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万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儿不为奴-第3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郎坦望着这一众退下来的将领,也不知道说什么,他上前张了张嘴,艰难道:“鳌少保,皇上。。。”

    鳌拜没有说话,郎坦喉咙咽了咽,将剩下的话咽回了肚子。

    半响,鳌拜突然狠声说道:“天大的事,我鳌拜自个去向主子领死!”

    说完,一夹马腹,胯下战马长嘶一声,向前奔去。

    。。。。。。。。。

    骨头欢迎书友在书评发贴,不论是否订阅书友。但不欢迎那些未订阅却成天发些含有极端内容贴子的书友,你们这种行为是巴不得骨头倒霉,是来坑作者的!

    另再次重申,《汉儿不为奴》只在发布,只此一处正版,其余均为盗版,请喜欢本书的读者能够尽量支持正版,哪怕补订个十几二十章,花你一两块钱也行。因为我只靠起点订阅维持收入生活。(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二章 吴三桂反了!

    三湾的大火整整烧了三天。

    这三天,扬州左近一片平静,战争仿佛一夜之间远离了淮扬大地。

    若不是那些不时出没的骑兵,以及一座座平地突地的高大坟堆、还有那阳光都融不化的血冰,很难让人想象这里不久前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战。

    得胜的太平军在舔舐伤口,败了的清军同样也在重整。

    鳌拜领着败兵撤回扬州后,顺治召见了他,却没有暴怒命侍卫将鳌拜的顶戴拿下推出去砍了。主奴进行了一番长谈,尔后鳌拜便奉旨收拢各处溃兵,趁着太平军停留在三湾没有北进的空档,鳌拜陆续收拾了两万余兵马。皇帝的舅舅科尔沁亲王吴克善也响应外甥的召唤,带着所部返回了梅花山下的旧营。顺治和舅舅谈话时,没有提及一句科尔沁兵北退的事,只是表达了对战死的三舅舅索诺木的哀思之情。

    经清点,此役清军共阵亡(被俘、失踪)37000余人,其中满州兵4200余人,蒙八旗4100余,内蒙及外蒙兵共7000余,汉军损失二十一个牛录4700余,绿营损失近两万人。除此以外,退回扬州的正白、镶白兵只剩五个牛录不到千人,据信有三千左右的两白旗兵阵前倒戈降了太平军。

    鳌拜战败后,原守铜山一线的噶布喇害怕遭到太平军前后夹击,也仓皇率军往扬州方向撤退。后与从戴家庄一线撤下来的贝勒常阿岱、蒙古郡王额森、雍贵、佟国维、刚阿泰等部会合在扬州西面的白羊山一带,合有兵马一万三千有余,内中满蒙骑兵只不到四千。

    噶布喇和常阿岱都害怕会被皇帝治罪,因此不敢马上前往扬州。待扬州索尼消息过来,说是皇帝连鳌拜都没有治罪,常阿岱他们方才松了口气,由常阿岱领头往扬州发去奏疏。

    铜山清军退往白羊山后,太平军第十五镇和新三镇余部在镇将齐豪和邵成国的指挥下东进三十余里,与第五镇残兵会师。第十五镇有兵2600余,新三镇有兵1900余,第五镇残兵1300余,三镇兵力相加竟不足一镇。但三镇却以巨大的伤亡重创了两万余清军,仅在戴家庄,第五镇就斩杀清军五千有余;铜山一线,清军伤亡也达到了三千多。

    鉴于于世忠战死,三镇兵又都残缺,已经无法再独自承担进攻任务,周士相便命第五镇残部暂归齐豪指挥,三镇进驻戴家庄,将俘虏的大量汉军和绿营兵补充三镇。待俘虏补充到位后,三镇优先返回瓜洲,渡江休整。

    。。。。。。。。

    顺治的心情很是不好,三湾大败的第二天,北京就来了急递,说是董贵妃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这让顺治愈发烦燥,既担心北京的爱妃,又担心眼前这大败的烂摊子。

    扬州城内有一种意见,认为皇帝已经没有必要再留在扬州,大军当即日北返,扬州就丢给太平军好了。

    首议撤军的是漕督蔡士英,蔡家是汉军八大家之一,所以他的话得到了不少官员赞同,尤其是汉军出身的将领们。满蒙官员们也有很多人倾向撤军,这场大战就好比当年的松锦大战,不过获胜的明军而矣。在这些满蒙将领看来,太平军能够取得这场大战胜利的原因一是他们有运河水道之便,二是武器太过厉害。扬州左近又实在不适宜大兵团骑兵作战,本身又在十多年前被屠城过,单从丁口钱粮上说,扬州府已算是下府,因此就是块鸡肋,食之无味,不如就此放弃,大军立即退往北方。

    大学士巴哈纳认同撤军意见,指出大军一旦北返,太平军固然能够取得扬州城,但却也无法向北进取。他提议皇帝须马上回京,但可在徐州和南阳等地留驻精兵,这样以步兵为主的太平军势难威胁到山东和河南。等朝廷喘过这口气,再和太平寇决一雌雄也不迟。

    顺治召开了御前行营会议,随军的议政大臣和督抚官员尽数参会。

    “皇上,臣以为扬州已不可守,御驾当行北返,择大将镇守徐州,以防太平军尽据江淮之地。”

    漕督蔡士英小心翼翼的跪禀,他的前任亢得时在海匪大举入寇时,奉命出师高邮以援南京,结果却被海匪吓破了胆子,以为不死于贼必死于法,竟在途中从船上跳河自杀。现在的形势,他这继任漕督下场恐怕十分的危险,所以他竭力劝说皇帝撤军放弃扬州,没了扬州,他这漕运总督自然就名不符实,不必担负什么守土之责了。

    顺治心不在焉地望着蔡士英,眉头紧皱着,却不吭声,不知是不是在听臣子说话。

    蔡士英不见皇帝示下,不敢起身,又不敢抬头,只好再禀一遍,略略提高声音。

    “朕知道了。”

    顺治冷冷的吐出几个字,却再无后话,这让蔡士英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到底是不是采纳他的建议。行营一众汉臣都是一幅心事重重的样子,内阁大学士巴哈纳简直就是满脸乌云,倒是索尼不改常态,但他微微发颤的手指,表明他在努力压制内心的不安。因为三湾之败,虽然皇帝宽恕了他,没有治他的罪,但鳌拜此刻在旗内却是威望扫地,这从他低头站在那不作言语便可看出。从前,鳌拜可不是这样。

    捡回条命的贝勒屯泰见大家都干站着,没人打破沉默,想着军情紧急,大军粮草在三湾被烧了大半,哪里还能再留在扬州,因此便上前一步,正要劝说皇帝北返,汉军都统索洪一脸慌张的闯了进来,禀道:“皇上,川陕总督李国英急递,吴三桂叛乱,攻占了保宁,吴军现全军向汉中进发,李国英抵挡不住,信王和平郡王也已率部撤到了西安。”

    “什么?!”

    顺治脑中“嗡”的一声尖响,脸色瞬间失去血色。为了掩饰心头的慌乱,他“啪“的一声,手掌在桌上猛一击。索洪触到皇帝的目光,吓得不敢再说话。

    营中一众满蒙汉官都被这消息惊动,索尼和鳌拜更是惊得合不拢嘴,二人心头同时闪过一个念头,那就是石图怕是去晚了一步!

    索尼惊道:“皇上,吴三桂下了保宁,兵犯汉中,想来这会汉中已然不保,臣以为吴军下一步必然攻占西安,若西安有失,则吴军就能东向畿辅重地。。。眼下各省驻防八旗和禁旅八旗都在此间,京师防卫十分的薄弱啊……”

    “信王和平郡王都太过年轻,吴三桂又在汉中盘踞数年,陕甘绿营恐怕早被其渗透,奴才恐怕。。。”

    索尼没说下去,但意思很明白,他是在担心陕甘绿营在吴军攻入汉中后,很可能会和两白旗一样倒戈降吴。不管从哪个角度看,眼下的大清都是在风雨中飘摇,和当年的崇祯朝何等的相似,绿旗营都是汉人军队,甚至可以说就是明军,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未必可靠。

    众人一阵喧哗声,动静中,鳌拜忽的挺身而出,沉着说道:“禀皇上,吴三桂既反,那说什么都无济于事了。奴才以为无论如何,都必须速发兵解西安之围,以安定陕甘、中原人心。不然的话,陕西与畿辅间只隔山西一省,一旦情势蔓延,吴军东进,京师可危。。。况且吴三桂造反一事,朝廷也封锁不住,奴才想这消息不日就怕会在北地传开,到时京中必定惊惧、混乱,甚至有人趁火打劫,扩大事态,难保不生他变。。。奴才以为不如就近发山西、河南、北直隶各处绿营,立往西安解围,至少也要将吴三桂挡在潼关!”(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三章 费扬古,我们回老家吧

    鳌拜忘了说一件事,又或是故意不提,那就是吴三桂造反的消息有可能让京畿大乱,皇帝大军在扬州大败的消息更会让北地大乱。真论性质的话,后者比前者还要严重。

    索尼刚才就说过绿旗营现在恐怕已不可靠,鳌拜这会却提出调山西、河南、北直绿旗营去解西安之围,而这几省的营兵精锐早就南调了大半,余下的哪堪大用,当下巴哈纳就皱眉摇头道:“绿旗营未必有用。”

    “信王麾下尚有两万余满蒙将士,西安将军苏拜也有五千马,西安也是大城,如何就要调绿旗营去解围了。”

    兵部满侍郎德克图认为吴军入陕之后,西安固然形势危急,但还未到迫切程度,毕竟西安城中有满城驻防的。李国英急递归急递,但很可能有夸大之辞,毕竟这是官场的潮规则,事往大了说,一切由朝廷决断,便是将来出了事,总能推卸责任,朝廷板子打不到他身上。

    德克图所说的“五千马”就是指驻防在西安满城的五千满州八旗兵。顺治二年清朝便在西安原皇城设了满城,调五千旗兵驻防于内。正白旗、正蓝旗、镶白旗在东;镶黄旗、正黄旗居中;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在西,共五千兵马,故称“五千马”。

    西安将军苏拜老姓瓜尔佳,是八旗内有名战将,十五岁便从太宗讨伐蒙古,因功提为侍卫,后随军入关,大败李自成军,顺治九年任为正白旗固山额真,十一年为西安驻防将军。其兄吴拜也是战将,现为领侍卫内大臣之一。

    单以满蒙兵力看,西安便有近三万满蒙兵,这还不计李国英麾下的汉军和绿营,西安将军苏拜也是老将,因此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吴三桂都不可能轻松夺取西安。

    鳌拜没有反驳德克图,他只是闷声说了句:“苏拜年事已高,信王又太年轻。”

    闻言,德克图怔了怔,也有了些焦虑。鳌拜说的是实情,苏拜和其兄德拜虽是旗内大将,可二人毕竟都老了,都是年过六旬的老人了。兄弟二人这年纪放在八旗,那是寿星,没一个能比得上他们的。但这么大的年纪,还能不能和当年一样领军作战,却是个很大的问题。信王和平郡王更是指望不了,但凡他二人稍有胆色,留在贵州,吴三桂纵是有反心,只怕也不会这么顺利就夺取了汉中。

    索尼沉默片刻,开口道:“便算调绿旗营,总得有满蒙子弟看着,从哪调,谁统兵?吴三桂作乱不比其他,其部兵马十余万,何人能挡他?”

    这个问题让众大臣都沉默了下来,眼下八旗精锐都在扬州,其他地方根本抽不出兵来,若从扬州调兵,那不如直接撤军北返。可皇帝似乎无意撤军。鳌拜想说什么,但见主子脸色难看,他便忍住了开口的冲动。

    顺治环顾了一众为难的大臣们,忽的怒道:“朕不管吴三桂有多少兵马,有多少大将,朕只要挡住他!绿旗营靠不住,朕就调兵!”

    索尼一愣:“从何处调兵?”

    蔡士英却是一喜,他以为皇帝是有意北返了。

    “调盛京八旗!”顺治又急又怒,声音都变了,脸色铁青,以不容置疑的口吻对大臣们吼道:“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一定要挡住吴三桂北上!”

    调盛京八旗?

    在场的满蒙大臣们全都变了脸色,盛京八旗可是满州最后的力量,也是看守关外老家的底子,要将他们调入关,这关外老家可就没兵看守了。

    “皇上,此事事关重大,是不是再议?”索尼劝道。

    “就这么定了。”顺治似乎心情很燥,他连连摆手:“下去,都下去!”

    “喳!”

    群臣无奈,只能撅着屁股向皇帝磕首退下。

    臣子们刚刚离开,顺治站在那里发呆,突然,他方才压制住的急怒一下就涌了上来,让他怎么也抑制不住。更可怕的是,急怒带来了惊恐和慌乱,一阵一阵,越来越强的袭击着他,各种可怕的想法也争先恐后的从他脑海中冒了出来。

    朕就这么败了?!

    江南,大清的财赋重地,天下一半的钱粮,就这么落在了贼秀才之手!

    当初和明军对峙湖广,后来的平定云贵,靠的就是江南源源不断的粮饷,如今落入贼秀才手中,这不断了大清的半条命吗!

    贼秀才,这天杀的汉人,天杀的广东蛮子,他为何不老老实实做他的秀才,为何要造朕的反!

    朕一统宇内的大业,就这么葬送在那贼秀才之手?

    都反了,都叛了,吴三桂也落井下石,要来看朕的笑话了…

    广东、广西、湖广、江西、江南…上百府州县都归明朝了,还有许多地方蠢蠢欲动。那些汉官们成批成批的望风而降,就连朕的满州子弟都倒戈了,这世上,朕还能信谁,信得过谁。

    汉人靠不住了,汉军旗的也靠不住了。

    张长庚是汉军旗的,朕让他当总督,可他是怎么做的!

    朕败了,吴三桂也反了。朕要是挺不住,河南、山东齐而响应,必定势如燎原,蔓延到山西、直隶,京师就将被包围,普天之下的汉人就会一起动手,拿起刀枪,杀向占领和盘踞在他们祖居田庐上的满人,那时满洲将陷于反叛的汉人的汪洋大海!

    满蒙八旗才有多少人!怎么敌得过这样的汪洋大海?这一切就要来临,这是满洲的末日,是爱新觉罗氏的灭顶之灾!

    不,不能!

    顺治越想越慌,越慌越怕,大滴大滴的汗珠沁出额头。他完全失去了理智和镇静,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他突然大叫一声:“阿玛!”

    侍卫们惊呆在那。

    “阿玛,阿玛!你告诉孩儿,孩儿现在应该怎么办,怎么办!”

    顺治狂乱的目光、痉挛的扭曲双手、类似疯癫的动作,把侍卫们都吓得跪在了那里。费扬古吓得心在“扑通”狂跳,皇帝的样子太可怕,也太反常了。

    费扬古想退出去,他不敢留在这里,因为他担心接下来还会看到更可怕的事。可是,皇帝却一把将他从地上拉起,紧紧的握住他的双肩,颤声中带着悲呛。

    “费扬古,我们退出山海关,回老家去吧,回我们祖先呆的地方,回到我们应该呆的地方去吧。”

    。。。。。。。。。。。。。。。。。。。。

    现在市里,明天去上海参加网络文学历史作者研修班。放心,笔记本随身带,不会断更。(未完待续。)

第八百八十四章 贼秀才兵临城下

    退出山海关,回关外老家?

    费扬古吓得一句话也不敢说,他认为皇帝这是发失心疯了。其余几个两黄旗出身的侍卫也都被皇帝的话骇得头也不敢抬,他们不知道这是皇帝的真心话,还是愤怒亦或是恐惧之下的心声流露。

    一个稍年长的侍卫更是牙齿都打颤了,因为他意识到自己恐怕听到了最不应该听到的话,见到了最不应该见到的画面。圣心难测,无论皇帝此时出于何种原因说了这种惊人的话,在他清醒之后,恐怕绝不愿意自己的失态被奴才臣工们看到、听到。那么,这意味着他们…侍卫不敢想下去,跪在那只觉手脚冰寒。

    费扬古不敢动弹,甚至连呼吸也变得困难。恍惚中,他依稀记得,七年前,当皇帝听到敬谨亲王战死消息时,也被吓坏了。但那时,皇帝至少还嚷着要和明朝划江而治,而不是如刚才所说退出山海关,回关外老家去。退出山海关,可就什么都完了,什么都完了!

    皇上,这是被吓坏了?还是真的决定放弃汉人的花花江山了?他这样做,太后能答应么?满州的王公大臣们能答应么?享受了汉人血脂供奉的八旗能答应么?…

    费扬古心中波澜四起,他不敢说话,也不敢动,但他内心却有一个声音在呐喊,那就是汉人的花花江山是满州三代人付出无数性命才打出来的,绝不能放弃,绝不能!哪怕是皇帝,都不能放弃!

    费扬古的沉默并没有让顺治清醒过来,也没有让他的疯魔情绪得到半分舒缓。他实在是被压抑了太久,那夜在城楼上看到三湾的大火时,他就想北返,想离开这该死的扬州了。可他却又不敢,因为他害怕天下人嘲笑他——大清皇帝是被贼秀才吓回北京的!

    可他真的害怕,那个贼秀才实在是太可怕了,比李定国、比郑森都可怕。

    “江南丢了,湖广丢了,云贵也丢了,败了,都败了…接二连三的败,没一场赢的…济度死了,岳乐也死了,李率泰死了,张长庚降了,听说连蒋国柱也降了…吴三桂反了,朕却不知道洪承畴在哪里,又是否反了…朕哪里对不住他们,朕一直重用他们,可他们就是这么报效朕的吗?…”

    顺治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