着李成栋兵败,几番辗转后,这位当年的大顺军哨总何屠夫便成了大樵山的一名草寇,现在则是太平营的一名小旗官。

    论本事,何进不差;论胆色,何进也不让任何人,按理,有当年大顺军哨总的资历,他怎么也能出任一队总旗,可周士相任命的十个总旗官并没有他,原因在于何进已然老了。

    生于万历三十二年的何进今年已经53岁,这个年纪放在后世倒也不算老,可在这个时代,却真算是老人了,比宋襄公都大了十岁。当初推选总旗官时,不是没有人推何进,可何进自己不肯当这个总旗官,在他看来,自己年纪大了,当不当官,当大官还是当小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有生之年还能不能活着给自己的爹娘上坟烧纸。

    “周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