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屯泰奇怪,科尔沁的扎萨克贝勒,大清皇帝的三舅舅索诺木也注意到了前方平地出现的那些大铁桶。远远看去,那些大铁桶就如同一棵棵盘根老树的树桩般斜露在泥土之上。打马进了再看,发现那些大铁桶是斜立在一个个泥坑中的。坑中,还蹲着两三个太平寇。

    困惑并未能让屯泰和索诺木他们停止策马前进,正在冲杀的满蒙大兵也不可能因为突然出现的怪东西就掉头往回跑。绿营和汉军们也是端着武器,奋力往前追击着。

    吴克善也看到了前面的大铁桶,在脑海中搜索一番后,他确信那些如铁桶般的怪物并非是曾见过的明军武器,再加上眼前的太平寇正被撵得不住后撤,他不以为这些怪东西会是什么陷阱,所以那些怪物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他的足够重视。

    在周士相的眼中,那些疯狂如潮水涌过来的清军,不论满州蒙古,还是汉军绿营,都差不多是死人般的存在。如果他们不想死,现在就尽快掉头跑。毕竟,没良心炮的最远射程也不过150米。只要不在射程和爆炸范围内的清军,只会被没良心炮震憾,而不会因此毙命。

    对于没良心炮,周士相有极大的信心,这信心来源便是他当年在军史馆中见到的战绩描述。他之所以决定和顺治大军决战,除了军械局及时将飞雷炮造出并运送过来,另一方面却是因为云贵方面的关宁军有了异动。

    潜入贵州的军情司密探奏报吴三桂的关宁军已经挺进贵州,占领了贵阳等重镇,并且向川黔边境大举调兵。种种迹象表明吴三桂很可能会从贵州入川,而庆阳王冯双礼数日前从建昌送来的一份情报显示,自从多尼率满蒙兵过川后,清四川巡抚高民瞻便派人和吴三桂取得了联系,秘密诛杀了几员忠于满清的将领,对外假托是被建昌方面明军击败斩杀。

    情报是冯双礼花了重金从降清的谭弘处得来,谭弘私下向冯双礼的使者表达了自己对于降清的后悔之心,同时肯定告诉冯双礼,高民瞻必是投了吴三桂。

    周士相判断高民瞻的确是背弃了清廷投靠了吴三桂,因为他现在在四川就是孤军,建昌方面有冯双礼等部,川东又有督师文安之部,现在多尼放弃贵州北返,川中到处谣言吴三桂奉了永历帝,再加上南都的光复,怎么看,满清的前途都大大不妙。

    高民瞻虽是汉军旗人,但人也不傻,他手下的兵大半都是从前的明军降兵,一个个早就不稳。多尼大军过道四川时,更是将这些降军也祸害了一通。不少听信高民瞻之言将家眷放在陈都的明军将领都是妻女叫祸害了,这心里能甘心?再加上从满蒙兵嘴中逃生的贵州绿营一通渲染,四川的绿营还能愿意替满清卖命才有鬼!

    另外,李国英将四川防务完全扔给了高民瞻,吴三桂若反,关宁军肯定会入川,届时高民瞻便是顶在第一线,保住四川他高民瞻也不过是守土有方,保不住,便是人头落地。再者,吴三桂的部下嫡系也好,新收编的大西军也好,都是精兵强将,又有十几万之众,高民瞻手里能靠得住的顶天两千人,如此大的兵力悬殊,高民瞻敢扛?怕就是再借他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扛!所以他最好的选择便是投靠吴三桂,直等吴军入川,他便放开关卡引领吴军直奔保宁,要是吴军能取保宁得汉中,入西安,出潼关,他高民瞻说不得就是复明功臣了。

    算盘打得着实不错,周士相自思换他是高民瞻,也会选择投靠吴三桂,而不是隔着湖广的太平军。毕竟,吴三桂的军队就在他眼面前,而太平军还要不了他的命。

    周士相很怀疑是不是因为高民瞻的倒戈投靠,才让一直犹豫观望的吴三桂下定决心火速入川。不管什么原因让吴三桂动了,对周士相都是极大的威胁。有高民瞻相助,吴军取四川便是不费吹灰之力,过了最难走的蜀道,吴军攻入汉中有八成的胜算。将来极有可能东进西安再出潼关,坐收周士相和福临大战的渔翁之利,先入华北取北京。

    事态真如此转变,周士相在江南这里打生打死就是替吴三桂做了嫁衣,故而周士相决定和顺治决战。决战的目的不是彻底消灭云集在扬州的清军,而是将顺治迫回北京,挡住会从陕西东进的吴三桂。让吴三桂无从捡便宜。

    虽说唐王已经登基为帝,但周士相从不认为永历真的就甘心让出皇位,做什么太上皇。况且此人现在落在了吴三桂手中,他就是不想做皇帝,不想让自己成为被别人利用的傀儡,也是不得了。

    永历的存在始终是一个越不过去的坎,要是吴三桂先打进了北京,那唐王在南都祭孝陵登基为帝的法理性便会被削弱。不管怎么说,北京的重要性都要超过南京,届时恐怕军事上的麻烦会陡增,政治上的麻烦亦会变大。

    在这双重因素的促使下,决战自然不可避免。

    天中塔上的周士相,此刻双手一直没有离开过千里镜。视线中,尽是疯涌而至的清军。他却盼着清军投入的更多。

    。。。。。。。

    清军很兴奋,追着敌人跑的感觉能不兴奋吗?这兴奋,可是代表着战功和赏银,乃至随后的贼寇女眷犒赏。这太平寇可是洗了南都满城的,那得捞了多少财富?就算满蒙大兵吃肉,掉下的骨头碴子也能让他们疯狂了。

    清军上下没有人会想到他们会大败,眼下战场的态势,那贼秀才就是赵子龙复世,也是断然难以挽回了。

    鳌拜也只差给太平军下了“兵败如山倒”的评语了。他离得远,没能发现太平军阵中的怪物,他只不断的命戈什哈传令,将所有的兵马都调动上去,无论如何也要彻底击溃贼秀才的中军,最好是生擒那贼秀才,也让他尝尝活剐的滋味。

    看着部下一个个在清兵追击下倒下,清兵却还进入没良心炮的射程之内,新二镇的镇将朱庆来的脸色沉得厉害。虽然对大帅所说的没良心炮可定乾坤并不怀疑,但是新二镇的伤亡还是让朱庆来几次忍不住要下令点火放炮。

    那些死去的部下,在朱庆来眼中,可都是宝贝一样的存在。朱庆来从来不认为自己是个面对部下伤亡可以心底毫无波动,近乎残酷冷血无情的人,他知道战后新二镇的伤亡肯定会得到补充,但是能够避免部下的伤亡,不管什么办法,他都一定会去做。

    但现在,他却只能忍受着,因为清军还没有进入射程之内。他需要没良心炮的射程内堆满清军。

    (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章 鳌拜很欣慰

    太平军两线的第一镇、第二镇仍在拼死抵挡清军的冲击,中线却被清军突入更猛,“凹”字变得越来越突显。

    葛义和铁毅都在皱眉朝中线的新二镇、第三镇张望,他们都在等。300门飞雷炮都设置在新二镇阵地上,能不能发挥奇效,就要看新二镇的了。

    朱庆来指挥两卫四百多铳兵列阵对着追上来的清军就是一轮齐射,铺天盖地的弹丸飞驰而去,打得清兵倒下一片。但更多的清兵越过地上的尸体向前冲来,太平军的视线里,清兵是漫天扑来,就如同弄蝗灾一样,黑压压一片,让人看着就觉倍加压抑。

    炮坑中一个总旗忽的跃出,将一面紫色的三角旗插在了前方。

    “紫旗!往两边跑!”

    百户刘邦栋看到前面乙旅打出的旗号后,立即大声呼喝着让士兵们绕往两侧。数百正在后撤的士兵立时分成两队,往炮阵的两侧绕去。正在追击的清军却未察觉这一变化,仍是声嘶力竭喊杀着向前冲来。不少跑得慢的太平军被清兵撵上,砍翻在地,有些刚刚补进新二镇的太平军新兵也因为紧张忘记了军令要求,继续盲目的朝前面的炮阵跑去。

    整个中线战场连绵足有三里多地,在这片区域,清军投入了包括满蒙骑兵在内的上万兵马,各式颜色的旗帜在人群中不住挥动。炮声、铳声,各式爆炸声不绝于耳。战场上空飘起的永远是硝烟,烟雾不断在场战上升起,然后被风吹往下一处。远远看去,就如同起了浓雾一般,哪怕天空晴朗,太阳高照,身处战场中的明清双方视线也永远超不过里许。

    在煎熬的等待中,清军终于进入没良心炮的射程之内,朱庆来的手掌心渗出了汗水,那些蹲在坑中的炮手更是紧张的冒汗。一个手里抓着把香正在烧的辅炮手一个哆嗦,竟是把香齐整的掐断了,令得边上的正炮手不由喝骂了他一句。另一个辅炮手则赶紧从地上捡起那半截烧着的香,死死攥在手中,生怕这香会熄灭。

    150米,140米,120米。。。

    在清军根本无法察觉的地面上,每隔10米便在草丛中插着根用白石灰刷过的短桩。这短桩没在草丛中,清军大步的从上面跨过,浑然不查。坑中的太平军炮手则一颗心紧张跳动,两眼死死盯着那短桩,耳朵也竖得高高,只为能听到放炮的命令。

    在一队汉军进入百米射程之后,朱庆来没有下令放炮,而是命令铳兵不断放铳,此举只是让清军更加坚定涌来。

    太平军的顽强抵抗没让清军望而退步,他们更加汹涌的冲来,因为他们知道,胜利已经在向他们招手。只要将当面这最后一股太平寇击溃,他们就能享受胜利的果实了。没有人会在临门一脚时收回脚,神仙也不能。更何况,这数万人的大战,也不是指挥官一句话就能说撤就撤的。

    屯泰身为爱新觉罗子孙,身为宗室贝勒,此刻本不应冲在最前线。但是,他的身影连同他麾下的那些满州子弟却始终冲杀在前,这让后方的鳌拜十分欣慰。鳌拜并不老,才四十多岁,这年纪在汉人将领中正处于年富力强,可在满州将领,他却算老了。当年和他一块随太宗、多尔衮打江山的满州将领大多故去了,有的甚至不到三十就去世。这让满州变得将材淍零,不得不大量启用年轻人,可这些年轻人的表现却又不堪,远远无法与他们的父祖相提并论。

    顺治八年以来,对明军的历次战事都证明了满州新一代缺乏帅材,将材,以致于不得不依赖汉军。鳌拜几次和旗里老人感慨,要是满州年轻一代再无英雄人物出现,将来这大清的江山真不知道要靠谁去捍卫。更让他们痛心也不解的是,为何满州子弟在关内的寿命会如此短。男人短,女人更短,旗里哪家有个超过四十岁的姑奶奶,那都是了不得的大事。

    老天爷行事真不公平,为何我满州寿命就这么短呢,难道说这就是代价?以少族而临中原的代价?

    鳌拜不止一次唏嘘过,为满州,为大清忧心。但无论如何,汉人的花花江山总是叫满人得了,他们是不可能再退回白山寒水吃那苦了,他们要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的占住汉人的江山,奴役他们。而这一切,需要满州有年轻一代的英材涌现,年轻人才是将来,才是满州世代江山的保证。现在,终于有一个勇敢的年轻宗室可以让鳌拜稍稍心慰了。

    战后,可以向主子奏保屯泰晋为多罗贝勒。

    鳌拜如此想道,他现在在考虑要不要派人去扬州报捷,因为这场大战,他鳌拜已经赢了。

    。。。。。。。。

    鳌拜觉得他赢了,还在坚持的太平军却认为他们将要取得这场大战的最终胜利。因为他们的杀手锏还没有使出来。

    终于,在一个汉军的脚步刚刚迈过五十米处的那根短桩时,朱庆来用平生可能最大的声音喊了起来:“点火!”

    蹲在坑中的炮手们听到命令,立即将手中燃烧的香把先点着了露在桶外的药包引信,默数五声后,又点燃了桶底的导火索。“哧”的一声,用粗麻索浸油之后晒干拧成的火绳索子立时白光一闪,然后迅捷的向桶底燃烧。在火光没入桶底那刻,坑中的炮手们不约而同捂上了耳朵,张开嘴巴。

    “轰”的一声,炮手们看到了塞在桶中捆绑着木板的药包从桶中“嗖”的一声发射上空,在半空中划过一道弧线,然后向着前方的清军密集人群掉落而去。

    清军听到了前面传来的爆炸声,但他们没有看到炮子落下,而是看到一块木板绑着个好像棉被捆在一起的东西从他们的头顶上方掉落下来。那玩意就好像是断线的大号风筝般。

    清军从来没有见过这玩意,他们好奇的抬头张望,没有人意识到死神来临。直到一个蒙古兵发现那玩意好像在冒烟,才意识到那东西有危险。他跳脚大喊起来,可是已经迟了。

    燃烧的药包在距离地面还有三米多时爆炸了,巨大的爆炸声将下面的清兵耳朵都要震聋。(未完待续。)

第八百七十一章 风吹麦浪

    “轰”的一声,不说那药包下方的清兵耳朵瞬间炸聋,就是十几丈外的清军,也个个都如耳朵被铁锤狠狠敲了下,剌痛万分。

    蒙古佐领那德达图所在的位置离那枚药包爆炸所在有七八丈多远,他没有被药包炸到,只是耳朵嗡鸣般剌响。等到那股剌痛感稍稍减弱后,他才反应过来,然后却是吓得在那尖声大叫。

    那德达图不能不尖叫,因为他看到了很恐怖的一幕。在他的前方,原本有上百名正在冲锋的士兵,现在却只有四个人仍站在那里,其余的人都倒在了地上,无声无息,就好像瞬间被施了魔法般定格在地上。没有哀叫,没有挣扎,没有动弹,就那么静静趴在地上。他们的身上也没有伤口,没有铅子炮丸,一切看起来就如他们睡着般。

    趴在地上的清兵面部表情没有人能看见,但那些背朝上的清兵,却一个个仍睁大着双眼,只是那双眼珠子却是再也不能动一下。如果现在将他们的尸体解剖开,便能发现他们的内脏没有一处是完整的,五脏六腑都被震碎。很多清兵在听到爆炸声那刻,他们的心脏便猛的一个收缩,然后骤停。

    四个仍站立在那的蒙古兵样子更吓人,他们的眼睛、鼻子、耳朵都在往外冒血。几行鲜血在他们的脸上形成几条血线,那样子,是真正的七窍出血,可他们却浑然不觉,只在那呆呆的站着。兀自立了几个呼吸后,四个清兵的身子同时一软倒在地上,之后便再也不见他们重新站起。

    那场景,让那德达图头皮发麻。一声爆炸,便令得上百清兵逝去性命,威力之大,同要让坑中发射的炮手们乍舌。

    其余方向的清兵都听到了那声巨响爆炸声,但他们已经没有时间进行反应。第一声爆炸就如同信号般,紧随其后,在相隔数十米的上空,又是一个药包从半空而落。“嗖嗖嗖”声中,接二连三的药包在半空划出弧线,然后斜落下方。或在半空炸起,或在落地爆炸。一声接一声,爆炸声持续不断,却听不到任何人的惨叫声。

    肉眼可见的地方,能见到的就是一队队密密麻麻的清兵仆倒在地,一匹匹战马同样骤停在那,却再也发不出一声马嘶。从东到西,连绵三里多长的战线上,如风吹麦浪般,清兵一片片的倒地。动作就跟排练过一般,又如标尺扫过,凡是尺子所到,活着的人畜都已不在。

    “放!”

    “放!”

    飞雷炮巨大的威力让太平军上下都是士气高昂,坑中的炮手们激动的将药包重新填入炮筒,然后兴奋的点燃。药包从宽大的铁桶中射出去时,那声音不像炮弹出膛声,也不像一般的爆炸声,闷沉中带着尖啸,听着格外诡异。

    飞雷炮大约每隔三十米左右就摆放了一门,300门飞雷炮一字在阵地上排开,前后又分成数列。前面的药包打出去,刚刚炸响,后面的药包就上了天空。看上去错落有致,在150米的有效射程内,不放过一个死角。有的药包打得远,直接落在一百多米外,有的则是落在了七八十米的地方。但不管落在哪里,爆炸后的惊人威力都会让清军恐惧万分。

    中线上空响起的密集爆炸声让两翼的清军都下意识的看去,和他们厮杀的太平军也没有例外,一个个将脑袋下意识的转了过去。他们的眼睛看到的场面是一样的,可是一方是如在寒冰上颤抖,一方却如沐春风。

    有一个药包落地时,上面的引线还在燃烧。一个满州兵被四周清兵的惨状惊呆,竟然不知道上去踩灭引线。一个绿营的汉兵扑了上去,可就在他将手触到那引线时,引线已经没入药包中。“轰”的一声巨响,那绿营兵整个人被弹射出去,重重的砸在那满州兵身上,然后两人一前一后向着远处飞去。落地时,那汉兵早就死了过去,那满兵却还有点意识。他能清楚的感觉到汉兵的身子将自己的前胸骨头砸断的声音。

    清兵疯了,不是疯狂,而是被那药包的爆炸和同伴的惨状吓疯了。他们不知道那掉落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他们只知那东西一旦响起,那它的下方就不会再有一个活人。

    炮非炮,铳非铳,却将人内脏都震碎,将人震得七窍流血而亡,这是妖术,南蛮子太平寇使的妖术!

    “撤退,撤退!”

    不在飞雷炮射程内的清军集体崩溃,数千人在他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